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冠绝新汉朝-第22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会把陆区的车队歼灭、把他的人给抓走了?简直岂有此理!莫非,他们不是匈奴人?”
  这个消息,就是陆区车队被全歼之事,当时有幽州军的斥候抵达那边,探查清楚的情报后,因为军情如火,担心那支游弋的军队肆无忌惮,继续作恶,就给周边的郡县、边军、屯兵,连同大将军府都去了消息。
  因为的距离的关系,王浚得到消息的时候,还在陈止之后,但他的反应更为激烈。
  “我要收服陈止不假,但没想要付出陆区作为代价!陆区乃陆家庶子,起初不被重视,但这些年我提拔于他,替他和陆家联系,让他在陆家的地位逐步提升,为的就是有条和陆家联系的渠道,与江左世家交好,现在他生死不明,万一有个什么三长两短,和陆家的这条线,可就断了!”
  前文曾经提到过,当今之事,世家子弟若是要为官,只需靠着乡品,即可步入仕途,那些游学的、养望的,无非是为了在起步的时候,能更上一层楼,从而让前途更加光明,而这些世家子弟的当官愿望,也是有先后、高低之分的,第一志愿是先往中枢去,实在不行才会挑选地方为政,即便是在地方,也倾向于务虚的清贵之官,能探寻论道,而负责繁杂事务的,则被看做是俗官杂人。
  由此可见,这些人多数孤高自傲,不轻易给人做辅佐、幕僚。
  相比之下,受九品官人法压制的寒门,因在正规的仕途路上有许多障碍,可能奋斗一辈子也是蹉跎,于是渐渐改变了出仕的目标,喜好给强人做幕僚,或寻权臣,或者就找势大者,如那东海王、广汉王,乃至中郎将朱守,其手下府中,皆有这般寒士幕僚。
  身具两州、权倾北地的王浚自然也不例外。
  随着势力扩张,名声越响,投靠过来的人也越来越多,王浚的手底下人才济济。
  但想要成事,光靠寒门人才是不够的,还要和掌握了大量资源的世家有利益交流,但世家底蕴深厚,不是随便什么人都愿意合作的,就要先从有交情开始经营。
  “靠着陆区的关系,和陆家搭线,然后与之筹谋,陆家在水路贸易上乃是行家,幽平皆临海,若有陆家相助,则塞外、鲜卑、乌桓、高句丽、三韩、扶余乃至肃慎之物,皆可通过海陆贩卖,这一年是多大的利益?”
  想到一直以来的谋划可能成空,王浚也不由焦急起来。
  “相比之下,陈止背后的势力也略有不足啊,只不过他乃是陈家支柱,有太仆撑腰,涉及马政,乃吾之念想,又是杨家姑爷,那杨家坐镇关中,与关外也有联系,若能引为外援,则与我一东一西、一左一右,互为犄角,能去我后顾之忧,但相比之下,陆区要从边缘之人,逐步与陆家亲善,是艰难了一点,但这几年以来,我已经打好了基础,付出了许多,快到了收获之时,谁曾想,会出现这种事!”
  原来,王浚看重陈止,乃至布局下来,营造气氛,要将其人收服,固然是看上了陈止的才学,但同样也看重他的背景,想要加以利用,和陆区是一样的道理。
  “这事必须要彻查!一定要给我查个清楚,最好将匈奴人抓住,否则如何能解我心头之恨?不过当务之急,是弄清楚陆区是生是死,若只是被掳,务必给我救下来!”
  几年的谋划,猛然间有了功亏一篑的可能,纵是王浚也有些难以拿捏心意了,露出了凶恶的一面。
  旁边的幕僚看到这幕,心中清楚,除了谋划成空,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大将军本意想让陆区和陈止相互牵制,用陆区压制陈止,让两人相互敌视,由他这位大将军裁决,从而增加自身权威,方便驾驭属下,若是陆区不在了,这个如意算盘也要落空,可谓祸不单行。
  更不要说,如今的广宁郡需要一个心腹去坐镇,要不然王浚也用不着非给陈止换个地方当官,就因为广宁郡局面特殊,不是自己人执掌,让消息泄露出去,引来口诛笔伐都是轻的,结果陆区一去,这局面就混乱了。
  顷刻之间,让王浚去哪里找个又有资格、又放心的人来坐镇?
