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唐朝当皇帝(七月)-第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跪拜高呼万岁。

李世民让群人起身后开门见山说道,“自数月前朕登基以来,有人就开始上书谏议朕早立皇储,说以免夜长梦多被奸人利用,搞得皇子们明争暗斗祸起萧墙。”

李世民说完之后停顿了片刻,看了看底下的一众大臣,继续道,“朕思来想去觉得立储之事还是早做顶多为好。所以,就和三省六部主事一起讨论了关于太子的人选。”

李世民说到这里明显的看了扫了一眼李承乾、李恪和李泰。

“但是,大家都各抒己见,对于册立谁为太子始终不能统一意见。朕思量数日,最终采纳吏部尚书长孙无忌的谏议册封太子。”

说完看了一眼李承乾和李恪,便对王德道,“宣旨吧。”

王德从李世民身后走到前面,打开圣旨念道,“奉天承撸实墼t曰,祗告天地社稷,自古帝王继天立极。抚御还区,必建立元储,懋隆国本,以绵宗社无僵之休。国家建储,礼从长嫡,天下之本在焉。朕起自国危,与群雄角逐,戡定祸乱,就功于多难之际。今基业已成,国泰民安。朕绪应鸿续,夙夜兢兢。仰为祖宗谟烈昭缶,付托至重,承祧行庆,端在元良。嫡子李承乾恭懋谦让,人品贵重,深宵朕躬,必能克承大统。着册立为皇太子,宜明申布,咸使知之。钦此!”

李承乾早就知道册立自己为太子的事,但在听到他自己的名字时还是不由的激动万分,忙上前道,“儿臣领旨。”

然后退了回来。

王德又拿出另一份甚至念道,“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见古公祖、父之迹,然后知王业之难。仰惟我高祖之栉沐风雨,以启天下。是用兢惕,若坠泉谷。豳之旧地,积德之馀,俗厚而忠,人悦其上。王於兹土,克懋贤戚。咨尔李恪,乃朕之三子,质重性和,神清气茂,威仪俨若,恬淡寡言。介然风规,坐镇流俗。固可将吾勤俭,宣化豳郊,是用命使礼官持节册命尔为汉王。四子李泰,南风斯玄,俊秀笃学,颖才具备。事国军,甚恭;事父母,甚孝;事手足,甚亲;事子侄,甚端;事臣仆,是用命使礼官持节册命尔为卫王……”

李恪听到封自己为汉王的时候虽然早就知道了结果,依然是兴奋不语,忙上前道,“儿臣领旨谢恩,祝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至于之后分了众人什么爵位他一点都没有听见去。李泰照葫芦画瓢似的跟在李恪身后行礼,他不像李恪知道结果,内心中还是期待着能立自己为太子,然后结果是李承乾,心里难免失落。

李世民高坐在龙椅上,眼前自己众多儿子的表情一览无余。李承乾听到被册封太子时一脸的激动,李泰的表现则很失落,显然是难以接受这样的结果,而相反的李恪对于太子一事不怎么上心,倒是对于自己被封汉王爵而高兴不已,这让李世民有点恍惚。因为,李恪的表现出乎他的意料,这是否意味着他只想做一个闲散的王爷呢?还是有意而为之,意在自己面前表现他对于皇位没有多大的兴趣,如果是这样,那他一个年纪轻轻的十三岁的孩子,城府深的令人害怕。但是,李世民更相信第一种可能,就是李恪无意皇位这让他对这个儿子又高看了几眼,也对自己心中做出的决定坚定了几分。

散朝之后李恪留在最后,等一帮子老少大臣跟李承乾道贺完离去之后才走到李承乾面前,向他说了极具象征性的恭维的话。李承乾因为被封太子,对李恪甚是热情,嘘寒问暖,说以后有什么为难的事情可以找他。李恪看着眼前志得意满的李承乾想到他的结局,不禁为他感到悲哀。但不曾表现出来,只是说了声,以后有什么事情少不来的打扰大哥之类的话后就离开了太极殿。

回到府中,径自来到书房,封王的喜悦一扫而过。因为他知道历史并未以他的到来而改变,李承乾依然被封为太子,李宽被追封为楚王(过继叔父楚哀王李智云,早逝。他为汉王,李泰为卫王,李佑为齐王,其他人也都一一分了王爵。只是他未注意到的是,李世民在册封太子时观察着所有皇子的一举一动,他的举止表情深深印在了李世民的心里,就因为他在朝堂上对于太子册封一事表现出的淡薄和从容赢得了李世民的青睐。也正因为如此,李世民才会在他之后的一系列重大决策中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从而挽救了李恪本人,也挽救了大唐被武后颠覆的厄运。

