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王彥虽是河东人不是河北人,但他所住之地,离河北不远,因此也知道李衍救活山东、河北两地无数人性命之事,甚至他的家乡就有受过李衍救济的人,所以对李衍很有好感。
  而且,王彥原来只是泾原军中的一个副将(副指挥),李衍让他担任自己亲军的营指挥,明显是提拔他,而且明说了将来要重用他。
  所以,王彥很干脆的拜道:“小将领命!”
  ……


第三百六十四章 避而不见
  ……
  刘子羽和王庶都很有能力,尤其是刘子羽,而且文武兼备,都是主政一方的大才。
  要不是张浚为人太过自负,在川陕战线太过一意孤行,听刘子羽、王庶、吴玠等人建议的,南宋不至于失去陕西,甚至还有可能顺势收复中原。
  当然,刘子羽、王庶,其实不只是刘子羽、王庶,南宋初的悍将,尤其是自己成长起来的悍将,都有极强的控制欲。
  这其实是跟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他们全都是在一群昏庸无能之人的胡乱指挥下,吃了数之不尽的亏,打了无数憋屈又窝火的败仗,才成长起来的。
  试问,有这样的经历又有才华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渴望独揽大权然后力挽狂澜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南宋,之后名留史册?
  另外,宋朝的皇帝还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他们只敢动那些实力弱又顺从的武将,武将的实力真强到他们不敢碰了,他们也就会徐徐而图之不敢太过强硬,在这种情况下,武将自然就会揽权然后拉帮结派。
  归根究底,这其实全都是皇帝对武将极不信任而造成的,若不是宋朝的一众皇帝,尤其是赵构,防自己手下的武将甚至胜过防敌人,武将们也不会这拼命揽权。
  这里说一句,宋朝,尤其是南宋,真是幸运,若不是有李纲、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等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人才守卫,再加上金国也是内乱不断,就凭老赵家那爷仨的昏庸,就是有一万个宋国也全都让金人的铁骑给踏平了。
  李衍对刘子羽说:“你父刘韐将军是咱们大宋数得上数的统兵大将,可惜官家不放他来帮我,不过没关系,你之才,我亦清楚,我相信,未来你必不差于他。”
  刘子羽拜道:“谢大都督赞誉。”
  刘子羽秉赋刚毅,十岁就精通经史,十一岁就随他父亲刘韐过军旅生活,后来干脆弃文习武,如今通晓韬略,武艺超群,并已经做到了将仕郎(从九品),随军任安抚司书写相宜文字,协助治理州事,是一个很成熟的人才了,因此已经可以为李衍所用了,所以李衍道:“你先在我身边随我处理军政,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再对你另行任命。”
  刘子羽大喜!
  主官身边的人向来是最容易升官的,因为亲近,也因为熟悉。
  李衍既然将他放在自己身边,还让他参谋军政,培养重用之意实在是太明显了。
  刘子羽很郑重的冲李衍一拜,道:“下官领命。”
  李衍又对王庶道:“你之才,我亦清楚,同彦修一样,也先在我身边做事,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再对你另行任命。”
  与刘子羽不同的是,王庶崇宁五年就举了进士,然后担任泾州保定县知县,后来被种师道所推荐,调为怀德军任通判,所以相对于只做到了将仕郎的刘子羽,王庶则要平和得多,甚至王庶原来都不想来梁山军,如今见李衍有意栽培重用他,他才一拜,道:“下官领命。”
  对于王庶的态度,李衍也是无奈!
  这就是招揽已有高位和不错发展的人才不好的地方——不容易收服。
  同时,李衍也不禁有些庆幸没将李纲、宗泽他们那些人弄来!
