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当国(特别白)-第3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通这么说,杨思尘道了句惭愧,连忙写就,事情简单自然飞快写完,等写完之后,杨思尘就要告辞回值房,说是年底天津司各处要清帐,三江商行在宣府、蓟镇和辽镇、山西等处的分号账目也报回来了,都要趁着除夕前结清,这是王通属下的第一大事,杨思尘等人要时时盯着的。

刚要走却被王通叫住,开口询问说道:

“后年就是会试之期限,杨先生可有什么打算吗?”

会试就是各省的举人前往京师和南京两处大考,考中者称贡士,贡士然后由皇帝担任主考官再考,这就是殿试,殿试之后则是进士了,考中贡士,如果没有什么大的意外,殿试不会不中,进士出身差不多就板上钉钉了。

在大明,文官最重的就是进士出身,若没有个进士,这一辈子也到不了四品以上的位置上,唯一的例外就是海瑞,这还是他事事不与人同,清正无比的结果,如今的例外则是顺天府丞吕万才,吕万才因为立有大功,又有王通帮衬,这才一步步提拔起来。

但对于士子们来说,海瑞和吕万才这样的特例,自然是模仿不来的,求个进士出身,一步步由清贵入台阁才是正途,为求这个正途,必然要参加会试。

杨思尘本就是举人出身,又是那种标准的清流风格,万历十二年的会试举行,对他的前途肯定是重要无比,杨思尘如今在天津卫的地位很高,一来文士稀少,文书机要的事情他参与的多,二来他是天津卫和申时行联系的一个桥梁,地位超然。

会试非同小可,不是什么旷世大才,都要准备一年两年备考,可杨思尘整日里参与的都是实务,四书五经怕是荒废不少,要去准备肯定不能做事,王通这边也要安排人替补,所以有此一问。

听到王通询问,杨思尘愣了下,随即苦笑一声说道:

“不瞒大人说,学生也在犹豫,到底去不去。”

王通摆摆手,开口说道:

“为何不去,寒窗苦读,鱼跃龙门不就是为了此时吗?你当年来京师不也是为了这个,现在申大人已经是首辅之位,你和他又是这般亲信,此次去,进士的出身应当是有的,本官说句托大的话,本官去陛下那边恳求,你这边得个探花、榜眼都不是不能。”

“大人是这般说,不过学生如今已经是士林眼中的小人,道德败坏之徒,去参加会试,这攻讦讽刺恐怕是不少的,申大人那边,当初学生和四娘相恋,虽说申大人宽宏大量,可这不是什么光彩事,若不是张四维压迫的厉害,怎么处置还未可知,现在申大人是当朝首辅,有些事想必不愿意再提,学生去会试,是会关照还是反之,实在是说不准啊……”

王通听了这个一愣,随即摇头失笑,杨思尘也是继续苦笑着说道:

“学生当年在申府是做清客的,比不得他门生子弟,贸然去考,这个……”

“你倒是想的谨慎,徐广国可是给我来信,说请本官帮他,他想在会试中弄个进士出身,还说什么若有了这个出身,今后有了实职,给天津卫帮忙更大云云,他算计的不错。”

王通感慨了句,杨思尘倒是开口说道:

“徐广国和学生处境颇为不同,他叔父徐青山现在还是户部侍郎,他在京师活动也一直不那么高调,他倒是可以去试试。”

……

潞王朱翊镠就藩河南卫辉,于腊月成婚,万历皇帝赐银五万两,又给田地一千顷,对于天子的亲兄弟来说,这个赐予实在是有点寒酸。

即便这般,内阁还有大佬说太过耗费,请陛下量入为出,据说万历皇帝对这名大佬还颇有夸赞,认为是老成谋国之语。

就在除夕夜,京师密旨传来,上面是万历皇帝的亲笔“去听听,朕想知道冯保要说什么……”

六百四十六

既然万历皇帝想要知道冯保说什么,那王通这边也没什么担心了,在马三标家那边过的春节,到了年初一这天就领着人去了客栈。

冯保也是有官家身份的,理应住在驿站,不过他那边人口多,养尊处优惯了,索性在天津卫这边包了一家客栈住下。

王通所领的人中有马三标,还有谭兵和谭剑,马三标这个不过是嫌在家无趣,出来散散心,带着谭兵和谭剑则是出于另一番考虑了。

谭兵和谭剑虽然在王通手下各有差事,谭兵现在还是第一团的团总,不过他们二人也有锦衣卫和东厂密探的身份,当然,这个密探也说不上什么密,王通一干人都是明白,可这等场合带着他们去的意思就似乎做个见证,冯保此人身份毕竟太敏感。

