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士子风流(老虎)-第21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部评为优秀官员,杨廷和怕是难辞其咎。
这事儿一旦传出去,吏部肯定要遭人诟病,牵涉到了吏部就牵涉到了杨廷和,杨廷和的声望怎么办?
而王鳌呢,其实也差不多,他负责整肃吏治,结果眼皮子底下这么大一个蠢虫居然犯了这么大的案子才被发现,老脸怎么搁?
君臣三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平时里明争暗斗,各种使绊子背后刀子,可是现在,他们的想法却都出奇的一致——这件事,必须要捂住,捂不住大家都没好果子吃。
虽然都抱着这个念头,可是谁都没有把心里想说的话说出来,毕竟这话说出来,难免显得自个儿急于想推卸掉责任,若是远在天津卫的那位徐侍读晓得事情会演变成这个地步,多半也不知该哭该笑了。
甚至于如此骇人听闻的事,将来还要记录入明实录,而这明实录要流传于后世,说不定就成了嘉靖昏庸的罪证,也会成为杨廷和、王鳌尸位素餐的佐证,对于这天下熙熙攘攘的人来说,眼前的利益是最重要的,所谓皆为利来皆为利往,可是对于天子和阁臣这样的人物来说,后世之名却是意义非比寻常,他们的所有决定,都必须为这个虚无缥缈的东西权衡、考量,天下的利都被他们占了,而这个名自然就成了他们追逐的焦点。
杨廷和咳嗽一声,终于道:“陛下呢,陛下是什么意思?”
皮球又踢到了嘉靖的脚边上,难得杨廷和也有不专断的时候,难得他还以嘉靖马首是瞻。
嘉靖脸色很不好看,却又无可奈何,只得道:“姜昕是必定要处置的,可是为了杜绝坊间非议,就以贪渎的重罪惩办。”
王鳌不由道:“如何量刑?”
嘉靖沉吟:“自然是越重越好,就说是为了以儆效尤,震慑不法官员,直接判一个贪渎钱财尤其重大,知法犯法,又玩忽职守,三罪并罚,拟明年秋后问斩,再抄没其家,家中男丁尽皆流放千里,女子充入教坊司为奴,二位先生以为如何。”
虽然不是以谋反论处,不过这个惩罚却也差不多了,虽然家眷的性命是保住了,不过这又是流放又是为奴,其实和诛杀也没什么区别。
听了嘉靖的话,杨廷和和王鳌立即道:“陛下圣明。”
嘉靖闻言苦笑,平时的时候也不见圣明,现在大家一起捂盖子的时候,反而真心实意的称颂圣明起来了,他踟躇道:“既然姜昕是贪渎,那么塘沽的案子,又怎么办?”
杨廷和毫不犹豫的道:“这个容易,这些人本就是海贼行径,不妨就说他们是流传至天津的倭寇,倭寇侵犯天津,我大明武英殿校尉克日剿贼,所有涉及此事的,统统就地处决,这件事,自然也就无人问津了。”
嘉靖颌首点头,这些人确实和倭寇没什么两样,说他们是倭寇自然也无人质疑,这等于是把一个案子分成了两个案子,姜昕犯下的两件事一分为二,将姜昕和这伙恶徒分开了问罪,并没有什么不妥。
只是问题却不是没有,真正棘手的问题就在于,这件事的知情人有哪几个?锦衣卫百户倒是好说,他是亲军,自然不敢胡说。至于那个天津卫指挥,本身就牵涉到了许多问题,只要派人警告一下,他若是敢胡说八道,立即就可以以玩忽职守致使倭寇登陆如入无人之境的名义办了。
可是有三个人,要堵他们的口却不容易,这第一个就是徐阶,徐阶可是清流官,清流官就意味着什么话都敢说,什么篓子都敢捅,他要是把篓子捅出来怎么办?
其二就是徐谦,徐谦这厮是出了名的唯恐天下不乱,要是胡言乱语几句,又或者什么时候和杨廷和不对付,拿这个来做文章,这也是一个麻烦。
当然,嘉靖只要出了面,给他一点暗示他确实会谨言慎行,可问题在于,人家辛辛苦苦的把事情办好了,让真相水落石出,揪出了姜昕,结果却是这么个结果,现在却反而让他噤声,若是不给点好处安抚一下,显然是很不厚道的。
最后一个人就是邓健,邓健在这件事上吃了很大的亏,差点连性命都没有保住,千辛万苦不负众望从海外回来,结果一登岸就吃了这哑巴亏,若是这家伙不开窍呢?
