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24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达了一个境界,不是一般人所能比拟的。或许,你能在官场上,在朝堂上压制一下他,但在对圣心的揣摩和应对方面,你永远都不能忽略他的能量。所以,李恪对于李承乾的得利也只能的摇头叹息,他没有想到自己倒是为此引起了李世民的不满。

就在这时,便见王中长和朱童联袂而来。两人走进书房,给李恪施礼。

“殿下,七杀已经顺利了解决了目标!”

朱童语气冰冷的回答道,自从当了国内情报部门的主要管事人,朱童的性格也随之改变了很多,在稳健之中也透露出一股暗卫所独有的冰冷之态。

“还顺利吗?”

李恪问道,在发现太子坠马事件跟吐谷浑有关,而居中之人便是权万纪的时候,他便下了死杀令,就是诛杀权万纪这个唐奸,免得他在今后的处事之中形迹败露,牵扯了李佑不说,反而会累及到大唐跟吐谷浑的战争。

对于李佑,李恪说实话,他不怎么反感,即便是李承乾和李泰等人,李恪也没有想过要亲手下令诛杀他们,顶多就是在政治斗争中让他们自生自灭而已。所以,他在内心里还是不喜欢权万纪为了一己私欲而蛊惑李佑,让他打着李佑的旗帜干尽坏事,让李佑死了也要身败名裂。

“殿下放心,刺杀很顺利,官府查案的话,会以自杀案定夺,不会想到是被谋杀的!”

朱童简短的回答道,他清楚李恪要的是结果,而不是七杀刺杀的过程。

李恪没有说话,只是微微点头。

王中长见朱童汇报完毕,这才开口说道,“殿下,年末将近,学院考试也迫在眉睫,还请你示下?”

“我们大家辛苦了一年,确实也该这半年时间里他们究竟学到了多少!”

李恪淡淡的说道,“就这一两天,苏烈和陈其也回到太原,你们三人的学院的核心管理,身居要职,你们商议之后去考校吧!”

“诺”王中长领命。

陈其是学院的总教官,苏定方的总务处长,王中长自然清楚李恪话中说他们三人的学院核心的用意。

李恪下完命令,便叫两人前去执行,他则是出了北王府向汉学院而来。

作为汉学院的院长,年末考核,汉学院方面还要他点头确定一些制度!虽说汉学院人才济济,特别的教授的老师更是当时大儒,但汉学院比较博杂,特别的南院的自然科学方面的考核就必须需要他出面才行,别人的考虑标准和制度他还真不放心。

太原城唯一黄河以北,这个时候已到了十二月,是最冷的天气。

但太原城依旧是商贾络绎不绝,行人更是奔走街头。

这是因为太原这半年施行的商业政策,大型商队的建立,几大作坊的开办,这些使得外地的商人将太原城当成了商品的来源地。再加上北府银行在不断的积累了名誉和声望之后的存储业务,使得各地商人对太原城的依赖要比长安城还要大。

很多商品太原有,长安城也有。但是,他们还是喜欢来太原进货,第一,太原的价格要比长安的低,这是大型作坊量增大之后起到的作用;第二,太原有商队,直接可以安排护送他们的财货,这样方便了他们的运行。更重要的一点就是,北府银行的存储,这使得商人们急需要钱的时候可以去借贷,有钱的时候不用整天放在客栈或者揣在怀里担心受怕,可以去存储,还能得到利息。

看到太原城的变化,繁华之态胜过去年一倍,李恪心中欣喜不已,要是照这个速度,再过四年,也就是太原发展的第五年,太原城的繁华可能就要跟长安城抗衡了!

李恪这自信,第一来源于他的商业计划,第二还是两个城市格局的不同,长安城以坊为单位,坊于坊之间则是出于半封闭状态,主要繁华地段为东西两市,而太原城则不然,他就想宋朝的汴京一样,城内没什么大格局,街道,巷子到处都可以成为集市,到处都可以通商。

第五百零九章 光阴如箭

时间犹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不知不觉,李恪又在太原度过了四个年头!掐指一算,李恪发现自己尽然在太原已经待了整整八年的实话。

书房外的院落,有三个四岁大小孩童在玩耍,嬉闹之声不断,这才平常是不会出现的,谁敢在北王的书房外嬉笑打闹呢?

可眼前的一幕真的出现,还是这么真真实实出现在了这里!

