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冠绝新汉朝-第2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况且,他更不认为,纸张的好,能改变当下的局面,实际上,就连他自己,也只是堵着一口气罢了,在被王览警告了之后,他就知道自己是难逆大势了,这心里的气,是无法舒展了。
  但苏辽可不管这些,他招来了一个随从,吩咐了两句,那人便快步离开。
  陈止交给他的两本书,用新纸装订,又写着那样的内容,苏辽可不敢等闲视之,也担心有所污损,因而没有戴在身上,而是郑重的放在车子里。
  那随从很快就去而复返,拿着一个布包,小心翼翼的捧着走了进来。
  这番动作,也让赵远留神起来,他却也不着紧,浑不在意的笑道:“看着厚度,带来的纸还不少,不知道能不能送给我几张。”
  苏辽接过布包,回头笑道:“怕是要让赵君失望了,咱们带来的这样物,还真不好拆开来送。”
  “哦?这是何故?”赵远被说的也好奇起来,随后就看着苏辽一下一下的将布包拆开,露出了里面的阵容,居然是两本封装好了的书。
  “已经装订成册了?是把白纸放在里面,让人在上面书写么?这写书的话,还是得写完了再装订才好,不然墨迹沾染,难免渗透到下面。”
  说着说着,他忽然瞪大了眼睛。
  “咦?封面上有字,这字写得好,肯定是陈兄的手笔,不过‘通典’两字是何意?难道陈兄又有新文章了?”
  这么一想,赵远那随意的态度早已烟消云散,站起身来走了过去。
  苏辽顺势就将那第一卷《通典总纲》递了过去。 
  “通典……总纲?”赵远看着封面上的字,轻轻念出,不由心中一凛,“难道这是陈兄的一部书?他用这新的纸,写了一本书出来?不过这封面的手感,和一般纸比起来,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啊。”
  嘴里说着,赵远接过来翻开,顿时就顾不上这纸的手感如何了,被总纲上一列一列的文字把心神全部吸引过去了,手腕转动,迅速翻了几页,神色越发显得震惊。
  “法论、经论、史论、集论、墨论、兵论、道论、农论、纵横论、方技论、阴阳论、小说论、佛论、五斗米论……这……这是何意?是何意啊?”
  短短时间内,赵远从浑不在意,到了现在,已经显得有些失魂落魄了。
  “赵君,何必这般?”苏辽很是意外,他在看到这总纲上一列列的文字,以及旁边标注的些许文字,又翻看了几页之后,同样也是心惊肉跳,却没有像这赵远一般,有着这般反应。
  “苏先生莫怪,我是有些失态了。”赵远被一提醒,也是回过神来,露出了歉意的笑容,“实在是看这几个标准,实在是有些骇人听闻了,我翻看了几页,见了对几卷的描述,寥寥数字,却引经据典,皆切中要害,可见这写书的人,确确实实是将诸多文献、典籍,都给读透了,才能从里面摘出真正的主旨之言啊!”
  看着赵远那惊叹莫名的面孔,苏辽终于意识到,为何他会这般惊叹了,很显然,他苏辽只是惊讶于陈止所写的范围,觉得有些不切实际,而赵远却因为博览群书,看过不少文献典籍,所以翻看之间,见到了总纲里面的一些语句,两相对比,意识到并非是随意摘抄,才会惊讶。
  赵远似乎是看出了苏辽的困惑,干脆就解释道:“这本总纲,乃是一部书的提纲,将后面诸卷要涉猎的范围都提前规划出来,但在每一个类别的下面,都有着几句话的简单的描述,但这些描述,不是凭空写的,是自几本书中摘录而成,都足以称得上是点睛之笔!”
  说着说着,他又陷入到了困惑之中。
  “虽说翻看几本书,也能找到主旨,但这总纲上列出的一条条,涉猎太广了,而且摘录的语句,每一个纲目虽然不同,但却隐隐有着同样的倾向,明显是出自一人之手,而不是多人编撰,但一个人能将这么多类别的典籍,都看得过来,还能随手查阅?”
  疑惑之中,他猛然看向赵远,有些不确定的问道:“这些真的是出自陈兄之手?”
