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43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走出禁坑的郑家军将士,如同饿虎扑食一样。扑向了正在周遭巡逻的流寇。

牛万才安排一千军士巡逻,禁坑附近巡逻的军士有五百人,占据整个巡逻军士的一半,这些巡逻的军士,也是心不在焉,他们在这一带巡逻已经有好几天的时间,什么都没有出现,再说巡逻的要求是全天候的不间断,到了凌晨时分。就算是铁打的人也会懈怠。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大量郑家军将士出现,这些军士根本没有防御的准备。

人数上面的悬殊,加上本身的携带,让巡逻的军士成为了被屠杀的对象。

进攻主要有最前面的斥候营将士完成,他们没有使用毛瑟枪,免得引发大的动静,淮北火器局特制的弓弩成为了他们的利器。

一支支的弓弩呼啸着飞向流寇。对方尚无法做出反抗,就被射成刺猬。

五百个巡逻的军士。无一人逃离,短短半个时辰的时间之内,全部被斩杀。

郑锦宏根本没有考虑杀戮之惨烈,他下达了命令,所有将士迅速行动,其一是彻底斩杀其他巡逻的流寇。其二是绕道包抄流寇的军营。

牛万才率领的八千义军军士,卯时准时发动了进攻。

这一次进攻的阵势完全不一样了,八千义军军士不完全是沿着山谷之中的小道冲锋,更多的军士从小道的两边朝着前方冲锋,潼关据点就在前方不远处。他们只要能够拿下这个最为关键的据点,就能够彻底攻陷潼关了。

冲锋开始之后,让牛万才预料不到的情况出现了。

先前稀稀拉拉的抵抗,突然变得猛烈起来了,迎面扑来的不再说箭雨,而是此起彼伏的枪声,随着枪声的响起,牛万才身边的军士成片的倒下。

这一幕让牛万才有些发懵,不过也就是短时间的惊愕,很快他明白过来,自己上当了,要么是驻守潼关的郑家军增援已经到位了,要么就是前面所谓的抵抗是一个圈套,目的就是让义军发动大规模的进攻。

来不及认真思索,牛万才迅速下达了撤退的命令。

信心十足的进攻,刚刚开始就结束了,义军军士如同潮水般的朝着后面退却。

就在他们退却的时候,四周出现了追击的郑家军将士。

单从撤退的速度来说,义军军士要快很多,毕竟郑家军将士要么就是在山上,要么就是驻守在关内,想要追上退却的对手,需要一定的时间。

牛万才没有以最快的速度撤退,而是督促大军撤离,看着大部分的军士朝着山谷的后方撤离,他总算是松了一口气,此番大规模的进攻,没有造成太大的损失。

看样子顾君恩和刘宗敏的分析还是正确的,不服气就是不行。

郑锦宏率领的一万郑家军将士,轻而易举的就占领了流寇的军营。

军营之内只有一千流寇,他们甚至来不及逃离,要说他们的速度怎么也比不上毛瑟枪子弹的速度,一些聪明的流寇,发现情况不对的时候,选择了跪地投降。

军营四周迅速被收拾干净,郑锦宏稳坐中军帐,等候大股流寇的到来。

战斗之顺利,超乎了郑锦宏的想象,他本来以为在禁坑出口处的战斗会很激烈,可惜猛虎下山的郑家军将士,三下五除二就结束了战斗,之后的厮杀更加的利索,分散开巡逻的流寇,被斥候营将士不声不响的干掉,大军则是朝着流寇营地快速前进。

进攻流寇营地的战斗更加的轻松,大部分的流寇都在营帐里面,外面巡逻的军士居然不到十人,也许他们认为已经有上千的流寇在外围巡逻,营地不存在什么危险了。

流寇的营地被包围,一些跑出营房的流寇,甚至没有来得及拿起武器,就被射杀了。

整个战斗的时间,持续不到一个时辰。

营地四周刚刚清理完毕,斥候就前来禀报了,大股的流寇已经朝着营地的方向而来。

所有郑家军的将士都做好了准备,他们的目的是全歼流寇。

郑锦宏依旧在中军帐指挥作战。

一万郑家军将士被分为了两部分,其中的八千人守候在营地里面,剿灭进入到营地的流寇,另外的两千人分散在外围,重点杀戮逃离的流寇,作战的思路是非常明确的,除非是跪地投降的流寇,其余的杀无赦。

