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长风万里尽汉歌-第3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637章 番商
  二月里,海上的风儿已然温和。两艘海船打广州行到了明州,彼处已经被齐军接手,明州船舶司都已经开张月余。
  那商人的鼻子是最灵敏不过,早就嗅着味道围了上来。不只是江北,更有岭南。包括广州的那些番商。
  后者可是真正的中国对外海贸第一窗口,唐朝时候就聚集了无数天方来的番商。甚至居住广州的番商还曾一度聚众造反,夺占广州城。资治通鉴有载:肃宗乾元元年(758),广州上报朝廷,称:“大食、波斯围州城,刺史韦利见逾城走,二国兵掠仓库,焚庐舍,浮海而去。”
  实则就是拥有大批私人武装的海商作乱。
  从天方到中国,那茫茫大海上没有法律,每艘商船上都备有大批刀枪箭矢。海商一个个都在兼职海盗。待到唐末黄巢攻夺广州时候,就一举杀尽了广州皮满城的番商异民。有记载者,达十二万或二十万众。
  由此可知广州在彼时番商之众多。
  宋朝海贸兀自发达,就如那正史上在南宋末年一举屠杀南宋宋室宗子三千余并淮兵两千余人在泉州的天方后裔蒲寿庚,其家族如今便就在广州生活。
  两艘从明州转而北上的海船终于望见了长江口。
  来自天方半岛的海商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和来自波斯的沙鲁克·阿夫沙尔,各乘一艘海船,作为天方和波斯两大集团的代表,向着秀州驶来。天方与波斯本就有着激烈的矛盾冲突,二者的关系在他们本土非常之尖锐,来到中国也不可能亲如一家。
  它们是天方世界最强大的两个民族分支,他们的竞争从来都是全方位的。
  分裂中的天方帝国,哈里发的权势早已经名存实亡,然而早年中下的苦果,却仍旧在发酵中。
  在如今这个东西方还尚未真正开始沟通的时代,天方人的存在,做一个沟通东西世界的桥梁,他们的影响力影响着整个世界的发展。可惜因为陆谦对后者的印象着实太差,这些人今后在中国的日子明显不会有之前舒服。
  还专门供番商聚集的番坊,番坊之中再设立由他们自己推选,经官府认可的番长……
  这小日子过的太舒服了。
  虽说中国在外也喜欢抱团取暖,各处唐人街必然也有被公推出的头面人物,但中国人是中国人,天方人是天方人。能在陆谦心里被一视同仁吗?
  费萨尔·本·阿卜杜勒·阿齐兹很早时候就想北上了,他是天方帝国分裂的十余个封建王国之一——阿曼王国的一位贵族。
  阿曼王国的实力很弱小,地盘小么,还远不如后世阿曼的领土广阔,位于半岛东端的东北角,然因为地理优势,这儿商贸发达,财富聚集,故也经常受海湾对面的波斯人和控制着大半天方半岛的贝都因人袭扰。可以说在天方世界当中的地位是相当低下的。
  可再是低下,费萨尔兀的还是一贵族,身份不一般,血脉高贵,与执掌阿曼王国的巴努内布罕家族有着丝丝联系。故而在天方海商中有着不小的威望。
  梁山泊的存在很早时候就传到了广州。讲真的,费萨尔从没想到有朝一日大宋帝国这般庞大、强大而又富饶的国度,会被一波强盗给打破,这完全超出了他的想象。
  在天方世界,至高权利的争夺依赖的都是以部族为根基的家族。就好比阿曼的巴努内布罕家族执掌的巴努内布罕部落。从来不曾听说有一窝匪寇数年内神速崛起,最终推翻一个强大的帝国的。
  北方不断传下的消息,让他心中生起了无尽的好奇。尤其齐军水师抵到琉球,在他们立稳脚跟并压得八闽当地的一些海商大户乖乖听话后,被齐军水师笼罩的就不再是八闽地面了,更有广南东路沿海州县。
  那广袤的大海上,就是他们天方世界的商船,被齐军水师撞上,兀的要割肉放血。
  无奈何,齐军水师战船犀利,高达坚固,载兵众多且不说,更安置有床弩与石砲,武力之强大根本不是天方商船所能企及的。
