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传奇-第3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些情况,张溥等人根本不了解,就贸然的动手,这岂不是找死。

众人散去,徐望华、郑锦宏和李岩三人留下来了。

“徐先生,锦宏,李岩,我们一旦动作,就要保证取得绝对的胜利,调查署对张溥、杨彝、张采、龚鼎孳和吴昌时五人也进行了分析,这五人并非是铁板一块,这里面的吴昌时,与其他四人有所不同,吴昌时此人深沉阴险,做事情更多考虑自身的利益,也更加的务实,可以为我们所利用,张溥已经给朝廷写去奏折,想着大动干戈,那我们也不能够仅仅从淮北乃至于南直隶来下功夫,我们还要关注京城的局势。”

“我已经给周延儒大人写去了信函,相信周大人看到了信函之后,知道该如何做,应对目前的局势,我们不要一味采取打压的态势,又打又拉才是我们应该做的,皇上每次处理事宜,都采用这等的办法,我们也要采用,这样能够事半功倍。”

“此次的博弈,由徐先生负责,需要动用任何的力量,徐先生可以直接做出决定,李岩,你跟随在徐先生的身边,要多多学习,更要提出来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意见。”

第六百三十八章面对选择

出任内阁首辅之后,周延儒可谓没有一天安心的日子,南直隶的事宜刚刚处理下来,李自成和张献忠等流寇又开始闹腾,这一次皇上是下定了决心,一定要彻底剿灭流寇,甚至不惜调动了松江总兵刘良佐进入湖广,当然,说起来这里面也有杨嗣昌和高起潜的功劳,两人一番流寇不灭、天下不宁的论断,得到了皇上的首肯。

剿灭流寇可不是嘴上说说那么简单的事情,这里面牵涉到太多的事情,征战厮杀,其实打的就是粮草和供给,几十万的大军去和流寇厮杀,要是粮食的供给跟不上,后果不堪设想。

这样的大事情,当然是内阁负责了。

这个时候,周延儒的注意力不得不再次集中到淮安,不仅仅是周延儒,内阁所有人的眼光都集中到了淮安,去岁北方的气候不好,遭遇到了灾荒,也不知道是怎么了,北方这些年就没有安生过,一直都是遭遇到诸多的灾荒,后金鞑子侵袭北直隶等地之后,各地一直都没有复原,加之遭遇到天灾,就更是无法维持下去了。

陕西、山西、河南、山西、山东以及北直隶不少的地方,都遭遇到了灾荒,巡抚请求救济的奏折时时刻刻送到京城,送到内阁,要是一个两个地方遭遇到灾荒,朝廷还能够应对,可这么多地方都遭灾了,朝廷也是没辙。

大军粮草依靠北方赋税的征收,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了,到如今各地巡抚都在叫苦,他们连地方卫所大军都难以维持了,就更不要说负担孙传庭麾下的十余万大军了。

从实际情况来看,唯一能够依靠的就是漕粮了。

去年底的时候。户部经过了准确的计算,经过内阁商议,奏请皇上同意之后,要求漕运总督府必须运送三百万石粮食,这比前些年多出来一百万石,主要还是考虑到北方遭遇的灾荒。可剿灭流寇的大战铺开,三百万石粮食就远远不够了,就按照皇上给与的半年的期限,至少也需要再增加一百万石的粮食。

内阁商议之后,奏请皇上批准,已经准备给漕运总督府敕书了。

漕运总督甘学阔以及南京户部尚书王铎等人,悉数都安静下来了,这种情况的出现,让周延儒高兴。甘学阔和王铎等人,都是准备和郑勋睿大干一场的,可能是遭遇到了麻烦,或者是吃了一些苦头,不愿意轻举妄动了。

郑勋睿在淮安多年,有了非常雄厚的基础,甘学阔等人想着短时间之内扳倒郑勋睿,就是不可能的事情。既然甘学阔不想着很快扳倒郑勋睿,那就可以将主要的精力集中到漕运之上。这样漕粮的运输至少能够得到保证。

偏偏这个时候,张溥、张采、杨彝、吴昌时和龚鼎孳等人的奏折到了朝廷。

看到张溥等人的奏折,周延儒气的脸色发青、脊背发凉。

张溥等人的矛头直接指向了郑勋睿,尽管在奏折里面暂时没有提到郑勋睿的名字,但以谋逆之罪控告和弹劾马士英、粟建成、吴伟业、顾梦麟、陈子龙,还有已经离开淮安到南京出任南京兵部郎中的李岩。这就是指控郑勋睿谋逆。

