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之军师崛起-第14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秦国才是上上等,其余皆是渣。
    甚至于有奴隶认为,其他各国将来和他们一样,也会变成奴隶然后渴望成为秦民。
    辰国奴隶的变化在许多人看到是一场闹剧,就算丢脸也丢的是魏国的脸面,魏军对秦军不处罚奴隶的作法,自然是敢怒不敢言的。
    但却有有心人。
    楚国的项汕就派人开始暗中收集一些明面上的情报来。
    数日之后,运送辰女的船到了肥邑,而与此同时运送姜氏齐地齐民的船也陆续有到的。
    白起公开表示,自己不参与肥邑政务,肥邑的由齐民、中山遗民、秦地移民共治。
    为了显示同为秦民,所以采用混居的方式,也可以相互交流学习,传授更好的技术,无论是铁匠,或是耕种的技术都可以相互学习,但凡通婚者,官府赏赐麻布三匹等等,有助于和睦的政策。
    结果仅三天,头一批移民就为了三个村子之间的一处水源地抄起了家伙。
    最先起冲突的是齐地移民与中山遗民。
    两边抄起家伙正准备开打的时候,一队拿着农具的秦民也来了。
    齐地一壮汉突然高喊了一声:“住手,不能打。”
    正准备开打的两方因为秦民的到来原因就准备收手,这么一喊之下,两边各退十步。
    中山遗民也有一人上前,看了齐地移民一眼后,冲着秦民高喊:“你们也是来抢水源的。”
    “算是。”
    秦民当中有一独臂壮汉走了出来。
    没等中山遗民再说什么,这位独臂壮汉就说道:“我们村子打不过你们两村联手,你们若先开打,两败俱伤我们好下手。再换个说法,我村与齐村联手你肯定不敌,反之我与你联手齐村也肯定不敌。”
    “是这话。”中山遗民与齐地移民都认可。
    独臂壮汉又说道:“但若是,我们任意两村先动手,另一个村子便可以捡便宜。”
    来自姜氏齐地的移民村,还有中山遗民的村子,回味了秦民村子独臂壮汉的话之后,不约而同的点了点头:“对!”
    听到两村的人认可之后,秦民独臂壮汉哈哈一笑:“一切皆在我秦国大河君计算之内,虽然我只有原秦军一卒,但却学得认字,背过秦律。既然来自不同的地方,肯定会有冲突,但三村谁也不能力压另外两村的时候,必会相持。”
    另外两村的人就算不识字,也听懂这其中的道理。


第三八九章  项汕回楚
    独臂壮汉又说道:“其实,合则两利。我秦民只有千户移了过来,不可能各地都是三村相持,我给大伙说说我在学堂上识字的时候,听过我秦国大河君讲的道理,虽然不是大河君亲自讲的,但道理是大河君的。”
    “讲讲,你们秦国大河君是了不起的大人物。”
    无论是齐民,还是中山遗民,白晖这块招牌还是管用的。
    “这道理很简单,猎一只山货两人各分一半,还是猎十只山货五人各分两成,这五成与两成,那个多。”
    “莫不是傻了,也知道五个人可以每人分两只,自然是高于两人分一只的。”
    “可再说这五成,还是两成!”
    众村民相互讨论一翻之后,也是懂了这层道理。
    独臂壮汉这才继续说道:“我们不是来打架的,也不是来劝架的,只是来争这水源,但若是将水渠修的宽一些,沟挖的深一些,再多引几条水渠,水自然是会更多的。”
    “若是农闲了,各村挑些人手出来练练,活动几下也是挺好的。这水渠却真不值得争,以前我秦地也曾经为争水打架,打死人是常有的事。可若是合力修好的更多的水渠,何苦打架。”
    “听起来有道理。”
    “那成,都把家伙收了,咱们商量一下这水渠如何挖,趁着天气还行,再种一季晚高粱还来得及。”
    “听你的。”
    两边的人收了家伙,领头的则带人四处勘察,然后商量这挖渠的事。
    都是些无家可归,好不容易找到一块生存之地的人。
    相互协作之下,自然也慢慢变成了一家人。
    中山人在打猎上的技术上绝对高于秦民与齐民,可种田的本事上,齐民高于两家,但说到工匠,秦国的工匠因为白晖的原因吸收了天下各国的技术,自然是更高一层。
    秦人的猎弓、农具、水车。中山人为首的捕猎队、齐民则带着其他人一起种田。
    眼下中山只是第一批小规模的移民过来,齐民全部过来也至少要两三个月的时间,但先到的秦民早早就接受了培训,他们就是多民族的融合剂。
    接下来就是对付东胡了。
    白起一点打的东胡主力胆寒,投降的人数极多。
    战俘营内,所有的伤者都得到了治疗。
    对东胡,是收服,还是镇压。秦国朝堂上依旧还在吵,并没有拿出一个合适的结论来。眼下最初步的意见是,恩威并济。
    先把恩施下,总不能先变成死敌。
    白起坐在肥邑城主府内看着战报。
    “往北三百里,已经不见东胡村落,东胡逃的挺快。”
    “武安君,区区燕国都让东胡北逃千里,我秦军精锐出战,又由武安君领兵,只是三百里不见东胡,末将请战,再往北探二百里。”
    “末将请战……”
    白起没抬头,很平静的说了一句:“去歇着,留着力气打箕氏侯国,本将送去的招降令,他们可有回应?”
