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天子(殷扬)-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思勖应一声。

李隆基带着国玺、皇冠、皇袍,来到朝堂。

“三郎,你回来了,陛下如何?”李旦、李显忙问道。

他们对武则天特别关心,不管怎么说,这是他们的母亲。

“她很好。”李隆基来到李旦身边,道:“父王,是你复位的时候了。”

“好。甚?复位?”李旦先是称好,然后反应过来,目瞪口呆。

复位这事,李旦想过,却是没有想到来得如此之快,要他不震惊都不成。

“甚?复位?”不仅李旦震惊,所有人的谁不惊讶?就是狄仁杰、张柬之也不例外。

“没错,就是复位。”李隆基手一挥:“给父王穿戴。”

贾铭忙上前,带着太监,七手八脚的忙活起来,给李旦穿皇袍,戴皇冠。

李旦嘴巴张大,愣愣的,跟提线木偶似的,任由贾铭他们摆布。

“等等,陛下呢?”过了好半天,李旦这才清醒过来,问起武则天。

“祖母已经禅位了。”李隆基笑着道。

“禅位诏书呢?”李旦忙问道。

武则天禅位,必须要有诏书,才能算数。

“以后再补。”现在的武则天很凌乱,要她写禅位诏书,那是要她的命,李隆基没有打算再逼武则天,不管怎么说,那是祖母,只要达到目的就行了,不必逼得太紧。

“没诏书能复位么?”李旦又问。

“皇嗣,你身为皇嗣,陛下不能理政,你不复位谁来治理天下?”狄仁杰忙劝解一句。

如今的狄仁杰不再坚持让李显当皇帝了,一是因为李隆基控制了局势,二是因为李旦卷入了行刺一事,失去了资格。

“是呀,皇嗣。”群臣忙附和。

“父王,你听听,人心所向,你不当皇帝谁能当呢?”李隆基道。

“参见陛下。”李显跪在地上,开始行大礼。

对这个皇位,李显已经没有再争的心思了,李旦当就李旦当吧。

“参见陛下。”群臣忙跪下。(未完待续。。)

第四十二章复国号还都

李旦兀自愣愣的,张大了嘴巴,瞪圆了眼睛,跟泥雕木塑似的。

李隆基和贾铭忙扶着李旦来到宝座前,扶着李旦坐下,李隆基这才代李旦道:“平身。”

“谢陛下。”群臣忙谢恩,站了起来,按班次站好,井然有序。

然后,群臣瞪圆眼睛,死死看着李旦,静等他的旨意。

新君即位,总是有一系列的事儿要做,群臣不能不等待。

不过,群臣却是满脸喜色,因为李氏继位一直是他们的心愿,如今,李旦终于登上皇位了,他们不能不喜。

“陛下,陛下,你说话呀。”李隆基忙提醒李旦。

“哦。”李旦这才反应过来,忙坐直身子,脸一肃,摆出一副穆穆威严的样儿,道:“朕新即位,国事还需诸卿同心协力……”

说到这里,扭过头,问李隆基道:“三郎,你说这丞相谁当合适?”

李旦能当上皇帝,是李隆基的功劳,在任命丞相这事儿上,他不能不证求李隆基的意见。

群臣的目光齐刷刷落在李隆基身上,静等他回答。

“陛下作主便是。”李隆基没打算干预,毕竟李旦才即位,这时候干预不合适,还是让李旦乾纲独断为宜。

“那就国老吧。”李旦见李隆基没有出主意的意思,只得独断一回了。

“陛下,臣万万不敢当。”狄仁杰一惊,忙推辞道:“老臣被公主胁迫,卷入行刺一事。陛下不追究老臣的罪过。老臣感激不尽。不敢再当丞相,还请陛下恩准。”

狄仁杰卷入行刺一事,使得他身处嫌疑之地,无法再当丞相了,他有自知之明。

“国老言重了。那是小妹的过错,非国老之罪也。国老为国操劳,殚精竭虑,德高望重。这丞相之位非国老莫属。”李旦坚持。

在目前来看,这丞相非狄仁杰莫属,因为还没有一个人能取代他,只能交给狄仁杰了。

就是张柬之,虽然才智不凡,却是被重用的时间并不长,根基还浅,当不得大任。

至于张说他们更不行,因为他们还年轻,资历不足。

一味讲究资历是不好的。不过,有些职位不讲资历不行。因为资历就是根基。

“老臣不敢。”狄仁杰自觉心中有愧。

“国老不必自责,目前来说,这丞相之位非国老莫属,还请国老担此重任。”李隆基开口了。

“哎。”狄仁杰轻叹一声,道:“既如此,老臣就暂代。”

