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重返大隋(木子)-第23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武器,也并非没有可能。甚至如晋王所说,到时直接让皇帝下诏禅位给晋王。
不过这个念头也只是在他脑子里转了几转而已,他很快就想到了更远的地方。也许真的能做到这些,但做到这些就足够了吗?
就算晋王真的成功进入皇宫,成功控制皇帝。甚至让皇帝下诏禅位,可其它人会接受吗?
太子出征在外。可是几十万北伐大军的统帅啊,何况还有皇太孙、诸王。以及两位宰相也都在外,到时候控制了京城控制了皇帝,可控制不了皇太子皇太孙以及诸王啊。到时随便一个不肯承认新皇帝,那就是一场大战。而他可以想象,绝不会有人承认靠一场突然的兵变篡位的皇帝的。真打起来,他们绝对没有半点胜算。他们经营多年,真正的实力尽在江淮,在京师,他们的人马少的可怜。到时太子诸王等一反扑。他们立即就得被辗成尘土。
“殿下,此事关系重大,还请三思。”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如今情况,我若不博,再等些时日,到时我就算还想放手一博也没有机会了。”杨广抬起头来,望着张衡,眼中充满了悲观。溢于言表。“形势如此,我不能坐以待毙。建平,你熟知朝事,你说。如今皇帝的心思,可还在本王身上。若是皇帝真的还有意换我为储,那他这次为何却要因一点点嫌疑就要夺我帅位。甚至将我幽禁于京?皇帝如今还没有动我,不是什么相信我保护我。他不过是要先一步步剪除我的羽翼,然后再来动我。”
“真等到了那一天。皇帝别说废黜我,只需要一道旨意将我安置于京师给一闲职,或者调到蜀中,那本王就算再有什么想法也晚了。”
张衡也是点点头,“本朝虽然明面上重用宗室,出则为边疆大吏军镇总管,入则为尚书侍郎等要职。可实际上,宗室却没有真正的封国,哪怕是一镇大总管,可皇帝也随时可以将之调离他镇,说到底,宗室都没有真正的根基。”
杨广苦笑着点头,“本朝立国不到二十年,本王自十四岁授并州总管,先后也历并州总管、河北行台尚书令、雍州牧、淮南行台尚书令、并州总管、扬州总管等诸多职务,任职最久的扬州也不过八年。多年潜心经营,可如今皇帝一道旨意就把我又调到并州。如果皇帝真的不欲立为我太子,那这辈子我根本没机会继承大隋,就算我只想做一藩王也不可得。”
张衡也同样苦笑,若说皇帝五子,当中最贤的自然是晋王。他追随晋王不仅仅因为与晋王走的近,更因为他也为这位贤明的亲王所打动,相信如果帝位传到这位的手中,大隋将来能够更加强盛。可如今局势变幻,他也越来越看不明朝中局势了,本来继储形势越来越明朗的态势,也变的越发的阴霾起来。当初他们在扬州时也曾经谋划过,努力争夺储君之位,如果最终事不可为,那么到时凭借着他们在江南的经营,到时最坏的情况就是跟新皇划江而治,割据江南。可现在的情况,皇帝已经提前堵死这条退路了。一旨诏令,晋王就从扬州总管变成了并州总管,而且还是不能就任的并州总管。一旦将来无法成为太子,那真的没有半点退路了。而眼下的形势,晋王确实离太子之位越来越遥远了。
但尽管形势如此恶劣,可张衡依然觉得还没有到最坏的时候,他觉得晋王是被接连的打击弄的有些绝望了。可他却还没觉得已经退无可退,他们还有机会,还能等待。
“太后向来有意废勇立孤,若能顺利控制宫中,到时逼二圣下诏禅位,然后让惯会见风使舵的纳言苏威站出来统领百官支持孤,局势可控。拿到玉玺之后,孤可让苏威假以皇帝名义拟诏将太子高颎等召回京师,到时直接将他们处死,再传诏给其余诸王召他们回京,控制他们夺其兵权,再让我们的将军们接管军队,大事可成。”杨广越说越是兴奋,似乎事情已经成功。