周延儒压根瞧不起张溥等人,只有一张嘴,成事不足败事有余,本来想着淮安还有甘学阔坐镇,想不到甘学阔镇不住张溥等人。

淮北一旦闹起来。可想而知漕运会遭遇到什么样的情形,甚至可能完全瘫痪,现如今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漕运若是瘫痪,朝廷将遭受大重大的打击。

周延儒暗骂张溥等人狗屁不通,为了一己之私利,不管不顾朝廷大局,如此关键时刻弹劾马士英等人,要是马士英等人一窝蜂的辞官不干了,那甘学阔肯定只有去跳大运河了。

周延儒知道情况不对,他马上拿着张溥等人的奏折去司礼监,找到了秉笔太监王承恩,从朝廷的大局出发,周延儒认为暂时不要理睬张溥等人的奏折,内阁可以要求甘学阔,排除一切的困难,恢复漕运。王承恩只是稍稍思考了一下,就同意了周延儒的决定。

事情到这一步远远没有结束,让周延儒最为担心的情况果然出现了。

甘学阔、马士英、粟建成、吴伟业、顾梦麟、陈子龙等人的奏折也到内阁了,全部都是一个模式,要求辞官归家。

马士英等人辞官,这可以理解,但漕运总督甘学阔居然也辞官,这就让周延儒奇怪了,稍稍思索之后,他很快明白了其中的奥妙,看来东林党人也不是铁板一块,内部出现了大问题,应该说这是很好的机会。

接到奏折,周延儒思索清楚之后,准备再次去找王承恩商议。

也就在这个时候,他收到了郑勋睿的来信。

来信当然是通过最为秘密的方式送达的,任何人都不可能知晓。

周延儒将自己一人关在书房里面,仔细阅读了郑勋睿的来信。

这封信函看的周延儒脸色发白,他终于知道了郑勋睿的厉害之处,以前说郑勋睿少年老成,有着不一般的本事,周延儒觉得有过于夸奖的意思,可这一次不一样了。

郑勋睿的信函里面所说的事情,全部都是周延儒最为担心的事情,说的不客气一些,全部都是击中朝廷要害的事情。

周延儒不得不考虑郑勋睿的志向了。

郑勋睿的胃口很大,其心中装着的是整个的大明江山。

想到这一点,周延儒不寒而栗,他仔细思索和署理了郑勋睿这些年来的所作所为,高中状元之后,主动申请外方,离开了京城这个是非之地,也就离开了桎梏的环境,在延安府、绥德以及陕西,郑勋睿步步为营,逐渐掌控局势,郑家军不断发展壮大,后来郑勋睿出任漕运总督,郑家军一部分的将士留在了陕西,依旧掌控陕西的局势,继任的陕西巡抚文震亨,也是郑勋睿的至亲,郑勋睿在淮安的所作所为就不用说了,完全掌控了局势。

郑勋睿收复了复州、金州和旅顺等地,可这些地方的官吏,悉数都是郑勋睿举荐的,也都是郑勋睿的心腹,复州等地实际上也是郑勋睿直接掌控。

郑勋睿每到一个地方,都是在很短时间之内掌控局面,此次到南京去了,岂不是也能够在最短的时间之内控制整个的南京、乃至于南直隶。

看完信函,周延儒开始了沉思。

何去何从,他必须要有一个选择,虽说目前行动上面尚不需要表露出来,但内心必须有数,否则大变时刻到来,会措手不及。

周延儒目前的身份很是特殊,身为内阁首辅,但没有得到皇上绝对的信任,而且所做的事情也不是那么光彩,和以前担任内阁首辅的时候完全不一样了,按照他自身的理解来说,可能是被作为一颗棋子,一旦完成使命,就会被毫不犹豫的踢开,甚至身家性命都出现问题。

这个可能性,郑勋睿也看到了,在信函之中隐隐指出来了。

皇上代表的是正统,郑勋睿就算是将来能够成就霸业,但也是造反。

这让周延儒很是犹豫,不过这样的先例,历史上多的是,隋朝灭亡,大唐屹立,唐高祖李渊就是大隋的臣子,宋朝的赵匡胤,同样是黄袍加身。

难道皇上就值得他周延儒那样的卖命吗。

天黑了,管家几次走到书房前面,听了听里面的动静,小心翼翼的离开,最近一段时间,老爷时常独自在书房里面沉思,这已经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不过这一次的时间很长,管家时不时的来看看,也放心一些。

