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24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幢闾樱鼋粟楸樾懈孚停魑褡褓鳎富蚓芪ィ匀⊥刻俊�
  两朝封疆接畛,义同一家,各宁尔居,永保信睦……”
  可以说,赵桓都快没有底线了。
  自正月十五日开始,四方勤王之师陆续渐至城外。
  李纲将这数万之众安置在京城四周,并分别建立起有效的组织机构。
  正月十八日,统制官马忠率京西募兵来到城下,然后在顺天门外,恰好与一群金兵相遇。
  马忠率军乘势击之,杀获甚众。
  勤王之师不断云集,让赵桓的态度慢慢发生了转变。
  等到京畿、河北路制置使种师道与统制官姚平仲率领泾原路、秦凤路之兵抵达东京城下。
  卑躬屈膝很久了的赵桓,终于直起腰板。
  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种师道和西军一来,金军立马收敛起之前的狂妄态度,并悄悄向北移砦,增修城垒,似要全力镇守牟驼冈以自卫,游骑也不敢外出剽掠了。
  不过——
  种师道还没进城,宰相李邦彦就派人送来一份敕书,说:“朝廷与金人和议已定,敢言战者灭族!”
  种师道这年已七十六岁高龄,而且身上有病,所以他没骑马,而是乘坐肩舆入城。
  见到赵桓后,种师道道:“臣不知京师有如此之急,臣曾揣测金人必不敢渡河,故来迟。今臣在此,陛下不须忧也!”
  已受尽了委屈的赵桓,听了种师道此言,差点没哭出来。
  赵桓道:“爱卿可有退敌之计?”
  种师道道:“臣以为,讲和非计也。京城周围八十里,如何可围?城高十数丈,粟支数年,不可攻也。若于城上扎寨,而城外严拒,守以待勤王之师,不逾旬月,敌自困矣。然而,业已讲和,亦不可废止。金银不足,请以见数与之,如其不退乃与之战!况且四镇之地,内有保州,此乃宣祖陵寝所在,不宜割与。”
  种师道此言一出,李邦彦等主张议和的大臣,脸色全都变得很不好看。
  完颜宗望得知大宋西军已至城下,立即派使节王汭入城觐见赵桓。
  名义上这是回谢赵桓的赏赐,其实完颜宗望这在是观察了解宋国目前的情况。
  王汭入殿,伏地拜奏,对赵桓赐到沈香山子、花犀、玳瑁酒器并奇兽珍禽等,表示感恩之至。
  王汭这次觐见,礼节与以往相比,恭敬了许多。
  赵桓回头对种师道笑道:“彼畏卿故也。”
  此前,汴梁城诸门尽闭。
  种师道下令打开东部城门与南部城门,听任市民出入如平常,民心因此而稍稍安定,金人则担忧不已。
  种师道又向赵桓建议,先不给金人其所勒索的金银,另外派大军扼住于黄河,使金军匹马不还。
  对此,宋钦宗皆答应。
  种师道受命出外巡城,经过视察,他对破敌已胸有成竹,对身边的亲信说:“敌易破也,但扎连珠寨对垒,使不得虏掠。待敌粮匮乏时,便可进兵。再派兵将临黄河设伏,等其半渡时击之,此万全之策也。”
  种师道想进一步了解一下金军的内部实情,于是派出几名骁勇出城,抓获了三名金兵。
  种师道令他们说一说他们军中情况。
  其中一人宁死不说。
  种师道下令斩之。
  种师道又问第二个人,这人很恐惧,于是坦白说出他所知道的军中情况。
  种师道下令将另一人破其腹,以验所食之物。
  破腹一看,这个金兵腹中无它,只有一些豆子。
  种师道对在场的众人说:“敌粮已匮,可以殄灭。”
  随后,种师道将那名活着的金兵放还,让他回去将这些事告诉完颜宗望。
  宗望得知此事后大惊,于是决意求和。
  前来勤王的官军,除了种师道与姚平仲外,还有鄜延路的张俊、韩时中,环庆路的汪洋、马迁,熙河路的姚古,秦凤路的种师中以及折彦质、折可求等勤王兵,另外还有刘光国、杨可胜、李宝诸路兵,号称二十万之众。
  来自不同地方的勤王队伍积聚在城外,互不相属,缺乏统一的指挥体系。
  而指挥不统一,各军就将无法协同作战。
  李纲觉得这样下去不行,他于是上奏,请求赵桓下令让种师道和姚平仲等勤王官军听从自己节制。
  赵桓降下御笔说:“师道老而知兵,职位已高,与卿同官,替曹曚可也。”
  赵桓的意思是要让种师道接替曹曚,担任亲征行营副使。
  其实这么安排很合理,也可以让宋军形成统一的指挥,只要谋划得当,完全可以全歼完颜宗望这四五万人马。
  可很快赵桓就又犯了他们老赵家的老毛病,他害怕李纲兵权太重,于是又收回之前所下的命令,改让种师道为签书枢密院事、充河北、河东、京畿宣抚使,以姚平仲为宣抚司都统制,宣抚司统一指挥西兵以及四方勤王之师。同时,又调拨京师驻扎在城外的前军与后军,也归属宣抚司指挥。
  种师道将城外勤王之兵集中分为两寨,一寨屯城于西南,一寨屯城于东北。
  与种师道的宣抚司相比,李纲的行营司权威有所下降,行营司所属队伍只有左、右、中三军而已。
  兵权分为两部分,不相统一。
  而宣抚司计划采取行动时,又往往托以机密不向行营司通报。
  如此一来,行营司对宣抚司在城外的军事行动计划一无所知。
  李纲有些失落,并为此担心不已!
