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士子风流(老虎)-第17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名义上,杨廷和是首辅,现在可以独断专权,其他的内阁大臣不过是他的下手而已,可是假若王鳌入了阁,情况就不同了,王鳌本就是个较真的性子,有什么说什么,是真性情,而自己就算是首辅,许多事情难道直接不和他商量,就直接决断?真要如此,别人又会怎么说?说你杨廷和摆这么大的架子,当年王鳌这般的提拔你,现如今你位居王鳌之上,遇事连打个商量的余地都没有?

可是一旦打了商量呢?王鳌是个很有主见的人,遇到了事,他必定会提出自己的看法,若是二人看法一致倒也好办,可问题就在于,如果二人的看法不同呢?是听他这首辅的,还是听王鳌的?

听王鳌的,那他这首辅又有什么意义?受制于人,还谈什么做出一番大事业,成这千古名相之名?可听自己的,王鳌若是据理力争,他又该如何?他可以和任何人翻脸,难道能和王鳌翻脸?一旦翻脸,道义上有亏不说,可能还容易受到士林的指责,更重要的是,王鳌掌吏部十数年,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如今他老人家出山,这些人会立即聚于他的门下,为他摇旗助威,惹到了王鳌,就等于是捅了马蜂窝。

第三百六十五章:够狠

杨廷和的犹豫很是明显,甚至在他的脸上,那一向自信满满的笑容也消失得无影无踪。他突然意识到,嘉靖不再是从前的嘉靖,现在的这个嘉靖,再不能将他当做孩子来看了,因为这个人的老辣手腕让杨廷和都不禁有了些佩服。

当然,杨廷和更加意识到,嘉靖如此快地成熟和徐谦是分不开的,这两个少年想来为了内阁人选的事早已制定出了天衣无缝的计划,先是让内阁提议,使杨廷和与毛纪的矛盾扩大而从中获利,此后又提议王鳌,而王鳌这个人恰恰是杨廷和的软肋。

现在该怎么办?拒绝?那是绝不可能的,杨廷和的优势在于人望,人望从哪里?说穿了,这是因为整个士绅阶层,整个官僚体系都认为杨廷和乃是官绅的典范,认同他是大家的领头羊。可要是连自己的‘恩师’都不认,为了权位罔顾人家的提拔之恩,这在这个圈子的人看来实在和大逆不道差不多。

答应了?那么未来几年的朝局,杨廷和则难以想象,他难以想象一个脱离了自己掌控的内阁会是什么样子,也难以想象一旦自己和王鳌闹了意见,又该怎么收场。

他不是刘健,刘健素以容人著称,也不是三杨内阁,三杨内阁讲究的是精诚团结。而杨廷和的内阁则不同,它最大的特点就在于一人独断,杨廷和是决断之人,至于如蒋冕、毛纪之类也不过是打下手跑腿的内阁大臣罢了,不得不说,杨廷和的能力远超刘健,他虽是一人决策,可是无论是效率还是水平都比刘健要高明许多,至少杨廷和的内阁在这几年里已是营造出了几分中兴的气息,要知道,当下的环境比刘健、谢迁、李东阳三人的内阁所处的弘治朝要险恶得多,也要复杂得多,经过武宗皇帝十几年的折腾,国库早已空虚,百废待兴,正是杨廷和力挽狂澜,诛佞臣,除弊政,才有了今日。

也正是因为如此,杨廷和走向了自己人生的顶峰,他众望所归,如日中天。

可是现在,一个人要搀和进来,这个人同样是中兴之臣,弘治朝主掌吏部,正德朝为内阁首辅,同样受人瞩目,能与日月争辉,偏偏这个人对他有知遇之恩,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鼾睡?可如果这个人——是王鳌呢?

徐谦已经感受到了杨廷和表现出来的复杂气息,他相信,杨廷和对王鳌还是有感情的,这种感情虽然不及父子,可是却也高于寻常的师生,杨廷和最是失意的时候,是王鳌当机立断,甚至不惜与刘瑾对抗也要保全他,在杨廷和声名不显得时候,也是王鳌时常将他带在身边,对人说此人有大才,乃大明之虎也。

徐谦和嘉靖二人都纹丝不动,坐等着杨廷和的回答,事实上这个答案早就已经有了,杨廷和根本就拒绝不了,或许嘉靖此时的心情是抱着看笑话的心态,可是徐谦并不是在看笑话,虽然各为其主,你杨廷和有你自己的抱负,可是你的抱负既然妨碍到了我的抱负,那么你我就是不共戴天的政敌,独断专行不是错,甚至徐谦也隐隐渴望自己也有独断专行的一天,可是徐谦知道,若是放任杨廷和独断专行,那么自己一辈子都无出头之日,既然是敌人,本不该有什么客气。就像杨廷和若是抓住了机会整治自己,也绝不会手下留情。