李恪举目望向窗外,发些了门外的三个小家伙,便对王中长说道,“让他们来书房说吧!”

王中长领命,就见三个小孩子仪态端庄的走进了李恪的书房。

“参见父王!”

其中两个外面有三分像李恪的男孩说道。

“参见义父!”

另外一个居后一点的男孩也恭敬的施礼道。

“不用多礼,都起来吧!”

李恪笑着对三个孩子说道。

眼前的这三个小孩,两个的他的儿子李仁和李毅,另一个是早已被李恪收为义子的狄仁杰。

李恪收狄仁杰为义子,不是刻意为之,而是无心之举。他想让狄仁杰跟自己的两个儿子一起习文习武,好重点培养这个大唐名将,这对狄仁杰来说是好事,可狄仁杰的身份又使得它不能自由的出入王府。所以,李恪便认了狄仁杰为义子,这样他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居住在王府,跟李仁和李毅两人一同接受先生的教导。而这也是狄知逊最为高兴的一件事情!狄知逊崇文,他自然清楚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能让自己的儿子在王府读书,陪伴两个小王子,这绝对是一笔丰厚的财富。对于李恪,狄知逊有着特殊的信任和自信,他很清楚李恪的志向,并认为李恪肯定会实现自己的志向,才会对狄仁杰陪伴两个小王子一同读书很满意。在李恪当时提出的时候,说让狄仁杰做他的义子,他毫不犹豫的就答应了李恪。

“你们怎么跑到书房禁地来玩耍了?该读的书读了吗?该写的字写了吗?”

李恪淡淡的问道。

“父王,我只想问问你,我们过几天是否要去长安见皇爷爷呢?”

李仁开口向李恪问道。

“你是听谁说的?”

李恪目光严厉的盯住了李仁。

自从四年前来到太原,他就没有再回去长安城,即便是去年长孙皇后病逝,他上书去长安奔丧也没有接到李世民的圣旨让他去长安。所以,这次房遗爱快要从陆军学院毕业了,房遗爱一毕业,他便准备要迎娶高阳公主,而李恪的意思就是借此机会去趟长安。所以,在这个时候听到李仁这么说,他心中颇为不悦。他这次想借高阳公主的婚礼去京城,这只是跟狄知逊等心腹我们商量过之后做出的决定,至于去得成还是去不成,那还是要看李世民是否答应,而在这种情况下李仁去这么轻描淡写的说出了这一番话,他怎么能不惊讶呢?想到去年长孙皇后病逝,自己没有接到朝廷奔丧的圣旨,李恪的心里就非常的揪心,而且疑云顿起。他很清楚,皇后病逝,作为皇子他怎么能够不去奔丧呢?朝廷官吏断然不敢下这样的命令,唯有自己的父皇才能下这样的命令。所以,他隐隐的感觉到父皇对自己宠爱已经减少了喝多,更多的是将他移植到了李治和李承乾的身上。想到李承乾,李恪的心里就不是滋味,当初李承乾的太子之位就岌岌可危,可由于坠马受伤,他又大义预先,舍小家而顾大义,不语追究坠马责任,化解了大唐跟吐谷浑之间的一场争斗,这使得他不但得到了听政的权利,而且又重新获得了李世民的宠爱。

李恪觉得,正是因为李承乾受宠,李治崛起,自己如今在父皇心中的地位降低了不少,才会有去年皇后病逝而不能奔丧的尴尬之举。而李恪自己也很清楚,这是父皇在告诫他,让他认真待在太原,别有他想,同时也在告诉长安的臣子百姓李恪的身份。李恪似乎觉得,也就是从去年长孙皇后病逝之后,自己在太原的地位显得很尴尬,似有被贬斥的味道。

所以,这次借高阳公主婚礼的机会,他想入京长安,目的很明显,那就是想联合李泰牵制李承乾,不能让李承乾的势力太大,不能让李承乾这么轻易的就获得圣心。

而这是他的秘密,是他跟狄知逊等心腹谋划了很久才得出的结论!所以,他想知道究竟是谁告诉李仁自己要去长安,还有想搞清楚李仁到底知道多少?

“是外祖父说的!”

李仁低声说道,即便是李恪语气淡淡的一问,李仁已经被父亲的威严吓得不敢大声说话,早已没有了刚才的幼稚和顽皮,显露出来的则是不同于年龄的成熟之态。

“你们下去吧!”