晚饭已经端来好几次了,管家曾经开口询问了一次,得到的是周延儒的斥责。

可不吃饭也不行,管家只能要求厨房时刻等着,一旦老爷走出书房,厨房就要端上可口的饭菜,可不能够让老爷的身体受到损害。

终于,老爷走出了书房。

接着外面微弱的灯光,管家发现老爷的神色很是凝重,但这样的凝重,与以往有着很大的不一样,好像是下定了什么决心。

管家不敢询问,只能够是请老爷吃饭。

周延儒看了看管家,脸上露出了一丝的笑容,他所能够信任的人不多了,特别是此次出任内阁首辅,府里的下人根本不可能完全清楚,其中必定有锦衣卫和东厂的番子,这没有什么奇怪的,本来就没有得到皇上完全的信任。

但管家是绝对忠心耿耿的。

“管家,你做好准备,帮助我办一件事情。”

“老爷吩咐就是。”

“我写了一封信函,你想办法将信函送到南京兵部尚书郑勋睿的手中,你要记住,绝不能够让任何人知晓,这是关乎身家性命的事宜。”

管家点点头。

“老爷放心,小的拼却性命,也要做好这件事情。”

“我相信你,要不然也不会要你来做这件事情了,府里的事情,你也是知道的,平日里多多关注,特别是那些后来进入府邸做下人的,要注意他们的一举一动,府里一些关键的地方,不准他们靠近。”

说完只写之后,周延儒拍了拍管家的肩膀。

“我有很长时间没有喝酒了,今日你陪着我饮酒,什么都不想。”

第六百三十九章实际行动

收到了比较紧急的奏折,尤其是牵涉到南直隶的奏折,周延儒一般都是第一时间赶到司礼监,找到秉笔太监王承恩商议的,不过这一次情况有些不一样,周延儒耽误了接近一天的时间,翌日才前往司礼监。

王承恩的脸上带着微笑,看着奏折不经意的开口了。

“如此重要的奏折,牵涉到的面不小啊,咱家记得上次和周大人商议,就是要稳定淮北的局势,莫不是周大人想到了其他的可能。”

周延儒眼睛微微眯了一下,他很清楚,王承恩有些怀疑,为什么没有第一时间前来商议。

周延儒和太监之间的关系一般,此次要不是皇上提出了不一般的要求,他也不会和王承恩之间有着如此紧密的联系,太监本来就是残缺之人,身体上的残疾,必然影响到心理上的残疾,从历朝历代太监误国就能够看出其中的端倪,不过皇上如此的信任太监,周延儒也是没有其他的办法。

记得天启年间的时候,先皇异常信任魏忠贤,弄得满朝怨言,皇上上任之后,进行了大力的整顿,彻底剿灭了魏忠贤和阉党,可惜没有几年的时间,皇上就开始信任太监,将不少的事情交给太监去办理,相反皇上压根不信任朝中的文武大臣了。

现如今就更是这样了,皇上对郑勋睿高度的猜忌,到了走火入魔的地步,由此及彼,皇上更是不会信任朝中任何的文武大臣。

这肯定不是好事情,不过这也是皇上的逆鳞,没有谁敢触碰,恐怕到时候就不是廷杖的问题,而是直接杀头的罪过了。

王承恩的怀疑代表了皇上的怀疑。周延儒决不能够小视。

“王公公说笑了,昨日接到奏折,本官食不甘味夜不能寐,一直都在苦苦思索,想着能够有什么好的应对办法,若是让局势如此的发展下去。肯定会闹出来大问题,到时候淮北的局势不能够收拾,漕运彻底瘫痪,影响的就是朝廷的大局了。”

王承恩微微点头,没有开口说话。

“前几日王公公和本官商议的应对办法,应该是从稳定淮北局势出发的,只要能够维持漕粮的运输,哪怕是付出一些代价也是值得的,张溥、张采、杨彝、吴昌时和龚鼎孳等人。其奏折说到的事情,不算是太出格,但关键时刻闹这么一出,那就不妥了。”

“王公公也知道,这张溥等人,断无法维持漕运,他们都做过监察御史,潜意识里面就有着评说天下的习性。。。”

“周大人说的是啊。咱家也想起来了,这东林书院、复社和应社的读书人。不都是嘴皮上的功夫好吗,皇上登基以来,屡屡依靠他们,可结局如何啊,就是一帮耍嘴皮子的迂腐读书人,偏偏还想着玩什么权谋。不自量力。”

