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公子-第1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在它没有出现之前两汉的察举制度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度是比较先进的选官制度了。
  但是科举制度的出现就完爆这两个制度了,为什么?因为它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
  后世的一些寒门大学生,通过高考走向大学,不正是这一公平的体现吗?这一点赵承嗣见的是很多的。
  从中国的发展上来讲,科举制度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科举制度的出现、发展和演变,正是适应了中国当时的**主义中央集权的。
  当然了科举制度也间接的促成了唐宋时期丰富灿烂的文化,想一想后世的那些什么《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之类的不都是在这个时候出现的。
  但是赵承嗣是更多的知道,科举制度还有个很大的弊端,从长远来看这就十分的严重了。
  这一制度也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了人才教育的全面发展,使大批知识分子醉心于科举考试而弱化了对科学技术的研究。
  这一点对华夏的后来影响是极大的,直到很多年后也是没有能够改变。
  赵承嗣也十分想改变这种状态,赵匡胤在今年的科举做了一点改变,这其中就有自己的功劳。
  想不到赵匡胤能够听自己的提议,做出来一些小小的改变。
  如果自己有朝一日有能力,一定会大力改变现在的科举,不过这对他来说很长远。
  刚才他说的是科举的长期弊端,那自然是有短期弊端的作为朝廷选拔官吏的最主要的途径,它主要是看考生的文采了。
  这就有问题了,文采好不一定有德行,有能力。但从一篇文章根本无法从根本上看清一个人是如何的。
  这些选拔出来的官吏可是以后要到国家的基层去的,这要是选出来的人是也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可就完了。
  赵承嗣脑袋里正在想着这些的时候,王嗣宗这边忍不住的问了一句:
  “你说的考这些科目,到底是为什么呀,自从有科举以来也没有考这么多的东西,即使是唐朝也只有进士明经两科的,你这么做?”
  如果是皇帝在这里听到赵承嗣这番话,一定会担心这么做会引起那些读书人的不满,一个不满没有事,如果都有意见就完蛋了。
  “兄长,难道科举制度刚出来的时候就有这么进士和明经两科吗,那不过是后来才有的,现在我们进一步发展有什么不对的吗?我们只是顺应时代的发展。”
  王和吕两人对望一眼,没有说话,小师弟说的也对,什么都是不断的发展的,科举制度也是不例外的。
  以前并没有科举这一说法,后来的隋朝首开先河,创立了科举制度,为读书人,开辟了一条道路。
  后来唐王朝推翻隋朝的统治后,唐王朝的帝王承袭了隋朝传下来的制度。
  这些制度也当然就包括了的人才选拔制度,也就是隋炀帝的科举制度。
  但是唐朝并不是只是简单的继承了他的这一制度,不然的话,那也太没有新意了吧。
  唐朝为了证明自己和隋朝不同,对这个所谓的科举做了进一步的完善,正是他们的这一举措,科举制度逐渐完备起来。
  在唐代,科举考试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两类,也不知道是哪一位皇帝的创举,估计是李老二,也就是李世民。
  按照这个规定每年分期举行的称常科,由皇帝下诏临时举行的考试称制科。
  ………………………………


第二五二章 增加考试时间
  常科的科目可是有点多,要不是王嗣宗为了明年科举的事情,专门看过这方面的书籍,他还真的是记不住的。
  王嗣宗隐约的记得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这林林总总的总共合五十多种。
  当然了这些只是在唐朝初年的时候实行过,后来很多的科目都是被取消了,再说了很多的东西都是没有什么大用的。
  所以明经、进士两科便成为唐代常科的主要科目,这也是常设的科目了。
  但是唐朝最为出名,也可以说是名气最大的也就是进士科了。唐朝许多宰相大多是进士出身。
  你想一下很多的宰相都是进士出身,这就可以看出这个进士是有多重要了。
  一般来说明经重帖经、墨义的考察。所谓帖经,就是将经书任揭一页,将左右两边蒙上,中间只开一行,再用纸帖盖三字,令试者填充。墨义是对经文的字句作简单的笔试。
  也就数说可以和默写课文差不多了,所以说帖经与墨义,只要熟读经传和注释就可中试了,很是简单的。
  进士科得第很难,这个一定要有真才实学,所以当时流传有“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的说法。
  所以进士的含金量比这个明经的要大,谁让人家考的时候就难呢?
