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样一来,没经历过甚么大的政治事件的许贯忠,在政治斗争方面就的确有些短板。
  许贯忠拜道:“谢谢官家这些年一直护着臣。”
  李衍道:“你们要是陷入内斗之中,谁来为朕打天下?”,然后也不等许贯忠接话,就又道:“要想正确看待赵宋的问题,你首先得将赵宋分开,嗯……就分为北宋和南宋吧。”
  李衍将手伸入手盆中,然后一边洗手、一边继续说道:“赵佶、赵桓被废,北宋实际上就已经亡了。现在剩下的,只有南宋。而这南宋,是一个以康王赵构为首的政治群体。经过数月发展,他们之中,有人得了宰相之职,有人得了枢密使之职,而赵构本人,在南宋的很多人心中,已经是取代赵桓的赵皇……”
  许贯忠是不屑于内斗,不是笨,经过李衍这么一点拨,他马上想明白了,道:“官家是说,南宋的人,不想宋皇和宋上皇回去抢走宋康王的皇位?”
  李衍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赵佶或是赵桓回去,最先想的,一定不是抗金,或是来赶咱们离开,而是夺回他们的皇权,如果是赵桓复辟,那定然是要用何栗当宰相的,要用冯澥、曹辅当枢密使的,如果是赵佶复辟,定然是要用徽宗朝的老臣当宰执的,如此一来,汪伯彦、黄潜善那些现在正在担任南宋宰执的人,不仅全都得靠边站,没准还会被清洗掉,对了,还有范纳、赵野之辈,曾经公然违背赵桓所下的命令,导致赵佶、赵桓他们被捉受辱,赵佶、赵桓他们如果回去,怎会不找范纳赵野之辈秋后算账?总而言之,南宋的那些人,十有八九是不想赵佶、赵桓他们回去。”
  李衍从许贯忠手上接过手巾擦了擦手,然后又道:“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在赵构身上……天之下,众生之上,口含天宪,手握权柄,统御万方,俯视苍生,对曾经做梦都渴望出头的赵构而言,这皇位是他绝对拒绝不了的诱惑。而赵佶、赵桓回去,他不仅当不了皇帝,还会因为被猜忌,而受到迫害,你别忘了,当初赵桓是怎么对付他爹赵佶的。”
  许贯忠听得冷汗之流,道:“官家是说,南宋的那些人会阻止宋金和谈,而宋康王会默认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衍道:“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许贯忠想了想,道:“官家说得很有道理,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咱们还是应该加以防备。”
  李衍道:“你说得不错,那就叫韩世忠在做好跟金军决战准备的同时,加强南边的防御。”
  许贯忠应道:“诺!”
  沉吟了一会,李衍又道:“通知吴玠和岳飞出兵吧。”
  许贯忠迟疑了一下,道:“是不是再等等?臣已经调王彦过来了,最多半个月,王彦就能亲率三万大军过来,另外,中南也挤出来了一厢人马,六日前已经登船了。”
  李衍摇摇头,道:“不能再等了,等得久了,咱们就会失去收复燕云之机。”
  许贯忠也知道,趁着燕云的金军主力南下,趁着金国还不知道南边的形势,发动突然袭击,是最有可能夺回燕云的,如果错过这个千载良机,收复拥有众多险关的燕云,绝对是千难万难的,甚至有可能像宋朝一样永远都收不回来燕云。
  许贯忠道:“如果让岳飞北上,最少也得给他再配五万精兵,另外,还得派大军接替岳飞守黄河,防止金军逃回去,而咱们这里,既要准备跟金军决战,还要防备宋军偷袭,以咱们现有的兵力,着实是有些捉襟见肘。”
  李衍看向范琼、吴革、王德,道:“这就是朕召他们过来的原因。”
  ……


第六百七十二章 抬举
  ……
  李衍冲范琼、吴革、王德招招手。
  范琼见状,立即快步向李衍走来。
  王德的速度也不慢。
  只有吴革,迟疑了一下,然后才向李衍走来。
  范琼一到李衍身前,立即一拜在地,道:“拜见官家。”
  李衍开门见山地问道:“你选好了吗?”
  范琼朗声道:“臣愿领新军,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
  李衍听言,道:“好!军人就当如此!”
