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返大隋(木子)-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隋文帝杨坚于开皇十四年,下诏书修建医巫闾山神祠——北镇庙,中国五大镇山即东镇沂山、西镇吴山、中镇霍山、南镇会稽山、北镇医巫闾山。这座医巫闾山不但是中原的北镇山,同时也在契丹人心中极为重要,视为一座圣山。
如今,契丹十部联盟最大的部族纥便部族长大贺摩会,奉中原皇帝的诏令,与契丹十部的首领们一起集结了各自州内的军队,汇集于此,要在这里建立一座营寨。这里西联草原东联辽河平原,西南面又有一道医巫闾山横亘,使得这里成为辽西营州到辽河平原的南北两条路线中北路必经之处。
在那一片渐枯黄的丘陵地,两万余人正拿着斧头锤子铲子等各种工具拼命的抢筑着营寨。皇帝的旨意下的紧急,各部也只得尽力遵循。虽然一时召不集足够的战士,那附近的牧民召也只得召集过来助修。
各种吆喝的号子声伴着油锤的声音此起彼伏。一根又一根碗口粗刚伐下来的木桩,被狠狠的砸进了地中。一道栅墙正在形成。契丹的筑城大军中,有专门自幽州快马赶到的一群人,这些人拥有丰富的筑城知识,但却不是匠人,也不是官,听护卫他们过来的那队隋军军官介绍说,这群人是幽州北方大学什么建筑系土木工程专业的老师和学生,奉皇帝旨意特别赶过来帮他们修筑城寨,还带了一大批的筑城工具过来。按这些老师学生们的方案。他们要建一座很复杂的城寨,具体是一大五小的六座联合城寨,围绕着一座主城寨,周边建五座小寨,大寨周长一千步,小寨周长三百步。各寨之间相距一里,寨子的寨城,则是先在地上打一排粗的木桩,隔三丈余宽再打一排木桩。然后往两排木桩中间填土,稍加夯实,上面再插一排四尺高小木桩,形成一道女墙。如此修好之后,寨墙防御性能更高,可抵冲击。而且守卫的士兵还能站在寨墙上把守,有女墙可以护住大半身体。
而寨墙每隔二十步又还修了一座箭塔。箭塔高六丈,可以让弓手居高临下更好的射击敌人。小寨各开两门。联通两面的小寨,大寨则开五门,联结五座小寨。
按这些专业的汉人们的计划,寨墙立好后,还得沿着寨墙挖一圈濠沟。此外,寨墙外的空地上,得挖上密密麻麻的陷马坑,还要栽上鹿角,布上拒马,洒上铁蒺藜,总之看的摩会是惊讶万分。他也跟着中原皇帝打过好几次仗,曾见识过那位天才般的皇帝在寒冷的冬季里,用水迅速浇筑起了一座冰之城堡,见过汉人的车阵移动城堡,可是看着现在这些汉人先生们居然把一场伏击,搞的这么的复杂,也不禁感叹。原本他接到皇帝命令时,是打算直接带着契丹十部兵马,然后就在这山口埋伏,到时突然轻骑杀出,用骑兵冲击敌阵,跟高句丽人冲杀。可现在看,他的那个计划简直算不得计划,看看人家,居然要筑城。有了这么一大五小六座城寨,高句丽人要怎么突破自己的拦截?