嘉靖淡淡道:“徐阶此次不负圣恩,功不可没,不妨敕他去詹事府吧,圣旨今日就要发出去。至于徐谦,操练皇家校尉有功,况且此次武英殿校尉剿灭倭寇亦是大功于朝,如何赏赐,朕还要再斟酌一二。倒是这个邓健,据闻他万里迢迢代朕巡守四方,很是辛苦,即便无功亦有苦劳,便敕他海路安抚使司安抚使,反正朕也打算设个海路安抚使司,便让他来就任,暂定为六品,如何?”
三个人俱都是得到了好处,徐谦暂时还没有恩赏出来,不过肯定不会少,徐阶也是运气,本来放去了大理寺,虽然出身是极好,可是这一次直接让他去詹事府,虽然现在太子年幼,詹事府里眼下还没有太子,不过只要一脚踏入了詹事府,那么未来的前程必定是不可限量,由詹事府入内阁的几率比由翰林院入内阁的几率更加高了数倍。
至于这所谓的海路安抚使司名堂就更多了,按理来说,安抚使司是正五品的衙门,和布政使司差不多,相当于知府衙门的级别,只不过如这布政使司一样都是名存实亡,现如今大明朝已经极少见到安抚使司衙门了,只有情况特殊时进行特设,只是嘉靖弄出了个海路安抚使司,级别却只是正六品,可见他也只是借题发挥,说穿了,就是给这邓健一个名份,让他好好的跑船。
从前邓健的官职是巡海大使,是九品武官,九品升六品,简直就和火箭蹿升一样,不过这种事也是常有,低阶的官员升官本来就容易,而到了六品之上,每一步都要难上许多,最重要的还是,从前的巡海大使不过是流官,而现在,却等于是转了正,转正之后,邓健就等于是正式的官员,并且可以光明正大的招募差役、水手等一些人手。当然,朝廷永远是不会吃亏的,比如朝廷给了县令、知府、巡抚们自己招募随员和差役的权利,你想要招募多少便招募多少,当然,工资是你自己给付。
嘉靖提出来的赏赐算是极为丰厚,甚至某种意义来说,直接改变了徐阶和邓健的命运,若换在其他时候,杨廷和怕都要反对,理由就是不合规矩,只不过现在和以往不同,杨廷和自然也不愚蠢,只是点点头:“可以。”
王鳌自然也不反对,却不由问:“陛下,海路安抚使司分管什么差事?”
王鳌是个认真的性子,既然弄出了个海路安抚使司来,总要问清楚才好。
嘉靖沉吟道:“安抚各藩,巡视海路。”
这是一个很笼统的说法,越是笼统的东西权利就越大,比如说安抚各藩,这各藩怎么个安抚法,藩国们要和你交易,你交易不交易?藩国们国内出了问题要平乱,你平乱不平乱?藩国内部发生了争议你要不要协调?所谓的安抚使和招讨使其实职能都是一样,都他娘的属于啥事都可以不管,又都可以干涉,凭的全是个人爱好。
再有这巡视海路那就更是笼统了,朝廷对所谓的海路就是睁眼瞎,海上有几个岛屿都不知道,若是遇到了海盗,你这巡视海路的安抚使司要不要管,有各国商船贸易,天朝上国又要不要管?
王鳌苦笑,心里说,但愿这姓邓的不要学徐谦,若依着徐谦的性子来做这安抚使,把是这汪洋大海上都得翻个个来,只是身为内阁大臣,对于这种海事实在没多少兴致,就算是有兴致,王老先生也不懂,最后他提出来了最后一个问题:“现在若不把事情讲清楚,再有言官弹劾徐谦等人怎么办?方才廷议上已经闹得不可开交,陛下既然打算遮掩此事,又拿什么说辞来应付言官?”
嘉靖微微笑的看向杨廷和:“这件事,怕只有拜托杨先生了,杨先生认为该怎么办?”
皇帝老子算是仁至义尽了,你总不能光遮丑不办事吧,杨廷和自然晓得这个道理,他沉吟片刻,随即斩钉截铁的道:“这个容易,无非是四个字——杀鸡儆猴!”
第四百三十二章:惊天捷报
崇文殿里议论纷纷,大家本来正在弹劾,天子却突然和两个阁臣消失不见,这算怎么回事?
