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15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投降反戈,宋军不日就要兵临宛州城下,刘敏派人八百里求援。”
  王庆本就惨白的脸,在听完李助之言后,变得更加惨白,道:“怎会恁地快?”
  李助道:“此片地区,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主要州城若是破了,自然难以抵挡。”
  王庆一想也是,道:“如今该如何是好?”
  李助道:“派得力之人驰援刘敏,宛州绝不能丢,宛州若丢,宋军就可以分兵而进,恁地时,就难守了。”
  王庆道:“那派杜壆领将佐十二员、兵马三万,去援宛州,告诉杜壆,最少与本王守住三个月!”
  李助心中一动,道:“三个月?”
  王庆含糊道:“军师照本王此言吩咐杜壆即可。”然后避开这一话题,又道:“派人向方腊求援了么?”
  李助道:“已经派了。”
  王庆道:“那本王就拭目以待方腊到底派不派援兵来救本王。”
  李助道:“咱们楚国与他南国唇亡齿寒,他焉能不来救援?”
  王庆道:“军师对方腊的了解太少了,他的心不在北边,而是一心打下东南全境建国称帝……他以为有长江天险,就可以高枕无忧当他的南帝了。”
  “这长江也并非是难以逾越的天险啊。”李助道。
  王庆悠悠地说道:“本王那位好大哥有可能会认为,有本王帮他拖住宋军的脚步,他就可以从容的吞下东南的大片疆土。”
  李助皱眉道:“方圣公不会恁地短视吧?”
  “哼!”
  王庆哼然道:“若非恁地,他怎会只留方七佛一支偏师在北面独挡要冲,而将大军全部置于南面攻城掠地?”
  李助道:“宛州、山南、荆南全都处于无遮无挡的平原之上,难以守卫,倘若被宋军打下宛州、山南、荆南三郡,咱们楚国可就唯有龙门山一地能守了,所以,宛州、山南、荆南不能丢,而靠咱们自己,显然是守不住这三地,所以,如果不能得到南国之助,咱们楚国怕是危矣。”
  王庆长长一叹,他又何尝不在这些?
  王庆道:“本王曾跟方腊说过,如果宋军来打本王,本王又看不见他的大军,本王扭头就去投宋军,然后帮宋军打他。”
  李助道:“大王万万不可走此路,咱们楚国大半军民都是因为对宋国失望透顶才跟随大王建立楚国的,有些甚至恨宋国入骨,这其中不乏大王的肱骨之臣,像杜壆、刘敏、我侄李懹,他们不可能跟随大王你投宋。”
  害怕王庆真投宋,李助又道:“大王万万不可露出此意,否则也许会引起政乱。”
  王庆心中一凛,不过表面却如无其事道:“本王也就是吓唬吓唬方腊,否则他怎肯出兵救援本王?”
  李助有些将信将疑!
  李助对王庆的性格非常了解,知道王庆有为人慷慨、不拘小节、礼贤下士、有分寸、能隐忍等优点,不过王庆的性格之中也有随波逐流、得过且过等胸无大志的一面。
  因此,李助真怕聪明的王庆,分析清楚了现在的形势之后,走上投宋之路!
  是的。
  李助其实也分析出来了,坚决抵抗,他们楚国的胜算并不大,尤其是在方腊不出手救援的情况下,而投宋的的确确是一条可行之路。
  可也正像李助跟王庆所说的那样,他们楚王有大半的人对宋国失望透顶,不想投宋,而这其中其实也包括李助。
  另外,这楚国的王虽然是王庆,可这楚国之所以能建立,有很大程度是因为有李助不留余地的谋划、奔走,可以说,楚国倾注了李助的全部心血。
  试问,李助怎么可能愿意王庆投降让他失望透顶的宋国毁了他数年的心血?
  李助不动声色地问道:“那大王准备怎么应对宋军?”
  王庆笑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李助不满意,道:“咱们楚国只有二十万大军,又缺乏训练,如何能挡得住如狼似虎的宋军?”
  王庆道:“扩军,再寻找盟友联合。”
  李助问:“大王意与谁人为盟?方圣公么?”
  王庆道:“方腊此人,言而无信,本王又怎么会信他?本王准备与李衍联盟。”
  李助笑了,道:“大王英明,不论是实力,还是为人,大都督皆是上上之选,只要大都督肯与大王结盟,咱们楚国必能化险为夷!”
