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万历1592-第1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历史的进程之中,温暖期和小冰河期的交替出现曾经极大程度上主导了中国历史的走向,在温暖期所积蓄的大量人口在严寒期就会成为巨大的负担,越靠北边负担越重。
  小冰河期一旦降临,土地会在一段时间内变得无法生产粮食,汉人的势力向南萎缩,而北边游牧民族为了求取生存,则不得不亮出雪亮的刀锋南下。
  汉政权和北方游牧政权之前的大战,基本上可以归类于天气引发的生存战争。
  而此时此刻,生存战争即将再次降临了。
  萧如薰并不知道自己的降临给这个时代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他觉得可能有,也可能没有,但是他本身的降临就是玄之又玄的事情,所带来的影响也将是无法预计的。
  他想要改变历史的走向,然而历史未尝不想改变他的走向,从他降临的那一刻起,一切就注定会和他记忆中的不太一样。
  梅国桢当然知道如果事情不是到了很严重的地步,三娘子绝对不会亲自来到大同城求救,三娘子亲自出马,只能说是因为土默特部的情况已经糟糕到了无法解决的濒临崩溃的地步了。
  和明廷交好数十年,基本习惯了和平的大部分土默特人是不愿意再次开战的,他们和汉人杂居,学习汉人的耕种和盖房,过上了汉人的安稳日子。
  他们有相当一部分并不想回到从前,所以占据主流的温和派不得不推出三娘子这位领头人,请求明廷的救济。
  去年也是如此,他们安然度过,今年比去年更加严苛,他们不得不再次请求明廷,然而三娘子万万想不到明廷自己也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粮食歉收的情况下,明军士兵都要喝粥度日,更别说抽出粮食来支援他们。
  “梅抚台,难道真的就一点粮食都抽不出来吗?”
  三娘子还是不愿就此空手回去,她很清楚,她如果空手回去,就会让土默特人彻底的绝望,而这种绝望带来的打击是致命的。
  她很明白,自己交好明廷向明廷一边倒的政策是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的,但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隐患,那就是她的第三任丈夫,现任的顺义王扯力克。
  他因为巨大的威望和名气,加上明朝的大力支持,才能取代她的丈夫成为土默特部落的实际掌权人,但是她的丈夫还是法统上最正统的权力所有者。
  她的丈夫并不是那么愿意走向大明一边倒的道路,甚至于还有那么几次徘徊在背叛大明的边缘,愣是给她拉扯了回来,为此,他到现在还口出怨言。
  和仰慕汉文化的她不同,她的这位小丈夫是十足的狼性思维。
  即使掌兵的人都听从她的命令,甚至她还有直属自己的一万精骑,但是这也是建立在她能为大家谋取福利,谋取到明廷的支持并且得到大量赏赐的基础上,这是她的名望,她的执政根基。
  可是一旦到了非常特殊的时刻,比如大家都吃不饱肚子的时候,游牧人到底是愿意学习汉人成为流民等死,还是愿意听从她的小丈夫的命令,重新骑上马背挥舞着钢刀求取一条活路呢?
  她不愿知道。
  梅国桢却知道的清清楚楚。
  “三娘子,在下不是不愿意帮助你,若是不愿,去年此时,在下便不会力主支援土默特部大量粮食帮助你们度过寒冬,实在是今年严寒甚烈,关中北地粮食大面积绝收,朝廷从江南调粮支援我们,士兵都只能靠喝粥度日,哪里还有多余的粮食?”
  梅国桢长叹一口气。
  但凡能帮到的忙,他肯定愿意,只是……
  “三娘子,实不相瞒,别说是军中了,我麻氏在大同世代镇守,家中田产也颇丰,但是去岁和今年连着寒冬,粮食冻死大半,往年我麾下苍头军缺粮,我还能拿出一点接济,但眼下,我自己家中佃户都只是勉强度日而已。”
  三娘子痛苦的捂住了自己的脸。
  如果有粮食,一切就都还有转机,但是如果没了粮食,万事皆休!
  “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能给族人一些希望,让他们至少可以继续生存下去,不至于陷入绝望之中,族人一旦绝望,会很难控制!”