不过就是修筑城寨工程量有些大,营州柳城到达这里有三百里路,看似遥远,可对于拥有许多战马的高句丽军来说,并没有几天路程。他反复向汉人的这些筑城专家先生们提出自己的这个担忧,但他们却很淡定的告诉他,他们有时间,可以完成。摩会不知道他们的信心来自哪里,可还是选择了相信,但一面又不断的派人去催各部首领们召集本部族人马前来,不管老人孩子还是妇女,只要能干活的都来。摩会跟着皇帝有段时间了,很清楚的知道这位皇帝的为人,跟着他做事,只要干的好便不会受亏待。契丹与奚还有霫如今都隶属于大隋的塞北省,奚族阿会部的苏支,凭借着女儿做了皇帝的嫔妃,奚族又与隋关系更密切,因此得以成为了这塞北省的左布政使,而他却只是右政使。不过他听那些汉人先生们聊天时说起过,待此次东征胜利之后,起码能将辽东收复,那个时候朝廷就会在辽西省东面设辽东省,又在辽河北部设辽北省,这个辽北省也包括了不少契丹的地盘在内,摩会便暗暗打算着,等辽北省设立后,自己也争取做个辽北省左布政使。
不过前提得是自己能打好这一仗。
拦截五万高句丽人,而且是国王高元亲率的五万人马,这可不容易啊。好在他们并不是单独作战,奚族的苏支正领兵自西南过来,他们会咬着高元的屁股一路追到这来的,到时两族夹击,何况霫族也应诏集结兵马向南赶来,另外,皇帝也集结了一支新的大军正向辽西赶来,总之,他需要的就是拦住高元,不让他从自己的防线过去,就大功告成了。
摩会现在最担心的就是高元会随时出现在这里,而他的城寨还只完成了一半左右,进度虽然很快了,可依然还没完成,要是高句丽人杀到,凭这半完成的营寨可很难挡的住五万高句丽人的。
远处腾起一片烟尘,百余契丹骑兵从西面驰来,他们打着飞马的旗号,营寨外围的游击守卫只是例行的检查了一下,就放行了。
骑兵直往山坡上奔来,摩会老远就认出了领头的正是自己的儿子咄罗,这小子过去与当年浪荡在草原上的当今皇帝关系还不错,一度充当着皇帝的大哥,保护者,还喜欢上了陈婤。可惜她喜欢的却是今上,后来他听自己的劝说,娶了苏支的女儿依蓝,算是跟今上做了个连襟。后来加入到了今上的亲卫中,又进讲武堂进修过,跟随着皇帝也算是立过几场战功,得以晋升为从五品的明威将军,前些天,特奉圣旨自幽州赶来,做为皇帝的联络官,协助他拦截高元。时间不长,可摩会却觉得儿子咄罗变化很大,原来儿子就是契丹年轻一辈中的勇士,可如今儿子似乎更加内敛了一些,少了那股子锋芒必露的锐气,却多了几分沉稳之气,这种变化让摩会十分欣慰,儿子成熟了,成了一个合格的首领。
“父亲!”咄罗跳下马大步上来,见面先行一礼。
“在皇帝身边呆了段时间,别的不知道有没有学会,但这礼仪就学的很好。”摩会高兴的拍着儿子的肩膀笑道。
咄罗的身材越发的挺拔矫健,方正大脸,浓眉大眼,原来的头上他并不与契丹人一样留髡发,而留汉式束发,可现在却将一头留了许久的长发给剪了,却是一头短剪发,很清爽干净。他一开始还有些不习惯,结果儿子说在皇帝的军中,那些不是汉族的蕃人将士,因为各族习俗不同,原来各式各样的发型都有,后来便干脆都留了这种短剪发,既显得统一制式,又与汉军将士们略有区别。儿子手捧着钢盔,胸前背后罩着一件镜甲,外面还罩了一层红色的战袍,肩上扣着一袭丝绸长披风,他知道,儿子的铠甲里其实还穿着丝绸的衣服。而且这并非儿子奢侈,而是皇帝的军队中,将士们都是如此,丝绸衣服是制式衣料。丝绸拥有极好的防箭作用,能裹住箭镞,大大降低弓箭的伤害。这让摩会极为感叹,中原的丝绸在草原之上那是极其昂贵之物,只有极少数部族头人们才买的起穿的上,可中原百万士兵却居然都穿丝绸穿靴子,这真是让人感叹。何况,他们身上的那明光耀眼的镜甲更是让人羡慕。他麾下的士兵,虽然也得朝廷的支援,可却是得用物资交换的,而且换回来的装备虽大大优于从前,可却始终要比隋军现役装备要差上那么一二等。
咄罗回望了一下山脚下的工地,微微皱了皱眉,“看来营寨还需要些时间才能完成,父亲,大概还要多久才能好?”
“主寨天黑前能够完成寨墙主体,箭楼这些还得明天。那五座小寨,寨墙怕也得明天天黑前才能好,至于壕沟、陷马坑之内可能要后天才能完成了,另外,那些先生们还在组织砍伐树木,打造抛石车、擂木等器械。”摩会问儿子,“西边有动静了吗,发现高元没有?”
第555章想象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感谢yebaoyin、richietuwei、少帅の泪诸位的支持,谢谢!)
咄罗摇了摇头,“还没有发现高句丽兵马的动静,不过我们现在也顶多把探马散到了百里外,一旦发现高句丽人,他们距我们也只百里了,百里之路,半天就可以到达。父亲,我们的进度还是太慢了,晚上不要休息了,得连夜抓紧时间抢修,起码得先把一大五小的寨墙寨门都给先修起来。”
“可大家也很疲惫了。”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多给赏赐,相信大家能够再拼一拼的。”咄罗在皇帝身边呆久了,也学了皇帝的一些风格,从不吝惜钱财。关键时候发财,总是很管用,很能激励人的,哪怕是契丹游牧部族,也一样如此。
“你说高元真会走北路吗?”
