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对于如何接待童贯,如何在童贯面前进行表演,郭药师着实费了一些脑筋,然后做了一系列精心安排。
  这天,郭药师率领数骑离开燕京,远到易州去迎接童贯。
  在易州城外,郭药师以极隆重的礼节参拜了童贯。
  这吓了童贯一大跳。
  童贯急忙闪身避开,然后很不解地说道:“汝今为太尉,位视两府,与我等矣,此礼何也?”
  郭药师回答说:“太师,父也,药师惟知拜父耳!焉知其他?”
  童贯释然。
  随后,郭药师邀请童贯视察常胜军。
  童贯一行跟随郭药师来到一片四山之地。
  郭药师摇动手中令旗。
  寂静的荒野之上,立即奔来了无数铁骑,铁骑身上的盔甲反射的太阳光,似乎将太阳都遮挡上了。
  郭药师再一摇动手中的令旗。
  铁骑立即迅速退去,郊野沉寂如初。
  童贯对郭药师指挥训练的骑兵大加赞赏。
  童贯以自己戎马半生的眼光看来,有郭药师这样一位大将和这样一支铁军来守卫燕京,来保护大宋的北大门,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童贯于是拿出大批钱财犒赏郭药师和常胜军。
  燕山府路宣抚使兼燕山府知府王安中,是王黼和粱师成推荐的人。
  自从王黼和粱师成失宠倒台后,王安中整天惶惶不安,他知道自己在燕京的日子恐怕已经不多了。
  果然!
  童贯来到燕京后,立即建议赵佶召王安中还朝,由蔡靖接替王安中的职务。
  王安中在燕地干得实在是不怎么样,而且软弱无能。
  因此,赵佶很快便同意了童贯所凑。
  紧接着,童贯又奏请在河北路置四总管,即四路军事总管,以加强河北防御。
  一是中山府军事总管,由辛兴宗负责。
  二是真定府军事总管,由任元负责。
  三是河间府军事总管,由杨惟忠负责。
  四是大名府军事总管,由王育负责。
  这四路军事总管,同时兼任诸路副都总管,童贯要求他们积极招集逃亡军人,以及招收各处游手好闲人员充军——童贯想用这四总管来建立起河北军事组织体系,然后通过这套体系来招兵买马,充实实力,以此来巩固和加强河北的防御。
  童贯的这个想法并不是来燕京之后才想出来的——之前,他在太原与马扩谈话时,其实就已形成了这个想法。
  在童贯的设想当中,燕山地区是第一道防线,四军事总管是第二道防线,而黄河则是第三道天然防线。
  童贯以为通过这样的部署,河北防线应该会固若金汤。
  回京后,童贯向赵佶汇报说,“郭药师练兵有术,力能抗掳,忠义可嘉,绝无异图。”
  同时,领枢密院事的蔡攸也向赵佶保证,郭药师绝对没有问题,大可放心使用。
  赵佶这才打消了对郭药师的疑虑。
  后来赵佶又接到一些奏报,说郭药师与金人私下有接触,提醒赵佶要引起注意,可赵佶对这些奏报全都不予重视,全都搁置到一边。
  古往今来,很多人指责童贯,说他对郭药师严重失察,才导致的靖康之耻。
  也有人从另一个角度,说郭药师太会表演了,他高超的演技,竟然能蒙蔽住老奸巨猾的童贯。
  或者也可以这样说,童贯太愚蠢,他辜负了赵佶的重托,他没能看清郭药师的本质,也没能将河北边防部署好。
  或许还可以这样说,最愚蠢的恰恰就是赵佶,为什么要派童贯去考察郭药师呢?如果换另一个人去,也许就会是另一个结果。
  其实,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宋国必然要用常胜军,而掌控常胜军最合适的人只有郭药师,别人无可代替,郭药师和常胜军已成为宋国手中很不好处理的一个问题,弄不好就会发生兵变,将靖康之耻提前,有可能这才是童贯重赏郭药师并极力拉拢郭药师的一个现实原因。
  ……


第五百六十九章 举兵南下
  ……
