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国之大贼(黑椒)-第3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这个年代,舰队就是强盗们的手臂,英国之所以站在法国那边要把德国人给干掉,就是因为威廉二世要扩张他的殖民地,因为德国的海上力量发展太快,让英国感觉到了威胁。

中国只发展近海防御?如果是这样的话,在英国人看来杨打鬼这个强盗显然满足于他现在的成果了。

朱尔典先生找到袁世凯,向中国提出了一个“可供参考”的建议,中国也别说非要俄国人放下武器才可以停战了,尼古拉二世是个死要面子的人,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候他基本上除了那点面子什么都没有了,就别强人所难了。

俄国人归还一八七零年以后从大清朝手里拿去的所有土地,同时由英法出面,以援助中国经济建设的名义出资两千万英镑,弥补中国在这次战斗中的损失,双方签订和平条约。

条约一旦签订,大英帝国马上和中国开展全方位的经济合作,朱尔典还向袁世凯透漏,英国对日本的举动真的有些不安,假如中国能够向英国人表达那么一点点的善意的话,也许双方在更多领域中可以愉快合作。

这个早上对于袁世凯当真是惊喜的,英国人这次开出的条件也确实让袁世凯感觉到自己没有理由不接受了。废除的条约时限延长到一八七零年。这意味着中国不需要通过战斗就能收复将近一百万平方公里的国土!

还有那两千万英镑的援助,说是援助,其实就是英国和法国替俄国人支付的战争赔款。说真的朱尔典说出这个事情的时候。老袁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处于一种恍惚的状态中,半个世纪了,谁向中国支付过赔款呀!

还有就是英国人说的经济上面的合作。其实也这也是英国人不得不放开对中国的封锁了,陈天华在这方面做的非常好,一开始三线发展战略在当时看上去好像是错误,在封锁之下的开放让民族经济遭到了严重的冲击,那个时候南方真的是一片萧条。倒闭的工厂到处都是。

可是随着时间的慢慢发展,特别是战场上不断的胜利,南方出现了一个很奇特的现象。就是那些坚持下来的企业在挺过了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之后,居然爆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

在广州,一家由原先二十几个小作坊合成的布桩在今年把布料卖到了美国,而且垄断了整个南洋的布料生意。让许多日本的织布企业都陷入了要破产的境地。

在上海。原先生产黄包车的工厂倒下了二十多个,其中大部分被洋人买去了,剩下的几个工厂一看形势不对,转头和东北生产自行车的作坊合作,大规模的生产自行车。

和洋人的自行车不一样,现在西方的自行车都是铁的,而他们的车前面是木头的,中间是铁的。后方支架却采用了极为结实的钢管制作,这种自行车已经突破了传统的代步工具的局限。可以驮很重的货物,两三百多斤没有问题!

自行车骑起来也舒服呀,也不是很贵,一般温饱的家庭都买的起,而且后支架结实,路上碰到一个熟人,咱中国人还客气:“去哪儿?带你一段。”特有面子。

南方那一带的小商小贩现在都不推架子车了,人人都买一辆,这使得那些企业家不光自己走出了困境,同样也让那些买了黄包车工厂的洋大人们大大的亏了一笔!有的人血本无归。

在我们印象中好像旧中国的商业十分落后,连火柴都生产不出来。其实事情根本不是这个样子,落后是落后,但我们的民族企业家在这个时候正努力追赶西方的脚步,在一九一九年中国人自己就造出了万吨货轮和我们自己的第一批飞机,我们的产品曾经远销欧美!

后来这些都没了,为什么?

不用解释什么,大染坊大家都应该看过,陈寿庭就向我们诠释的非常清楚。陈寿庭说过一句话:“咱政府要是像日本政府扶植日本企业那样给咱们政策,我早把小日本踢出中国了!”

其实他就是一个传统的中国商人,能吃苦,不认输,敢冒险,守道德。中国有许多这样的企业家,他们从来不怕风浪,只要身后能有一个坚实的港湾让他们停靠,他们就能远航!

