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宋兵器谱(殷扬)-第15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要了,即使西夏把陕州和关中全部占领,于大局无益。”
吴骥的剖析非常有道理,一针见血,说出了西夏的情形。对于西夏来说,数十年来,他们一心想得到关中。关中,不仅仅是富饶之地,还是著名的勇士“出产地”,若是得到关中,得到八百里秦川的话,会使得西夏的实力暴增数倍,摆脱眼下这种穷得快疯了的情形。
前提就是要辽国拖住宋朝,不使传统进军路线回到宋朝手里。不然的话,即使西夏把陕州和关中全部占领了,也是于事无补。因为从燕云之地进军的路线对宋朝最是有利,一是便于大军行动,二是便于后勤运输,不象陕州那样总是因为地形复杂而给西夏断了粮道。
“是呀!”王韶叹息一声,道:“纵观古今,上下千年,自从霍去病出击河西走廊以来,华夏向西夏之地进军都是走燕云之地,而不是从陕州出发。大宋丢了燕云之地,这条最佳进军道路不在大宋手中,为契丹人所有,大宋不得不从陕州进军。明知道从陕州进军,面临着诸多不便,地形复杂,地势险要,彼此之间难以协调,各部不能相互增援,易为西夏各个击破。更让人难受的是,明知道每次出兵都要面临粮道被断的危险,却是总是给西夏断了粮道,不得不退军。”
断粮道这一手是西夏的撒手锏,用来对宋朝再犀利不过了,用了数十年,就奏效了数十年,这让宋人很是恼火。可是,限于陕州的地形,却又无可奈何。
这就造就了一种现象,那就是每当宋朝大举进军,胜利在望之际,传来粮道被断的消息,不得不撤退。
这种事情在宋朝与西夏的战争中不断重复,却是无法防止,让宋朝吃足了苦头。
“燕云光复,从燕云之地进军就成了必然,西夏即使在陕州打得再好,攻占了再多的城池,都没有意义了。”吴骥眉头拧着,沉思着道:“他们最好的处置就是趁我大军从燕云进逼之前撤出陕州。不然的话,西夏的精锐陷在陕州,相当于举国空虚,而我大军从燕云之地进逼,就打了西夏一个措手不及。”
说到这里,吴骥停下来,微叹一口气,道:“哎!我倒是希望西夏贪婪之心大起,不从陕州撤军,而是进军关中。那样的话,西夏的精锐一时之间撤不回来,而我会尽快进逼西夏,攻城掠地,一举而击破西夏。那样的话,我们就是一举而平定了西夏,解决了这个大患。可是,我却知晓,这是不可能的。李宗保和梁熙是良将,他们不会想不到这点。是以,我们要尽快出兵,与他们比比,看谁下手更快!”
为了这次攻宋,西夏是精锐尽出,连铁鹞子都出动了,可以想象西夏投入的兵力有多少,举国之兵,十之八九在陕州。西夏国内空虚,若是吴骥的动作够快的话,快速逼近西夏,出其不意,大举进攻,在西夏的精锐撤回之前打进兴庆府,那么,西夏也就不复存在了。
可是,这只能是一种美好的愿望。虽然吴骥很不想说,却是不得不承认,李宗保和梁熙都是良将,不会看不到这种危局。他们一定会趁早撤军,要在宋军大举进攻之前,回防西夏。
不然的话,一旦宋朝大军压境,一切都迟了。
说到底,就是比吴骥和李宗保他们谁的动作更快了。谁最先到达西夏,谁就占有先机。若是李宗保他们先行撤回的话,西夏也就稳固了。若是吴骥先到达,就可以大举攻城略地,直扑兴庆府,一举而灭西夏。
“有理!有理!”王韶不住点头,道:“虽然我们痛恨西夏人,可是,不得不承认,西夏有能人。李宗保和梁熙就是两员良将,他们一定会想到这点,尽早撤兵。若是给他们撤回西夏,后患无穷呀。”
吴骥不住摇头,道:“他们是良将,可是,要从陕州安然撤退,也不是那么容易的。要知道,陕州地形复杂,地势险要,道路崎岖,不便大军行动,西夏大军要想安然撤回,不容易啊。种家军、姚家军是不会放过他们的,会给他们制造不小的麻烦。”
“对!种谔,姚古,还有那个李宪,都是良将。”王韶不住点头,深表赞成,道:“陕州大败,他们一定会知耻而后勇,一定会想方设法拖住西夏军,给我们争取时间。”
种谔、姚古、李宪都是良将之才,不会看不到此点。他们一定要趁西夏军队撤退之际大举行动,要给西夏军队制造天大的麻烦。最好是拖住西夏军队,不让其回缩西夏。
“只能争取点时间,要想把西夏军队拖在陕州不太可能。”吴骥非常清醒,道:“是以,我要尽快出发,越早越好!时不我待呀!”