  一个王庶都这么难收服,李纲、宗泽,尤其是已经主政一方的张叔夜、张孝纯、唐重、詹度、陈遘、刘韐、王禀等人,一定就更难收服了。
  轮到杨宗闵和杨震父子,李衍道:“我欲再成一军,番号‘步十九军’,编制五千人,贤父子如果愿意,就分别任步十九军的统领和副头领,其余军官我给你们配,兵卒你们自己去预备役中挑选。”
  由于要给韩世忠、吴玠、刘锜、王彥等人腾位置,第一军必然要下来一批军官。
  第一军向来的规矩,凡是离任的,只要没犯过大错,到其它军队必然得升职。
  韩世忠、吴玠、刘锜、王彥顶下的营指挥,李衍会派到各步军担任副统领了,逐渐将梁山步军全都变成一个统领、一个军指导员、两个副统领、十个指挥、十个营指导员的领导模式。
  跟韩世忠、吴玠、刘锜、王彥等人一块来的,还有一百多能力很强的低级校尉。
  这些低级校尉虽然不是李衍的主要目标,但他们也都是大宋各支军队的精英中的精英,所以,李衍准备将他们全都各升一级,然后吸纳进第一军之中,增加第一军的实力。
  如此一来,第一军必然就会余出不少优秀军官。
  所以,李衍准备以这批优秀的军官为基础再组建一支步军。
  而杨宗闵已经做到了永兴军路总管,杨震做到了知麟州建宁寨,关键是两人都是忠义之人,更关键的是李衍想收更忠义又骁勇善战的杨沂中的心,所以,李衍大胆启用杨宗闵、杨震父子,让他们二人组建新军。
  杨宗闵、杨震两父子做梦都没想到,李衍会让他们父子组建一军,而且还是五千大编制的一军!
  杨宗闵、杨震两父子感激涕零,异口同声道:“小将领命!”
  胡铨的家族虽然是书香门第,但已经数代没有人为官了,家庭也变成耕读家庭,也就是说他家的条件并不是太好,所以,朝廷的人找他谈来安东都护府直接就可以当官,他稍稍一考虑,就来了。
  尽管胡铨与李纲、赵鼎、李光并列南宋四名臣,又被称为“脖子最硬的人”,但现在的胡铨还只是太学生之一,而且刚入太学没多久,因此还不宜大力提拔他,所以,李衍只是打了个招呼让分配太学生的人将胡铨分配去谏院任职,并没有做揠苗助长之事。
  这么大一批人才,并不是三五天就能消化的,尤其这批太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人品也不尽相同,因此,得考核观察,然后才能择优任用。
  另外,安东护都府目前的岗位基本上已经饱和了,因此得将其中一批优秀又可靠的人才抽出来调往急缺人才的台湾郡,才能空出一些岗位来安排新来的人才。
  总而言之,这批人才得慢慢消化。
  李衍对这批人才非常重视,虽未亲自分配,但也将赵鼎和陈康伯派去主持此事。
  而就在李衍等人有条不絮的消化这批人才的同时,蔡攸、王黼、李邦彦等人却急得跟热锅上的蚂蚁一般——李衍对他们避而不见!
  ……


第三百六十五章 咱们是一家人
  ……
  礼曹衙门。
  金富轼被突然冲出来的蔡攸、王黼、李邦彦堵了个正着。
  金富轼只能打消躲避的念头,热情招呼道:“哪阵风把三位大人吹到小庙来了,快去给三位大人上茶,上好茶!”
  蔡攸道:“免了……好你个金富轼,李衍躲着我们也就罢了,你竟然也躲着我们!”
  金富轼道:“蔡大人这说得是哪里话,下官这芝麻绿豆大的官,哪里敢躲三位大人?”
  王黼道:“我看你敢得很,我们连来你这礼曹七次,没有一次见到你的,这次若不是我们硬闯进来,金大人你是不是又‘外出不在衙门’?”
  金富轼怎么可能承认,道:“几位大人之前来的那几次,很不凑巧,下官确实是有事不在……他们也知道,一千多太学生,全都得我们礼曹来安置,下官忙得是脚打后脑勺,实在是……”
  蔡攸道:“少说废话,快带我们去见李衍!”
  金富轼道:“真是不凑巧,大都督不在汉城。”
  李邦彦冷笑道:“你都没去看,怎么就知道李衍不在汉城?”
  金富轼道:“南岭前线传回来消息说,咱们梁山军与泰封军发生剧烈冲突,大都督害怕爆发全面战争,亲自去南岭坐镇了。”
  李邦彦不信,道:“休要胡说,李衍明明就在汉城!”
  金富轼不卑不亢道:“几位大人若是不信下官的话,下官也没有办法。”
  王黼给蔡攸和李邦彦替了个眼神,然后三人来到一旁。
  王黼问:“怎么办?”
  蔡攸道:“能怎么办,李衍去前线了,咱们要么去前线找他,要么只能接着等。”
  李邦彦道:“李衍指定还在汉城,很有可能就在他的大都护府!”
  蔡攸问:“你有何依据?”