这次英国人的封锁和陈天华的开放确实对中国的市场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可是在冲击中陈天华很及时的给了中国企业一个相对安全一点的港湾,无数的企业倒下去之后,大浪淘沙坚持下来的就是精华,就如同冲过了敌人的炮火走到今天的义勇军一样。

很多国家的商人已经开始不顾英国人的阻拦而和中国商人合作,这个时候大英帝国的封锁已经变的没有什么意义了,中国人损失的同时英国人也承担着损失。

所以这方面虽然中国确实需要英国放手,真的谈不上占英国人的便宜。

老袁知道,英国人一旦放手,这些企业必然会发展的更快,同时那些还在挣扎的企业将迎来春天。

国土能收复,经济能发展,甚至还有一笔战争赔款。虽然说两千万英镑根本没有办法弥补中国在这场战争中的损失,可是对于袁世凯来说,已经很满足了。而且这只是英国开出的条件,自己还可以继续要价,老袁真的找不到理由拒绝了,所以他给杨小林的回电是,我要谈判了,这次是真的和他们谈了。

第一百章绝密行动

上一次英国人开出条件的时候袁世凯只是动心了,他还征询了一下杨小林的意见,当杨小林不愿意接受和谈的时候,老袁站在了他这边。而这一次,袁世凯的语气就像是例行通知一般,从电报上的措辞可以看出,老袁对现在的战果很满意了,他不想再冒着风险赌下去。

放下袁世凯的电报杨小林没有吭声,脸上的表情却说明他现在的心里的气愤。看来中国进行一场必要的高层清洗已经迫在眉睫,像孙文,袁世凯,他们和自己根本就是三种性格完全不同的人,很多事情的看法上,都没有办法取得一致。

意见不同不是什么坏事,坏在这三个人不光意见不同,每个人还都掌握着一定的力量可以向对方发难,这等于是一枚炸弹埋在中国,一旦引爆,轻则政局混乱,后果严重甚至有可能导致内战重新爆发。

所以,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有一个赢家出来,那个赢家要有足够的力量让其他两个以后都安静下来。

杨小林从烟盒里面拿出一支烟点燃,吐出一团烟雾之后又把袁世凯的电报拿来看了一遍。他要继续打下去,不管英国人开出什么样的条件,他都要把这几十万俄国部队歼灭在蒙古!因为他从不相信那些绅士们会兑现承诺。

老袁话说出来了,自己该怎么办?和他争执么?那不是杨小林处理问题的方式。沉思了片刻,他把黄宝给喊了进来。询问了一下后方老百姓对战争的看法。对于杨小林来说,唯一能阻止他继续打下去的就是中国的老百姓。

黄宝对杨小林说了,在他说出要将战争进行到底之后。确实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不过大多数的老百姓还是支持这场战争的,特别是在黄河以北遭到俄国人侵略的区域,虽然这里的老百姓生活最为艰苦,可是他们的态度却最为坚决,这一次出征蒙古光是河北就有将近五十万民夫支援前线,只要部队肯打到底。他们就奉陪到底!

“司令,南方的意见相对要温和一些,我们在南方的人反应的情报是南方的思想倾向于和谈。这可能是因为他们现在迫切的需要英国人放开封锁,也有他们没有遭受到侵略的原因。”

杨小林说道:“最重要的是北京老百姓的态度,那里是我们的政治中心,消息最为发达。也是这一次俄国人攻击的主要方向。北京的老百姓如果不愿意停止战争,我就可以不理会袁世凯的态度。”

黄宝说道:“袁世凯正在做这一项工作,今天早上的报纸英国人提出的和谈条件占据了头条,我们在北京的人传来消息,这是袁世凯特意吩咐的。”

杨小林听后冷哼了一声,这声冷哼代表了杨司令对孙文先生的失望。他没有想过孙文能斗得过袁世凯,可起码你们来几个回合的较量才是,你最少牵扯一下老袁的精力。让袁世凯受点伤。

从老袁动手开始孙文就在不断的被击退,袁世凯对革命党进行了三种区分。第一种是和孙文一样从西洋留学归来的那一片,对民主抱着坚定的信心的,这些人一定要干掉,全部都赶出北京,让他们以后只能做一个老百姓,有的甚至需要投入牢房。

第二种是留学归来但是思想不那么激进的,还有国内一些被民主给鼓惑的,这些人可以不做理会,通过宣传自己那所谓的汉文化让他们动摇决心,只要他们不那么坚定就行。

还有就是一些投机者了,对于这些人,袁世凯会开出更高的价钱,前提是对他来说有利用价值的。

这样的分化让袁世凯在和孙文的斗争中找到了明确的攻击目标,就是一个一个的打掉那些铁杆的民主斗士。也就是前几天的事情吧,继宋教仁被迫辞职之后,黄兴也被袁世凯找一个罪名赶出了军队。

