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天快亮的时候,赵构安全抵达相州城。
  磁州人,包括宗泽在内,对此皆毫不知情。
  一到相州,赵构就命耿延禧起草奏章,大意是:臣等奉使北上,刚至磁州,磁州百姓杀死王云,民心不宁,不让北去,且闻敌兵已南渡,故臣等复回相州,以俟圣裁。
  奏章起草好了之后,赵构就命人将奏章送回东京汴梁。
  从此,赵构便在相州住了下来……


第六百一十章 不破不立
  ……
  金军已渡过黄河,而负责守河的折彦质和李回,竟然都不知了去向。
  一想到这事,赵桓便恨得牙痒痒!
  因此,折彦质一逃回汴梁城,赵桓便免去了折彦质的副宣抚使之职,责授海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哪怕折彦质给赵桓带回来了数万人马。
  李回是单骑逃回汴梁城的,直接被赵桓免去了签书枢密事职务。
  西京留守、西道总管王襄,弃西京而南下,置朝廷于不顾,赵桓对此也非常生气,因此也免其职,任命孙昭远为西道总管。
  赵桓令孙昭远即刻起身前往陕西传达圣旨,命永兴军路经略安抚使范致虚,总领陕西六路帅臣,督促陕西勤王军马入援京师。
  目前陕西这六路的帅臣分别是:环庆帅臣王似、熙河帅臣王倚、泾原帅臣席贡、秦凤帅臣赵点、鄜延帅臣张深和永兴军帅臣范致虚。
  这六路军马,是北宋战斗力最强的军队,被称为大宋西军。
  赵桓希望大宋西军能及时赶到京城勤王,就像上次种师道领军勤王那样。
  孙昭远仅率三名骑兵悄悄离开汴梁城,随后汴梁城的所有城门皆紧紧关闭。
  金军即将兵临城下,而四方勤王之兵,无一人到来。
  在京诸军,此前大部分已出戍河北、河东,去救援太原,溃散而归。
  换而言之,京中的这些兵将大多都是惊弓之鸟。
  可虽说如此,现在汴梁城中的皇宫卫士、上四军、中军以及京东西路弓箭手等加到一起,仍共有七万余人,也是一股不小的力量。
  面对严峻的局面,赵桓与大臣们经过研究决定,对京城四壁实行分区守御。
  分别任命提举官孙觌负责东壁,安扶负责西壁,李擢负责南壁,邵溥负责北壁。
  每壁部署三万人(包括民众)。
  殿前司指挥使王宗濋担任都统制。
  王宗濋又以京城诸营兵万人分作五军,作为预备队,以备紧急救护:前军屯驻顺天门,左军、中军屯驻五帲Ч郏梢τ阎偻沉欤挥揖蜕锨骞缶途把裘牛尚量底谕沉臁F溆辔逋蚱咔耍峙涞骄┏撬谋凇A跹忧旌头肚硪卜直鹜沉觳奈淙耸匚浪谋凇
  赵桓令所有守城将士皆挂甲上城。
  汴梁城无论多么坚固,毕竟是一座孤城——如果没有外地勤王兵前来救援,独守孤城,处境肯定会很艰难。
  曾经出使金军的吴革,对此看得很清楚,于是他来到宫中面见赵桓,请求派他前去陕西,调动陕西兵马,赶来汴梁城增援。
  吴革曾以秉义郎、干办经略司公事身份跟随泾原军镇守西北,可以说是在西军中成长起来的,因此对西军的作战能力充满信心。
  赵桓很高兴吴革能主动请缨,当即下诏,令吴革以武功大夫、阁门宣赞舍人身份,持节前往陕西调兵,让他到达陕西后,同陕西诸帅臣讲清楚京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请他们赶快率军入京勤王。
  吴革当天就离开了汴梁城,然后直奔西南而去……
  陕西毕竟距离京师太远,而远水不解近渴。
  因此,赵桓更多的将希望寄托于距离京师较近的四道总管。
  其实,赵桓早已给四道总管下令,让他们立即率兵勤王。
  可是,截止到目前为止,赵桓君臣只得知西道总管王襄已经往南逃去,其它三道总管都没有消息。
  当初,赵桓设置四道总管的目的就是保卫京师安全。
  然而关键时刻,却没有一道总管能领兵入卫。
  一念及此,赵桓便很是伤心。
  没几日,金军的游骑便出现在汴梁城下。
  战争气氛随即笼罩在京城上空和人们心头,朝廷上下全都开始紧张起来。
  为加强领导,赵桓对朝廷执政班子又做了调整,任命:御史中丞曹辅为签书枢密事,陈过庭为中书侍郎,冯澥为尚书左丞,孙傅为尚书右丞。
  同时,赵桓对守城指挥机构也做了调整,设置京城守御使及以下属官职,任命:尚书右丞孙傅为守御使,殿前指挥使王宗濋为守御副使,郭仲旬、卢益为提举守御司干办公事。
  唐恪率领新执政班子登城视察一圈之后,向赵桓建议,必须增强城防领导力量。
  于是,赵桓又下令,对每一城壁再增置提举官一员——东壁为辛康宗,南壁为高材,西壁为张撝,北壁为刘衍。
  任命:刘延庆提举四壁,刘鞈副之。
  对每一城壁,又安排一名宗室担任同提举;
  对每一城门,又安排一名宗室负责城门启闭。
  如果汴梁城内的人,能够万众一心团结一致守卫汴梁城,以汴梁城之坚,以汴梁城所拥有的充足物资,以汴梁城所拥有的七万大军,以汴梁城所拥有的两百多万民众,还是有很大希望守住汴梁城的。
  可惜——
  汴梁城中的人根本做不到万众一心团结一致!
