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唐南皇-第37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哗~”
    群臣哗然,心中不由惊叹,这还真是什么都敢说啊,明知道分封制是所有统治者的忌讳,你还敢这么直截了当的说出来——真以为你是太子就可以为所欲为了。
    然而李世民却只是笑了笑:“天竺王就算了,分封制是社会文明的倒退,是在开历史的倒车,这件事以后就不要再提了。不过既然你有意补偿高明,那么倒不如在天竺开辟出一块特殊的领地给高明,这一块地方不用太大,在这里高明除了没有宣战权和外交权之外,对这里拥有绝对的控制权,如此也算是补偿高明了……当然了,天竺是在你的领导下打下来的,究竟同不同意,还要看贞儿你的意思。”
    “父皇的提议很好,儿臣当然没有问题的。”李贞笑道:“左右只是一块小地盘而已,天竺大陆那么大,又是大唐的殖民地,就算是割出去一点也无所谓的。”
    “很好,贞儿你果然没有让朕失望……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至于具体要给高明分割哪里,这个等事后我们研究之后再说吧。”
    “是,儿臣遵命。”
    “既然如此,那就退朝吧……”
    “陛下且慢,臣有话要说。”眼看着父子俩一唱一和跟演双簧一样将这件事就这么定了下来,有人站不住了,而且这一次站出来的还是自己人,而不是世家等打入大唐内部的敌人——说实在的,那些敌人巴不得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呢,如果此事就这么定了,那他们就有话说了:什么皇帝意图重启分封啊,太子不合格,企图分裂大唐啊之类的话肯定会在最短的时间内传遍大唐朝野,甚至可能给大唐刚刚勉强渡过了危机的大唐狠狠的补上一刀,到时候指不定还会发生什么事情呢。
    所以这一次站出来的不是以崔道为首的暗中敌对势力的人,相反这一次出来的是杜如晦。
    杜如晦最近的身体一直不好,一方面是他的身体本身就不行,在历史上早在贞观三年他就死了。如今有了孙思邈的掺了一脚,让原本在贞观三年就死了的杜如晦一直活到了如今的贞观十八年,足足给他延了十五年的寿命,这已经是奇迹了,可以说现在他能多活一天就是多赚了一天。
    其次是岭南环境的缘故,杜如晦从长安到岭南一路奔波劳顿,原本就不好的身体顿时就受不住了,再加上岭南的天气和长安气候完全不同,生活环境骤然变化,也导致了他身体一时间接受不了这种变化,很轻易的就病了,这段时间他一直都在隐居养病,要不是今天的事情很重要,他根本就是不会来的。
    然而就这么好不容易来了一次,参加了一次朝议,杜如晦还看了这么李世民父子两人演技满满的一场戏,尤其是这最后一段,杜如晦也是醉了,虽然不知道李贞和李世民之间到底是什么情况,两人暗地里又达成了什么勾当,但杜如晦深信——两人刚刚演的这一场戏要说他们提前没有排练过,他是说什么也不信的。
    杜如晦这一次倒是真的冤枉李贞和李世民了,之前他们两人还真没有排练过,甚至李贞都不知道李世民已经对自己和李承乾的交易有所察觉。
    这一次两人之所以能演的这么默契,除了父子两人互相熟悉产生的默契之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虽然李贞不清楚李世民演这出戏是为自己背锅还是真的有这样的想法,他只知道李世民这么做和自己的目的是一样,再加上李贞那强大的心理素质,因此才能在吃了一惊之后迅速恢复,并且配合李世民演了这么完美的一出戏。
    “克明你身体不好,有些话就不要说了,朕本来就没有打算让你来的,你的身体实在是……”看着几乎一阵风就能吹倒的杜如晦,李世民心中也闪过一丝黯然和痛心,因为他从御医那里得到的消息,自己这个老伙计恐怕是很难熬过这个夏天了。这也是促使他匆忙想要回长安的原因之一——至少也得让杜如晦见家人最后一面,否则他这个做皇帝的未免也太失败了。
    “咳咳咳……陛下不用担心,臣的身体臣自己很清楚,再熬个几个月应该还是没有问题的。”杜如晦剧烈的咳嗽了几声,才喘着粗气道:“陛下也不用再劝……呼呼呼……臣说完这话就回去休息,绝不耽误半分……咳咳咳……呼呼呼……”