孙文真的不行!他如果行的话,老袁现在应该没有精力来管战争是不是要打下去,北京的政局就应该已经出现波动了。

孙先生不行只能自己来面对袁世凯了,杨小林可不是孙先生那种君子,他从来不会去想怎么和老袁讲道理。

“库伦的攻击时间定在今天晚上七点,传一份命令给张作霖。”

杨小林说完黄宝马上拿出纸笔来。

“最高命令,要求坚决执行,并看过后烧毁不得存档:

第一,在攻击前组成挺近部队,身穿俄**服进入目前俄军尚能控制的库伦等地区战线后十到十五公里之内,摧毁所有民居,要广泛地运用爆破,喷火器,若被人发现,当不留活口。对一些亲俄的居民,予以消灭。

第二,挑选最勇敢和思想上最可靠的战士,军官,向他们解释任务和此任务对于击败俄军的重要性。推荐在义勇军部队中三年以上的士兵,以及在战斗中家人或亲人被俄国杀害的士兵参加。

第三,要组成精干的宣传队伍,在第一时间进入被摧毁区域,安抚残余百姓,并进行报道宣传,要系统地确认指定范围内的居民区的摧毁任务的完成情况。

第四,挺近部队一旦失利,或者被人发现端倪,必须全体消失。

绝密,仅张司令阅。”

黄宝的手稍微停顿了一下,他知道这个命令就等于是直接下令进行屠杀了。杨打鬼屠杀已经不是什么新闻,可这一次不一样,这是杨小林第一次把屠刀砍在了中国人的身上。

库伦这里的俄国人基本上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一点也都在军队里面准备中国人殊死一搏。生活在这里的都是那些蒙古有权势的人,还有从北京逃过来的那一批满人。

像光绪。载沣,哲不尊丹巴这样有身份的杨小林说的很清楚,必须经过审判。用法律来给予他们一个最终的结局。可是对一些身份不太重要的人,比如太监,宫女,还有一些没上通缉令的所谓大清朝的臣子们,一个个拉出过一遍法律显然太烦人了,不处理的话这帮家伙却对大清朝念念不忘,那就让他们跟大清一起去吧!

这事如果办好了。不光库伦一带的百姓能够更快的接受中国部队的进入,对于北京的谈判,也是有破坏性的作用的。最有意思的是。当中国人歼灭了马尔丁诺夫的残余部队之后,老毛子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

这样的策略,不是孙文先生那种人会用的。

黄宝把几条命令又看了一遍,然后当着杨小林的面即可烧毁:“我现在就去发电。”

共和元年一月二十日。库伦被中国部队包围了二十天之后。随着阿克伯利尔那次决死的冲锋宣告失败,这里的俄国部队已经失去了最后的希望。

晚上五点钟,王金汉给马尔丁诺夫少将送来最后通牒,限定俄国人在一个小时之内投降,马尔丁诺夫拒绝了这个机会。

夜幕下的天空阴云密布,草原上好像要下雪了,天气很冷。残余的俄国士兵这个时候又冷又饿,部队已经全然没有了纪律可言。一些身强力壮的家伙总是很霸道的脱掉战友身上的衣服,最这个时候他们真的非常疯狂!

那些军营的帐篷里面男人们和女人们放纵着自己的身体。一些军官看着自己的妻子当面和那些士兵们放纵却站在旁边笑着起哄,他们都很清楚,这个时候每一分钟都可能是自己人生中的最后狂欢了。

六点五十分的时候,北线第五方面军五万余人的部队和南线八个师七万余人的中国部队全部进入了攻击位置。而俄国阵地上面的俄军士兵看到中国人做好攻击准备的时候,居然击掌相庆,对于他们来说,这意味着煎熬的结束。

也许自己会成为俘虏,也许自己的生命即将结束,可是不管怎么样都比现在这种情况要好的多。

七点,隆隆的炮声拉开了战幕,中国方面一千五百门火炮在一片沉寂中突然爆发,那炮弹划破夜空的寒冷雨点般的向俄国人的头上砸了过去!这是中国方面进入蒙古以来进行了火炮数量最多的一场战斗,而且中国虽然没有那种大口径的重炮,轻中型的火炮射速却是极快,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八千吨炮弹把俄国人本来就不完善的前沿工事尽数摧毁!