  李邦彦道:“他的第一军还在汉城,他又怎么可能不在?”
  王黼道:“不错,我也得了准确消息,第一军就在南城兵部的校场上整训。”
  蔡攸道:“就算知道李衍在汉城又有甚么用,咱们总不能冲进他的大都护府将他揪出来吧?”
  等了一个多月,就连好脾气的王黼,都有火了,再怎么说,他也是大宋的右宰相,李衍竟然一点面子都不给他,所以恨恨地说道:“他的大都护府要不是守卫森严,你看我进不进去把他揪出来!”
  李邦彦道:“好了,我的少宰大人,说这种气话,有甚么用?还是想想办法将这事办成吧,官家那里可还在等着咱们拿钱银回去发兵呐!”
  蔡攸忍不住道:“当初要是听我的,将人和东西一块拉来,李衍能生这么大的气?”
  李邦彦道:“好了,蔡大人,我和少宰为这事已经检讨过好几次了,这事能不能不再说了,现在当务之急是怎么见到李衍,怎么把这事办成。”
  蔡攸道:“怎么办?这是李衍的地盘,李衍要是不想见咱们,咱们一点办法都没有。”
  王黼和李邦彦知道,蔡攸此言不错。
  他们身边必然全都是李衍的眼线。
  可以说,他们的一举一动,都逃不过李衍的监视。
  这种情况下,李衍要想躲开他们,简直太容易了。
  蔡攸又道:“要不然,咱们把剩下的太学生、匠人、船工、龙骨和物资给李衍送来?”
  王黼和李邦彦异口同声道:“万万不可!”
  蔡攸道:“为何不可?”
  王黼道:“有那些太学生、匠人、船工、龙骨和物资吊着,李衍都敢如此,若是将那些太学生、匠人、船工、龙骨和物资全都给李衍送来,咱们很可能永远都拿不回去钱银。”
  李邦彦道:“局势发展到这种程度,咱们得做好最坏的打算了。”
  蔡攸问:“甚么最坏的打算?”
  李邦彦道:“李衍不继续交易。”然后悠悠地又道:“如果真是这种情况,那咱们不将那些太学生、匠人、船工、龙骨和物资送来,大宋还能少损失一些。”
  蔡攸听罢,冷冷一笑,道:“对大宋而言,自然是少损失一些,但对咱们三人而言,又有甚么区别?”
  王黼和李邦彦全都沉默不语,他们都是绝顶聪明之人,怎么会想不明白各中的道理?
  过了好一会,王黼悠悠地说道:“等等再说。”
  ……
  李衍在汉城么?
  在。
  而且,李邦彦猜得没错,李衍就在他的大都护府中。
  不仅李衍在,田虎、王庆、方腊的使者也在。
  李助道:“大都督,你可万万不能借钱给宋国呀!”
  李衍道:“你们可知,宋国有一个封桩库?”
  陈箍桶道:“宋太祖置的那个?”
  李助问:“真有这个封桩库?”
  李衍道:“有,只不过,老赵家有祖训,封桩库中的钱银只能用来收复燕云十六州。”
  李衍的丈人乌利得安,道:“那不就等于没有?”
  李衍道:“我二哥、三哥都快把势力发展到人家的都城下了,你们说他们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会不会动用这笔钱?”
  因为李衍资助,田虎、王庆、方腊的势力都比书上记载的要大,尤其是田虎和王庆,势力都快发展到河南了,直逼东京汴梁,方腊也将他原来没拿下的秀州和湖州拿下势力已经发展到八州七十多县,而且还在继续扩张。
  李助、乌利得安、陈箍桶全都知道,李衍所说的不错,所以沉默不语。
  李衍又道:“若不是我用计将宋国拖住,剿你们三家的大军早就出发了。”
  陈箍桶反应最快,道:“那就求大都督为我们三家再争取点时间。”
  李助也道:“是呀,大都督,你为我们三家再争取点时间吧。”
  李衍道:“若不是想帮你们多争取点时间,我能一个多月没出门,你们知道耽误了我多少事?”
  乌利得安笑道:“大都督您正好可以趁此机会休息一段时间……琼英快生了,大都督您就多陪陪她吧。”
  李衍道:“放心吧,咱们是一家人,我一定尽量帮你们争取时间……不过,以你们几家目前的发展势头来看,我就是用尽所有办法,最多也只能再为你们拖三个月。”
  李助道:“好,就三个月……三个月后,我们三家与宋国一较高下!”