李恪淡淡的说道,李仁口中的外祖父自然就是突利,突利可汗这次去了趟长安,路过太原的时候在北王府待了几天,他也是刚离开不久,他对李仁这话嫡孙子很喜欢,每次都会给他将一些自己的见闻和故事,这次可能是无疑中说道了吧!李恪心里这么想,也就不在追究李仁刚才询问自己的问题。

李仁、李毅和狄仁杰都是李恪之子,李恪也经常会给几人讲课,教授他们一些知识,包括书房和绘画等,而他教授的时候比较严厉,这使得三人对李恪很畏惧。

就父王没有责怪自己的意思,李仁立马告退,兄弟三人离开了书房。

三人消失在书房,李恪开始这次是否能够取得了长安,开始思考自己今后该怎么布局。

这四年的时间,因为李承乾突然得势,获得了听政的权利,而他自己人又不在长安城,远离了政治中心。所以,这四年时间过的倒是很安稳,汉学院和中医学院的发展也很快,现在两个学院学生的人数已经达到了八千之中,可谓是成了真正的学术圣地。至于陆军学院的发展,那就更加不用说了,经过四年的锤炼,薛仁贵和薛崇、房遗爱、蒙昭、宇文过等都有了大将之才,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军旅锻炼和战场的洗礼,他们保证会成为大唐未来四十年的名将,而在他们只会还有以王方翼等的一批青年将领我们,以填补他们的年老之后的空缺。所以,陆军学院的发展和它培养出的人才使得李恪在将才方面一点都担心。而最让李恪欣喜的还是并州的繁华程度,它基本已经达到了长安城的水平,就快要成为了继长安之后大唐最为庞大的一个城市。而经过了四年的谋划和发展,现在并州已经不再种植罂粟,李恪将罂粟全部都迁到了营州一代种植,由刘仁轨负责。这样,并州又开始发展农业,因为有了汉学院方面的技术支持,并州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商业方面就更加不用说,以陇右世家为主的几大作坊和商队,现在已经统治了整个北方的商道,即便的长安以前的地域,也遍地是太原几大作坊的货物。而在此期间,许敬宗将北府银行发展壮大,已经的分行已经遍及到了整个北府地域,除了极少部分李恪权利不能达到的地方,如朔方之外,其他的地方已经都开设了好几处分行,而且业务做的也很大。所以,整体来说,现在的太原已经上了李恪预定的轨道,已经在不断的像商业大都市发展。

只是,在取得了这样骄人的成绩的时候,李恪也对李世民对自己的态度差生了一丝怀疑。所以,他觉得这次争取的长安之行对他很重要,他必须要去长安,必须要亲自面军。还有一点李恪很清楚,今后已经是贞观八年了,听暗卫的密保,吐谷浑在朔方边境上活的越来越活跃,国内兵马调动和粮草调集也很频繁,这是不好的预兆,预示着大唐跟吐谷浑的战争会在年底爆发。

而大唐跟吐谷浑的战争少不了北府骑兵的参与,仅靠朔方那几万守军和长安城的几万府兵根本取不了胜利。所以,他觉得这次自己回长安,还有一个问题必须解决,那就是兵权问题。他很清楚这次跟吐谷浑一战,自己领兵的可能性很小,但朝廷有需要北府铁骑。在这种情况下,他觉得自己唯一能做的就是妥协,还有就是从中得利。

李恪静静的在思考这次去长安自己究竟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

就见朱童快步走进书房。

“殿下,通知刘都督、苏大都督、杜长史和陈将军的密探已经传来消息,他们会在后天达到太原!”

“恩!”

李恪淡淡的说道,“陆军学院学生的毕业典礼,他们能赶得上,这已经很不错了!”

