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初唐剑神-第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让吕涵阳觉得李二现在的做法有点急切了,原本还以为是朝廷真的缓过来了,可是实际上大唐百姓都还没有真正做到吃饱穿暖,他就想着北上收复失地,威逼草原。
    “看样子我的出现,让这位天可汗有压力了啊!不然不会这么着急的进行征伐四方。”吕涵阳心中想道。
    没错,他的出现确实是让李二感觉到了自己的权力受到了压迫,可是却没有办法缓解,因为吕涵阳实在是太强了,让李二看不到任何的战胜的可能性。
    所以李二想要发泄,怎么办?就是将这位神仙的神威分摊给周围的这些番邦异族。没错,就是让那些异族都知道大唐身后有这样一位神仙,然后李二用他们来平息自己心中的憋屈。
    这一点是李二想出来的法子,也是他为何邀请吕涵阳参与进入大唐这一次的军事行动的原因。让异族看到大唐有这样的神仙,他们完全不敢反抗大唐的统治。
    这样,李二心里就会平衡很多,当无法反抗的时候,就去压迫那些比他地位还要低的人。就像是在现代社会的职场生涯之中,总裁批评了经理,而经理就去找主任的麻烦一样。
    现在吕涵阳就是这个大唐时代集团的霸道总裁,他虽然不管事,但是却把我这最强大的权力,所有人都不敢忤逆。
    而李二就是这个时代集团的CEO,什么事儿都是他在做,但是最强大的权力却与他无缘。于是他需要更多的人被这个霸道总裁欺压,而他是最大头的那个。
    这些周围的异族番邦,就是下面的各个子公司或者各个部门头脑,CEO被总裁屌了一顿,那么你们这些小头目全都逃不掉CEO的责罚。就是这样,将郁闷情绪发泄到下面的人头上。这是一个非常常见的减压办法。
    不过现在是这个集团招收人手的时候,CEO把总裁拉过来镇场子,让所有的心有不甘的那些人,全都镇压下去,让他们心甘情愿的接受总裁的统治。
    也就是说,吕涵阳这一次其实是被李二拉来当成核武器的,震慑草原三族让他们不敢造次的大杀器。
    “百姓需要什么?需要粮食,需要吃的,可是现在这些都没有,大军运送着百万石的稻米,可是这是军粮,不能给这些百姓!”吕涵阳觉得自己应该要做点什么才行。
    国家之所以成为国家,而不是家族或者世家,就是因为这是无数个家组成的国。没有这些千千万万的百姓的国家,根本就不是国家了。
    百姓才是一国根基,不管是什么时候,也不管什么制度。封建主义也好,资本主义也好,就算是社会主义都是一样。
    因为百姓虽然柔弱可欺,比不上那些士族高高在上,也比不上勋贵有着从龙之功。可是他们却是整个大唐帝国的最根基的一层,只有他们种出粮食,才能让无数士族勋贵吃饱。
    只有他们制造出各种商品,才能让这些世家大族享受生活,没有百姓,整个大唐帝国就是空中楼阁。
    而此时在这贞观二年的春夏之交,这百姓生活困苦的时候,大唐的统治阶层却准备对外用兵。抽调无数民夫,府兵,让整个大唐帝国的根基出现动摇。
    原本这一年没有这么大的军事行动,李二在前年吃了渭水之盟,想要雪耻但是却因为国库空虚无法做到,只能休养生息。
    而现在渭水之盟被吕涵阳一把火烧了个通透,大唐获胜了。也让李二保住了自己的国库,从而整个大唐有了一点点的积蓄,去年贞观元年各地税收也都上缴国库了。
    所以李二有了反击草原的资本,再加上岭南种植了一季的水稻,还有真腊和林邑那一片地区种植了更多的水稻,让粮草没有了后顾之忧,才有了这一次的北征突厥的行动。
    

第140章 开仓放粮
    骑着仙鹤,吕涵阳飞在半空之中,对于大唐现在明明国内困苦,依旧要打仗的事情很是不解。他甚至在想,是不是李二因为他的原因压力太大了。
    不可否认其中有这样的原因所在,但是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草原上现在的这个机会实在是太难得了。草原上面三足鼎立,较为弱小的两个有联合起来的趋势。
