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一品驸马-第6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柳味将自己在灯市遇到的情况跟苏另看说了一遍,说完又道:“如果这真是今年策论的题目,那么今年科举考试的题目怕是已经泄露了的,此事非同小可,因此在下才来找王爷相商。”

    苏另看是晋王的智囊,谋略绝不输于柳味,在他听完柳味的叙述后已是发觉事情的严重,如果题目已经外泄,那他们想要提拔的考生,还能不能博得进士及第呢?

    大宋刚开国,每次大考录取的进士只在二十名左右,而这二十名有一半是京城得到照顾的官宦子弟,因此想要考上进士是极难的,此策论题目一出,他们支持的人可能一个都考不上都是有可能的。

    这样想过之后,苏另看连忙说道:“柳驸马稍等,我这就去请王爷,此事怕必须马上通禀圣上。”

    …………………………………………………………………………………………………………………………………………………………………………………

    晋王和柳味两人坐着马车离开晋王府的时候,街头还很热闹,很多百姓还没有归家,马车周围吵吵嚷嚷,可晋王却陷入了沉思。

    刚才苏另看已是让他看过了那张纸上的内容,而他看完之后立马震惊,他是王爷,今年的题目他多多少少是知道一些的,那张纸上写的题目,正是今年春试的题目。

    他实在想不通,科举考试的题目怎么会传出去的?难道真如柳味遇到的那个人说的那样,是宫里人传出去的?可宫里的人除了皇上,没有人知道题目啊?而那些出题的人已是被幽闭起来了。

    马车在街上转了几转,终于进了皇宫。

    晋王和柳味两人进得御书房,赵匡胤才抬起疲惫的双眼望向他们,问道:“这么晚了,有什么事吗?”

    晋王上前,将柳味之前的那张纸递交给赵匡胤,道:“圣上,这是柳驸马在今晚的灯市上遇到的,有人在贩卖科举考试的题目。”

    “什么?”

    赵匡胤不由得一惊,科举考试可是为朝廷选拔人才的,若那些人才是靠这种手段进入朝堂的,那大宋岂不是很危险?

    纸张打开,当赵匡胤看到上面的内容后,眉头凝的更深了些:“可恶,王弟,可知这题目是如何泄露的?”

    柳味在来的时候并未与晋王多谈,如今听得晋王和赵匡胤的话后,便知那纸上所写,确是今年科举考试的题目无疑了。

    而如此一来,柳味的担心成了真,真的有人泄露了科举考试的题目。

    晋王也不知道题目是如何泄露的,只得将柳味从那个卖考题人嘴里得到的情况说了一遍,赵匡胤此时也没多想这事是柳味发现的,听完晋王叙述之后,愤怒道:“宫里的人泄露的?”

    柳味见此,连忙上前道:“圣上,出题人出完题目后定要拿来给圣上看的,圣上看的时候,可都有什么人在场?”

    柳味这么一提醒,赵匡胤已是明白,而他明白之后心里便有了底,神色稍松:“朕已知道是怎么回事了,朕不会放过那个太监的,只是如今题目已泄,需再重新出题。”

    柳味听赵匡胤这样说,心中顿松,本来朝中各方势力皆想借着这次科举来壮大自己的势力,柳味最看好的吕蒙正和李沆已是被晋王拉拢,这让柳味心中很不是滋味,若不知他们日后成就那还好说,可他是知道他们日后成就的,如此让他们成为晋王铁粉,就对自己有些不利了。

    他就算不能收服吕蒙正和李沆,却也不能让他们对晋王言听计从,不然以后自己有了什么主张,想要他们支持都是不易。

    因此,柳味便想改革一下科举制度,只是在此之前,他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可如今科举考试的题目泄露,对柳味来说是个再合适不过的理由了。

    科举考试的题目泄露,说明现如今的考试制度是不合理的,既然不合理,他提出一个更为合理的,那么赵匡胤会不会拒绝呢?

    想来是不会拒绝的,因此这个时候,柳味站出来道:“圣上,再出题只能解决一时,但并非长久之计啊!”