这个作战的思想,表现出来郑锦宏不想要多少的俘虏。

牛万才率领义军军士撤往营地,一路上很是安静,撤离的途中没有遭遇到任何的伏击,五里地的距离不是很远,不需要多长的时间,潼关驻守的郑家军将士肯定是会追击的,撤退的速度越快越好。

牛万才来不及关注周围的情形,他已经派遣了一千军士警戒周围的情况,按说不应该出现什么问题,此刻他需要做的事情,就是回到营地里面,带走所有的军士和粮草,那些实在来不及运走的东西,一把火全部烧掉,反正不能够留给郑家军。

看见前面的军士进入到营地的刹那,牛万才稍微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就是组织所有军士迅速朝着芮城的方向撤离了,还好前军的损失不是很大,回去也不会遭遇到刘宗敏的训斥。

关键时刻牛万才没有想到那么多,或许是他已经陷入到慌乱之中,自己派遣的一千负责侦查巡逻的军士此刻没有见到踪迹,进攻到撤退期间间隔的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也应该有军士来禀报情况的,这一切的细节,在牛万才看来,都要回到营地之后考虑。

大量军士进入到军营,牛万才紧绷的脸色稍稍缓和一些。

枪声和惨叫声瞬间出现,军营之中乱起来了。

刚刚准备进入军营的牛万才,脸色煞白,他几乎是本能的大喊出来,要求军士不要进入军营,全部都朝着芮城的方向撤离。

也就在牛万才大喊大叫的时候,营地外的枪声也响起,周遭的军士伴随着枪声倒下,惨叫声延续到了营地之外。

牛万才有些懵了,不到两个时辰的时间,发生了如此重大的变化,他实在想不通,从眼前的情况来看,他率领的前军被郑家军包围了,营地也被郑家军夺取,可想而知留在营地里面的军士是什么结局。

更让牛万才恐惧的是,这一切他根本就不知道。

到了这个时候,牛万才已经无法顾及到麾下的军士,他跃马朝着芮城的方向而去。

一些军士跟随在他的身边,骑马朝着芮城的方向撤离。

前方的战马突然侧翻,军士滚落到地上瞬间没有了声息,后面的战马高高跃起,不敢继续朝着前方奔跑。

牛万才拼命的拉住了战马,瞪大眼睛,发现前方的道路上面,有着好几根拉的笔直的绳索。

额头上的冷汗瞬间冒出来了,脑子里面冒出来的念头,就是前军被完全包围,陷入到郑家军精心设计的圈套之中。

牛万才朝着四周看去。

就在这个时候,更加密集的枪声响起来。

牛万才想着再次大喊,可是一股冰凉的滋味从胸口袭来,他瞪大了眼睛,看着胸前咕咕冒出的鲜血,不敢相信眼前一切都是真的。。。

第八百四十章局势的反转

一万前军被全部剿灭,逃回来的军士寥寥无几,这让刘宗敏胆寒,他感受到了郑家军獠厉的尖牙,一万人可不是小数目,前军指挥官牛万才也阵亡了。

芮城距离潼关不过八十里地,若是郑家军乘胜追击,自己是不是能够率领驻扎在芮城的义军安全撤离,这都已经是未知数了。

芮城的义军早就做好了准备,本来是打算驰援潼关的,刘宗敏果断的做出了决定,大军全部撤离芮城,星夜兼程赶赴陕州,与驻扎在陕州的大军会和,至于说下一步该怎么办,现在还想不清楚,进攻陕西是不大可能了,能够率领大军安全撤离就算是很不错了。

刘宗敏想到了顾君恩的嘱托,此刻才觉得顾君恩的考虑是完全正确的。

顾君恩毕竟和郑家军有过面对面的交锋,知道郑家军的骁勇,故而才极力不赞成义军进攻陕西的,而当战斗真正铺开,刘宗敏也曾经抱有幻想,希望能够在潼关之战取得突破。

这个想法太幼稚了,有些自取灭亡的味道。

一口气撤离到陕州之后,刘宗敏才稍稍的放心,他马上给闯王李自成和顾君恩等人写去了信函,禀报了潼关之战的情形,恳请取消进攻陕西的战斗部署。

接下来刘宗敏是绝不会对潼关展开进攻了,在等待闯王命令的过程之中,他痛定思痛,将矛头对准了朝廷大军,皇上和朝廷就是想着义军与郑家军之间捉对厮杀,让义军元气大伤,如此朝廷不需要耗费多大的气力,就可以彻底剿灭义军了。

