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1592-第4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是李如松看着大家都不怎么大口饮酒,也知道这是萧如薰的威望所致,虽然不甘心,但是也不敢就真的喝的酩酊大醉,喝个七八分,也就放下酒杯大口吃肉,补补自己缺少的油水。
  众将纷纷被安排到了上房休息,各自有娇媚的朝鲜侍女服侍,没有喝醉酒的诸将欲火难填,基本上都把送上门来的朝鲜侍女给祸祸了,萧如薰也分到了两个侍女服侍,但是萧如薰心里有事情,回屋之后换好衣服就提笔开始给朱翊钧写信,打算就这个战略构想做进一步的阐述,打算直接说服朱翊钧。
  他考虑到宋应昌和石星都属于文人集团,矿税太监荼毒四方被文人极度抵制,敢于支持的纷纷被打倒,文将的处境本就十分难堪,如此上书恐怕会导致宋应昌被秋后算账,萧如薰不知道宋应昌是否有这样的担忧和顾虑,如果他不支持,那萧如薰也能越过他直接给皇帝上书。
  不能走通政司的渠道,否则肯定会被压下来,根本到不了皇帝的眼前,那么,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锦衣卫。
  萧如薰让朝鲜侍女退下,自己把信写好,放进了一个小竹筒里面,然后唤来了自己的一名亲兵护卫,对他耳语几句,亲兵点头表示明白,趁着夜色前往萧如薰的指定地点。
  这一夜,萧如薰不断的听到颠鸾倒凤之声,那些欲火难填的混蛋们好像在比赛谁更猛烈一样,一个喊的比一个大声,叫萧如薰听的有些心痒难耐,刚准备把那两个朝鲜侍女给叫回来,突然又听到了隔壁传来了熟悉的声音,一愣,便知道这两个侍女怕不是听到之前那两个侍女的经验之说,被自己赶出去之后直接就去了隔壁袁黄的屋子?
  苦也!
  萧如薰开始思念爱妻了。
  等到众将第二天神清气爽的起身前来参加军事会议的时候,不少人看见他们的提督大将军的眼圈颜色有点深,纷纷在私底下猜测昨天晚上提督大将军御了几女,战了几合,把多少“敌将”挑落马下,在底下议论纷纷,窃笑不已,萧如薰只能打落了牙往肚里咽,甚是苦涩……
  军事会议很快就开始了,左侧朝鲜众臣坐成一排,以昨天夜间赶回的柳成龙为首,右侧大明武将以萧如薰为首坐成一排,但是不知道为什么袁黄没有出现,当然了,大家也不觉得奇怪,毕竟是老人家,需要多休息一会儿。
  “那么,咱们就开始吧?”
  李昖询问了一下萧如薰的意见。
  萧如薰点了点头,微微欠身,而后直起身子说道:“此次行动,我军先于平壤歼灭小西行长所部一万五千倭寇和凤山援军两千余倭寇,一共一万七千余人,后又在义州以东的山谷地伏击了加藤清正所部的一万九千余人,聚歼之,此两战,共歼灭倭寇三万六千余人,倭寇两名主将小西行长和加藤清正被擒,这是最主要的战果。”
  李昖和朝鲜诸臣面色惊叹,面带喜色连连夸赞萧如薰所部战斗力的强大。
  “此一战,我军战死士兵有一千六百之数,受轻伤士兵在四千左右,重伤六百左右,军队整体战力未受损失,所以还有再战之力。”
  萧如薰这话一说,李昖就高兴了,大喜道:“那不知萧提督何时起兵再战,克服汉城?”
  言下之意就是期待萧如薰立刻起兵再战,克服汉城,然后一鼓作气把日本人全部驱赶出朝鲜。
  “这就是外臣要说的,王上,既然平壤已经克服,出于之后作战便捷的考虑,外臣希望王上及诸位臣工可以回到平壤主事,外臣会下令将整个指挥部移驻平壤,各项物资全部囤积往平壤之后再做下一步计划。”
  “这……”
  李昖的心里好一阵嘀咕。


第一百零九章 强势否决
  李昖的嘀咕也好理解。
  他心想着你们刚刚打下平壤,平壤还不算太安全,这个时候平壤周围还有倭寇环伺,如果一个不好叫倭寇打来了,我们连跑的机会都没有,那可如何是好?瞧了瞧诸位大臣,他们的脸上也略有难色,看了看柳成龙,柳成龙面无表情,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平壤此时此刻还算是战地,我等现在就移驻,是不是不太好?”
