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定国(佛婆)-第8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林海录忙道:“对,对。给孟少军下令。”
李师爷道:“大人别急,我亲自跑一趟。”
林海录忙道:“好,好,师爷亲自去,本府就放心了。快去快回。”
李师爷点点头,急急地往外跑,在院子外抓往其中一个回来的蒙面汉子问道:“何昊天是怎么死的?”
“头儿是被人一拳打死的,那人历害的紧。沈众都吓退了,我们哪里还敢动手……便散了。”
李师爷眼睛一转,心知就算孟少军找到了李道明,也是无用了。便跑出府衙,急急地走到自己在城中,偷偷置下的一处小院。见四下无人,打开门,往里一钻。再把门反锁死,房门一关,舒舒服服地倒在床上,大睡起来……
第208章 尾声
可怜林海录左等李师爷不来,右等李师爷不来,只得再派人去找孟少军。才听说孟少军,已经被钦差行辕的人拿住了,关押在武陵军狼头营里。
一众衙役发现情形不太对劲,已经自行都散了。
吴同那边见事败,收拾了家私带着家人,打开了城门,出城逃命去了。
整个城里乱成了一团,钦差早已收扰了逃出来的侍卫,到各个府衙里知会情形,并委了陆安节制城内守军,一直到天将亮的时候,才把城里的乱局平稳下去。
到了第二天早上,成批的狼头营军士,便控制了府衙。把林海录给软禁了起来。
钦差一边严令所有衙司官员照常行事,一边快马急报,一纸奏折送到金陵。
可奏折才送出去没有多长时间,便从府衙里传来消息,林海录已经自杀身亡。
李道明听到这个消息,倒是松了一口气。他真有些担心林海录不舍得死。而林海录不死,吴王那边势必要压着自己审理林海录。
林海录不能审,一审就会审出更大的问题来。所以,林海录这个时候死,是最好的结果……
过了二日,皇上便有旨意下来,令李道明查抄林府,并授命他,整顿武陵府官场……
李道明这下可就威风八面了,查得查,抓得抓,直到太子爷悄悄地传了口信说:不要闹得太大。李道明这才收手。
连着几道奏本上去,又为张合顺利召抚了莫干山上匪众等事请功。
苏三因为不肯露名,又是一个平民,所以李道明也没有在折子里提起苏三的事情。倒是按照苏三的吩咐,在折子上说:“在林海录的府内找到了李家的老爷子。”云云。
虽然林海录已死,但也把这事情做得滴水不漏,这样会免去了李道明的诸多后患。事实上,这也确是林海录的首尾,只不过中途着苏三截了胡而已……
众多事实都证明林海录是罪大恶极的;而林海录中伤李道明的那些话,当然就都是子虚乌有了。
不过这些内情,在武陵官场闹得沸腾,却不能让平民百姓知道。若是让平民们知道大封朝的官员充当起了强盗的角色,那不仅是斯文扫地,还是有损官威的一件大事。因此,对外只说林海录施政不当,贪墨公银之类的官样文章。
反正林海录是畏罪死的,人死如灯灭,总要有个差不多的体面……
张合的伤势并不严重,包扎好后,第三天就可以自由活动。莫干山匪众的召抚还是他一手操办的。他的原话是:不接受召抚,立刻就打。
莫干山的匪首陈生与二当家吴春一商量,打是打不过的,其实早就想等着朝廷来召抚。所以根本不用张合劝,他们就遣散了想回家的匪众,带着近百号精干接受了召安。
张合也不区别对待,直接就把这些人分了二个队,二个当家的,一个人管了一个队,把人数报到后护卫军岳老将军那里,没过几日,枢密院便有官凭文书发下来,又把这些军士建籍造册。
这些都是细话,就不一一表了。张合这一场,虽然受了一些伤,但李道明可没少在奏子里替他美言……
他也打听到,二皇子似乎对他的在武陵府的作为,颇为欣赏。几次放出话来,暗示他效忠。但张合心里早就信了苏三的话,哪里肯露了这个风口。只把自己的前上司唐季虎将军的事情翻出来,单独写了一份折子,由枢密院递了上去。
