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锦衣当权(长风)-第24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郭大人意思是,这返聘回来的人就相当于幕僚了?”

“差不多吧,不过这个幕僚不是强制性的,是自由的,不愿意干了,可以直接走人,谁都不能阻拦,皇上也不行,继续干也可以,但也不能一直干下去,最多不超过五年。”

“郭爱卿这个提议不错,这既可以让阁老继续发挥作用,又能让下面的人上来发挥年轻人的作用,可以说是一举两得。”朱祁镇十分满意的说道。

第四百五十三章:定首辅(一)

大明朝开国时原先是设有中书省,中书省的最高负责人就是丞相,后来朱元璋为了铲除李善长等淮右功臣集团,废除了丞相制度,其根本目的是为了防止相权过大之后会威胁到皇权。

到了永乐皇帝上台,繁重的政务,事无巨细,皇帝吃不消了,又弄出一个内阁制度,这个内阁设学士数人,品级不过五品,主要是给皇帝处理政务配备的秘书或者助理,为皇帝提供建议的。

这样皇帝处理政务就轻松多了,大大的方便。

但是内阁的权力很快就慢慢壮大,到了仁宣朝,内阁已然成为朝廷权力中枢,也成了文官集团掌控这个国家权力的机构。

郭怒的建议分明是想让内阁重新变回它当初诞生之时的职能,只提供政策建议。

这一下文官们的眼神看郭怒立刻变得锐利起来,完全就跟阶级仇人差不多。

孟岩也捏了一把汗,老丈人这是自己把自己推到火上烤了。

但是,还有人比文官集团还要紧张,那就是宦官集团,如果让郭怒的建议最终得逞。

那么宦官想要达到干涉朝政,甚至左右朝政的目的就会彻底化为泡影!

内阁和内廷表面上是对立的,可不论是内阁还是内廷,离开了对方都玩不转。

这就是跟明朝皇帝设计的内阁“票拟”跟司礼监代行“批红”的制度有关了。

当然,就现在这个时候。内阁职权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大,但是内阁的权重在仁宣朝得到加强,到了正统朝,因为皇帝年幼,太后辅政,内阁的重要性便凸显了出来。

太后在政务上又倚重三杨,三杨又是内阁成员,这就让内阁首辅成为实质上的宰相。

首辅的权势日重,六部尚书的权势自然也就下降了,不过这个时候。首辅的位置还不如中后期那么威权大。

但首辅已经是实质上的宰相。许多职权和职能已经完全跟宰相的职权重合了。

原先内阁大学士,秩不过五品,而且都是秘书性质,即便是才能出众。没有资历。也无法号令百官。

自三杨担任宰辅。他们又是大学士,又是六部的尚书,资历、学识威望都有了。这内阁首辅自然成了百官之首,实际上的宰相了。

这宰相之位对文官来说,吸引力可是致命的,能够做到宰相,那是文臣最高的等级,还有比宰相更大的文官吗?

这大殿上的文官,有一个算一个,谁不想坐上那个位置?

皇帝图自己轻松,弄出一个内阁票拟制度,但又怕内阁权势过大,到时候连皇帝也得服从内阁,所以,又弄出一个司礼监”披红”的制度来。

让内臣来牵制外臣,这倒是个不错的招儿,可惜,内臣都是些阉人,大多数没文化,人没有文化就已经很可怕了,这太监要是没了文化,那就更可怕了!

这些人没了前途,又没了做男人的乐趣,加上失去自由,性格自然变得跟正常人有些差异。

让这些人掌握朝政大权,无意是一种儿戏的行为。

老朱家是比较相信血统的,老子英雄,儿子也是好汉,这阉人虽然有缺点,可是优点也很突出呀,听话,顺从,而且不会造反。

太监造反,就是当了皇帝,这江山还能传下去吗?

所以,这些人可以放心的用,不识字的,宫里开识字班,找人叫他们识字,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就不要学了,只要学习如何效忠皇帝就行了。

权力跟金钱是密不可分的,这太监忽然有了权力,他们对金钱的**就释放开来。

而且有些人在这方面是极度贪婪和自私,就比如王振自己,在这之前,有人看着,管着,他还不敢太过放肆,可等到他把三杨中的二杨搞掉之后,在等到宫中那位压着他的张老太后去世,就变得不可一世起来了。

张老太后去世不过三年,他就疯狂的敛财,大兴土木修建府邸和家庙。

他一个太监哪来这么多钱,还不是收受贿赂和搜刮民脂民膏得来的?