  苏辽点点头:“不错,正是我家主上所书。”
  “真是陈兄所做?我想起来了,他在秘书省的时候,就号称要编撰一部大典,归类和整理东西两苑的藏书,以振纲目,只是后来这北上为太守的事,让人不自觉的忽略了此事,后来也没有听说大典的动静,原来是要在北地完成,”赵远眉头紧锁,转而问道,“那陈兄这次北上,带了多少车的书?他要在北地完成这一部书?恐怕要查阅不少书册,也不知道要花费多大的功夫。”
  “这……”苏辽迟疑了一下,但还是如实说道:“主上并未带多少书册,虽然也装了两箱,但大部分是他自己的手稿。”
  “是他自己的手稿?没有其他的书?”赵远顿时瞪大了眼睛,“难道都是记载他心里的,我是听说他有过目不忘之能,但这也未免太过离奇了,若是按着这通典所述,难不成他将那东西两苑的书,都看了个遍?”
  说着,他又翻起了第二本。
  这第二部乃是《通典法论》。 
  “厉害!厉害!这短短几句话,居然就把个整个法家的历史缘由给牵引出来了,当真是令人惊叹,尤其是这一段对商君的评述,以及随后那有秦一代的些许变迁,当真是入味三分,虽然都是摘录的语句,可这几册不同的法家书结合在一起,等于是十几名法家宗师在做注释啊,这样的事,这样的书,哪里去找!?”
  越是翻看,苏辽的神色越是惊讶,到了最后赵远浑身颤抖,跟着忽然就愣住了,他低头看了看手里的书册,猛然回过神来,居然露出了兴奋之色。
  “苏先生,你能确定,这些都是陈兄所作?”
  “这个自然,只不过……”苏辽说着却犹豫起来。
  “只不过什么?”赵远立刻追问起来。
  苏辽不得不硬着头皮道:“只不过,我那主上他只写了两本,还是连夜写成的!”
  “就谢了两册?”赵远顿时就呆住了,他看了一眼手上的书册,“就是这两册?连夜写的?”
  他彻底傻眼了,合着上面都是在画大饼?只出了一个总纲,以及第一卷《法论》?那后面的呢?每隔一个季度放出一本? 
  “那这总纲上标注的,难道都是空的?我知道要完成这么一部书,需要不少的时间,但陈兄他不是早就放出风声了么?而且敢写下这样的总纲,让你拿来,给众人展示,必然不是玩笑,怎么可能只有两册?”
  面对赵远的质问,苏辽唯有苦笑。
  “等等,你说说这两本也是连夜写的?”赵远摇了摇头,“这怕是不对,就算是以陈兄的才华,能过目不忘,也决计没有这个道理,这门多的文字语句,光是取舍,别说一个晚上,十个晚上都不够。”
  他终于是镇定下来,转而问道:“你刚才提到,陈兄带了两大箱的手稿,怕是这部通论的大部分,都在那手稿中了,而且陈兄做事,不会这般无谋,所以这绝对不会有问题!”
  说道后来,他忽然一咬牙,冷笑道:“这就有趣了,我本以为佛评之时,我是没有机会找回场子了,如今却又有了一个念头。”
  苏辽如何还听不明白,但他可不愿意冒这个险,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于是只能道:“赵君,我是让你看这纸……”
  赵远一听,哑然失笑。
  “纸?有了这通典,谁还关心纸?”


第476章 佛评日
  就在苏辽抵达洛阳,拜见了赵远之后的第三天,佛评的日子正式定了下来,为八月初,也就是五天之后。
  同一天,押送着第一批物资的陈梓,也回到了代郡,随后就听说了苏辽的使命,他顾不上安排车队,就急匆匆的去求见陈止。
  “太守,此举未免太过轻率了!”
  刚见了陈止,陈梓就给出了这么一句话来。
  陈止一听,却笑了起来,问道:“这话从何说起?是觉得我不该派苏辽过去,还是觉得我的通典不该拿出来?”