    这让较强的薛延陀想大唐求救,然后给了大唐这样的天赐良机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所在。因为这一次若是削弱草原三族的话,那么中原二三十年之内都不会有北方边患,毕竟战士需要时间成长。
    这才是最主要的原因所在,李二利用吕涵阳震慑草原虽然有利用的嫌疑,但是却也是真心实意的为了大唐的统治考量。
    不过这一切吕涵阳不知道,他的见识虽然比起李二这样的古人广阔,可是他自身所在的位置并不关心这些军国大事,在他看来,李二不顾国内百姓困苦,抽调粮食民夫北伐,非常不负责任。
    “百姓需要粮食!”这是吕涵阳心中的想法,所以他准备去弄点粮食给这些百姓。
    没有粮食怎么办?首先吕涵阳想到的就是朝廷的粮仓,于是在出来之后的第三天,离开长安已经三百里外了,这里靠近后世的革命圣地延安,吕涵阳准备去找这里的官府。
    骑着丹顶鹤,在空中飞翔着,没有落在城外,而是直接洛水河畔的三川城飞了过来。
    吕涵阳这样高调的出现,顿时让这里所有的百姓全都发现了,不仅仅是百姓,官府也发现了这一点,顿时三川县的县令直接带着一群官员从县衙之中匆忙的赶了出来。
    “下官三川县县令尹通,拜见纯阳仙长!”穿着一身浅绿色的官袍穿在身上的一个中年官员,带着一群穿着青色的官服的人站在县衙门前,对着空中的吕涵阳行礼。
    “你就是三川县县令?”吕涵阳问道。
    “下官正是,布置纯阳仙长驾临,有失远迎。”尹通弓着身子道。
    “本座前来,是想问这三川县的粮仓现在可有存粮?”吕涵阳询问道。
    “启禀仙长,这三川县并非是产粮大县,每年收上来的粮食,除了县衙的公粮留下之外,别的都要送到百里之外的鄜州。所以县里没有粮仓,只有县衙有一个仓库,但是里面粮食也已经差不多见底了。”尹通说道。
    三川县虽然毗邻洛河,但是县里有很多的山丘,不适合种植粮食,而这里的百姓靠山吃山,基本上都是去山里猜忌山货换取粮食的。
    只是现在周围的地方都缺少粮食,所以三川县的山民基本上无处换取粮食,这也是尹通正在头痛的事情。县里面也没有多少的富户,而且就算有粮食,这些人也是准备卖高价的,也不可能给那些山民低贱的价格换过去。
    “那么周围什么地方有粮食?再没有粮食的话,百姓恐怕要挺不住了,本座过来发现你三川县附近的百姓最是饥馑。”吕涵阳说道。
    “仙长,此事下官不会推脱,去年关中大旱,到处粮食减产,三川县虽然靠着洛河,可是到处都是山地,这样的高度,怎么能够把水弄上去进行灌溉?依靠人力也不能改变现状啊!”尹通说道。
    这种事情,是自然客观条件造成的,他也没有办法,都已经竭尽全力筹调粮食救济百姓了,这大半年的时间他就去了鄜州十三次,每一次都是去要粮食。
    洛河边上倒是有没有减产的,可是那些好的田地,在之前就已经是城中几家富户联手买下了。沿着河滩的地,有一大半是他们这几家的。
    这几家去年没有减产,但是人家光明正大买下了地,总不能直接征调别人的粮食吧!而且今年没有早早地将两家抬升牟利就已经是给他这个县令面子了。
    所以尹通也不好对他们的粮食下手,毕竟粮食可以从别处调来,可是这些富户是每年缴税的大户,要是这些人被得罪了,那么他三川县恐怕就真的要成为下县了。
    这个时代的官员考评是这些官员升迁的重要依据,而考评的主要项目就是税收,还有民生等。民生只要不出现大的犯罪事件,以及百姓暴动基本上都能过。
    可是税收,却不一样了。只要多几个富庶之家,那么收到的税收就能够提升一大截。
    “真的无处可以调集到粮食?”吕涵阳问道。
    “仙长,并非是没有粮食,而是作为朝廷命官,不能做那强取豪夺之事,三原县就只有那么几家富裕人家,缴纳税收的大户,而且没有做出什么为富不仁的事情,下官如何能让他们拿出粮食来?”尹通说道。
    “原来如此,倒也不是说不过去,毕竟没有到要饿死人的地步是吗?”吕涵阳说道,语气有点不快。为了税收,就能够让百姓挨饿?什么没有做为富不仁的事情?