  可赵桓却不这么认为,他认为他很好的控制住了臣子们的野心。
  同时,赵桓发现,自己这边有二十万大军,可谓是兵强马壮,而金军那边只有四五万大军。
  那是不是可反击了?
  这个念头一在赵桓心中出现,就一发不可收拾。
  等赵桓听说,金人将城外后妃、皇子、帝姬的坟墓攒殡全都发掘殆尽后,十分气愤,于是下定决心跟金军开战!
  ……


第五百八十九章 不胜而胜和不败而败
  ……
  为了了解金军的情况,种师道派人去将沈琯请到宣抚司来。
  沈琯到了宣抚司后,对种师道说:“当初黄河岸边若有千人守之,金兵岂能至都城?”
  种师道对此也感到很不可思议,不过,事已至此,再计较这些,已经没有意义。
  种师道仔细问了金军的情况,又就河北地形特点,以及在何处拦击金军为好等情况,咨询沈琯。
  沈琯将之前对李纲所说的又对种师道说了一遍。
  听了沈琯所说,种师道令姚平仲率兵向金军营地逼近,迫使金军游骑不敢外出抄掠。
  果然!
  金兵皆很紧张,躲在营地中,不敢出动。
  种师道心下大定,开始谋划反攻。
  李纲支持种师道这一谋划。
  很快,在御前会议上,以李纲和种师道为代表的军方主战派很明显的占据了上风,并得到了赵桓的大力支持。
  会上甚至初步确定了出兵进攻金军的日期,并做了相应的军事部署。
  但是,以李邦彦为代表的主和派对于用兵仍是推三阻四。
  他们以为,出兵攻击金人是一种很冒险的行为,一旦失败,前边的和谈努力都将前功尽弃,而国家也将面临沦丧之危。
  对于将相之间的分歧,赵桓心里很清楚。
  不过赵桓不认为这有甚么问题,就像他的态度发生转变一样。
  以前由于军力不足,他自然要采纳李邦彦等人的建议,议和。
  而现在,勤王之兵已来了二十多万,数倍于金人,特别是西军名将种师道已来到他身边,他当然要找回之前丢掉的尊严,希望用武力驱逐金人。
  凭良心说,赵桓有这个转变,并不违背人性情理和基本逻辑。
  可问题是,赵桓的转变也有些太快了,而且转得也有些太大了。
  从之前一味求和,赵桓迅速变成一味主战,甚至是希望立即跟金军打一仗。
  赵桓在一天之内五次派内侍去催促种师道,让种师道考虑是否可以早日出兵?
  种师道很冷静,也很沉稳,不肯贸然出兵,他要按计划等姚古率西军到来后再攻击金人,不赞成提前动手。
  种师道的表现令赵桓有些失望,赵桓于是又将希望寄托在都统制姚平仲身上。
  姚平仲很勇敢善战,也一直试图表现他自己。
  可从之前的童贯,到现在的种师道,全都压着姚平仲,不让姚平仲表现自己。
  如今,终于让姚平仲等来了表现自己的机会。
  姚平仲对赵桓说:“士兵都愿速战,可现在迟迟不战,他们都很有怨言。”
  赵桓说:“种宣抚不同意马上开战。”
  姚平仲立即道:“臣愿领兵夜叩金营,生擒斡离不(完颜宗望),奉康王以归。”
  赵桓闻言大喜,当即向姚平仲许诺:“若成功,当授以节钺。”
  要说,劫营,你就快点去吧。
  可赵桓非让术士楚天觉推算一下劫营的日子。
  结果,楚天算过之后,说得胜之日为三天后的二月丁酉(即二月初一)。
  三天时间,黄花菜都凉了,而且中间隔了这么长时间,怎么可能不走漏风声?