  “苏先生老成持重,而且足智多谋,此事若说有可取之处,便是让苏先生为之了,”陈梓这次说话,有些不客气了,“我为幕僚,本不该多言,但此次南下押运,有心了解了洛阳的情况,想必太守也知道,皇上出巡之事了吧。”
  陈止点头道:“不错,杨家骑兵前几日过来,说了此事。”
  陈梓跟着就道:“那太守莫非不知道,如今洛阳佛昌?当政的江都王慕佛,优待僧众,而众佛家高僧、宗师,如今聚集洛阳,有心开展佛评。”
  “还有这事?”陈止终于露出意外之色,“你详细说说。”
  陈梓有着陈家的渠道,这番南下又有心打探,对洛阳的局势知道的还算清楚,便加上对了对局势的分析,把大概讲了一遍,与赵远所说相差无几,也提出了江都王借此言志的意思。
  听完之后,陈止不由摇头:“如此说来,我这离开还没有多久,诸评就受到了威胁,我还指望着这洛阳诸评能成定制,引领后人的向学风气,日后好逐步引入百家学说,结果一个佛评,就要大破惯例,要把筛选,改成宣讲?这以后岂不是要变成讲坛了?这世上可不缺讲坛,完全可以去杏坛论道嘛。”
  陈梓又道:“这般情形下,太守要去贩纸,岂不是送上门让人羞辱?连带着苏先生都要遭到连累。”
  “说到底,你是对我的通典没有信心啊,”陈止哈哈一笑,“其实我听你一说,才知道我派苏辽过去,是派对了,只是还缺了一点东西,正好还有时间,等我忙完公务,回去就写上,然后派人给苏辽送去,毕竟要先公后私。”
  “这……”陈梓眉头一皱,有些不满,他之所以把话说的这么重,就是担心陈止不放在心上,现在一见陈止的态度,这心里越发担心起来。
  莫非真是掌权地方,尝到了颐指气使的甜头,这位过去的才子,现在刚愎自用了?
  因为没有见过实物,他并没有将通典放在心上,真的以为那不过是陈止用来展现白纸的凭借。
  还在想着,陈止忽然道:“你这次押来的,除了造纸原料,应该还有些我说的东西吧?正好,下面你还要再去几趟,不妨也往洛阳一趟,或许能做个引路人?”
  “这话是何意?”陈梓越发疑惑。
  “我就算解释,空口白话的,也改不了你心中的成见,不如亲眼见一见,我今后需要你等尽心辅佐,可不能存有疑心,所以须得让你打消疑虑,去吧,去了洛阳,一切皆知。”
  陈止说着挥挥手,笑道:“好了,你原来辛苦,先去休息,我这边得安排一下事宜,督邮巡查,让下面几个县人心浮动,加上八月将至,为种麦上时,我得安排妥当,不可耽误。”
  陈梓尽管一肚子疑问,却还是领命退下,他自觉地该做的都做了,后面就只能看为人主者的决断了。
  “就待洛阳时,观此人是否为我陈家麒麟吧。”
  这边陈梓走了没有多久,就有一人快步来到陈止的房中,正是冉瞻,他见了陈止,立刻上面前低语几句。
  陈止听罢,点点头道:“有两家出手了,也好,正好引蛇出洞,就是不知道王浚那边是否得到了消息。”
  是夜,有快马自代县出,径往洛阳。
  ………………
  时间转瞬即逝。
  一转眼,就到了这佛评之日。
  一大清早,整个洛阳城就热闹起来,不少问询赶来的士人纷纷走出家门,就朝着城外而去。
  洛阳城的内外,有不少的学院,但除了这学院意外,也有许多的寺庙,其中不少还有着悠久历史,历经战乱,流传下来。
  这次的佛评,就是在一座寺庙前布置的。
  这座寺庙叫做首光寺,这座寺庙之名的历史并不长,大概只有二十年的时间,但寺庙本身却有不短的历史,只是因为战乱,原本的寺名和传承断绝,变成了荒芜之地,后来为远游而来的僧人修整。
  正逢当时,有僧竺叔兰和无叉罗译出《放光般若经》,随后来洛阳讲学,就是在这座寺庙,首光之名,正是因此而来。
  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这座寺庙蓬勃发展,虽然不能说兴盛,却也算得上是洛阳的一处名地,有外来僧人入洛阳,基本上都会来此一观。
  而如佛图澄这般的佛家宗师,也会时常在洛阳周围的寺庙开坛做法,几年之前,他与竺叔兰还曾共同论佛,所选之地,正是首光寺。
  正是有着这些个背景,这次的佛评,也选择在这里举行,因为有江都王的属意,因而各部司衙都是大开绿灯,反正在他们看来,这样的事,不涉及权柄,根本不用担心,倒不如拿来做个人情,给这位洛阳如今的实权人物。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这个佛评闹出的动静极大,影响的范围极广,就连这佛评所在之处的布置,都格外恢弘——
