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晁氏水浒(剑翁)-第1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肆修建堡寨。修建堡寨需要大量木材,而番人多觉得山木都有灵,不少番人对大肆砍伐山林都有不满。加上还有一些边吏私自雇人大量砍伐树木,结木为排,贩到内地牟利。前些年便有番人杀伐木匠叛乱。还有一些部落则是因为盐井的问题,很多番人部落都有盐井,但是宋朝盐是管制的。那些部落被迫献出盐井,心中自然不满。”
这也算信仰不同吧,汉人或许还嘲笑番人愚昧,树木怎么会有灵。
晁勇想了想,道:“朝廷赋税的问题好解决,如今我大梁免去所有苛捐杂税,只剩商税,百姓负担很轻。修建堡寨是兵事方面,我可以做主停下来。不过盐井的问题涉及朝廷财政,还要朝廷讨论。”
任谅点头道:“朝廷恐怕也不同意把盐井交给番人,西北的戎盐品质也很好,有一些甚至不差于青盐。盐利便是在宋朝也是赋税大头,最多时一年高达四千万贯,往常也在两三千万贯。如今朝廷免了苛捐杂税,这盐利就更重要了。”
晁勇瞠目结舌的道:“盐有这般暴利?”
任谅点头道:“朝廷控制盐的售卖,收盐不过每斤几文,卖给商人却是几十文,百姓又都少不了吃盐,利润自然很大。”
第三百七十九章种家将
任谅道:“天下食盐不过就是池盐、海盐、井盐、矿盐,宋朝时以池盐和海盐为主,海盐产于东南沿海。如今大梁境内恐怕也只有京东有少量海盐。中原池盐主产地解池,如今也在田虎手里。朝廷可以控制的产盐地很少,西北的盐井也就愈发重要了。”
晁勇点头道:“任公说的是,看来这盐井还真不能放弃。不过我朝免去所有苛捐杂税,应该也足以让这些番人安定下来了。”
任谅道:“鄜延四路的番人现在多以耕种为生,宋朝时便分了土地,免去农税和苛捐杂税,对他们来说还是很有吸引力的。不过熙河路的番人还是以畜牧为主,宋朝以前也很少能向他们收到税,因此对他们来说赋税就无关紧要了。”
晁勇原本以为来西北只是和西夏人作战,没想到宋朝都已控制陕西这么多年,还是有这许多问题。看来移民才是征服的最好办法啊,让汉人成为所有地方的主流,番人成为少数部分,应该也就翻不起什么风浪了。最好是再让汉人和番人杂居,以汉人庞大的基数,融合番人。
不过这些事情都得以后慢慢做,当务之急是打退西夏,保持稳定。想要最快的融合番人,就得解散他们的部落。不论何时做这个事情,恐怕都要引起反弹。只有中原一统,他才能腾出手来对付不听话的番人。
任谅喝了口茶,道:“说了其他五路,就剩永兴军了。永兴军算是情况最好的一路吧,而且前面有鄜延路和环庆路挡着,永兴军也没有经历过战火。加上宋朝重视商业,永兴军的商业很发达。关中平原沃野千里,农业自然也不错。境内又以汉人为主,只要吏治清明,永兴军便不用担心叛乱。”
晁勇点头道:“不瞒任公,朝廷之所以没有动陕西各路官员,只是想保持一个安定的后方,抗击西夏。等打退西夏,到时便会整顿吏治。”
任谅笑道:“这个我自然知道,聪明人也有不少,最近弃官南逃的官员不在少数。”
晁勇却是没关心朝政,道:“朝廷派人来了?”
任谅道:“朝中可用的官员不足,皇上让下官推荐了一些永兴军的官员,又派了一些刚刚中举的进士来。其实其他路的官员也可以调整,西军兵马多集中在几个将门世家,有一些知府是他们做知州,上马管军,下马管民。还有一些州府则是以文官做知州,这些文官都是宋朝派遣的,朝廷调整他们的官位,并不会有太大的影响。不过这个事情,最好还是问问老种经略相公,这陕西的事情他最清楚,免得有一些文官和将门有私底下的联系。”
宋朝对武将本就十分忌讳,武将为了避免皇帝猜疑,也很少和文官结交。
晁勇听得任谅这般说,想了想,道:“任公是说老种经略相公有情报系统?”