  赵宋仅有的一支海上舟师还布置在了登州,那广袤的东南沿海,始终是有海无防。天方人只见过中国的商船,其高大坚固是非他们的商船所能及的,由此可推测出中国海上战力断然不俗。却从没有一个具体的对比。
  阮氏三雄引着齐军外海水师主力抵到琉球,横行闽粤海疆,方叫天方人见识到了厉害。
  那天方世界的人也是爹生娘养的,自己的小命如何不珍惜?何况是在离老家万里之外的地方,你强他就弱,你硬他就软。
  陆谦得阮小二来报后,脑子里就想到了一个名字——郑芝龙。
  崇祯六年,郑芝龙于福建沿海金门海战击溃荷兰东印度公司舰队,从此控制海路、收取各国商船舶靠费为己用,如此富可倾国。
  史载:凡海舶不得郑氏令旗者,不能来往。每舶例入三千金,岁入千万计,以此富敌国,自筑城安平镇。从此海氛颇息,通贩洋货,内客外商,皆用郑氏旗号,无儆无虞,商贾有二十倍之利,芝龙尽以海利交通朝贵,寖以大显,八闽遂以郑氏为长城也。
  郑芝龙之计策,如今齐军水师亦可拿来一用。
  当阮氏三雄引着战船横行闽粤洋面时候,那是挡者披靡,简直此刻闽粤洋面的些许海匪,非是被三雄收为己有,便是被他们沉入了海底,是一家独大。故而令旗一出,短短时间便收入数十万贯之多。却也更叫他们的威严印刻到了番商的心目中。
  如今眼看那窝贼寇已经打到岭南,眼看就要一统中国,一种‘强大’的感觉就已经在他们心底里升起。更不要说这短时间里在岭南流传的消息。
  信仰坚定的天方人是不愿意相信那种‘鬼话’的,但这并不耽搁他们心中生出畏惧。尤其是有着齐军强大的战斗力映衬,那种畏惧就渐渐转变成了敬畏了。
  这也叫费萨尔对北方更生出一种好奇。
  当然,这些都不是他和沙鲁克亲自北来的最主要原因。他们此行最大的一目的还是因为中国人要在长江口开设商埠。那位置就是后世的沪市。
  很多人都说,沪市在开埠之前只是个“小渔村”,其实这是个误传。那百多年前北宋朝廷就已经在沪市设立了“上海务”这个榷酤机构,就是朝廷在沪市设立的征收酒税的办事机构。吴淞江下游有“上海浦”和“下海浦”,因为酒税机构紧靠上海浦,以“上海务”得名,到宋神宗宋熙宁十年(1077年),因其紧靠上海浦,滨江临海,地理位置得天独厚,人气很旺,交易繁忙,税收大增。正史上,南宋于此建立了镇,蒙元建立县。
  所以,传闻真的不见得可信。
  在明州停留的时候,费萨尔让船上的水手上岸为他买来了尽可能多的报纸。从明州行到秀州,他就在不停地看着报纸,看着报纸。
  “中国人要在秀州的北部建立一座全新的贸易港市!”
  费萨尔看着报纸,沙鲁克自也能看到。何况二者在来此之前就已经人听到了风声。中国人认为秀州处在长江入海口,还在中国东海岸线的南北分割点上,有富饶的长江黄金水道作为它的经济延伸区,只要中国皇帝的意志得到落实,这里的前景将是不可限量的。
  文章中对于海外贸易虽然只是简单地提了一提,更多提及的是这座城市对中国内贸的重要性,那是江海齐备,黄金口岸。毕竟日后的中国其发展绝不是单纯的陆上,而是海陆兼并。
  沪市如今这个时代着实是一片荒芜,原因很简单,海岸形成时间短暂,海岸线不定,沿海数十里范围里,积水坑洼甚多,且海潮上涌时——潮来一片白茫茫,潮退一片芦苇荡。沿海线遍布着都是盐碱地,更生长着大量的芦苇,故而只能煮盐,而不能聚集更重。
  沪市在历史上的发展之初期,亦是南宋后期彼处海岸线稳定后,才初有沪镇。蒙元时候又始建县,明朝时候发展甚快,到了满清时候便是江海通津,东南都会。
  康麻子的禁海与雍老四后的开海。故而,港口盛,沪市就盛;港口衰,沪市就衰。西方人刚刚到沪市的时候,看到黄浦江上往来穿梭的全是沙船,俨然是一个沙船世界。
  但现在的彼处,却还是一片无法居住的泥沼海滩,幸亏那后世大沪市的基本盘已经有了。没有南汇川沙,但是有宝山和吴淞口。也有一条黄浦江,但与后世的黄浦江却截然不同。