    “回武安君,并无回音。”
    “很好,吾弟总劝本将,上天有好生之德,本将也很在意我秦军将士之血,但箕氏却不为万民着想,想箕氏想战,便战!”
    白起的话说完,下首的一众武官们满脸都是兴奋。
    “备战!”白起很平静的说完这两个字后,便挥手示意所有人退下。
    民政之事,白起从来不管,他只管战场上的事情。
    几天后,大同港。
    从辰国、肥邑民间,收集了许多普通情报的项汕找到了白平。
    “白将军!”
    “项将军。”
    两人相互施礼,虽然白平年轻,但级别却不低,而且不但是员勇将,更是白氏兄弟的亲信,项汕给予了足够的尊敬。
    同样,项汕作为楚军一名宿将,白平也表现出自己的敬意。
    项汕将楚军驻辰国军营的最高兵符交给了白平。
    “项将军,这是何意?”
    “不瞒白将军,在这次进攻辰国之后,项某从秦军身上学到了许多,项某欲回洛邑并且赴伊川拜访大河君,希望可以再借秦军两万人以助楚国攻打东南沿海之地。当然,辰国这里的利益也想回去建议我王,和秦国交换一些其他的利益。”
    白平也听不出这是真话还是假话,抱拳说道:“我不懂政务,只知道听令作战,这里也只是防务归我管,其余之事有文官负责管理。项将军所言我不太懂,不过我可以保证楚军在辰国这里的部队,将与秦军同等对待。”
    “有劳。”项汕长身一礼。
    项汕离开之后,白平感觉有些摸不清头脑,立即命文吏写了一封详细的书信派人往回去。白平相信白晖见到这信之后,肯定能猜出点什么来。
    项汕将兵符交给白平的当天,就坐运送海盐与咸鱼干的船只回去。
    伊川。
    终于,白起之妻甘如生下了一个儿子,很巧的是白晖之妻宰羽也在数日后也生下了一个儿子。
    对于伊川白府而言,这是大喜事。
    百日宴已经上了日程,肯定是要大搞的。
    白晖也广发请柬,准备好好的庆祝一番。
    接下来的日子,燕国被白晖称为呆王的新君、燕王戴即位为君。而后前去道贺的各王各回家各家。
    但姜氏齐地,也就是莒城。
    依旧是北有赵军、南有楚军、西有魏军。
    虽然这赵、楚、魏派出的兵力都不算多,而且也都没有越过姜氏齐地原有的边境,但是天下人都认定了,在这块地方必有一争,是战争,还是文争,绝对是少不了一争的。
    楚国新都。
    项汕回来了,不但是秘密的面见了楚王,而且还与楚王一起去探望了病危的昭阳公。
    昭阳公确实是年龄大了,他知道自己肯定是活不过这个冬天的,时日无多。
    楚王亲自探望也不止这一次,但这次却带着项汕。
    项汕在昭阳面前说道:“昭阳公,末将有一计。效仿秦军白氏兄弟的作战方式,可为楚国得到巨大利益。”
    “慢慢说说。”昭阳公已经很虚弱,说话都有些有气无力。
    项汕说道:“伐魏!”