街上人也不多,十几名骑兵护卫,一干人就朝着城内的客栈而去,按说这客栈都应该建在水路要津,最起码也要显眼之处,比如说王通等人刚来天津卫的时候所居住的地方,现在运河、海河和海边才是兴盛之地,城内冷清的很。

但城内反倒客栈、酒楼什么的比从前多了很多,这都是为天津卫的富贵人群预备,这等客栈没有通房,只有一个个独门独院,价钱差不多是运河边客栈的十倍或者几十倍,只接待富贵豪客。

这声音刚出来还有人笑话做不长,却没想到很快就是顾客盈门,此类的处所雨后春笋一般的出现。

原因就是大商家接待客户,还有海上以及各处来的豪商,京师来的贵家子,都不在乎什么银子,只是求个舒服和面子,这等豪华客栈正是投他们的所好。

后来莫说是富贵豪商,就连过往天津卫的官员都住在这里,反正他们手里也是不缺银子。

王通等人入城,到了那客栈门口,手下护卫找来了掌柜,听到是王通到来,掌柜的自然不敢怠慢,领着一干人进了客栈。

这等豪华客栈,王通有所耳闻,却是第一次见,走进去才知道这是按照大户人家的宅邸规制,然后在其中分出一个个宅院,每个宅院配上小厮、丫鬟伺候,就和豪门奴仆一般,倒是让王通心中感慨了一番,这分明就是现代酒店的一个翻版,古人有能啊。

虎死不倒,冯保失势,所住的地方是这客栈最大最好的一处,听说跟着来的仆役家人就住在边上。

王通等人走过来的时候,却看到院门口一名家丁正在问客栈的小厮,这家丁看到王通过来,也就是瞥了眼闪在旁边,继续说道:

“小兄弟,你知道天津卫什么地方有宣纸卖吗,要那种好的?”

“年初一,卖宣纸的店铺怎么会开业,不过你去城北杨柳居那边看看,拍门喊人,或许会做你的生意。”

“多谢小兄弟。”

那家丁答应了一声,匆匆去了,王通回头看了看那家丁背影,笑着说道:

“冯家的下人还真是不寻常,若是旁的失势官员,看到咱们这些武人打扮的人过来,心里肯定是慌张了,少不得要跑进去通报,这个倒是从容自若。”

谭兵干笑了声,低声说道:

“不瞒老爷说,属下觉得刚才那人搞不好就是跟在冯保身边的探子。”

听到这个王通一愣,摇头失笑,冯保这等要紧人虽然被逐出宫,可对他放心的人估计不多,宫内、东厂、锦衣卫恐怕都要派探子出来跟着。

“锦衣卫指挥同知王通,求见冯公公!!”

马三标在外面粗着嗓子喊了一声,不多时里面一名中年人跑了出来,这中年人穿着褐色暗金边的对襟棉比甲,里面是宝蓝色的道袍,以王通看人的经验,第一眼就能看出这人身份地位都是不凡,但从此人的须发都有些蓬乱,面色憔悴来看,恐怕是最近遇到了不顺心的事情。

“原来是王大人,小人冯友宁,见过王大人。”

如果真是平民百姓,断不会说什么“原来是”,直接就跪下磕头见礼了,冯友宁跪的也是很生疏。

毕竟做东厂掌刑千户差不多十年,在京师横行了将近二十年,突然变为平民百姓,实在是适应不了,王通摇摇头,心中也有些感慨,连忙上前把人扶起,开口说道:

“在天津卫若有什么需要的就来和我讲,带我去见冯公公吧!”

冯友宁虽然跋扈,却不是什么祸害,如今这姿态中规中矩,王通也是客气,冯友宁道了句谢,转身领路。

冯保失势,冯友宁不待宫中动作,主动辞官陪着冯保去南京,也算是有孝心,宦官的侄子义子,往往捞钱横行的时候百般亲近孝顺,宦官一失势,马上翻脸不认人甚至卷起钱财一走了之,这个才是常见。

客栈给冯保这边居住的宅院居然也是两进,马三标和谭兵一干人啧啧惊叹,冯友宁进了院子,扬声说道:

“叔父大人,王大人带到了?”