  想着想着,幕僚王赶忍不住劝道:“主上莫慌,想来匈奴人知道好歹,不至于真撕破面皮,相信很快就会有消息传来的。”
  消息果然很快就传来了,但却不是好消息,而且这次不是通过军方渠道传来的了,而是走的驿路,是郡县间传递的消息,直接从代县传来,说了匈奴人在代县城门前的所作所为,对匈奴的行径大加批评。
  但批驳之言,王浚一个字都没看进去,死死地盯着“挑广宁太守陆区首级于门前”这一句。
  他就这么呆呆的看了好半天,看的几个幕僚都担忧起来。
  过了好久,王浚才长舒一口气,重新坐下来,然后眯起眼睛,半晌不语。
  幕僚忍不住上去劝慰,却被王浚摆手阻退,这位谋划成空的大将军,用森然的声音道:“匈奴欺人太甚,但还不是我和他们翻脸的时候,朝廷上下,不知有多少人希望我幽州和匈奴为恶,相互削弱,我不能让他们如愿,且让匈奴再嚣张一阵子吧,这件事我就隐忍下来!先让他们在并州牵制朝廷的精力!”
  众人听到这里,都放下心来,他们最担心的,就是王浚一怒兴军,将原本的战略布置打乱,现在看他还分得出轻重,便都松了口气。
  但紧接着王浚又道:“陆区一去,很多布置就都乱了,广宁郡那边,你们尽快再选一个人过去,广宁的主位空悬了有一阵子了,不能再持续下去了,不然消息扩散,于我不利!”
  几个幕僚点头称诺。
  王浚接着又道:“另外,陆区这事不能轻易带过,先给朝廷去封信,就说匈奴嚣张势大,此番入侵,让我损兵折将,无力反击,但太守被斩首,首级还被匈奴人掳走,乃是耻辱,不可让朝廷威严扫地,请求朝廷再次出兵!”
  王赶一听,暗暗叫妙,就道:“朝廷当然不会出兵了,说不定还要让咱们打头阵。”
  王浚点点头,说道:“如此一来,就说幽州损失惨重,恐难为继,需要朝廷支援,要钱要粮要人,等恢复了,本将军自然出兵,至于期限,那就不好说了。”
  “妙计!”幕僚点头记下。
  王浚跟着露出一抹冷笑:“然后就是代郡了……”


第417章 我很被动啊!【第三更】
  “代郡要如何处置,请大将军明示!”
  诸幕僚之中有一人始终沉默,现在一听到王浚提及代郡,他马上出声了,看那样子更仿佛随时可以为王浚冲锋陷阵。
  这人年约四十,名叫吴阶,出身于寒门,其家族过去也曾强盛过,一直有着重振家风的想法,投靠王浚以来,展露了不少才华,深得重用。
  这次,如果没有朝廷横插一手的话,广宁郡本该由吴阶坐镇,权知太守事,替王浚官吏一郡,结果因为陈止的关系,将广宁郡、代郡的郡守交换,让他一下子失去了到手的位子,所以他对陈止、对代郡都有成见,本意是想潜伏起来,寻找机会发难,没想到这么快就有机会送上门来。
  “陆区在代郡地界出事,代郡太守陈止肯定不能摆脱干系,我会派人去责问他的,既然闹出了这种事,他还想在幽州待下去,就必须得好好想想,怎么平息我的怒火!”