    。。。

 第112章 科举改革

    柳味此言一出,赵匡胤和晋王两人皆是一愣。

    科举选士自隋唐已来已有百年,因其关系到考生运术,因此作弊的行为是屡禁不止的,只是几百年来,却也没能选出个更好的办法来。

    再者,相对来说,科举考试还是相对公平的。

    如果今年没有发生考题泄露的事情,宋朝现如今的科举制度还是会继续这样实行下去的,可如今发生了这种事情,就不得不让人反思一下了。

    赵匡胤和晋王两人皆是有想法的人,而且大宋开国已有十年,他们也想让大宋呈现出一种不一样的气派来,只是柳味的话,让他们有些糊涂。

    “柳驸马,重新命题,的确只能解决今年的春试,可长久之计却也不是好办的吧?”

    “的确不好办,但臣下觉得不能不办,若能在科举制度上有所改革进而解决科举陋习,对于我大宋今后人才的选拔将是大有益处的。”

    赵匡胤听完柳味话后微微点头:“柳驸马可是有什么新的想法?”

    “臣下不才,在发现这件事情后便想了一些与科举有关的事情,自隋唐以来,科举考试最大的问题就是作弊,而作弊的方法也是多种多样,有事先知道考题先准备好的,有贿赂考官的,有在卷子上做标记的,而如果我们真要进行科举改革,只需要在防止作弊和做到公平这两个方面努力就行了。”

    柳味说的条例还算清晰,让人一听就能明白,赵匡胤和晋王两人听完后微微颔首。

    “防止作弊和做到公平,说起来很容易,可真要做起来却不容易,臣下只是有这些想法,具体如何实施却还无头绪,如果圣上真想改革科举制度,让天下读书人都能够公平的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入朝堂为国家效力,可命专人商讨,我想在今年春试开始之前能有所收获是肯定的。”

    其实柳味自然是有头绪的,只是科举考试对于当权者是很敏感的,为了避免让人觉得他对科举考试有所图谋,因此才这么说的。

    而柳味话罢,赵匡胤和晋王两人皆动了心思,他们对柳味最后一句话很欣赏,让天下读书人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公平的来参加考试,进入朝堂。

    千百年来,进朝堂当官就从来没有公平过,如果他们能够做到公平,那么天下的读书人必定对他们歌功颂德,如此一来,他们这些掌权者有了名声不说,还能在史书上留下一笔供后人瞻仰,这样的好事,怎么能不做?

    再者,赵匡胤一直以来都想用文人治国,那么在科举考试上如果能够公平,岂不是对文人最大的礼遇?

    想过这些后,赵匡胤微微颔首:“柳驸马所言不错,既然如此,朕就命人商讨此事。”说到这里,赵匡胤微停,片刻后又道:“此事是柳驸马提出的,你也参与进来吧,做好提案之后呈上来让朕先看看。”

    柳味露出惊愕状,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拱手应了下来。

    …………………………………………………………………………………………………………………………………………………………………………

    夜色深深,窗外有些风寒。

    屋内掌着几盏灯,亮如白昼。

    晋王坐在屋内的软椅上,微凝双眉:“苏先生,你觉得此事可有蹊跷?”

    苏另看就坐在晋王对面,听到晋王问话后,道:“王爷是觉得柳味提出改革科举制度存有私心?”

    晋王颔首:“如果科举制度改革之后,真能做到公平,那我们要推荐的人也就要靠自己的本事和运气了,而本王不喜欢运气,运气是让人难以掌握的,难以掌握的东西,本王不安心。”

    苏另看微微抬头望了一眼晋王,而后却选择了沉默。

    晋王一愣,他与苏另看讨论问题的时候,还从来没有见过苏另看保持沉默。

    “苏先生可是有什么话想说,而又觉得不妥?”

    晋王对苏另看到底还是了解的,苏另看一声轻叹,然后点了点头。

    “无妨,你有什么想法只管说,在本王面前,你无需有所顾虑。”

    苏另看颔首,道:“王爷,属下认为,如果王爷有凌云志,这科举制度是必须改革的,不管柳味是何居心,科举制度改革后,对我大宋的文人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听到苏另看这话,晋王不由得一愣,而后才发现原来是自己的格局小了,在科举考试这件事情上,他只想到了如何壮大自己的势力,可却忘记了大宋的将来,如果有一天他成为了皇帝,他是不是会赞同下面的人通过不公平的方法来给自己的人谋取权力和利益呢?