此时出兵,对于宋军来说,绝不是好时机。可是,时机不等人,不得不出动。
“好吧!”王韶精通兵道之人,一旦明了情形,当机立断,道:“这次,你仍是率领大宋最为精锐的军队,归信军、雄州军、保定军、安肃军、皇甫嵩、齐大保他们都归你调遣。”
第109章 燕云光复(八)
打到眼下这份上,宋朝虽然大破辽国,却是兵老师疲了。按理说,最好的处置方式,就是让宋军休整完成了,再出兵西夏。可是,战机不等人,不得不提前出兵了。
出动疲惫之师,这对宋军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就需要出动最为精锐的军队了,王韶这话是针对宋军眼下的情形作出的最好处置。
“嗯!”吴骥也有此意,道:“此战,我们很疲惫,可是,时机不等人,不得不如此了!既然要出兵,那就出动最为精锐的大军了。”
“此去西夏,顺带把燕云之地收复。”王韶见吴骥没有异议,大是欢喜,道:“西边的燕云之地,几乎都在百姓手里,我还没有派兵前去。当时,我就在想,西夏与大宋打了数十年,不把大宋放在眼里,派去西边的军队一定要精锐,要给西夏一种威慑。而当时,我们的大军都在追亡逐北,要调集精锐还不是那么容易的。接到官家的旨意之后,我就下令调集精锐,到眼下,集结得差不多了。”
王韶不愧是知兵之人,什么事情都想到头里,做到头里了。若他没有这种准备,吴骥要想早日出兵也不可能。
“呼噜噜!呼噜噜!”
就在二人说话之际,如雷的酣声响起,只见周威、皇甫嵩、刘大保、李明初他们咂吧着嘴巴,睡得正香。
“该叫醒他们了。”吴骥打量着正在沉睡的众人,不由得直摇头,他们实在上太辛苦了,应该让他们睡到自然醒。可是,战机紧迫,时不我待,不得不作出这种痛苦的决定。
“只能辛苦他们了!”王韶无奈的叹息一声,走上前去,摇着周威,道:“醒醒!醒醒!快醒醒!”
可是,回答他的却是周威如雷的酣声,右手一拍,把王韶的手打掉,翻了个身,睡得更香了,口水都流出来了。
“这个……”王韶很无语,提高声音,道:“周威,起来了!你再不起来,我要军法从事了!快起来!”
“呼噜噜!”回答他的是周威的酣声,连一点反应都没有。
“我就不信,叫不醒你。”王韶犯倔了,一巴掌拍在周威屁股上,发出清脆的着肉声。可惜的是,周威用手摸了摸,接着大睡。
王韶直犯愣,一连几个巴掌拍在周威屁股上,吼叫起来:“周威,醒醒!”
周威却是左手伸过来,盖在屁股上,除此之外,再无别的反应,接着睡他的大觉。
“这……”王韶这辈子就没有经历过如此之事,竟然叫不醒人,一双眼睛瞪得滚圆,一脸的难以置信。
“嗯,我来试试。”吴骥看在眼里,有些好笑,又有些怜惜。这说明周威他们很疲劳,应该让他们好好歇息,可是,处此之情,不能不叫醒。
吴骥走将上来,想了想,大吼一声:“活捉耶律洪基了!”
“活捉耶律洪基了?”陡然间,只见周威、皇甫嵩、齐大保、李明初他们一咕噜就翻身跳了起来,一脸的喜色,大声问道:“在哪里?在哪里?”
“我刚刚做梦,抓住了耶律洪基这贼子了,这就抓住了,原来这不是梦,是真的!”周威嘀咕着,一双眼睛瞪得滚圆,四下里打量,笑呵呵的道:“苍天开眼了啊!耶律洪基,你这贼子,看你往哪里逃?”
“你逃得了一次,逃不了一世,终于落在大宋手里了!”皇甫嵩欢喜难言,不住搓手:“这一次,我要好好收拾你!”
“不能饶过他!”齐大保兴奋难言。
“要让耶律洪基给我们唱契丹歌,跳契丹舞,供我们取乐!”李明初一双眼里全是美妙的小星星,出起了主意。
若是让耶律洪基跳契丹舞,唱契丹歌,供人取乐,还真是人生的快事。想想吧,让辽国皇帝如此做,那是何等的扬眉吐气?