  王庆看了李助那自内而外的笑容一会,笑道:“烦请军师为本王约一下李衍,本王亲自跟李衍谈联盟一事。”
  李助道:“义不容辞。”
  王庆收起笑容,又道:“军师再替本王给方腊捎一句话——千万别逼我。”
  ……


第三百八十六章 天命在我
  ……
  清溪县,方腊的行宫当中。
  看完王庆写给他的“千万别逼我”,方腊面带微笑将信扔进圣火中烧成了灰烬。
  没用其他人询问,方腊就笑道:“王庆威胁本教别逼他,哈哈哈……当本教是吓大么?”
  包康是名臣包拯的第五世孙,从小就怀异志,对宋朝的政治腐败,贪官横行,捐税繁重,极为愤慨。
  包康青年时期远游讲学,结交朋友颇广,方腊就是他的挚友之一。
  方腊起事了之后,亲任起义军大元帅,包康则任军师和副元帅。
  因此,明面上,包康是方腊的头号谋士。
  所以,包康最先开口,道:“咱们如果不出兵帮楚王,他应该是无路可走了,最终走极端降宋也不是一点可能都没有。”
  方腊断言道:“王庆不可能降宋!他当惯了逍遥自在的王爷,又怎么会再去当狗?他曾与本教说过,大不了,他就带兵占领江东,那里虽小,但也可以为王,有江东为他的后路,他又怎么会去降宋?再者说,就是他肯降,他手下的文武百官能答应么?以咱们为例,就是本教肯降那教人失望透顶的宋国,你们能答应么?”
  方腊说得很有道理——假如方腊敢降宋,那他们这些恨透了宋王朝的人,十有八九会联合起来换一个教主,这也是赵佶九次向方腊发出招安,方腊都不鸟赵佶的原因。以此来想王庆,王庆的确不会降宋。
  陈箍桶道:“咱们可以北上占徽州、睦州,然后直取东京汴梁围魏救赵,如果能顺利打下东京最好,就算打不下,也可以再撤回来,恁地,既能解了楚国之围保存一个盟友,也能让宋国不敢小觑咱们。”
  方腊道:“如果引火烧身,又当如何?”
  陈箍桶道:“楚国的属地都快包围神京了,直接威胁到昏君的统治,宋国实在没有理由弃近在咫尺的楚国不打而打路远又山高水险的咱们。”
  方腊道:“王庆已经失了西京,如果再放弃宛州及所属州县,就彻底撤出了河南,咱们也就比他远不了多少,恁地时,宋军先打谁,怕是就难说了吧?”
  陈箍桶清楚,方腊之所以这么说,主要是因为方腊想往南打不想北上浪费兵力,可他却无力反驳,因为方腊所说的也并不是一点道理都没有。
  陈箍桶只能提醒方腊道:“楚国若亡,咱们就要孤军奋斗,宋国立国百年,还不是咱们可以挑战的。”
  方腊道:“本教又不想挑战宋国,他北我南,完全可以和平共处。”
  陈箍桶道:“南方是宋国的经济命脉,宋国只要有一战之力,就必然会攻打咱们。”
  方腊道:“宋国若是肯与咱们和平相处还则罢了,若是不肯与咱们和平相处,咱们就联合西夏、辽国、金国,对了,还有李衍,五家瓜分了宋国,宋国先平晋,又与楚大战,本教不信它能抗住五家联合攻打。”
  陈箍桶没法反驳,只能以沉默应对。
  方腊又道:“咱们现在当务之急是,趁宋国顾及不上咱们,赶紧抢占东南之地。”
  娄敏中道:“咱们先夺取没有重兵把守的金陵,扼守长江,顺便装出援救楚国,稳住楚王,免得楚王狗急跳墙,然后再夺取东南州……”
  不等娄敏中说完,方腊就打断娄敏中道:“金陵自然是要取的,不过不急于一时,金陵是咱们口中的肉,跑不了,待宋军来攻打咱们江南,顺便占了即可,宋国如今已经失了东南的民心,不趁此机会扩张,待到何时?咱们所占的州县越多,咱们的战争潜力就越大,战略回旋空间也就越大……”
  因为赵佶君臣在东南横征暴敛大兴花石纲,宋国的确已经失去了东南的民心,以至于方腊打到哪都有义军起义相应,很多地区都不攻自破,而且方腊的义军还越打越大,另外,各地都主动联系方腊,跟方腊说,只要方腊的义军一到,他们就起义响应方腊,可以说,方腊这边的形势是一片大好,这也就难怪方腊沉迷其中了。
  见无法说服方腊,而且方腊的主张又全都有理有据,包康、陈箍桶、娄敏中等人,也只能放弃他们自己的主张。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毕竟方腊才是他们这些人的领袖,而且方腊又这么坚持。
  包康、陈箍桶、娄敏中等人退出去了之后,方腊看向他的叔父宰相方肥和他的师父军师汪公老佛——此二人才是方腊最信任的人,前者是辅助他掌管所有国事之人,后者才是他真正的第一谋士。
  方腊一改之前的坚决,道:“叔父、师父,我这么做,到底是对,还是错?”