  ……


第三百六十六章 一百单八将
  ……
  话说,宋江等人在枯树山站住了脚之后,宋江开始频频带人下山去左右县城、堡寨借粮,所打得旗号,仍是二龙山宋江。
  与此同时,宋江与吴用这对默契组合又频频出手,招揽了不少江湖好汉,像瓦罐寺的崔道成、丘小乙,像蜈蚣岭的王道人、李二僧,像孟州的施恩、蒋门神,像青州的郁保四,像泰安州的任原,等等……
  计点,共有统领三十六人,兵马近两万。
  宋江与吴用秘密商议了一番之后,宋江又选出七十二个头目,凑够了一百单八将。
  宋江将这一百单八将聚集到一起,道:“离开二龙山大寨,托众弟兄扶助,立宋江为头。今者,共聚得一百零八个头领,宋江心中甚喜。从前,我等兵刃到处,杀害生灵,无可禳谢。我欲建一罗天大醮,报答天地神明的眷佑之恩。一则祈保众弟兄身心安乐;二则惟愿朝廷早降恩光,赦免逆天大罪,发出招安大令。不知兄弟们意下如何?”
  众头领都道:“此是善果好事,我等尽尊哥哥之令。”
  吴用道:“请王道人兄弟主行醮事。”
  王道人道:“义不容辞,烦请众兄弟下山收买香烛、纸马、花、祭仪、素馔、净食,并合用一应物件,再请左右得道高士共襄盛举。”
  商议连开七日法会。
  期间,广施钱财,赈济灾民。
  日期已近,忠义堂前,挂起长四首。堂上搭起三层高台。堂内铺设七宝三清圣像。两班设二十八宿,十二宫辰。堂外设监坛崔、卢、邓、窦等神将。摆列已定,设放醮器齐备。请到道众,连王道人,共是四十九员。
  正日,惠风和畅,碧空万里。
  宋江、吴用为首。
  秦明、董平与众头领依次上香,王道人作高功,主行醮事,关发一应文书符命。
  王道人与那四十八员道众,每日三朝。
  至第七日,宋江请求上天赐下指示,并让王道人将请求送达天听。
  正好第七日,三更时分,王道人在虚皇坛第一层,众道士在第二层,宋江等头领在第三层,众小头目并将校都在坛下,一同向上苍祷告,请求赐下指示。
  是夜三更十分,只听得天上一声巨响,随即一团火光落下,然后钻入正南地下去了。
  王道人用剑一指那火光所落之地,道:“已降神谕!”
  宋江赶紧叫人去那里掘开泥土。
  只掘了三尺,就见一石碑立于其中。
  众人七手八脚将石碑挖出,一看,石碑前后都写满密密麻麻无人识得的文字。
  一一问过之后,终于有一小道指出,此乃蝌蚪文,并为大家解读:“此石之上都是义士大名,前面有天书三十六行,皆是天罡星;背後也有天书七十二行,皆是地煞星,下面注著众义士的姓名。”
  “他们分别是:
  天魁星呼保义宋江;
  天罡星霹雳火秦明;
  天机星智多星吴用;
  天闲星飞天蜈蚣王道人;
  天勇星双枪将董平;
  ……
  地狗星金毛犬段景住。”
  读罢,众人俱惊讶不已!
  宋江道:“鄙微小吏,原来上应星魁,众弟兄也都是那上应天命之人,合当我等聚义。今已数足,分定次序,众头领各守其位,各休争执,不可逆了天言。”
  众人皆道:“天地之意,理数所定,谁敢违背?”
  宋江取了黄金五十两酬谢那小道士。
  其余道众,也收得经资,收拾醮器下山去了。
  一百零八将移步忠义堂,同秉至诚,共立大誓。
  窃念江等昔分异地,今聚一堂;准星辰为弟兄,指天地作父母。一百八人,人无同面,面面峥嵘;一百八人,人合一心,心心皎洁。乐必同乐,忧必同忧;生不同生,死必同死。既列名於天上,无贻笑於人间。一日之声气既孚。终身之肝胆无二。倘有存心不仁,削绝大义,外是内非,有始无终者,天昭其上,鬼阚其旁;刀剑斩其身,雷霆灭其迹;永远沈於地狱,万世不得人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