张衡连忙道:“此事太难,只要有一个环节出错,那我们就将坠入万丈深渊。我还是觉得如今局势未到彻底崩坏之时,我们还应当多等候,静观其变。就算真的要行这一步,也不应当是现在。起码,得有充足的准备,那时才可行此险招。若要事成,夺取皇宫,控制皇帝固然最重要,但同时还得同时控制太子和高颍。另外,还须小心皇太孙,他如今执掌河北,势力不小,又有皇太孙的名号,只怕到时会节外生枝。至于其它,倒不必过于担心,只要能把皇帝和太子拿下,其余人都不是问题。一旦能控制大局,苏威必定第一时间向殿下称臣叩头,诸王里秦王也不必担忧,蜀王汉王也许会作乱不服,不过并非大碍。”
这些事情杨广并非不知道,不过他担心的是自己没有太多时间。一旦皇帝真的决定不把储君之位给他,只怕他接下来处境就会十分堪忧。
“或许可以先慢慢谋划,等到北伐凯旋之时,那个时候太子与诸王在京之时,再突起兵变,那时可以将皇帝与太子太孙和诸王一网打尽。”张衡还是不赞成匆匆起事,那样太没胜算了,只凭着一个玄武门守将为内应,想成事太难。
“只能等待?”杨广看似在问张衡,其实是在问自己。他想要马上兵变,也是已经绝望了而已。可被张衡一番劝说,却又让他觉得自己并还没有到绝境。非到万不得已,他也不想在此时匆匆兵变。尽管他心里觉得,只要能攻占皇宫,控制二圣,那么就算到时太子与诸王不服,他也不惧。不过张衡的话,终是让他恢复了几分信心,也许局势还没有坏到那步。
“这亦是为了万无一失。”张衡望着杨广,“也许局势到时又有大变呢,或许到时皇帝依然觉得殿下才是最好的皇位继承人选说不定。”
杨广叹了口气,“我也不知道今天听信你的话究竟是对是错!”
“谋定而动,总好过匆促起事,机会只有一次,一旦失败就再没有第二次再来的机会了,我们必须慎之再慎。皇帝、太子、太孙、诸王,漏掉任何一个,都将后患无穷,必须得有个万全之策,能将他们一网打尽,如此才算大功告成。”张衡再次劝道。
第378章暗箭
(感谢鼬~杀、又过了一天、18991899诸位的支持,谢谢!)
开皇十九年正月十九,尚书省连续发布两道明敕,明确大隋天下边疆诸军事总管府、州皆隶属于扬并荆幽益秦六大总管府,并诏告宣示出镇的六位宗室皇子皇孙。
扬州大总管府统辖江淮四十四州诸军事,并州大总管府辖河东河北四十三州诸军事,荆州大总管府统辖荆襄三十六州诸军事,幽州大总管府统辖幽燕三十二州诸军事,益州大总管府统辖蜀汉二十四州诸军事,秦州大总管府统辖陇右十八州诸军事,六大总管府总共统辖一百九十七州之地,占据大隋三百余州中的过半之数。六大总管府统辖一百九十七州,其中又有四十五个军事总管州。比起年前的并益荆扬四大总管府三十六中下总管府,朝廷新增了幽秦两大总管府,中下级总管府也从三十六个增加到四十五个,有九个普通州升格为军事总管州。另外幽州总管府的三十二州,其中十一个属于朝廷直属州县,且除幽州为大总管府为其余十个全升格为下总管府。另外二十一个州,则是居于燕山北麓的三蕃羁糜州。
不过最大的变化还不仅仅是新设了两个大总管府,升格了九个下总管府,对于许多官员百姓们来说,他们最惊讶的是六大总管府的总管人选。扬州统辖州府最多,以四十四州超过了第二名的并州府,成为统州最多的大总管府,而去年第一大总管府却是如今第二的并州府。开皇十七年时,汉王杨谅出镇并州。当时并州总管府虽为大总管府。可实际上统州只有三十余州,皇帝将河北监察道的诸州也并入并州府。使得杨谅的并州府北接长城东抵大海南接黄河,统辖整个北齐故地整整五十二州之众。而这次并州府却仅剩下四十三州,反被扬州府超过,位列第二。并州府中被分割出九州,外加上去年新设立的武妫二州,外加三蕃二十一个羁麽州,组成了新的幽州大总管府,幽州府从原来的中总管府升格为大总管府,统辖燕山南十一州燕山北二十一州共三十二州之地。其中军事总管府十个。在新形成的六大总管府局面中,虽然成立极晚,但在军事上却已经占据了第三的位置,仅次于并、秦二总管府之后。
而六大总管府格局刚形成,又马上经历了一轮五王对调,也让无数的官员百姓们有种雾里看花般的感觉。