    只是短短两句话,杜如晦就剧烈的喘息了好几次,可见他的身体真的已经快要到崩溃的边缘了,看到这一幕,李世民想要快速回到长安的想法更加浓烈了。

第三百四十章 苍白的解释
    第三百四十章苍白的解释
    “……咳咳咳……呼呼呼……”又是几次重重的咳嗽和剧烈的喘息之后,杜如晦终于是勉强顺过气儿来了,这才接着自己的话茬继续说道:“咳咳咳……呼呼呼……分封制的危害是众所周知的,但是分封制既然能持续数千年,自热也是有其优点的地方。
    陛下和太子之所以将恒山王封在天竺的原因臣其实也能猜一个大概——臣不知道也不想知道陛下和太子殿下的具体打算究竟是什么,也不知道你们准备做到哪一步才能罢休,但是臣有一句劝诫的话却是不得不说,还请陛下和太子时刻注意……呼呼呼……
    万事都有源有尾,有始有终,任何事情都有开头有结尾,但是往往一件事的结尾同时也会是另一个开头,如此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此正所谓物极必反也……呼呼呼……分封制是有好处的,可是却极容易形成尾大不掉,这是分封制的弊端……因此臣觉得想要根绝分封制的隐患,最好的办法就是从一开始就给分封制一个限制……呼呼呼……这个具体的限制是什么也很简单,无论是军权还是财权又或者别的权利,只要大唐将其紧紧的抓在手中,封国自然也就发展不起来……呼呼呼……发展不起来,国家强盛自然也就无从说起了……臣的话说完了,臣告退……”
    杜如晦这话一说完,所有人都拿怪异的目光看向了李世民,之前李世民还遮遮掩掩的,现在好了,一下子就被杜如晦直接将盖子给揭开了,现在他们都拿着各种目光看向了皇位上的李世民,看看他能给出一个什么样的解释。
    不过杜如晦的出发点是好的,之前李世民和李贞一直遮遮掩掩的捂盖子,反倒是会让别人怀疑,现在杜如晦如此粗暴的一把将盖子揭开了,而且还给出了制约的方法——那这就不能算是纯粹的分封制了,被中央王朝控制着命脉的封国,他能算是真正的封国吗?
    就算这也算是封国吧,但是这个封国的某些方面也一直都会被中央王朝掐着,这个国家也发展不起来,一个发展不起来的封国其实也就只是一个小小的藩属国,甚至可能连藩属国都不如,毕竟藩属国虽然也要向宗主国朝贡,但是宗主国在平常时候可没有资格插手人家的内政,因此封国只能算是大半个藩属国——大唐再如何小肚鸡肠,也不至于连大半个藩属国都容纳不下。
    “这……”李世民尴尬了,想要解释什么却又无从开口,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杜如晦的身影缓缓离去。
    “咳咳……这个……”李贞干咳了两声,用非常苍白的语言解释道:“诸位卿家不要用这种目光看我们,其实吧……他……杜相对父皇的安排有所误会……我们根本就事先就没有排练过……啊不是……其实父皇并不是要重启分封制……对了,你们应该也是知道分封制的规定的,父皇如果是有心要分封,肯定会将所有除了太子之外的所有皇子都给封出去,可是现在呢?父皇只是划了一块地盘给大兄罢了……纯粹就是一次补偿而已,是杜相太过敏感了……是不是这样啊?父皇?”
    “对对对,贞儿说的没错,就是这样的,是克明对朕有所误会,朕可不是在分封诸侯,除了高明之外,朕可是没打算分封别的儿子的。”李世民知道杜如晦是为自己好,但是这种时候说什么也是不能承认的,毕竟在某些人眼中,分封制再如何被限制,那也是分封制,他们可不管这分封制对江山与偶没有坏处,他们想要的只是这个名头罢了,只要有了这个名义,他们就能煽动民间舆论,攻讦朝政甚至裹挟民意达到自己的政治目标。
    李贞又补充道:“再说了,父皇可是从一开始都没有说要封大兄为诸侯啊,他说的很清楚,只是要划一块领地给大兄,这快地盘的大小且先不说,就说父皇只是给了大兄相对的独立权,可没有给他建立国家的权利啊,这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块相当于独立在大唐之外的自治领,连外交和宣战权利都没有,他就算未来想要造反,又哪里还能造的起来?”
