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宋第一公子-第11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虽然的当时他们是皇帝,被人不敢说什么,但是经过史官的笔墨这么一记录,后来的人自然会给予相应的评价。
  赵匡胤这样做虽然有助于他个人名声的维护,可是这样也造成了自己做事不能随心所欲了,也可以说是有点畏首畏尾。
  宋太祖,毕竟也不是一个庸庸无为的皇帝,反而他是一位大有作为的皇帝,他知道什么时候,什么事情才是最为重要的。
  自己当上了皇帝,并不全是为了一己之私欲,更多的是为了这乱世的天下苍生reads;。
  自己跟着柴荣的时候绝对没有想到有一天,自己能够当上皇帝,即使到了今天,自己仍然觉得这是做梦一般。
  但是他却做到了皇帝,这是很多人想做却做不到的,他现在就端坐在龙椅上。
  所以他现在考虑问题的角度,绝对是不能在站在以前的角度上去看问题了,这样的是不行的。
  自己必须对整个国家负责,他要对整个大宋数以万计的百姓想一想,他现在是大宋的皇帝。
  什么事情都要以是否对大宋有利为准则,而不是仅从自己自身是否有利出发。
  要知道身处高位,承担的责任就越大,谁让你是皇帝的,你坐到了人世间的高峰,你就应该要承担别人不能承担的东西。
  现在赵匡胤就是这样的人,很多的事情你不想去做,但是你还必须去做。
  你不这样干,可能对你有利,可能对其他人有利,但是绝对不会是对百姓有利。
  这样做了,可能会让他们骂自己无情无义,但是对大宋的整体却是有利的。
  而且这两者必须要选一个去做,自己必须做出选择,虽然自己知道该怎么去选。
  赵匡胤将自己内心的矛盾向自己的儿子诉说了一番,赵旭也是认认真真的听完他的叙述。
  原来老爹是为这儿烦恼,看来老爹还不是一个铁血帝王,你看你然朱元璋何曾这样犹豫过。
  凡是他觉得对自己不利的东西全部给除去,哪里管别人说什么呀。虽然以后不一定会有朱元璋这个人。
  但是从这一方面来说赵匡胤和朱元璋的为人是截然不同的,两人对待功臣的态度完全是不同的。
  朱重八和刘老三是一样的,他们都是从贫苦的底层出来的皇帝,他们都十分的爱民。
  但是他们还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将功臣屠戮了一空,维护了自己的江山reads;。
  “旭儿你说我是不是要学习一下,汉高祖刘邦那样对待开国的功臣呢?”
  赵匡胤把这个问题抛给了自己的儿子,希望他能有什么好的主意,其实他自己内心可能早已经有了打算。(。 )
  您问我怎么办,我能有什么好的办法,我想您的心里一定有了主意,历史上您的那一手就玩的十分的漂亮。
  我也不能想出比您还好的办法了,为什么?您没有费一兵一卒,就将兵权全部收回来了。
  更重要的是你没有杀害一人,这样的功绩古代的帝王也只要您做到了。
  单凭这一点,您已经秒杀了中国历代的帝王,不是这样的吗、
  无赖的泗水亭长刘老三,靠着一棒子哥们打下了江山,可是丝毫没有改变他无赖的性格。
  不断的找借口让那些异性的王爷造反,然后自己去讨伐,胜利之后撤销这些封国。
  那些异性的王爷或者是侯爷,那个不是战功赫赫,为老刘在夺取江山的时候立下了汗马功劳呢?
  先在天下太平了,又开始收拾自己的战友了,这样的事情还真的是这样的无赖能够做的出来。
  “那要看看您是想成为什么样的皇帝,是成为汉高祖刘邦那样的皇帝还是成为唐太宗李世民那样的皇帝,还是您像自己开宗立派成为千古一帝呢?”
  您心里本来就有了自己的想法,现在你居然问我怎么做,那我就反问你你像成为什么样的皇帝。
  你成为什么样的皇帝,你只要回答了你想成为什么样的皇帝,那答案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
  我的意思很明显,你不是问我吗,我也不好说,那还是取决于你,你说吧你想成为什么样的皇帝。
  赵匡胤也是低头不语,是呀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确切的说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帝王呢?
  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让史官怎么记载自己呢?后人要如何的评价自己呢?
