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督军-第4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到时候大家力气往一处使,跟扶桑人见个高低,也有底气!”
袁慰亭看看徐菊人,见其沉默不语,便也不谈此事。转移话题道:“陕西督军阎文相身故,继任陕督,也是个问题。”
“让下面保吧,不过最好是保一个陕西人。现在的传统,就是各省用本省人当督军,蔡锋因为是湖南人,所以在云南也根基不稳。再出了这事,他总归是要进京的。”徐菊人道:“算来算去,也只冠侯一个,是异数。明明是津门人士,反倒做了江北巡阅,山东督军。以他的出身,还是做直隶督军更合适。”
等到散了席,这话已经落到沈金英耳朵里,她身上穿了一身大金皇妃的朝服进来,面沉似水。袁慰亭笑道:“怎么?谁惹你生气了?你说名字,我办他。”
“徐菊人!他凭什么要革我兄弟的前程?”
“你……你这是从何说起啊。谁也没说,要革冠侯的前程。我又不是承沣那帮混人,能干出把有功大将的前程给革了的事么?”袁慰亭拉着沈金英就坐,摇头笑道:“卜五兄的话,也不是一句坏话。河南闹的这事,归根到底,其实还是督军无能。如果镇方能有冠侯的手段,文相能把陕西管好,又何必闹的这么大动静。山东现在是北中国第一富省,一旦也闹出驱督的事来,对国家来说,就是一场大祸。卜五这个人,想的是全盘,不是个人,你也不要怪他。总归,决定权在我,我心里有定见,你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总要大总统自己有个定见就好。板西八郎,最近没少在你这说话吧,扶桑调查团,在山东神秘失踪。扶桑军方,是不是要施加压力,拿武力威胁咱们。”
袁慰亭冷笑一声“威胁是一定的,可我不是前金的小皇帝,不会被他们一吓,就没了胆。虽然说共合的国力,不能和扶桑相比。可是现在还有列强在,有他们干涉,扶桑又哪敢一意孤行。我已经拜托了朱尔典代为斡旋,普鲁士也向扶桑施压。两个强国在,我怕他何来?如果为了扶桑人的压力,我就换一个督军,那我这个总统,还怎么服众。”
沈金英这才露出一丝笑脸来,拉着袁慰亭的手道:“这才像我认识的容庵呢,从来就没把洋人放在眼里。不像徐菊人,总担心扶桑真的动刀兵,想着息事宁人!你说,冠侯这次帮了你这么大的忙,你怎么酬劳他?”
“他岁数太小,要不然,给他个总长当,也没什么不行。现在到陆军部,也只能当次长,他肯定是不愿意的。再说,山东是他一刀一枪打下来的基业,我如果给他调动到京里,不等于是让他离开自己的根基?这肯定是不能办的事。”
袁慰亭最近,也在为赵冠侯胜利后的酬谢而发愁。赏功罚过,本属寻常,但问题是眼下共合国力孱弱,功固然难赏,这过,实际也不容易罚。
单是一个奖金军饷,想要筹措出款就很为难。爱国公债卖势喜人,前后销售实际已经接近两千万元。但是总统选举,同样是个无底深坑。八百罗汉,香油不能缺少,孝敬不到,真经难求。庞大的军事经费,一大半都挪到竞选费用里,想要给鲁军筹措一笔奖金,亦是有心无力。
官位上,江北巡阅,已经是地方一霸。两江自前金时代就是膏腴之地,如果都划给赵,那等于把共合的钱袋子,都塞到赵手里,袁慰亭麾下其他将领,必生异心。河南是袁慰亭桑梓所在,也不大可能任命给赵冠侯带管。至于加次长虚衔,则又显的没有诚意。
可是总统竞选,同样离不开山东议员支持,不但不能有功不赏,就连赏赐不足,都大有关碍。在袁慰亭权衡之下,目前也只能筹措出约五十万元,作为鲁军的犒赏。这笔钱虽然不能算少,但是比起山东兵费开支,以及鲁军所取得的战功来看,就显的微不足道,所能弥补的,就只能是其他方面。
“我已经给陆军部那里打了招呼,凡是这次陕西大战所保举的军官,不许作梗,一律通过。另外,给冠侯颁发一等大勋章一枚,一等嘉禾勋章一枚,另赐九狮纽宝光金刀一口。山东的税款,包括关余在内,两年之内,不上解钟央,作为此次山东入陕作战的兵费开支。”
沈金英的心,略微满意了一些。可是嘴里依旧不饶人。
“那不行。就算是其他人立了这样的战功,也会有同样的封赏。至于税款,他如果不截留税款,欠的洋债又该怎么还?这不能算数。”
“那……太太的意思是?”