“辽东城已经被武威侯拿下了,想必这个时候高元也应当知道这个要命的消息了。你说他知道这个消息后,会如何选择,是原路东撤,一路杀回到辽东城下去,跟李靖元帅争夺辽东城,还是改走北路,先回新城或者扶余,重整人马,再去夺回辽东城呢?”
摩会想了想,“如果高元聪明,他就应当改走北路,先安心回到辽东,再重整兵马再战,而不是急匆匆的赶回辽东城下去。”
“父亲说的很有道理,儿子也是这般想的,因此,九成九的可能高元是要走北路的,何况南路上李靖将军已经派了几万人马在白狼水畔的松山设营拦截了。”
摩会望着山脚下那初成气象的城寨。笑着对儿子道,“这里历来都是我们契丹人的牧场。这块地很好啊。尤其是你看,如果这次高元败了。那辽东以后再难在辽河一带争雄了,以后这里就是隋朝的疆土。你看看奚族的苏支,你那老丈人这两年跟着今上,大力合作,让无数的汉人进入奚境,在各个河谷中开垦屯田筑堡修路,开设商市,互通贸易,他还让隋人帮他修建了数个城池。尤其是松山城,你看那规模多大,如今大量的商人入驻,成为那一带的贸易中心,苏支光是从朝廷那分享那些税收,就赚的盆满钵满,实力大增啊。我们契丹原先一直与隋隔的太远,一个营州又不算繁华。如今好了,等朝廷击败高丽。以后必然会来大力开发辽西和辽东,以辽河平原这片土地的肥沃,这里大有可为。就咱们脚下的这块土地,地理位置极佳。联结营州与辽东平原,甚至还能向东通过营州后进入奚人的松山城,隋人的两河镇。最后一直到达怀荒,或者南折向幽州。如果我们在这里经营。不出十年,这里势必会超过奚人的松山。成为不输于营州的大城。那个时候,我们契丹,我们纥便部必然因此而更加兴盛。”
“父亲,契丹已经是隋朝的一部份,契丹十部最归顺朝廷设为十州之地。打败高丽之后,这里很可能会是辽北省的南界,也有可能归入辽西省。总之,这里会是朝廷的疆土,朝廷的地盘。”咄罗听出父亲话里的那份不甘寂寞的心,便细心的提醒了下父亲。大隋皇帝和朝廷对待归附的三蕃,可不是打算只要一个名义上的臣服,而是要彻底的将之纳入统治的。如果配合,他们这些部族首领肯定有个不错的结果,如果另有打算,想要继续独立于朝廷之外,甚至还有更进一步的野心,到时绝不会有一个好结果的。看看高句丽,看看突厥,这些强悍无比的巨无霸强者,都一一倒下了,契丹这样部族,充其量只能算是隋周边二流势力,如何对抗?这种想法是千万要不得的,咄罗跟着皇帝越久,对皇帝的敬畏之心越浓。甚至他已经根本不想要做一个什么部族首领,当一个什么契丹王,他更幕中华文明,他更希望自己当一位大隋帝国的封爵贵族,当一个官员战将,当一个隋人,而不是一个契丹人。
摩会有些陌生的看着儿子,觉得儿子越发的变了。他心里叹了口气,不再继续这个话题。
营州,柳城。
高元很晚的时候才收到辽东城丢失的消息,一开始他还根本不相信。
“你说什么?”
“陛下,辽东城,丢了!”报信的将领气喘吁吁,一副神色慌张的模样,如丧考妣,实在是这个消息太过骇人,让人难以相信。
高元勃然变色,“你再说一遍!”
“白狼城之战后,那个隋军的元帅李靖就带着主力偷偷撤离了白狼城,他们沿海一路轻骑狂飙,突飞猛进,跑到白狼水南端,在松山扎营建寨,要断我们退路。然后,然后。。。”说到这里,那个将领都想哭。
“然后怎么了?”
