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唐血刃-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左卫率全军覆没的消息,冯立根本就不知道,结果倒好,右司御率大败,冯立下令撤退休整,结果陈应又让右卫率的士兵冒充左卫率,轻而易举的进入冯立的大营,将冯立以下所有人全部俘虏了。
  军队就是一个讲究实力的地方,陈应以少胜多,大败左右司御率和左卫率,这下众将领全部都没有脾气了,也对陈应心服口服,最重要的是,如果王世充在函谷关的守军也使用这个办法,他们四率十八个折冲府,就算全部拼光,也没有机会拿下函谷关。
  冯立还是要点脸的,他既然输了就输得起。准备接受陈应最严厉的处罚,甚至做好了自动辞职的准备,可是陈应却像没事的人一样,根本不提这一茬。这让冯立忐忑又感动。
  冯立倒也拿得起放得下,陈应已经给他脸了,如果他再不抬举,这么三十多年,他就算是活到狗身上了。
  “不知以陈大将军之见,这仗应该怎么打?”冯立的态度非常好,完全放在了陈应下属的位置上,而不是倚老卖老。
  陈应朗声道:“军队打仗,不是游侠斗殴,讲究的是相互配合,中垒卒在前防守,射生负责压制掩护,长兵上前压迫,步伍近前缠斗。以队为战术单位,五个伙,形成两前两后,一伙居中策应机动,如同一朵梅花,快速展开。伙与伙,队与队,旅与旅、团与团之间要紧密配合,灵活机动,遇到前面抵抗,远射近攻。进攻要果断,要雷厉风行”
  就在陈应向众东宫将领讲授山地战术原则和配合方式的时候,脸上沾着假胡子,低着头的一名校尉模样的人,悄悄对身边的两名一胖一瘦校尉低声道:“快,快记下来!”
  胖校尉拿出一个小瓷瓶子,拔掉软不塞子,那名瘦校尉则快速的拿着一支细毫笔在纸上快速的记录着。
  陈应如果看清这名大胡子校尉,一定会发现,这个人他还认识。这个人不是别人,正是李世民。
  李世民被李渊任命为陕东道行台尚书令,兼陕东道兵马大元帅,以兵部尚书屈突通为陕东道行台尚书左仆射,以陕东道兵马左都统副元帅,以东宫宾客、冠军大将军陈应为陕东道行台尚书右仆射,兼任陕东道兵右都统副元帅。
  虽然正式的圣旨并没有明发天下,可是李世民早已得到确切的准信,在这个时候,李世民突然接到消息,李建成将东宫左右卫率,东宫左右司御率,相当于东宫五分之四的兵力东宫左右清道率总编制为各有三个折冲府,总兵力在七千二百人之间。不过实际上左右清道率加在一起只有四个折冲府,不足五千人。交给了陈应,让陈应进行训练。
  三天之前,李世民接到消息,陈应将左右卫率与左右司御率的两万余兵马带到了紫金山进行训练,李世民这就带着长孙无忌、杜如晦以及段志玄悄悄出了长安城,抵达紫金山下。
  李世民早已在东宫各军中收买了人手,所以就连陈应都不知道的情况下,李世民已经混进了东宫军中,并且全程参与了这场别开生面的演习。
  事实上,这场为期不过两天一夜的演习,让李世民大开眼界,当然最多的是震撼。李世民深知,如果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自己的表现不见得会比冯立好多少,很显然,冯立输得非常惨。
  杜如晦在纸上刷刷的记录着陈应所讲的话,李世民听得也津津有味。
  当然,陈应一边介绍,一边命东宫太子右卫率的一个旅,一百余人进行梅花阵的演练。
  毫不夸张的说,右卫率对于山地作战的理解,还是半瓶子。他们的动作配合相当生疏,甚至有些笨拙,正所谓外行热闹,内行看门道,李世民却看到了不一样的东西。
  尽管演练起来动作生涩,慢慢的变得更加流畅起来。
  陈应一边指挥演练,一边向众将领介绍:“作战勇猛是对的,但是勇猛不是自杀,将士们的每一次进攻,作为将领必须将最恶劣的情况预料到,想到并且找到合理的办法,在山地环境中作战,遇到最多的就是伏击,而两前两后,中间这种梅花布局,就目前最有效防止中计的办法。你们仔细看,如梅花一般的战术队形,无论从哪一个方向发起伏击,都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形成有效的防守或反击”