这就是政治,每个人处在自己的立场,每个人都宣称有自己的政治抱负和理想,可是说穿了,理想和抱负只是用以自己踢开绊脚石的借口罢了,这就如一句话一样——代表月亮消灭你。

月亮是牌坊,消灭你是目的,用牌坊来掩盖血淋淋的目的和事实,这既是杨廷和的手段,也渐渐会成为徐谦的手段,徐谦只有将这个手段运用的更加出色,才能战胜他的敌人。

徐谦木然不动,心里叹了口气,可是他并不觉得后悔,也没有犹豫,他叹息,不过是读书人最后一点所谓的良心作祟罢了。

可是良心,又值几个钱呢?

“杨爱卿何故迟迟不语?莫非杨爱卿不同意吗?”嘉靖却有一种报复的痛快感,他知道,这一次他是真正的打痛了杨廷和,杨廷和的疼痛不在于嘉靖,也不在于徐谦,而在于他必须意识到,当他那授业恩师抵达京师的时候,当两个曾经亲密无间的良师益友碰头的时候,也就是一切恩情尽皆烟消云散,接下来,他和王鳌既是同僚,同时也将是政敌,因为王鳌或许可以甘居于杨廷和之下,却绝不是一个任人摆布之人,他不是毛纪,也不是蒋冕,他有自己的原则,有自己的政治抱负。

嘉靖变态的心理小小地得到了满足,他不满杨廷和久已,君臣之间的矛盾从他踏入京师的那一日起就已经开启,而且愈演愈烈,可笑的是,嘉靖与杨廷和、王鳌的性格也是一样的,他也有自己的原则,也有自己的主见,现在的他甚至也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所以他绝不能容忍杨廷和,其实某种程度来说,他也容忍不了王鳌。

三个这么样的人聚在了整个大明朝的云端,想一想都让人觉得不寒而栗。

杨廷和终于呼出了一口气,随即微微一笑,道:“王少傅年事已高,又远在苏州,这一路旅途劳顿,怕是多有不便。”

这是他最后的挣扎,嘉靖自然早有准备,微微一笑道:“朕早已派了快马前去苏州,得知王爱卿身体康健,不成什么问题,朕已经命亲军护卫王少傅入京,想来也就是这十几日的功夫就能抵达,杨爱卿不必多虑。”

杨廷和不由苦涩一笑,对方是有备而来的,怎么可能给你空子钻?他只得道:“微臣也以为,眼下是多事之秋,由王少傅起复入阁确实不是坏事。”

“是吗?”嘉靖笑吟吟地看着杨廷和,慢悠悠地道:“看来你我君臣是英雄所见略同,朕以为,眼下整肃吏治是当务之急,经过了近来轰动的几个案子,朕才知道,正德朝遗留下的弊政积重难返,单单打几只大老虎是不成的,乱世用重典,是该好好收拾一下了。”

说到这里,嘉靖顿了一下,才继续道:“所以……朕这才想到了王爱卿,王爱卿从前乃是吏部天官,弘治朝的时候就以治吏严格而著称于世,朕打算加他内阁学士,兼任吏部左侍郎,不知爱卿以为如何?”

吏部左侍郎……

这分明就是怂恿着王鳌和杨廷和对着干,这吏部可是杨廷和的基本盘,杨廷和能权势滔天,很大程度的缘故就是来自于吏部,别的事都可以商量,吏治的事是万万不能商量的。

若是其他人来做吏部左侍郎,怕是都得乖乖以杨廷和马首是瞻,杨廷和说什么,绝对不敢说出二话来。

可是王鳌不一样,王鳌资历高,影响很大,而且以前还曾做过吏部尚书,对治吏的事定然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而如今他以四朝老臣的身份入京,肯定是希望有一番作为,既然现在吏治败坏,新官上任三把火,这第一把火必然是从吏部里头先烧起来,先从吏治着手。

而且这位老先生也是个极为固执的人,他认为的事,十头牛都拉不回来,一旦他以左侍郎的身份整肃吏治,号令下去,杨廷和是管还是不管?不管就等于是将吏部的事务拱手让人,以后大家都晓得这吏部乃是王鳌说了算的,到时威信必定会受到影响,可你要是管,又以什么名义?虽然你是尚书,他是侍郎,可是你阻挠人家治吏,这摆明着不给老前辈面子,以王老先生固执的性格,肯定会据理力争,一旦争起来,整个朝廷都要乱成一锅粥,人家有底气,有人脉,有信念,甚至有治吏的经验,你除非想和他鱼死网破,否则就只有乖乖就范的份儿。

这一招,够狠!