原扬州总管晋王杨广调任并州总管,对于这个调任许多官员倒并不稀奇。晋王杨广封王之后第一个官职便是并州总管,当时晋王杨广才十三岁。只是当时皇帝以杨广太年轻为由,让皇弟卫王杨爽权领并州总管之职。代杨广担任并州总管一年,开皇二年卫王杨爽转任凉州总管,三年挂帅北伐,杨广正式赴并州就任。杨广在并州任总管时。当时并州府只辖十三州,在并州三年后,开皇六年杨广转任淮南道行台尚书令。后又任雍州牧等职,隋后于开皇八年任平陈元帅。九年复拜并州总管,此时并州总管已统辖三十余州。同年。江南叛乱,杨广转调扬州总管,与秦王杨俊对调职务,杨俊转任扬州总管。此后杨广自开皇十年一直到开皇十八年底一直担任扬州总管之职。而秦王杨俊也自开皇十年一直到开皇十七年担任并州总管之职,直到十七年由汉王杨谅接替并州总管之职。杨谅接替杨俊后,皇帝将并州总管府与河北监察道合并,并州府达到国朝史上最大规模,拥有整整五十二州之地,尽辖北齐故地。不过杨谅在并州两年,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威望,原河北地区诸州,特别是幽州总管燕荣等地方大将,根本不买他的帐。年底时燕荣案起,河北北部诸总管刺史被连根拔起,杨谅还没来的及高兴,并州总管之位却又易主,再次回到了晋王杨广的手中。
不过许多人注意到,尚书省下发的明敕里却也还有一个补充,晋王因病暂时在京休养,由河间王杨弘权领并州总管职。似乎就如当年杨广第一次任并州总管时一样,并没有到任,而由卫王杨爽权领,而这次不是皇弟代领而是皇从弟代理。
本来最受当今至尊和圣人宠爱的皇五子汉王杨谅,被调任荆州总管。荆州总管府这个国之南门,在总管空缺了一年多后,终于有了一位亲王坐镇,也改变了数任外姓臣子担任荆州总管的局面。从并州大总管调任荆州大总管,所有的人都能看的出来,这明显是有些贬谪的意味了,许多人都纷纷将之解读为去年汉王东征的失败,使得皇帝不满,最终汉王被调离了重要的北方,调到了荆州地区。当然也有人说这是因为如今中原与草原即将大战,皇帝用晋王换下汉王,是因为晋王是所有皇子中带兵经验最多,同时治理地方最有经验的一位皇子。甚至还有人说,晋王的封号是晋,汉王的封号是汉,这次二王的调整,这是让他们的封号实至名归,甚至因此还有人说皇帝要实行分封制度,要给诸皇子皇孙们分封建国。以后晋王的封国就是并州,汉王的封国就是荆州了。
当然对这种猜测也有许多人反驳,理由就是秦王杨俊这次却是从荆州调到了扬州,而蜀王杨秀也从益州调到了秦州,新封的韩王则从秦州调到了蜀中。
在蜀中坐镇了十八年之久也没有挪过窝的蜀王,第一次从蜀中调出,移镇京西的秦州,原本皇孙之中第二个封亲王的韩王杨昭则刚授秦州总管,还没有正式上任就被调去了蜀中,这让许多人觉得背后极不寻常。联系上晋王从扬州调任削减后的并州,特别是原本已经被拜为北伐元帅的他,这次却又在明敕中被声明因病免去帅位。由太子接替帅位统领北伐战事后,有一种猜测也就越发的甚嚣尘上了。再加上左仆射高颎为北伐行军长史。贺若弼、史万岁、韩僧寿几员大子系的大将都突然成为北伐军大将后,这下就算是傻子也能看得出来了。晋王绝对是出事了。不管出了什么事情,他的地位都有些堪忧,前景不妙起来。北伐的帅位被取代,扬州总管的位置被调动,并州总管的位置也被河间王权领,甚至晋王刚封韩王的嫡长子,也突然从京西的秦州总管位上调到了遥远的蜀中去了。
一时间,朝野上下,那颗本来已经明了的心都又开始迷茫起来。原来得天下瞩目人人称赞的贤王杨广。居然转眼间已经处于一个极其不利的局面之中了。不但北伐帅位不保,甚至连个总管位子都保不住了。反观原本处境不妙的太子,经历一个新年之后,居然已经形势大逆转,失而复得的嫡长子杨林,如今不但成为了幽州大总管,而且还被正式册封为皇太孙。太子也取代晋王成为了北伐统帅,北伐军中,晋王这边的人也只剩下了一个右仆射杨素还保住了右路军元帅之职。可却又增添了史万岁这位名将做他的副手,大大制掣着他。