第一百零二章 组建背嵬军
  陈应其实很想采取后世的三三制。对于解放军的三三制,陈应实在是太熟悉了。这是解放军的看家本领,三个人为一个战术小组,交替掩护,灵活穿插,迅猛突击,印度自卫反击战,朝鲜战争,越南自卫战争,都是这样打的,正是利用三三制这以战术,才让装备粗劣的解放军打出了世界威名。
  把一个伙分成三个战斗小组,这是陈应最初的想法。然而这个想法当然是非常美好的,现在太操蛋了。冷兵器战争与热兵器战争,根本就不是一回事。
  在合适的地形中,一名机枪手或以压制数百敌军无法前进半步。甚至一名士兵可以一天之内收割两千敌人的生命。
  可是在冷兵器时代,这样的事情是根本不存在的。弓弩手在体力充沛的情况下可以发射两壶箭,超过两壶箭,弓弩手就没有体力了。而且区区几名弓箭手,根本就无法形成后世密集的弹幕,压制敌人进攻。
  在这个时候,采取三三制反击就是一个悲剧。古代的军制,自商鞅什伍制以后,历朝历代无论称呼怎么变,基本上采取的都是二五制。汉军以五十人为一队,两队为一屯,五屯为一曲,两曲为一部,五部为一营,两营为一军。比如唐朝军队是两队为一旅,五旅为一团,五团为一折冲府。若干折冲府为一军。到宋代,百人为一都,五都为一营,五营为一军。到了明朝,百户之下有两个总旗,下辖十个小旗,当然十个百户是一千户,不过千户下面还有两名副千户各统五个百户。五个千户就是一个卫所。还是什伍制。
  当然,梅花阵与三三制到底谁优谁劣,在冷兵器时代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某些穿越大军,动不动就在古代搞三三制,效仿后世的军事制度,事实上,这种结果一定会很惨。冷兵器战争与热兵器战争有着巨大的天然鸿沟,难以跨越。
  在长达两千多年的冷兵器战争时代,难道说就没有一个军事天才改掉什伍制?答案是肯定的,不是因为中国没有天才,可是因为商鞅创立的什伍制经过了两千多年的实战检验,事实上,热兵器战争时代发明的三三制,早已不适应信息化时代战争模式了,世界各国已经采取了更为先进的战术编制。
  长孙无忌听到陈应这话,不以为然地望着李世民低声笑道:“陈大将军也真会故弄玄虚,若是敌人四面八方,同时展开进攻,这个所谓的梅花阵有个屁用!”
  李世民摇摇头道:“其实不然,这个梅花阵还是非常有用的。”
  “这这怎么可能?”长孙无忌膛目结舌的问道。
  事实上,长孙无忌的疑惑也是众将领的疑惑。
  尉迟恭就毫不客气的道:“若是敌人同时进攻”
  “记住,这是山地!”陈应目光如电的指着对面的山坡道:“尉迟恭将军,你去把伏兵埋伏在四面八方试试?”
  “这”尉迟恭还真无法说出一个子丑寅卯来。
  陈应没有理会尉迟恭继续道:“光有梅花阵是远远不够的,在山地战中,必须要有一个全新的建制,全新的兵种,那就是侦察兵,也可以理解为尖兵。这些将士为全军最优秀的将士,身体素质要好,装备要最好,反应要非常灵活,还要会识字,能画图,本将军准备在东宫太子左右司御率与东宫太子左右卫率四府十八府中挑选一批精锐的士兵,成为侦察兵!”
  在这个时代,其实都有尖兵一说。当然也有侦察前方敌情的部队,当然这个时候与后世的侦察兵不一样,这个时代一般情况下都是用死囚,或是犯了过错的将士充任这一职能,当然这样的结果就是,哪怕名师大将,也会被敌人伏击,因为充当侦察的尖兵,不够尽心尽力。
  陈应当然知道,在这个时候,身体素质好,反应灵活,综合作战技术高的人,一般都是基层军官,最次也能混上一个队正、副队正。
  唐军对于武职官员的级别是相当高的,相对后世而言。哪怕是副正,也会授陪戎副尉的武散官从九品,这个官职与大理寺狱丞平级,大理寺牢丞,就是后世最高院的监狱长,还有中下县尉。
  如果没有足够的待遇和利益,军中有才能的将士还真不会参加这个所谓的选拔,陈应想了想道:“本大将军拟建一新折冲府,命名为背嵬折冲府,下辖四团,每团三百人。折冲都尉有本大将军亲自兼任,各团校尉破格擢升为正六品昭武校尉!”
