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麴泰却不慌不忙的道:“父王,莫担心,这只是前面的诱饵,吸引唐军追击,只要他们敢追击,迎接他们的将是雷霆打击!”
  果然,双方一个照面。这些救兵丢下十数具尸体,调头就跑。
  一看敌人要跑,这些唐军士兵,纷纷打马直追。
  双方你追我跑,越走越远。
  撕杀声隐隐传来,唐军明显占据了上风。只听众唐军将士大吼道:“别让他们逃了,别让他们逃了!”
  麴泰一脸得意的道:“雕虫小技,就把他们这些笨唐人耍得团团转,父王,我们杀出去!”
  就在这时,原本平坦的沙堆里,突然仿佛活了一样。
  只见沙丘滚动,从沙丘里钻出一个个雄壮的胡族大汉,这些胡族大汉人数足足超过五六百。
  剩下看押的唐军士兵只有不到一百人,望着这些雄壮的胡人汉子嘶吼着杀来,居然调转马头,朝着远处疾奔而去。
  望着狼狈逃窜的唐军士兵,麴泰兴奋的拜倒在麴伯雅面前,大声疾呼“父王,您现在自由了,您现在又是我们高昌王,西域各族人们希望你出面主持大局,可以吊民伐罪!”
  众胡族武士,纷纷用各族语言大吼道:“希望高昌王主持大局,率领我等,吊民伐罪!”


第九十章 族不为己天诛地灭
  伊列河今伊利河随着冰雪融化,河水开始暴涨。伊列河流域的牧草,随着河水的滋润,开始疯长。
  伊列河流域到处透着生机,牛羊成群,牧民们唱着歌谣放牧,位于弓月城的阿史那步真却满面担忧。
  自从西突厥可汗统叶护死后,消息传到西域。西突厥汗国立即爆发了内乱,统叶护的伯父莫贺咄自立为侯屈利俟毗可汗。莫贺咄原先仅为一小可汗,他自称大可汗后国人不服。弩失毕部推举统叶护可汗之子咥力特勤,是为乙毗钵罗可汗。
  西面的都陆设汗,自立为西突厥大可汗。而伊列河谷地区的阿史那步真也被部众拥立为可汗。
  此时,短短半年时间,原本统一的西突厥分裂为四部。北部是侯屈利俟毗可汗,东南部、南部以西南部则为乙毗钵罗可汗。西北部则为都陆可汗,而东部的族人则为乙毗咄陆可汗。
  虽然成为西突厥的东部可汗,可是他却没有半点欣喜之色,反而忧虑重重。
  就在这时,五弩必失部俟斤弥列哥率领一队骑兵奔驰而来。
  弥列哥有着通斯人的血统,与突厥面目有异。正是因为如此,他被阿史那步真派往高昌国,去探听陈应的动向。
  弥列哥翻身下马,在阿史那步真面前跪下施礼:“伟大的可汗,您忠诚的仆人弥列哥向您问安!”
  “弥列哥你一路辛苦了,不必多礼,快快平身!”阿史那步真对身边的侍从道说:“赐座!”
  侍从搬着一张胡床,胡床其实就是后世的马扎子。弥列哥刚一坐下,就发现西突厥东部汗国几乎所有的大小俟斤、俟利发全部在场。
  阿史那步真迫不及待的问:“弥列哥,高昌那边有什么动静?”
  弥列哥喘着粗气,端起一碗马女乃酒,一仰脖子,一口干了,将碗里的马女乃酒喝进肚子里,弥列哥这才摇摇头道:“回禀大可汗,高昌那边形势非常严峻!”
  阿史那步真一惊,神色些带紧张的问道:“怎么说?”
  “伟大的大可汗,请容您的忠诚仆人慢慢禀告!”弥列哥整理了一下思路,将自己在高昌的所见所闻一一道来:“您的仆人化装成波斯客商,带着几个心腹在二月的时候进入高昌,那时候唐军已经有至少两万人马进驻高昌城了,据我亲眼所见,那唐军果然装备精良,军纪严明,非但对老百姓秋毫无犯,还不时抽出时间去帮老百姓干一些活,不到一个月便得到高昌百姓交口称赞,视他们为自己的子弟,争着要将自己的子弟送到唐军营去当兵”
  众俟斤一样神色肃然,竖起耳朵来听。他们已经不止听到唐军的厉害了。现在越来越多侥幸未死的西突厥溃兵逃到了西方,他们对支,跟牛皮粮一样难缠,黏上了就要将对方撕咬得血肉模糊的强军的战斗力领教良多,跟天雄军有关的消息,容不得他们不重视。
  只有木马部俟斤莫何去汾不像在场的人一样神情严肃,反而满脸不屑的道:“高昌人,比女人还胆小的高昌人,有再多有什么用!”