杨廷和脸色平静,可是在这平静的外表下却是波涛汹涌。

杨廷和稍稍犹豫了一下,随即道:“老臣遵旨。”

眼看是不能阻挠了,既然不能阻挠,那么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

此时,杨廷和忍不住狠狠地瞪了徐谦一眼,直到现在,他才发觉这个家伙太不简单,已经远远超脱了精明,甚至可以称之为老练了,这个人……不可小视。

只是可惜,要是在一个月之前,他若是知道今日,大可以下个狠心,直接把徐谦整垮,让他从哪里来,滚回哪里去,可是现在,他即便是有心,暂时也已经无力了,王鳌不日就要进京,而接下来,若是杨廷和不提早进行布置,不好好地做好应对之策,就极有可能阴沟里翻船,他现在实在是没有闲心来对付徐谦,王鳌这个良师——已经成了他最大的敌人。

第三百六十六章:天官来了

杨廷和那边,已经得来了他的噩耗,而徐谦这侍读,亦是得了他的调任。

其实说是调任也不恰当,因为他依旧还是侍读,依旧还是翰林,这就好像各地的巡抚一样,虽然分赴去了各省,可是挂着的却都是都察院的官衔,俸禄也是由都察院发放,一切待遇,自然是以都察院为准。

徐谦也是如此,不过翰林院显然比都察院彪悍的多,翰林侍读虽然比之都察院的右副都御史品级相差几条街,可是地位却并不低,少的不过是权利罢了。

作为大明朝最顶端的高级储备干部,徐谦走马上任,只不过这皇家学堂,似乎还没有开业。

因此徐谦反倒轻松下来,筹备学堂的事,一直都是老爷子在做,老爷子自然也清楚这学堂的重要性,如今打着皇家学堂的招牌四处招摇撞骗,今日去兵部,明日去亲军衙门,后日又去北镇府司,选址、挑选教习、招募校尉,这些诸如此类的事,忙的他脚不沾地。

好在皇家学堂这儿什么都缺,唯独不缺的就是银子,所有款项,直接由路政局调拨,而路政局的存银,除了国库之外谁能和他相比,近十万两银子砸下去,学堂的校址倒是很快选定了,地址在朝阳门的瓮城,这朝阳门的瓮城占地很大,方圆有十里,是一座城中城,徐昌看中这里,其一是因为这里是津要之地,距离内城也近,其次便是这里头四面都是高高的城墙和城楼,也方便管理,瓮城本是用来战时的东西,如今天下承平,作用已经显得不是很紧要,圣旨下来,便开始破土动工了。

数千工匠,运来了泥沙,运来了各地输送来的木料开始建造学堂,这学堂有工部的官员监工,采取的是军营的制式,除了营房,便是讲武堂、博文馆、钟鼓楼之类的建筑,除此之外,便是大量的沙地了,瓮城规模大,还有马匹数百,专供骑射之用。除此之外,兵部还调拨了一批火铳、火炮,只是这东西不常用,也不可能拿来操练,之所以设置,是教习提出来的要求,这些教习都是从边镇提调来的沙场老将,他们自然清楚自己要培育的是什么人,能进入这里学习的校尉,将来必定会成为军中骨干,因此除了操练他们的勇武,一些战术技巧方面的知识也需要传授,比如这些火炮、火铳,就可以有空时拉着大家出去试试威力,倒并不是要让他们掌握其中技巧,而是将来一旦遇有战事,让他们知道这些武器如何在战斗中投入使用,合理的运用这些东西而已。

而徐谦这边,也招募了不少助手,十几个个书吏协助徐谦办差,其中有一个,便是从内阁里请辞出来的书吏袁弘,这袁弘在内阁的时候因为和徐谦多说了几句,差点没被那王司吏整死,后来徐谦整垮了王司吏,内阁上下都晓得袁弘乃是徐谦的人,现在徐谦从内阁出来,袁弘顿时失去了靠山,他心知内阁是呆不下去了,就算勉强待下去,也有可能被人视为眼中钉,还不如急流勇退,徐谦得知这消息,便请人去请他来帮办,袁弘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同意。