  众将领一听这话,暗暗惊讶。
  正六品昭武校尉,按制中府果毅都尉,哪怕他们这些左右卫率,左右司御率校尉皆享受正七品致果校尉,已经算是破格了。一般边军军府之中的别将副折冲都尉、长史才享受这个待遇,然而正七到正六品,中间足足隔了四级。振威副尉从六品下,振威校尉从六品上,昭武副尉正六品下,昭武校尉正六品上。
  众将领窃窃私语,这个昭武校尉,对于在场的什么宁远将军,游击将军、游骑将军、定远将军、宣威将军、忠武将军、壮威将军而言,自然没有什么吸引力,可是对于一般校尉,可有着莫大的吸引。
  陈应接着道:“背嵬军四校尉为昭武校尉,副校尉为昭武副尉,旅帅为振威副尉,副旅帅为致果校尉。队正受致果副尉,副队正授翊麾校尉。伙长享受正八品宣节校尉,副伙长享受从八品宣节副尉。所有将士全部享受正九品上仁勇校尉。
  听到这话,众将领眼睛冒出了绿光。
  军队是一个集体,不是个人。哪怕是任何一个将领,他们都有自己信任的部下,可是因为官职,或其他原因,哪怕是最信任的部下,也没有办法提升。
  在任何时代,公平只是一个相对而言的字眼,根本做不到真正的公平。
  众将领窃窃私语,而陈应却不咸不淡的道:“诸位都散了吧,把这个消息,传达到全军将士每一个人口中,务必让全军将士明白,本将军要选的是兵中之王,个个都是十人敌!”
  众将领闻言大喜,高声欢呼:“恭送大将军!”
  长孙无忌的那张胖脸,因为愤怒气得扭曲变形,他指着陈应半天都说不出话来:“他他他这是干什么?官爵乃朝廷名器,岂能私自相授?他居然要建立一支全部有校尉组成的折冲府,这是要做什么?”
  李世民叹了口气道:“他这是在学司马错,准备在东宫之中建立一支铁鹰锐士。”
  司马错在二十万新军之中,挑选出了一千六百余名铁鹰锐士,这些锐士人人享受大夫以上爵位。要知道当时秦国大夫最次一级也是县丞、县尉级别,就像赵佗,因为训练时成绩出色,品上优,受公大夫,这是与秦国上县县令匹配的爵位,也就是说一个小兵直接享受正团级待遇。
  就在陈应准备回营休息的时候,无意在望着后面还有三个站着不动,特别是李世民此时穿着一身校尉级别的明光铠甲,却背着手拧着眉头,一副若有所思的样子。
  让陈应想不注意他都难,更何况长孙无忌的那种体型,在东宫六率中也难找出第二个。
  陈应仔细一看,最终还是认出了李世民。
  陈应虽然心中暗暗惊讶李世民为什么会在这里,可是现在这种情况下,陈应也没有办法避开。想了想,陈应还是决定与李世民开诚布公。
  “下官参见秦王殿下!”陈应上前向李世民躬身施礼道:“不知秦王殿下驾到,未能远迎,还请秦王殿下赎罪。”
  “军中没有秦王,只有将军和士兵!”李世民淡淡的笑了笑,突然一本正经的道:“校尉李世民拜见陈大将军!”
  陈应看着李世民一本正经的样子,苦笑不得的道:“不知秦王殿下为何到此?”
  “原本孤王以为函谷关为拦路虎,可是现在看,函谷关已不足为虑!”李世民淡淡的一笑,指着杜如晦刚刚记录的字道:“不知陈大将军能否为本王解惑,我大唐官爵位早已完备,相应的品阶,拥有相应的官爵,陈大将军筹建背嵬折冲府,却以校尉为兵,目的何在,意义何在?”
  “此事三言两语还真说不清楚!”陈应指着不远处的大帐道:“还请秦王殿下进帐详淡!”


第一百零三章 彻底解决突厥
  “采取诸兵种,以伙为基本单位进行混编,这样更为灵活,方便在山地进行机动和调配,这点本王理解,可是为什么要成建立背嵬折冲府?”李世民惊讶的问道:“难道有亲卫团还不够吗?”