最着急的自然是张参,好不容易鼓起勇气做了这人生最大的投机,谁晓得砸了一块巨石落水,居然连个泡沫都没有,一拳打在了棉花上,人是得罪了,却没有音讯。
这可不成,张参现在最怕的就是廷议结束,因为现在大家伙儿兴致正高,也正惦记着这事儿,现在又到了岁末,各部都有自己惦记的事,若是事情就此告一段落,怕是再想闹出点动静就比较难了。
正在他七上八下的时候,外头却传出声音:“陛下驾到。”
这死太监的大喊宛如仙音,在张参耳朵里别提有多享受,他连忙振奋精神,果然过不了多久,陛下便已到了,一步步上了金殿,坐上了御椅,杨廷和和王鳌亦是一脸平静的回到班中。
嘉靖坐定,道:“方才朕有些事要和两位先生商量,是了,方才议到了哪里?”
嘉靖抛砖引玉,张参是第一个坐不住的,他实在等不及了,忙道:“陛下,方才微臣弹劾徐谦等人……”
话说到一截,张参正要借题发挥,谁晓得这个时候杨廷和突然站了出来,杨廷和的表情很是平静,却是很不客气的打断张参道:“陛下,微臣有事要奏。”
张参顿时无言以对,本来正要口若悬河,谁晓得这话还没说到一半,就被人打断。被别人打断倒也罢了,至少张参还可以呵斥这人无礼,偏偏打断他说话的乃是杨廷和,杨廷和是什么人,动动手指头都能掐死他,张参只能忍气吞声,先等杨廷和奏事之后再做计较。
此时听杨廷和道:“陛下,前些时日,吏部查出工部在修补西苑各殿时出现了以次充好地现象,尤其是东安殿最是耸人听闻,该殿所需木料十五,秦砖三千,可是据说所用的木料和砖石不及工部报上来的一半,这倒也罢了,所用的工匠,报至户部的纹银是一千二百四十四两,结果真正发放的,却不及半数,微臣见兹事体大,已命人核实,本想过几日再上奏本,今日陡然想起,是以给陛下先知会一声。”
嘉靖闻言大怒,道:“果有此事吗?此事定要彻查不可,只是为何出了这样的事,朝中竟无人揭发?非要到今日才有杨先生道出来?”
按规矩,修补宫殿必须得由工部和都察院一起出面监督,而张参偏偏就是这个监督工程的御使,张参顿时脸都黄了,其实太阳底下并没有什么新鲜事,像这种工程,从中捞取好处的人可是不少,工部那边得了油水,张参这个监工的御使其实也得了好处,可问题在于,杨廷和为何此时现在跳出来追究?
嘉靖继续道:“监工的御使是谁,站出来说话。”
大殿之中鸦雀无声,唯有张参瑟瑟作抖的跪在地上。
嘉靖似是怒火更胜了:“怎么,有胆子敢贪墨宫中的银子,此时连站出来的胆子都没有吗?好……好……”
张参只得苦笑道:“陛下……微臣恰好负责……”
所有的人眼睛都齐刷刷的看向张参,张参此刻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嘉靖冷笑:“原来是你,朕问你,此事你知情吗?”
张参犹豫了,他现在遇到了人生之中最痛苦的一个问题,因为他压根就没有答案,他若是说不知情,那么就是昏聩,是玩忽职守,将来那些工部的人拿办,也迟早会供出他来,这就是欺君大罪,死无葬身之地。可要是说知情呢?监守自盗,隐瞒不报,这也绝对是死路一条。
无论是任何答案,他都死定了。
嘉靖显然对这件事很是上心,勃然大怒道:“朕在问你的话。”
张参只得战战兢兢的道:“微臣知情。”
嘉靖冷笑:“你既是知情,为何不报。”
“我……我……”张参嘴皮子打哆嗦,恨不得索性现在死了还能一了百了,最后艰难的道:“微臣万死!”
“看来,你是和其中的官吏早有勾结了,身为言官,做出这等丑事,滚出去!”
张参面如死灰,连滚带爬的逃之夭夭。
事情自然不能这么算了,嘉靖眯着眼,慢悠悠的道:“传旨,革去御使张参之职,交付大理寺拿办!”
一个太监,匆匆去了。
满殿的大臣此刻大气都不敢出,许多人心里纷纷猜测,这个节骨眼上,为何杨阁老要突然来整张参,显然这是杨廷和的一次突然行动,事先根本就没有布置。
答案很快出来,只怕张参的完蛋,和方才张参说的话有关,张参说了什么话呢?是了,弹劾徐谦,因为张参弹劾徐谦,所以杨公猛地想起了一件事,再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至少张参这辈子,怕是没有然后了。
大家深吸一口冷气,既然知道了张参的‘死因’,此时自然再不敢提徐谦的事,若只是天子想保徐谦倒也无妨,可假若天子和杨公都不希望有人拿天津卫的事来文章,那么谁要是敢唱反调,怕是下场并不会比张参好多少。更不必说,徐谦在这朝殿上还有第三个盟友——王鳌。
王鳌虽然没有说话,可是谁也不敢忽视他的影响力,天下最有权势的几个人既然定了调子,不准有人再胡说八道,谁敢胡说?