    难道看着百姓忍饥挨饿,这些大富无动于衷还不叫为富不仁?虽然说帮了是情分,不帮是本分。可是作为父母官,帮百姓安居乐业就是你三原县令的指责,居然说没有劣迹,不能动。
    “本座今天是为了给百姓筹集粮食来的,告诉那几家富户,说这是本座的意思,留下他们自家的口粮,然后多余的全都开仓放粮给那些百姓。每家多少粮食,你记录下来。”吕涵阳说道,他也没有想过直接夺取,毕竟这些虽然是地主,但是也是大唐百姓。
    “下官遵命!”有了吕涵阳的话,顿时尹通知道该怎么做了,反正这一切都是神仙要求的,不是他,那些人也不能怪到他的头上来。
    “刘县尉,你拍折冲府的士兵去各个村子说一声,统计人数,然后到县城领取粮食!”尹通对身边另一个穿着浅绿色的官袍的男子说道。
    “我这就去办!”刘县尉说着就直接朝着一方而去。
    “仙长,请放心,下官一定将粮食发放给百姓,只是那些富户该怎么做?”尹通问道。
    “这个,本座自有考量!”吕涵阳说道。这件事情他也需要给点补偿才行,毕竟这些虽然是地主,可是在初唐的时候,这些地主给的租子份额也不高,属于那种还算可以的地主。不能够直接抢了然后大家一分了事,毕竟大唐最大的地主就是李二。
    

第141章 王家
    吕涵阳让三川县县令尹通带他前往县城之中的大户人家,他会亲自和这些人进行商谈。
    这不是世家大族那样的多年豪门,只是普通的地主阶层而已。
    这些人他要进行考量,若是老实本分的,他会予以一定的补偿,毕竟需要他们开仓放粮。
    如果是那种为富不仁的,那么吕涵阳就不会客气了。
    这件事情虽然是他自己想做的,但是却并不是说是他应有的责任,朝廷才是应该让百姓生活的更好的主体。
    而不是他这个所谓的神仙,毕竟他没有点石成金之术,也不会无中生有。一个人怎么也不可能将整个大唐的百姓养活。
    对于李二有了粮食就用来兴兵北伐的情况,吕涵阳不置可否。
    因为李二没有和他通气就已经调动了无数的征夫押运粮草出发了,吕涵阳不会站出来反对。
    但是如果真的要吕涵阳选择的话,他会将这一百万石粮食用来赈济百姓。
    在多修养一段时间,至于北方草原上的危机,让他们继续闹下去就是了。
    没错,草原上确实是大唐的心腹大患,毕竟突厥现在残余的力量虽然不如之前。
    但是依旧还有着十万控弦之士,而回纥也不下于突厥多少。
    薛延陀能够让这两个部族联合对待,显然是最强悍的。
    兵力丝毫不下全盛时期的突厥,这样的草原异族确实是北疆祸患。
    可是现在草原上正在闹内乱,三个部族之间正在不断地内耗,虽然薛延陀落入下风被突厥和回纥联合压迫。但是却也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
    而这个时候只需要隔岸观火就是,毕竟这三个异族现在已经是真的有了不共戴天之仇,彼此的仇恨不可化解的情况下,不会联合南侵。
    任意一家南下,就会被其余两家抓住机会然后在背后给他来一下狠的。
    回纥和突厥的联盟也不是非常的可靠,主要还是因为薛延陀的压力才让他们不得不联手自保而已。所以三足鼎立是最好的格局,让这三个异族都无法南下入侵大唐。
    这种情况下,为何李二还要北伐?这一点吕涵阳不是很理解。但是这一次大唐出兵他还是来了,为的不是帮助大唐多杀异族什么的,而是为了让大唐士兵少死一点。
    这个时代,卫生条件可不好,而且医疗知识也是非常欠缺。一点点的疏忽都会要了人命。伤口感染会让士兵大量死亡,他只是想要多救治一些大唐士兵而已。
    仗该怎么打,吕涵阳不懂,也不需要他冲锋陷阵,甚至有他在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一点吕涵阳有信心做到。
    但是他不愿意这么做,毕竟这些异族这么多年对中原的侵略需要付出代价。不仅仅如此,他还需要这些异族臣服于中华民族,而不是他个人。