  后世常说的头甲三名,状元、榜眼和探花也是在在这个时候确立的,但是在唐朝的时候并没有出现榜眼这个词语。
  考中第一名曰状元,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其实也就是庆贺一下联系感情,为自己以后做铺垫,混个同榜之谊。
  那为什么又要成为探花呢,原来当时中进士的人要一起游园庆祝叫探花宴。
  当然了还要中进士人中的美貌少年到名园摘花,去迎接状元,被成为探花使。
  这些都是世人知道的,他不知道的是这个探花在宋朝的时候才成为头甲的第三名的。
  不过在唐朝这些新进的进士参加过宴会以后,还要一起到慈恩寺的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这也是后世有名的“雁塔题名“。
  唐代取士,不仅看考试成绩,还要有各名人士的推荐,就是要一个十分有名气的人向上推荐你。
  因此,考生为了自己的前程,为了自己以后的升官之路,纷纷奔走于公卿门下,向他们投献自己的代表作,叫投卷。
  当然这个不仅可以向一些公卿推荐自己,也可以向礼部投自己的得意之作,这叫公卷,向达官贵人投的叫行卷。
  投卷确实使有才能的人显露头角,给自己的的科举之路带来很大的帮助。
  当时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曾经就向当时的公主投过自己的诗作也确实获得了成功。
  但是王嗣宗还最反感这样的人,很多欺世盗名之徒也凭借着这个平台进入了官场。
  可想而知这样的人,进入官场之后能够有什么作为呢,不用说了,也知道了。
  下面才是王嗣宗通知最为感兴趣的的,因为在在唐代还产生了武举。
  武举开始于武则天长安二年,公元七百零二年。应武举的考生由兵部主考。考试科目有马射、步射、平射、马枪、负重等。
  这样选拔出来的人都是以后的军中骁勇之将,这一点王嗣宗十分的满意。
  但是他心里却不准备再次设置武举了,他虽然欣赏这些武举选拔出来的人才,但是他更害怕武将的实力再才膨胀。
  他正准备限制武将呢,还能再开武举吗,这不是自己跟自己找不自在吗?
  “你说的也有道理,这科举本来就是不断的发展的,特别是唐朝更是将其细化了,如果贤弟要是有机会改变科举的话,你说说你想增加什么吧,但是你说的一定要有道理?”
  吕蒙正深吸了一口气,这赵承嗣说的这些很有道理,他感觉现在大宋进行的科举,进行了一些小小的改革,一定和这小子有关系。
  赵承嗣正了正衣冠,很严肃的说道:
  “我要加的东西,当然是对我们大宋有利的,对百姓有利的,不然还要这些干什么,我们大宋开科举的目的不就是选拔有用的人才吗?”
  清了清嗓子开始他的科举改革之路了:
  “我是这样想的,我们可以把科举分为几场,不必一场考完,可以分为几天。”
  以前的科举考试大多是只考一场,其余的时间都是在等着考试的结果。
  这样还只是靠一门,他改时间的目的就是为了增加后面的考试科目。
  “这样考试的时间多了我们也可以多增加其他的科目了,这也是我想改个时间的目的。”赵承嗣娓娓道来。
  王嗣宗和吕蒙正都不明所以,科考都是在秋天举行,一般就考那么几场,这小子还想改时间,天下士子同意吗,皇帝同意吗?
  虽然这是他们师兄弟三人私下里闲谈,不过两个人也十分的感兴趣,三人大有指点江山的意思。
  “好了,老三,你接着说,我可你二哥,我可是听着呢,别在整一些没有用的东西了,我们的时间很宝贵。”
  额,老王师兄你可以呀,时间很宝贵这么高大上的句子你都能说出来,您不会也是穿越过来的吧。
  您怎么就不说我分分钟上下几十万,这样的效果会更加的好,想到这,赵承嗣想到前世看过周星星同学的一部关于足球的电影。
  其中里面有一个演员就说了一句:“我一秒上下几十万,会跟你们两个混蛋去吃杂碎面。”
  是不是跟刚才王嗣宗说的那个我们时间很宝贵有异曲同工之妙呢,嘿嘿。想到这里他不由的笑了出来。
  “这小子今天是怎么回事,不是在这里跟我胡扯,就是在哪里傻笑,怎么了这是?”