    “魏,不好伐。”昭阳听到这个提案,并没有感觉到好。


第三九零章  楚国之大战略
    昭阳的态度似乎在项汕的猜测之中。
    项汕继续说道:“魏国为什么想要姜氏齐地,因为那里有一个天然良港,楚军水师帮助秦军转移姜氏齐地的齐民,就是从那处天然良港走的,沿着海岸线一直往东,到了莱州再直行不足四百里,就到可到辰国海岸。”
    昭阳点了点头:“确实是处妙地。”
    “对,魏国非常想要,我从辰国军营那里听到了魏军私下的讨论,若有此港,魏国来往辰国仅需三十六,若是轻帆快船,顺风只须八个时辰。”
    听项汕这么一说,昭阳眼睛之中闪出光彩:“辰国利益巨大?”
    “何止是大,眼下辰国实际控制仅为三分之一,但所得之利总量末将测算过,已经不低于楚国国库半年的收益。”
    楚王这时也说道:“秦国那白晖每次作战必获得极丰,他是越打越强,为强楚必须学习秦国。寡人欲用楚国在辰国的所有的利益来换取秦国帮助楚国拿下东南沿海。”
    “王上英明,辰国再好,几国去分难免有分配不公,而且利益也未必握在自己手中。攻略东南,依秦国在辰国用的法子,那么获利也相当巨大。”
    项汕也说道:“糖,东南为天然糖田。而且东南多山,多山必有药材,必可以种茶树。末将以为,辰国的利益足可以换来秦国的寻药之术,以及种茶的技术。再加上东南沿海风平浪静,海里的盐,鱼也巨大的收益。”
    “借用秦大河君白晖的一句名言:没钱,那里来的精锐。”
    昭阳不解:“这与攻魏有何关系?”
    “老令尹,不是攻魏,而是灭魏。趁魏国将力量放在辰国,移至莒城之时。魏国眼下正在迁都,双都之魏说是强,实在弱。防卫力量被一分为二。若是一军攻大梁、一军攻陶邑,魏国必不能两全。”
    “可楚国,也没有这么多兵力?”
    项汕说道:“韩国有。”
    昭阳公再问:“还没说,为何要攻魏?”
    “灭魏有三大好处,第一破坏秦、韩、魏的三国联盟。特别是秦、魏之间的无税商贸。臣在辰国学到一些,秦这国一招太可怕,等秦国控制了魏国的商之时,魏国怕是一半都落在秦国之手,秦国可兵不血刃拿下魏国。”
    昭阳点了点头:“这个老夫也想到了,魏国眼下无人织布,因为秦国的布匹更便宜。魏国的铁匠也开始在秦人的匠坊作工,因为自己打造铁器,打一件赔一件。魏王想要海外利益,怕是也源于此。”
    项汕继续说道:“第二个原因是,秦国在海外的利益实在太可怕,为楚国可以安稳发展,依老令君与秦国的新盟,秦不攻楚总共还有十七年,但楚国也要早作准备。”
    “所以?”
    “所以,秦军出海,只有两条路,大江、大河。楚军若是控制了大江、大河,楚国在接下来的十七年与秦国谈判也能占到一些优势。”
    昭阳点点头:“在理。那最后一条?”
    “最后一条就是赵国,臣也是无意中在秦国学到了一招。”
    “讲讲。”
    项汕说道:“在肥邑,中山遗民虽是投靠,但却未必归心。姜氏齐地的齐民为躲避战乱而北上,他们也未必是归心。强秦派出武安君白起以雷霆之势横扫东胡大军,但这种威慑也是有时效和。”
    “对。”昭阳认可项汕的话。
    项汕很是佩服的感慨了一句:“白氏兄弟不愧是当世大才,齐民、中山遗民、以及极少秦国,在肥邑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任何一方都无法压住另外的两方联手,奇迹一般的在肥邑形成一种无比和睦的情景,但三方依在暗中竞争,却没有见不得光的事情。”
    “竟然有这等事……”昭阳如回光返照一样的竟然坐了起来。
    项汕点了点头:“确实有。若单独两方有对抗,却担心第三方趁机出手,所以也只有小冲突。”
    “你的意思是?”
