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超级家丁(紫微)-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是老皇帝还是有些心痛的,这一发下去,三百万两银子可就没了。
  陈小九只说了一句“皇上,您是要银子,还是要江山?”立刻就老皇帝挤兑的哑口无言,乖乖的在文书上签了字。
  这第一招紧紧是治本,只能解决一下表面现象,让众大臣在表面上对小九放得尊重些。
  陈小九接下来做了一件大事:他开放内库,招标,鼓励达官贵人门参与内库的份子,交易成功,可以按比例得到相应的分红。
  这个消息一传出来,宛如霹雳弹,在朝臣们心中掀起了滔天巨浪,成为他们热议的话题。
  陈小九对于他们的心里,研究的很准确。
  除了极个别清高之士,心里只想着百姓,为国为民,绝大部分官员都没有这么高的层次,包括陈小九自己,也达不到这个精神高度。
  绝大部分官员最喜欢什么:财、权、美色!
  他们已经是高官大员,美色自然多多,哪个官员府中不藏着十几个貌若天仙的小妾?
  而他们又为官多年,深谙官场之道,自然也晓得升官这条路,不是谁都可以往上生的。
  越往上走,越高处不胜寒,一旦掉下来,也摔得越惨。
  所以,对于升官这条路,他们已经是慎之又慎,百般斟酌,不会极端刻意的去追求。
  那去掉了美色、升官,最后剩下的,也只有发财了。
  他们需要很多钱来光大门楣,来养家,娶十几房小妾,养活下人,丫鬟、武夫,侍卫。
  他们还要孝敬上司、体恤属下,照顾亲友。
  所有的一切都需要钱,可是就算朝廷俸禄翻了十倍,也不够他们做人情的,娶小妾的。
  所以这些官员剜门盗洞,靠各种灰色收入,来创收。
  而除了收礼,最便捷的一种方式就是,扶植自己的代理人,要么小舅子、要么堂哥堂弟,去做生意,当然可以自己利用自己的关系网,将各项费用、税收减到最低。
  而身为朝廷大员,得到的资源也就最多,他们的生意自然不算差。
  陈小九开放内库,洽洽就是为了迎合这部分人而准备的。
  要知道,曾想的萧丞相掌管内库时,是把内库这块小蛋糕捂在手中,仅仅是自己那几名核心任务分钱,其他的官员只能是看心情,施舍一点。
  而小九则不然,小九是做了一块非常大的蛋糕,然后主动与朝廷官员分享,偏偏将萧丞相的那些铁杆心腹排除在外。
  如此一来,高下立判!
  萧丞相的‘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做法与小九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做法简直大相径庭。
  陈小九这个消息一传出来,他这个内库监正的门槛都快被踏破了。
  正应了那句话,有奶便是娘,更何况自己的奶现在还很充分,很丰满,很诱人。
  从长远来看,陈小九这条计策完全是错误的,是与朝廷治理完全相悖的。
  但是,非常时期,当有非常行事。
  陈小九需要一个看似牢固的纽带,将大臣们拉到自己的身边,为了钱,替自己说话,替自己造势。
  人多力量大,独木难成林,单打独斗那是江湖匪类,唯有学会借势,才能成中流砥柱。
  陈小九要的就是那种看似‘众星捧月’的效果,让萧丞相感受到自己的无边压力。
  几乎所有的大臣手中都或多或少隐隐掌握着一些商业资源,他们自己虽然不会出面,表面看起来也都是一些真正的商家,但是,陈小九知道,他们的背后都有着大臣们的支持。
  经过十天的沉淀之后,这些大臣几乎都与内库签订了合同,各种各样的货物也都在内库中留下了样本。
  他们知道,只要洋人再来,他们就可以赚大钱了。
  这样一种cāo作模式,让萧丞相陷入了相对的被动之中,因为,他的心腹被排斥到了内库之外。
  萧丞相是百官之首,权势大,依附于他,会得到更多的实惠,这是肉眼看得见的。
  但是,身为一名他的心腹,却在内库这块蛋糕中被排除在外,该有多么的不可思议?