    想来是不会同意的。

    既然如此,那何不在这个时候就改革一下呢?

    苏另看是有大格局的人,他虽然帮晋王,可很多事情考虑的还是对大宋今后的发展有没有好处,晋王突然觉得自己有些不如苏另看。

    “苏先生一席话点醒了本王,是本王看的短了,既然如此,那本王就全力支持科举改革吧。”

    苏另看倒没有想到晋王很容易便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这让苏另看对晋王更生支持之心,一个人若是知错能改,能够听取臣下的意见,那么他成为君王之后,也一定能成为一个好君王。

    苏另看觉得自己没有选错人。

    ……………………………………………………………………………………………………………………………………

    考题泄露的事情并没有在京城传开,不过柳味和赵匡胤指派的几个人却是在一处为了科举改革而商讨了好些天。

    本来,像这种考试制度的事情,柳味通过后世经验,一个时辰就能够说出最为合理的办法来,毕竟上千年的时间证明,最后留下来的考试制度是最为合理的。

    不过柳味不能这样做,他如果在一个时辰内便提出了最为合理让人无可挑剔的方案来,定然会被人怀疑对科举制度早就想染指的。

    这样的罪名,柳味可担当不起。

    当然,花费了几天时间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科举制度就算改革,也要结合宋朝如今的情况来办,比如说官宦子弟怎么考试,让他们跟普通考生一起考吗?他们肯定不同意,虽说要公平,可世上那有真正的公平?

    后世考试还分地域、种族呢,更别说在这个掌权者为大的封建社会了。

    因此,在考虑了这些情况之后,时间就花费的有些多了,等他们终于有了一套完整方案的时候,已是正月二十三。

    正月二十三,是一个天气渐暖的日子。

    本来没有资格上早朝的柳味在今天被特例上了早朝,他起的很早,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就起来了。

    紧赶慢赶来到皇宫门口的时候,只有寥寥几个官员急匆匆的向皇宫跑,显然他们跟柳味一样是起的晚了,柳味看着那些官员匆忙的背影,有些无奈的耸耸肩,他以为自己已经起的够早了,可没有想到却是最晚的。

    进得大殿,众臣等了半柱香的时间,赵匡胤才终于上朝。

    官员跪下高呼万岁,然后便开始上奏,柳味站在后面听着这些大臣提出问题,然后为一个问题吵吵嚷嚷,可吵来吵去,却也没能提出个解决方案,最后由皇上发话暂时搁浅,如此再提出另外一个问题,接着又是一番吵吵。

    这样过了大半个时辰,天已大亮的时候,众臣才终于停歇,而此时,才由柳味出面,将几天前考题泄露自己偶然碰到,然后科举改革的事情说了一遍。

    朝中大臣耳目很灵,皇上派人商讨科举改革的事情他们已是知晓,因此今天柳味站在朝堂上说这些他们并没有惊讶,他们只是好奇柳味他们对科举做了那些改革,只要不影响他们的利益,他们还是会支持的。

    柳味将大致情况说了一下后,便将奏折呈了上去,赵匡胤看完后,愣了一下,而后脸上露出满意神色,将奏折交给身旁太监,道:“给众臣念一下吧。”

    “是!”

    说着,赵匡胤旁边的太监已是接过奏折当堂念了起来。

    科举改革改革的方面很细,总结起来有十几条,不过最为重要的有四条:

    一是锁院制度,也就是说在主考官、副主考官、出题官选出来后,他们都必须被锁在贡院之中,以免这些人因为与外界的接触而泄露考题。

    二是弥封制度,即在考生考试结束后,将考生的名字、籍贯等能够确认身份的东西用纸糊起来,直到最后公布成绩的时候才能够揭开,这样有助于防止考官作弊,而如果有人在公布成绩前先行拆开,就视为作弊。

    三是誊录制度,此制度主要是为了避免有考生在试卷上暗语、标记,以此来让考官明其身份;而此制度的具体做法是考试考完之后,朝堂请人将这些考生的内容誊抄一下,如此一来,就算有标记也不会被考官发现了。