  可赵桓不这么认为,他觉得宋军一定能一击得胜,然后他就可以一雪前耻,成为秦皇汉武那样伟大的皇帝。
  赵桓不仅让姚平仲偷袭金营,等姚平仲出兵了之后,他又让李纲出兵相助。
  李纲说,事先没有商量,兵马也没有准备,冒然出兵不妥。
  赵桓不听,连派三波内侍催促李纲出兵。
  李纲无奈,只好下令大军紧急集合。
  天快亮时,前军统制张撝、右军统制石濬、中军统制辛康宗、左军统制刘佃、后军统制王师古、敢战军统制范琼,全都集合完毕,然后他们率军从封邱门出城,向班荆馆、天驷监挺进。
  可这时,姚平仲劫营已经失败了,而姚平仲也已经撇下部队独自逃跑了。
  原来——
  姚平仲命手下大将王通为先锋军统制,率先去劫营。
  王通领命,然后率五百名敢战死士直抵金营。
  可是,王通连劫两寨皆空,至第三寨,金军数千铁骑突然杀出!
  这数千铁骑均是金军精锐,又突然而至!
  王通与敢死队顿时陷入金军的包围之中!
  他们殊死拼杀,以待援兵。
  然而——
  后援之兵,大都连人带马坠落到寨旁的深沟之中,西军将领陈开战亡。
  王通见重伤已半,而金军骑兵正从南北两面涌来,即将形成前后夹攻之势,只能率三百骑兵突围而出。
  王通见到姚平仲后,姚平仲令他率众上马,往西而窜。
  这时,金军骑兵己追了过来,将宋军中军冲散。
  宋军的溃军立即往回跑。
  而金军则一直追赶宋军,追至板桥才开始回撤。
  姚平仲大败而逃,姚平仲的副将杨可胜不幸被俘。
  当天夜里,完颜宗望亲自审问杨可胜,说:“两国已通和,又来劫寨,何也?”
  杨可胜回答说:“可胜以勤王兵到京师,三军欲战,故可胜率之以来,非朝廷之意也。”
  杨可胜将责任全都揽到自己身上,任完颜宗望如何逼问,都不改口。
  完颜宗望因而大怒,下令斩杀杨可胜。
  陕西勇将杨可世的兄弟杨可胜因此英勇就义。
  这时,另一部分金军追至幕天坡,与李纲所率大军相遇。
  金军集中兵力向宋军中军发起猛烈冲锋。
  李纲见状,下令以神臂弓还击。
  宋军与金军鏖战于幕天坡。
  战状很激烈,双方互有死伤。
  最终金军战败,退去。
  为防止金军再来战,李纲与行营司诸军皆宿于城外。
  对于姚平仲夜袭金营,赵桓本以为必定成功,他期待着清晨能传来大获全胜的好消息。
  可是,第二天清晨,李邦彦等主和的人一起上奏说:“西兵勤王之师及亲征行营司兵,为敌所歼,无复存者。”
  赵桓闻讯大惊,急忙下诏,令各军不得进兵!
  紧接着,赵桓将责任全都推给姚平仲和西军,并亲自给完颜宗望写信,说要捉姚平仲明正典刑,并又送给完颜宗望一大堆宝物,希望和金军继续议和。
  李邦彦等主和派认为,危亡在即,仅做出这些措施是不够的,还应该以实际行动来表明议和的诚意,应该召李梲持国书割地以和,并奉地图和誓书,令路允迪前去割太原,秦桧前去割河间,程瑀前去割中山。
  赵桓同意李邦彦等人所凑,令宇文虚中当面向金人解释,说姚平仲等擅用兵甲,几误和议,已遣割地使,交割三关之地。
  赵桓、宰执大臣以及有关各方全都相聚在都堂里开会。
  他们一致认为,当前形势之下必须坚决执行和议政策,不得有丝毫动摇。
  种师道也在场,他提出不同建议,说:“劫寨已误,然兵家亦有出其不意者。今夕再遣兵分道攻之,亦一奇也。如犹不胜,然后每夕以数千人扰之,不十日,敌人遁矣。胜负兵家之常,正当再击之耳,何遽丧气乎?”