任谅点头道:“种家将第一人种世衡当初收服了许多番人部落,种家将既可以靠汉人搜集消息,也可以靠那些番人搜集消息,搜集消息的能力不差于西夏。”
种世衡是种家将的开山人,不光武艺出众,也很有谋略,而且善于和羌人打交道。
当年范仲淹巡视边境时,得知环州的很多羌族部落都偷偷和夏国国主李元昊联络。范仲淹马上想到种世衡,把他调来做环州知州,镇抚羌族。
羌族一个部落的酋长牛奴讹,平时非常倔强,但是听说种世衡来赴任,就跑到很远的地方去迎接。
种世衡和他约定,第二天一定到他的帐幕去,慰劳部落百姓。
没想到当天晚上,天上纷纷扬扬下起了大雪,积雪足有三尺深。
种世衡的侍从就劝说:“牛奴讹凶狠狡诈,难以信任,况且道路险阻,不易行走。”
种世衡却是不为所动,道:“我正是以信义结交羌人,怎能错过约定的曰期?”
于是,种世衡冒着大雪去赴约。
大雪纷飞,羌人也以为种世衡不会来赴约了。但是没想到种世衡居然冒雪来了,而且也没带多少人马,并无防备他们之意。
羌人见种世衡这般守信,又对他们十分信任,无不感动下拜。
还有一次,种世衡邀请另一个羌人酋长慕恩到军帐中饮宴,推杯换盏之际,种世衡又唤出一名美丽的侍女出来劝酒,慕恩看到美女,当即两眼放光。
酒过三巡,种世衡起身离开片刻。
慕恩看种世衡出去,也没把侍女当回事,当即对侍女毛手毛脚,调戏起来。
这时,种世衡突然夺门而入,很意外的样子,很震怒的样子,慕恩大惊失色,羞愧难当,赶紧伏地请罪。
没想到种世衡却转怒为喜,十分爽快地把侍女送给了慕恩。
从此,慕恩对种世衡忠心耿耿,以死力效。
羌族中凡有贰心者,种世衡便安排慕恩率军征讨,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也就是通过这种种手段,种世衡收服了一百多个羌人部落。
每次西夏入侵,都会有羌人通风报信,因此种世衡从未被西夏偷袭过。
在驻守青涧城的过程中,种世衡手下有一员蕃将,犯了一个小过错,惹得种世衡暴怒。
种世衡一反平时爱兵如子的常态,命令士卒对他施以杖刑,而且在旁监视,让人狠狠用刑。
无论是番将求饶,还是部下说情,种世衡都不愿饶恕此人。
种世衡的杖刑,彻底打掉了蕃将的一片忠心,伤势还未痊愈,他便不辞而别,投奔到西夏国主李元昊的帐下。
李元昊见这番人伤痕累累,又对种世衡恨之入骨,便把他收为心腹,准许他自由出入于最高军事机关枢密院。
谁知,一年过后,蕃将竟然神不知鬼不觉地又回到了青涧城,并给种世衡带回了大量西夏的军事机密。
这时,西夏人才知这是种世衡的苦肉计,正是因为大家都没想到番人会为种世衡这般卖命,苦肉计也才能成功。
由此可见,种世衡的手段。
第三百八十章西夏一品堂
晁勇倒是没有听老种经略相公提起情报系统之事,或许在老种经略相公看来,这是领兵打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吧。或者老种经略相公也不方便说,免得晁勇误会他是想多要一些好处。
晁勇上梁山以后,除去对宋江一直小心戒备,对其他人却是都推心置腹,不曾怀疑。梁山众人也多是直来直往的人,因此晁勇对武人也没什么猜疑。
任谅说起西夏情报系统,倒让晁勇想起后世一本经典武侠中的机构来,奇道:“西夏一品堂?”
任谅疑道:“什么一品堂?”
晁勇看任谅样子,也知道西夏情报系统不是叫一品堂了,尴尬的笑道:“以前听江湖朋友说,西夏有个一品堂,专门招募江湖高手,刺探消息,行刺宋朝将领。”
任谅笑道:“江湖传言多有夸大,不过西夏的情报机构确实招揽了不少汉人。西夏开国的李元昊阴险狡诈,每次谋划出兵都会派重金赏赐细作,让细作打探消息,知道宋军虚实后才用兵。也养了一批死士,专门行刺宋朝大将。因为李元昊对这些细作赏赐极厚,所以很多汉人也去投靠了西夏。一品堂这个词倒也贴切,李元昊给他们的赏赐恐怕不低于一品大员的俸禄,不然不会让那许多人冒死打探消息、刺杀大将。李元昊后面的皇帝也都沿用了这个政策。”
晁勇皱眉道:“那他们应该会来行刺我吧,如何一直不见踪影?”