历史上,唐朝活捉了突厥的颉利可汗,不就是这么做的么?东突厥灭亡后,唐太宗大喜过望,设下宴席,与众臣欢乐,命颉利可汗跳舞唱歌,供他们取乐,那是一段佳话,流传至今。若是能让耶律洪基如此做,再也没有比这更让人欢喜的事儿了。
“对对对!一定要让他唱歌跳舞!”周威他们齐声附和。
“耶律洪基并没有给抓住,唱歌跳舞的事情,以后再说。”吴骥把他们的话语听在耳里,不由得有些好笑,他们还真能想的。
“没抓住?”周威、皇甫嵩、齐大保、李明初他们齐声尖叫起来,大吼着道:“这是谁在造谣?王枢密,吴都指挥,一定要把这不安好心之人军法从事!他谎报军情,天大的罪过,绝不能轻饶!”
个个眼睛瞪圆了,一脸的气愤样儿,仿佛有人挖了他们祖坟似的。
活捉耶律洪基,那是何等的让他们欢喜啊。竟然是假的,空欢喜一场,要他们不气愤都不行,一定要治这个谎报军情之人的罪。
“吴都指挥,你听听,他们要治你的罪呢!”王韶听在耳里,有些好笑,调侃一句。
“吴都指挥,是你说的?”周威他们万分不相信,还以为自己的耳朵出了毛病。吴骥这是犯的哪门子傻,竟然以此事说谎,他们还真的不敢相信。
“你们睡得太死了,叫不醒你们,只好谎言一次了。”吴骥理解他们的心情,不容他们询问,直奔主题,道:“这次追击耶律洪基,都很辛苦,按理说让你们睡够了才是正理。可是,眼下的情形不允许,不得不把你们叫醒。”
“可是辽狗打来了?”周威他们一脸的严肃,大声请命:“吴都指挥,您请下令吧,你说打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
王韶把他们的肃穆样儿看在眼里,不住点头,大是欣慰。周威他们疲惫不堪,却是一心求战,这份战意太难得了。这次派他们去西夏,没有看错人!
“辽狗没有打来,陕州出事了。”吴骥扼要的把陕州情形说了。
“西夏人可恨!竟然屠城!”
“一定要让西夏人付出血的代价!一定要让西夏人血债血偿!”
“自大宋创建以来,就从未有过如此惨烈之事,一定要狠狠教训西夏人!决不能轻饶!”
周威他们是恨得牙根发痒,恨不得立时杀到西夏去,报仇雪恨,讨回血债。
“你们说得没错,这是大宋从未有过之恨事,一定要讨回血债!”王韶重重点头,道:“官家的旨意已经传到了,要吴都指挥率军前去西夏,击破西夏!你们愿随吴都指挥出征?”
“愿意!愿意!”
周威他们大声吼起来,狠狠的晃着拳头,挥着胳膊。此时此刻,他们是义愤填膺,恨不得立时把西夏给灭了。莫说与吴骥出征,就是上刀山,下火海,他们也不会犹豫。
“你们可要想好了,此次出征,还不知道何时才能休兵!”吴骥特的提醒一句:“自从年前出征到眼下,我们打了一个多月的仗,辛苦不已,身心俱疲,极待休整。可是,战机难得,时不我待,不得不眼下出兵!你们要做好苦战的准备!这次,其苦不会比追击耶律洪基差!”
“吴都指挥,啥都莫说了!只要你一句话,上刀山,下火海,在所不惜!”周威上前一步,大声回答道:“只要能讨回血债,只要能报仇雪恨,就是死,也是死得其所!”
“周将军所言正是我等肺腑之言!”皇甫嵩、齐大保、李明初他们上前一步,大声附和。
“好!”吴骥和王韶同声赞好:“军心可用!军心可用!”
对西夏这一战,宋军的战力虽然强悍,却会很辛苦。原因就在于宋军太过疲惫了,若是军心不可用的话,问题就麻烦了。周威他们求战之心甚切,这比什么都好。
“你们先吃些东西,我把与王枢密商议的事儿为你们说说。”吴骥手一挥,兵士进来,送上食物,周威他们跟吴骥当时差不多,乍见食物,差点扑了上去,慌得王韶和吴骥忙拦着,道:“慢点吃,莫要太急!”