  蔡绦被勒令停职了之后,是个人就能看出来,蔡京的宰相之位当到头了。
  可留恋权势的蔡京,仍然不肯主动退去相位,他很希望自己能再当几年宰相。
  赵佶在一等再等之后,终于再也等不下去了,于是赵佶让刚从燕京回朝的童贯和蔡攸去蔡京家,令蔡京上章谢事。
  蔡京不得已,才上交了宰相的印章,并写了辞职的奏表。
  蔡京这次出任宰相只有短短四个月时间,最后黯然下台。
  纵观蔡京这一生,虽然逃不了阿谀奉承、曲意逢迎、舞弄权术、行事霸道、专权跋扈,但也不失为是一个合格的宰相。
  如果蔡京能再年轻二十岁,哪怕只年轻十岁,有经验丰富又能力卓绝的蔡京辅佐赵佶走过这段最艰难的时刻,有可能就不会有接下来的靖康之耻发生。
  纵观历史,李邦彦、白时中、蔡攸之流,与处于巅峰时期的蔡京相比,差得真不是一点半点。
  然而,时也,运也,命也。
  五月五日,赵佶以童贯“克复燕山府等州及收高托山等”为由,下达诏书让大臣们议封童贯为广阳郡王。
  六月六日,赵佶正式颁布诏令,太师、豫国公童贯,依前太师、领枢密院事、河北河东陕西宣抚使,进封广阳郡王。
  制曰:“王者申九伐之威,以和众安民为盛德,大臣廑四方之虑,以折訩厌难为殊勋……”
  在此之前,宋朝异姓非外戚,无封王者。
  李衍那是特殊情况,赵佶不封,李衍自己也封了,到时候赵佶也得捏着鼻子认,所以莫不如做个顺水人情。
  在蔡京主政初期,为持绍述之说的政治需要,蔡京曾建议赵佶封王安石为舒王。
  后来何执中又被赵佶封为清河郡王。
  但他们都是死后追赠的。
  活着进封为郡王的只有童贯,这在宋朝是史无前例的。
  童贯不仅封王,还是宦官封王。
  这在中国历史上,仅有三位。
  第一位是南北朝时期北魏的宦官宗爱。
  宗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亲信,太武帝后来死于宗爱之手。太武帝死后,宗爱立拓跋余为帝,拓跋余封其为冯翊王。拓跋余后来试图夺回皇权,又被宗爱所弑。宗爱连杀两帝,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疯狂的宦官,后被新皇帝拓跋濬“具五刑,夷三族”。
  第二位是唐肃宗时期的当权宦官李辅国。
  李辅国相貌奇丑,曾助肃宗登基。肃宗死后,他扶立代宗,日益骄横,自称“欺压皇上的老奴”。代宗封其为博陆王,不久派人将其暗杀。
  第三位就是童贯。
  童贯率军进驻燕京是在宣和五年。
  为甚么那时不封王,而偏偏在两年之后才封?而且中间童贯还曾致仕过。
  当年,赵佶在景龙门外举行仪式欢迎宋军凯旋时,对童贯可是很冷淡的,因为燕京并不是宋军收复的,而是李衍让的和朝廷花钱从金军手中赎买回来的。
  赵佶因此而对童贯不满,不久,赵佶便断然解除了童贯的职务,令其致仕。
  其实,赵佶做这前后矛盾的事,原因很简单——现在,赵佶离不开童贯,在风雨之中飘摇的大宋也离不开童贯。
  赵佶虽然玩世不恭,也做过不少荒唐事,但他并不是蠢人。
  这几年,国事不振,边境线上,金人的态度越来越让人难以捉摸,燕山地区又存在着郭药师与常胜军这一隐患,西北地区西夏小动作不断,而河北山东等地的农民暴动虽然暂时平息了,但随时都有死灰复燃的可能。
  因此,赵佶急需像童贯这样懂得军事又能够震住局面的人来保护大宋,让大宋平稳渡过这一艰难的时期。
  赵佶原以为谭稹是块好材料,可以替代童贯,可实践证明,谭稹这人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赵佶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才重新重用童贯的。
  童贯今年已经七十二岁了,与童贯同时代的老臣们基本上都已经离开了朝廷——邓洵武在四年前已经去世,郑居中也在两年前去世。
