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水浒逐鹿传-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就在韩世忠和吴玠同时向对方挥出一拳之时,突然从一旁伸出一双手同时抓住他们的拳头!
  早已打红了眼的韩世忠和吴玠同时向这双手的主人攻去!
  周围的人全都在惊呼,心道:“这两个小子的胆子也太大了,竟敢跟大都督动手!”
  可下一刻,所有人都傻了眼!
  只见韩世忠和吴玠的拳脚才出了一半,就齐刷刷的跪了下去!
  不过,这韩世忠和吴玠也真是硬汉!
  尽管他们的拳头都快被李衍捏碎了,可他们吭都没吭一声!
  李衍看了看韩世忠,又看了看吴玠,心道:“难怪他们能成为中兴四将之二,有武艺,有脑子,还有这股狠劲,不错!”
  李衍道:“你们两个冷静下来了?”
  韩世忠和吴玠此时这个悔啊!
  他们原本是想在李衍面前表现一下,不像却跟李衍动了手!
  与此同时,韩世忠和吴玠也震惊不已!
  他们二人皆浑身是劲儿,勇力过人,是西军中数得上数的大力士,而且很少碰到敌手!
  不想,在李衍面前,他们竟然像两个孩童一般,被李衍轻而易举的就制服了!
  虽然思绪万千,可韩世忠和吴玠还是在第一时间规规矩矩地说道:“小将有罪!”
  李衍松开攥着韩世忠和吴玠拳头的双手,道:“起来吧。”
  可就在这时,一个很突兀的音响起:“大都督,此二人不能轻易饶恕!”


第三百六十二章 因祸得福
  ……
  “大都督,此二人不能轻易饶恕!”
  李衍向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就见说话之人是太学生中的一人。
  此人,五官端正,眉宇间透出一股坚毅。
  李衍看着他,问道:“你是何人?”
  那人道:“学生陈东。”
  听陈东自报家门,李衍心道:“原来是他!”
  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的六贼之名,就是陈东给定的。
  蔡京等六贼,三人被诛杀,一人放归田里,另两人也实际上成为了戴罪的逃犯,可以说,陈东是始作俑者。
  东京危机,金军包围东京汴梁,并向宋钦宗赵桓提出要求: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牛马各万头,绢帛一百万匹;把燕云两地之人一律遣返原籍;割太原、中山、河间三镇和这三镇所辖的全部州县治与金国;赵桓尊称金国皇帝为伯父;还要派亲王、宰相到金营作人质。
  赵桓在金军紧逼东京之时,本来也打算像他老爹赵佶一样逃走,但在李纲等人的强烈劝谏之下才不得不留守东京。
  不过那个时候的赵桓,严重缺乏抵抗的决心,便与李邦彦等投降派一道一心求和,准备全部接受宗望的条件。
  后来,李纲组织人马积极抵抗,种师道等人又带来了二十多万勤王兵马救援。
  赵桓才转为主战。
  再后来,姚平仲发动了偷袭,反而中了金军伏击,损失了一千多人马。
  姚平仲不敢担当罪名,逃走了。
  这样一来,一批投降派大臣开始幸灾乐祸,并大肆造谣,说援军已经全军覆没,还攻击李纲闯了大祸。
  赵桓听到这些,又改为听信投降派的话,变得惊慌失措,然后一面派使者到金营赔礼、一面把李纲和种师道撤职。
  听说朝廷要解除李纲的职务,并妥协投降,陈东非常愤怒,立即带领几百名太学生拥到皇宫的宣德门外,上书请愿,要求朝廷恢复李纲、种师道的原职,惩办李邦彦、白时中等奸贼。
  后来,这几百人滚到了几万人,其中大部分是太学生。
  有人可能会问,宋朝有这么多太学生?