“冠侯现在办移民的事,你得让地方正府,全力帮忙,不许扯他的后腿。你想想,这次之所以闹土匪,不就是因为地方上人太多么?人多,粮食少,就要闹强盗,闹乱贼。如果人少了,粮食多了,就算想闹,也闹不出来了。山东移民,不是花自己的钱,解你的危难,这是为你着想的好事,你怎么能不答应。”
于山东移民之事,内阁里其实颇有一番争议。关键在于,这种涉及到近百万人口的大迁移,是前所未有过的大事。
稍不留神,就可能演变成远比白朗之乱危害更剧的变乱,袁慰亭本人,内心里对于这种移民,也是持反对态度。希望赵冠侯不要真的搞这个大移民计划,或者说,只移少数百姓即可。
可是从陕西接到的消息看,移民已经开始,多半是停不下来。自己是否要支持……他看看沈金英的神色,不禁又想到了如今京城格局。
陕西大捷,北洋军的战斗力,已经得到了实战的检验,即使是泰西各国,对北洋军的实力,也日益重视起来。
随着扬基的仗越打越大,泰西各国对于东方的影响力,在悄悄地变小,固然可以在外交层面,对于扶桑施以牵制,但是一旦兵戎相见,则总归是要有一支靠的住的武力才能保住面子。既然没有足够的经费,那就只能在其他方面弥补,移民的事……就只好答应了。
这件事初步谈成,沈金英心满意足,又问道:“那陕西的局势,可怎么处理,那里可有不少兵呢。”
“陕西打了这么一个大仗,地方部队损失很大。四省援陕部队,改编为两个师,留驻陕西,继续剿灭陕西本地的土匪。至于陕西的督军,还得再想个人选。陕西人的话,我们手里有没有人。”
沈金英想了想“大总统还记得那个被打散了的旅吧,就是原本驻长安那个,郭剑进城,把那个旅打垮了。旅长叫陈蕃的,现在人就在京里。”
袁慰亭一愣“他在京里?我怎么不知道?”
“当然是使了银子了,上下打点的好,瞒住你这个大总统的耳目,怕你捉他去枪毙。他往公府里,送了几万两的礼,还有不少古董。”
袁慰亭目光一寒“混帐东西!他哪来的银子?更别说古董!刀客们在长安放抢,一定是他的兵也冒充成刀客,跟着趁火打劫。我非办了他不可。”
“大总统别急,使功不如使过。您要是这回放过他,他定然感激您的恩德,在陕西一定为大都督所用。那里是个要地,与四川打交道的地方很多。未来我们要想进川,说不定还需要陕西方面出力。换一个跟自己贴心的人,才是正经。”
袁慰亭只当陈蕃在沈金英那里使了银子,就不好再驳,却不知,这银子实际是使在自己二儿子袁寒云身上。
沈金英无所出,袁寒云寄在沈金英名下,算做她的儿子。其对这个儿子视如珍宝,已经到了溺爱的地步。袁寒云名士性子,不为金银所动,但易为人情所拘。情面难却说了一句话,沈金英就要给他办到。
见这一本也准了,沈金英更为欢喜,坐在袁慰亭怀里,与他说一阵闲话,又说道:“其实,这次是个机会。大总统的权威重立,打陕西,各省或派兵,或协饷,不正证明了,大总统依旧是可以通揽全局么?依我看,不如这样,给各省督军来个厉害,人事上做一个大的调配。让他们明白点道理,谁坐哪一省督军,是大总统说了算,不是他们自己说了算。”
袁慰亭点着头“有理,这话说的很对。各省的督军,现在也该明白一下,这个国家,到底是谁做主了。你这一说,冠侯的酬庸,我也有了个想法。就这么办,我明天就去发布命令。”
到了第二天一早,一脸玉求不满的沈金英,亲自拿起总统大印,盖在了那份袁慰亭亲笔起草的任命书上。任命赵冠侯为江北两江巡阅使,授予冠武上将军衔,坐镇济南,节制山东、江苏、江西、安徽四省。
冯玉璋则授以豫陕巡阅使衔,于江宁遥领陕西、河南两省,自身江苏督军的职位不变,驻地江宁亦不变。入陕西的四个旅,改编为两个师,以孙新远为第七师师长,张福来为三十五师师长,陕西本省部队,改编为第四混成旅,旅长为冯焕章。原第六师十一旅旅长张宗尧及部下团长齐英,指挥不力,临阵脱逃。着令各地予以逮捕,一经拿获递解进京受审。
当任命电报发到岳州,曹仲昆才明白过来,为什么之前吴敬孚坚持派湖南本省部队及新编部队入陕作战。吴敬孚显然已经看出,援军有去而无回。但是他的性子随和,倒不觉得有什么不妥。其他各省督军,却不似曹仲昆那么淡定,不少人一接到电报,已经忍不住拍桌子骂娘,指着京城方向破口骂道:老头子,你这总统还没坐稳当,难道,就想当皇帝了?