  李昖被日本人吓破了胆,现在还不想离开整个朝鲜最安全的地方。
  “这一切自然是王上做主,王上什么时候想去平壤了都可以,外臣的主要意见是把整个指挥部移驻到平壤,各项军用物资和军粮也全部移驻到平壤,确保后勤之后,再行出兵南下,在此之前,外臣会按照之前所做的一切,把平壤周围的情况都弄清楚。”
  李昖一愣,感情萧大提督不打算乘胜追击?
  朝鲜元老级将军金命元向萧如薰发问了:“萧提督,倭寇被歼灭近四万大军,此时正是心惊胆战之时,为何大明天军不乘胜追击,一鼓而下克服汉城呢?若要等到一切都准备完了再出兵,倭寇反应过来在汉城囤积重兵,可如何是好?”
  金命元的话也是诸多朝鲜大臣想说的话,他们原本心里没底,担心明军会战败,但是现在既然明军酣畅淋漓的大胜了,为何不一鼓而下击破日寇,早日把日本人驱逐出朝鲜半岛恢复统治呢?这难道不是最应该做的事情吗?都这个份上了还要休整调运物资,这位提督怎么不按套路出牌?打了胜仗不是应该飞扬跋扈口出狂言吗?
  至于明军的后勤和实际情况,他们是不在意的,是真的不在意。
  “金将军,本督说了,三军未动,粮草先行,现如今大军的运输能力最多也就只能保证大军前进到平壤,再往前,运输就会出问题,粮草就会跟不上,士兵饿着肚子如何能与日寇作战呢?可别忘了日寇就是犯了轻兵冒进拉长运输线,以至于后继乏力的错误,所以才在这几个月里面动弹不得,无力发动再一次的入侵,而我军现在看起来没问题,但是一旦拉长战线,此消彼长,后勤补给方面,我军与倭寇的优劣态势就要转变了。据情报称,倭寇将主帅总部设在了汉城,也就是说,倭寇的运输能力完全可以将汉城囊括进去,而我军之前两战把他们补给最衰弱的两支兵马给吃掉了,其实也有着给汉城倭寇解决负担的意义在里面,他们知道这个消息之后,一定会收缩兵力到汉城,到时候汉城起码会聚集五六万倭寇,军械完整粮草齐备,以我疲惫之师对敌养精蓄锐之师,结果会如何?”
  金命元哑口无言。
  “可是倭寇既然在汉城齐聚大军,那么大军所在必有大量粮草,天兵英勇善战,只需要将汉城倭寇击溃,则粮草问题自然解决,是所谓以战养战也,汉城之敌既溃,则倭寇后方大乱,天兵乘胜追击,必可一鼓而下击溃倭寇,朝鲜得复也,提督何不为也?”
  李昖重臣尹斗寿出言询问,其实还是一句话,催促明军出兵再战,与他一样想法的部分朝鲜臣子们纷纷点头附和,一时间大有逼迫萧如薰作出表态的架势。
  萧如薰就盯着尹斗寿,把尹斗寿盯的有些心里发毛,讪讪的低下了头。
  “纸上谈兵!本督尚且没有把握一举战败倭寇,你如何敢说?就算本督击溃汉城倭寇大军,倭寇丧心病狂之下一把火焚烧掉所有的粮草,那我大军吃什么,喝什么?你等心里想的是什么,本督清清楚楚,你等要真是想光复国土,就不要总是待在义州,跟着大军一起南下,一起和倭寇对敌,亲眼看看所谓倭寇是否如此的不堪一击!士卒在疆场上抛头颅洒热血,以性命换来的胜利,在你等眼中,就是几句话那么轻飘飘吗?大敌当前,敌兵百万压境之时,你等手无缚鸡之力,没人逼你等上前线作战,但是至少也该为国家危亡尽一分力!你等不去力保后勤做力所能及之事以报效王恩,却在这里纸上谈兵极尽挑唆之能!行口上抗倭之举!到底是何居心?!”
  萧如薰猛然站起身子,把对面的一群党棍给吓个好歹。
  与尹斗寿不对付的一群别的党人见此窃笑不已,纷纷盘算着,觉着“倒尹”的时候已经到了,趁此机会彻底斗倒西人党是指日可待了。
  “提督息怒,提督息怒!后勤之事我等必会竭尽全力为提督办好!”
  一旁的柳成龙看了看李昖,见李昖面色发绿,便连忙站出来打圆场,萧如薰也就没有再说些什么,坐回去怒道:“你等若能有柳先生一半能干,大军早就打到汉城了!什么事情都不做,却等着坐享其成,世上哪有这样的道理?再敢说这些话,就与本督一起南下,亲临一线与倭寇厮杀去!”
