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崛起之华夏(银刀驸马)-第18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大英帝国经过了多年的殖民扩张,形成了“日不落帝国”,但“日不落帝国”的“扩张能力”到了新的二十世纪,已经达到了“极限”,大英帝国想要维持这么庞大的领土,已经有些力不从心了,这次的“英布战争”其实就说明了这一点。
目前英军的主要兵力都被牵制在了南非,作为大英帝国最为成熟的殖民地之一,印度军队也已被大英帝国调往世界各地,以填补英军主力开赴南非后留下的防卫空虚。同样,加拿大也听从了大英帝国的“召唤”,派兵支援英国在南非的军事行动。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白肤色国家”,是大英帝国的真正“子弟兵”,出兵参战也是正常的,但日本人出兵算怎么回事呢?
据军情总处的情报显示,这些参战的日本人来自日本各藩的都有,但以日本当年的“倒幕四强藩”萨摩、土佐、长州、肥前的军人为多,这些人并不是以日本军队的身份参加“英布战争”的,而是以英国在日本招募的雇佣军的身份去南非参战的,据不完全统计,英国统共在日本招募了10000多人,这些日本人在南非冲锋陷阵,作战凶悍顽强,屡立战功,让英国人赞赏不已,听说英国政府还在同日本德川幕府磋商,继续雇佣“日本武士”去南非作战。以求早日结束在南非的战事。
李鸿章他们现在看到的是英国军力的强大,以及中国目前和西方列强的差距,满清王朝遗留下来的旧式军队现在只能说是“摆设”,根本没有任何战斗力可言,中国现在能够有一定战斗力地军队全国加起来应该不会超过十万人(包括孙纲偷偷弄起来的那支军队),现在海军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海上防御相对能巩固一些了,可如果没有一支强大的陆军的话,想要守住中国的陆地疆界,可以说是非常困难地。
因此李鸿章才急着要孙纲想办法给中国建立一支强大的陆军,在他看来,这个年轻人在军事方面有着非凡的才干,不但把海军主力舰队的北洋舰队弄得蒸蒸日上,而且居然想办法保留了被裁撤的北洋陆军的精华,在后来的抗俄战斗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在由他来整顿全国的陆军,建立一支能够完全和西方强国军队媲美地中国陆军,应该是完全可以的。
英国能够在短时间内调动如此强大的兵力开赴南非作战。而且很快就扭转了战局,让李鸿章等人心惊之余,也非常地希望中国有朝一日也能拥有“类似”的实力。
李鸿章向孙纲表示不用担心军费的问题,让他放手去做,他们这些老头子将全力支持他。孙纲当然也知道老头子们心里为什么有底。
想想要不是自己改变了历史,中国将要有多少银子白白的让人拿去当成赔款,而这些钱,又可以买多少战舰和装备,建立多少海陆强军啊!
现在。不但国内有钱。而且日本地赔款还没付完。俄国人就接上了。
有了“物质保证”。孙纲现在也感觉到信心十足。
而孙纲现在通过“英布战争”看到地。是日本人想要重新拥有强大军力地野心。
一开始偷偷在海外订购军舰。现在又将国内地军人组织到海外参加别地国家地战争。
借着别地国家地战争锻炼自己地军人。学习新地战略和战术。以及掌握新式地武器装备。自己却不用掏一分钱。还缓解了国内地人口压力。而雇佣军们赚取地兵费汇回国内。又增加了国家地经济收入。
日本人地算盘打得好精明啊!
而且,被大量输送到中国的日本年青女子在中国过得都“不错”,其实也等于在某种程度上缓解了日本国内的人口和经济压力。
日本女子现在都以能够去中国“生活”为荣,让孙纲很是怀疑自己当初定下的这个比较“缺德”的策略是不是出了什么问题。
日本人这个麻烦,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还将继续困扰着孙纲。
而现在,他的当务之急。是想办法把扩充海陆军的计划实现!