狄仁杰也知道这点,只得任丞相。

“张柬之、姚崇、宋璟,辅助丞相。”李旦道。

“谢陛下。”三人领旨。

李隆基赞赏的打量着李旦,暗想谁说李旦糊涂?这不是很明白么?让张柬之、姚崇、宋璟三人辅助狄仁杰,这是为新老交接做好准备。

“至于附逆之臣,降两等,戴罪立功,希望你们各司其职,同心同德,忠心王事。”李旦打量那些附逆的大臣道。

附逆是重罪,按理当斩。只是,这有一半大臣,若是把他们杀了的话,就会朝堂一空,官府就会停止运作,那后果就严重了。是以,降两等,要他们戴罪立功是很好的处置。

至于以后的事儿,就以后再说,到了条件成熟时,再把他们慢慢换掉就是了。总之一句话,眼下还得用他们。

“谢陛下!谢陛下!”这些附逆的大臣大喜过望,再三谢恩。

他们原本以为如此重罪,他们要完蛋了,却是没有想到,只是降两等,谁能不喜?

“嗯。挺有手腕的嘛。”李隆基很是赞赏的打量李旦。

“陛下英明。”狄仁杰他们也是赞赏。

“从今日起,恢复大唐国号。”李旦再道。

“陛下万岁!万岁!”

“大唐万岁!大唐万岁!”

李旦的话刚落音,就是一片震耳欲聋的欢呼声响起,群臣振臂高呼,个个欢喜难言。

李唐王朝雄视天下,气吞四海,灭国数十,威名赫赫,深入人心,恢复唐朝国号,这是顺天应人的大好事,谁能不喜呢?

“至于都城嘛,还是还都长安吧。至于神都,就恢复东都之称。”李旦再度道。

“陛下英明。”群臣齐声颂扬。

唐朝的都城是长安,洛阳称东都。至于神都之称,是在武则天篡唐后改的名。

在当时来说,长安比洛阳更适合定都,其原因张良劝刘邦迁都关中就说得很通透了。当时,刘邦想要定都洛阳,而娄敬却反对,一连几个问题把刘邦给问住了。刘邦拿捏不定,就找张良商议,张良一口气提出了很多问题,刘邦决定迁都关中。

洛阳不宜成为都城,最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四战之地,无险可守。

洛阳位居位中原,号称天下之中,位置很重要,四通八达,正是因为此点,周公这才选中洛阳,在此建城,为的是让天下诸侯朝天子方便。

方便是方便了,就是四战之地,一旦发生战争,无险可守。

而关中不同,四塞之国,东西南北四个方向都有险要之地,完全可以保得都城的安全。这点,秦国的崛起就是最好的明证。秦国地处关中,没有后顾之忧,可以全力东进,经达百年大战,秦始皇最终统一了中国。

其中的函谷关至关重要,六国就打不下函谷关。每当秦国不利,就退回关中,死守函谷关,让六国束手无策。若是有利之时,秦国就大举东进。总之一句话,进可攻,退可守。

是以,定都关中比定都洛阳更好。

定都关中也有一短,那就是到了唐朝。因为长安成为超级城市。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导致关中之地无法支撑这种巨大的需求,不得不从山东运粮。

一旦关中发生灾害,那么,长安就会不稳,就会出现饥荒,这在史书上多有记载。

总的来说,还是长安为都城更好。

武则天把都城定在洛阳,那是因为政治上需要。她想削弱唐朝的影响。

如今,恢复了国号,再还都就成了必然之事。

“小妹的后事,一定要厚葬。”李旦对太平公主这个小妹很疼爱,不想亏待她,决心给她办一个隆重的葬礼。

对于此事,李显是特别赞成:“陛下英明!陛下英明!”