    “这话倒也不无道理。”杜如晦走了,满朝百官就以房玄龄为首了,只见他低头沉思了一阵,方才抬抬头回身面对百官道:“诸位同僚,太子殿下所言也不无道理,何况就算如克明所说的那样,我们只要多对封国加几个限制,也足以保证这个封国发展不起来——这样的封国,其实就算是设立了也没什么威胁。”
    “老房所言极是,俺老程也是这么想的。”程咬金第一个站出来支持道:“说白了只是一块地盘罢了,还被你们限制住了,就算是封赏给恒山王又能如何?再说句难听的话,就算恒山王最终真的造反了,也不用你们去,我老程带着军队就可以轻松的灭掉他。”
    “老程的话糙礼不糙,我也是这个意思,不就是一块领地吗?且不说这封出去的地盘本身就不是大唐的,是被我们新征服的地盘,何况这天竺本身就是在殿下的主导下打下来的,难道他还不能有一点对于占领地的支配权吗?咱们以前打仗不也是这样吗?对于一些地盘不好管理,咱们就扶持起来一个国家代替我们守边……现在将恒山王封到天竺不就是和这个差不多吗?区别只是我们以前封的都是当地人,现在封的是我们自己的皇子罢了——哎呀,你们说我们要是能早一点想到这个办法该多好啊,也不至于那些被我们扶持的国家降而复叛了。”真是难以想象,说出这番话的人居然会是一直以憨直无脑而著称的大老黑尉迟敬德,可见在他的内心深处其实也是有着大智慧的,只是大唐的聪明人太多,用不着他的聪明,因此他才将其封印,只展露出来了自己的勇武和忠诚,因此反而更得到了李世民的信赖。

第三百四十一章 高支持率
    第三百四十一章高支持率
    “贞儿是臣的弟子,按理说在这件事上臣不好表态,不过知节和敬德的话臣也是认同的,尤其是敬德,说的简直太对了,如果我们能早一点想到将我们的皇子分封出去,让他们帮大唐守边的话,我们至少能够赢得一百年的边疆安稳……这可比扶持异族可要划算的多了。”这一次开口的人是秦琼,和他说的一样,原本他是不打算就这么快表态的,但是眼见自己的两位兄弟都站出来了,他作为李贞的师父,已经晚了一步了,如果非要跟到最后,不但会被人误会师徒不合,就连李贞可能就要对他有意见,进而疏远他了。
    “三位将军说的都很对,不过这也正是分封制的弊端,封国早晚都会形成尾大不掉之势,迟早都会对中央王朝形成威胁。”李绩先是笑呵呵的纠正了秦琼和尉迟敬德的观点,但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见解:“不过陛下想要划一块地盘给恒山王,这点是没有问题的,并不能算是纯粹的分封,大家都太紧张了……当然,大家也都是为大唐着想,你们的话想来陛下也会理解的。”
    “我也是支持陛下的,分封制的确是国家分裂的祸端,这一点毋庸置疑,但是分封制为什么会造成国家分裂,臣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那些分封的君王都是将自己原本的国土分封出去的,是在原有的国土上进行分封,封国距离中央王朝太近,一旦封国强盛自然不会鸟中原王朝。
    但是陛下这一次就不同了嘛,他分的是刚刚打下来的土地,而且还远在海外,就算未来恒山王能统一天竺大陆又能如何?在我大唐无敌海军的护卫下,恒山王难道还能穿越重洋来攻击大唐本土吗?又或者是从吐蕃高原上穿过?根本就毫无威胁嘛。既然没有威胁,那搞一搞分封也没什么嘛。”
    紧接着李绩的话开口的是长孙无忌,他原本是不想张这个口的,但是一想到李承乾是自己的亲外甥,如果他能在封国……哦,是自治领,如果李承乾能在自治领中做出成绩来的话,将来和自己在朝中未尝不能形成呼应,对于自己在朝堂上也是有好处的。
    何况大唐顶层的人都有表态的意思,他长孙无忌同样也算是李贞的舅舅,虽然不是亲的,但是又怎么能落到别人后头?这不明摆着告诉别人自己对李贞有意见的吗?他就不怕未来被李贞穿小鞋吗?