矫诏封官这种事情他都敢干的出来,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干的,内阁在杨溥手上,对王振虽然有监督的权力,六科也有封驳的权力,可是,谁来出头呢?

杨溥是看到二杨一个病死来一个被迫辞职,自己若是硬要跟王振对抗,怕是也没好下场,因此就装作看不见,任由王振胡来。

王振擅权,并且最终酿成“土木堡”之祸,这跟杨溥这个内阁首辅纵容是分不开的。

当然,也不能把所有责任都推到杨溥身上,杨溥只是明哲保身,他看得出来皇帝对王振的信任,内廷中又无人能制衡王振,孙后跟王振的关系又十分亲密,钱皇后虽然位尊,可上面还有一个孙太后,她本人性子又敦厚,恪守后宫不可干政的祖训,这才让王振在内廷迅速做大,以至于皇亲贵胄都纷纷巴结,称之为“翁父”。

王振也知道,自己的权力来自于皇帝的信任,哪一天皇帝不信任他了,那他就可能跌向深渊。

而要保住自己的权势不会失去,首先就是要继续巩固皇帝对他的信任,这一点他是驾轻就熟,毕竟他自幼就服侍皇帝,皇帝的秉性和性情他是一清二楚。

只要是顺着皇帝的心思,他就不担心会失宠。

这第二做起来就有些危险了,大明律上有规定,内宦不得结交外臣,一旦发现,轻则杖毙,重则凌迟处死。

但是在司礼监的位置上,他又不等不跟外臣交往,内阁大学士是接触最多,也是交情最深的一批人。

但是内阁大学士的人选不是他王振和司礼监说了算的,按照规矩,内阁大学士选拔有三个途径,第一,皇帝特简拔,一般情况下,第二就是六科推荐名单,交由皇帝圈定,最后一个就是百官推荐。

但是有一条,入阁之人非翰林不可,这是内各大学士的一道最硬的门槛儿。

你要是没做过翰林,对不起了,就算你做到尚书、侍郎都别想入阁。

这是因为内阁当初跟翰林院是一体的,到了正统六年,翰林院才跟内阁正式分家,各自成为一个独立的机构。

所以,这才有了非翰林不入阁这条不成文,却又被忠实执行的规矩。

这条不成文的规矩有时候就连皇帝都不能打破。

王振也想在内阁安插进自己的人,这可以更容易的了解到内阁的动向,还可以控制内阁,为其所用。

内外勾结,就能将皇帝彻底的蒙蔽其中,到时候,无论是操纵朝政,还是打击异己,都将是非常有利的。

内阁执掌“票拟”之权,只有跟司礼监掌握的“批红”之权结合起来,才能掌控朝政。

内阁人数一般是五六个,就像现在内阁一共是六个人,除了辞职的杨溥之外,剩下的五个人当中,都在朝中各部担任要职,所以说,做到内阁首辅,那已经就是宰相了。

郭怒的提议,得到皇帝的认可,大臣们也都暗中思量,这个变化究竟会给朝政和自己带来怎样的影响。

当然,在没有实施之前,这一切都存在变数,即便是想反对,也得先找一个理由再说吧。

而且郭怒的提议这也是一个变相的增加留在朝堂之上的年限,对一些人还是有好处的。

如果按照郭怒的提议,这杨溥还可以留在朝堂之上,手中的权力不如以前,但是皇帝刚刚加封他为太师,这可是位列文臣之首,地位不降反升。

这对新的内阁首辅来说,并不是一个好消息,如果杨溥根本不干涉内阁的运作,那倒相安无事,如果杨溥插手内阁事务,这就让新内阁首辅坐蜡了。

孟岩也在思考这个建议的得失,很显然,郭怒和胡濙等人商议过,杨溥就这么退休,对朝廷来说并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王振在朝中党羽众多,如果让他把自己的人推进内阁,那就有很大的麻烦,所以,还不如让杨溥来一个退而不退,帮助新的内阁首辅控制住局面,然后再功成身退。

但是,这心选出来的人要有一定掌控能力才行,若是扶不起的阿斗那就惨了。

郭怒也没有敢多说,他是武官,干涉内阁事务,这是官场中的大忌,点到为止就可以了,何况还得看皇帝的意思。

“对于首辅的人选,阁老,你有何建议?”朱祁镇也没有直接就接受郭怒的建议,给杨溥什么任命,而是询问他有关下一任内阁首辅人选的建议。

“皇上,老臣既然已经退下了,这朝廷上事情就不便多嘴了。”杨溥当起了缩头乌龟,他无论推荐谁,那没有被他推荐的人都会在心里恨他。

他都退休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那也是说的过去的。

“老滑头!”