  党棍们给吓得魂不附体,生怕这位大提督真的干出这种事情,那不是找死吗?他们的命可金贵着,不能和那些大字不识一个的丘八相提并论啊!
  柳成龙一愣,无论如何也高兴不起来,满嘴的苦涩,感受到尹斗寿一帮人的不善眼神,却有苦说不出——我的大提督啊!你这不是把我往火坑里推吗?唉!
  总而言之,朝鲜大臣的催进之举给萧如薰强势否决了,让那些武将们看的很爽。
  大明的武人地位很低,最低的时候,二品总兵都要给五六品的小文官磕头,日子过得极为压抑,但是没有战事,国家承平,武人的地位自然低,而且大明的军制十分蛋疼,导致武人始终无法重振声威夺回军权,现在一看萧如薰把这些朝鲜文官训的和孙子一样,纷纷觉得舒畅不已。
  哪怕不是在大明国内,但是能这样训一训这群手无缚鸡之力只知道挑唆是非的爱国贼,他们也觉得很满足了,即使他们很清楚回到大明他们会依旧被压制,却也能爽一爽,把这些下笔似有千言胸中实无一策却自命清高的酸儒训一顿,这不知道是多少武官的梦想。
  老子们抛头颅洒热血不要命的杀敌,你们在后面看热闹坐享其成却还敢指指点点,偏偏占着道德高峰欺负我们这些没文化的人,实在是气极了。
  但是在大明国内,能这样训斥那些文官的武将,大概也只有两百年前打天下的那群前辈了,现在的大家……唉……
  要是真的可以回到过去的那个样子,该多好?
  此时此刻,在场的每一个武将的心里都产生了这样的想法。
  说老实话,在朝鲜的这段日子里,萧如薰有些时候和柳成龙闲聊,倒也听到了不少他感兴趣的事情。


第一百一十章 汉城刮起的恐惧旋风(上)
  嘉靖三十四年,大明苦于南倭北虏之际,朝鲜也遇到了大麻烦,一支属于汪直麾下倭寇登陆朝鲜,蹂躏朝鲜边防海防,肆虐数月,幸而人数不多,被朝鲜人用计打退,是为“乙卯倭变”。
  朝鲜的地方军制原本采取镇管制,这种制度类似于中国的节度使,把军权下放到地方诸道,归于各巡查使,但自从乙卯倭变之后,李朝政府对道府专权心存忌惮,便把地方军队的指挥权从道府抽离了。
  他们另外搞了一条独立系统,兵权被打散,归属于本道兵水使,再往上一级到助防将,再到防御使、巡边使、都元帅,层层统辖,诸道均不得干涉,也不能指挥。
  说白了,其实就是在朝鲜全国范围内,行政和军队分成了两条管理线,彼此平行,谁都不必听谁的,如果有什么敌情,道府可以跟军区司令商量,两个人关系好的话,可以配合行动,但若是军区司令不搭理道府文官,那文官也一点辙都没有。
  这种军政分离的制度相当先进,切实有效,把军权归于朝廷,地方政府文官不得干涉,而军队总帅都元帅是由朝鲜王亲自任命,则军权归于朝鲜王,文臣不得干涉。
  因此大战初起之时,李珏、朴泓之类的将领所以敢一撤千里,无视宋象贤、朴晋等府使的约束,正是因为这种军政互不统属的体现。
  萧如薰听柳成龙说起此事,感觉相当有兴趣,再让柳成龙详细说说,柳成龙就苦笑着说,这办法是好,但是一旦遇到这种极其强力的敌人的外侵,弊端就出来了。
  地方军政统属不一,有的是武将抵抗文官府使逃了,有的则是文官府使抵抗武将却逃了,双方若不配合,这一府之地就无法集合全力对抗外敌,虽然保证王室权力,可是对于国家而言未免不便。
  萧如薰心里就寻思开了,其实最开始,大明朝也是这样做的,卫所制和五军都督府成为一条军事管理线和文官系统互不干涉,但是土木堡之变前后,卫所制衰落,明军武将的素质和士兵的素质大大降低,已经完全无法适应国家的需要了。
  说白了,还是朱元璋设计的这套军人代代保卫国家的制度的根本上的错误,从根源上确定了卫所制的崩溃的必然,武将的衰落必然导致文官的侵权,土木堡之变之后,通过科举选拔而来的文官集团不断有新鲜血液加入,而武将集团代代传承腐朽不堪,素质不可与文官相提并论,被侵夺军权也就难以避免。
  老朱没有远见卓识,使得大明朝就像一根竹子,从种子种下去开始,就注定了定时灭亡的命运,若要改变这一切,就要对朱元璋设计的卫所制动手,从根本上解决大明武将的衰微,最好建立军校培养武将,让武将重新崛起。
  可是那样的话未免动作太大,文官集团不可能放任武将集团做大,即使有皇帝的支持,没个二三十年也难以见效,期间那群内斗内行外战外行的党棍们稍微用点小计谋,一个“篡改祖制”的大帽子盖下来都可能让努力付诸东流,风险也未免太大了。
  利用三大征和明缅战争培养一批强势武将也只能在一时间改善武将的处境,随着和平发展的时期再临,武将的地位依然无法改善,而且再之后,也就是大明朝生死存亡之际了,谁还有功夫搞这些动作?