至于说册封闯王李自成为大顺王的承诺,那是一个笑话。一旦义军被打残了,没有实力了,皇上和朝廷伸出来的是刀子,哪里还会给你圣旨。

刘宗敏认为,义军主要的对手就是朝廷大军,一旦打败了杨嗣昌率领的朝廷大军。义军就可以朝着北直隶的方向阔步前进,兵锋直指京城了。

只有占据了京城,义军才有真正和郑家军叫板的资本。

义军与朝廷大军作战,有着很大的胜算,况且朝廷大军松山之战后,基本没有了士气。

这些看法和认识,刘宗敏在信函之中毫无保留的说出来了。

郑家军没有乘胜追击。

其实郑锦宏是想着追击的,不过这个时候,郑勋睿的信函到来了。信函之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不管潼关之战的结局如何,郑家军都不允许追击流寇。

潼关之战刚刚结束,郑勋睿不可能知道战斗的结局,不过信函之中口气如此的肯定,说明是下定决心的,这一点让郑锦宏难以理解,但郑勋睿的命令是必须要执行的。

大局观的把握上面。郑锦宏是崇拜郑勋睿的,自家少爷做出的每一次有关大局的判断。都是那么的精准,几乎是分毫不差,而随着基业的逐渐扩大,少爷更是对时局有着一般人无法做出的判断,尽管南京不少人都认为郑家军可以横扫大明天下了,甚至此番作战之前。就有人建议郑家军趁机北进,连同流寇和后金鞑子一并剿灭,不过少爷是绝不同意的。

看了信函之后,郑锦宏马上做出相应的部署调整,潼关留守五千郑家军将士。驻守吴堡镇的郑家军将士撤回到延安府,延安府同样留下五千郑家军将士,其余将士则是回到西安等地,按照原来的部署驻扎。

郑锦宏本人也迅速回到了西安府城,与文坤和洪欣涛等人交接之后,率领近两千的郑家军将士,赶回南京去。

南京兵部。

不少人对郑勋睿的安排不是特别理解,虽说郑家军不用与流寇拼死搏杀,不过在占据优势的前提之下,更多的杀伤流寇,也是很不错的选择,毕竟流寇也是郑家军需要剿灭的对象,更何况李自成的实力已经是不一般。

可是郑勋睿的命令,是郑家军不要出陕西,打退流寇的进攻足矣。

郑勋睿不好解释其中的理由,现如今已经到了七月底,他在等待一件事情,一件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的事情,那就是后金的皇太极,是不是在八月份突然病故。

这件事情对于郑家军来说,有着非同一般的影响,皇太极突然病逝之后,因为继承人没有确定下来,大清国皇位的争夺产生了不小的震荡,豪格与多尔衮都是虎视眈眈,最终年纪幼小的福临被推上了皇位,而睿亲王多尔衮则成为大清国最有权势之人,满八旗之中的正白旗也因为多尔衮成为上三旗之一,原来的正蓝旗则降格为下五旗。

多尔衮的能力比起皇太极来说,还是有一定的差距,至少在全局观方面明显不足,不过多尔衮掌控大权之后,经过多年的磨砺,也的确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枭雄人物。

郑勋睿可不会给多尔衮任何表现的机会。

不知道为什么,郑勋睿内心有着一丝淡淡的惆怅,他不希望皇太极突然病故,放眼整个的天下,能够成为他对手的,也就是皇太极了,若是不能够与这个对手真正的过招,那是有些遗憾的,就好比是武侠小说之中的绝顶高手,本来就不多,偏偏唯一一个对手又突然消失了,剩下一个就要体会那种高处不胜寒的滋味了。

当然,郑勋睿不允许郑家军主动出击,重点还是考虑到朝廷的阴谋。

大明朝廷已经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朱由检也该要退出历史的舞台了,接下来郑家军不插手的情况之下,朝廷大军将不堪一击,铁定败给李自成,而李自成进入京城的时候,就是大明朝廷轰然倒下的时候。

大明朝廷这次将真正的倒下,后面所谓的南明已经不存在了,郑勋睿和郑家军掌控了整个的南方,大明朝廷在这里没有了任何的影响力。

说的直白和自私一些,郑勋睿希望崇祯十七年的历史重演,那样的情况之下,他就能够顺理成章的建立一个全新的王朝,接下来这个王朝的任务就是真正的统一大明天下,让大汉民族开始迸发出来耀眼的光辉,让几百年之后那段不堪回首的历史彻底消失。