  不过这个不怕,想要造出一条后世的黄浦江并不难。工部对之已有了初步的勾画,疏浚吴淞江南北两岸的支流,原因是吴淞江水深颇浅,此时它是太湖最主要的出海通道。但显然是不堪重用。如引太湖水入浏河、白茆直注长江,再疏浚上海务东北的范家浜,使黄浦向西北流至吴淞口入注长江,就可冲刷其河床,那问题便就解决了。
  可以说,只要陆谦打定主意发展沪市,后者就一定能够迅速发展,迅速崛起。上海有这个条件与优势,他也有如此之能力。
  这对每一个海商而言都是一次难得的机遇。
  他们在岭南早就听闻了江南之富裕,这儿才是中国最富裕的区域,中国人在这儿建造一座专门用于江海商贸之港市,那想想就叫人激动的不能自持。这里将会是黄金之城,能叫每一个商人都趋之若鹜,他们固然是番商,也毫无例外。


第638章 百工兴,明算起
  二月春风吹拂着北地,冰雪消融,大地回春。池塘边的柳树都生出了萌新的嫩绿芽,但春寒料峭,夜间兀的发凉。
  一脸忙活了五七日,郓城邮局的邮丁丁明终于能回家喘一口气了,这没到换季时候,就是各地邮局最为忙碌的时候。比过年时候都忙。
  盖因为每每此时,军队里的军兵就会将换下的冬装打包邮寄回家。那军中是每年发一套冬装,后者自用料厚实,又结实耐磨,一个冬季如何能够磨破,即便是破了,内里的棉花拿回家弹一弹,兀自能用。外头的衣服面还能改作短装,碎布也能胡鞋底鞋帮。
  且军款模式的冬衣,在民间当中可是抢手货,比之更抢手的就是真正的军装。尤其是沾染着血迹没能洗涤干净的军装。那就像是一种荣耀,闪闪发光,在民间被无数青壮后生追捧。
  丁明这次就赶上了这遭,忙的他直连轴转,如今终于可松一口气了,赶着一辆平板大马车慢悠悠的回到唐庙老家。
  丁明是乡下人,虽是县城邮局员工,在城中也有一小居处,可这不等于他家就在城内。
  他哥哥丁伟是早年上梁山泊的诸多小喽啰之一,纵然与唐伍、唐氿有着同乡之谊,兀的也不顶大用。机遇比不得唐家兄弟,只是命大,几次伤而不死,混到今日不能说是大富大贵,但在中原某地任兵马副使,于他们这等家庭而言,已经是功成名就了。
  丁明没有哥哥丁伟大胆,更因为家中就他们兄弟俩,爹娘乃至老奶奶都还在,俩兄弟一起上梁山泊,一同折进去了,丁家可是连根都断了,就算完了。是以,他就始终在家侍奉爹娘血亲。这几年日子也不难过。
  唐庙就在水泊边啊,始终触在陆谦的势力范围所笼罩。丁家人只能算是心里担忧,而不能说是受罪。甚至因为丁伟的缘故,吃食用度在头几年还颇为宽裕。待到陆谦席卷齐鲁之后,那日子就过的更有滋味了。丁明也因为他哥的关系而被安排去了邮局,吃上了一份公粮。
  他家早就推平了原先的土坯方,三年前就起了两进的青砖大瓦房。正脸三间,左右加有耳房。外带东西厢房,以及大门一侧的倒座房。
  足够一大家子,祖孙三代人住。
  陆谦当初在水泊内建起的房屋就是如此,后来在二进后加盖了一排罩房。算是三进。
  但如此规格在水泊上是只此一例,更多的是二进小院,以及一进的小四合院。
  这般的布置与宋时的民间建筑是不同的,但现如今这般的布置却成了北地民间,尤其是齐鲁、中原一带百姓,新建民宅最受追捧的样式。无论城中乡下。
  还无师自通的进化出了四进、五进院落,就是在二进院子的后面的罩房拉大到等同二进,后头接着盖。
  现如今的唐庙几乎家家都起了砖房,每家每户的大小格局也近乎一致,七八成的是小四合院,有钱的,如丁家这般的,就是两进院子。就是最发达的唐伍那一支,祖宅兀的也都是二进的小院。盖因为唐伍、唐氿兄弟都不愿‘僭越’,在规格上超出或达到水泊时候陆谦居住的院子。
  从高空上往下俯瞰,能够清楚地发现,这一片建筑群,就像岭南瑶人中的排瑶盖的房屋一般,那排列的不是一般的整齐。