  就像一只野狗一样,只能眼睁睁的蹲在那里流口水,看着其他的狗在那里香喷喷的啃着骨头。
  这……该是一件多么残忍的事情啊。
  萧丞相面对陈小九的嚣张,也只能尽量安抚他们,用其他的手段补偿他们,并且答应他们,可以再接下来的春闱中,提拔一些他们的子弟上来,这才让他们不在哭闹。
  而萧丞相不知道的是,陈小九早就围绕着春闱开始了布局。
  三月中旬,振奋人心的消息再次传来,法克带领着一只更为庞大的商队前来大燕。
  法克见到陈小九的第一面,就是对他热烈拥抱,以示感谢。
  陈小九从他那兴奋的笑容中,便知道法克是转了大钱的,而这次来的船只增加了不少,看样子他是准备要与自己‘大干一场’了。
  所有参与内库的官员,都在忐忑不安的等待,他们倒要仔细看看,陈小九会不会履行诺言,为他们分一杯羹。
  陈小九没有让那些官员失望,他虽然爱财,但绝不贪财。
  经过十天的紧张谈判,内库中的各种西洋绝迹的东西,例如手工艺品、丝绸、瓷器、名刀、名剑、弓箭等种种,都与法克达成了交易。
  最后陈小九以非常暴利的、五千万两的价格,让法克满意的带着船队,驶离大燕。
  陈小九这次毫不例外,又啰嗦了法克两千条火枪,为了考虑长远利益,便让猪悟能根着船队,一同去西洋长长见识。
  所有人都在等着分发这笔银子。
  陈小九绝不藏私,将五千万两中的三成,也就是一千七百多万银子,上交给内库,将剩余的三千三百多万两银子,按照货物的成本核算,全部分发给了那些商家。
  这一个举动,让那些商家几乎都得到了实惠,以至于让他们兴奋的发狂。
  那些商人背后的大臣们,以前对小九的尊重是抱有怀疑态度的,多半是忌惮他的yin险狡诈。
  但是,现在不同了,他们在陈小九这里拿到了巨大的实惠,他们没有任何理由在疏远小九。
  而且,这帮大臣现在的想法很实际,他们能与陈小九多亲近,就多亲近,那一声声的‘陈大人’叫的很亲切,很诚恳。
  这让萧丞相感到万分害怕,他隐隐预感到,陈小九是在对他温水煮青蛙,长期以往,自己将会变得非常的被动。
  春闱的日子日益临近,京都城涌进了无数学子,这让本就繁华的京城锦上添花。
  萧丞相暗暗决定,这次春闱要拿在手中,给一些心腹实惠,也让他们在这次春闱中弄个盆满、钵满。
  每年的春闱考试,几乎都是由礼部尚书担任主考官,再配上两名大学士担副考官。
  但也有丞相大人亲自做主考官,而礼部尚书做副考官的先例!
  袁海曾经是他的心腹,便在他的授意下做了两届的主考官,而现在袁海不在了,礼部尚书这个重要的职位已经落在了小九的手中,那主考官这种更重要的职务,自然不能交给陈小九来做。
  因为,主考官这个名声非常重要。
  谁做了主考官,那一届考中的才子不管老幼,师成何方,都是他的门生,那些才子都必须对主考官执师礼。
  而拜了师礼,那就是打上了人家的烙印,就算你自己不承认,别人也会把你脑补主考官的心腹。
  而这些考中的才子以后得到机会,都是要下方实缺的。
  万一哪一个日后飞黄腾达,那身为他的主考官,都会在朝堂之中,形成很大的威信。
  正是因为这个,无论如何,萧丞相想尽办法,也不会让陈小九做了主考官。m
  ☆、第八百一十四章 科举改革风波
  
  陈小九不仅决定要做主考官,并且还要野心勃勃的改组科举制度。
  现在科举制度是三三制,也就是每隔三年,才能举行一次科举,乡试三年一次,考众者为举人。
  举人在往上考,称为会试,由礼部主考,三年一次。
  但是在这样死板的规矩下,会让很多有才的学子终其一生,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也无法完成心里的期望。
  假如一个饱读诗书的才子,在乡试的时候,出了意外,就要等待三年,若是会试再出了意外,又要等上三年。
  这样里外里算起来,最少就是六年。
  可一个读书人的青春,又有几个六年可以等待得起呢?
  这个弊端陈小九心知肚明,他决定改组科举,将乡试和殿试改为一年一考,并且乡试排在前面,殿试延后两个月考试。
  如此一来,考中乡试的举子、便可以紧接着进入京城会试,既不耽误青春,也有助于朝廷网络人才!