  阿史那步真却认真的问道:“陈应现在有多少兵力,装备如何?”
  弥列哥道:“据我重金买到的消息,唐军此次开赴西域兵力多达五万人以上,沿着沿着高昌、高车、车师、北庭一线排开,其麾下最为强悍的一万余骑兵,如今部署在北庭,保护他们的农场,据说陈应率领十万大军离开高车城以后,直接去了北庭,北庭开垦了十万倾良田。”
  “十万倾良田?”阿史那步真松了口气道:“十万倾良田可不是一时半会可以开垦出来的!”
  “是啊!”弥列哥道:“他们开垦的粮田,眼下已经取得很大的成果了。他们的装备,非常精良”
  阿史那步真非常头疼的道:“陈应为什么要开垦粮田,他怎么不往西进攻?”
  事实上别说阿史那步真想不通,就连张士贵、段志感、罗士信等将领同样也想不通。
  可是,陈应也没有解释,他只是下令各部以折冲府为单位,每个折冲府沿着北庭金满县境的十条河流,展开开垦。
  北庭本是汉代时期屯田校尉的所在地,有屯田基础。然而,全部将士,除了出身河北籍的将士,他们本是农民,为了生计,跟着窦建德起义,只是单纯为了活下去。
  窦建德战败之后,他们被唐军改编,改编为如今的安西军。在灵州受训期间,让他们习惯了服从命令。
  事实上,最痛苦的却是昭武九部与其他各族降军将士,他们大部分是会养马,放牧,骑射,可是偏偏不会种地。
  然而,看着陌刀军、骁骑军以及河北籍新军全部任劳任怨,他们也不敢怠慢。
  不过,罗士信却在陈应面前发着牢骚。
  陈应既没有解释,也没有改变命令。
  继续执行他的屯田计划。
  高车城距离庭州金满县最近的距离也要五百余里,最远的距离上千里。这里土地非常肥沃,哪怕在后世沙漠化非常严重的时候,这里的耕地,从来没有低于过一百万公倾。
  罗士信还敢向陈应发着牢骚,可是其他人则没有这个胆量。
  不过,罗士信看着陈应也让人打造的犁子耕地,其他人就没有话了。
  就连陈应这个大都护都亲自干活了,谁敢不干。
  就在陈应优哉游哉耕地的时候,突然周青拿着一份急报,来到陈应面前,道:“大都护,鱼儿咬钩了!”
  陈应打开密报,只见上面写着:“叛军日前于木垒台道,将麴伯雅、麴泰父子劫走,目前,二人与叛军,全在监视内!”
  陈应点点头道:“周青,通知郭洛,把人给我看住了,人要是丢了,我把他的脑袋拧下来!”
  周青道:“遵命!”
  陈应转而又对阿史那思摩道:“通知所有将领,前来开会!”
  听到陈应召集的命令,众将士急忙丢下农具,拿起刀枪,披上甲胄,前来陈应的帐前听令。
  陈应的大帐,其实根本就不是大帐,而是四辆四轮马车,四辆四轮马车,并装在一起,就组成了一个长约六丈八尺,宽约两丈四尺的大帐,换算下来就是一个占地面积上百平方的房车。
  用来召开数十人的会议倒不算太过拥挤。
  时间不长,罗士信、张怀威、张士贵、段志感、苏定方、郭孝恪等将领全部抵达。
  陈应望着摩拳擦掌、蠢蠢欲动的众将领道:“你们有人或许早已牢骚满腹,或许早就想着骂娘了”
  罗士信豁然站起来,冷喝道:“哪个王八蛋告耶耶的状?”
  陈应冷声喝道:“你给我闭嘴!”
  罗士信讪讪一笑。
  陈应道:“你们都应该知道一句话,叫做攘外必先安内,内部不靖,这是要了大乱子的,别以看我们如今占领了西域的东部,可是你们不应该忘记,他们只是口服,还没有心服,本大都护就是要让那些包藏祸心的人,认为本大都护已经忘记了他们,让他们自己跳出来,现在他们终于忍不住了”
  马孟明听到这里,露出了果然如此的神色。
  事实上,开春之后,陈应率领十万大军西进,仅仅在高车城与高昌城分别驻扎两千军队。
  那个时候,马孟明就感觉了不对劲。
  很显然,这一次麴氏真的栽了,陈应这是连半点机会都不给他们。
  罗士信道:“大都护,这一次平叛,我就不参加了!”