这么做,一是为了老上司平反;二是也有自己的私心,想让太子爷那边,了解自己的苦衷,并不是为了吴王,才与林海录做对。
只是这折子上去,林海录已死,唐季虎的事情,已经死无对证。再说,这件事情也过去了七八年了,因此,这折子便被驳了回来。
张合上这折子,自然是出于苏三的授意。驳回来,也在苏三的猜测之中。张合事先已经猜到,也没有太过在意,可他却没有想到。过了几日,枢密院有行文到武陵府,说:枢密院已然撤去对唐季虎往日罪行的裁定,所有档记也一体销毁了。
这其实就算是给唐家翻了案。张合大喜,若非不能喝酒,他一定会喝个大醉。有心想找人说说心里这份高兴,想来想去,也只能找苏三诉说诉说这衷肠。
却不料这小子,好像失踪了一样,苏府不见人,思友书院也不见人……似乎是有意避着他一般,想着他说过,要好好地过平静的日子,心里倒是信了这话是真的……
苏三确实是有意要避着他。不仅是他,还有李道明等人。
在城内安宁下来后的第二天,他就偷偷地住到了胜老的府上。
胜老出门前,交代过管家,这老宅子,苏三随时都可以来住。因此他只知会了周老爷子和李老爷子一声,独瞒过了自家的老爷子,带着小安和玉儿住到了东湖……
每天只是钓鱼取乐。
这其间,接到唐丽的消息,已经是第二天的下午。口信中,唐丽说并没有杀死杜如悔,而是把杜如悔给关了起来。并说杜如悔要见自己,还有杜如悔说的什么:见了面,一定不会杀自己的话……
苏三对唐丽擅自作主的行为,有些不太满意。他有时候,有些霸道。吩咐出去的事情,哪怕是错的,他也会硬着头皮让人去完成。他总觉得,做事要有股子劲道,讲究一个不折不扣,如果什么事情,都有松动的余地,那事情办到最后,就会走样……
不过他想了想,也无法完全去怪唐丽。严格意义上,唐丽并不是自己的手下,这是其一;再说唐丽也没有经过自己的调教,不知道给自己办事的规矩,这是其二;所以,唐丽自己做主,没有立刻杀掉杜如悔,他虽然心里不高兴,但也没有过于计较。
只是,他并不是杜如悔想见,就能见的。
等着吧,等自己哪天心情好的时候,顺道儿再去看看这个杜如悔吧。
因此,每天里便是去钓鱼,或是在舍下与小安玉儿打牌……
苏东山最近有些摸不着头脑。从上次周济直接到府里替他的干孙女求亲开始;到那日宴席上,自己那个儿子谈笑风生;再到如今的钦差大人派人在门下专等苏三。便是那一向少进武陵城的武陵军将军张合,这些天也是三天二头地亲自到府里头坐地。
害得他,整天里提心吊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几番旁敲侧击,也问不出对方找苏三是什么事情。
不过,不管是钦差那边的来人,还是张合将军亲至,言语之中却都是透着客气,因此提心吊胆的时间少了,这好奇心倒突突地直跳……心里想着,应该不会是为了那宴席间做的几首歪诗,便这么待见苏三,却也实在想不出,发生了什么事情,让这些人,这么热心。总之,这心里是不妥贴的。
苏三在东湖边碰着了刘老和徐老,二老便把宋平等一帮学子,给叫了来。
苏三倒是喜欢与这帮特朴实的人混在一处,谈笑之间也尽是无拘无束的自在。
武陵大学的地点已经定下来了,却是原来的林府。
第209章 高谈阔论
李道明查抄了林府的许多家产,还有地契房屋,请了旨意就地发卖……
因听济老说起武陵大学,正是苏三的倡议,便做主把林府给贱卖了……
便是贱卖,那一千几百两的银子,只怕也买不到这偌大的林府。可是李道明在武陵府那是灸手可热的人物,谁不捧着他一点,托着他一点。
他一句话,也许就摘了人头上的乌纱;一句话,也许就把人抬上了高位。这武陵府里的官员,哪个不巴结?
这其中最巴结李道明的,便是何应文。
在这次林海录事件中。何应文一直是死心蹋地的给吴王卖命的。因此,吴王那边已经在保举何应文来做这个府尹。
皇上那里却没有最终定论,似乎有些犹豫。在最近一本回给李道明奏折的朱批上,问他武陵府的官员有谁可以勘用?还是需从外省调派大员?
