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逆流伐清(稀松)-第22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劝进与推辞,与其说是事不过三,不如说是形式上所必需的登极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这其中祭拜孝陵,昭示自身的正统性,就是不可或缺的最后一环。所以,在后人撰修的《明史》中,对此事的记载相当简洁:“己巳谒孝陵,遂自立为皇帝。”由此可见,明孝陵在政权交替之际的重要性。

崇祯十七年三月,崇祯帝自缢景山。于是,在南京拥立新帝就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一时间福王朱由崧、潞王朱常涝以及周王、桂王均有即位的可能,各方势力纷纷登场。直至五月初一福王朱由崧祭拜孝陵,才最终平息了这场明争暗斗。祭陵后的第三天,福王监国,半月后正式登极。孝陵在这场即位之争中,再次成为了正统地位的象征。

原定三月初一祭拜孝陵,但朱永兴突然身体不适,将日期推迟至三月十五。时间向后延了,但各项准备工作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

大批官员自广州而来,一至南京,便着手清理帐目,分头接手各州县的管理。举凡库藏、各地存银、来往帐目、田土丁银收取凭单,尽数理顺分清。

虽然地方官员还有很多从缺,却因各地暂行军管,由各部队的宪兵维护治安。一些退役官兵很快会进入警备队,缺额则在乡勇义民中进行招募。各军队又派出小股人马,清剿溃兵,捕盗缉匪。地方很快便安定下来。

加上朱永兴免除数省漕粮示恩于民,大发土地票褒赏义民乡勇,又调拔粮食赈恤受到战争摧残的百姓,再有宣传机器造势,爱民仁厚之名立时在民间得到盛传。

老百姓是朴实的,要求也并不高。能吃饱肚皮,有衣服蔽身,能不受战乱之苦,在现阶段便已经是非常满足了。

二月二十六,邸报上突然登载了缅甸送来的国书,以供奉永历等君臣为由,索取巨额钱财,并对明军在边境驻军感到不安,要明军退出三宣六慰之地。使这片区域成为非武装区,以示无不利缅甸之举动。

此是何时?明军刚刚光复了大江以南,兵威正盛。之前为保永历君臣安全,已解除缅甸的藩属国地位,并送其金银等物,形似朝贡;现在蛮夷得寸进尺,再度要胁敲诈,是可忍孰不可忍!

虽然朱永兴和朝廷诸官员并未作决定。光复区已是一片沸腾。军队将领纷纷上书,表达激愤之情。请命出征,讨伐贪得无厌的蛮夷;民间舆论亦被掀起,老百姓也认为缅人过于贪婪,浑不把皇明放在眼里,不过是因为皇上懦弱,逃到缅甸避难。竟会被当作人质,大肆勒索。岷殿下与朝廷之前已经是屈己受辱,如今缅人更是贪求无度,着实可恨。

“出兵讨伐,震慑蛮夷!”、“绝不答应。以失中国之威!”起初的呼声很简单,几乎都是针对缅甸。

但三月初一,风向突然一变,湄公、河仙总督宗守义率先上书,慷慨奏曰:“蛮夷得志,欲留大驾,势必轻中国。国不可一日无君,殿下当倥偬之时,奉命留守,旋王大位以系人心,事之权而得其正者也。笃任贤能,励精政治,逐鞑虏而宗社乂安,再造之绩良云伟矣。”

朱永兴将宗守义的上书留之不发,但新任湖广总督黎维祚又上书,与宗守义所述一样,恳请朱永兴效景帝登基,以绝蛮夷要胁之念。接着是两广总督陈洪范,滇黔总督那嵩,四川巡抚杨名知……

随着文官争先恐后地上书,武将们也纷纷改换口径,劝进不断。谁不要做新朝功臣,谁不愿意在朱永兴面前留一个出身地位?闻到风声的文武百官,又有哪一个敢不上书劝进?只是稍迟一些,恐怕就是不可测的大祸,最少一条“心怀怨望”的罪名,就是稳稳落在头上了。

当然,这些已经是策划好的步骤,人员也已经沟通完毕,起先的都是朱永兴的心腹亲信,后面的自然有跟风之辈。于是,连光复区的民众百姓都知道,英明神武的岷殿下可能要在南京继位为帝了。

劝进风潮越来越大,都是以景帝代英宗之事为例,另立新君,以绝蛮夷之贪念,以安万民之心。最有份量的自然是晋王李定国的上书,虽未明言劝进,但也表示了对朱永兴功绩的肯定和钦佩,认定他是临危之际,救祖宗基业于危难之际的大功臣,并委婉地表示了对他的支持。