  首光寺位于一座小山丘的半腰上,在寺门之外的空地上,摆上了一个巨大的台子,桌位还放着蒲团,一圈一圈、一个一个,依次排列开来,足以坐得下近百人。
  这座山也算是枝叶茂盛,但作为这片土地的主人,首光寺在茁壮成长的二十年里,有不少布衣依附过来,都成了寺庙的佃农,为他们耕种土地、砍伐树木。
  久而久之,这上山的一条路,就越发清晰起来,也没了太多的树木遮挡。
  此时,正有许多人正行走在这座山路上,他们或者三三两两的一起,或者呼朋引伴,或者一人独行,各有不同,但却也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神色颇为肃穆,仿佛是要去参加什么庄重的事情。
  这件事,自然就是佛评了。
  所谓佛评,其实官方给出的介绍,算不上清晰,只是说会有几位佛家宗师在首光寺外开坛**,随后进行品评,除此之外的诸多消息,都是通过诸多渠道,零零散散的传播开来的。
  比起之前的诸评,都是明确放出了消息,以及要如何品评,让诸多书院提前做好准备,但这个佛评不一样,不光没有划定范围,更一反常态,多了一个宣讲的环节,同时也没有诸评那样的“第一牌匾”。
  但有江都王的重视,这些问题终究都影响不到根本,这佛评之日一到,首光寺大开山门不过一个时辰,那寺外的蒲团上,就近乎坐满了人,而山间道路中,还有不少人继续前行,直奔寺庙而来。
  “今日之势,可不光是局限于书院之间了,有这么许多人关注,定然扬名时机,你我兄弟参悟佛学也有些时日了,今日真是一鸣惊人之时!”
  “话虽如此,但也不可小窥他人,况且今日还要听佛家宣讲,那位竺法潜法师,据闻乃是精通佛法之人,不仅般若精通,还兼理了百家之学。”
  “不止呢,据闻连小乘禅,他亦有所涉猎,真个是决定人物,难怪他年纪轻轻,就可以称为宗师,中原这一代为学者,怕是难有与之比拼之人。”
  这沿途之人一边前往,一边议论,但这些话却落入了一名青年耳中。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陈止的好友赵兴,在他的身边,还跟着赵远和苏辽。
  原来,赵远有感于今日的佛评,要有好戏上场,担心会被人拿身份压下去,于是干脆就找上了自己的这位远亲。
  三人的身后,还跟着一人,却是个有着丹凤眼的大汉,居然是那关先,只是此人只是一言不发的走在后面,但他的大块头,还是引起了周围不少人的瞩目。
  “这些人对那竺法潜还真是信心十足。”赵远走着听着,忍不住这般说着。
  赵兴听了,便笑道:“人皆善忘,多顾眼前,陈兄走了近两个月了,这洛阳城中只听其名,早就忘了当初他的风采,再说了,陈兄最后在秘书省东西两苑中沉淀,潜心为学,名声渐潜,比不得这竺法潜一来,各方皆与他造势,咦?”
  说着说着,他忽然轻咦一声,目光落在前方一人的身上。
  “没想到姜兄也来了,他自杏坛论道之后,便归家读书,如今再次出山,不知有何打算。”
  原来,赵兴居然看到了姜义!
  不过,不等他过去招呼,几人就感到眼前景象豁然开朗,已然走出了林道,来到了寺外讲坛,远远的就看到层层蒲团之上,坐着众人,而被这些人围起来的高台上,已经有五人端坐,四老一年轻。
  “佛图澄大师果是来了,这架势着实不小……”远远看着,赵远冷笑一声。
  就在这时,身后人群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就听有人喊道——
  “江都王来了!”


第477章 立佛压陈,愤而出声
  江都王亲自来了?
  赵兴、赵远等人对视一眼,都从彼此的脸上看出了一点意外,他们虽然猜到了江都王的心思,但怎么都没想到,这位郡王会下这么大的本钱。
  赵远摇头道:“之前洛阳诸评,皇上几次想要亲临,都未能如愿,最后还得寻个机会,找准时机,才算是宣示了一番,结果这佛评不过刚刚开幕,江都王就来了,两边一比,难免让人心中不快。”
  赵兴则笑道:“是不是江都王亲临,还不能定呢,毕竟只是后面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