开皇十九年春,这是一个全新的一年,经历一个新年后。朝中局势突变,在朝中,太子和左仆射高颎打了个翻身仗。一反先前被晋王压制的不利局面,风光无限。而在地方上。六大总管府围绕关中大兴和中原洛阳的局面也正式形成。在太子党无限风光的同时,让人无法忽略的是如流星般耀眼划过的皇太孙杨林。幽州大总管、皇太孙。不论是哪一个头衔,都让这位曾经在大兴失踪了十几年的皇长孙,以无比耀眼的姿态重返大兴,成为最为炽手可热最前途不可限量的新星。
出征前夕,当日晚间,太子杨勇包下了京师如今最为有名的虎楼,在此宴请即将出征的诸北伐将帅。北伐行军长史、左仆射高颎,总理后方粮秣辎重事宜的新晋内史令柳述也亲自赴宴。另北伐大将中路元帅贺若弼、副帅韩僧寿、西路副帅史万岁等一众大将也一道前来赴宴。
这算是太子一系的庆功宴,为彻底将晋王嚣张气焰打下去而欢庆。
酒至三巡菜过五味,杨勇将高颎、柳述、史万岁、贺若弼、韩僧寿五人请到楼上的阁子中。
杨勇笑吟吟的对史万岁道:“太平公,此番你为西路军副帅,可准备好如何对付杨素那条毒蛇?”
史万岁今晚喝了不少酒,不过并没有醉,只是让他越发的爽快起来而已。他轻笑着道:“杨素此人不论是带兵打仗还是入朝为相,不得不承认确实是很有几分本事的。可偏偏他就是不识时务,放着太子殿下不跟,非要选杨广追随,此次北伐,他虽为西路元帅,可却不会是他的立功之旅,只会是他的亡命之途。”
杨勇阴笑两声:“此番太平公出征,孤也不求你大破突厥,只要你能严守关隘,不使突厥人破关入寇陇右,威胁京师即可。这次太平公真正的任务,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让那毒蛇再回到大兴城。孤也不管太平公用何种手段,总之,杨素不能活着回来。”
高颎在一边也点了点头:“太平公切记了,击败突厥是次要的,趁机除掉杨素才是首要。杨素狡诈多端,向为晋王谋胆,如果能借北伐之机除掉杨素,那么我们就相当于彻底断了杨广一臂,殿下地位就此稳固矣。”
史万岁冷哼:“放心吧,杨素要死,突厥人我也不会放过。想当年老子被贬为敦煌为戍卒之时,仅凭一人一马就敢随时深入突厥数百里,那个时候,西北边塞之上哪个突厥人听到我史万岁的名头而不惧的?开皇三年之时,与突厥大战,某请战从军,仅凭手中一杆马槊一把弓,就敢和突厥人阵前邀战,并将他们派出来的勇士全都刺死阵前,仅凭此勇猛,便迫使十万突厥人不战而退。虽然这些年某闲了些年,可这身本事还没落下。既然这次殿下让某到西路军中,那么除掉杨素不过是顺手为之而已。干掉杨素,某再去会会这些突厥狼崽子,到时将他们的人头都带回来做礼物送给殿下。”
高颍对于史万岁这副模样并不喜欢,这是个贪婪而且骄横之人,早年曾为北周勇将,后来入隋后不久就卷入一桩谋反案中,被免去官职发配敦煌为一戍卒。可这家伙也确实勇猛,在墩煌的时候就敢经常独自深入突厥地盘抢夺牛羊回来宰食,突厥人想要捉拿,反被他杀伤无数,使得后来那一带的突厥人一听他的名字就怕,到后来都已经闻风远避望风而逃了。在开皇三年的那场大战中,他自请参战,凭着阵前单挑的勇猛,迫使那支突厥大军不战而退,也因此得以重返朝廷。后来又先后参加数次对突厥大战,并参与了平陈之战,以及后来的江南平叛大战。在那场平定江南的叛乱中,他是杨素的副帅,两人各统一军,史万岁只带着两千兵马,却转战千余里,大小战斗七百余阵,无一败绩,击败叛军无数,赢利无上勇名。后来还参与西南平定蛮夷叛乱,可这家伙却贪婪无比,收受南蛮叛首的贿赂之后居然把人放了。后来凯旋时经过蜀王杨秀的地盘,被杨秀勒索那笔贿赂,史万岁却嚣张的很,情愿把那些宝物给沉到江中,也不肯分给杨秀,结果惹得杨秀弹劾,再次免官。后来杨广杨素亲自为他出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