    “臣也是这个意思,臣愿意支持陛下……”
    “陛下此举对大唐并不能造成什么伤害……”
    “我觉得这件事挺好的,也算是给了诸位皇子们一点念想……”
    “……”
    很快,位列大唐最顶尖的文武官员们就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态度,而且支持率高达百分百,这一点简直就是奇迹——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奇迹,能混到大唐高层的对于李世民那都是相当了解的,自然能看出李世民对这件事是非常坚定的,他们吃饱了撑得才会冒着得罪李世民的风险反对他的决策呢。
    不过通过此事他们也能看出李贞的底蕴来了,别看李贞平日里在朝堂上不显山不露水的,整日里不是被世家刁难,就是被佛门找麻烦,亦或者是被儒家挑刺,在各大势力的为难下各种狼狈以及苦苦支撑,而且也很不会做人,不懂得拉拢人心,导致和大部分的中层官员的关系也都不怎么样……
    然而事情真的如此吗?
    答案就是确实如此——至少最后一句话说的没错,李贞和中下层官员的关系确实不怎么样。
    因为李贞很清楚,这些中下层官员中其实有大部分人都是各大势力在朝中的代言人,对于朝廷的运作只有阻碍没有一点好处。李贞立志于要荡清朝堂,和他们是天生的敌人,又哪里会和他们搞好关系?
    相反,李贞和大唐高层新贵的关系维持的倒是很不错,最起码他可以保证在关键时刻,至少会有八成的高层是偏向自己的,剩下的两成也会有绝大多数持中立态度——这一点就是李承乾所做不到的了,其实李承乾当太子的时候一直想要拉拢这些高层,只可惜他做错了两件事情。
    第一就是他太过贪心,一方面想要拉拢高层勋贵们的人心,另一方面还试图将中低层官员聚拢到自己的身边,殊不知大唐的高层官员和中低层官员根本就是两个不同的阵营,双方虽然没有明争,但暗中的斗争可一点都不比正面战场来的更加平和。
    在这些高层勋贵之中,或许有一部分确实有一些人不是和李世民一条心的。但有一点即便是李世民都不能不承认的,那就是这大唐的江山终究是这些勋贵们打下来的,军功章上也有他们的一份功劳。同样相应的他们能坐到今天的地位,也是靠着自己打下来的江山而得来的,对于他们来说大唐的江山越是稳固,他们的地位就越是牢靠。
    双方是互惠互利,除非不到万不得已,否则他们是绝对不会和朝廷作对的——就连侯君集最开始的时候也不是想要造反的,他当时来到南洋的时候,可是对李贞释放过善意的,只可惜后来没有控制住自己的贪欲,又被承剑溪引诱,最终才走上了不归路。
    高层的情况就是这样,然而那些中层的官都是什么人?他们其中大部分都是后来者,是大唐建立之后,被各大势力扶持起来的,背后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关系,对于大唐并不是绝对忠心,而是更加注重自己背后势力的利益,对自己有好处也就罢了,一旦朝廷的政策与自己等人的利益相悖,那么他们就算是拼尽性命也都不会让政策通过的。
    当然了,也不能因为一半老鼠屎,就污蔑整锅粥都是老鼠屎,在中下层官员中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这样,他们这种也有相当多的人是心向朝廷的。但是在所有中下层官员中,其中至少有一半都有各种背景,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第三百四十二章 正确的拉拢的人方法
    第三百四十二章正确的拉拢的人方法
    所以说从某方面来说,大唐最顶层的那一群人和中下层官员是有着天然的矛盾的,李承乾没有看清楚两者之间的关系,在得到了中层官员的支持之后,居然还想要拉拢上层勋贵,可行性实在是太小了。
    而李贞就不同了,他来自后世,再结合在大唐的所见所闻,也终于明白为什么明明以李世民的英明果决,杀伐果断,却还要和世家妥协了——实在是世家在大唐渗透的太深了,别看唐初的时候世家之人很少出现在大唐高层,但是谁那些中低层官员,却大都和世家有关系,就算背后不是世家,也都不是什么善茬……总而言之这些人大都没有安什么好心,都是寄生在大唐身上的毒瘤,一旦李世民下狠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