  陈应点点头道:“可以!”
  罗士信非常意外,事实上他并不想对付所谓叛军,当陈应说完之后,他已经明白了,麴氏父子那两个废柴,恐怕连骁骑军一个冲锋都接不下来,打起来并没有什么意思,最好还是去打西突厥!
  陈应望着张士贵道:“这一次你带队!”
  张士贵道:“谢大都护!”
  陈应指着罗士信道:“罗士信,本大都护封你为西域开荒大元帅,率领除陌刀军、射生军、骁骑军之外的所有安西军将士在此屯田!”
  罗士信一脸懵逼:“怎么是屯田?不是打西突厥吗?”
  陈应笑道:“西突厥不用打!”
  “怎么不打?”罗士信奇怪的问道。
  “就你话多!”陈应笑道:“自统叶护死后,西突厥残部一分为四,其中侯屈利俟毗可汗与乙毗钵罗可汗两人谁也不服谁,打得狗脑子都出来了!”
  陈应也没有看罗士信,脚步略一停顿,淡淡的望着张士贵问道:“如果你是侯屈利俟毗可汗或乙毗钵罗可汗,听说本大都护率领十万大军西征,会怎么想?”
  张士贵想了想道:“他们有可能会握手言和,一致对外!”
  “不错!”陈应道:“正是因为如此,本大将军在这个时候,绝对不西征。我们在这里屯田,不仅可以解决明年的军粮问题,同时也可以肃靖地方,从而诱使西突厥汗国加剧内耗!”
  正所谓族不为己,天诛地灭。
  很显然,陈应并不像麴氏,屁股坐歪了。


第九十一章 吐谷浑汗王慕容伏允
  木垒,其实西汉时期莆类国。“莆类”匈奴语音转,因莆类海而得名,莆类海就是现在的巴里坤湖。久而久之,就变成了现在的木垒。
  在木垒县北部的拜塔克山今北塔山,在后世这里为伊吾、阿尔泰以及迪化之间的战略要地,不过现在这个时候,却没有那重要,毕竟广袤的西域,到处都是可以迂回的地点。
  随着麴伯雅、麴泰父子以及高昌王室被其心腹部曲救走之后,就在拜塔克山区驻扎了下来。
  随着麴泰召集的部族越来越多,到了武德四年的五月中旬,这里已经聚集了足足上万人。
  当然这上万人并不是全部军队,也有部分不堪唐律约束的各族牧民,不过他们都是仇视大唐人的。
  可是人多了,吃喝都成了问题。眼看着粮食、牛羊越来越少,麴泰就找到麴伯雅,向其说道:“父王,咱们手中已经有六千余精锐,夺取高昌城应该不难,高昌城才两千唐军,有心算无备,胜算很大!”
  麴伯雅却摇摇头道:“还是算了吧!”
  “算了吧!”麴泰一听这话顿时急了:“算了?怎么可以算了,他们灭我高昌国,毁我宗庙、社稷,此仇不共戴天,怎么可以算了!”
  麴伯雅突然从帐篷里的角落里取出一把锄头:“你看看这个?”
  麴泰满不在乎的看了一眼,就没有兴趣再看第二眼:“父王,儿臣不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这只是一把锄头,又有什么好看的!”
  麴伯雅叹了口气道:“你仔细看看再说!”
  麴泰接过这把锄头,感觉明显比正常的锄头要沉了不少。这是一把普通的锄头,只是上面涂抹了一半的黑漆,这主要是为了避免钢铁氧化。他看了半天,却也没有看出所以然,又将这把锄头递给麴伯雅:“父王,这并没有什么不同啊,最多沉了一些!”
  麴伯雅指着锄头道:“这只是一把锄头,却是采取百炼钢打造而成,极为锋利,能一下子劈断小指那么粗的钢条,堪称削铁如泥,不管是胳膊还是大腿,让它挥上一下都得断成两截!”
  麴泰怔:“竟有这等事?”
  说着,他让人拿来一根粗大的铁链,自己亲自上阵,锄头一挥,咔嚓一声,铁链被齐刷刷的斩成两截,再看锄头的刃口,居然没有一点毛边!
  顿时为之骇然,麴泰抚摸着光滑如故的铲子刃口,神情惊骇的说道:“这锄头竟如此锋利?这唐人太败家了吧,如此精良的好钢,居然用来打造锄头?唐人的钢材多到这个地步了么?”