  三娘子竭尽全力的解释自己的处境。
  梅国桢和麻贵何尝不知道这一点,他们可不是不经战争的新人,麻贵就不说了,宿将,对塞外的土默特部落相当了解。
  就是梅国桢也在几年前经历了宁夏之役以后,就留在了西北边塞,多年历练使他深谙边务,是一员勇敢的文将。
  如果没有粮食,那就等于是把土默特部落推到崩溃的边缘,是明廷数十年的拉拢之功功亏一篑,三娘子这位奇女子也将不复存在,边关重燃战火,所消耗的何止是一些米粮?
  就算是从牙缝里面挤也要让三娘子回去交差,安抚住土默特部,就算是暂时的,也要使之安稳,至少先安稳几天,这里的士兵和官员们就暂时多忍忍,梅国桢自己决定以身作则,麻贵决定至少捐一点粮食出来。
  之后,三娘子千恩万谢的带着一批粮食走了,留下梅国桢和麻贵面色凝重,心烦不已。
  土默特部是大明的盟友,帮着大明挡了不少灾,三娘子更是不遗余力地帮着大明解决纠纷,一些可能发展成战争的纠纷也被她内部处理掉了。
  这样一个奇女子是大明万万损失不起的,正是因为有土默特部的存在,麻贵当时才能调兵到宁夏平定叛乱,而不担心大同的安危。
  这些必要的投资非常值得,十分的值得,甚至是超值的。
  但是奈何现在大明拿不出粮食了,自己都快饿死了,哪里还有粮食给他们?再给下去,他们没打过来抢粮,自己这边士兵先要哗变了,那可就完蛋了!
  “抚台,眼下的情况,还是尽快问问朝廷的粮食有多久才到吧?这批粮食最多撑个三五天,咱们没有下一次了。”
  “我当然知道,麻总兵,你去收拾一下,陪我去拜访几个人,若是成功,或许此事还有转机。”
  麻贵心下了然。
  “抚台,那些人……”
  “无妨,国家有难,他们自己也难以独善其身,此时此刻,他们应该能看得清楚,要是咱们顶不住了,他们也要完蛋,此事上,他们不会糊涂。”
  梅国桢下定了决心。


第四百八十三章 梅国桢借粮(上)
  山西是一个神奇的省份,从明代初年一直到清代中晚期,山西这个北方省份一直都是中国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从未衰落过。
  即使在清代晚期到改革开放前的衰落期,那也是在大环境之下的无可奈何的衰落。
  中华整体衰败,山西无法独善其身,然而等改革分开放以后,山西很快再次绽放自己的神奇光芒,造就了举世闻名的煤老板这一说。
  但是和煤老板给人带来的财大气粗却没文化的影响比较起来,这些煤老板们的先祖在明代中后期和清代中前期,那可是国家财富文化的象征,山西商人在这几百年内,可谓是享尽了荣华富贵,过尽了奢华的日子。
  晋商的代表性人物亢氏曾经在山西大旱之际说过一句话——上有老苍天,下有亢百万,三年不下雨,陈粮有万石!
  何等狂妄,又是何等的底气十足,三年不下雨的情况之下,百姓早就逃难到不知道什么地方去了,可是他们就算坐吃山空,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吃完。
  山西大商人的影响力辐射整个华北关中地区,他们在山西遍地开花,在山谷间隐秘之处开凿山洞,将存粮、存盐和其他利于储存的东西藏起来,密封好,一般能储存数十年之久。
  他们如此积累着财富,很快便富可敌国了。
  这不是开玩笑的富可敌国,是真的富可敌国,晋商最富裕的几大家族的家族资产联合起来,的确比名朝廷的国库还有朱翊钧的内库还要充沛,朱翊钧真的没有他们有钱。
  和煤老板们不同,他们的祖先深谙统治者们的手段和套路,一千多年被套路下来,人人都修炼成精。
  在科举大行其道的情况之下,早就摸索出了“商而优则仕”的新的反套路来套路朝廷,明廷就这样被成功的套路了。
  明朝著名的首辅张四维,名臣王崇古,此二人就是出身自晋商巨富之家,从小受精英教育,长大以后参加科举成功进入体制内,并且一步一步攫取了大明朝的最高政治权力。
  连张居正这样的猛人都不敢对晋商直接下手,反而将张四维引为臂助,可见晋商实力之雄厚。
  明廷和土默特部落的联合,三娘子这样一位和平女神的诞生,自然也就少不了曾经当过宣大总督的王崇古的功劳。
  王崇古这样做的意思有两层,一是出自为国家考虑,希望可以止兵戈,不要再打仗,其次就是为自己的晋商家族谋福利。
  一旦在山西大同等地和蒙古开商贸互市,谁最得利?