为了能忙尽快建立中国的“国防军”。孙纲和军务部的官员们经过仔细研究之后,决定先以目前手中地“北洋三队”、聂士成地“武毅军”和一些参加过抗俄战争有实战经验的军队为基础。建立一支统一编制地新军,然后以这支新军为骨干,进行扩编,组建全国性的“国防
为了能让更多的精通军队事务的人才来帮助自己,孙纲从自己掌握的军事系统抽调了好多的人进入军务部,又从其它省吸纳了一些人才,组成了完全由自己控制的“军务部”,开始了整顿全国军务的行动。
陆军方面,根据孙纲提交给政务院的“整顿全国军备”(没敢用什么和“扩军”有关的字眼,怕引起一些国家的“神经过敏”)提案,中国军队将采用和“武毅军”编制有些相似,但经过了改动后的编制方法,以求和国际“接轨”。
在新建陆军的编制上,孙纲取消了原先清军编制中的“镇”、“协”、“标”、“营”、“队”、“排”、“棚”等旧式名称,相应改为“师”、“旅”、“团”、“营”、“连”、“排”、“班”,原先的“前”、“后”、“左”、“右”、“中”改为“一”、“二”、“三”、“四”、“五”等。这一编制的诞生,可以说是中国陆军史上开天辟地的军制革命,尽管它基本上是仿照德国法国等西方国家陆军的编制结构和中国传统军制的结合,还算不上是“原创”,但毕竟是在有着几千年封建传统的中国军队当中完成了一次历史性的飞跃。
按照孙纲和聂士成、刘铭传等人商议后定出的编制方案,“华夏共和国”的“新国防军”步兵常备师的编制是这样的:
每一个常备步兵师下辖两个步兵旅,每一个步兵旅由两个步兵团、一个炮兵团、一个骑兵团以及一个工兵营和辎重营组成;每一个步兵团由三个步兵营组成;每一个步兵营则由四个步兵连组成;每一个步兵连由三个步兵排组成,每一个步兵排由三个步兵班组成,每一个步兵班十四人,以班为最小的作战单位。
其中,每一个步兵团直属一个臼炮连,装备90毫米臼炮6门,以及一个迫击炮连,装备8毫米迫击炮6门。
而每一个炮兵团则由一个野炮营和两个臼炮营组成,每一个野炮营由三个野炮连组成,每一个野炮连装备75毫米速射炮6门;每一个臼炮营由三个臼炮连组成,每一个臼炮连配备150毫米臼炮6门。
步兵的装备是,每一个步兵营直属马克沁重机枪4挺,而每一个步兵连直属掷弹筒3具,每人都配备中国仿制的德国1898式毛瑟步枪,军官则配备“竹节炮”战斗手枪。
而由于在抗俄战争中体会到了骑兵的作用,原先对这个时代的骑兵具有一定偏见的孙纲这回改变了看法,在师一级作战单位当中配属骑兵团,每一个骑兵团由四个骑兵连组成,每一个骑兵连由200名骑兵组成,配备长刀和骑枪作战,作为一支快速机动的兵力。
这样的话,算上工兵营和辎重营,整个一个常备作战师的总兵力约为15000到20000人,共装备75毫米速射炮18门,150毫米臼炮36门,90毫米臼炮24门,80毫米迫击炮24门,马克沁重机枪48挺,约150具掷弹筒。
由于此次抗俄战争中加特林机枪的射速太快,以及笨重不灵上弹费事等缺点暴露了出来,使得战斗中的机枪手常常处于危险当中,孙纲的“美女学生”金舜姬就是在操作加特林机枪时受伤的,那还是在防护比较好的装甲列车上。因此很多官兵偏爱马克沁机枪,结果导致了中国陆军装备的又一次重大变化。
因为“美女学生受伤”这件事对孙纲的“刺激”很大,是以让他决定在新建陆军中取消加特林机枪的使用,全部采用相对安全性较高的马克沁机枪。
孙纲原先对“水冷式”的马克沁重机枪的笨重枪管存有“偏见”,曾经和手下人商量想采用法国的哈乞开斯式“气冷式”机枪,但后来发现这个“气冷式”比“水冷式”还沉,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
外国没有合用的,他就准备自己想办法让那个什么“理工研究会”的牛人们想办法弄一种火力强大的轻便机枪出来。
(四百零一)重组海军
有了自己的科研团队,再想研发新式武器就要容易多了。
孙纲现在是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又有了一定的发展时间,只要抓紧时间不走弯路,中国就会在下一次挑战到来之前,得到一支前所未有的海陆强军!