在吴骥和王韶再三提醒下,周威他们以极大的毅力强忍着,才没有狼吞虎咽,而是慢慢吃着。
吴骥这才把情形简要给他们说了说。让他们了解一下眼下的情形,对接下来的大战有莫大的好处。
在吴骥为周威他们解说情势之际,王韶离去,传令集结大军了。周威他们吃过东西,穿戴整齐,跟着吴骥一道,出了屋,前去校场。
策马行走在大街上,到处都是百姓,人人欢喜不已,个个跟过年似的,脸上洋溢着喜悦。这是发自内心的笑容,是真心的笑容,这是一百多年来,幽州百姓最为开心的笑容了。
“一百多年了,幽州终于回归了!百姓欢欣鼓舞!”吴骥骑在战马上,感受着百姓的欢喜,大是舒畅,暗想:“这可是共和国的首都,竟然在异族铁蹄下一百多年。收回这座雄城,我出力不少,人生如此,夫复何憾?”
吴骥来自未来,对幽州的重要性,认识得比谁都深刻。幽州,就是现在的北京,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能为收复这座雄城出力不少,吴骥的心情是异常激动,无比自豪!
若无吴骥,幽州当如历史上那般,在忽必烈统一中国之后,才最终与华夏融合在一起。不过,那时的幽州是元大都,仍是在异族手里。直到朱元璋光复,建立明朝,才真正回到华夏手里,那是数百年之后的事了。
第109章 燕云光复(九)
幽州光复,意义重大,吴骥出力不少,谁都会自豪。
“是吴都指挥!”
“是吴都指挥!”
“吴都指挥来了!”
“吴都指挥!吴爷爷!”
就在吴骥出神之际,只听一阵欢呼声响起,只见一群百姓面带喜色,争先恐后的涌将上来,把他给团团围住了。百姓打量着吴骥,就象在打量老祖宗似的,张着嘴乐呵,一脸的风光霁月,欢喜无已。
对于幽州百姓来说,他们深知幽州光复之不易,而造成幽州光复的关键人物便是吴骥,他们能不对吴骥感激不已?
自从石敬瑭卖国之后,燕云十六州就割让给了契丹人。从那时起,燕云百姓就想回归华夏的怀抱,可是,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成功。到如今,已经过去一百多年了。在这在一百多年里,燕云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在异族的铁蹄下呻吟,受尽了凌辱,他们深知异族的可恨,时时刻刻想着回到华夏的怀抱。
周世宗和宋太宗北伐,先后失败,丧失了他们的希望。哪里想得到,吴骥的到来,使得宋朝异军突起,终于收复了幽州,他们回到了华夏的怀抱。
一提起吴骥,幽州百姓就是一口一个吴爷爷,尊敬无比。眼下,他们亲眼见到吴骥,那是见到大恩人,谁能不欢喜呢?
“值了!值了!”吴骥望着一张张朴实而真诚的脸,大是感动,泪水在眼里涌来涌去:“我两世为人,这一世最是值!能得百姓如此真诚感激,还有比这更有价值的么?”
能得百姓如此真诚的感激,那是无价之宝,人生若此,夫复何憾?
“参见吴爷爷!”
百姓齐刷刷跪了下来,冲吴骥叩头,极是用力,咚咚有声。
对于百姓来说,吴骥是他们的大恩人,莫要说叩头,就是塑金身供起来也是应当的,他们一边用力叩头,一边抹着眼泪,激动得哭了。
吴骥感到鼻子发酸,跳下马来,抱拳作揖,道:“父老乡亲们,快快请起!快快请起!”
“吴都指挥,您让我们获得了新生,我们要给你建庙宇,塑金身!”
“吴爷爷之恩,我们永世不忘!”
一众百姓围着吴骥,欢喜不已,七嘴八舌的说着感激的话语。
“父老乡亲们,谢谢你们的好意,我愧不敢当!”吴骥很是感动,婉拒道:“身为华夏男儿,我做的不过是我该做的,不敢当你们的谢意。建庙宇,塑金身之事,千万莫提,不然的话,我心里过意不去。你们刚刚回到华夏的怀抱,你们给异族欺凌了一百多年,你们吃尽了苦头,家里的日子不好过,与其给我建庙宇,塑金身,不如好好把家里的活儿干好,过上好日子。父老乡亲们,只要你们过上好日子,我就欢喜了!”
建庙宇,塑金身,为百姓瞻仰,那不是迷信,而是百姓的一种纪念方式,说明吴骥这辈子很值得,这么多的百姓敬仰他。
可是,吴骥深深的知道,为了收复燕云之地,无数的热血志士为之努力,为之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他,不过是其中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