  东壁守城士兵见金军游骑在城下活动,便放箭射击。
  后来,辛康宗觉得金兵离城已远,遂令士兵不得发箭——辛康宗担心箭矢被金军拾去,反被金军所用。
  有一个军士不听辛康宗的命令,竟无故向空中射箭。
  辛康宗见此,对这个军士一顿呵叱。
  这个军士记恨在心,于是四处散布说:“辛太尉是童贯亲戚,不准城上士兵射金贼,他的目的是想让金贼登上城来。”
  城中百姓闻听后皆以为真,四处喧腾,到处传播,议论纷纷,慷慨激昂。
  没多久,人们都前往宣德门聚集。
  很快便聚众数千。
  这些人又将登闻鼓抬到东华门,猛烈敲鼓,大声号呼,请求赵桓下旨诛杀辛康宗。
  朝廷的官员们皆不能制止。
  后来,东华门内的皇宫卫士,担心这些人冲入皇宫,于是从楼上开弓射箭。
  这些人见状,大惊而跑。
  不过——
  这些人并没有就此罢休。
  这些人又纷纷从东华门跑向城东,然后登上东城墙,找到辛康宗,之后二话不说,就将辛康宗杀而磔之(千刀万剐),辛康宗的十几名部将,也皆被杀死。
  骚乱一直持续到晚上才声势稍退。
  赵桓君臣全都被这些人的疯狂给震惊到了。
  赵桓很快就下旨,要求开封府抓住为首者,严惩不贷。
  当晚,开封府便抓获五名为首者,皆腰斩于东城壁,这才将这场动乱彻底镇压下去。
  军政不肃,已成为这时宋国无法医治的一个顽疾。
  不仅如此,这时的宋国,还政令不通,军令不行,兵民皆骄,不能制御。
  这样的政府,这样的军队,还有这样的百姓,一旦遭到强敌入侵,岂能不一败涂地?
  顺便说一句,这也是李衍一直按着不出兵的原因之一——如今的宋国就像是一个病入膏肓的重病患者,如果不经历一场大手术,是根本无法治愈的。
  换而言之,不破不立。
  ……


第六百一十一章 六甲正兵
  ……
  由于聂昌已出使金军,大宋枢密院暂时无人掌管。
  而值此关键时刻,没有主管军事的大臣怎么可以?
  所以,赵桓经过考虑之后,提升尚书右丞孙傅为同知枢密院事,让孙傅主管军事。
  孙傅升官后,尚书右丞一职又出现空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赵桓竟让几天前刚刚免职的李回出任这一职务——这着实让人费解,要知道,李回可是丢了黄河,还丢了军队,一个人逃回来的,而且,李回在任职枢密使期间毫无作为。
  就在李回复职的同一日,还发生了一件至关重要的事。
  此事就是,殿前指挥使王宗濋竟然发现了一个奇才。
  在拱圣军中,有一个名叫郭京的副都头,逢人就吹嘘说,自己可以掷豆为兵,且兵能隐形,现在若让他招募七千七百七十七个六甲正兵,便可以破敌,还说,六甲正兵临敌时,正兵不动,神兵为用,所向无前。
  拱圣军属于骑兵,正归殿前司管辖。
  王宗濋听说此事之后感到很惊异,觉得郭京有可能就是大宋的救世主,于是向朝廷推荐,说若用此人,可生擒金军二帅,能将金兵扫荡无余。
  宰相唐恪对郭京所说的那一套根本不信,当面羞辱郭京说:“老兵儿戏,果能如你所说?”