这样的朱批,一来显示出皇上对李道明的信重;二来,也表示李道明的一句话,也许就决定着何应文能否顺利出任武陵府府尹。
只需要李道明在下一次奏折中,为何应文美言几句,那何应文出任府尹,基本上是铁定的事实。
何应文因此必须要力挺李道明……而李道明想把武陵大学办起来的事情,就是一个机会。
他所在的提举常平司,就管着学政的大权。他大手一挥,便从司库里拔出五万两,助武陵大学买下了林府……其实是换汤不换药的。无非是把提举司库里的钱,变成了府库里的钱而已,只要他当上了府尹,那还是他的钱……
李道明对何应文这个举动,当然是认可的。他心里自有一杆称,既然吴王已属意何应文,那自己不妨做个顺手推舟的人情,已经得罪了太子爷,没有必要再去得罪一个吴王,就算何应文不这么巴结他,他也要是为何应文说几句好话的……
何应文这边有了举动,那些大小官员们当然也是闻风而动,这个捐钱,那个捐物,还有人帮着规划,翻新林府。一个‘武陵大学’竟然在几天之间,变得风风火火、有模有样……
宋平在说起这些的时候,总觉得有些难以相信,就好像是做梦一般。
苏三却对这些淡然处之,他更关心的是‘武陵大学’将来的发展。既然是学院,那就要以‘学’为主。事实上,这样弄得满城皆知,反而不利于学院的宁静。他也担心宋平等人志得意满,从此自大起来。这得来的容易,败下去也快,他不得不提醒他们几句。
宋平几个人过来的时候,确实有些心猿意马。苏三当头棒喝了几句,把这些表象一一剥去,大家才发现,现在的学院还只是个空架子,许多真正意义上的事情,还没有去做。因此,一个个都静下心来,与苏三讨论接下去要做的事情。
苏三也很是动了一番脑筋,主要就院规院训,还有办学的宗旨,进入的准则之类做了具体的规范。又建议成立学院的董事会,一切学院的重大改策,都要在这个会上讨论表决通过。
这些东西都是新东西,让宋平等人消化掉,就花了不少时间,再让他们从理解到坚决执行,苏三更是费了不少唇舌。
好在宋平等人这几天已经被苏三这一套一套的理论给震得死死的,对苏三说的话,那不仅是全盘接受,而且是一字不落地吞了下去。
苏三道:“因为是大学,大家都可以来学。以后就逃不过一个‘公’字。虽然你们是第一批为大学做出贡献的人,但是你们的生命是有限的,你们的精力也是有限的,也许五年,十年后,你们就要离开大学。你们离开后,大学却不能倒,所以就要有一个有效的管理机制。只要这个机制在,我们这个武陵大学就不会倒,就可以不断地造福穷困的学子。”
苏三又道:“知识才能改变命运。士子们有好的条件,可以接受好的教育,因此他们往往站在比普通人,要高一层的位置上。打破这种局面,就要重视教育。今天我们在武陵办了大学,明天我们就可以去金陵办大学,然后各个城镇都可以办这种大学。只要穷人的子弟都可以读上书,那大家的起跑线就差不多扯平了。”
苏三还说:“财务是大学,生存的根本。因为是义学,所以穷学生是不用交钱的。但大学办出名了,富人家的子弟也想来大学进学,怎么办?好办,交钱。交比其他地方更多的钱,这个钱不叫学费,叫赞助费。交了钱的学生,并没有什么特权,吃要一样,住要一样,不许带书僮丫头之类的,要与伙伴们同吃同住,同苦同乐。”
苏三最后说:“穷人的孩子,很懂吃苦。但做学问,不是死读书,要活学活用。人情炼达即文章,一味地作学问,不管世情,不学人情,便是做出了一些学问,也根基不稳。自强是好事,太强了,则易折,因此也要厚德……我看武陵大学的院训就叫: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好了。”
宋平等人,每次从苏三那里回来,都是精神饱满,干劲十足,就好像全身有使不完的力气一些。
自己在私底下踅摸了半天,一点头绪都没有的问题,到了苏三那里,几句话的功夫,就总能让人顿悟。同样的感觉也出现在身边这些朋友们的心里。