    这是本质的差别,第一个是整个民族的胜利,第二个是他自身的胜利。
    当然现在还在赶路,吕涵阳不用管军队的事情,他只需要一路走来将看到的百姓生活改善就行了。
    在尹通的带领下,吕涵阳来到了这三川县最大的一个酒楼,在他们走过来的这段时间,已经有人前去通知那些富户,让他们知道神仙老爷要见他们。
    这些地主阶层不过是在三川县这样的小县城有点影响力而已,什么时候见过这样的大人物?而且神仙的传说他们早就听说过了,甚至都目睹了坐着仙鹤飞进城来的仙人掠影。
    所以没有人敢怠慢,全都放下了手中的事情,朝着这个大酒楼而来。
    这三川县最大的酒楼就叫做三川大酒楼,是城中富户王家的产业,经营酒楼当然要储备足够多的粮食,这王家也是三川县手中粮食最多的一家。
    还有城西陈家,城北高家这三家就是三川县存粮最多的三个大家族。虽然在五姓七望,关中四姓这些大世家面前他们什么都不是,可是在三川县,他们就是官府以下所有人之上的存在。
    “小人王久,见过神仙大老爷,见过县令大人。”王久,王家的家主,是太原王氏的一支远房分支。当然这个背景王久没有表露出来过,毕竟这是他们家的秘密。
    “王久?你是这三川县的首富?手里有多少存粮?”吕涵阳问道。
    “启禀神仙大老爷,小人手里面囤积了粮食三万石。”王久说道。
    “三万石?这么多!”尹通却惊呼出声,这王家怎么有这么多粮食?这不可能。
    其实王久只准备说三千石的,但是在吕涵阳面前怎么可能让他隐藏那么多粮食,这些粮食可是他准备赈济百姓的。
    “这么多粮食,从何而来,有何作用?”吕涵阳问道。
    “没有任何作用,等待主家的吩咐,再谋后事。”王久说道。
    “主家?太原王氏?”吕涵阳疑惑,没想到太原王氏将触手伸到了这么远的地方。
    “正是,我王家是太原王氏的一个分支,这么多年就是为了主家效命。”王久回答道。
    “看样子,这些粮食王氏是别有用心啊,那么本座就笑纳了!”吕涵阳说道,原本想给王家一些补偿的,但是听闻是太原王氏,五姓七望,那么就不给了。
    而且这太原王氏囤积这么多粮食为了做什么?
    这吕涵阳还要好好的考虑一下,或许是为了囤积居奇,赚取不义之财?
    可是现在三原县已经非常缺粮了,依旧没见粮价上涨。
    那么就是别有目的,至于是什么目的?吕涵阳不清楚,但是不用管,等到时候去长安城王家问问就知道了。
    之后就是城西陈家,城北高家两家,这两家倒是本分,一家有一千二百石,一家只有一千一百石粮食。
    各自留下家中口粮之后,吕涵阳在三原县获得了三万一千五百石粮食用来救济百姓。
    贞观时期,天灾不断,去年旱灾,今年还不知道有没有天灾出现呢。所以百姓一直都是在温饱线下面挣扎着。
    虽然历史上鼓吹是盛世,但是吕涵阳见到的却完全无法和盛世联系在一起。
    

第142章 一路救济
    吕涵阳在三川县的所作所为,百姓拍手称快,每当丹顶鹤飞来,这些百姓都会诚心诚意的叩拜。
    而吕涵阳在这个过程之中,也突破了一个小瓶颈,达到了炼精化气后期的程度。
    之后在想要突破就是大瓶颈了,需要十倍的真元积累,也就是达到两千四百点。
    而现在他每天能够获得的真元数量也不过是两点,恢复程度更低,完全耗尽真元的话,需要三天时间才能恢复了。
    这真元的恢复速度是吕涵阳没有想到的,在一开始他每天都能够恢复满,而之后是在玉山待着,基本上消耗真元不多,所以也不知道每天恢复真元的数量是有限制的。
    这一次是他在三川县收下了陈家和高家的粮食,然后帮这两家布置了家宅之中的风水。
    这一点吕涵阳其实不懂,他只是布置了两个大的阵势覆盖了两家的宅院而已。临时需要按照需求画了不少的符篆,然后布置在了这两家人的宅院之下。
    这些符篆形成符阵,让吕涵阳耗尽了真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