如今袁弘带着一干子书吏,正在研究授课,既然是要授课,那肯定得定下规矩来,该授什么,不该授什么,总不能进去随心所欲的讲,必须得有个中心思想,还得有个纲目,如此,这课才能授下去。

这些书吏,多是有功名的人,比如袁弘,就是举人出身,因为是京师人,就算是花了银子弄个官外放,十有八九也有可能是分去荒山野岭,要嘛是琼州,要嘛是广西,一不小心做了云南某县教谕,那更是哭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还不如留在京师,随便找点营生,有机会就去考,没有机会就做点事,既能补贴家用,也能增加阅历。

京师里什么都缺,就是这样的人独独不缺,相对于大多数人,他们也算是‘才子’了,因此徐谦许多事,自然也交给他们去做。

而他这侍读真正关注的则是朝野的变化。

显然杨廷和不是傻子,现在再不未雨绸缪,等到王鳌进了京,便是想准备也迟了,他在吏部这边,已经制定了清理吏治的一些章法,而这些章法自然严苛无比,这种事与其王鳌来办,倒还不如他杨廷和先动手,除此之外,杨廷和立即于毛纪修复了关系,二人又重新和好如初,可怜这毛纪机关算尽,好不容易赶走了蒋冕,自以为自己已经稳当当的成了内阁二把手,谁晓得杨廷和先是提出来了个杨一清,让他差点和杨廷和反目,最后又冒出来了个王鳌,王鳌是什么人?人家高居吏部天官位置上的时候,他毛纪不过是个五六品不入流的小官儿呢,后来人家成了首辅学士,毛纪也不过是个翰林侍读学士,地位千差万别,人家现在入阁,按理说毛纪如愿以偿的成了户部尚书,比王鳌的吏部左侍郎要高那么一点儿品级,可人家毕竟有个少傅的虚衔,而且真要论起来,吏部左侍郎比之户部尚书也不遑多让,人家有的是门生故吏,随便拿出一个,说不定就是部堂的尚书、侍郎、寺卿,就算再差点,那也是封疆大吏,你和人家比,配吗?

毛纪心态上很不平衡,却又无可奈何,没了盼头,只好继续抱杨廷和这粗腿。

整个朝局,都似乎因为一个苏州来的老人起着变化,有人暗中窃喜,有人则是显得有些惊慌失措,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这个人身上,仿佛这个人,可以随时改变大家的命运。

到了月底,王鳌终于到了,嘉靖有旨意下来,让徐谦陪同杨廷和亲自去迎接,以显示对王鳌的尊重。

徐谦倒是一身轻松的接了差事,嘉靖让自己搀和进来,多半是希望想让自己去看看热闹,这种热闹不看白不看,尤其是杨廷和倒霉的事,徐谦乐见其成。

他穿着簇新的礼服,先到了午门候着,一直等到杨廷和出来,杨廷和看了徐谦一眼,也没有说什么,不过显然他的脸色很是凝重,面对这个新的下属又或者说恩人,他的心思过于复杂,实在没有心情去理会徐谦。

徐谦反倒大方,上前一步,道:“大人今日的气色倒是不错,久闻王少傅与杨大人有知遇之恩,今日王少傅入京,大人定然欢欣鼓舞,下官今日也很高兴,能去见一见这大名鼎鼎的王吏部,实在是三生之幸,下官在杭州的时候,就久闻他的大名了。”

杨廷和不得不勉强露出几分欢欣鼓舞的样子,说实在话,他要是阴沉着脸去接人确实不太合适,徐谦的话虽然不太好听,可是道理还是有的,自己得显出对王鳌的敬爱出来。

众人各自上了轿子,自有亲军开路,一行人浩浩荡荡的从朝阳门出来,往外,便是长亭,一干轿夫和护卫在附近歇了,杨廷和和徐谦则是坐在长亭里等候。

日上三杆,天色却已是不少,官道上行人好奇往这边看来。看到一个个威武的亲军侍卫,还有停落在边上的八抬轿子,便晓得这里有大人物,倒也无人敢来打扰,闲坐片刻,杨廷和有些不耐烦,却偏偏还要装出一副得体的样子,猛地看了徐谦一眼,突然道:“徐侍读,近来在皇家学堂,可好?”

徐谦苦笑道:“学堂还未开呢,下月中旬才正式开课,所以下官暂时也没什么事做。”

杨廷和颌首点头,不由道:“你们那皇家学堂,还真是雷声大雨点小,说了这么久,到现在还没个影儿,这可不成,是了,老夫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来。”

徐谦不由道:“大人有什么话,不妨示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