他们在一起说起苏三的时候,最后终要把他归结成二个字,那就是:奇才。
不过他们眼中的奇才,现在只对玉儿做的吃食稍稍感兴趣。除此之外,他对其的事情,一概不感兴趣。
至少苏三本人以为是这样。可直到有一天,虞凤跑到了东湖,苏三才发现,自己还有其他一些牵挂在……
虞凤是从唐丽那里知道苏三就藏在东湖的。其实知道苏三在东湖的人,还有周济和周盈盈,李老爷子和李月儿。李老爷子和李月儿,虞凤是问不着的,周济与周盈盈那里,她却并没有想起去问。因为,虞凤根本就没有想过去找苏三。
可事实上虞凤却是找上了苏三,这里面其实有个缘由……
一日,因是中午时分,青风楼里还没有开始营业,虞凤正在楼里静坐,便想起苏三。
‘也真是怪事,这苏三只叫自己装病,说林家过不了几天,便顾不上自己了。后来,林荣也不见来,又过了几日,林海录竟然在府衙里畏罪自杀了。’
‘这些事情,苏三一定是知道内情的,要不然他不会在自己面前,说出“拖一拖”的话来。’
‘可是,他一个富户家的子弟,怎么就那么笃定,林海录就会顾不上自己呢?他有什么神通,使得又是什么手段……’
‘唐氏兄妹最近与他也多有往来,小小的年纪,有时候感觉他有些孟浪,有时候却显得超乎寻常的沉稳。’
‘自己看着这青楼,每天迎来送往的,原以为练出了一些看破红尘的心境。可怪怪的,这苏三却总让人心神不宁。一个眼神,一个动作,都让人不自禁地去看、去想……难道自己三十多岁的年纪,倒让一个毛孩子给扰动了心境?’
‘他倒是一付看见了自己,眼睛里便有些拔不出去的架式,自己也自然可以看出他心里那点心意,可是他是真心实意的吗?’
‘哎呀,好端端地怎么就想到了这些?真是羞人……如今林海录也死了,老爷的仇也算报了。我这青风楼有没有,也没什么意义了。怎么感觉仇报了,生活反而没有了奔头一样呢?’
虞凤怔怔地想着这些,靠在窗边看着后园里的景色……
第210章 小插曲
只听楼下,几个早起的姑娘们正在笑闹。
一个说:休要来拿这些陈年旧事来恼我,过去了的事,难不成还要翻旧帐?
另一个说:就是要翻翻这旧帐。没有听说吗?原武陵军的唐将军,都被翻了旧帐,平了反;如今,你这旧帐翻出来,可不是平反,而是要抓进牢里喂老鼠的,哈哈……
虞凤不经意间听到唐将军几个字,浑身打了一紧,忙对着下面叫道:“你们都在说什么呢?”
“哎哟,扰了妈妈春梦喽……”
“打你这没有遮拦的嘴,刚才你说什么‘唐将军平反’,是怎么回事儿?”
“这还是卢姐说给我听的呢?说是府衙门外贴了告示,给唐将军平反了……”
这边话还没有说完,虞凤就在楼上缩回了头。“妈妈这是怎么了……这话没说完,人就跑了。”
虞凤确实是小跑着到府衙门外的……往告示栏里一看,只见不小的告示栏上,贴了许多告示,二名侍卫就守在告示栏下,不允许人靠太近……
虞凤一张一张地看过去……有告示林海录罪行的;有告示官员裁撤的;有告示莫干山匪人接受召安的;最后才看到最新出来的一张,上面公告着原武陵军将军脱罪,一应处置俱都收回的公告。并从府库中补给唐氏后人,白银五千两以示抚恤。
五千两只是一个意思。唐家当年被抄的时候,家产岂值五千两,上百个五千两都是有的。若不是根本没有料到会被抄家,怎么安排,也能给唐氏兄妹留下许多东西……
不过,她现在还能希望些什么呢?平了反,老爷在天有灵,此时也该可以瞑目了吧。
想着这些虞凤的眼泪都流了下来。
回到青风楼,把楼里的事情,简单地交待给卢姐之后,便请了马车,紧赶慢赶地回到了虞村……
虞村是她的娘家……不过家里的亲人早已经不在了,只有村里的一些本家,还在走动。这几年,她在青楼里赚了一些钱,乡亲们背地里虽不待见她,但面子上也还亲热,因为她还算大方,逢年过节,都有丰厚的礼物过来。
世人眼浅,一点东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