三月初十,朱永兴终于站出来说话了。他表示自己虽薄有微功,然按嫡庶血脉,有鲁王在前,他万万不敢觊觎大位。

三月十一,鲁王朱以海出面坚辞,引述唐朝时宋王李成器对李隆基的辞让言语,“国家安则先嫡长,国家危则先有功;岷王有巨功于国,且品行优秀,才能卓著,自己决不居岷王之上。请岷王以社稷黎民为重,登基称帝。”

三月十二,群臣齐至王府晋谒劝进,皆言:“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请殿下早正大位,以安军民之心,以副中外之望……”

朱永兴再度辞让,效古人禅让时三让而不受,以示谦逊。其实心中却不以为然,假模假式的,真是没劲。

三月十三,群臣再度劝进,跪泣不起,劝朱永兴称帝,应天景命,抚慰万民。

表面功夫做足了,三辞三让,朱永兴终天接受劝进,定于三月十五先亲祭明太祖陵,又遣内阁大臣张煌言等告祭昊天上帝。

三月十五,朱永兴率南京文武官员祭拜孝陵,史载“上由甬道旁行,谕扈从诸臣皆于门外下马。上行三跪九叩头礼,诣宝城前行三献礼;赏赉守陵内监及陵户人等有差。谕禁樵采。令地方官严加巡察,并致祭词。”

仪式是庄严肃穆的,朱永兴的态度是恭敬而谦卑的,礼数是尊崇的,祭陵的声势浩大也是具有轰动效果的。参加的人除所邀观礼者外,上至“垂白之叟”。下至“含哺之氓”,“父老从者数万人”,观者如堵。而在这热闹喧嚣的背后,一些事情已经无声无息地发生了转变。

“洪兴?”朱永兴的脑海中出现了西瓜刀、古惑仔,如果不是这些联想,这个年号其实很有意义,洪字取自高皇帝“洪武”年号;兴呢,有中兴、复兴之意,很合现在的形势。

轻轻摇了摇头。朱永兴甩开杂念,仔细看下面的国号。目前兵事正盛,他的意思是与众多开国君主所取的年号一样,要有张显武事之威的意思。

这样一来,可供选择的便少了。隆武、绍武、汉武、光武等等是不能用了,只剩下圣武、扬武、振武、昭武,而群臣多数支持用昭武作国号。圣武是圣明英武,称颂帝王之词。用的太滥,也不符张显武事的要求;扬武、振武则显得有些直白通俗。

只是这昭武——朱永兴记得历史上三藩之乱时。吴三桂在衡阳称帝,便是用的昭武年号。

“缮兵昭武,以临羣雄之隙。谓之致力于武备;万马嘶昭武,将军夜控弦。谓之显武扬威。”查如龙见朱永兴的手指在昭武上点了又点,犹豫难决的样子,便在旁引用古文解释了一句。

朱永兴点了点头。淡淡一笑,用朱砂笔在昭武上一圈。历史上没发生的事情,自己又何必萦怀,吴三桂是吴三桂,自己岂是他可比的?

自朱永兴决意废除太监制度后。虽以女官制度来代替几千年来的太监制度,却只限于礼仪、人事、法规、财务、衣食住行等等各项府内事务。或说是帮助朱永兴整理文案,做一些文字上的佐杂工作,以及草拟法令等重要事项,便由机要室处置。

机要室便相当于朱永兴的幕僚团、私人秘书团,如今又更名为总理处,选谨密者入内缮写参赞,并辅佐朱永兴处理政务。若是与以往的机构相比,总理处又相当于司礼监,乃是朱永兴近人,地位不可谓不高,影响不可谓不大。

眼见朱永兴马上便要登基为帝,总理处人员皆是喜在心中,态度愈加恭谨。朱永兴呢,到底还是有现代人习气,不喜欢无故拿大,是以平素与各人却是言笑不禁。

可如今,见到的人都是小心谨慎,礼数周到得令人心烦,能陪着说笑的人却是越来越少。那等闲的官员,将军,便是他赐坐亦是斜签着屁股,不敢落实了坐。需知古人最忌尊卑等级,四品官见一品官,依着皇明律令,便必需跪着说话,想起后世自已看的电视,那些什么格格,甚至百姓都可与皇帝言笑不禁,婉若家人,当真是荒唐无稽,想来可笑。

“陛下——”总理处官员潘永昌小心翼翼地建议道:“微臣觉得这道要明发天下的禁妇人缠足的圣旨可以缓发?登基乃大喜之事,若是因此而——”

虽未登基,但大事已定,原来的属下都变成了微臣,称呼变了,礼仪也变了,让朱永兴还有点小不适应。

朱永兴苦笑着点了点头,说道:“那便改圣旨为劝谕吧,令天下人知道缠足不好,慢慢改正也就是了。”