  汪公老佛道:“你与包康、陈箍桶、娄敏中之争,并非对错之争,而是天命之争,如果天命在你,你的选择就没有错,如果天命不在你,你怎么选择,都是错。”
  方腊道:“我是应运而生,曾在水中看到过我自己头戴平天冠身穿衮龙袍,有天子福分,《推背图》就是佐证,天命自然在我。”
  汪公老佛道:“恁地,你所做之事,自有天助,又何需有心结?”
  方腊听罢,豁然开朗,然后冲汪公老佛一拜,道:“谢师父为我解惑。”
  方肥道:“向南打也好,向北打也好,都是我所不希望看到的,咱们教,不缺武将,谋士也勉强够用,唯缺治理之才,咱们占领的州县越多,治理之才缺的就越多,长此以往下去,必生大乱,十七,再打下州县,官吏不要再全杀了,在他们之中挑些口碑风评不错的,让他们戴罪立功暂时协助我等治理州县,免得酿成大祸。”
  方腊道:“留下那些贪官污吏,除了让民众对我教失望,又能有甚么用?叔公又不是不知道,我教之所以到哪都从者如云,皆是因为我教帮那些受苦受难的民众惩治贪官污吏。”
  方肥道:“上个月仅杭州一地就发生了三百多起治安事件,民众苦不堪言,怨声载道,不能再放任不管了。”
  方腊道:“这是难以避免的阵痛,等我将东南全境打下登基为帝,就会开科举选拔人才,目前且教各地驻军兼管一下吧。”
  ……


第三百八十七章 为虎作伥
  ……
  最近这段时间,赵佶的心情很不错——田虎被剿灭了,王庆包围东京汴梁的势力也被打掉了,赵佶就是再不关心朝事,面对这样的大好形势,也难免高兴!
  借着这样的大好心情,赵佶一口气完成了好几幅可以传世的佳作!
  也就在这时,以卖马名义再次使金缔结联金攻辽盟约的赵良嗣回来了。
  朝堂之上。
  赵佶问:“金主可答应了将辽西京、平州、营州都包括进去?”
  由于联金之策表面上仍是机密,与金国商量结盟的过程,宋国并没有使用国书,而是赵佶通过写亲笔信的方式与完颜阿骨打交往。
  赵佶写的亲笔信里说:“据燕京并所管州城,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自来与契丹银绢转交,可往计议,虽无国信,谅不妄言。”——赵佶的意思是,燕京及其属地,原来是汉人的地盘,你们要是把它们还给我们宋国,我们就将给辽国的岁币给你们,决不食言。
  其实,赵佶打算收回的是燕云十六州。
  不过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给完颜阿骨打写信那天赵佶不在状态,竟然在信中只提了燕京所管州县,没提辽西京一带的事,自缚手脚。
  后来,赵良嗣发现问题,忙命人送回来消息,赵佶君臣才知道御笔作茧自缚,然后赶紧再派马政报聘,并在国书中把燕云十六州一一注明。
  尽管赵良嗣在谈判中尽量扩大燕京的辖区,要求将辽西京和平州、营州都包括进去,即恢复长城以南一切汉地,却被金人以不属燕京管辖为由断然驳回。
  一开始完颜阿骨打认为辽西京平栾一带不要紧(这其实也不怪完颜阿骨打,因为那时他连辽西京在哪都不知道,而且辽西京还在辽国的手中,跟金国并毛钱关系都没有,他完全是慷辽国之慨),便和燕地一齐许与给了宋朝。
  后来受到完颜阿骨打手下一众文臣武将(主要是降金的辽臣)的极力反对,有些人甚至表示,宋方如果要求过高,这盟约不结也罢。
  其实,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金国人越来越明白燕云之地的重要性,金国内部对于是否将燕云十六州还给宋国,也有分歧。
  有些金人认为,北地之所以强,在于拥有北地汉人之劳赋,如果还给宋朝,岂不是削弱己方,并且还燕云之地以后金人就只能退守关内,战略上变为劣势。
  况且宋国有什么资本跟他们大金国谈论联盟之事,宋国想要用币帛换取燕地,难道这些财货在他们大金国灭了辽国之后,不能从宋国那里自取吗?