第十九章 册立太子(三)

戌时,弯弯的月牙,像一把剑,劈开了沉沉的夜幕,淡淡的洁白的月光从窗外映进李恪的书房,朦胧光线下,依稀可见室内装饰极为奢华。正中一排楠木雕花的书架上摆满了经史子集,名家经典,在最为醒目的地方放着《尉缭子》、《吴子》、《六韬》、《武经总要》等兵书。李恪将手中看了一半的《孙子兵法》放在桌上,走到窗前看着夜空的点点繁星回忆着早朝的场景,记忆是有味道的话,在他的感觉里,早朝的场景,像酒的香,甜而热烈辣而寂寞。李世民立李承乾为太子这个铁一般的事实,让李恪在为自己被封汉王高兴的同时,隐隐感觉到有那么一点遗憾,和一点忧虑。

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李恪感叹道,摇摇头。因为连日来的学武练剑,学习兵法韬略,李恪已经习惯紧张而又忙碌的生活。晚上,他没有像往常那样练习运气之法,师傅刘温也没有出现在他的书房。因为有比练剑还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他参加,确切的说,这件事对李承乾的意义更加重大。李承乾被册立太子,李世民特意下旨在太极殿设宴,与民同乐,所有在京五品以上文武大臣都能出席。自从李世民登基以来,还是第一次举行如此盛大的宴会,因此,李世民格外重视。在他登基之后战乱被平息,突厥被安抚,他也想借此隆重的宴会抚慰一下群臣的心。

想到宴会,李恪心情微微有些激动,怎么说他还是小孩子天性,对于没经历过的事情,总是带着一份好奇与期待。夜晚的月光见缝插针似的,从大红丝绒窗帘缝隙中透进来,照着桌上的彩色琉璃饰件,反衬出点点绚丽的光芒。李恪看着,出了一会神,想到时间不早了,就唤兰儿和宫女服侍他穿衣。梳洗时,李恪特意把自己打扮一番,从今天起,他就是大唐的汉王,他要做一个受人尊敬和喜欢的汉王。

宴会在太极宫大殿举行,金顶、红门,古色古香的格调,使人对太极宫油然而生庄重之感,四周雕栏画栋,檐牙高啄,红墙黄瓦,金碧辉煌,从哪个角度看,都呈现着一派恢宏气势。殿内桌椅早已排好,文官武将无不盛装赴宴,按照官职大小,一一就坐。大殿靠北的地方,高出一块宽阔的席台,席台上安放着五章桌椅,分别为李世民、长孙皇后、燕妃、杨妃和阴妃准备的,然后依次是太子李承乾和李恪等宗室王族亲贵子弟们。李恪和李泰等几位皇子坐在一桌,和昨天一样,李泰看到李承乾时,脸色依旧掩饰不住愤懑。李恪看在眼里,却不动声色,微笑着和大家行李打招呼。

台阶下左边最前沿是封德彝和萧瑀的席位,高士廉和长孙无忌一起坐在台阶右边的位置。出乎李恪的意料,早上刚被册封太子,宴会的时候李世民已经为李承乾配备的东宫宫臣孔颖达、令狐德棻、于志宁、张玄素、赵弘智、王仁表、崔知机等人。此时,他们早已围在李承乾身边,一脸恭敬的不知道在说些什么。李恪想,这可能是长孙无忌的主意吧,他肯定李承乾会被册封为天子,所以,早就准备好了这些人,只等太子册封就把他们派遣到李承乾身边。而能出现在今晚的宴会上,也是他给李承乾笼络这些人的手段,让他们参加如此隆重的宴会,从而对李承乾产生感激之情,这样就更能为李承乾所用了。想到这里,李恪确实有点佩服长孙无忌,他做任何事情都是滴水不漏,总是把事情想的很远远。

晚宴开始,李恪收回心神。因为是宴会吃饭,气氛自然比上朝议政时松弛许多,大臣们也忍不住三三两两的说笑一下,就连太监和宫女,也满脸的笑容,衬托着高高挂起的大红宫灯,整个皇宫都沉浸在一片举国欢庆歌舞升平的繁华景象之中。这时,“陛下到!”