  在唐朝宁远将军以上会设立自己的亲卫营,规模与主将的级别而定,如果是上都督府亲卫,一般而言是一个旅的规模一百人。如果是行军总管级别的将军,他们的亲卫营的规模就是一个团,如果到了十六卫将军级别,他们的亲卫规模将会两个团左右,如果到了十六卫大将军领军出征的时候,亲卫规模将是一个折冲府。
  当然,唐朝对于亲军翊卫校尉的待遇也是提到了正六品上的昭武校尉。陈应此时已经是东宫太子宾客,论级别在战时成立亲军是可以的,不过却单独再成立一支背嵬军,李世民就有点搞不懂了。
  陈应无声的笑了:“不一样的,亲军翊卫的职责是保护主帅以及指挥机关,若是承担了战场侦察的任务,就无法保护主帅,这样以来,两者不可兼顾,所以臣打算成立一支背嵬折冲府,下辖八百或一千二百人,专门从事战场侦察,堡垒突破、反斥候侦察。”
  李世民点点头,但是他却没有直接发表意见。
  杜如晦却道:“臣认为可以,这样以来可以做到知已知彼。”
  李世民道:“若是如此,那陈大将军暂时先成立背嵬军,专门战场侦察,若是效果显著,那就全军推广。”
  “谢秦王殿下成全!”陈应大喜过望着,立即下达正式书面军令,命令全军四个卫率十八折冲府八十二个团把最优秀的士兵送到中军大营,让陈应亲自挑选。
  李世民望着陈应中军大帐中长达一丈六尺见方的巨大的沙盘,指着那道栩栩如生的函谷关地形图道:“陈大将军准备拿下主攻函谷关的任务?”
  陈应点点头道:“若是郑国全力死守函谷关,函谷关即使最终会被攻下来,损失也会非常惨重,臣只是在试验一种全新的作战理念和作战方式山地作战。”
  李世民轻轻的笑道:“战场上变幻莫测,谁也不敢保证每战必胜,影响胜负的关键因素很多,稍不注意就会铸成大错,陈卿倒是对本王信心实足啊!”
  “秦王殿下何必妄自菲薄!”陈应笑道:“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用兵更是如此。知彼知已,方能百战不败。知彼,不仅仅是要知道对方有多少人马,有多少粮草,驻扎在什么地方,从哪儿来,要往哪儿去,更要知道将领是谁,有什么用兵习惯。将是一军之主,就像人的脑子一样关系重大。如果他是个愚蠢的人,就算有雄兵百万也不可惧。如果他是一个聪明的人,我们就不能掉以轻心。王世充是什么样的人?殿下想必比臣更清楚。”
  事实上,王世充与李渊都是差不多的一类人,非常不信心非李氏皇室之外的将领,他也害怕军权旁落,最终丢失皇位。然而李渊比王世充更幸运的是,李渊的儿子也好,侄子也吧,哪怕是族子,都是个顶个的人才。
  后来的江夏王李道宗,十七岁时就跟随堂兄李世民四处征战,既英勇善战,又颇有谋略。后来单独领兵作战,在灵州大败梁师都和突厥联军,高祖李渊大为赞赏。贞观时,和李靖、李勣等攻灭东突厥汗国,俘虏东突厥颉利可汗,除掉了唐朝最大敌患;后又打败了另一游牧民族吐谷浑,立下赫赫战功,以功被封为江夏王。
  除了李道宗之外,还有李虎五子李绘的孙子李道玄,
  性情沉稳笃厚,喜欢练武,他十五岁就跟随堂兄李世民东征西战,十五岁是个追星的年龄,李道玄也是追星一族,他的偶像就是堂兄李世民,李世民在每次战斗中从来都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李道玄深受堂兄的影响,在征伐宋金刚、王世充等的战争中英勇无比,在与窦建德的武牢决战中,李道玄挺身杀入刀林箭雨的敌阵中,贯穿敌阵,再从敌阵背后杀回,反复多次,战马被敌军的箭羽射的如同刺猬,他仍然勇气不减,奋勇杀敌。不过李道玄因为太过勇猛,被刘黑闼伏击杀死,死时年仅十九岁。
  李虎的七子李蔚有四个儿子,有四个儿子李琛、李孝恭、李⒗罟濉U庑值芗父龃蠖急冉嫌械滦泻筒鸥桑热缦蹇ね趵铊≡谌蔚胤焦俚氖焙蛭砑颍幌角母髯迦嗣癜鳎辉儆泻貉艨ね趵罟澹鍪雇回适辈槐安豢海回黍±珊挂黄吕从驳陌阉哿似鹄矗峁罟宀怀哉庖惶祝±挥邪旆ǎ灰潘厝ィ罄丛诔鋈尉V荻级降娜紊洗碚瘛哺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