  历史上的帝王也有几百位了,千古一帝秦始皇自不必说了,那还是暴君,这是史书上有定论的reads;。
  但是自己却不是这样认为的,他一举消灭其他六国,第一次出现了大一统,结束了多年的战乱,是民众免于战乱。
  他还统一了文字度量衡等,使得我们的生活逐渐步入了正轨,修筑了万里长城,阻挡游牧民族南下。
  他更是派大将蒙恬多次北上抗击匈奴,使得匈奴不敢南下而牧马,说实话,赵匡胤还是比较佩服这位千古一帝的。
  这样的人在历史上却是名声不好,被斥责为暴君,想到这里赵匡胤也不怎么太看重历史了。
  据他的理解秦始皇这样的皇帝应该是受到华夏一族的尊重才是,但是事实却完全相反。
  再说汉高祖刘邦,这位开创大汉几百年基业的开国皇帝,是在历史上不错的。
  但是赵匡胤心里明白,这个刘老三刚开始就是个无赖,整日里在街上混吃混喝的主。
  整日了和他的一群狐朋狗友在一起不干什么好事,弄得大家对他都是很反感。
  后来和项羽一块攻打秦国,人家项羽正在攻打钜鹿,那可是秦国的精锐,没有想到刘邦竟然绕过敌人直接进入了咸阳。
  把自己的盟友放到了一边,自己率先进入了咸阳,还不是因为义帝说了一句先进入关中者为王吗?
  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是个什么样的人了,再说他后来当成了皇帝慢慢对付起了他的那些功臣。
  自己还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把这些全部丢给了自己的老婆,这不是我做的,全部是我老婆干的。
  你说是你老婆干的,怎么不见你惩罚你的老婆,你不授意她会这样做吗?
  这些智能偏偏那些无知的人,这么能够骗全天下的人呢,可是你却这么做了。
  我赵匡胤绝对不会做这样的人的,这样的人是我所不齿的,虽然这样的人在当时不敢说什么,自己心里就好受了吗。
  再说唐太宗李世民吧,这个人无疑是一个明君,这是没有什么说的。
  他在位期间大唐的国力飞速的增长,外邦臣服,成就了他天可汗的称呼,是大唐的国威远播四方。
  可是他的皇位是怎么来的那是杀兄轼弟,逼迫自己的老父亲才得到的,这样的人已经是破坏了人伦大义了,还有什么可说的。
  赵匡胤最反感的就是这样的人,所以他内心里是十分讨厌这样的人的,剩下的就只有一条路可以走了。
  那就是自己要做一个从未有过的皇帝,自己要成为一个前无古人的皇帝。
  不做就算了,既然做了就要做到最好的,当初我当将军,就是要做最好的将军,现在我成为了皇帝,那么我也要做一个最好的皇帝。
  想通了这一切,赵匡胤不再有那么多的顾虑了:
  “好,朕就是要做个前无古人的皇帝,历代皇帝能做到的,朕一定要做到,历代皇帝做不到的,朕也一定要做到。”
  “朕不仅要做到,还要做的更好,成为超越秦皇汉武的皇帝,这就是朕的追求,谁也不能阻挡朕。”
  这一刻起,赵匡胤已经发下了之前的种种顾虑,也知道自己应该去怎么做了。
  他自己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了,什么都不用说,他就知道自己改怎么做了。
  成为一个好皇帝不仅要有能力,更重要的要有魄力,而这些赵匡胤自己都具备,所以他知道自己去做些什么了。
  历史是不可以逆转的,因为他们已经发生过了,但是当下却是可以改变的。
  你们历代帝皇怎么做,我不管,但是我赵匡胤却知道我应该怎么做,就是要做一个不一样的帝皇,前无古人的帝王。
  ………………………………


第二五〇章 会读书不一定会做官
  “师兄,小弟在这里祝你们高中,扬州乡试能够碰到两位哥哥,真是人生一大喜事。”
  赵承嗣举杯为两位贺。
  “我们也想不到能够在这里碰到贤弟,这是注定我们兄弟有缘,如果此次我们两个能够高中那也没有辜负先生的教诲。”王嗣宗信心满满的说道。
  赵承嗣也知道他们为甚来扬州了,这都是王著的主意,给两位爱徒弄了一个扬州人士的身份,不知道怎么搞的。
  难不成是因为这里竞争力小。
  “好了我借花献佛,敬小师弟一杯,我们兄弟相聚当浮一大白。”吕蒙正相对比较豪爽,也没有担心接下来的考试。
  大有今朝有酒今朝醉的意思。