孙纲计划先以他手中的这些陆军为基础,组建十个陆军师,构成中国陆军的骨干,然后再以此进行扩充,建设一支真正的中国“国防军”出来。
李鸿章随后批准了他的“建军”计划,并让度支部按需拨付款项,让他立刻着手组建新式陆
李鸿章还批准了孙纲关于任命陆军主要将领的名单,中国新式陆军的框架,就这么建立起来了。
“华夏共和国”执政李鸿章以“政务院”的名义,任命了“华夏共和国国防军”的第一批十个师长,分别是段祺瑞、曹锟、冯国璋、吴佩孚、张作霖、马玉昆、刘永福、吴禄贞、周家恩和徐邦道。他们各自所属的部队则分别改编为“华夏共和国国防军”第一师至第十师。
聂士成部武毅军则改编为“华夏共和国国防军”近卫师,作为守卫京城的卫戍部队,由聂士成任师长,詹淑啸的北洋特攻队则改编为“华夏共和国国防军”海军陆战师,独立于海陆军之外,成为了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师长由詹淑啸担任。而象防守天津大沽口的罗荣光部炮兵和防守旅顺的张文宣及防守威海地孙万林等军,则统一改编为海岸炮兵,和一些其它部队一起。做为中国新建陆军的另外一个组成部分。
新建陆军各师以参加过抗俄战争的官兵为骨干,再从各省练军防勇和旗兵当中挑选精壮无陋习者补充新军兵员,凡有陋习(比如说抽大烟)和触犯刑律者都被从军队当中清除了出去。
中国陆军的重新组建,正在按计划一步步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队伍拉得还挺快。”马知道后颇有些赞赏地对孙纲说道,“你还真是挺适合干这一行的,当初银行为什么不用你呢?”
“都用咱们这样的,那些行长不得去喝风啊。”孙纲嘿嘿一笑。说道。
“陆军弄得不错,海军你打算怎么办?”马又问道,
“根据各个舰队不同地职能,重新安排一下。孙纲答道,
对于海军,他也有了既定的规划,已经提交给了李鸿章,并得到了批准。
对于中国海军的四支舰队,他决定按照防守地域和职责的不同,重新进行规划。以适应未来复杂的作战环境。
因为孙纲看到。宋明以来的海上贸易的发展,已经让中国的经济重心由中原地区移至沿海地区,而沿海地区恰恰容易遭受敌对国家从海上的入侵,如果想要保证这一地区的安全和稳定,必须把中国海军地防守范围扩大,以外海地岛屿为基地,采取“弹性防御”的战略。不能只局限于中国的海岸线。
而朝鲜,琉球,台湾岛和海南岛,以及南沙群岛这些地方,可以形成一个近海防御岛链。不论谁想通过海路进攻中国,都要把这些“钉子”拔了才能攻入中国本土!
这样一来,中国的海上防线就可以保证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安全!
所以,中国海军的四支舰队不能只守在家门口,而是应该走出去!
北洋舰队作为中国海军的主力舰队,其成军之初地目的是为了防守渤海黄海地区及守卫京师的门户地区,包括山东半岛一带。而孙纲对于北洋舰队未来的发展,则是要把北洋舰队建成中国海军的主战打击舰队,成为中国地海上铁拳!
中国海军的第二大舰队南洋舰队则应该将防御范围扩大到琉球群岛,而福建舰队的防御范围应该扩大到台湾岛。广东舰队的防御范围则应该扩大到南海一带。
这一次抗俄战争中。俄国东调的波罗的海分舰队因为英国的阻挠和主帅马卡洛夫的意外遇袭受伤,没有能够到达中国沿海。使中国沿海地区避免了一场浩劫,对中国来说,应该是运气好的成份多一些。
如果没有“黑猫船长”余波尔和他手下的海外爱国官兵组织地这次奇袭,马卡洛夫舰队顺利到达中国海面地话,中国海军不知要花费多大的代价,才能阻止俄国海军地进攻。
这件事也提醒了孙纲,中国海军在有限的发展时间里,必须把海上防守的范围扩大到外海岛链,如果下次对俄作战,俄国海军再从欧洲东来的话,中国海军就可以在外海迎击俄国舰队,阻止战火波及到本土!