  王嗣宗也被赵承嗣这不知道是什么情况的傻笑给难住了,这是咋回事呢?
  “不好意思,我刚才想到了一些好笑的事情,所以走神了,我接着说,刚才我猜想过改变科考的时间,其实就是为了增加考试科目,第一天我们可以考考考生的文采,这和以前的没有什么区别,就是我们出题,让他们来做,这没有什么改变。”
  改变可靠时间,就是就是增加时间科目了,比如之前考一天两天,现在我们改为考他个四五天,这就是增加了时间。
  ………………………………


第二五三章 赵纯臣的设想
  吕蒙正皱着眉头,赵承嗣这话前后矛盾呀,刚才他还说文采好不一定能做官呀,现在怎么改变了。
  “你不是说文采好,不一定能做官吗,你为什么还有考他们的文采,按照你的意思,取消这个不行了吗?”
  吕蒙正在他刚说完的时候立刻就询问了起来,刚才赵承嗣说文采好一定做官好,王嗣宗是听进去了。
  “二哥,这个问题你提的就十分的好了,我问你,来参加考试的这么多人,不能一下子全部用他们吧,我们大宋朝廷也没有那么多的空缺给他们呀。”
  就是参加考试的人肯定是不少的,并不能每个人都要录用,否则也没有办法去安排。
  王嗣宗点点头,表示赞同他的说法,本来就是这么个情况,同时他用询问的眼光看着赵承嗣,意思是你要给我说出道理来。
  虽然三人不是朝廷的决策者,但是关心一下国家大事也是应该的。
  这个时候的文人也都比较喜欢没事的时候,谈论一下国家大事,莫谈国事不是会出现在这里的,
  “也对,也不能全部都录取,要不然也不会有名落孙山之说了!”(注:此时还没有出现名落孙山这个词语。)
  王嗣宗点了点头表示赞同。
  赵承嗣也明白王嗣宗的意思,直接开口道:“既然不能录用完,淘汰一些人也在情理之中了。”
  吕蒙正又站了起来:“淘汰也是应该的,可这跟刚你说的改革科举增加科举时间和科目有什么关系呢,以前都是按照文采,你既然不完全看重文采那这又是何意?”
  赵承嗣看了一眼吕蒙正,谁说古人笨的,我这还没有说完,立刻就有疑问了。
  “两位兄长不要着急,我们一边喝酒一边聊着,这里又不是朝堂,咱们也不是朝廷官员咱们只是在这里闲谈而已,放轻松点嘛!”
  赵承嗣微笑的看着两位师兄,坐下了轻松了一下,不要搞得气氛那么紧张吗?