说完便不在言语,而朱童则是识趣的退出了书房。

第五百一十章 四将会聚大典

薛仁贵和薛崇还有房遗爱等陆军学院的学生毕业,李恪对他们的职位安排非常重视。这可是陆军学院第一批毕业的学生,对于他们在军中职位的安排直接关系到陆军学院今后的声誉和影响力。所以,李恪才会将自己手底下四个最有权势的将领召集到太原来参加陆军学院的毕业典礼,目的就是给他们分配学员。

其实,在李恪的手中,权力很大的不止这四人,但相对其他像李孟尝和孙贰朗等人,刘仁轨、苏定方和陈其还有杜君绰四人的权限要大很多,他不是等级的问题,而是地域所造成的。像杜君绰的同州大都督府的长史,而整个同州又在突利治,是当初颉利的故土。所以,杜君绰在同州大都督府只是一个长史,但他的权力很大,同州的汉军都归他节制。再者,突利的跟李恪的关系也使得李恪更容易将自己的学生安排到哪里,能够让他们得到统兵的机会。至于苏定方和刘仁轨两人都是都督和大都督,在他们所在是治所,兵马都他们说了算,所以,李恪一点都不担心将陆军学院的学生分配给两人会有什么不妥。而陈其是自己的部将,是北府十万精兵的统领,对于陆军学院的学生的安排那就更加简单了!

但是,即便如此,李恪还是将四人召集到了太原。因为,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人士安排,而是李恪的刻意为之,他要当面给四人面授机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大唐在对吐谷浑的战争中兵马的最终统帅权。

三天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

陆军学院的学生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他们一直在学院里焦急的等待着。

因为,他们也隐隐约约的听说了校长会在毕业典礼结束的时候宣布他们在军中的职务,听说可能大家都会被分配到边军之中,而所分配的边军就是校长最为器重的四大北府镇军,听说这四大边军的统帅要到太原,要参加毕业典礼。所以,陆军学院的学生们才会这么焦急的等待,焦急之中有期待。

而王中长和任虎两人这三天的最忙的人,他们既要安排毕业典礼的具体事务,还要提前将成绩优异的学生进行甄选,根据他们的才能确定他们的去向。所以,两人天天是忙的团团转,不敢有所懈怠。所幸,两人处理学院事务已经四年了,经验老道,在这三天的时间里也处理完了这些锁事!

这天,风和日丽!太原城城头上的守军突然发现了城外出现是四支骑兵,守军仔细观察发现这支军队的军服的颜色不用,有黑和黄两种颜色,但从他们的军容和气度上看,这四支骑兵都堪称是骑兵中的精锐。

四支骑兵人数不多,每支大概也就只有两百人。但即便是这八百骑兵,给太原城城防上的士兵一股难以抗拒的压力。

经过李恪的兵制改革,现在的北府四道除了边关重镇驻守大军之外,其他的州府已经撤销了府兵,将部分府兵改制编入了地方厢军之中,让他们负责城中治安,而这一部分兵马划归到了刺史府或者州府。所以,现在太原城城头上的这些士卒已经不在是真正的大唐精锐之士,他们已经成了刺史府负责城防和治安的厢军。

因此,当没有多大战斗力的厢军遇到眼前这四支经过浴血厮杀锤炼而成的骑兵的时候,他们所受的压力很多,确实不是他们自己所能够抗拒的!

“见过四位将军!”

守城的厢军小校说道,他看着眼前骑在战马上威风凛凛的苏定方、刘仍会和杜君绰还有陈其时,眼中露出了羡慕的神色。

“恩!”

四人只是轻微点点便,便不理会守门小校,催马向北王府而来。

看到四人和八百骑兵消失在自己的视线之中,小校这时才敢举目远望!刚才他很清楚的意识到,当自己的目光移向这八百骑兵的时候,他发现自己尽然受到了一股凛冽的杀气的袭击,这让他大吃一惊,不敢在正视这八百人。

其实,像苏定方和刘仁轨、杜君绰和陈其等人,军职到了他们这份上,身边有两百骑兵一点都不稀罕。而他们又是边关重镇的将领,太原城又不是在长安。所以,八百骑兵组成的骑士方队缓缓来到了北王府门口时,也没有引起多少人的注意。

四人走进北王府,苏定方和刘仁轨还有杜君绰等三人恍如人世,他们离开太原,已经四年了,这四年时间他们一直都在各地的治所忙碌,没有来过太原,更没有时间踏进北王府。而现在走进王府,发现北王府比以前的汉王府要高大气派很多。

其实,这还是李恪在荣升北王,被任命北府兵马大总管的时候,狄知逊和李言等改建的王府,这四年李恪时常也在府邸做一些装饰和修改,这才让三人一种其实恢弘的影响,当然第四人陈其不在此列,他在太原城外练兵,虽然也很难入城长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