  另外一条,便是改革考试内容,。
  往届的考试,为显示出才子多么的博学多才,将《诗》《书》《礼》《乐》《典》的作用,夸张的放大,而将《策论》的作用,却无限制的缩小,而这对于选拔人才来说,完全就是相悖的。
  《诗》《书》《礼》《乐》《典》晦涩艰深,有些东西更是糟粕,是毒瘤,是过时的迂腐思想,凭着这些陈年老旧的东西,又如何能治理朝政?难道谁的诗做得好,谁的字写得好,就一定能治理好朝政吗?
  当然,陈小九这些心里话当然不会说出来,真话伤人,往往要披着一层外衣,通过灵活的手段解决掉。
  所以,陈小九决定,至少在今年,便一定要减少《诗》《书》《礼》《乐》《典》的比重,而将《策论》的作用,提高到一个很显著的地位。
  策论,就是根据当时政。治问题加以论说,提出对策的文章,一事一议,一篇文章只表达一个观点,简洁而有力,犀利而练达。
  而通过考生的思想、内涵、世界观、价值观,来判定考生的品德cāo守、应变能力、政。治智慧!
  以上两条,都是在纯理论上过筛子。
  而陈小九更计划在理论知识达标的基础上,在进行现场实战,实地考察考生的应变能力、观察能力。
  陈小九思索许久,决定追加一个情景剧的审案模式。
  找一些群众演员,表演纠纷、矛盾、利益牵扯,让才子们根据情景剧,当场分析,当场断案。
  凭借断案的结果,便可以判定考生的实际cāo作能力、观察能力、管理能力,也好做到人尽其才。
  陈小九计划好了之后,便在第二日清晨,将自己总结的“改革科举制度,修订科举内容,添加实测审案”三条建议,写成书面奏本,呈给皇上与众位大臣预览。
  一石激起千层浪,一时间,朝堂这些官员交头接耳,议论纷纷,浑然没有想到陈小九会如此大刀扩福的进行改革。
  陈小九这一个突兀的计划,完全把萧丞相打了个措手不及,他完全可以揣测道陈小九的‘良苦用心’。
  抛出陈小九想要做科举改革的奠基人不说,这厮分明是想先入为主,妄图通过干涉科举改革,让自己顺理成章的提前成为这次科举的主考官。
  萧丞相心中愠怒,急忙向袁卓建使了一个眼色。
  袁卓建领会,急忙出列,陈词道:“启奏皇上,末将以为陈大人所言荒唐无度,不分主次,实乃幼稚之举。”
  群臣终于安静下来,也知道萧丞相又派人出来发难了……
  “袁将军说得好,您一个带兵的将军,不禁要日夜训练,还能如此关心科举,您真是有cāo不完的心啊。”
  陈小九直面袁卓建,犀利的嘲讽。
  袁卓建老脸一红,硬着头皮道:“身为大燕朝臣,自然要能者多劳,为皇上分忧解难。”
  “袁大人,您这句‘能者多劳’说的很好,足见袁大人一片赤诚之心。”
  陈小九先是赞扬了一句,方才厉声质问道:“不过,我心直口快,倒想问一下袁将军,曾经发生在江浙的那场暮平之战,您为什么屡战屡败?”
  “我又听闻北方突厥在大肆侵占我大燕领土,百姓家园遭受践踏,您为什么没有御敌于国门之外?”
  “福建定南王有不臣之心,你为什么不带兵扼守,反而处处绥靖,示敌以弱?”
  三个连珠炮似的发问,将袁卓建挤兑的无法作答,满朝文武三百多双眼睛,俱都带着点点戏虐的笑意,向袁卓建望过来。
  袁卓建哪里受得了这等鄙视,那张老脸腾地泛红,心中怒火陡升,想着当场将陈小九反驳回去,但偏偏陈小九说得都是实情,让他无法争辩。
  可是这样当着满朝文物的面,赤。裸裸的将他的脸打得啪啪作响,实在有些下不来台面。
  袁卓建一张老脸红的发紫,双拳攥得紧紧的,心中怒气发作不得,只好向萧丞相求救。
  萧丞相也知道是自己盘算失误,才让袁卓建陷入了如此尴尬的境地,忙轻咳一声,出面解围道:“陈大人所言,俱是实情,但其中很多事情,涉及到时局,人情,还有我大国礼仪,处理起来,哪里是那么简单的,自然不能随意的兵戎相见,谨慎处置,方为正道。”
  老皇帝坐在高台上,听着陈小九隶数国事衰弱,心中无比的失落,看着袁卓建被挤兑得下不来台面,暗中又觉得无比高兴。
  见到场面陷入了尴尬的境地,老皇帝忙虚伪的解围:“陈爱卿,袁将军劳苦功高,也有苦衷,爱卿就不要过于较真了吧?”