王德一声高昂的喊话,让殿内顿时安静下来,所有人都停止了交谈。目光不约而同转向大殿门口,李世民走进了大殿,面带笑意,在众人的注视下缓缓登上席台,身后跟着长孙皇后、燕妃、杨妃和阴妃。

登上席台的李世民,没有立即坐下,他面对着台下,高声说道,“自朕登基以来,先是罗毅造反,再是突厥颉利南下,让长安城的每个百姓都寝食难安。如今,战乱被平息,突厥也已退兵,正是举国同庆的日子。”

然后,李世民看了一眼志得意满的李承乾道,“今日早朝,李承乾在太极殿被立为太子,大唐也有了未来的储君,实在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所以,朕在太极殿举办这个宴会庆祝以示庆祝,与众臣公共勉,与民同乐。”

“谢陛下圣恩。”

众人齐声道,感激的看着李世民。

“好!话不多说!各位臣民不要拘束,开宴吧。”

李世民说完,在桌前坐了下来。一时,殿外鞭炮钟鼓齐鸣,宣布盛宴开始。

很快,各种食物、酒水被宫女端上桌面,李恪每日所吃虽未称得上山珍海味,但也是美味佳肴,可是和这次宴会的酒菜相比,明显要好很多。虽说是在太极殿举办的国宴,但处于继续休养生息的大唐贞观年间,国宴的水平甚至不如一般的世家大族,从中也可以看出李世民的勤俭节约。

为了盛会更隆重,席间,还安排了演艺杂耍表演,在大殿中间的过道上,装扮绮丽的女艺人,一花冠,一巾帔,她们精彩的表演让宴会高潮迭起。李恪看着大殿内热闹的场面,一句话闪过他的脑海,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都没有。想到此处,李恪不觉一阵伤感,看了眼李承乾,李承乾正一脸志得意满的接受着一些大臣的敬酒,李恪又看了眼李泰,李泰神色低沉,眉峰微皱,像乐曲中不和谐的音符,在殿内高涨的气氛下,显得格格不入。热闹的人自有热闹,寂寞的人,最后归于寂寞。李恪喝了一杯酒,对参加这样的宴会不禁有些失望。

李世民高坐在席台上,话虽说的冠名堂皇,但心里又是一种滋味。自他登基后,战乱被平息,突厥退兵,大唐需要的休养生息,而休养生息最重要的就是钱,举办如此盛大的宴会,虽然只是一边的菜肴,但花费也颇大。这么一想,李世民心情就沉重了很多,多喝了几杯。长孙皇后看在眼里,想说几句但有不知道如何开口。李世民淡淡笑道,“皇后不必担心,朕今天高兴,多喝几杯也没大碍。”

长孙皇后温柔一笑,不再勉强,目光越过席台,落在台下的李承乾的身上,眼里充满关爱,连带着一丝骄傲。

李承乾正忙于和一众大臣喝酒应酬,并没注意到长孙皇后在看他,但李恪注意到了,面对着山珍,海味,金樽,美酒,他有些心疼父皇如此浪费,于是望向台上的李世民,却不期撞见了长孙皇后看着李承乾时自然流露的母爱之情,而李承乾却浑然不觉,李恪为长孙皇后感慨的同时,忽然想起自己的母亲,于是赶紧将视线转向杨妃,杨妃也正看他,眼里蕴含的神情和长孙皇后刚才的如出一辙,所不同的是,李恪从杨妃的目光里,还感觉到了一份对他的担忧。

“母妃,我没事。”

李恪嘴唇动了下,却没让话说出口。杨妃顿时领悟,对他含笑颔首,李恪也笑了下,心里感觉温暖起来。

盛宴散时,已经是深夜了,皇宫内却依然灯火通明,李恪回到住处,想到由于宴会,今天他和未曾习练运气之法,于是忍着困意,盘膝入定,只到天已拂晓才上床休息。

第二十章 汉王府

朝阳,水一样从东方倾泻而下,夜幕被一点点冲淡,丝丝晨曦从窗外映进李恪的卧室,朦胧光线下,依稀可见室内装饰极为雅致。李恪翻了个身,醒了过来。昨晚宴会的场景,仿佛渐渐拉近的镜头,很清晰的闪现在眼前。李世民立李承乾为太子,然后大赦天下与民同乐,足以证明他心里也对李承乾期望很高。这让李恪被封汉王的喜悦之情一扫而光,反倒隐隐感觉有那么一点遗憾,和一点忧虑。

“没有完美的结果,只有完美的开端。”

李恪自我安慰的摇摇头,从床上坐起身。因为连日来的练剑和学习书法,他已经习惯了早起。

今天,他尤其醒的早了一些,因为有比练剑还重要的事情在等待着他,那就是移居汉王府。从此,他将不能再住在皇宫大内。其实,历史上很多皇子都以住在皇宫大内为荣,因为那是皇帝所赐的一份特权。能享受如此待遇者,皇帝只有对自己最喜爱的儿子才会恩宠,这对皇子来说,是一个机会,能直接接近圣听的机会,极容易让皇帝注意自己,如果再做出一点成绩,赢得圣心可谓轻而易举。同时,这也说明他在众皇子中更加得宠,而有幸得到如此殊荣的。