  当然是近水楼台的山西晋商,山西晋商卖铁卖盐卖粮食从土默特部落那里的确是得到了大量好处。
  然而对于他们来说是好事,可是对于明廷而言就未必是好事了,一者得到了盐铁之利的蒙古人战斗力增强了,二者明廷无法从其中收取到一点点赋税。
  开玩笑,首辅就是晋商家族的,你想从首辅手里收税?
  文官集体哑口无言,这个时候,他们的双标面孔就暴露无遗了。
  也正是因为这样,明廷被晋商坑的非常惨,如果说和蒙古人的贸易或多或少换来了和平,那么和女真人的贸易就是在大明背后狠狠的捅了一刀,加剧了大明的败亡,加剧了中华的沦陷速度。
  梅国桢作为一个非晋商系的官员,心怀天下的有良知的官员,自然很清楚晋商和朝廷里那些人的勾当。
  也知道从张四维和王崇古开始,晋商的势力一发不可收拾,他一个大同巡抚人微言轻,赵志皋都办不到的事情,他自然也办不到。
  他所希望的,无非是这些富的流油的山西商人多多少少可以拿出一点点粮食来,就算是借的,也好过让边境重燃战火,毕竟这个政策,是他们曾经的发言人王崇古和张四维推动的,现在,这种事情也要他们来承担后果才是。
  土默特富裕的时候他们跑去和土默特做生意,现在土默特陷入困难了,他们就消失的无影无踪,连关口都不出,个中原因,梅国桢再清楚不过了。
  “这些晋中大商富贾,每一个都有万贯家财,真真正正的富可敌国,而且皆不上税,所得甚厚,朝廷拿他们丝毫没有办法。末将在镇守边关时常听人说,他们的存粮足够九边所有士卒吃上十年都不打紧,末将就在想,那到底是多少粮食啊?”
  和梅国桢一起走在大同城街上,麻贵是忍不住的有些感慨,和这些商人比起来,他最多就算个小土豪,还是很不入流的那种。
  就这样他还经常拿出粮食接济军士,可那些手握大量粮食的富贾,宁可把粮食封存也不拿来售卖,当真是居心不良。
  “富贾之害,春秋战国之时,咱们就看得很清楚了,囤积居奇,富可敌国,操纵王位,谋夺王权,其心可诛,遂有重农抑商之举措。可时至今日,却成了商而优则仕,商人子弟皆可入仕,前首辅张四维,宣大总督,你的顶头上司王崇古,都是这山西富商的子弟啊!”
  梅国桢感叹不已:“商人重利,无国家大义,给蒙古人走私火器铁器,使之战力猛增,他们拿钱积累万贯家财,而我边关将士却被大明生产的火器铁器打死打伤,何其讽刺?”
  麻贵对此早有所知,当然也知道朝廷为何不整治。
  首辅都是商人子弟,你还说什么呢?
  “难道就真的一点办法都没有吗?”
  麻贵对此还是心怀一点希望。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熙熙皆为利驱,有利之事,才能打动他们,若要与之谋皮,则拿出更加诱人的利,眼下的利,就是避免边关重燃战火,好让他们继续赚钱,他们会明白的,一旦打仗,没了大明的保护,他们自己的万贯家财也保不住。”
  梅国桢只能这样说。
  一路来到大同城内的亢家宅子门口,梅国桢便看到一群衣着不凡的白胡子老头已经站在门口恭候自己多时了。


第四百八十四章 梅国桢借粮(下)
  “恭迎抚台!”
  梅国桢刚下马,这些人就纷纷上前给梅国桢见礼。
  伸手不打笑脸人,梅国桢也深谙官场之道,便笑盈盈的开口道:“天寒地冻的,怎可劳烦诸位在外迎接呢?快快快,快一起进去暖和暖和,这要是冻着了哪儿,可就是在下的错了!哈哈哈!”
