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冠绝新汉朝-第18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然,对于这些人来说,最大的对手,还是自己的亲族。
  如陈华者,在挺胸站立,展现风采的同时,亦在游目四望,分析利弊。
  “陈梓性子淡薄,以不争示人,陈欢性子跳脱,不喜家族约束,若是杨家择婿,这两人乃是我的大敌,但观二人之相,并无争取之意,而余子皆不可虑,唯可虑者,还是那陈止!”
  想到陈止,陈华心里生出一点痛恨和敬畏,他与陈止有仇,但经历挫折、挫败,隐隐畏惧,更知陈止之能,是以心情复杂,偏偏又不愿意退让。
  “陈止此时抚琴,一如往日,也是不争之态,毕竟贵客临门,当以礼相待,而陈止却依旧在东廊抚琴,话不说、礼不行,为大失敬,如何能入杨全之眼?我当趁机为之,以压其人,若能得杨家青睐,那叔祖之成见、归家之黯然,皆烟消云散也,与杨家这等上品世家相比,我陈家尚有诸多不足,可为大援,助我成事!”
  一念至此,陈华上前两步,朝杨全拱手道:“早就听说杨君之名,华甚佩之,今日一见,当真是君子之度,始知闻名不如见面,去岁杨君于中秋时,那一首《咏月》更是令人一听则生念……”
  陈华倒也博闻强记,现在以礼相待,笑脸奉承,说的又是杨全的得意事,那杨全心里也是舒坦,就收回目光,与之交谈起来,几句过后,两人便显亲近了。
  这一幕,看得陈罗心中警兆大起,他如何猜不出陈华的打算?
  “好个陈华,这阿谀奉承起来,真是不要面皮了,看他与杨家君子交谈甚欢,这可不是好事,若是让他如愿以偿,成了杨家的姑爷,那以杨家之势,此人岂非又能再起,决不可行!”
  这样想着,陈罗越发焦急,不由转头,朝身后看了过去,目光落在自家七哥的身上,他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不学无术、纨绔粗鲁,在彭城小地或许能与世家女相好,但放到天下中心的洛阳,面对世家公卿之女,是半点都比不上的,所以除非杨家从上到下、尽数都是盲瞎遗传,否则他是半点机会都没有的。
  “我虽然没有机会,但我却有一才华横溢的兄长,以七哥之能,难道还配不上一个杨家女?只是我这七哥怎的还是这般样子,陈华正自吹捧呢,结果我这兄长,却仿佛没事的人一样,还在那边抚琴,岂非要错失良机?”
  越想,他越急,尤其是看到陈华之后,又有几名陈家子弟上前去,试着与杨全攀谈,气氛越发融洽,陈罗这心里就更是难受,最后索性迈开步子,就要过去打断陈止的琴声,将他拉过来,跟那杨全交谈。
  但他这边刚有动作,就有一人过来,挡在前路。
  陈罗定睛一看,正是刚刚才和自己相互介绍过的陈梓。
  陈梓不等陈罗询问,就主动说道:“族兄不必着急,太乐自有分晓,他自来陈府习练,每日不缀,旁人不可惊扰,族兄不妨稍等片刻,太乐琴声停,则自起矣。”
  “你之意我懂,但此时不同以往,若等我那兄长停了琴声,杨家君子怕是已经走了。”陈罗压低声音,话中含忧。
  陈梓顺势低语道:“族兄担忧,我亦知之,多虑也,杨家择婿之闻早已有之,几日前更有一宴,起于左岳,未见有如愿得杨女青睐者,近日以来,这位杨全公子行走公卿之家,与各方皆有往来,备选颇多,洛阳之地,豪杰甚多,杨公之孙女,岂能轻易下嫁?陈华不过陈氏一士,名不传朝堂,德不配祖上,高不成低不就,其人自视甚高,岂能入杨家之眼?”
  陈罗听着,心里也亮堂起来,不由点头。
  陈梓的话敞开来说,就是点名洛阳人多,有能耐的人更多,陈华还排不上号,再怎么奉承,也是无用的。
  一番话分析下来,陈罗顿时安心了,对他而言,杨家女固然代表权势,但只要不是陈华娶之,皆可容忍。
  而陈梓话未说完,跟着又道:“杨公遍观洛阳之士多日,却难下决定,当是有所考究,奉承其弟子,曲意逢迎,又有何用?说不定,杨公正是不喜这般作态,这才不取,是以这般行事,只能徒费时间,反观太乐令,怡然自处,丝毫不意,才是正举啊,我甚羡之。”
  陈罗一听,也觉得与其浪费时间在阿谀奉承上,倒不如做自己的事,如七哥这般,抚琴自得,才是名士之举。
  “要不怎么说我七哥厉害呢!”
  想到最后,陈罗哈哈大笑,倒引得杨全侧目,但陈罗本无欲,又想通关键,也不在意,兀自笑着。
  杨全奇之,遂问其名,不由感慨:“不愧是陈太乐族弟,亦有风采啊。”
  几人交谈之际,琴声忽然停歇,却是陈止终于练完了琴,这才施施然起身,给杨全行礼,口称莫怪。
  杨全笑道:“在下突来,君子不知,岂能怪罪?”
  二人见了礼,也不多说,客套两句,陈止又让人取来丹青笔墨,顺势作画,丝毫不像陈华等人那般迫切。
  杨全见此情景,有了计较,又与陈华等人说了两句,就借口问候陈公,辞别离开了,留下满院心事人。
  见陈永之时,杨全并未谈及择婿一事,只是带来了杨济的问候。
  等到杨全告辞,陈永才貌似无意的问道:“杨君素有观人之名,不知我陈家子弟,可有入眼之人?”