“王通到了,快请进来。”

冯保声音中气十足,倒是显不出什么颓唐落魄来,冯友宁侧身做了个请的姿势,王通举步进去,谭兵等人要跟上,冯友宁却拦住说道:

“我家叔父说了,要听就在窗户那边听,在屋中不太方便,事后他也会笔录一份给王大人带到京师里去。”

谭兵和谭剑对视了眼,都是停住脚步,对方既然这般说,他们现在是吃王通的俸禄,是王通属下的人,一些事情也不好做的太露行迹,点点头都停住了脚步。

王通一进屋,发现屋中的光线颇为明亮,白天居然点着四个立式的宫灯,冯保却背手站在墙壁前面,墙上挂着一幅字,冯保回头看看,用手指了指墙上的那幅字,开口说道:

“咱家临王右军的兰亭集序,你看怎么样?”

王通现在也能写一笔还过得去的楷书,写字看书都没什么问题,但草书对他来说就是天书,更不要说评价书法的好坏了,不过,王通也不止一次听人说过冯保的字,说冯保如果不是宦官的身份,书法定然是当世大家。

“王通不懂书法,但看冯公公的字,却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

“你倒是会讲话,在官场沉浸久了,也是磨练的差不多,什么叫气势,咱家还是第一次听人这么夸奖。”

听到王通的话,冯保也是哑然失笑,转过身来感慨说道:

“咱家的字在五年前就没什么寸进了,还以为今生就该如此,却没想到从京里出来,居然又上了一层,真是有得有失,有得有失。”

王通甚至觉得冯保和五年前见的时候差不多,细看才发现白发多了不少,张四维年前年后不过十余天,见过的人都说衰老异常,宫内也有消息说慈圣太后多了白发,却没想到冯保这么好的精神状态。

冯保的做派依旧是司礼监掌印太监的样子,伸手一指,示意王通坐下,开口说道:

“茶刚刚端上,你给自己倒上,坐下和咱家说话。”

看到冯友宁那般,王通本以为自己要见到一个憔悴哀伤的老人,却没想到是这般,心中诧异归诧异,却也轻松许多,给自己倒了茶,然后坐下,那边冯保也坐下,也是给自己倒了杯,端起喝了口,开口说道:

“内书堂读书,照例是内阁的大学士过来教课,严嵩也曾来过,他讲无非也就是经义,不过也提了几句别的,有一句话咱家一直记得,这几天更是时时想起,说的是什么呢,说‘臣子就是臣子,奴婢就是奴婢,要时刻记得自家的本分,不能逾矩’,他说的对啊,臣子奴婢,不管做的多大,万岁爷还是万岁爷,万岁爷一句话,臣子奴婢不管如何,还是要被打回原形,咱家这十年就是忘了本份啊!”

说完冯保叹口气,摇摇头又是抿了口茶,拿起一块湿巾擦了擦沾着墨迹的手,又是失笑道:

“出京后清净了,一些事情也就想明白了,反倒是想通了,这辈子自从进了内书堂读书,去六科廊那边写字,又是去内官监当差,做秉笔,做掌印一步步的到了现在,整日里想得多,算得多,到了现在才想,那又有何用,死后带不走,传不给别人,搞不好还要连累冯家一族,多亏到此为止了,现在好,现在好啊!”

王通笑了笑,向着京师的方向抱拳示意,开口说道:

“万岁爷也是念着冯公公多年的情分,这才慈悲为怀,冯公公能想得开那是最好,今后就放开胸怀好好颐养天年吧!”

“看着万岁爷长大,本想着多帮帮,少让万岁爷被别人欺负,被外朝的官给偏了,谁想着慢慢到了这样局面,当初真是没有料到……”

冯保声音有些哽咽,说完这几句随即摇摇头,清了下嗓子肃声说道:

“若说这等儿女情长的琐事,就不必请你来对坐感慨了,这次来却是有些事交待,咱家问你,你看万岁爷的作为,到底像谁?”

六百四十七

“万岁爷的作为像谁?”

冯保问出这个问题之后,王通下意识的看了看门窗处,又扫视了一圈屋中,似乎没什么人偷听的样子。

可这个问题还是难以回答,且不说这话本身就触犯忌讳,王通本来也就不知道像谁。

“你这孩子倒是小心。”

冯保瞥了王通一眼,调侃着笑道,然后摆摆手说道:

“咱家不过是起个话头,由咱家来说吧,像是武宗皇帝,这些所作所为,很像啊!”