第580章 移民
赵冠侯接到任命书时,人已经到了固原。华阴虽然是要地,但是县城的规模有限。鲁军的兵力太多,在那里驻扎,存在着各种不便。初时,还可以凭借救星的身份,把这种不便压下去,可是时间一长,部队开支越来越大,对地方的干扰渐多,矛盾自然会产生。
除此以外,鲁、津两帮的商人大量进入陕西,对原有的商人也是个极大的打击。赵冠侯又是这两帮商人的幕后老板,于本地商人而言,赵冠侯的形象也渐渐变的可恶,两下的关系也不像一开始这么融洽。
既然救国君的主力都被解决,潼关厅留驻一个团防范,其他部队更换防地,就是必然之举。
长安初毁,短时间内,不可能作为驻节之地。固原在前金时代就是军事重镇,城高壁厚,可囤重兵。加上城里有几个存粮甚多的大粮仓,自然就成了鲁军理想的驻地。
邹秀荣看到这任命书,笑着说道;“老四,看来我又要恭喜你了。现在,你可是名符其实的大帅,四省都在你的管辖范围内,以后二嫂可以打着你的旗号,横行霸道了。”
“二嫂,你就别逗我了。冯玉璋一定在江宁骂我八辈祖宗来着,这个印可是不大好接。跟老冯素无矛盾,为了一个位子,搞的大家抓破脸,不值得。再说,我在山东遥领两江,一如老冯在江苏遥领陕豫,固然可以施加影响,但如果真正说去左右什么,也很难,至少目前为止,那里我最多去关照一下正元的生意。二嫂打我的旗号横行霸道怎么都好,军政财税,我还不能去管。”赵冠侯摇摇头,又看看邹秀荣的脸色。
“二嫂,你的气色可不大好,要我说,这陕西的水土跟山东出入太大,你还是趁早回山东的好。”
“怎么,又要轰我?打仗的时候你说危险,不打仗了,怎么还要赶人?我是个做生意的,全国哪都去,什么水土不服的事,我压根就不在乎。我是最近没睡好,加上年纪大了,自然就难看了。老女人了,都这样。”
赵冠侯笑着赔礼“二嫂,您这是为了移民的事操心了,这么多的移民,肯定是要费很大力气。可是,主要的活,还是得交给下头的人干,要是为了移民,把二嫂累个好歹,我的良心难安。该休息就得休息,好好歇歇,一准就能恢复过来。要说老,这话我可是第一个反对。谁敢说您老,我一枪毙了他。女人在二嫂这个岁数,正是黄金年龄,不信的话,我给京城发电报,问我二哥什么意见。”
“淘气!”邹秀荣没好气的在赵冠侯肩膀捶了一拳,房间里没有其他人在,邹秀荣也就敢问一些较为隐秘的问题。
“老四,你做事有韬略,二嫂是很信得过你的。可是这移民的事,花费巨大,光是这几十万移民,就要破费超过百万的款子。这笔钱,正府也不会给你报销,即使你有家当,也犯不上这么个使费,我不明白,你到底是什么用心。若说你是为了行善积德,我可是第一个不信。你……肯不肯对我说个实话。”
赵冠侯笑道:“二嫂,在我看来,你与我的大姐一样,咱们仿佛是亲人,没有什么不能对你说的。移民的事,虽然看上去花费很大,所得很少。这些移民大多是身无长物的穷苦百姓,最多是有几间破草房,也不值什么钱。可是,这些人的用处,却不在于此。山东,不会始终像现在一样,将来是要变化的。未来的山东,我要办几件事,每一件,都离不开两样东西,一是钱,二是人。钱可以借,人就只能自己想办法。现在把这些人移过去,比未来招人要省钱省力。这是其一。至于其二,花小钱,总可以省大钱。”
他拿起桌上一份电报“这是十格格拍来的,扶桑人的兵船,在山东附近转来转去。烟台、日照,都有扶桑人兵船的影子,甚至还要封锁咱们的港口。为的,就是他们那个调查团失踪的事。咱们的水师不如它,当然不能与他讲打。好在有普鲁士和阿尔比昂两国海军在,扶桑人也不敢真的开炮打我,至于锁港,他们也锁不住。但不管怎么样,这是个威胁。如果真的打起来,二嫂觉得要花多少钱。”