  范琼道:“这是臣的本分。”
  李衍点点,道:“一会你就去兵部报道吧,兵部的人会带你去看你的军队,这支军队的士兵都是由我梁山军的优秀预备役组成,主要军官是从我的亲军解烦军和踏白军中选出来的,兵甲马匹及其它装备也都给你配齐了,只要磨合好了,这绝对是一支一等一的精锐,你要对得起这支军队,另外,尽快熟悉队伍,等待出征的命令。”
  范琼拜道:“诺!”
  李衍又看向吴革和王德,道:“朕准备新建三支由一万精兵组成的新军,其中一支交给宝臣统带了,不知你二人可愿意统带另外两支?”
  李衍此言一出,范琼就不禁有些泛酸,“我可是将整个赵宋的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都献了,才得了这个抬举,吴义夫和王夜叉有何功,凭什么跟我一样统领精锐新军?”
  吴革和王德也没想到,李衍会这么抬举他们。
  这其中又以王德为最。
  王德虽然有名,但现如今也只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指挥使,统领五百人马,别说跟范琼相比,就是跟吴革都比不了。
  自从王德的老上司姚古被贬置岭南广州,王德就成了无根的浮萍,河东河北乱窜,今天跟这个,明天跟那个,打打停停了几个月,五百多人马打到现在,只剩不到二百。
  后来,王德游荡到了郑州。
  在那,王德听说,东京易主,辽东王李衍的人夺下了汴梁城。
  没有地方去的王德,跟手下人一商量,便直奔东京汴梁城投奔李衍而来。
  阴差阳错之下,竟然被王德成了第一支来投靠李衍的部队——其实不是第一,李衍在济州府的时候,也收编了不少义军,还收编了云天彪的近万人马,王德只不过是李衍入主汴梁城之后,第一支来投的人马。
  王德此人,一般不熟悉宋史的人根本不知道。
  但要说中兴四将之一的刘光世,常与赵构比谁跑得更快的刘跑跑,恐怕对宋史稍稍有些了解的人,就没有知道的。
  有“刘跑跑”之名的刘光世,之所以能位列中兴四将之一,跟岳飞、韩世忠比肩。
  前期是因为刘光世也真是挺拼的,出身也好,从南下征方腊,到收复燕京,到镇压义军,再到抗金,刘光世全程参与,也着实是打过不少大战。
  善战者不败,善败者无大败,刘光世就属于后者。
  纵观刘光世的前半生,也就是北宋时期,刘光世绝对是屡败屡战的典范。
  公平的说一句,与北宋时期那些望风而逃的将领相比,刘光世其实还算不错。
  而刘光世的后半生,也就是南宋时期,之所以能越混越好,还混上了中兴四将之一,除了因为刘光世更会败了,还因为他得了一个宝贝。
  这个宝贝就是王德。
  刘光世在南宋时期打得那几场露脸的大战,几乎全都是王德打的。
  后来,刘光世和王德分道扬镳,刘光世彻底变成了刘跑跑,常常跟赵构赵跑跑比谁跑得更快。
  而王德则成为抗金名将,数次破齐败金,还战胜过完颜宗弼,也就是金兀术。
  这王德,天生就是一员悍将,他若是早出世几年,活脱脱的就是另一个岳飞。
  当初,李衍跟赵佶交易的时候,其实也想过要王德。
  可惜那时王德还没有出世,也无从去找。
  李衍只能惋惜作罢。
  没想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王德竟然自己送上门来。
  听说王德率人来投,李衍大喜,当即就将王德召来,并不惜给王德连升数级。
  当然,李衍也有说得过去的借口,那就是,王德是第一个来投的,自己要千金买马骨。
  王德自然是不知道李衍是怎么想的,怎么考虑的,他只知道,一个天大的馅饼砸到了他的头上。
  渴望出人头地的王德,二话没说,就一拜在地,道:“谢官家提拔,王德必粉身碎骨以报官家的知遇之恩!”
  王德没有吴革那么复杂的心思。
  再者说,目前赵宋已被金人所废,李衍即将登基,代表正统。
  所以,王德对于接受李衍的任命没有任何心理负担。
  而吴革可就没有王德这么洒脱了。
  虽然李衍给了吴革他最想要的,可吴革在经过一番心里挣扎之后,还是道:“谢大王抬举吴革,可吴革是宋臣。”
  李衍听言,扭头对还躬身在地的王德说道:“王爱卿免礼平身,一会你同宝臣一块去兵部报道,然后接收你的部队,你们部队跟宝臣的一样,士兵都是由我梁山军的优秀预备役组成,主要军官是从我的亲军解烦军和踏白军中选出来的,兵甲马匹及其它装备也都是最好的,你也要尽快熟悉部队,做好出征的准备。”
  王德应道:“诺!”