  双方对此问题争论不休,文书往来,议论不绝。
  可以说,此前一直都没有定论,所以,赵佶直接问此事。
  赵良嗣答道:“金主高瞻远瞩,力排众议,欲与咱们大宋交好,答应了还燕地之事,还答应,待战事结束之后,根据战事结果,再议西京归化奉圣等州交割。”——也就是说,看双方的战果,再商量这块地方的归属。
  实话实说,在这种情况下,赵良嗣还能谈到这种程度,已属不易,以至于赵佶也很满意。
  赵佶笑道:“爱卿此事办得不错,加官光禄大夫……朕听说,金主已经打下了辽上京?辽主逃往辽西京?”
  赵良嗣道:“五月,金军进抵上京城下,派遣使者招降。辽上京留守挞不野自恃上京城池坚固,屯积丰厚,企图据城固守。金主亲临城下督战,大将阇母率军首先登城。臣亲眼所见,不到半天功夫,外城即被金军攻破,挞不野知城难保,遂率军出降,辽主在开战之前就逃去了辽西京。”
  一众君臣听罢,皆大惊!
  因为率兵保护东京汴梁,老将种师道此时也在大庆殿之中。
  震惊于金兵战力的同时,种师道出列,道:“今日之事,有如盗入人家,既不能救,又从而分其宝也,毋乃不可乎?”——种师道的意思是,这件事情就如同有强盗闯进了邻居家,我们本应该救助邻居,现在不救也就算了,还要和强盗一同分邻居家的财宝,这事儿咱们不能干,咱们应该念及宋辽百年和好,与辽一起抗金才对。
  托李衍之福,李光也提前回到了朝中。
  他也出列,道:“北虏足为夷狄,然已久沾圣化,颇知礼义,百余年间,谨守盟誓,不敢妄动者,知信义之不可渝也。”——李光的意思是,辽国虽然是夷狄,但是一百多年来,已经逐渐汉化了,很懂礼义,所以才百余年间谨守盟誓,一直没跟宋国打过仗。
  实际上,宋国与辽国之所以能维持百年和好,主要是因为宋国和辽国的力量趋于平衡——辽国的军事力量强,而宋国的经济文化比较发达,打起来,谁都赢不了谁。
  另外,先前辽国与宋国打仗,主要是为了抢点钱,双方议和了之后,宋国每年给辽国岁币,不打就有白花花的银子、亮闪闪的绸缎,辽国当然不想打仗了。
  再加上,辽国对于汉民族的文明是非常赞赏的,辽国的统治者说:“吾修文物,彬彬不异于中华”,并且辽国的皇帝铸造佛像时,还命人在佛像后面刻上“愿世世代代生中国”的字样,也就是说,辽国虽然起源于草原,但现在其实已经彻底汉化了,就是说辽国人是汉人也不为过。
  所以一百多年间,两国边境上“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两国边境上人口增加,牛羊漫山遍野,连白头发的人都没见过打仗。
  李光又道:“今女直刚悍善战,茹毛饮血,殆非人类。北虏以夷狄相攻,尚不能胜。倘与之邻,又将何求以御之乎?”——李光的意思是,女真人尚未开化,茹毛饮血,且又骁勇善战,同是少数民族的辽国都打不赢他们,如果辽国被灭,宋国就与金国直接相邻,我们的战斗力连辽国都比不上,又拿什么来抵御他们?
  可以说,李光的这番言论是很有见地的——宋辽金三国如今的局面,与当初的魏蜀吴三国鼎力很相像,两个弱国联合对抗强的,才能生存,作为弱国,如果与强国联合对抗其他弱国,无异于为虎作伥,甚至是自寻死路。
  不过,这么浅显的道理,赵佶却是琢磨不透,也可能是赵佶的心根本就没放在这些小事上听不进去李光之言。
  总而言之,赵佶并没有因为种师道、李光之言而放弃联金灭辽,相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