在场的朝臣当中估计有不少人都会在心里这么腹诽一声,但是没哪个敢当面说出来。

杨溥在朝也有四十余载,历经四朝,威望很高,只是三杨中二杨去后,才变得有些软弱起来。

这说起来也不能怪他,他还能在朝中多年,想全身而退,这也是人之常情。

朱祁镇嘴角也微微露出一丝不满,不过这已经不重要了,这个人已经老朽了,不重要了。

如果他真的推荐一个人,于自己心中的人选不符,这岂不是让他这个皇帝为难?

这么一想,这老头也没那么不识时务。

第四百五十四章:定首辅(二)

“六科可有好的人选?”

扫到的目光的官员皆纷纷低头,这种事情,六科只能象征性的提上几个人名。

“胡老爱卿,您觉得呢?”

“老臣认为陈循陈大人,马愉马大人以及曹鼐曹大人都是合适的人选。”胡濙倒是没有回避,反正他也是准备退休的人了,说什么也不重要。

何况他比杨溥资格还要老,可以说是定朝神针,本身还掌握着大明王朝最神秘的一支情报机构,教坊司秘谍。

就连王振也要让他三分,这教坊司秘谍遍布全国,隐匿于民间,可以是妓女,可以是乞丐,也可以是江湖大佬。

当然,教坊司女谍是最多的,而且还不仅仅针对国内,国外也有教坊司秘谍的存在。

这些都掌握在胡濙手里。

这支情报力量相对独立,当初成立的目的是为了寻找可能没有被大火烧死的建文帝。

胡濙正是这个任务总负责人。

有没有找到建文帝,只有胡濙和死去的永乐大帝知道了,因为,找寻的最终结果,胡濙只告诉了建文帝。

之后胡濙就进入中枢,历经仁宣两朝,再到当今皇帝,加上之前的建文朝,可谓是五朝元老。

一口气推荐了三个人,这意思是,这三个人当中,皇上您选一个吧。

“都察院,有什么意见?”

“都察院没有意见。”都察院左督御史王文出列道。

“朕是问你可有人选?”

“这……”王文犹豫起来。

“臣举荐工部左侍郎、东阁大学士高谷出任内阁首辅!”于谦突然出列道。

“于爱卿,你推荐高谷?”

“是的。微臣推荐高谷,高谷为官清廉,办事公允,是不可多得的栋梁之才,何况高谷已然身在内阁,熟悉阁务,若由他执掌阁务,朝臣必然信服!”于谦道。

“高爱卿,于爱卿推荐你出任首辅,你意下如何?”朱祁镇笑着问高谷道。

“微臣已经年逾花甲。身体大不如前。首辅之位如此之重,微臣恐难担当。”高谷忙出列道。

“这么说,你不愿意当这个首辅了?”

“老臣并非不愿意,而是比老臣有资格担当首辅的人多了。再怎么轮也轮不到老臣。”高谷忙道。

“呵呵。好。高老爱卿倒是诚实的可爱。”朱祁镇哈哈一笑。

内阁六个人中,杨溥不谈,其余五个人其实都有资格出任首辅的。要说谁的几率最大。

两个人,一个是陈循,他已经是次辅了,就算当不上首辅,他这个次辅的位置暂时也没有人能够顶替。

还有一个就是曹鼐了,曹鼐是宣德八年进山,才四十五岁,正当壮年,而且他还是有杨荣和杨士奇两位前任首辅联名推荐入阁的。曹鼐虽然在内阁中排名第三,杨荣死后,杨士奇常病,阁务多交给他处理,所以曹鼐对阁务的熟悉程度还在陈循之上。