李显也很疼爱太平公主,给她办一个隆重的葬礼,他打从心里赞成。

群臣深知李旦的心思,也没有反对。就是李隆基也是默认。

“至于武三思、武承嗣、上官婉儿。还有武氏之人,就让他们入土为安吧。”李旦此人性格温和。不愧“谦恭孝友”的赞誉。

武三思、武承嗣对付李旦这么多年,多次下死手,想要置他于死地,李旦就是把他们喂了野狗也没人敢说不对。李旦却让他们入土为安,这很厚道了。

“陛下英明。”群臣不得不服气,李旦的胸襟不错。

李隆基也没有反对,不管怎么说,这是武则天的亲戚,能让他们入土为安,可以让武则天心里好受些。毕竟,武则天年岁大了,再加上一连串的打击,她再也经受不起打击了。

果然,武则天知道这事儿后,还赞扬了一句:“老八仁德呀。三思、承嗣,你们这么多年一直在对付老八,可老八却让你们入土为安,你们泉下有知,也该好好反思。”

经过商量,最后决定,七天之后起程,还都长安。

在这七天里,整个洛阳忙碌起来了,疯狂的运转,百姓、军队、官员连轴转。

迁都是何等的大事,需要做的事儿特别多,要想不忙碌都不成。

“张说,你先去长安,为还都做准备。”李隆基征得李旦同意后,派张说先去长安,准备还都事宜。

这是必要的,而且张说大才盘盘,李旦没有不同意之理。

张说离开后,过了三天,李隆基又命陈玄礼率领几万大军从洛阳出发,先一步赶到长安,接管长安的城防,为还都做准备。

都城的安危很重要,需要精锐大军来保卫,从洛阳抽调驻军是必然之事。

一转眼,就到了还都之日,李旦乘坐皇辇,群臣或乘车或骑马,跟着出发。再加上护卫的大军,百工、太学、百姓之属,络绎于道,如同一条长龙。

从洛阳出发,朝西去,经过函谷关,再到灞上,很快就到了长安。

来到长安时,李隆基一瞧,惊呆了。只见长安巍峨,是一座雄城,城高垣厚,气象万千,很是不凡。

在历史上有两个,一个是汉长安,一个是隋唐长安。

这两个长安都在关中,又不同。

始筑长安是汉朝名相萧何,他趁刘邦在前线打仗的时候,大筑长安。刘邦回到长安,看见长安宫室壮丽,不由得大怒,把萧何叫来,大骂一通:天下未定,大筑宫室劳民伤财。

萧何回答他:天下未定,正宜用民力,若是天下一定,百姓思安,再用民力的话,百姓就会叫苦连天,这正是修筑宫室的良机。

刘邦一听有理,立理夸赞萧何,对于壮丽的宫室大为喜欢。

唐长安与汉长安不同,是隋朝修建的大兴城。隋文帝得天下后,定都长安,当时使用的是汉长安。不过,年代久远,汉长安保存得不多,而且年久失修,很是破败,隋文帝决定另修长安城,就有了大兴城。

为了修建大兴城,把汉长安的原材料,比如说石料,能用的木料都拆下来使用,进展很快。到了唐朝,又多加修建,就有了人类历史上第一座常住人口超过百万的巨型城市。

还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前前后后用了两个月时间才完成。(未完待续。。)

第四十三章立太子

大明宫,是唐都着名的宫殿。始建于了唐太宗年间,是唐太宗给高祖李渊修的夏宫,用来避署。

在当时,唐朝的宫殿主要是太极宫,发布政令军令,处理国政都在太极宫。不过,太极宫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地势稍矮,有些潮湿,不宜居住。是以,唐太宗决定在龙首原修建大明宫,给高祖李渊避署。

到了唐高宗年间,就成了唐朝皇帝处理政事的地方。

大明宫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这里干燥,再也没有太极宫的潮湿之苦。

大明宫宫殿很多,宫室很壮丽,很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政令、军令都是在这里发布,传到帝国各处,然后再被严格执行。

含元殿,是大明宫的正殿,是举行朝会的主要场所。今天,含元殿里人头攒动,前来上朝的人多不胜数,因为今儿是还都之后的第一个大朝会,只要在京的官员,不论官职大小,都会前来。

“大朝会啊,多少年未在含元殿举行大朝会了啊。”

“是呀,好想念含元殿。”

“含元殿啊含元殿,大唐很多震惊天下的政令军令就是从在这里发布,传遍全国各处,被严格执行。如今,含元殿再复盛况,难得呀难得。”