光复江南后,朱永兴这段时间也在观察,也在思索。他意识到传统的东西,在目前还是最好不要用命令法制强迫改正,除非天下安定,他可以放手施为,以强硬手段加以推行。

求治之心过于操切,反倒容易引起动乱。朱永兴放稳心态,认识到江南与其他地区的不同,治理手段暂时不能过于激烈。所谓上有所好,下必从焉。他觉得让臣下及民众知道他的好恶,时间可能要长一些,但传统和风俗还是可以改变的。

再比如科举,朱永兴倒是想废除八股取士,可也不能断然行之,要有一个缓冲期限。于是,他只好想了个变通的办法,让书院加大招生规模,细分专业教学,什么明经、明律、明算等等。然后呢,登基之后势必要开恩科,那些进士或者暂时可以做主官,却须有书院出身的官吏为辅;或者进士入书院再择专业进修,然后再任职地方,或是依专业充实各部。

对于那些贪婪的,免了漕粮依旧不让利于百姓的地主、豪绅,朱永兴暂时也不会公然降罪,而是令监察部记案。等到彻底光复了江山,再跟他们算总账。

当然,朱永兴也不是就这么放任不管。光复江南,获得了很多清朝官员的财产和田地,四川又需民开垦建设,一部分土地票可以在当地兑现,其余的则享受更优惠的政策,吸引民众前往四川。

第二百七十七章登基即位,人生之巅

这样,一些没有土地的百姓便不需再租佃土地,从而从地主的剥削束缚中解脱出来。有一些地主豪绅不管愿不愿意,都减轻了佃户的租税,赢得了赞誉,同时也会吸引其他无地者前来租佃。长此以往,吝啬、贪婪的必然会恶名在外,少人或无人再做其佃户,田地便由他们自己种罢。

从历史数据,以及推算来看,此时中国的人口(当时通常以“丁”为统计单位,相当于漏报了六成以上的人口)应该是在三千万左右。长期的战乱使土地荒芜,人口减少,可谓是地广人稀。也就是说,人口与土地的矛盾并不突出。等到官府重新丈量土地,将大量无主田收归国有,又可以实施新的惠民政策“公地放领”。

虽然朱永兴暂时不以强制法令规定减租减赋,却以另外一种方式挤压为富不仁、贪鄙无度的地主豪绅的剥削空间。剥削固然不可能消灭,但却要有一个限度。

登基是最大的喜庆,潘永昌等人当然希望少些波动,少些不和谐的声音。说白了,就是粉饰太平,营造一种万民拥戴、实至名归的氛围。

从古至今,盖莫能外啊!朱永兴心中感叹,这便如同后世领导巡视或视察,下面忙着遮丑,或是压着问题,是一样的。

“陛下,查抄附清罪人,流放其家眷的事情是否可缓行?”查如龙上前请示道:“光复各地皆是喜气洋洋,一派新朝气象,这哭啼吵闹,有碍观瞻。”

“示民以恩是一面,示逆以威是另一面。”朱永兴摇了摇头,说道:“登基只在这南京城内。亦只一天,难道还有哭啼吵闹、扰乱大典的事情吗?”

“是,微臣愚钝,谨遵陛下旨意。”查如龙躬身而退。

本意是好,但时不我待,朱永兴亦是想多筹集钱粮。些许暇疵也便不在意了。新皇登基,又适值大胜,光军中的赏赐便是不小的数目,又要给官员加俸,推出退休金制度,不抄逆产,便只能延缓北伐的时间,从而腾挪出钱粮来啦!

同时,这也是对江南士绅势力的一次削弱和打击。且名正言顺。那些在清朝为官的,定义为汉奸也不过分。满清降革明朝士绅,作为打击江南士绅的手段,朱永兴则采用此招儿。

处理完诸多事务,朱永兴才离开总理处,回转“煦园”,也就是原汉王府东半部的“新汉王府”。

洪武元年,明太祖朱元璋招抚劲敌陈友谅旧部。为陈友谅之子陈理建造了汉王府。其后,明成祖封其次子朱高煦为汉王。又扩建原汉王府东半部为“新汉王府”。

虽说满城,也就是南京皇城在战火中未受大的摧残,但宫室本就甚小,不比北京皇宫有景山、北海、中南海、御花园等休憩游玩之所。待成祖北迁,南京宫室无人翻修。这么些年下来,虽然有留守的太监内臣看顾。却也很是破落。到了福王朱由嵩在此即位;倒是进行了一些修复工作;兴建了奉天门,慈禧殿等建筑,却依然不令朱永兴喜欢。