邹秀荣的神情也严肃起来,山东是她桑梓所在,所考虑的除了钱,更有兵火连结,对家乡的损害。再者,不管对老四有多少信心,她都不认为赵冠侯可以以一省而敌一国,更别说是扶桑这种强国。
不论是至亲受害,还是自己这个兄弟败北,都不是经济可以衡量其价值的损失。她摇头道:“跟扶桑打……这,这万万是打不赢的。”
“我也知道打不赢,但是他如果非要拿走我不能给的东西,就算打不过,也只有拼个鱼死网破再说。好在,事情还没到推车撞壁的时候,很多时候,间接的夸耀武力,也可以起到避免战争的作用。比如有个坏家伙看二嫂漂亮心怀不轨,找人揍他一顿自然是最好。可是二嫂如果拿起枪练一练枪法,或是耍一路刀剑,一样能让他知难而退。移民一如演习,都是夸耀实力的手段。我能组织起几十万人的移民而不乱,这个组织能力,就足以让当前的扶桑陆军知难而退,不至于兴师来攻。所以移民的事,对我来说,实际跟陕西作战,是一样重要的事。作战是展示鲁军的战斗力,移民同样是。只要扶桑人,脑子没有坏掉,就不会找我麻烦。当然,如果他脑子坏掉了,我也不介意,给他点颜色看看。二嫂现在,等于战场上的方面大臣,担子大的很,也是该找人分一分了。”
赵冠侯侃侃而谈,指着地图,谈着自己移民的用意,以及山东面临的外部压力。这些机密,即便是军队里,也不是所有军官都有资格掌握,邹秀荣心知,这是老四不拿自己当外人,心内感激之余,复又有几分激动。
在她眼前,这个年轻英武的小弟,与当初在伦敦,与自己谈理想,谈救国的孟思远,竟是那样的相似。
“哦?这么说,我和美瑶一样,也成了女将军了?那这个担子,我还挑定了。山东是我的家园,自然不能让它受兵灾战火。不管多辛苦,这移民的事也要做好。”
邹秀荣态度很坚定,“陕西、河南两省大移民,不提能够震慑扶桑人的事,单是能够参与这样的壮举,再辛苦一点,我也甘心。再说,其实我的担子已经很轻了,真正辛苦的是那位锦姨娘,她已经累的病了,但还是要为你操持公事,你啊,可要对的起她。像我们这个年龄的女人,很可怜,她动了真情,你若是不肯对她好,我第一个不会答应。”
虽然第一波移民没有百万之数,但两省移民加起来,也超过二十万人。从沿途的行动,到粮食开支,再到安全防护。既不能让人伤害移民,更不能让这些难民变成乱匪祸害地方。每一件事,都是一件极复杂的工作,且缺少成例可寻。
仿佛是一道极难的考题,摆在了山东的军官以及民政官员面前,哪一点处理不善,都会引发极为不利的后果。
赵冠侯挟陕西大捷之势,如今正如日中天,保举官员无有不中,反之,如果他要罢免谁,也同样轻而易举。不管是已经提拔的,还是渴望提拔的,哪怕是单纯想保住乌纱的,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丝毫不敢放松。
作为帮办粮台的锦姨娘,之前与陕西的商人谈判,为鲁军解决了大批粮食、棉衣问题。资金上的垫支倒是小事,谈判、讨价还价,每一笔金额上的锱铢必较,却极大的消耗了她的精神与体力。让她本就孱弱的病体,情况更为严重。
锦姨娘的咳嗽一阵严重过一阵,药放在手边,却顾不上喝,眼睛死死的盯着帐本,手指在算盘上来回的拨动。粮食的开支,甚至要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