  王嗣宗没有任何异议,他等着赵承嗣看看他到底能够说出来什么,到底能给自己什么惊喜。
  “第二天就要考考生的刑律方面的东西了,就是我们大宋的律法,这样做可以让他们熟悉我们大宋的律法。”
  “好学生”王嗣宗听完又有疑问了:
  “这不是和唐朝的明经一科一样了,只要记熟就行了,没有什么改变,原来你就出了这么一个坏主意,哼。”
  看着王嗣宗的样子,赵承嗣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什么跟什么,我还没有说完您就插嘴了,让我说完好不好。
  “这当然不一样了,明经只是死记硬背的,我说的不一样,我们可以用现实的真实发生的案例,而且是已经执行过的案例,来考考他们。”
  赵承嗣所说的就是常见的材料分析题了,用现实的案例可以让他身临其境的感受一下。
  “当然上面要要将证据证词打乱,用对话方式表现出来让那些举子们去总结,最后根据这些证词去宣判,这样很好的培养他们的断案能力。”
  王嗣宗也是识货之人自然知道这是干什么,这是培养他们的断案能力,这样他们外派为官的时候就很容易就熟悉这些断案的能力了。
  “好好,这个不错,这样的测试方法是极佳的选拔人才的方法,不错。”
  王嗣宗也能明白其中的好处,他也不是一个迂腐的文人,要不然也不会留下靠着打架得到状元的名头了。
  接着赵承嗣又说了,第三天让考考这些举子的大局观念,因为有好多的人以后要进入中枢权力机关的,必须要有大局的观念。
  具体的就是让你针对朝廷的现状,你自己提出解决的办法,这个当年秦孝公求强秦的策略差不多。
  这一点王嗣宗,倒是没有任何的反对,这是好事,他为什么要反对呢。
  “如果这样的话参加科举的士子他们会同意吗?”吕蒙正跳了起来,原来赵承嗣最后一天让他们考“体育”。
  按照赵承嗣的意思,这些都通过了不算完,你还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身体,必须对他们的身体素质进行一项简单的测试。
  即使你前三项再怎么好,这一科,你要是不好我也不能用你,你的身体这么差,怎么能够为朝廷效力呢?
  我们要的不是哪一种书呆子,纯文人,我们要的是一个全面的人,指挥读书没有用,你要会用,你要能用的现实中去。
  这还不算身体是你革命的本钱,你的身体素质不过关我也不会用你的,你等着把你的身体养好再来吧。
  赵承嗣这是想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呀,不过就是不知道他的这一想法能能够实现吗?
  他在这边说的是兴起,那边的王嗣宗的眉头都快拧到了一块了,越听越不是那样的。
  “纯臣前面我还都能理解,这后面的吗,你说要测试这个什么体能,一个斯文的读书人,要那么好的体质干什么?”
  吕蒙正的眼里读书人就安心读书就行了,不管其他的,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不仅王嗣宗这样想,其他的人也是这个意思,在他们心目中读书人应该是这样的。
  “再说了,那些都是一些大老粗干的东西,让读书人做这些,会不会是有辱斯文呢,这样做是不是有点……”
  怪不得宋朝的文人地位很高,连老赵在心里都很看重这个文人,地位能不高吗?
  测试一下他们的体能就觉得是对读书人的侮辱了,有辱斯文,这一条一定要改,不然还不知道要出什么乱子呢?
  “二哥,你这话说的句有点不对了呀,什么有辱斯文,这是为他们好呀!我问您一句,他们参加科举的目的是什么?”
  虽然现在是闲聊,但是赵承嗣也充分表达了自己的意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不能像原来那样,把读书人放到那么高的位置,这种陋习一定要改掉,不然还不是原来的大宋吗?
  这一点一定要改变,一定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变,自己可不想让以后的大宋的那些官员变成没有任何骨气,只会卖弄诗词歌赋的人。
  ………………………………


第二五四章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他们参加科举当然是希望能够高中,然后朝廷授予他们官职,光宗耀祖了,这是众所周知的。”
  王嗣宗不明所以但是还是老老实实的回答道,参加科举不就是为了这些吗?
  这是多少读书人的梦想,很多人甚至为此奋斗了一生的时间,为的不就是一招高中能够光宗耀祖吗?
  “您只是说对了一半,您说的没有错,他们是为了光宗耀祖、封妻荫子,但是更多的是为了想一展自己心中的抱负。”
  高中的人就会被派往各地去治理地方,能够很好的施展自己心中的抱负。
  “朝廷给他们提供了官职,就是给他们提供了一个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这样他们就能够为朝廷守牧四方,这也是朝廷所需要的。”
  朝廷通过科举就是为了找到合适的人才治理国家,这是各取所需的。
  “说道这里兄长您应该明白,既然他们是代表这朝廷去治理国家,这就要求他们有一个好的身材。”
  “试想一下,一个有能力的人,但是身体却十分的羸弱,这样的话又如何能够安心的治理地方,所以我才提出这一条的。”
  王嗣宗听完他的解释也是能够接受,他也明白一个整日体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