    四是别试制度,此制度主要针对官宦子弟,对于官宦子弟另设考场,另派监考官,且对于官宦子弟,还要复考。

    当这些科举改革的制度念完之后,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

    。。。

 第113章 震京师

    一缕阳光透过宫墙照进了大殿。 

    可却带着一丝冷风。

    大殿上的群臣对柳味提出的科举改革制度议论纷纷。

    “锁院制度不错,以前只是让出题的考官幽禁起来,可主考官对于考题也是知晓的,将主考官、副主考官也幽禁起来,这样考题才不会泄露。”

    有大臣表示对锁院制度的赞同,而主考官沈义伦也没有反对,这些天来他被那些书生弄的寝食难安,如果幽禁在贡院之中,倒少了这些麻烦。

    只是对于弥封制度,很多大臣都是不赞成的。

    朝中很多大臣谁每个亲戚朋友的晚辈要参加科举考试啊,谁没有几个得意门生啊,他们身在朝堂,就算不是考官,可有这一层关系在,他们的晚辈、门生就能够得到意想不到的好处,可如果弥封起来了,谁知道谁是谁?

    如此一来,他们仅有的一点特权也没有了,所以他们反对。

    “圣上,锁院制度我等是赞成的,可这弥封制度绝对不行,科举考试是为朝廷选拔人才,可也要看一人之品行,如果一个考生平日里的品行很差,可考试成绩却很好,我们是否要录取他呢?糊名之后,我们那里知道那个是他的文章,若真录取了这样的考生,于我大宋怕是有百害而无一利吧?”

    “没错,这样的考生若是入了朝堂,指不定又是一奸臣、谗臣,这样的人,如何为朝廷效力?”

    薛居正最先站起来反对,而他站出来后,魏王的一些人便也纷纷出列附和,魏王要靠这次春试为自己积蓄力量,如果糊名的话,那一切就只能听天由命了。

    而此时的魏王对薛居正的话很满意,如果一个人品性很差,你能录取他,让他当官吗?在地方他有可能欺压百姓,在朝堂他有可能妨碍国事,这样的人,你录取还是不录取?

    除去魏王的人外,朝堂上一些其他大臣也是反对的,而他们反对的理由也很简单,他们不信自己的门生、晚辈因为弥封制度而名落孙山,只有知道谁的卷子是谁的,他们才安心。

    可晋王的人却没有一个开口。

    不管怎么说,自从苏另看那一番话后,晋王已是将局面看开,只要有利于大宋今后的发展,哪怕是牺牲自己的利益他也要支持科举改革,而在晋王看来,弥封制度对于科举、对于考生来说是最为公平的,一切全凭本事。

    如果一个人只是因为身份而入了朝堂,要他有何用,只有有本事的人,才能够入朝堂,才能够为国家出谋划策。

    弥封制度一出,谁想进士及第,都必须靠自己的本事。

    赵匡胤坐在龙椅上有些犹豫,他的心思跟晋王一样,是支持弥封制度的,可他也清楚,弥封制度让很多官员的门生失去了凭仗,如果没有人能够说出好的理由来反驳,他这个皇帝要支持弥封制度也是困难的。

    所以在朝臣议论纷纷表示反对的时候,赵匡胤将目光投向了柳味。

    “柳驸马,此制度是你提出的,你可有好的理由?”

    柳味颔首,道:“回圣上,刚才薛大人所言不无道理,一个人为官,除了能够明察秋毫外,品性也很重要,一个人的品性很差,又怎么能当好官?”

    众人一愣,带着三分欣喜和三分不解,他们不明白柳味怎么突然支持起薛居正来了?既然支持,又何必提出弥封制度?

    而就在众臣不解的时候,柳味继续说道:“只是薛大人说的又没有道理,靠以前不弥封的考试考上进士的书生,就没有品性差的吗?人性是复杂的,有的人更善于隐藏,但更多时候,人最容易受环境影响,也就是所谓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一人之品性是很难断的,若早知一人品性很差,就算用了弥封制度,那人也难在朝堂为官,难道圣上明知那人品性很差,还会用他吗?所以薛大人刚才所言品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