  郭京被唐恪问得哑口无言,不能作答。
  然而,唐恪不信,不代表所有人都不信。
  作为军事主管的孙傅,每日苦思破敌之策,想得头发都白了。
  一日,孙傅翻开诗卷,试图从中获得灵感。
  孙傅翻开的这卷诗,是宋仁宗时代丘浚的《观时感事诗》,其中一句“郭京杨适刘无忌,尽在东南卧白云”,引起了孙傅的注意。
  孙傅心想:“这郭京兴许就是救大宋之人。”
  可惜——
  郭京被唐恪给否了!
  不过也没关系。
  因为唐恪很快就被赵桓给罢黜了。
  唐恪是八月份出任宰相的,那时候,救援太原已经彻底失败。
  事实证明,目前的宋军根本不是目前的金军的对手。
  因此,唐恪上任之后,便与耿南仲、聂昌等主和大臣一道,致力于与金人议和,希望通过谈判来解决宋金之间的问题。
  然而,金人一边谈判、一边进军——自八月开始,金军的两路大军,迅速南下,毫无止兵之意。
  唐恪感到情况很不乐观,多次提醒赵桓:“金人今冬必来。”
  打不过,又谈不拢,怎么办?
  唯一正确的选择,便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唐恪于是密奏赵桓,力劝赵桓避敌锋芒,早日离开东京前往洛阳或者长安,然后召集天下之兵,与金人开战。
  唐恪甚至考虑到,京师诸军可能皆怀恋故土与亲眷,不一定愿意护卫赵桓离京,于是他又建议,速召四道总管领兵护卫而行。
  赵桓一开始觉得唐恪言之有理,接受了他的建议。
  不久,何栗前来奏事。
  拿不定主意的赵桓,向何栗说起了唐恪的建议。
  何栗一听,坚决反对,说:“即使当年周室东迁,也没有唐恪这个建议过分。这就好像不肖之子,要将父祖遗留下来的田宅全都卖掉一样。”
  赵桓身旁的内侍们也不赞成唐恪的建议,他们都不愿意离开东京。
  赵桓见众人都反对离京,幡然而改。
  因此,当唐恪再次催促赵桓赶紧离京时,赵桓很生气,并狠狠地用脚跺着地面说:“朕当死守社稷!”
  恰在这时,侍御史胡舜陟趁机上奏,弹劾唐恪与聂昌。
  胡舜陟说,唐恪智虑短浅,不能经画边事,今国势日蹙,诚不可以备位。又说,朝廷若继续留用唐恪与聂昌,则所有政事不修,威刑不振,人材无一可用,将士不肯用命。
  (没过多久,胡舜陟就改口建议赵桓逃出东京,前往洛阳或者长安避难,所以,胡舜陟弹劾唐恪的话,其实是乱弹。)
  汴梁城中的军民这时也普遍认为,唐恪是一个俗吏,昏懦无能,人们甚至都想找机会揍唐恪。
  有一天晚上,唐恪乘轿外出,被百姓发现。
  百姓皆向唐恪抛砖扔瓦,甚至将他照明的灯笼都打破了。
  在卫兵保护下,唐恪弃桥骑马,才得以逃脱。
  回家后,唐恪当即上书请求辞职。
  赵桓觉得,唐恪已失人心,不适合继续担任宰相,遂免去少宰职务,让他担任观文殿大学士、中太一宫使兼侍读。
  唐恪罢相了之后,赵桓任命何栗为门下侍郞,成为准宰相。
  经过赵桓重新调整,朝廷新的执政大臣分别是:门下侍郞何栗、同知枢密院事孙傅、中书侍郎陈过庭、尚书右丞李回、签书枢密院事曹辅。
  (尚书左丞冯澥,此时被完颜宗翰留在军中。)
  现在唐恪已罢相,何栗重回朝廷,并成为准宰相,孙傅觉得,何不听一听何栗对郭京的看法?