  迟疑了一下,王德又道:“王德还带来了一百七十多个兄弟……”
  李衍想了想,道:“原则上不经过新兵部和政治部培训的将士是不能加入我梁山军的,不过,目前正是用人之际,所以朕特批,你手下的人,包括宝臣手下的人,直接编入你们各自的队伍,但是你们要记住,战后他们必须轮流去新兵部和政治部接受培训。”
  李衍这么做,也是权宜之计——如果不让范琼和王德带着他们的人进新军,让他们心生芥蒂不说,关键是,他们根本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掌握新军,进而不能让新军形成战力,这样的部队要来何用?
  所以,李衍才特事特批。
  梁山军的规矩,不仅范琼知道,王德也清楚,因此,范琼和王德都明白,李衍这是优待他们,进而一同谢道:“谢官家恩典。”
  李衍让范琼和王德免礼,然后看向吴革,道:“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朕很欣赏你不忘旧朝,也记得你率人上城守卫汴梁城之功,不过,你若是执意不肯承认我朝,那么朕是无论如何都不能用你的。”
  听了李衍这直白之言,吴革也不知道他自己此刻到底是个甚么心情,他只能有些心不在焉的冲李衍一拜,道:“谢大王成全。”
  都知道张邦昌还政于赵构,伏地恸哭请死,才有了南宋二百年续存。
  可又有几人知道,张邦昌之所以做这个决定,是因为,张邦昌僭立,张叔夜、秦桧不肯署状,张浚、赵鼎、胡寅等逃入太学,唐恪饮药而死,吴革、马伸及内亲事官数百人,皆不忍屈节立异姓,杀妻孥,焚所居,同谋举义,让张邦昌看出来了,他根本当不了这个皇帝,才还政给赵构的。
  像吴革他们这样的忠义之士,让李衍是真不忍心不用。
  所以,李衍看着吴革沉默了一会,道:“你若肯效忠于联,联保证,不让你对内,让你去边庭杀金人,保卫边疆,如何?”
  以李衍如今的身份,为他这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退到了这等地步,无异于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如何能不教吴革感动?
  再想想,他吴革在赵宋的这十几年的不得志。
  吴革不禁泪流满面。
  流了不知多久的泪,吴革才跪下,然后匍匐在地,哽咽道:“臣……臣吴革领旨谢恩!”
  ……


第六百七十三章 国号年号
  ……
  如今,百官未齐。
  关键是,李衍毕竟还没有登基。
  所以,李衍也就没搞大朝会,只叫宰执和现有的大臣来到垂拱殿视朝。
  此次上朝,虽然多了唐恪、李光、王时雍、徐秉哲、陈希真等不少新面孔,但主要成员还都是水泊梁山的老人。
  所以,依得还是水泊梁山的旧规矩。
  赵鼎领着文武百官拜完李衍,内侍项春,就像以往一样,唱道:“有事早凑,无事退朝。”
  开国第一日,怎么可能没事?
  可以说,下面的人,几乎每个人都有一肚子事等着李衍来拿主意,毕竟,新朝才开张,事情繁多。
  王时雍最先越众而出,道:“启奏陛下,臣这里有一件迫在眉睫之事,需要陛下尽快定下。”
  李衍问:“何事如此急切?”
  王时雍道:“请陛下定下新朝的国号和年号。”
  国号,是行使国家主权的政权名字,是代表一个国家法定统治政权的官方名称,因此,历朝建国者第一要事即确立国号。
  所以,王时雍说“迫在眉睫”,一点都不夸张。
  听了王时雍所凑请的是定国号年号一事,不仅满朝文武,就连李衍也觉得,此事不可不定了,总不能自己这个政权一直叫“水泊梁山”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吧?