郑勋睿有能力做到这一切,他不仅仅要在大明天下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一个全新的王朝,他还要带着这个王朝朝着更高的目标发展,他的眼光绝不会局限在中原和南方,也不会局限在草原,他将看向更远的地方,这个地方越过大海辐射到全世界。

郑勋睿能够掌控眼前一切的局势,可有一点他无法掌控,那就是自身的寿命究竟有多长,尽管他还不到三十岁,可是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每一步的发展都需要小心翼翼。

从这个角度考虑,郑勋睿需要在崇祯十七年的四月之前,做好全部的征伐准备。

“郑锦宏马上就要回到南京来了,潼关之战的战报诸位也都见到了,或许诸位很是奇怪,郑家军占据了如此的优势,我为什么命令停止进攻,没有乘胜追击,这里面的原因,我不想过多的解释,不要多长的时间,诸位就能够明白其中的道理。”

“从现在开始,郑家军开始全面的整合,目前郑家军的总兵力达到了二十万人,第二军五万人驻扎在山东,水师一万人分别驻扎在山东与福建,郑芝龙水师的整合尚未彻底完成,按照徐望华和郑凯华的预计,整合之后将有两万四千人进入郑家军的水师,第三军的五万人驻扎在陕西,第一军的十万人,驻扎在南方各地,南京四万五千人,淮北一万人,四川五千人,湖广一万人,江西一万人,福建一万五千人,云南五千人,第一军十万人承担了稳定整个南方的重任。”

“这种兵力驻扎的方式,其实是不行的,兵力分散不说,还会直接影响到郑家军的征伐,诸位都知道北方的局势不稳定,一旦流寇将进攻的主力方向对准了朝廷大军,大乱很快就要到来,那个时候,郑家军必须要保证十万以上的大军出征。”

“所以我们需要整合郑家军,调整兵力的部署。”

“我的意见,山东的第二军和陕西的第三军暂时不予整合,重点整合南方的第一军,四川湖广两地合为一块,驻扎一万郑将军将士,江西和云南合为一块,驻扎一万郑家军将士,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何为一块,驻扎一万郑家军将士,其余军士全部撤回南京,淮北驻扎的郑家军将士暂时不调整,待到河南局势稳定之后,再行裁撤。”

“一旦北方大乱的局面出现,则第二军和第三军各自抽调四万人,南京抽调五万人,一共十三万人参与到征伐。”

“北直隶和山西、河南等地的局势,肯定会出现重大的动荡,我已经给陕西巡抚文坤写信了,要求他给李自成直接写去文书,告诉李自成不要想着陕西,郑家军与他李自成之间井水不犯河水,若是李自成执意要与郑家军为敌,则郑家军倾巢出动也要彻底剿灭他。”

“相信这个时候,李自成应该收到了文坤的信函,接下来就该朝廷来应对庞大的李自成了,我们的目光暂时集中在南方,在半年时间之内,彻底整合郑家军,完全稳定南方的局势。”

第八百四十一章渐入绝境

变故来的太快,杨嗣昌有些猝不及防。

李自成麾下的流寇,突然开始大规模的朝着北直隶开进,而他率领大军驻扎的真定府,则成为了漩涡之中心。

流寇兵分三路,河南方向由刘宗敏率领,从卫辉府的方向直接进入北直隶,很快占领了大名府,开始进攻顺德府,前路大军明显是朝着真定府的方向而来的,而李自成率领的流寇,从山西太原府出发,直接朝着真定府的方向而来,还有一路流寇,由顾君恩率领,朝着从太原出发之后,迅速朝着大同的方向而去。

流寇这是发动了全面的进攻,且先前没有任何的征兆。

杨嗣昌是真的不明白,为什么李自成会突然反转过来,开始进攻朝廷大军。

要知道皇上已经敕封李自成为都督同知,且在李自成占据陕西之后,敕封其为大顺王,可直接掌控陕西、山西与河南等地,杨嗣昌获取到的情报,李自成已经命令麾下的流寇开始进攻陕西了,而且是选择进攻潼关。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局势突然出现巨大的反转。

本能的,杨嗣昌想到了两种情况,其一是流寇在潼关遭遇到了惨败,将这股怒火向着朝廷发泄,故而开始了大举进攻,其二是郑勋睿与李自成私下里达成了什么交易,让李自成反转对朝廷大军的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