  陈小九忙趁机收回利剑,委婉道:“皇上所言极是,是臣孟浪了,但臣就是这个直脾气,有一说一,还望皇上不要见怪,也希望袁将军不要见怪。”
  袁卓建终于松了一口,刚要归队,却见陈小九又向他开炮道:“袁将军,我刚才提出的改革意见,您通盘否认,可否当着满朝文武、说出道理来?”
  “这……”袁卓建一听,吓得直往后躲。
  陈小九一脚抢先,截住袁卓建后退的身姿,逼问道:“袁将军,您别的不用多说,只要单单给我指出来,何为《诗》《书》《礼》《乐》《典》?他们加入科举的作用体现在哪里?我刚才提到的《策论》又是什么?为何不能加重分量?还有我添加的那个实测审案又哪里不妥?关于这三点,请袁将军一一回答,也好让数百文武百官领教一下您的真知灼见。”
  袁卓建是武将,是兵痞出身,是靠着萧丞相溜须拍马,一点点的爬上来的,哪里知道什么是《诗》《书》《礼》《乐》《典》?有哪里明白《策论》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至于那实测审案,他更是听得一塌糊涂,便出来反驳。
  而这三点,他是哪一条都答不上来。
  袁卓建被陈小九截住,不让归队,一张本就发紫的老脸突然变得惨白,忍受着群臣嘲讽的目光,结结巴巴道:“我不……我不知道,反正你那提议,就是不行。”
  哗!
  此言一出,群臣皆都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老皇帝坐在龙椅上,也忍不住笑意。
  陈小九笑得前仰后合,却又紧跟着逼问道:“袁将军,您对我刚才说的三点一窍不通,又凭什么说我的改革意见不行呢?您是内阁辅臣,又怎么会如此不明事理?”
  袁卓建被逼的无路可退,心中发急,也顾不得许多,指着萧丞相,结结巴巴道:“是萧丞相说的不行,又不是我说的。”
  呼!
  群臣惊呼成一片,一双双眼眸齐刷刷的向萧丞相望过来,只把镇定如常的萧丞相也看得混不自然,脸色苍白,心神难安。
  陈小九笑望着袁卓建,若有深意道:“袁将军,您身为大燕三军之首,居然会乖乖的听从萧丞相的话,并且在您自己不理解的情况下,不惜黑白不分,为萧丞相陈词,嘿嘿……你们一丞相、一将军,私交可是够好的啊,当称之为百官楷模啊。”
  一边说着话,一边还举起了大拇指。
  文武百官从来没想过,陈小九会当着所有人的面前,将那所有都知道的秘密。毫无遮掩的说了出来。
  这样尴尬的一幕,让那些大臣噤如寒蝉,谁也不敢胡乱发出笑声。
  萧丞相面对着陈小九咄咄逼人的态度,心中一阵后怕:幸好自己已经将袁海、杨莫风送上西天,不然,陈小九凭借这两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就可以将自己鞭笞的体无完肤。
  同时心中又觉得沉痛:若是杨莫风、袁海是好样的,自己又岂能让袁卓建这兵痞出面与陈小九斗嘴?
  哎!
  他***,手下无强将,最终还是要我这老骨头,亲自登场!
  萧丞相轻咳一声,出面先解释道:“皇上,诸位贤臣,袁将军心中也是反对改革科举的,只是袁将军不善言辞,自然说不明白,既然如此,还是由本相来替袁将军说得透彻一些吧。”
  袁卓建忙道:“正是!正是!有劳萧丞相了。”
  萧丞相整理思绪,朗声道:“皇上,我想试问一下,咱们这满朝臣子,哪一个不是考科举考出来的?《诗》《书》《礼》《乐》《典》那一个不是熟稔于胸?但是哪一个不是才智慧卓绝之辈?哪一个不是断案高手?果然按照陈尚书所言,唯有加重《策论》、添加实测审案才是人才,那不是便向的说明,我们这满朝所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