王承恩突然插进来的这些话,让周延儒非常的吃惊,他很清楚,王承恩在他的面前是不会随便开口说话的,既然说到了对东林党人的印象。那就是代表皇上对东林党人的看法,当然这里面还有王承恩的幸灾乐祸,毕竟皇上登基之初,几乎剥夺了所有太监的权力,信任满朝的文武,特别是信任东林党人。

王承恩的这段话可不简单,其实就是提醒周延儒,尽管说目前对付的是郑勋睿,但也不能够和东林党人走的太近,否则同样出现问题。

周延儒内心一阵恶寒,皇上这都是用的一些什么办法啊,让东林党人来对付郑勋睿,明知道张溥等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还要求他们到淮安去,捅出来的篓子,岂不是内阁帮着来缝补吗,到时候皇上将郑勋睿和东林党人一并收拾了,可以得到最大的好处。

“王公公说的是啊,本官就是担心淮北的局势啊,这漕运是万万不能够耽误的,户部的敕书,马上就要发往漕运总督府,今年四百万石的漕粮,是必须要保证的,眼看着三月份就要开始的漕运,恐怕是难以恢复,本官也是着急啊。”

王承恩点点头,却突然转移了话题。

“周大人,这甘学阔、马士英、粟建成、吴伟业、顾梦麟和陈子龙等人悉数都辞官,这里面是不是有郑勋睿大人的撺掇啊。”

周延儒没有马上开口,而是看了看王承恩。

“本官昨夜就想过这件事情,要说甘学阔递上来辞呈,只是明确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张溥等人的所作所为,甘学阔是不知道的,既然如此,那他出任漕运总督,就有些名不副实了,下属不服从安排,还不如辞去漕运总督省事。”

“周大人的分析精辟,这东林党人之间,也真真的有趣,放着头号的对手郑勋睿不去对付,内部却出现了这么大的问题,咱家看他们真的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王承恩一味的贬低东林党人,周延儒已经不觉得奇怪了。

“至于说马士英等人的辞呈,本官也觉得可以理解,王公公想想,这么大的事情,甘学阔应该是知晓的,也应该站出来说话,偏偏连甘学阔都递上来辞呈了,那马士英等人还有什么希望,换做本官也要这样做啊。”

王承恩摇摇头,表示不理解。

“这读书人的想法真的是怪了,既然张溥等人挑衅,那就要为自身辩驳啊,这总是闹辞官,以为是小孩子之间的玩闹啊。”

见到王承恩不再将矛头指向郑勋睿,周延儒也是暗暗松了一口气。

“周大人,若是准了这些人的辞呈,事情会如何,若是不准这些人的辞呈,又该如何做。”

王承恩终于点到了最为关键的地方,这也是周延儒思考最多的问题,他仔细看了郑勋睿的信函,对于郑勋睿提出来的建议也不是特别的赞成,当然他前面的想法,也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否则不可能耽误一天的时间。

“王公公提出的这个问题,也是本官苦苦思索的事情。”

“甘学阔等人全部辞官,这个结局朝廷无法承受,漕运一旦耽误,那就不是短时间之内能够恢复的事情,朝廷再次派遣官员到淮北去,不熟悉情况不说,还有可能产生新的对立,张溥等人到淮北的时间太短,一门心思想着其他的事情,根本就没有关注漕运,本官可以断定,他们不知道该如何做,期盼着让他们来主政漕运的事宜,那是朝廷拿着漕运这件头等的大事不作数,最终朝廷也无法承担其后果。”

“本官的意见,还是维持原来的格局,只是内阁需要有明确的意见,也就是支持甘学阔主政漕运总督府的事宜,如此漕运才有可能真正的恢复。”

王承恩听的非常仔细,周延儒说完之后,他稍稍沉吟了一下。

“周大人的建议倒是不错,可张溥等人岂会善罢甘休,再说周大人和咱家都知道,张溥他们背后之人,可是蠢蠢欲动啊。”

周延儒做出了思考的模样,表情也有些危难。

“王公公的意思,本官明白,可这些事情,本官也没有办法啊,没有明确的证据,本官可不好说什么的。”

王承恩笑着从怀里掏出来一叠的文书。

“证据咱家这里倒是有,这些都是张溥等人送到京城来的信函。”

周延儒的身体微微颤抖了一下,他想不到张溥等人写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