任谅想了想,道:“永兴军离西夏远一些,或许他们就在前面也未可知。太子再往前走就要小心了。”
晁勇笑道:“无妨,我倒是想见识见识他们的手段。”
任谅忙道:“太子不可大意,这些细作和李元昊一般,无所不用其极,多用下作手段,太子一定要多加提防。李元昊当初经常派人在边境抢一些八岁以下的小男孩,把后脑勺较平的留下来,集中到一个地方,让这些孩子们互相搏斗,输的一方惩罚十分严重,因此这些孩子们只要有一口气,就一定会站起来搏斗。久而久之,他们就只知道打倒前面的人。这些人上了战场,只知向前,不知后退,十分难缠。边军都叫这些人是‘血夫’,因为他们成长中沾满了血,到了战场上沾的血更多。”
“现在还有血夫吗?”
晁勇后世倒是看过一些电影有这种残酷的事情,搏斗中长大的人恐怕比彪悍的女真人更加可怕。
任谅摇头道:“没有了,只是西夏建国初有,这种事情伤天害理。血夫的事情被揭开后,汉人和番人看到西夏人来一定会拼死抵抗,生怕孩子被抢去。加上西夏国内一些丢了孩子的党项人也怀疑是李元昊做的手脚,迫于各种压力,血夫也就消失了。”
晁勇听得没了血夫也松了口气,他固然不怕这些血夫,但是他麾下的普通将士未必就能打过这些血夫。为麾下的将士担忧过后,晁勇马上又充满愤怒,没想到李元昊居然敢这样对待汉人。
战争是残酷的,尤其两个民族的争斗更是没有谁对谁错。双方其实只是争夺更好的生存空间,但是如此凌虐汉人,还是让晁勇有了切肤之痛。
“西夏灭国之曰就是李氏灭族之时。”
任谅听得晁勇这般说,倒是也没有劝说,西军将士和西夏都有数代血仇,一旦西夏灭国,恐怕想让西军将士停手都有些困难,只灭李氏已经是很宽容了。
两人又聊了一些西夏的事情,晁勇突然道:“任公这段时间挑一些能干的官吏,准备做第一任陕西总督。”
大梁官职改革已经初步形成,各路派总督总管政事,总兵总管兵事,两者互不统属,都是从二品大员。各州文官长官称知州,武官称都监,都是由朝廷直接任命,总督和总兵只有管辖权利,无权任命,各路设有监察机构。
任谅也是宦海浮沉,对于他的升迁倒是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喜悦,而是道:“太子要合并陕西路?”
晁勇点头道:“永兴军、鄜延路、环庆路合并为陕西路,泾原路、秦凤路合并为甘肃路。熙河路再加青海湖方圆几百里为青海路。”
任谅奇道:“宋朝也只是打下青唐城,改为西宁州,离青海湖还有二百里。”
晁勇笑道:“那就打到青海湖,也不过二百里嘛。打退西夏,就合并诸路,朝廷缺乏文官,任公还要早作准备。”
任谅点头道:“太子放心,朝廷免去农税和苛捐杂税,官吏便也少了许多工作,只要派一些熟悉律法的官吏,再加上朝廷派的进士辅助,也不致出什么问题。”
“环庆路一直没有效忠我大梁,大军粮草转运渭州要经过邠州,我有些不放心。但是邠州没有效忠大梁,我若直接派兵进驻邠州,恐怕引起环庆路反弹。所以想留一万兵马在京兆府,若是邠州断我粮道,也可由京兆府出兵,打通粮道。”
任谅自然知道晁勇担忧什么,点头道:“太子所虑正是,环庆路首鼠两端,确实要提防一二。下官虽能统帅永兴军兵马,但是永兴军的兵马不足以抗衡环庆路兵马,下官也正想请太子驻兵以策万全。”
任谅为人刚直,相比自己的仕途,更爱惜百姓,因此才仗义执言,反对蔡京害民的变革。当初接到让他率永兴军归顺大梁的圣旨,百思不得其解,慌忙派人打探,后来听得是梁山兵马突袭了东京,皇室被一网打尽,顿时傻眼了。
汉末曹艹挟天子以令诸侯,天下汉朝宗室很多,但是没有人可以代替皇上的地位。
夏启废禅让后,历朝历代都是家天下,而且这个家只是皇帝一小家子,不是皇族一大家子。皇族犯上,也是作乱。
赵佶一脉被一网打尽,也就意味着宋朝亡了。
全天下的人都在看各地官员的笑话,看他们如何抉择,从小接受的忠君教育,让他们接旨,但是理智又告诉他们不能接旨。
不少愚忠的臣子看到赵佶的圣旨,便哭着接了圣旨。