  “对,二哥说的对,美酒佳肴在前,给个皇帝也不换,当皇帝也没有这快乐。”赵承嗣口出狂言。
  不过已经有了醉意的王嗣宗也接过话茬:“那是当然了,君主虽然看上去风光,不过也只能称孤道寡。”
  “师兄,慎言呀,慎言!”吕蒙正连忙阻止这两个人。
  在这里非议起来皇帝了,这可是大罪,皇帝在人心中都是神圣的,即使在在心中对皇帝不满也不行,那是腹诽,就像汉武帝时期大将军灌夫和丞相窦婴都因腹诽而心谤罪名被杀。
  现在自己的两位兄弟在这里说皇帝是孤家寡人,这不比腹诽而心谤罪名还严重。
  “二哥不用担心,这里也没有外人在,只有我们兄弟三人,这里也不会有人将我们的谈话说出去,再说我们又不是造反,只是喝酒之余的一个乐趣罢了,没有必要大将小怪,没事的。”
  赵承嗣无所谓的摆了摆手,吕蒙正也有点迂腐,不过这也不怪他,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这样的。
  “大哥,你说君主一般都是孤家寡人这到底是为什么呢?”赵承嗣给两位师兄将杯中的酒满上,他们就当这是故事听了。
  王嗣宗微醉,一饮而尽:
  “作为一个君主,什么事情都要先为社稷考虑,当然我说的这些都是一个想成为青史留名的皇帝所做的,但是也有为自己先考虑的。”
  “不过这些想先为自己考虑的人最后都成为反面教材了,在历史上臭名远扬。”
  王嗣宗身为读书人,史书也读了不少,关于帝王的事情也读了不少。
  王嗣宗接着说道:“那些不想遗臭万年的君主,总是先从社稷入手,所以很多的私人感情都是没有时间去过问的,慢慢的帝王的朋友很少很少,以至于传出来,伴君如伴虎。”
  这也是帝王的悲哀,没有办法谁让他们是君主呢?
  这就是君主为什么被称之为孤家寡人了,他友情和亲情都放在了一边,不成为寡人才怪!
  赵承嗣摇了摇头,王嗣宗的看法也是这个时代人大部分人的看法,也没有什么不同的地方。这位历史上的状元也只是一个普通人而已。
  “看贤弟的意思是不赞同为兄的说法了,这些都是史书上有记载的,那些昏庸君主所作所为都清清楚楚记录的,有什么不对吗?”
  王嗣宗疑惑的看着这位小师弟,难不成他有什么高见不成?
  吕蒙正也是同样的心思,先生说自己两人都比不上赵承嗣,这赵承嗣有什么国人的地方呢?
  “两位兄长,那都是那些不得志的人传出来的,或者后来的朝代修改的,你看那些能臣干吏怎么不这样评价一个君主,再说了帝王行事岂是他们能够揣度的。”
  赵承嗣最反感的就是这些人,自己不得志了,什么事情都干的出来,他们以为治理国家什么都要按照他们的意思来。
  他们觉得自己就是有经天纬地的能臣,是皇帝的左膀右臂,皇帝要是不用他们就是损失。
  可以他们那里知道事情那里有他们想的那么简单,皇帝考虑的事情能会那么简单吗?
  所以有时候他们触怒了皇帝被皇帝贬官或者说是被下狱,但是他们却说皇帝的不是
  什么皇帝不明事理,受奸臣的蒙蔽,这情况是有的,但是不是每个帝王都是这样吧。
  什么伴君如伴虎,我看着都是胡扯,这都是他们为自己鸣不平呢,什么人都是,想当biao子还想立牌坊。
  这番话赵承嗣说出来之后,王嗣宗和吕蒙正忍不住好好大笑,小师弟果然与众不同起码和同辈读书人想比有着很大不同。
  说出来的话有点地。痞流。氓的味道,将那些自命清高的人说成是想当青楼中的biao子立牌坊。
  不知道让那那些人听到之后会有什么反响,不过想想也真是这样的,但是也不能直接这样说吧。
  不过他们两个知道这是赵承嗣说的那些文人们,王和吕二人虽然也是文人,但是他们是王著的弟子,和哪些人也略有不同。
  但总归还是文人,赵承嗣这样说那些文人,连他也说了进去,怎么听着都不舒服。
  “贤弟,我们觉得你说的这些话是针对某一个人,或者是那些文人呢,他们可都是治理国家的官吏呀,你是……”
  现在大宋以文治国,文人地位很好。
  赵匡胤是武将出身,夺得了皇帝的位置,他不想这样的事情再次发生,所以他在心里是十分的排斥武将的,反而很是信赖文臣。
  “没有,我这是感慨历史吧,对了您说那些文人是治理国家的能臣,不可否认的是他们中间有很多人是治理国家的好手,但是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是好手吧,会读书并一定会做官!”