  这得说赵佶、蔡京等人办的太学太成功了。
  每届三千,学时八年(由于学生入学时基础不尽相同,所以对学生学习年限掌握比较灵活,很多不到八年就毕业了。),一届一届又一届,慢慢的,太学生积累的越来越多。
  不过因为官位有限,所以太学生的就业问题变得越来越困难——其本上,连一成的就业率都达不到,大多数太学生毕业了之后,是没有机会补官的,尤其是寒门学子。
  最终,这些太学生或是成为私塾教师,或是成为小吏,或是成为幕僚,或是反复攻读,亦或是干脆就沦为无业游民。
  这也是李衍要两千太学生赵佶君臣很轻易就凑出来了的原因,无他,太多了,机会又太少了,而且李衍还三包(包分配,包就业,包安排家眷。)。
  见陈东他们把事情搞得这么大,赵桓害怕不已,连忙派个官员传旨,说:“李纲用兵失利,不得已罢之,俟金人稍退,令复职。”
  这样的答复,群情激奋的太学生们哪里肯答应,很多人愤怒地冲进朝堂,拼命敲打那里的“登闻鼓”(有急事上奏时候敲的鼓),把鼓面都打破了。
  抗议的呼声震天撼地。
  赵桓见事态严重,于是赶快恢复李纲、种师道的职务。
  李纲复职后,重新整顿队伍,下令凡是能够英勇杀敌的一律受重赏。
  宋军阵容整齐,士气高涨,具有一战之力。
  但赵桓不敢坚决抵抗,仍然派人与金人谈判,妥协退让。
  宗望见李纲复职,宋军大振,也有些担心,再加上宗翰的部队被阻在太原不能对东京汴梁进行合围,遂不坚持输金的数额,其它各项依前约。
  最后,金军在宋朝军民的打击下,不等凑足所索要的金币数量,便退师北去。
  陈东纠结太学生上书请愿,确实有裹挟圣意之嫌,这也是后来陈东上书请求“留下李纲,罢免黄潜善、汪伯彦等投降派”、又请求“赵构亲征,以迎回二帝”、再请求“赵构回到东京抵抗,不要去金陵”而被想要南逃的赵构将他和上书建议“改革政治,抵抗金人”、又斥责黄潜善等投降派的欧阳澈一块杀了的原因之一。
  不过话又说回来,也正是因为有陈东等太学生上书请愿,才让靖康之耻晚了一年才发生。
  从结果来看,陈东他们是对的,北宋并不是没有抵抗之力。
  公平说一句,上书请愿,是历朝历代的当政者都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因为这是极不稳定的因素,一旦发生这种事情,事态很可能会向谁都无法掌控的方向发展。
  不过,之所以出现陈东等太学生上书请愿,主要还是怨赵桓、赵构软弱贪生怕死,否则陈东等太学生绝不会用这种激进的方式进谏。
  陈东是李衍主动要的,为的就是让自己警醒,因为李衍很清楚,自己不是神,也有犯错的时候,得有不怕死、敢说真话的人在关键时刻提醒自己。
  另外,宋朝之所以走向没落,很大程度是因为,谏院(御史台)成了摆设,让赵佶、蔡京等人没有了约束,李衍不可能永远掌权,后世子孙也不可能是李衍这样的穿越者,所以,李衍要重建谏院,设立监察机构,约束以后的掌权者。
  而陈东就是李衍看上的谏才。
  李衍看着陈东问:“他二人为何不能轻易饶恕?”
  陈东道:“虽非故意,但他二人毕竟向大都督您出手了,不惩戒,与大都督您的威仪有损。”
  “这……并不是甚么大事吧?”李衍道。
  这时,又有一人起身,道:“虽非大事,但是却要明确典型,大都督您的威仪,不容有损。”
  李衍看向此人,问道:“你又是何人?”
  那人道:“学生欧阳澈。”
  “得,陈东的难兄难弟也来了。”李衍心道。
  李衍问:“那依你二人之意,我该如何处置他二人?”
  陈东道:“此事自由大都督您和负责刑罚的官吏所决,学生不敢逾越。”
  欧阳澈也道:“学生也是此意。”
  李衍沉吟了少许,道:“刑曹何在?”
  裴宣应道:“下官在。”
  李衍问:“他二人该当何罪?”
  裴宣道:“他二人这若是有心之举,当诛九族。然,他二人这应是无心之失,且又未能对大都督您构成任何威胁。所以,下官建议,量刑不宜过重,三十杖以下,十杖以上,较为合适。另外,此二人属于军人,如何处置,应由军法司决定,我刑曹无权干涉,下官提出的量刑,只是建议。”
  李衍又道:“军法司何在?”
  梁红玉应道:“末将在。”
  李衍问:“他二人该当何罪?”
  梁红玉道:“虽然他二人还未入我军籍,但我军法司不以此为由推脱此事,根据我梁山军的军法和裴大人的建议,军法司对他二人做出二十军棍的处罚。”
  李衍看向韩世忠和吴阶,问道:“你二人有何想法?”