后面三个人,苗衷是兵部右侍郎,入阁时日尚短,首辅之位基本不用考虑。

然后就是高谷和马愉了。

高谷是老臣了,但是入阁时日并不长,虽有资历,但在内阁中排位并不靠前,所以,他有希望,但希望不大。

最后一个马愉,这个人是个状元,还是明朝江北第一个状元,正统五年以侍讲学士入阁,随后升任礼部右侍郎,而他的坐师正是内阁首辅杨溥。

马愉年逾半百,但他的身体算是几位内阁大学士中最差的一位,经常生病。

所以,马愉担任首辅的可能性是最小的,而且陈循跟马愉关系不和,两人常常为朝政而起纷争。

所以马愉若是担任首辅,陈循就该尥蹶子不干了。

首辅人选,从六部堂官中再选出一个来,几率不大,毕竟皇帝也希望朝政平稳,而从这后面的五个人中选一个,那是首选。

谁来出任首辅呢,若是按照资历来选的话,那高谷倒是有机会,可论入阁时间长短来说,这曹鼐虽然年纪轻,可入阁时间已超过十年了。

这可不短了。

皇帝也在考虑,把陈循升上去,这最省事儿,但是陈循的性子他有些不喜欢。

这家伙太固执己见了,有些刚愎自用,这做首辅,就是宰相,宰相要是没一点儿肚量,那怎么能够管理这么大的国家?

一国宰相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这是不行的,尤其是跟自己平时有意见的人。

曹鼐,年轻了一点儿,相对而言也不算太年轻了,就是担任首辅的话,未免会有些非议。

高谷,老是老了,可是进取的锐气不足,选来选去,都有优缺点。

朱祁镇的目光不由自主的朝王振的脸上投来,希望这位自幼提点他的老师能够给他一个好建议。

但是这种大朝会,王振身为司礼总管太监,张嘴说话是很犯忌讳的。

偶尔说一句无关紧要的话倒是无所谓,这要是插手朝政事务,恐怕下面的站着的御史言官们会第一个冲上来跟他理论。

今天大朝,这首辅人选是要定下来的,这是议题之一,首辅定不下来,这朝臣们的心就定不下来,这人心不稳,如何能安心王事?

王振心花怒放,但是他并没有任何表现,而是一副平静如水的表情,对皇帝的询问并不回应。

皇帝没有得到他想要的答案,忽然余光一扫,看到了站在廊柱下的孟岩。

皇帝并不知道孟岩今天担任轮值千户,看到孟岩出现,他甚是惊讶,脱口就道:“孟爱卿,你也来了。”

群臣的目光都随着皇帝的面部朝向的方向往站在廊柱下的孟岩望去。

擦!

我只是来轮值站岗的。又不是来上朝的,你这么一招呼,这不是把他置于众目睽睽之下。

“微臣甲胄在身,不便行礼,还请皇上恕罪!”孟岩大声道。

“无妨,没想到爱卿今天轮值护卫,朕还是第一次看到你穿甲胄的模样,很英武!”朱祁镇出口赞道。

“谢皇上夸奖,为皇上站岗轮值,保驾护航。是微臣应尽的责任!”孟岩大声道。

这个时候不表忠心。那是傻蛋,反正说几句肉麻的话而已。

“好,爱卿说的好。”朱祁镇抚掌大笑,“孟爱卿也听到了。今天大朝。朕与大臣们商议之事。你觉得胡老爱卿和于爱卿推荐的四位爱卿中谁可胜任内阁首辅这个职位?”

“这个不大好吧,微臣是锦衣卫,内阁的事情微臣根本弄不明白。再说文武分工,臣是武人,文人的事情弄不明白,微臣也不认识这四位大人呀?”孟岩忙道。

“那爱卿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来,给朕从他们四位中选出一个来担任首辅?”朱祁镇突发奇想道。

“这不好吧?”孟岩脑子里浮现起“投票选举”四个大字来。

“有什么不好,你的办法若是好,朕赏赐你一件蟒衣如何?”朱祁镇道。

蟒衣,孟岩偷偷的瞄了一下王振和金英,这两人身上穿的正是大红蟒衣,当然,凭他的品级,弄一身青蟒衣就不错了,红蟒衣怎么的还的要上两个品级才行。

这蟒衣要比麒麟服高一等级,锦衣卫南北镇抚史按例都是穿蟒衣的。

“皇上,不可……”

“怎么就不可了?”朱祁镇转过身来瞪向那名发声的大臣。

“皇上间拔首辅大臣,这是何等重要的国事,岂能将这等大事交由一个小小的锦衣卫千户决定?”那三品侍郎指着孟岩,十分愤怒的道。

“刘侍郎,皇上只是说让孟千户想一个办法来从四位首辅候选人中选出一人来担任首辅,并没有说将此事交给孟千户决定,你的话也太离谱了?”跟孟岩有个合作的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站出来仗义执言道。

那刘侍郎顿时被呛的脸色通红。

“即便如此,皇上也不该向如此一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