所以,他只是很吝啬地花了一些小钱,将皇城简单修补后。作为各部办公之所。而原汉王府作为临时的皇宫,作为朝会之用,又另指了数间房屋给总理处办公,以方便就近咨询拟旨。煦园则作为内宫,由他和两位夫人,以及一众女官、侍女居住。好在他的眷属和下人一直不是很多,煦园尽可够住。

不大兴土木,不耽图享乐,朱永兴的节俭和简陋,倒是激起了一阵好评。大家都认为他未丧大志,在这南京亦是暂时的打算,挥师北伐,定都北京,是很快的事情。

其实从心里讲,朱永兴并不喜欢太大的建筑格局。宫人本就不多,空空荡荡倒有阴森的感觉。而小巧玲珑、虚实相映、层次分明的煦园却更合他意。

“妾身恭迎陛下。”刚走到居所门外,梦珠和龙儿便迎了出来,盈盈下拜。

“免了,免了。”朱永兴当着侍女的面儿,只好摆了摆手,在二女的陪伴下进了屋,挥退下人后,立时仰面八叉的躺在榻上,舒服地哼哼了两声,可谓是毫无形象。

梦珠无奈地笑了笑,龙儿却紧跟着坐在朱永兴身侧,殷勤地给他除靴摘袜,又给他捶着腿脚。

“日后呢,莫要这般大礼相迎。”朱永兴懒洋洋地说道:“在外面呢,一个个都是不苟言笑,礼仪繁琐;回来便是图个轻松,有天伦之乐的感觉。若是弄得跟外面一样,便无趣了。”

“可这礼不可废,若是传扬出去——”梦珠欲言又止。

“内宫之事怎能传扬出去?”朱永兴哼了一声,说道:“你呀,也莫要一直以宽厚待人,该拿出威风时便拿出来。与宫外私相交结,传递消息小话,那是死罪,抓到了便不可轻饶。有前车之鉴,看谁还敢?”

见梦珠神色不愉,朱永兴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招她过来,起身一边一个,将梦珠和龙儿搂在身侧,说道:“嗯,不说这事儿了。饿了,上饭菜吧,也不用侍女在旁,就咱们三个,嗯,把柔儿、嘉儿也带来,咱一家子放松舒服地吃饭。”

“那就传膳吧!”梦珠脸色稍霁,又提醒道:“其实今日应不进饮食,于内院省身斋戒的。”

“什么省身斋戒,糊弄外人的。”朱永兴满不在乎地说道:“不吃饭明天哪有力气让他们折腾?”

减食省身,不进饮食,省身斋戒,这些繁文琐节对于朱永兴来说,根本就是要敷衍了事的。打着中兴未竞全功,一切从简的幌子,本来在登基前应与朱永兴形影不离的赞礼官、尚宝卿等都被朱永兴挥退。

“皇上金口玉言,说什么就是什么。”龙儿喜气盈面,贴着朱永兴蹭了蹭小脸,跳下榻去安排膳食。

“在外面正襟危坐,不苟言笑,回到后宫。就该放松放松。”朱永兴搂过梦珠,叭唧亲了一口,调侃道:“爱妃,眼看春暖花开,我们也要辛勤耕耘哪!播下种子,是否出苗吐穗不一定知道。可不能误了农时哦!”

梦珠嗔恼地轻啐了一口,忙着给朱永兴着袜穿鞋,“一会儿宫人该进膳了,莫让她们看到皇上这个样子。

“待到事情忙完,我带你们出去游玩。”朱永兴任由娇妻摆弄,微笑着说道:“什么莫愁糊、玄武湖、鸡鸣寺、半山、燕子矾、白鹭湖、石头城、清凉山、秦淮夜渡、桃叶临流……嗯,还真不是一天两天能看遍的。”

“初登大宝便出去游玩?不太好吧?”梦珠心中想出去游玩,但又有一些犹豫。

“那就不叫游玩,叫微服出访。叫体察民情。”朱永兴不以为意地说道:“非要把我累死,才算勤政爱民吗?”

“好,陛下说怎样便怎样。还有,皇上日后自称要用‘朕’。”梦珠哄着朱永兴,给他整理衣服上的褶皱,“其实就在这园子里也很好啊,有山有水的,柔儿就喜欢得不行。最爱在那石舫上玩耍。”

“让宫人细加看护,莫要掉到水里。”朱永兴想了想。摇头道:“让她痛快地玩儿两三年,然后再给她找老师。童年嘛,就要快快乐乐,尽情玩耍。”

“陛下也莫要宠坏了她。”梦珠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2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