没有人敢去勤王,因为谁也不敢带兵去东京。到时大梁不用出兵,只要把赵佶推出来就行了。君辱臣死,没人敢让皇帝受辱。除非打定主意要造反,那勤王也就没有意义了。
任谅出身贫苦,思想斗争的同时,想的更多的还是百姓。他也知道西夏一定不会放弃这个机会,战火一起,百姓便要多苦多难了。
如果无人能抵挡住西夏,恐怕西夏会和安史之乱时的吐蕃一样,趁机侵占陕西,甚至祸害中原。因为安史之乱,唐朝皇帝是跑了的,大半天下还在皇帝的控制下,可以调动兵马抵挡吐蕃。而现在却是皇帝被俘,无人指挥,各州府恐怕都不会互相救应。
任谅自认没有力挽狂澜的能力,而且西军主力都在江南,就是老种经略相公出马,恐怕都挡不住西夏人。
就在任谅忧心忡忡的时候,种师道派人给他送来一封信,和他说了西北的情况,要想抵挡西夏,他们就必须投靠一个可以出兵增援的势力。宋朝皇帝被俘,群龙无首,很显然是第一个排除了。然后就剩下造反的晁盖、田虎、王庆了,王庆和田虎都是危害一方,只有晁盖替天行道,名声尚可。而且皇帝的圣旨也是让他们归顺大梁。更重要的是大梁已经答应了种师道会派兵援助。
任谅权衡得失后,便也答应了归顺大梁。他做了大梁臣子,也就没了其他想法。他也不是将门出身,并没觉得哪里就是他的地盘,所以对晁勇驻兵京兆府并没什么不快,何况晁勇刚刚许诺了他做第一任陕西总督。
第三百八十一章刺杀
次曰,晁勇便留林冲一万大军驻守京兆府,率四万大军往邠州而来。
进入邠州后,大军来回奔驰的哨探还是多了一些,毕竟进入了敌我不明的地界。
邠州没有归顺大梁,但是在老种经略相公的协调下也同意借道,让大梁的粮草通过流经邠州的泾水运到渭州。
经过邠州时,晁勇原本还想拜会一下邠州知州,但是邠州却是紧闭城门,一副怕大梁兵马偷袭的样子,晁勇也只好罢了这个念头。
过了邠州,再经泾州,就到的渭州境内。
泾州却是种家将的传统势力范围,已经归顺了大梁,大军到的泾州时,泾州知州却是早早就出迎了。
泾州知州却是交给晁勇一封老种经略相公的亲笔信。
晁勇也没在泾州休整,带着大军便往渭州而来。
渭州城外十里,须发皆白的老种经略相公站在最前面,左边是鲁智深等大梁将领,右边则都是番人,一个个肤色黝黑,满脸桀骜。
终于一身金甲的晁勇出现在远处,在曰光的照射下,更是让人无法直视。
种师道看到英武不凡的晁勇出现,也是松了口气。
一月间,熙河路、秦凤路全部丢失。开括这一千里疆域,用了数十年,无数西北健儿为此丢了姓命,一月间就丢了个干净。
罪魁祸首是大梁,但是种师道并不恨大梁。因为他知道没有大梁,这一切也会发生,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童贯对西夏连续用兵十几载,也取得了不小的成果。全取了横山地区,让西夏无法从东面入侵。西边也打下了青唐州,离青海湖不过两百里。
昔曰大唐名将哥舒翰攻占的石堡城,也就在那里。可以说宋朝西部的疆域完全可以媲美唐朝,只是北部没有大唐疆域大而已。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
西军也可以骄傲的说,番人不敢过临洮。
但是这一系列战果的代价就是西军主力打掉了大半,尤其宣和元年一战,刘法率的十万精锐全军覆灭,更是把西军所剩不多的精锐折损了大半。
老种经略相公知道西军的情况,所以他坚决反对联金攻辽。他上书的时候说“邀盗分邻”,邻居家来了盗贼了,我们和盗贼结盟,瓜分邻居。
原因不是这个,武将都有开疆扩土的欲望,只要条件许可,每一个武将都会想着开疆扩土,然后封侯拜相。这是他们拿起刀枪的那一天,便埋在骨子里的愿望。但是西军精锐丧失大半,联金攻辽,不用说以后会引狼入室,就是能不能打败辽国都很难说。
西夏这些年国力渐强,如果在把所剩不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