    项汕很郑重的点了点头:“天下大势,想要对抗秦国只有一条路,天下为三。”
    “为三!”昭阳的眼睛都亮了:“此话有理。”
    项汕继续说道:“天下为三,这个理论并非末将想出来的,此计依旧源自秦国大河君白晖,昭阳公可想眼下秦国之势,秦在北方占据赵国出云,却是赵民、林胡、秦人。而河套,却是林胡、义渠、秦人。往西,虽然没有足够的情报,但末将猜测是乌氏、义渠、秦人。”
    “这……”昭阳显然没想到这一点。
    项汕却有足够的理论依据:“再说巴蜀,巴蜀眼下实际上秦人、蜀民、九濮。还有西南,西南是九濮、秦人、滇池百族。”
    “还有,秦国有数术。其中就有一句,三角形为最坚固之形,三足鼎最稳等理论。”
    “天下为三!”昭阳点了点头。
    楚王说道:“这天下为三,必然是秦、赵、楚三国。赵国经赵主父励精图治,是眼下唯一可以独自与秦国对抗,但却弱于秦国的强国。我大楚,可借秦之法,开发东南,若干年之后,楚必可与秦一战,但未必可胜秦,但却有赵。”
    “妙计。所以伐魏,是为了灭魏。但能胜吗?”
    项汕说道:“依白氏兄弟之兵法,我楚军可以姜氏齐地摆空营,然后主力秘密回彭城,从彭城以雷霆之势突袭赵国新都,眼下只需要说服韩国从都城出兵,直扑大梁。魏国纵然不会灭国,只要杀死魏王以及魏国公族,便是大胜。”
    楚王也紧接着说道:“魏两都,必是财富无数。”
    “说服韩国。”
    楚王点点头:“对,说服韩国。”
    昭阳想了想说道:“臣老了,怕是没到韩国就会死在路上,臣推荐黄歇,此子虽然年轻,却有才。相信他可以说服韩国,臣再有一个建议,王上派人去秦国,想办法拖住白晖,只要白晖不动,此计便有保障。”
    楚王来到昭阳的床边,坐了下来之后,很是认真的问道:“昭阳公,这不能与秦分利吗?”


第三九一章  秦之暗子
    分利!
    昭阳笑问:“秦国或许能够说服,这白晖我王有信心说服吗?纵然能够说服,白晖必然也是首先想到的是秦国的利益。”
    项汕也问道:“昭阳公,若是韩王去说服呢?”
    “不,让韩王先动手,韩军出动之后韩王再去与白晖谈,事半功倍。因为事情已经发生,老臣认为白晖阻止不能的情况下,肯定会在事情发生后为秦国谋最大利益。这个利,楚国可以给,韩国也可以给,只要攻下魏国都城。”
    “何时开战?”
    “买军械,从秦国大量的买军械,然后……新年之日,就是攻魏之日。”
    昭阳公说完后脸上出现一丝笑意:“这一招,依然还是白氏兄弟的兵法,冬战必有冬战的好处。”
    “还有,赵国肯定会趁机动手,怕是魏国大河以北的土地,难以保全。”
    楚王重重一拍几案:“就这么办。”
    次日,楚国令尹熊子兰出访伊川,而后以楚王长子熊涣带黄歇秘密去韩国。
    熊涣还是个半大孩子,他是干不了什么大事的,但他代表着一个身份,楚王长子,虽然不是嫡子,但也是眼下楚王年龄最大的儿子。
    而且楚王无嫡子。
    黄歇才是正使,他带着楚王的秘令。
    又过了一天,在楚国王宫之中,楚王第一宠妃,姜嫣与一位进宫献礼的大贵族宠妾在花园之中见面。
    时常会有大贵族派其宠妾入宫给这位楚王的第一宠妃献上宝物,或是奇趣之物。为的就是这位宠妃可以在楚王面前美言几句。
    花园之中,那位宠妃低声说道:“我偷听到一件事,公子涣似乎秘密离开了楚都,是昨天夜里出发的,我在屋中等到快四更天,景大夫才回来。”
    姜嫣说道:“主上吩咐过,不需要我们刻意的打探什么情报,但既然听到了找个安全的机会传出去。也替本宫传一句话,楚王连续两个夜晚都在梦中提到过魏国。”
    “是!”
    两名女子见面的时候不足一柱香,交流的也不过几句话。
    当天下午,楚都一首饰匠人就接到一份修理珠花的任务,也同时接到了情报。
    这情报传到楚都某个秦国专卖布匹的店铺后,店铺中的数人开始分析并且打探更深一步的情报。
    仅仅两天时间,便确定了公子涣确实不在楚都,而大河君特别交待过的黄歇也不在。
    至于为什么楚王梦话之中提到魏国,却没有得到半点消息。
    潜伏在楚都的细作整理情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