可是又有人心里不禁犯嘀咕,这个徐谦,不是一向和杨公不睦吗?怎么今个儿杨公却是转了性子,反而和徐谦同穿一条裤子了。
事有反常即为妖,大家虽然不晓得这个妖是什么,但是至少晓得眼下朝廷多了一条红线,谁敢触碰这根红线,那么谁就死路一条。
嘉靖处置完了这件事,脸上露出几分不可捉摸的冷笑,他看了杨廷和一眼,心里更加忌惮,西苑宫殿修缮的事,假如不是因为这次徐谦的事件,怕是这杨廷和永远都不会说起吧,他的这个内阁首辅学士还当真厉害,不出手则以,一出手则毙命。更可怕的是,虽然坐拥锦衣卫和东厂,可是这朝中的许多内情,嘉靖却是远远不如杨廷和,杨廷和能有今日,确实有他自己的手段。
他微微一笑,道:“诸位爱卿,方才朕说到了哪里?”
这下子没人吱声了,方才说的是徐谦,再说徐谦就得等着见棺材,傻瓜才会告诉皇帝咱们说到了哪里呢?
见大家不吭声,嘉靖显得有些兴致阑珊,道:“既然无事,那么卷帘散朝吧。”
话音落下,天子已经离座而去。
次日清早,一封封旨意传了出来,先是天津卫兵备道副使姜昕贪渎钱财,压榨官兵,朝廷治吏如此严苛,竟还敢铤而走险,可谓丧心病狂,责令锦衣卫拿办,最后还补了一句,严惩不贷。
这基本上是把天津的事盖棺定论,就算有人发出疑议,怕也难以改变结果了。
而第二封旨意,则是褒奖徐阶不负圣恩,钦差督办天津卫一案之中,殚精竭力,劳苦功高,敕其为詹事府谕德,命其即可缴旨回京。再有巡海大使邓健,出巡有功,得到各国广泛赞誉,因而建海路安抚使司,敕其为海路安抚使。
敕封徐阶倒也罢了,毕竟徐阶的资历摆在这里,身为探花,又做了这么多年的编修,早该多年媳妇熬成婆,这次事件算是一个契机,唯独让人猜不透的是那个根本就无人晓得的邓健,这么一个无名小卒,突然特意出现在了恩旨上,居然还说他是得到各国广泛赞誉,他娘的,现在各藩国都闲的如此蛋疼,有事没事来赞誉吗?
不过旨意出来,大家虽然关注,觉得匪夷所思,却是无人出声反对,因为这个旨意乃是内阁草拟的,而不是皇帝私自颁发的中旨,既是内阁草拟,而后司礼监盖印,这就意味着,这个安排得到了宫中和内阁的支持,谁敢提出质疑。
到了下午,又是一封旨意出来,这封旨意却是说,皇家学堂剿倭寇一百六十余,捷报已经传至宫中,如此大捷,乃平倭之役以来难得的大胜,皇帝看过捷报之后,大喜过望,敕武英殿校尉银牌一枚,以示圣宠,赐皇家学堂掌学徐昌、皇家学堂总教习徐谦金牌,赐飞鱼服。
这个旨意出来,顿时朝野炸开了锅,他们不在乎什么赏赐,重点就在于,皇家校尉剿灭倭寇的事。
一次剿灭倭寇一百六十余,这绝对算是一场大捷了,毕竟倭寇本就分散,从江南传来的捷报,虽然也有剿灭几十一百的,可问题在于,人家可是数千上万的官兵,而根据圣旨中所言,皇家学堂只是出动了两百余人,便获得了大捷,不只是如此,校尉除了几个负伤之外,并无损失一兵一卒,这才习惯了以多胜少,倭寇负隅顽抗而致使官军损失不小的所谓‘大捷’来,皇家学堂的这场大捷才算是名副其实。
第四百三十三章:出名了
死气沉沉的朝廷,一直缺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皇家学堂的这场大捷却如一支强心剂,大明朝自正德以来已极少有这样的大捷了。
再加之各种消息传出来,说是皇家校尉奔袭两百里,随即围剿倭寇,当日即取得完胜,正常战斗,只维持了一两柱香的时间,倭寇即全军覆没,这个战绩,说是大捷都不为过。
自然,也会有人怀疑,捷报一定有虚假的成分,可是当数十个‘倭寇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