  对于种师道的这个建议,赵桓和李邦彦等宰执皆不听。
  不仅如此,李邦彦等人还纷纷启奏,认为李纲、种师道出师败绩,可正典宪,请求罢免李纲和种师道的职务。
  赵桓准奏,于是罢免种师道宣抚使职务,改任大一宫使;罢免李纲尚书右丞、亲征行营使职务,命蔡懋代之。
  赵桓比任何人都知道,姚平仲劫营是谁安排的,可劫营兵败,总得有人来承担责任,所以李纲与种师道成了替罪羊。
  李邦彦等人还嫌这样不够,要将李纲捆绑起来,交给金人处置。
  可不知为什么,金使竟然不接受,反说这样不可,认为还是由大宋自行处置比较好。
  李纲在城外得知事情有变,遂立即领军入城,然后前去面见赵桓,想跟赵桓商量对策。
  可赵桓拒而不见。
  这时,李纲才知道自己已经被免职,于是退到浴室院等待赵桓降罪。
  蔡懋接替李纲行营使职务后,立即派人统计损失情况,结果是行营司兵所失才百余人,损失情况并不像李邦彦等所说的那样严重,而西兵折伤也不过千余人,其他各勤王之师因为没出兵,故没有任何损失。
  很明显,李邦彦等主和派夸大了兵败损失,他们这是要以此打击主张向金人开战的李纲和种师道等军方势力。
  政治斗争向来是无耻和没有底线的,这不怨李邦彦他们狠,为了一己私利,敢拿国家的前途赌,怨只怨赵桓昏庸无能,作为北宋的最高决策者,赵桓很明显缺乏应有的洞察力,根本看不清事情真相,而且他也缺乏应有的决断力,在和与战之间摇来摆去,前几天,他还极力催促种师道出兵进击金人,现在却又认为出兵是一个错误选择,认为议和才是正途。
  蔡懋也是主和派中的一员。
  因此,蔡懋上任之后,立即下令,大军撤入城内,只留范琼与马忠所部在城外。
  金军见此,又开始猖狂起来,四处派遣游骑耀武扬威。
  蔡懋又下令不准抵抗和还击。
  蔡懋的举动让宋军将士很不解,人们私底下都认为蔡懋有二心,可能已经暗中投降金人了。
  宋军劫营一事,引起了完颜宗望的高度警惕。
  完颜宗望觉得,宋军不顾人质安危前来劫营,说明人质在宋人心目中的分量还不够重。
  而且,从赵构来到金营后的一系列表现来看,他并不太像是一个亲王。
  特别是前些日子,完颜宗望为检验赵构的箭法,曾与赵构一同射过一次箭,没想到,赵构竟连发三矢皆中筈。
  这让完颜宗望等金人大吃一惊!
  金人普遍认为:“赵构应是将官良家子,似非亲王,岂有亲王精于骑射?”
  完颜宗望遂决定将赵构遣送回去,另换一个亲王来做人质。
  赵桓无奈,只能让肃王赵枢去换赵构回来,另外,赵桓还把他唯一的亲妹夫曹晟派去当人质。
  完颜宗望还要宰相李邦彦前来当人质。
  赵桓骗完颜宗望说,李邦彦已经不是宰相,然后将张邦昌升为太宰,也就是宰相,让张邦昌继续留在金营当人质。
  说李邦彦已经不是宰相,其实也不完全是骗完颜宗望。
  李邦彦等主和派对于姚平仲劫营失败,不以为忧,反以为喜。
  因为这恰恰给他们创造了一个契机,他们正好可以借此将反对议和的李纲赶下台去。
  阴谋得逞以后,他们兴致勃勃地在都堂里置酒,公开庆贺。
  这惹起民间尤其是太学生的愤怒。
  太学生纷纷上书,要求李纲和种师道复用。
  这种声音越来越大。
  后来,数万人不期而集会于宣德门外。
  恰好百官退朝,朝官们从东华门陆续朝宣德门走来。
  李邦彦走到门口时,有人忽然认出了他,大家呼啦一拥而上,纷纷指责他,历数其罪,有人大声嫚骂道,“李邦彦,汝是浪子,岂能做宰相?”
  有人径直走到李邦彦跟前,殴打李邦彦,还有人拾起地上的瓦砾朝李邦产猛地扔去。
  李邦彦见势不妙,扭头便跑。
  因为善于踢球,李邦彦跑得非常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