  而年轻一些的大臣,如白时中、李邦彦、蔡攸、宇文粹中等,都是些文人,不懂军事,更镇不住场子。
  赵佶想来想去,觉得无人可以替代童贯。
  所以,要想守住边防,要想维护大宋的安全,还得依靠童贯。
  因此,赵佶希望用封王这种最高赏赐来笼络住童贯,希望童贯能为大宋江山之稳定竭尽全力。
  童贯对于封王很高兴。
  这也正常,毕竟这是臣子的最高荣誉。
  经赵佶批准,童贯将自己的府邸又扩建了许多,更加富丽堂皇。
  据说,施工人员向童贯表示祝贺,并请求赏赐,童贯在高兴之余,赏赐给工匠每人一只金碗。
  这足可见,童贯有多高兴。
  封童贯为王的同时,赵佶也晋封蔡攸为太保,并让蔡攸领枢密院事。
  太保与太师、太傅并称为“三公”,都属正一品,都是表示恩宠的加衔。
  蔡攸曾担任过北伐副帅,接触过军队,在赵佶眼里,蔡攸也算是知兵,将来可以担任童贯的接班人。
  赵佶希望,童贯和蔡攸这一老一少,能担负起大宋的国防重责。
  可就在童贯欢天喜地庆祝自己获得王位之时,就在蔡攸不择手段培植自己势力之时,时刻关注北边动态的马扩,突然探到,完颜宗翰又回到了云中,正组织力量修治飞狐县和灵丘县城防工事。
  马扩很警觉,立即给童贯写信报告了这个情况,并建议童贯火速调陕西精兵,屯守中山府和真定府,选调智勇之将守卫易州一带,以防金军突然发动南下入侵。
  童贯和蔡攸对马扩的这封信都没有重视起来。
  童贯和蔡攸还是认为,金国目前刚刚建国,国内局势还不稳定,又有强邻水泊梁山在侧,此时不可能冒险出兵南下,金兵在边境上制造紧张空气,只不过是为了向大宋多讹诈一些钱财罢了。
  因此,童贯和蔡攸觉得没必要理会此事。
  然而——
  事情的发展,完全出乎童贯和蔡攸的意料——远在东北的金国精英们此时正在秘密策划举兵南下……
  ……


第五百七十章 宋江死水浒结
  ……
  宣和五年,二龙军随童贯和蔡攸凯旋。
  历数往日之功后,胁迫衙内军断后的宋江,被赵佶加授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吴用授武胜军承宣使。
  戴宗授兖州府都统制。
  李逵授镇江润州都统制。
  黄信授武奕郎兼诸路都统领,仍任青州。
  其余二龙军的幸存人员皆有封赏。
  可以说,宋江和二龙军的人,终于得到了他们想要得到的。
  就是代价太大了一些。
  从北到南,又从南到北,二龙军最早的一百单八将,如今只剩五个,中途招降的将领全部战死。
  宋军虽然连败两场大仗,可未有一支军队像二龙军这样战损这么大。
  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佶才对剩下的宋江等人大加封赏,准备重用。
  连年征战,宋江也累了,受赏之后,便向赵佶请了圣旨,回乡省亲。
  赵佶准了。
  数日之后,宋江带着二百随行军健,挑担御物、行李、衣装、赏赐,离了东京,衣锦还乡,回归故里山东郓城县宋家村。
  乡中故旧父老亲戚,都来迎接宋江,回到庄上。
  可惜老父宋太公已死,兄弟宋清也亡,家早已不是原来的家了。
  宋江来到宋老太公的坟前,痛哭伤感,不胜哀戚。
  宋家在郓城的名声极好,宋江后来又受了招安,因此,虽然多年未归,庄院田产,家私什物,皆如旧时。
  昔日州县官僚,探望不绝。
  在庄上住了数月之后,宋江担心赵佶怪罪他,因此,设了一场大宴,请当村乡尊父老,饮宴酌杯,以叙阔别之情。
  次日,宋江便启程回京。
  宋江一回到京中,神行太保戴宗便来探望宋江。
  二人坐间闲话。
  戴宗道:“小弟已蒙圣恩,除授兖州都统制。今情愿纳下官诰,去庙里陪堂求闲,过了此生。”
  宋江不解道:“贤弟何故行此念头?”