  整个唐庙建筑的布局,早就不是当初陆谦半夜里带人杀进来时的模样了。走在的寨墙倒是没有被推,汶水岸畔的码头规模更大了。变得是内部。一座座小四合院排成矩形,内里一条条两丈宽的道路干净整洁。
  马车进了胡同,在第一家门口停了下。这里不是丁明的家,而是一户阵亡将士遗属的家。不是所有人都像丁伟一样幸运的,能顺利活到现在。但见他跳下马车拍响这家的大门,很快从里面出来了一个老人。
  “大爷,唐平哥哥在么?”丁明手中提着一包熟肉,一坛酒水说着就进了门。
  “哎呀二郎,来家坐坐就是,还提这甚个,家中都有。”靠着儿子的抚恤,这户人家日子也过的不错。
  老人忙将丁明让进屋内。
  他的大儿子已经三十了,是个地里刨食的本分人,小儿子则死在了战场上,受军烈遗属的光,唯一的女婿倒也吃上了公粮,在本乡做个小吏。
  谁叫他家老大大字不识一个,人也兀的本分老师,根本不是吃官粮的料。
  如此,就也没让给本家侄子,而是坚持给可没爹娘的女婿,如此还在宗族里闹出好一场风波。这却是不相干的,不需多说。
  灶房里的人听到动静,一老一少两个妇人出来看。年纪大的那个就是这家大嫂,小的则是已经在说亲的孙女。那大嫂把沾水的手在腰间围裙上攒着,看着丁明先就是笑。
  “嫂嫂,侄女,且做饭呢。”丁明跟两妇人熟悉的打着招呼,一边把手里的酒肉递了过去。
  “家里还有。军爷们送来的时候,你须见到的……”如他家这种烈属,那待遇端的很好。除了一笔为数不小的抚恤金外,还能享受十年的烈属津贴。以及五年里各种的生活补助。米盐酱醋,肉禽蛋糖,每月都有,过节还要另加。那有的是径直邮寄过来,有的就是折成金钱发下。再兼之他们三年内农税全面,之后五年农税减半。这般好的待遇下烈属若还是难以糊口,那就有问题了。
  这家大嫂口中说着破费,结果酒肉带闺女转回灶房,赶紧整治来。而此时那屋里头已经钻出来一个健壮大汉,可不就是这家的大儿。
  这人老实本分,但粗糙汉子最是不耐虚套。只管招呼丁明进屋,高声叫灶房里的母女快点整治酒菜。这说话中他母亲就有出了来。双边道了声礼,大汉将丁明让入房内。
  片刻后他婆娘捧着托盘,内里两个熟菜是丁明带来的,再有一冷一热,却是一个炒鸡蛋,一个水果罐头。身后小娘抱着一酒坛,拿着酒碗。
  接下是男人吃酒吃肉,女人且去灶房里忙咯。
  吃过两碗酒,丁明将嘴一抹,开口说道:“今日过来且是有事相商。”却是工部下属的施工队需要招募劳工了。
  话说工部下属的建筑司,那修路铺桥,开山筑城,所需要的可不只是大批的无有甚个技术的劳动力,更需要一批成熟的技术官员。
  这些技术官员/官吏下面也需要有着一定数量的小工,乃至是小小工,甚至是小小小工。
  实际上就是一个被不被录取的事儿,但凡有些基础,进到里面历经一段时日的熏陶,就也是工匠了。只有那真正的“匠才”才能被选入工部下属的营造学堂。后者与度支司和厘金局原先组建的财算学堂一般规格,只是现下里后者牛气了。
  不再是一所单单的学堂,而是下属分校无数,从各省省城到下头的州府治所,甚至是一些经济繁华的县城,都有财算学堂挂牌。很多分校都已经自给自足,还能上交部分钱款。
  那丁明对营造学堂倒也有所耳闻,说是宗首辅始终想将后者推而广之,一如财算,但朝中阻碍不小,钱财方面是一大问题,始终只听风声不见实际。不然他都想将旁院的侄子都送进去。
  人能有一技旁身,那是走到天南地北都不怕的。
  “据说这次招的人都要去江南的越州,朝廷要在越州修个大港口,要的人多了去。唐平哥哥虽是捯饬田地的好手,但种地有甚个出息,去越州不是更有前途?”
  唐平除了种地,也算半个泥瓦匠,还能做点木匠活,更是编筐的好手。在丁明看来,这些都是在越州能用得到的。
  但凡能更进一步,那就能有一份官粮吃。也不用担忧会被调离郓城,远赴他乡。这县中一样有工房啊。等到越州的差遣结束,唐平这种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