  于是,孙傅立即去找何栗,并跟何栗推荐郭京。
  何栗听了孙傅对郭京的介绍之后,认为:现在大敌当前,凡是愿意拿起武器与金人战斗的,朝廷都应该积极鼓励与大力支持。
  因此,何栗、孙傅等执政大臣研究决定,拨给郭京钱绢数万,令他自行向社会招兵。
  郭京于是从一个副都头一下子被提拔为武略大夫兖州刺史,统制六甲正兵。
  郭京随后将天清寺作为军部,在此大张旗鼓地招兵买马。
  天清寺门口很快便竖起一面大旗,旗上写着四个醒目的大字——六甲正兵。
  对于郭京弄的六甲正兵,也不是没有人看破。
  中书舍人孙觌,就明确指出:郭京献六甲法,欺骗朝廷,尤为妖妄。
  孙觌还特意去见了郭京一次,当面道:“学士院、中书省、后街司有十几人,全都报名参加六甲兵了,他们都是些市井小儿,岂堪战耶?”
  郭京说:“不用他们打仗,只要他们拾金人头就行。”
  孙觌又道:“那么,用谁去斩金人,而让他们拾金人头?”
  郭京面色恼怒,并不答孙觌之言。
  翰林学士承旨吴开、给事中安扶、中书舍人李曾、李擢听了孙觌和郭京的问答之后,皆相视而叹息。
  可惜!
  不论是赵桓,还是何粟、孙傅,对孙觌之言,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又或许,赵桓等人也知道,郭京有可能是一个骗子,可他们自感实在是没有其它更好的办法来阻止金军侵略,所以才寄希望于郭京和他的六甲正兵。
  ……


第六百一十二章 猫鼠之战
  ……
  不少大臣都认为郭京是个骗子,六甲正兵是个笑谈,如唐恪、孙觌等人。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大臣认为郭京是个奇才,如王宗濋、孙傅、何栗等人。
  大臣们对郭京的看法不一,互相攻击,这让赵桓感到莫衷一是。
  按照道教经典《道藏》的说法,六甲正兵威力无穷,能召风云雷电,能破军寨,能使木牛木马,能使壁上画人走动,能令百草冬月放花,能辟水火刀兵,能破百万之众……
  如果郭京真会练六甲正兵,那十几万金军,又有何惧?
  可关键是,郭京真会练六甲正兵吗?
  为了彻底弄清郭京到底是否掌握奇门遁甲之术,是否能救大宋于水深火热之中,赵桓令郭京入宫,在殿前演练一番——赵桓要亲自检验此事的真伪。
  郭京能让这么多大臣相信他,怎么会一点“道行”都没有?
  郭京上殿之后,亲自在地上画了一个阵图,并以阵的两角为“生门”和“死门”。
  画好了阵图之后,郭京让人将一猫一鼠分别放在生门和死门之上。
  猫从生门进入阵中,鼠从死门进入阵中,不久,猫就捉到鼠,将之吃掉。
  郭京又让人将一猫一鼠分别放在死门和生门之上。
  鼠从生门进入,猫从死门进入,猫却怎么都发现不了鼠,任鼠在它左右乱窜。
  演练完毕,郭京说:“如此用兵,我军入生道,则番贼不能见,可以胜也。”
  赵桓和他身旁的内侍们看得目瞪口呆。
  从此,赵桓开始对郭京深信不疑。
  郭京在城内广泛招募六甲神兵,进展非常顺利,报名者众多,但他只要七千七百七十七人。
  郭京招兵的条件是,不问武艺高低,不问年龄老少,只要出生年命符合六甲就行。
  六甲即:甲子、甲寅、甲辰、甲午、甲申、甲戌。
  有许多市井小儿与游手好闲之辈,皆摇身一变,成为六甲神兵。
  有一个名叫薄坚的人,会使用棍棒,平日里经常在街头设场子,靠打把式卖艺为生,郭京录用了他,并让他担任教头。
  还有一个叫刘无忌的人,是一个卖药道人,经常将身子倒立于泥中,向路人乞钱,属于无赖之辈,也被郭京招募为六甲神兵,且任命他为统制。
  郭京对招兵有自己的标准,除了年命要符合六甲以外,有时还需要相视其面目,来决定是否录用。
  有一个贩卖丝织品的商人前来报名,决心上战场杀敌,并当场交上请命书。
  有个武臣想收这个商人为副将,但郭京不批准。
  因为郭京见这个商人面相不祥,并直言不讳地对他说:“公虽才,但明年正月当死,恐连累众人。”
  何栗在开封府任职时曾招募了五千奇兵,现在,他已回到朝廷担当重任,就将这五千人马交给郭京领导。
  于是,这五千人马也变成了六甲神兵。
  郭京令六甲神兵全都鬼颜异服,率领他们耀兵于市。
  京城居民看见后,不论贵贱,无不喜跃,皆以为天降神人,佑助大宋灭寇。
  百姓们因此对郭京很敬重,一提到他的名字,全都以手加额,皆呼为相公。
  另一方面,有识之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