  会读书的人不一定能做个好官,能臣,弄不好是个书呆子,整日里只会个什么诗云子曰的。
  “不会吧,那些文人都是熟读圣贤书的,怎么不会做个好官呢?自从有科举这就是选官员的好办法呀?”吕蒙正很严肃。
  要说刚才赵承嗣说那些文人的话,他们两个还能接受,但是现在他说起来了科举,两位也不大能接受了,他们两个可是指着科举走上仕途。
  你难不成还反对科举,这就是要断绝我们入仕的道路呀?
  即使我们是师兄弟也不行,这没得谈。
  ………………………………


第二五一章 科举的发展
  赵承嗣也明白这两位师兄的意思,可是自己今天还是想说。
  “两位兄长,你看看那本圣贤书上说如何当个好官了,这样的圣贤书只能修身养性,它能教会你怎么断案吗?能教会一个官员怎么给罪犯判刑吗?”
  经过赵承嗣这么一问,赵匡胤也反应过来了,这书里面还真的是没有这些东西,以前怎么没有注意这件事呢?
  “恩,以前还真没有发现有这事情,对了我还想着为我们大宋开科取士呢,这样还怎么取士?”吕蒙正有点犹豫了。
  “那还不简单,开科取士是好的,但是考的内容我们可以改一下吗?比如我们可以把科举分几个科目考试,有考文采的,也考我们大宋的刑律等,最后将他们的成绩汇总起来,决定是否录用。”
  既然要选拔真正的有能力的人才就不能只看他们的文采,文采好不一定其他的好。
  这要看一下他们的综合素质,也就是要全面的发展,这样选出来的官员就不是穷酸的文人。
  因为只会写几篇文章的人是一定不会中的,还有其他的要考察,这就是赵承嗣对科举的大概想法。
  后来大宋就是实行的他的科举考试科目,不用说,选出来的人,都是人才,实用的人才。
  中国的选官制度几经波折,以前都是世家门阀掌握着整个国家从朝廷到地方的权力。
  如果皇帝的命令这些世家大豪不满意的话,那么这个政令就很难推行下去的。
  后来曹操的儿子曹丕篡汉称帝,用九品中正制囊括了天下的英才,才是他的江山稳固。
  这个时候的士族的势力还是很大的,其他途径进来的官员根本就不能进而他们抗衡。
  但是这个时候的官制已经有了很大的发展,寒门子弟也有了很大的仕途晋升的方法。
  也就是说他们能够入仕了,这样他们才有资格拿到当官的通行证,这一点无疑是进步的。
  知道隋朝的时候开始有了开科举取士这才进一步的为寒门子弟打开了一扇大门。
  唐朝的时候更加的规范,将科举更是分为明经和进士两科,这就给了那些寒门的读书人以更大的空间。
  在武则天代唐称帝的一段时间里,更是开创了武举这一科目,为那些习武的人进入仕途提供了便利。
  到了宋代科举是更加的发展,这不还没有举行赵匡胤登基后的第一场科举呢了吧。
  但是赵承嗣还是比较推崇这个科举的,他虽然不是这方面的专家,他也是觉得这是一个创举。
  首先隋唐创立的科举制度,就是中国官员选拔的一个极大的颈部,是在中国官史上占据一个很重要的地位的。
  在它没有出现之前两汉的察举制度和魏晋的九品中正制度是比较先进的选官制度了。
  但是科举制度的出现就完爆这两个制度了,为什么?因为它相对来说是比较公平的。
  后世的一些寒门大学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