  从汉朝钢铁开始兴起,直到近代,两千年来钢铁一直是战略物资,由中央政权牢牢掌握,走私铁料者重罪,原因就是钢铁产量稀少,异常昂贵。
  如果大家对钢铁在古代的珍贵程度没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的话,可以问问自己的祖辈,他们这一辈人有很多直到新中国成立二三十年之后都还在使用木犁。钢铁难求,性能优越的钢铁更是千金难买,好一点的都拿来制造兵器了,次一点的拿来做农具,一丁点都不会浪费。
  现在唐军竟拿这样的好钢来做锄头,还是人手一把,那只能说明唐人所掌握的钢铁资源已经多到超乎大家想象的地步,根本就不将钢铁当成稀罕货了!
  就在这时,麴泰注意帐篷居然还有一人。
  薛应熊。
  高昌国能在西域立足,主要还是依靠西域的薛、马、张、何、柳、刘等六姓族人。薛氏一族长期霸占着高昌的吏部,其门生故吏,几乎遍及整个西域。
  薛应熊其实也想投靠陈应的,只是被马孟明抢了先,而且薛族一族这一次被陈应弄得非常惨,可以说损失惨重。薛氏一族主要的财源,就是种地。反正西域地广人稀,随便找着地方,都可以耕种,然而人口资源却非常保贵,特别是会耕作的汉人则更加宝贵。
  薛氏掌握着足足上万户佃农,这些佃农过着奴隶般的贫困生活,薛氏依靠压榨这些汉人百姓,过着堪比王侯的奢侈生活。陈应一句话,薛氏一族的一万余佃户,被陈应解散,形成自耕民,而且没收了薛氏的田地,分发给了普通百姓。
  正是因为陈应做得太绝了,却让吏部令薛应熊非常不满。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所以薛氏就铁了心的跟麴伯雅要跟陈应做对。
  薛应熊看着麴泰震骇不已,微微笑道:“王太子殿下有所不知,陈应率军离开高昌之后,并没有立既西域征西突厥,而是驻所在金满县垦荒,而且还在花儿沟那里建立了几座高炉,专门用来炼钢!”
  麴伯雅道:“陈应的好几座巨型高炉,昼夜不停的炼钢,不知道他们一年能产多少钢铁?”
  薛应熊道:“二十万斤。”
  麴泰和麴伯雅都松了口气,二十万斤对于一个军阀来说不是一个小数目,可是对于西域最富的高昌国来说,还真不算什么。高昌国产的钢铁最高可达五十万斤,不过这些钢铁大部分都供应给了西突厥汗国。
  不过考虑着陈应的钢材可比他们高昌国的钢材性能非常优越,也让人不敢轻视。
  薛应熊又道:“一炉!”
  麴泰和麴伯雅都失声惊叫道:“什么?二十万斤一炉?”
  薛应熊点点头道:“是的!王上,二十万一炉!陈应在花儿沟一个月可以炼出至少二十炉上好的钢水,可以想象一下他们一年能产多少钢铁。”
  一炉二十万斤,一个月就是四百万斤,一年下来就是将近五千万斤,这实在是太吓人了。
  陈应原本就并没有想过要在西域炼钢,可是当他让人在花儿沟附近开荒的时候,意外发现花儿小沟西岸就是一座煤山,东岸上游三十里的地方就是一座铁矿山,简直就是意外之财。
  这不是最让陈应准备开矿的动力,主要是陈应发现西域的汉人在种地的时候,居然是木质的犁子,家家户户除了一把菜刀之外,罕有铁器。说出来简直让陈应难以置信,西域汉人连铁锅都有很多人家没有。
  看到这种情况,陈应感觉一个月开荒,把土耕好,又种下了。反正这些十万军队,闲着也是闲着,偏偏麴泰父子没了动静,陈应就算要杀人,也需要有一个口实,否则那就是让人诟病。
  所以陈应一边关注着西突厥的内斗,一边让安西军将士大炼钢。其实这个时代的士兵,主体还是农民,他们都是多能工,会种地、会做工、会打。于是,陈应就在花儿沟西山开采煤炭,带领着高昌汉人一起开采煤炭,并且把制造煤球的办法交给普通百姓,一个简易煤球模子,一个铁皮煤球炉,实在太简单了。
  当然,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由于西域的冬天太冷,为了取暖,大量的树木被砍下来当柴烧,这也是西域环境恶化的原因。
  陈应一边开设工坊,一边开设工矿,让西域汉人率先富裕起来,可是光富裕不行,必须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