在唐一朝,李治最为幸运,贞观后期,李世民留已成为太子的李治在身边,为此大臣们在贞观十八年和贞观二十年两度上书,在奏章中说“父子不可以滞爱”要求皇帝放太子回东宫,最后双方妥协,太子李治十五日在东宫,十五日留在父皇身边。李恪现在已经贵为亲王,移居亲王府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虽然,李世民没有特别下旨让他尽早搬出去,他不用如此着急,但他喜欢早点移居自己的汉王府。尤其,在昨晚的宴会上看到李承乾已经入主东宫后,他就更不想再在皇宫多呆。皇宫人多眼杂,有李世民和长孙皇后还有众多人的监督,这样不利于自己的行事。

李恪在一如往常的练剑,用膳,到千秋殿给杨妃请安后,带着小宝子出承天门来到宗正寺。

宗正寺为中央九寺五监之一,是管理皇帝宗族事务的直接机关。一般官员的升迁,皆由吏部考核出示公文,然后再由礼部负责官服府邸印绶等的配备。宗室作为皇帝的家族,属于一个特权阶层,享有很高的政治社会地位,因此对宗室的管理机关宗正寺都极少插手。李恪被封亲王,属于李氏皇族,吏部只是象征性的出下公文,其它的事都归宗正寺管。宗正寺一般设有,卿一人,从三品;少卿二人,从四品上。卿掌叙宗派属籍,以别昭穆而定其亲疏,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主官多由皇室德高望重的人担任,或者是辈分身份极高者出任。

所以,能来宗正寺的不是皇亲就是国戚。差役见来的是李恪,急忙将他迎进内室,端上茶果点心,叫他等待片刻,自己去禀报值班的管事。

李恪喝了一口茶,百无聊赖的坐着,身后的小宝子小心的站着。不多时就见一个身着王服,年近四十的男子走了进来,身后跟着刚才那个差役。李恪赶紧低声问小宝子来人是谁,小宝子回说是河间元王李孝恭,他的王叔,李恪不敢怠慢,忙起身相迎,上前施礼道,“李恪见过王叔。”

李孝恭一把扶起李恪道,“贤侄无需行此大礼,不知今天来此所谓何事?”

李恪脑子转的很快,记忆里有关李孝恭的资料竟被他搜了出来,李孝恭是贞观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战功显赫,更是宗室难得的一位帅才。李恪心里一阵疑惑,宗正寺卿虽然管理着宗室一切事物,地位尊崇,却没有实权,属闲置,主要安置一些宗室战功显赫的王族,李孝恭怎么会做宗正寺的卿呢?难得,李世民已经对他心有但纵观贞观时期很少出现所谓的功高震主而被杀的事例啊。还是办正事要紧,李恪一阵嘀咕,不便多想,语气恭敬地说道,“昨天恪被封汉王,理应移居汉王府。所以,今天特来宗正寺办理移居手续,领取印绶等。”

李孝恭没想到李恪昨天刚封汉王,今天就想搬出皇宫,心中奇怪他为何如此这般急着搬出皇宫。难得,其中册立太子其中另有隐情?但终究没有问,只是淡淡的道,“贤侄稍等,本王这就着人为你办理。”

然后对身后差役吩咐了几句,差役点头表示明白,躬身退了出去。

李恪见李孝恭立即差专人去办理,忙感谢道,“多谢王叔。”

李孝恭轻声一笑道,“贤侄何须如此客气,管理宗室之事是本王的职责所在。”

说着,李孝恭在李恪旁边坐下,接着道,“贤侄被封汉王,王叔先在这里恭喜你了。”

李恪赶紧道谢,他本就跟李孝恭不甚熟悉,再加上失忆事件,和李孝恭闲聊时是可以的很小心,所谈也涉及不深。少顷,那个差役和一个身着六品朝服的官员走了进来,手里拿着一堆东西,有公文和印绶等物。那六品小官给李孝恭和李恪行过礼后,将东西交给李孝恭。

李孝恭接过递到了李恪手中,脸含深意的笑道,“贤侄,一切手续都已办妥,汉王府就在平康坊,陛下如此安排,你肯定会满意。”

随即,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道,“只是圣旨昨天刚下,今天王府还没有收拾妥当,你需等几日方能入住。”

李恪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