  王赶却忽然说道:“大将军,这事固然发生在代郡地界,但算起时间,陈止是刚刚抵达,朝廷若有心保他,只需要一句话就能摆脱干系,些许斥责对他根本无损,反而平白让大将军和他交恶……”他作为太原王氏之人,又是王浚的侄子,很多话说起来也不顾及。
  只是这次,不等他说完,吴阶就忍不住打断道:“怎么?难道还怕陈止不快?他再怎么有来历和背景,终究是大将军麾下的郡守,出了事,要被问责,难道还能有怨言?朝廷有人要保他?可以,那让他去其他地方保,只要还在幽州,就得按着大将军的意思来,大将军要让他担责,那他就只能忍着。”
  说着,他朝王浚拱手道:“大将军,陈止是大家族的子弟,又有姻亲相助,最是自视甚高,加上他本身还有一定名望,更是不好控制,不借着这个机会敲打一下,让他知道上下尊卑,以后肯定还有隐患,若他因为一时的气愤,就弃官而去,那就更好了,等于提前挖出了一个隐患,省得日后的关键时候爆发,让将军您难以应对。”
  说到这里,吴阶注意到王浚眉头一皱,似在思考,好像有什么难以释然的事情,念头一转,就明白了担忧,便继续道:“陈止背后的势力固然让人垂涎,但如果他不能和大将军一条心、不安稳,那这样的背景不要也罢,反而是个隐患。”他当然知道王浚对陈止的看重,还包括了背后的势力。
  王浚点点头,正要说什么,却见王赶的脸上带有一点笑意,不由问道:“你还有什么看法,不妨说出来听听。”
  “是,”王赶也不啰嗦,“我并非反对大将军您敲打陈止,而是觉得不该立刻敲打,理由就是之前说的那些,现在出面,等于大将军您直接对上陈止,没有多少转圜余地。”
  王浚眉毛微微一挑,笑道:“莫非还有什么办法,可以委婉一些?”他双手交叉,放在身前,似乎从陆区的坏消息中走出来了,不复担忧。
  “只需等待即可,”王赶淡淡一笑,瞥了吴阶一眼,“这事发生,除了大将军烦恼、陈止牵扯其中之外,还有群人会担忧,大将军是北地的擎天巨柱,可以承担这等噩耗,陈止背后有陈家、杨家,一样能从朝廷得到支持,但有那么一群人,他们的根子在代郡,碰上这样的事,担心被波及,却无法以陈止为靠山,权衡之后,大概会选择越过陈止,让大将军您来做主。”
  “你说的那群人是?”王浚眼睛一亮,边上的吴阶则是眉头一皱。
  “到时候,一旦有了这群人的请求,就不是大将军您主动出面敲打陈止了,而是应邀而为,作为一个仲裁者,过去主持公道,”王赶抚了抚细长的五柳长须,露出笑容,“那种情况下,只要稍加操作,就能让陈止觉得敲打他,也是在维护我,会让陈止把敌视的目标,转变成他下面的那群人。”
  “不错,这是稳妥之言!那就先等等吧,我还是等得起的。”王浚拍拍手,表示明白了,又安抚吴阶道:“阶许,你的话也不错,你们二人之策结合起来,当可完全,吾无忧矣!”
  吴阶纵然心里不满,也只能应下。
  “另外,陆区的事也不能忘了,他对中心侍我,如今却成了这般模样,需得厚葬,只可惜其人首级被匈奴人拿去……”看了一眼众人,王浚决定下一个不用本钱的命令,来收买人心,“传令下去,若有人能夺回陆区首级,本将军当为他向朝廷表功,再请中正为他正名!”
  “大将军仁义!”
  众人皆称赞,但心里都明镜一样。
  这种情况下,从匈奴手里抢人头的人?不存在的!
  王浚却抚须而笑。
  但这笑容还没落下,就有快马来报,说是有代县传来的书信,是要寄给大将军的,请他主持公道。
  王浚停下话头,看着众多幕僚,指着王赶称赞道:“吾之子房也!”
  等他拿到了信,粗略看了一眼之后,就展示给众人,道:“这信是代郡都尉郑实写的,你们看他怎么说?这人把责任都推到了陈止身上,匈奴过来的缘由、代郡的不作为,都成了陈止的罪责,你们说说,我该怎么应对?”
  “既有当地都尉为证,当然要秉公而行,相信陈止也没什么怨言,有的话,也会找这个郑实。”吴阶倒是毫不客气,当先出言建议。
  王赶点头同意,跟着又道:“借此行事,最后再免除一二责任,也好让陈止知道是大将军在维护他。”
  “还是你的套路深啊。”王浚满意的点点头,对众人道:“既然如此,事不宜迟,为防止朝廷干涉、插手,得尽快把这事的性质定下来,免得夜长梦多,等会你们就着手准备,吴阶,这事我就交给你去办,你代表本将军前往代郡,惩戒陈止!”他当然知道吴阶的心思,也有意利用。
  吴阶大喜,点头应下,心里就想着将事情办妥,展现价值,争夺广宁郡太守的位置。
  随着王浚的定计,整个大将军都行动起来,很快列出了章程,当天晚上,吴阶就在王浚的叮嘱中上路了。
  不过,有了陆区的前车之鉴,又为了收买人心,王浚给吴阶配备了不少人手,为了争分夺秒,还都是骑兵,速度很快。
  所以吴阶刚刚拜别了王浚,转身上马,一挥手一众骑兵就疾驰而去,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中。
  送走此人,王浚放下了一桩心事,随后就要处理因陆区死去,而生出的种种问题,还要给朝廷的上书,这书中内容倒也简单,其实是冲着陈永和杨家去的,以表明陈止的罪责为手段,就是为了和两家做个交易。
  待得一切做完,已经到了深夜,王浚精力一连串的消息,也是困乏了,早早的**休息了。
  夜深人静,归于安宁。
  大将军府作为幽平两州的核心,守备森严,没有什么人敢轻犯,晚上也是安静的很,除非有重大情况,没人敢去打扰将军清梦。
  只是到了后半夜,忽然有急切的脚步声在平静的宅子里响,伴随着的就是一阵鸡飞狗跳,漆黑的后院点亮了灯,在阵阵声响过后,王浚从后堂而来,直达正堂,看着自己的侄子,脸有困意,更多的是清梦被打断的愠意。
  “叔父息怒,勿怪小侄。”私下里王赶的称呼有了变化,“实在是刚刚接到了一个消息,不得不来禀报,这消息涉及不小。”
  “什么消息?”王浚知道自己这个侄子,不会拿这种事开玩笑,神色也郑重了几分。
  “叔父请看。”王赶将手中的战报递了过去。
  王浚接过来一看,起先脸上还有困意,但看到一半,顿时瞪大了眼睛,眼里睡意全无,抬头看了王赶一眼:“此事千真万确?”