  一番话说的大家眉开眼笑,纷纷恭维着将梅国桢请入了亢氏大宅。
  今日得知梅国桢要来拜访,亢氏大宅里聚集的都是整个山西晋商大家族在大同镇里的负责人。
  晋商的势力遍布山西的每一座城市每一个关口,大同城里有主要联络点也是相当正常的,今日前来聚会的都是各大商家具有一定话语权的人物,大家彼此熟悉,有些什么事情也好放开了说。
  梅国桢在此地镇守三年,和这里的人们也都交好熟悉,从来也没找过他们的麻烦,当然了,他们的一些孝敬,梅国桢也基本上不收。
  于是他们就常常以犒军为理由给军队送牛酒,也算是巴结梅国桢,数量不多,总归是点面子工程,是要做的。
  梅国桢也就是这个意思,他不贪图享受,吃饱穿暖就可以,但是军队士卒吃不饱穿不暖的话就无法打仗,这是他无法接受的,他可不想要那些绫罗绸缎,在本地也卖不出什么好价钱,还不如粮食牛酒来的实在。
  梅国桢不找大家麻烦,就算不错了,不然的话,换了别人来,手上有调兵之权,真要来个先斩后奏,大家也不愿意当他的陪死鬼。
  大家相安无事各取所需就最好,因此梅国桢的面子,他们必须要给,一声令下,商贾们云集亢氏大宅。
  文人好风雅,梅国桢也不例外,战时可以吃苦受罪喝风吃沙,和平时期,听听小曲儿喝喝小酒,也是难得的享受,梅国桢也不拒绝。
  知道这层意思的亢氏负责人还是很有心的,亢氏大宅子里面升起炭火,暖洋洋的,和外边的寒冷恍若是两个世界,他们还叫来了最好的舞女和乐师,一起演奏一曲靡靡之音。
  宴席早就准备好了,梅国桢和麻贵一上座,各式菜肴就流水一般的端上了中央的大餐桌,其余旁边还有些许小桌作为陪衬,图个乐呵。
  梅国桢往桌子上一瞧。
  真是奢华啊!
  寻常百姓桌子上绝对见不到的肉、蛋、羹就不说了,鱼和蟹,江南的一些菜式,还有陈年老窖,这一桌大鱼大肉的餐点,折算成银子,又能给多少士兵发军饷,能给多少百姓买粮食吃?
  梅国桢暗自叹息。
  “抚台,抚台来咱们大同镇也有三年多了,这三年多来,我们诸位可是深受抚台的照顾,才能在这边关之地安然做生意,身家性命有保障,还不误了主家的要求。可谓是深受抚台之恩,往日我们这些人都不知道该如何报答抚台,今日抚台既然来了,有些东西,抚台就务必请收下,东西不贵,但是总归是一点心意。”
  领头的亢氏主家殄着一张笑脸对梅国桢笑呵呵的表示道。
  “哦?还有此事?”
  梅国桢饮了一杯酒,笑呵呵的问道。
  “那是自然。”
  亢氏主家拍了拍手,立刻就有下人家丁抬上来了一些盒子,盒子放在梅国桢旁边,亢氏主家拿着里面的东西一一介绍——
  米芾的字,黄庭坚的字,苏轼的题字画,还有据说是苏轼用过的笔和砚台,还有一些其他的名家字画,还有一些铜质古玩,金玉之器是没有的,钱也是没有的,但是就这些东西,远远比金玉之器和钱要贵重得多。
  这也能算不贵重吗?
  怕是在寻常百姓眼里的确如此,但是在识货的文人眼中,这些可都是无价之宝,可遇而不可求,遇到了这些东西,麻贵可能没什么感觉,觉得无聊,但是梅国桢这个骨子里的文人如何按耐的住自己的心情?
  “居然是……当真是如此啊!这些……可都是无价之宝啊!”
  梅国桢大为惊叹。
  “如何,这些‘寻常物件’可还入得抚台眼中?”
  亢氏主家得意的笑了笑。
  “呵呵呵,这还算是‘寻常物件’吗?这要都是寻常物件,那本抚就白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了!诸位真是有心了。”
  梅国桢赏玩了一会儿,便恋恋不舍得放下了手,向桌上的诸位慈眉善目的老乡绅们表达自己的感谢。
  麻贵的眼神有点不对劲了。
  “哈哈哈哈,抚台喜欢那就最好不过了,这些寻常物件待酒宴结束之后,我等会派人送到抚台府上。”
  梅国桢也没怎么踌躇,也没说愿意不愿意,举起酒杯道:“诸位的热情本抚已经体会到了,本抚要感谢诸位的热情款待。”
  满大堂的人顿时都站了起来,和梅国桢共饮此杯,然后乐呵呵的一起坐下。
  聊了没几句,梅国桢再次斟了一杯酒,端在手中,眼力价十分不错的亢氏主家立刻就意识到了梅国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