  韩世忠和吴玠这个气呀!
  本来大都督不想追究他们的过失,也没把此事当回事,结果半路杀出来陈东和欧阳澈这两个欠儿灯,不仅让他们受罚,还有可能毁了他们在大都督心中的印象!
  阻人前途,如杀人父母,如果念头能杀人的话,陈东和欧阳澈早就被韩世忠和吴玠千刀万剐了!
  不过现在并不是想报仇一事的时候。
  现在当务之急的是,别让大都督误会他们这两个忠心耿耿的手下!
  所以,听闻李衍询问,韩世忠和吴玠在第一时间道:“小将愿意领罚。”
  李衍也不墨迹,直接道:“拉出行刑。”
  不一会,各挨了二十军棍的韩世忠和吴玠就撅着屁股回来了。
  他们狠狠的瞪了陈东和欧阳澈一眼,然后上前道:“小将复命。”
  面对韩世忠和吴玠恶狠狠的目光,陈东和欧阳澈神情自若,毫无畏惧。
  用眼角的余光看了看陈东和欧阳澈的表现,然后李衍对韩世忠和吴玠道:“你二人的武艺不错,又有军人应有的担当,我有意让你二人进第一军各担任一营指挥,不知你二人意下如何?”
  李衍不仅没记恨他们跟李衍动手,还大力提拔他们,这让刚刚还在担心仕途的韩世忠和吴玠如何能不大喜?
  “因祸得福!”
  韩世忠和吴玠齐拜道:“谢大都督栽培!”
  李衍又看向陈东和欧阳澈道:“你二人敢于直谏,有君子之风,回头去谏院找陈公辅报道吧。”
  陈东和欧阳澈也大喜!
  寒门子弟的官途极为坎坷!
  以小人之心说,若非如此,陈东和欧阳澈也不能走谏途。
  如今,李衍虽然没有明说他二人是甚么级别的官,但李衍亲自许的,不可能是没品没阶的,甚至都不可能是太低的品阶。
  要知道,陈东舍了性命力谏抗金,退了金兵,保住了都城东京汴梁,也只不过才得了一个文官职第三十七阶(最末一阶)的迪功郎。
  试问,顺利进入仕途并且能有一个很不错起点的陈东和欧阳澈,如何能不高兴?
  其实,这也是这些太学生愿意来这边陲之地的愿因之一——容易出头。
  不过陈东和欧阳澈的风骨不错,虽然心潮澎湃,但他们还是给李衍施了一个很标准的拜礼,并异口同声道:“谢大都督!”
  ……


第三百六十三章 皇命难违
  ……
  李衍破格提拨韩世忠、吴玠、陈东、欧阳澈,未尝没有千金买骨的意思。
  李衍要来的这些军官,绝大多数都是郁郁不得志的。
  以韩世忠和吴玠为例。
  两人十多岁就参军,之后一直在一线与西夏精锐拼杀,数死还生,立下大小功无数。
  但就是因为上头没人,如今韩世忠和吴玠都已年近三十,还只是小小的队将,只能统带五十人。
  像韩世忠和吴玠这样的人,提拔他,重用他,他怎么会不替你卖命?