“然后我们对他们的行动毫不知情,那个李靖狡诈无比,一见如此,便极其狂妄的分兵,留下三万人守松山大营,自己带三万人直奔辽东城去了。然后,然后他就夺下了辽东城。”
“这怎么可能!”高元怒问。
辽东城如此的坚固,哪怕他把精锐尽抽到了辽西,可光辽东城中就有八千守军,另外周边还有许多城堡,隋军一出现在辽河边上,就应当为烽火燃起报信,辽河东岸诸城就当早做准备,然后按例,辽东城周边就会向辽东城增派兵马,甚至是将百姓撤入各个城中,以应对这种突袭。高句丽在辽河东岸经营二百余年,难道都是笑话?李靖再狡诈,跑的再快,难道还跑的过烽火,难道三万轻骑,还能飞上辽东城的高墙?
“李靖诈夺了辽东城门,不费一兵一卒就把辽东城夺取,内外两道城垣如同虚设,周边城堡更是毫无预防,连警讯都没传出。”
听说李靖以三万轻骑长途奔袭居然夺了辽东城。而且是不费一兵一卒的兵不血刃诈夺辽东城,高元差点气的吐血。他费了多少心血。才让高句丽越过了辽河,费了多少心血。才在辽河西岸抢夺了一块地盘建立了武历逻这个据点。然后又费了多少功夫,才趁着隋国内乱,引兵渡过辽西,最后喧宾夺主,杀了韦冲夺了辽西营州,可先有将士轻敌,致有白狼城大败。接着他还在这里准备着固守柳城,与隋军在辽西大战,可谁能想到。隋人他娘的都直接杀到他的老巢,把他的重镇辽东城都夺了。
一个辽东城,胜过十个营州柳城,甚至一个辽东城比整个辽西都重要。
营州得而复失,他们还可以退守辽东。可辽东城一失,高句丽经营几百年的辽河防线就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破绽了。
高元突然想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问题。
“辽东城失守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十几天前的事情了。”将领愁眉苦脸的答道。
“废物!”高元终于是怒不可遏,一把抽出宝剑将面前的一张旧案劈成两半。
这么重要的消息,居然过了十几天才传回来,那些将领都是干嘛吃的。一群废物。守不住辽东城,你好歹把情况及时报回来。再有他手下的那些斥侯将领也都顶着一脑袋的屎吗,为什么就没有人发现李靖早就不在白狼城了,他还一直派人盯着白狼城。等着李靖率兵从白狼城出发,沿白狼水进攻柳城,结果他在柳城等候了这么多天。人家却已经把他的辽东城都夺了,而他还和一个傻子似的在这里等待着别人的进攻。
“召集所有将领。前来议事。”高元几乎是咬着牙齿说完这句话的。他在极力的克制着自己,让自己冷静下来。事情已经发生了。现在要做的是如何弥补,只是发怒毫无作用。
将领出去,高元一人独自坐在帐中,宝剑横于膝上。
这回出兵是亏大了,高元心中暗暗哀叹。原来以为隋国内乱,诸王争位,这是一次极其难得的大好机会,是高句丽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入辽西的机会。当初他决定出兵时,全面的评判过隋国的形势,认定隋国虽然之前已经击败了突厥,展示出了一份极其强大的实力。可内乱不是外患,越强大的势力越容易毁于内乱。尤其是隋国当时形势一片混乱,皇帝的三个儿子各拥兵马地盘,一起争夺皇位,他觉得这场战争不打个十年八年,起码也得打个两三年,就算之后重归平定,可也肯定会元气大伤。这个时候他们不出兵,那还待何时。等隋国内乱平定,他也早就把辽西吞入口中,稳固起来了。到时高句丽占据辽河平原,稳固局势,再发兵南下把新罗和百济给灭了,绝了后患,那时再提兵北上,全力稳固辽河平原,那时靺鞨、契丹、奚、室韦诸部一一扫平征服之后,高句丽就将成为东方霸主,然后等待时机,一旦中原再生内乱,那时高句丽就能联合突厥一起灭掉隋国,瓜分中原,甚至高句丽入主中原。当年拓跋氏不也是先起于北方塞外,最后入主中原,建立北魏吗?高句丽为什么就不可以?想他高句丽可不是什么化名蛮夷,而是正统的华夏苗裔,是周王分封的诸侯之一,他们高句丽一直被汉人污为东胡,那是污蔑,就如当年关东诸国一直称楚国为蛮夷一样。
长叹一声,高元有种疲惫无力之感,现在回头看看,当初的想法是多么的美好,然而如今的现实是多么的残酷。可当初谁又想到,隋国内乱三月而平,而且最终坐上皇位的居然不是那三个皇子,而是杨林这个皇孙呢。一切都超乎预料,然后一切都乱套了。现在要考虑的已经不是如何建立一个东方霸主国,而是如何保住辽河东岸平原,保住那道辽河防线,以保住高句丽五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