  再者说,不少新附之人也打心底里接受不了“水泊梁山”这个不伦不类的名字。
  实际上,不只新附之人接受不了,就连李衍他们这个政权内部的人,也多不叫自己“水泊梁山”了,大多都叫自己“辽东”,只有李衍和一些水泊梁山的老人还喜欢叫自己“水泊梁山”。
  其实,这也正常,说到底,水泊梁山只是一个小水洼、一个小山头,根本不能代表一国,更别提代表一个大国了。
  如今,也是时候跟“水泊梁山”彻底道别,换一个正规一点的国号了。
  李衍沉吟了一下,然后问王时雍:“礼部有甚么建议?”
  王时雍道:“楚,齐,皆可用做我朝的国号。”
  一听王时雍给自己选的这两个国号,李衍的嘴就忍不住一抽,伪楚?伪齐?
  不用想了,张邦昌的国号,一定是王时雍帮着起的。
  还有刘豫的国号,弄不好,也是王时雍手下的人帮着起的。
  这两个破名,李衍一丁点都不喜欢。
  所以,李衍连想都没想,就问:“还有没有别的?”
  王时雍听言,道:“那用‘鲁’当我朝的国号如何?陛下是山东人,又起家在山东,以‘鲁’为国号,可以追根溯源。”
  首先,李衍根本就不是山东人。
  其次,李衍也不喜欢“鲁”这个国号。
  所以,李衍又道:“没有其它的了吗?”
  王时雍一听,就知道,李衍也不喜欢“鲁”这个国号。
  从昨天见过李衍开始,王时雍一直忙到现在,实在是没有精力再溜须李衍了,只能道:“臣愚钝。”
  李衍示意王时雍退下,然后看向其他文武大臣,问道:“你们有甚么好的提议?”
  朱贵道:“用‘梁’如何?”
  不待李衍说话,就有人道:“史上已有‘梁’和‘后梁’,我朝若是再用‘梁’当国号,后人该如何称呼我朝?”
  阮小七道:“用‘水’怎么样?好像没听说有哪个朝代叫过水朝。”
  阮小七此言一出,不少人都捂嘴一笑。
  李衍见状,道:“朕起家靠水,打天下靠水,治理天下也靠水,水生万物,万物复归于水,水是万物的本原,按说用‘水’当国号再适合不过,可这‘水’字,虽然合适,但却有些不太好听……你们再说说看,还有没有其它合适的?”
  李衍亲自出来维护阮小七,谁还敢再笑阮小七粗鄙?一众笑话阮小七粗鄙的大臣,连忙收起笑容,眼观鼻,鼻观口,口观心。
  被带来问话的孙觌,目前在李衍这里其实甚么职务都没有。
  可刚才李衍问完孙觌话,赵鼎就领着文武百官来朝见。
  李衍见状,就让孙觌先退到一边,并没有撵着实说了不少有用东西的孙觌出去。
  孙觌此人,善属文,尤长四六,就连赵宋的降表,都是他草拟的,金人都对他的文笔赞不绝口。
  而且,孙觌此人,依违无操——后来,他入南宋为官,先附汪伯彦、黄潜善,诋李纲,后复阿谀万俟卨,谤毁岳飞。
  总结一下,孙觌这个人,其实就是一个文采出众的小人。
  孙觌心里非常清楚,就凭他起草了降表,他在赵宋的仕途,基本上就算是完了,所以,他才冒险来投李衍,希望在李衍这里,能得到重用。
  在此基础之上,孙觌自然要拼命表现他自己。
  见别人说的几个国号,李衍都不满意,孙觌出言道:“大道五十。天衍四十九。遁去其一。是为定数。也是变数。大道无形。天道无为。缘也命也,是为定也!陛下之尊名‘衍’字,乃水流入海、富足之意,用之为国号,最为大善不过。”
  用自己的名字当国号,让李衍有些意动。
  可就在这时,李光却出列道:“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用君主的尊名当国号的,此举怕是不妥。”
  徐秉哲反驳道:“凡事都有先例,陛下乃千古一帝,冠盖宇内,有陛下,才有新朝,无陛下,就无新朝,用陛下之尊名当国号,有何不妥?”
  唐恪道:“陛下之功德,无需以国号之形式宣扬,史书定会给陛下一个公断,何需我等画蛇添足?”
  接下来,就该不该用李衍的名字当国号,新加入的原宋臣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而原水泊梁山的官员则全都看着不插嘴。
  李衍一步步走到如今,靠得可不仅仅是后世的知识和自己天下无敌的武力,还有他在无形当中练就的一双慧眼——现如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