群臣三五成群聚在一起,大声感慨。

从唐高宗时期,唐朝的主要政令军令就是在含元殿发布的,甚中不乏很多重大政令,影响历史走向。自从武则天定都洛阳后。这里就被放弃了。少有人问津。

如今。重新在含元殿举行朝会,群臣不能不感慨万千。

“楚王来了。楚王来了。”就在这时,群臣发见李隆基到了,脸上泛着笑容,冲李隆基见礼。

与李隆基一起到来的还有李成器、李成义,只是因为李隆基名重天下,群臣自动把二人忽略了,忙着向李隆基见礼。

“跟着三弟来。我们是倍受冷落呀。”李成器脸上泛着笑容,开起了玩笑。

“倍受冷落倒在其次,要是去见美人,千万莫与三弟一起去。”李成义调侃一句。

“哈哈。”群臣放声大笑,李成义这话挺逗的。

以李隆基的威名,英俊,要是与李隆基一起去见美人的话,包证没有李成器和李成义什么事儿,那绝对是陪衬。

李成义这一打趣,气氛一下子活跃了。群臣说说笑笑,很是欢喜。

“陛下驾到!”就在这时。只听贾铭尖细的声音响起。

群臣忙一肃,按班次站好,个个一脸的肃穆。

只见李旦头戴皇冠,身着皇袍,在太监和宫女的簇拥下,大袖飘飘而来,神采飞扬,与往日里大为不同。

往日里的李旦事事小心,处处谨慎,如今当上皇帝了,多了几分神采,多了几分威严。

来到宝座前,李旦扫视一眼群臣,坐了下来。

“参见陛下。”群臣忙见礼。

“平身。”李旦轻启金口。

“谢陛下。”群臣谢恩,站起身来。

“今日是还都后的第一个大朝会,你们满脸喜气,一瞧便知你们心里欢喜。没给你们说,朕也很欢喜。”李旦脸上泛着笑容道。

“呵呵。”群臣发出一阵畅笑声,个个欢天喜地。

“欢喜归欢喜,国事还是得处置,有本就上奏。”李旦道。

然后就是群臣开始奏事。虽然还都了,但事儿却不少,有很多事情要处置,这一上奏就是费时老长。

终于告一段落了,李旦问道:“还有本奏么?”

群臣你望望我,我望望你,没有人上奏了。

“没有本奏了,那朕就说一件事。”李旦站起身来,眼睛瞪圆,道:“众卿皆知,立太子之事争争吵吵近十年,难以决断,以致于各种见不得人的事儿层出不穷,朕多次遇险,九死一生。朕思来想去,这立太子一事不能拖,还是早立早好。”

武则天一朝为了立太子一事争争吵吵近十年,为了当上太子,武三思和武承嗣见不得人的事儿做得很多,多次对李旦痛下辣手,李旦是九死一生。

“朕有六子,成年者有长子成器,次子成义,三子隆基。”李旦打量李隆基三兄弟,缓缓道:“朕能当上皇帝,皆因隆基之功,若立隆基为太子,是理所当然。然,成器年最长,而曾为太子。如何决断,还请众卿畅所欲言。”

李隆基非凡了得,把李旦一手推上皇位,要是没有李隆基,李旦不可能当上皇帝。甚至于,他很可能遇害了。李隆基有大功,立他为太子,名正言顺。

可是,李成器是长子,而且在李旦第一次当皇帝时,就被立为太子,他也有资格当太子。

群臣把李成器和李隆基瞧瞧,没有人说话。

两人一个“贤”,一个“长”,各有优劣,就看从哪个角度出发了。这事儿,还真是难以决断,群臣不能不慎重。

“国老,你以为呢?”李旦只得点名了。

“这……”立太子这事儿来得突然,狄仁杰一时也不知道如何区处,沉吟着道:“一个年长,一个贤明,立长还是立贤皆可,还请陛下裁处。”

“你……这话不如不说。”李旦很没好气,正因为李旦一时难决,这才找群臣商议,狄仁杰倒好,模棱两可。

“陛下,臣真不知如何区处。”狄仁杰忙解释一句。

“张柬之,你以为呢?”李旦问张柬之。

“陛下,此事真是难决。”张柬之沉吟着道:“若是立长的话,大唐不会有问题,至少会八方不动。若是立贤,大唐将倡大。如何区处,还请陛下处置。”

李成器虽然不如李隆基有才。却也不错。也是一个精明人。守成绝对不会有问题。

李隆基的才干不需说的,他已经用他非凡的功业证明了这点,若是立他为太子的话,很可能是又一个唐太宗,唐朝发扬光大不在话下。

究竟如何选择,就要看李旦怎么想了。

“姚崇呢?”李旦白了张柬之一眼,你等如没说。

“陛下,臣以为当立楚王。”姚崇是李隆基的坚定追随者。当即表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