士兵们踩着炮弹落点就往上冲,老毛子的阵地上只有偶尔的几声枪响断断续续,诸路大军飞快的扑向了俄国人的阵地。

这个时候的俄**队已经没有什么组织性和纪律性可言了,当士兵们对战争感觉到绝望的时候,许多人就会投降,即便有一些俄国依然非常勇敢,但是他们的勇敢除了能够为这场战斗中的俄国人增添一点悲壮之外,起不到任何的作用。

而中国方面则是气势如虹,不要说南线的精锐部队,就是北线的第五方面军这个时候也是各个争先,他们都非常的清楚,虽然俄国远东集团军的司令官已经被抓住了,但是在库伦还有一条大鱼就在这个渔网里面——光绪!

既然下了河,谁不想抓到最大的鱼?

炮兵和步兵的结合也达到让人非常满意的地步,千百门火炮摧毁了俄国人的第一道防御工事之后就开始往老毛子的纵深轰击,整个大地仿佛都在那炮口下颤抖着,一些还想着顽抗的俄国人被炸的血肉横飞,而步兵们摧毁了一道有一道的拦截线,跟着那炮弹迅速挺近。

可以说俄国人的工事修的非常不错,铁丝网,壕沟,地堡,陷阱,这些和他们主阵地形成了一个完善的防御体系,如果不是尼古拉二世强行命令俄军攻击的话,他们有足够的士兵和一定数量的物资,想打下来还真不是这么容易。

可是现在老毛子的机枪里面已经没有了多少子弹,许多地堡里面根本没有士兵,那稀拉拉的火力根本无法阻止中国部队的突进,他们只能眼看着一道又一道铁丝网被剪断!

马尔丁诺夫少将听着四面传来的枪声越来越近,脸上却没有一点反应,从阿克伯利尔将军那次突击失败之后他就知道事情的结果是这样了,该想的他都想过了,既然无法改变,自己只能勇敢的去迎接。

一队五十余人的俄国士兵站在少将的面前,每个人的脸上也是毫无表情。马尔丁诺夫要去进行他的最后一场战斗,可是他的战斗目标却不是中国部队,而是光绪!少将很清楚光绪这个人对于中国和俄国的意义,也许战争马上就要结束,也许俄国人无法改变失败,可是马尔丁诺夫知道,光绪,不能落在中国人的手里。

在这个时候马尔丁诺夫居然和杨小林非常有默契的采取了同一个办法。

“士兵们,我要带你们去执行一桩绝密的行动,我知道你们现在都对战争没有了信心,但是我请求你们为俄国做好这最后一件事情,我要求你们对马上进行的行动绝对保密,不许向任何人透露!”

第一零一章逝去的时代

能被他挑选出来的人肯定是绝对可靠的,马尔丁诺夫说的很清楚,干掉光绪之后这些士兵可以选择逃走,也可以选择投降,如果他们再勇敢一点的话,自己非常愿意带着他们维护一个军人的荣誉。不管他们走那条路都行,唯一的要求就是把这一个任务干干净净的忘掉。

光绪这个时候也处在极度的不安之中,周围的枪声他听的非常清楚,俄国人的处境他也知道,光绪在屋子里面来回的走动着,除了他的两个妃子之外,现在只有良弼还忠心耿耿的跟着他。他在想着自己的明天到底该怎么办,俄国人有没有能力把自己救出去?

“爱卿,你看俄国人能顶的住么?”

光绪问了一句很不该问的话,良弼的脸上一片肃然之色,嘴巴动了两下没有吭声。他真的没有办法回答这个问题。

光绪显然已经得到了答案,这个时候一颗炮弹正好砸在他们这间屋子的后方,房梁上的尘土都被震落了下来,那两个妃子吓的一声尖叫。光绪十分的恼火:“喊什么?你们都给朕安静点!”

良弼这个时候上前一步:“万岁,臣觉得我们现在还是赶紧自谋出路的好。俄国人不一定能靠得住了,臣这里有几件寻常百姓的衣服,咱们换上,也许保不准能趁乱混出去。”

光绪犹豫了一下:“这个,外面的情况那么糟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