根据这个原则,孙纲通过电报和四洋水师提督商议之后,决定对中国海军的四支舰队进行重组。
首先,孙纲以军务部长的身份下令,中国海军的四支舰队名称由前清旧式的“水师”变为“舰队”,北洋舰队和南洋舰队的名称保持不变,福建水师和台湾水师合并,更名为“海峡舰队”,广东水师更名为“越洋舰队”,原来的水师提督改称“舰队司令”,以求和国际接轨。
这样,中国海军由“北洋舰队”、“南洋舰队”、“海峡舰队”和“越洋舰队”四支舰队组成,统一归军务部长节制,平时在各防区内防守,战时组成海军联合舰队,称“大洋舰队”。
按照孙纲的命令,仿照北洋舰队司令半年驻旅顺,半年驻威海的惯例,南洋舰队司令林国祥半年驻上海,半年驻琉球那霸;海峡舰队司令刘步蟾半年驻福州,半年驻台湾基隆。将中国海军的防守范围扩大到外海岛链。
为了增强其他三支舰队的实力,孙纲下令将北洋舰队的“海天”、“海圻”两艘巡洋舰调给南洋舰队,“海容”、“海筹”、“海琛”三艘巡洋舰调给了海峡舰队,“海陵”、“海勋”、“追日”三艘巡洋舰调给了越洋舰队。
林国祥、刘步蟾和程璧光知道后都十分高兴,北洋一下子就分出去了八艘巡洋舰给他们,这“礼”送的也属实大了点。
北洋舰队司令叶祖圭倒没觉得太“肉痛”,因为他已经知道了,改装后的两艘俄国大型巡洋舰“留里克”号和“阿斯科尔德”号,肯定是自己的了。
还有一艘六千多吨的正在改装的“米宁”号舰载鱼雷艇母舰。
甚至北洋船政局从智利买来的那些大型巡洋舰,也肯定是非北洋舰队莫属了。
包括北洋船政局现在还在日夜赶工的舰船,将来也大都是北洋舰队的了。
北洋舰队将成为中国海军的主战舰队,这个消息让叶祖圭和北洋舰队的海军众将们听了都兴奋不已。
孙纲随后还向李鸿章建议说,“己亥之乱”前的清朝政府曾要在天津大沽口举行“海军会操”,并邀请各国参加“海上阅舰式”,各国政府都已经答应了,但因为中国发生战乱而未能举行,“华夏共和国”取代清朝成立后,不妨向各国“重申前意”,表达“同友邦敦睦之意,且可扬我国威军威,使列国不敢轻易启衅。”
李鸿章召开政务院会议商议后表示了同意,并让外务部再次向各国驻北京使馆发出了邀请的正式照会,各国都作出了积极回应,连俄国人都表示要派船参加。
俄国人的这个养气功夫,属实非同一般。
由于“华夏共和国”现在取代了清朝,在一定程度上给原来和清朝保持“宗藩”关系的中国属国造成了一定的困扰,但经过朝鲜的率先“表态”,这个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在清王朝全盛的时候,中国周围的好多国家都向中国朝贡,和中国保持着宗藩关系,象朝鲜、琉球、拉达克、哲孟雄、不丹、尼泊尔等山外诸国,苏禄、越南、缅甸、南掌和、暹逻(泰国)等东南诸国都是中国的宗藩,这种“宗藩”关系并不是近代的那种“保护国”和“殖民地”关系,而是基于传统文化理念上的名义上的不会被宗主国干涉内政的自治属国和宗主国之间的关系。清朝与周边国家存在的这种宗藩关系表面上看来是一种“以小事大”的不平等关系,周边国家要向清朝“称藩纳贡”;接受中国的册封,并由中国赐与印玺。而实际上这种宗藩关系只是维系中国和周边各国友好关系的一种形式,并不具有统治和被统治的实质性内容。并且,作为宗主国的中国统治者,是以一种“王者不治夷狄,来者不拒,去者不追”的“不干涉主义”态度去对待这些国家的。原则上并不干涉藩属国的内政。
中国统治者为了显示自己作为“天朝上国”的富有与大度,总是本着“薄来厚往”的原则,对朝贡者给予大量的赏赐,其价值远远超过朝贡者所进贡的物品,所以,各藩属国总是乐于来华朝贡。虽然有些国家有时不按规定而提前来华朝贡,中国政府也都给予了热情接待。
(四百零二)货币制度的“两”“元”之争
值得注意的是,各宗藩国在来华朝贡的同时,也与中国进行了大量的贸易活动。由此可见,清朝与周边国家的这种“宗藩”关系和近代西方国家间的那种表面上“平等”,而实质上却是“弱肉强食”的国际关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和西方殖民国家的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