明武宗,就是正德皇帝,这是有名的放荡天子,王通听到这句话之后,先是一愣,然后从座位上站了起来,肃声开口说道:

“冯公公,皇上何等圣明的人物,怎么能和武宗皇帝相比,若今日来,冯公公只是想说些诋毁的话语,那也不必谈了。”

大明历代天子,这正德皇帝是评价最坏的一个,纵情声色,而且亲信宦官武将,贬斥文臣,荒唐之极。

宦官八虎这个天下闻名,权阉刘瑾,这个被视为有明一代的最大奸贼,刘瑾会同吏部尚书焦芳将朝廷弄的乌烟瘴气,又信用武将钱宁、江彬,吃住都在一起,结果武宗驾崩后,江彬差点反乱。

生活上更是不必说,在宫内模仿宫外的样子建造许多店铺,用宦官和宫女充斥其间,自己游荡作乐,又在宫内建造妓院,让宫女假扮妓女充斥其中,败坏体统,放荡不堪。

更在宫外设立豹房,豢养虎豹熊等猛兽,聚集吐蕃、蒙古和西域各族人等,又亲近番僧,甚至喜欢和佛郎机人游乐,完全没有君王的模样。

喜欢武事,曾给自己封了个威武大将军朱寿的称号,曾经率军和鞑靼小王子部众在宣府大战,宁王叛乱,他也率部南征,半路上宁王之乱却被王守仁率军平定,他居然命人降俘虏后的宁王放掉,然后重新抓获,好彰显自己的胜利,种种荒唐事举不胜举。

而且他南征之后,就在江南游玩,却不小心落入江中,着凉之后就一病不起,他这一生虽然荒唐,却没有留下子嗣,到最后还要兴献王一支来继承大统,就是嘉靖皇帝。

他那一系已经绝嗣,行事荒唐不堪,官方和民间自然不会有什么好评价给他,因为他宠信内臣和武将,士大夫也是不齿,所以一提起正德皇帝,时人最先联想起来的就是“昏君”二字。

如今万历皇帝在位,虽然自己没有做太多的事情,可张居正却能干的很,国力蒸蒸日上,一片兴盛景象,臣子治国,功劳自然要归于天子,现在的文章提起万历皇帝,都是“明君”“圣君”,但这冯保却用正德来比万历。

王通听到之后,反应过来心下愤怒,心想这冯保难道因为自己被驱逐出宫,所以心下怨恨,来这里口出怨言,立刻是站起怒喝。

“坐下,坐下,武宗皇帝怎么了,难道就不好吗?”

冯保坐在那里笑着反问道,王通一愣,从这句话倒是能听出,冯保似乎不是要讥刺,王通沉吟着坐下,沉声说道:

“武宗皇帝行事,实录和笔记中多有描述,更不要说民间传言,冯公公这么比,未免大逆,皇上如何,旁人不知,难道冯公公你不知道吗?”

冯保笑着点点头,指着王通说道:

“也就是你忠心耿耿,一心为了大明着想,所以咱家迟疑迟疑,还是要多几句嘴,咱家问你,实录和笔记是谁写的?”

“自然是文人士子,翰林文官。”

“就是这般,他们写的,他们不喜欢的,自然不会说好话,你把天津卫此处弄的这般兴盛,每年送一百多万两银子去往宫中,可有什么人说你好处吗,京师可有什么文人士子写文章称颂你吗?”

王通摇摇头,不张嘴骂就不错,要不然徐广国拿着银子在京师上下活动什么,冯保点点头,又是开口说道:

“所以啊,武宗皇帝所作所为并非你想的那般,咱家还记得实录上说武宗皇帝在应州和小王子大战,这个你听说过没有?”

这就是所谓的应州大捷了,民间传说和文人笔记真是不少,不过大多被当做笑话讲,因为鞑靼小王子率部数万南下,武宗皇帝率军五万亲征,双方在应州激战数日,到最后明军杀敌十六人,阵亡五十六人,这场战斗,声势如此之盛,可斩首如此之少,却被武宗皇帝称为大捷,实在是笑话,被认为是好大喜功,劳民伤财的事例来讲。

王通点点头,冯保又说道:

“咱家记得里面有句话‘乘舆几陷,幸数军奋力援救,帝方安’,应州那时,武宗皇帝也是杀敌一人。”

这个王通都有印象,冯保又是开口问道:

“你也是出塞打过的,天子亲征,率军五万,若真是鞑虏杀到天子驾前,各军拼死救援,这战斗激烈到何等程度你能想到,连武宗皇帝都杀敌一人,那护驾的人哪?其他的兵马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