  当然,必要的手段还是要用的,韩世忠和吴玠这样的悍将向来是难以掌控的,所以,除非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否则未来他们必有阴奉阳违的时候,这也是李衍先打他们屁股,然后才提拔他们的主要原因。
  至于陈东、欧阳澈他们这些太学生。
  虽然没搞过调查,但李衍也敢肯定,能来他这边陲之地的,绝大多数都是寒门子弟,没有出路的寒门子弟,至于那些豪门贵子,实在是没必要来他这里。
  这种情况下,提拔陈东和欧阳澈是很能鼓舞其他跟陈东和欧阳澈情况差不多的太学生的。
  事实也证明,提拔了韩世忠、吴玠、陈东、欧阳澈,对于收这些新人的心,有很显著的效果。
  筵席刚开始,韩世忠、吴玠、陈东、欧阳澈就被人围上频频敬酒。
  意气风发的韩世忠和吴玠,也不顾屁股疼,是来者不拒,相当豪迈。
  后来,还是李衍怕韩世忠和吴玠留下后遗症,派安道全给韩世忠和吴玠治了治伤,又让人给韩世忠和吴玠拿了两套新衣服换上。
  至于陈东和欧阳澈,本就是太学生的领袖,如今又先一步得到提拔重用,围着他们的人自然就更多了。
  席间,李衍又分别将刘锜、赵开、王彦、刘子羽、王庶、杨宗闵、杨震这些在宋国已有官职的人叫到身前,然后一一勉励并任命。
  李衍对刘锜道:“我知你之才,世人却不知你之才,他们只知你是刘仲武之子,所以,你即便是在泸川军中取得了成绩,别人也会说你是靠父荫才得了这些成绩,我有意让你在第一军先任一营指挥,以后你若是有功,我绝不吝提拔封赏……你可以向世人证明你的才能了。”
  正像李衍所说的,刘锜正有所有有能力的官二代都有的困扰,也就是他所取得的任何成绩都会被认为靠他爹刘仲武才得到的,不管他多努力。
  不过,得说刘锜被刘仲武教育的非常好——尽管他心理很委屈,可他仍然全盘接受他爹刘仲武对他的安排。
  这里就得说到刘锜的性格了。
  虽然刘锜也是一员悍将,可他却没有韩世忠、吴玠包括岳飞所有的轻视其上的毛病,而是有很强的服从性,这也是李衍力要刘锜的原因——第一军里不能全都是岳飞、韩世忠、吴玠这样的能打却有些不好管的将领,还得有刘锜、杨沂中、王彥这样服从性强的将领,这有关第一军的整体风气。
  总之,如果不是李衍强要,刘锜是不会来第一军的,而既然奉命来到第一军,服从性很强的刘锜就会接受李衍对他的安排。
  所以,听了李衍对他的任命,刘锜很标准的行了一记军礼,随即道:“小将领命。”
  刘锜心中其实是有顾虑的,他怕将来李衍会与大宋为敌,那样一来,并不是反复无常的他,将会陷入两难之地。
  因此,刘锜对于来梁山军任职其实是抗拒的。
  可皇命难违。
  还好,那是以后的事,而且有可能是他杞人忧天。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问,李衍这么大规模的接收宋国的人,难道就不怕其中有奸细,亦或是将来有人会带兵投到宋国?
  这种事,是无法绝对杜绝的。
  可李衍总不能因噎废食?
  而且,李衍知道大势。
  北宋亡定了。
  南宋的赵构,皇位来得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关键是他后来变得也不比他爹和他哥强到哪去,可以说是一样的昏庸,甚至更昏庸。
  只要李衍能在靖康之耻时,顺利打下中原之地,从金人的铁蹄下拯救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原百姓,所有阴谋都会不攻自破。
  李衍相信,那时自己一定能彻底收了刘锜之流的心。
  李衍问赵开:“你对钱庄和纸币可有了解?”
  赵开道:“下官从仆人那得知了一些皮毛。”
  李衍又问:“你怎么看?”
  赵开道:“大都督天纵奇才!”
  李衍道:“不用说恭维的话,太浪费时间了,这样,你回去写一个有关钱庄和纸币的策论给我,如果有建设性,我就让你来负责钱庄和纸币。”
  赵开是元符三年进士及第,如今已经做到了成都路转运判官(从五品),有近二十年的从政经验,而且,在理财方面,非常有名,所以,李衍就算是让他负责钱庄和纸币,蒋敬、扈成、李应也不敢不服。
  被李衍指名道姓挖来,赵开就知道李衍要重用他。
  只是赵开万万没想到,李衍竟敢让他主政一方,而且还是至关重要的财权,“这未免也太敢用人了吧?”
  想虽然是这么想,可赵开还是在第一时间道:“是……不知大都督给下官几天时间?”
  李衍道:“不限时,只要你能拿出来让我满意的策论就可以……对了,我这有些我所想到的有关钱庄和纸币的设想和建议,回头你来找我取,作为参考材料,另外,你如果有甚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来找我讨论。”
  从李衍的只言片语当中,赵开既听出来了李衍对钱庄和纸币的重视,也听出来了李衍对他的期待。
  这对赵开而言是大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在宦海沉浮了近二十年的他,终于时来运转了。
  至于能不能胜任,赵开一点都不担心,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赵开恭恭敬敬一拜,然后道:“喏!”
  赵开退下去之后,李衍将王彦叫来,道:“我想让你在第一军先担任一营指挥,将来再依功提拔,你意如何?”
  王彥虽是河东人不是河北人,但他所住之地,离河北不远,因此也知道李衍救活山东、河北两地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