  到底该怎么办呢?
  训斥了朝鲜群臣,使之不敢再妄言战事之后,萧如薰便下令大军开拔向平壤集结,堆积在义州和定州安州的物资全部向平壤转运,限时十日内完成而后下令哨骑四出向南探寻倭寇情报,萧如薰进驻平壤总揽全局。
  朝鲜方面则由李昖下令,安排大大小小的官员赶赴平安道各地和咸镜道各地,恢复统治和生产,安抚流民,开始治疗被倭寇蹂躏的国土。
  他们暂时没有工夫去骚扰明军了,萧如薰也得到了宝贵的一段休整期,让轻伤的士卒接受疗养,尽快归队,把重伤士卒的伤情稳住,留在义州休养,确保明军的战斗力的完整。
  萧如薰的做法是无比正确的,四万五千明军在歼灭了日军三万六千人之后,依然保持着四万两千左右的能战兵力,战里基本没有被削弱,而士气更胜,战损比达到惊人的一比二十,不得不说是一场结结实实的大胜。
  这场大胜奠定了萧如薰在东征明军之中说一不二的地位,也让这个名字在汉城掀起了一股恐惧旋风,十一月初六,汉城方面军就从侥幸逃脱的凤山军的几人的嘴里听说了明军猛攻平壤的消息,接下来十一月初八,汉城方面的日军统帅部迎来了三个特殊的使者。
  三个在平壤围歼战里没有死掉的日军俘虏,他们躲在枯井里,战后才被陈燮给搜了出来,正要斩首,被袁黄阻止,修书一封,再让他们带着那个明军从废墟里清理出来的玄苏和尚口中小西行长的弟弟的头颅和对马岛主的头颅去汉城给日军统帅部“报喜”。
  与这三个人一起回来的还有被大友义统带去的两千援军全军覆没吓了一大跳的黑田长政,他权衡了一下利弊,觉得硬着头皮死守黄海道的下场只会比小西行长还要惨,他的第三军团只有一万多人,战斗至今已经损失了三分之一的兵力,于是他直接放弃了黄海道,把剩下的兵拉到了开城和小早川隆景合兵一处,自己往汉城而来。
  于是日军统帅部才得知了小西行长所部一万五千人的第一军团全军覆没,基本被斩尽杀绝,只有他们三个被放回来的消息,小西行长还没死,但是被抓住了,准备送到北京献给明皇,其余的将领如松浦镇信有马晴信等人已经全部战死。
  比萧如薰还小两岁、年仅二十的日军统帅宇喜多秀家感到惊惧莫名,他本来就是丰臣秀吉派来镀金增长见识的,原本也没指望他立下多大的功劳,只要按照丰臣秀吉派给他的长老团的意见做事,稳稳当当的树立威信就好。
  他是丰臣秀吉看重的年轻人,打算培养起来作为自己的铁杆亲信增强话语权,以及作为自己万一死后可以托孤的存在,相当重视。
  但是遇到这种情况,一直顺风顺水的宇喜多秀家慌了。
  他连忙召开了长老会,把这封信和这个消息告诉了长老们,长老们面面相觑,这才有人想起了之前商议平壤战事的时候,黑田如水的逆耳忠言。
  黑田如水的名字不常为人所知,大家更熟悉的是黑田官兵卫这个名字和“稀世的名军师”这样的称号,甚至可以说是丰臣秀吉的郭嘉,而且黑田官兵卫还让丰臣秀吉称霸日本了,尽管不是实际上的,但是从相对的功绩来说,黑田如水此人的确不可小觑。
  正是因为他的智计高绝,才会被丰臣秀吉严防,丰臣秀吉不止一次的对自己身边的人说过,他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