  戴宗道:“前些日子,小弟夜里梦见崔府君勾唤,因此发了这片善心。”
  宋江道:“既是崔府君召贤弟,为兄也不好阻拦。”
  自此相别之后,戴宗纳还了官诰,去到泰安州一处庙里,陪堂出家,每日殷勤奉祀圣帝香火,虔诚无忽。
  数月之后,戴宗大笑而终。
  宋江听后默然不语。
  不久,宋江到楚州为安抚,兼管总领兵马。
  到任之后,宋江惜军爱民,百姓敬之如父母,军校仰之若神明,讼庭肃然,六事俱备,人心既服,军民钦敬。
  时间匆匆如流水。
  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
  这天,宋江忽听得朝廷降赐御酒到来,与众出郭迎接。
  入到公廨,开读圣旨已罢,天使捧过御酒,教宋江饮毕。
  宋江亦将御酒回劝天使,天使推称自来不会饮酒。
  御酒宴罢,天使回京。
  宋江备礼,馈送天使,天使不受而去。
  宋江自饮过御酒之后,感觉肚腹疼痛,心中疑虑,然后想到自己定是被下药在酒里。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两年前,宋江挟衙内军共同对敌,李逵更是一斧砍了高衙内的狗头,得罪自高俅以下无数达官权贵。
  当时,国家大事频发,赵佶焦头烂额,而宋江胁迫衙内军一同应敌又无错有功,高俅等人自然不敢动手中有数千军马的宋江。
  如今,宋江手上已经没有多少军马,立功一事又过去两年,关键是,大宋这两年,暴民四起,京中早有风声,宋江会复起裹民暴动,自立为王。
  也正是因为听到了这些风声,这两年宋江一直老老实实的在楚州治军治民,想要造福一方。
  可惜!
  高俅等人最终还是没有放过他!
  宋江叹曰:“我自幼学儒,长而通吏,不幸失身于罪人,并不曾行半点异心之事。今日天子轻听谗佞,赐我药酒,得罪何辜。我死不争,只有李逵现在润州都统制,他若闻知朝廷行此奸弊,必然再去哨聚山林,把我等一世清名忠义之事坏了。”
  宋江因此心生一计,然后连夜使人往润州唤取李逵星夜到楚州,说有要事相商。
  且说李逵自到润州为都统制之后,好不痛快,只能终日饮酒、赌钱打发时间。
  听得宋江差人来请他,李逵道:“哥哥取我,必有要事。”便连夜去了楚州。
  李逵来到楚州拜罢宋江,宋江道:“兄弟,自从分散之后,日夜想念众人。吴用军师武胜军和黄信兄弟青州远,难以前来,只有兄弟在润州镇江较近,特请你来商量一件大事。”
  李逵道:“哥哥,甚么大事?”
  宋江道:“你且饮酒!”
  宋江请李逵进后厅,现成杯盘,随即管待李逵酒食。
  将至半酣,宋江才道:“贤弟不知,我听得朝廷差人赍药酒前来,赐与我吃。这该如何是好?”
  李逵大叫一声,道:“哥哥,咱们反了罢!”
  宋江道:“军马尽都没了,兄弟们又各自分散,如何反得成?”
  李逵道:“我镇江有三千军马,哥哥这里楚州军马,尽点起来,并这百姓,足可凑出万余大军,如今天下大乱,有这万余大军做基,我等同弟,天下尽可快活,强似在这奸臣们手下受气!”
  宋江听罢,暗道:“我做对了。”
  原来,那接风酒内,已下了毒药。
  李逵追问道:“哥哥几时起义兵,我那里也起军来接应。”
  宋江道:“兄弟,你休要怪我。前日朝廷差天使,赐药酒与我服了,死在旦夕。我为人一世,只主张‘忠义’二字,不肯半点欺心。今日朝廷赐死无辜,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我死之后,恐你造反,坏了我等忠义之名。因此,将你请来,相见一面。你喝下的酒中,我已下了毒药。你我兄弟一道去了吧。”
  李逵见说,垂泪道:“罢,罢,罢!生时伏侍哥哥,死了也只是哥哥部下一个小鬼!”
  听了李逵之言,宋江含泪而终。
  稍后,李逵跪死在宋江身前。
  武胜军承宣使军师吴用,忽一日,心情恍惚,寝寐不安。
  至夜,吴用突然梦见宋江、李逵二人,扯住衣服,说道:“军师,我等以忠义为主,替天行道,于心不曾负了天子。军师若想旧日之交情,可到坟茔亲来看视一遭。”
  吴用刚想细问,就醒了过来,原来是南柯一梦。
  吴用泪如雨下,次日,便收拾行李,径往楚州而去。
  吴用到了楚州,才得知宋江和李逵已于数日前被毒酒毒死。
  吴用稍稍一想,便知个中缘由。
  寻到坟茔,吴用置祭宋公明、李逵,然后以手掴其坟冢,哭道:“仁兄英灵不昧,乞为昭鉴。吴用是一村中学究,始随晁盖,后遇仁兄,救护一命,坐享荣华。到今数十余载,皆赖兄之德。今日既为国家而死,托梦显灵与我,兄弟无以报答,愿得将此良梦,与仁兄同会于九泉之下。”
  言罢,自缢于一旁的槐树之下。
  楚州百姓,感念宋江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