  王赶郑重点头道:“还未确认,不过有边将传讯,该不会有错。”
  “陈止联络拓跋鲜卑,将那支匈奴骑兵近乎全灭,俘虏五十,斩首近百,余者四散,连刘曜的手臂都给拿来了,连带着陆区的首级也夺回来了,好一个陈止啊,我真是小看他了!近年来,这般大胜何等少见,有这个功劳护身,暂时怕是难以动他了,连带着这次的斥责也……不好!”
  突然,王浚意识到了什么,终于知道为什么王赶要连夜通报了。
  “去把吴阶叫回来,这次的事,陈止已从有过变成了有功,怎能斥责?反倒要让人看笑话,觉得我这个大将军,和地方小族沆瀣一气了,连带着权威都要受到影响。”
  “我过来之前,已经让人去追了,”王赶说话的时候,脸上还有忧色,“只是吴阶走的甚急,怕追之不及!”
  “无论如何,先把人叫回来再说!”王浚心中烦躁,别说睡意了,连躺下的心情都没有了,“你看这事弄得,我很被动啊!”
  等王赶退下,王浚回返后宅,正要躺下,却忽然一愣,然后一拍脑袋。
  “不好!那封给朝廷的上书也送去了,吴阶若是追不回来,只是让代郡的人看笑话,可如果那封上书送过去了,那可就是让朝廷的人看笑话了!还有我那个许诺,这许诺该给谁?”
  顿时,王浚的脸色苦涩起来。


第418章 坞堡不藏民
  “代县的百姓,似乎惧怕官府之人。”
  在冉瞻和诸多武士的护持下,陈止整个上午都在城外的农庄、农田中巡查,并穿过了几个坞堡、庄园。
  他注意到了,百姓表面恭顺,但看自己等人的目光中,却充斥着排斥和恐惧。
  除了百姓之外,他对这里的基层组织也很感兴趣。
  坞堡、庄园,这种奇特的土地形式,陈止在徐州、青州,乃至前往洛阳的途中,也见过不少,但相对来说还不是那么频繁、普遍,不过,随着他这一路北上,沿途所见的坞堡却越来越多,等入了幽州地界,几乎遍地都是。
  所谓坞堡,在陈止的第一印象中,就是个封闭的、自给自足的村寨,村寨中可以生产粮食,可以种植经济作物,可以养鱼、养鸭、饲养猪样、栽种果木,有这么多的内容,所以坞堡的占地往往不小,规模上堪比村镇,除了生产生活的地区外,往往包山带湖,建塘修堰,有着余钱、或者干脆整个地界都是某个地主的坞堡,还会修筑亭台楼阁。
  将这种种所有,用坞壁围起来,形成一个堡寨式的集群,配备有民兵守备、寻甲,就是坞堡了。
  陈止很清楚,这样一个集合了生产、生活、加工、乃至简易的手工业、工业为一体,样样俱全的组织形式,在任何时候都能自给自足。
  催生出坞堡的主要原因,就是东汉末年、三国以来的战乱,混乱的时候,不联合起来保护私家、抵御兵灾,根本就活不下去。
  尤其是多灾多难的北方,在曹操和袁绍兼并战争中,那些没有坞堡田庄护持的百姓,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