  杨全恭敬回礼,说道:“陈公说笑了,贵族多杰士,乃是大兴之兆,有陈华者名达,有陈梓君意固,令孙陈欢亦有勇猛之相,除此之外,太乐令的族弟陈罗,亦有洒脱之态,一门俊杰,羡煞人也。”
  “谬赞,”陈永摇摇头,心有叹息,他那孙儿贪玩,而陈华心术不正,只有陈梓可堪大用,同时意外于陈罗之名,但并不追问,却道:“杨君谈了诸多子弟,却不言我那族孙陈止,是何缘故?此人才是我陈家年青一代的顶梁柱。”
  杨全摇头叹息道:“太乐令之才,胜全百倍,非我可言,岂能评判?”
  陈永闻言欣喜,乃遣人送客。
  待得杨全回返杨府,见了杨公,那杨济问起:“此行陈家,可有收获?比之其余公卿之家如何?”
  杨全就回道:“陈家诸子,鲜有过人之姿,与其余家比,接触者寥寥,若在地方则为上选,若在京城则泯然众人,独有一人,遗世**。”
  杨济点点头,又问:“若不比其家,只论其人,又如何?可有适合之人?”
  杨全就回道:“诸陈皆庄重,容貌姿态并无差错,但见了弟子,除却陈梓等两三人尚有仪态,余者皆媚近,唯太乐令陈止,坐于东廊,宽袍大袖,怡然抚琴,神态自若,旁若无人,琴声甚美,不见杂乱。”
  杨公闻言沉默片刻,才道:“此贤士也,为上上之选,且待匈奴来使之后,我有计较。”


第357章 刘曜归国,以陈为仇
  “呼……”
  剧烈的喘息声中,一道矫健的身影急前行,他穿过一片密林,绕过猛兽出没之处,终于来到开阔之所,前方有火把闪烁。
  下一息,就有一声厉喝传来
  “什么人!?”
  随后,几个火把迅靠近,伴随而来的,还有阵阵马蹄声。
  火光聚集过来,照在来人身上,却是几名身着轻甲的骑手拿着火把,几人的模样打扮都与中原相似,只是型略显奇异,多有散披肩的。
  这几人过来之后,将矫健身影围在中间,就有一人拔刀出鞘,指着那人,喝问:“你是何人,为何来此?”
  被指着的人衣衫褴褛,面容被火光一照,显得憔悴,裸露在外的皮肤,更有不少伤痕,但面对喝问,他依旧挺直着身子,宛如刀斧雕刻的面容上,棱角分明,一双眸子盯着几人,毫无畏惧之色,整个人就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利刃,散出让人心悸的味道。
  他淡淡的说着:“吾乃大将军刘曜,此处何人驻防,让他来见我!”
  他的声音带着一点沙哑,似是因风餐露宿所致,但中气十足,说出来的话掷地有声,居然让聚集过来的骑手,都被惊摄片刻。
  但旋即就有一明显是头领的骑手摇头道:“你是大将军?不可能,几个月前,大将军就被那南边的汉儿杀害了,你到底是什么人,为何要冒充大将军?莫非是南儿细作?”言罢,就逼近几步,作势挥舞手中刀,一副要逼问真话的样子。
  “说我被杀害了?”被困之人不见丝毫惧色,火光倒映在他的瞳孔中,散出淡淡的精芒,“我刘曜何须冒充他人?我这一路九死一生,都挺过来了,会畏惧你这小小伎俩?去通报,让驻守将领过来辨认,省得废话了!快去!”
  从来被人围困者,少有不畏惧的,更不要说像眼前这人一般,不仅不畏惧,反而训斥起围困者来,更是颐指气使,一副上位者的做派,仿佛双方的境况颠倒。
  但他的这幅架势,却让几名骑手惊疑不定,反被震慑住了,为之人踌躇片刻,为谨慎起见,就道:“左右,与我看住这人,我去通报将军,也好辨认。”无形之中,他的口气客气了不少。
  被围之人也不催促,待那人离去,问起身边几人:“我在外多日,只是偶尔听闻消息,得知吾族大王驾崩,不知是真是假?”
  周围几人的口气恭敬多了,点头称是。
  那人不由叹息:“如此一来,吾族又要陷入艰难,真是命途多舛啊,莫非又要重演魏武纳策、陈侯分化的一幕?”
  原来,这些骑手正是匈奴人,他们所在之地,就是北疆一线。
  匈奴自光武时分裂为南北二部,北部留在漠北,后来大部分西迁,余下十余万渐渐被鲜卑各部吞并,还有一小部分始终留在大漠西北,在原本的历史上,这一小部分会在五世纪时,为柔然吞并,退出历史舞台。
  与之相比,南部匈奴的境遇要好得多,在分裂之后,南部内附大汉,迁居塞内,分散在北地、五原、云中、朔方、定襄、雁门、代和上谷诸郡。
  二世纪的时候,南部单于庭南徙左国城,匈奴诸部顺势南下,深入并州诸郡,主要分布于汾水流域,因生活环境变迁,逐步由游牧业向农业经济过度。
  鼎盛时期,并州境内有匈奴三万余落。
  东汉末年,战乱不休,朝廷失去了对南匈奴的控制,随后军阀割据,南匈奴各部作为一支武装力量,时而参与军阀战争,逐步掌握了中原的作战方式,同时继续内迁,但很快遭遇了阻碍
  枭雄曹操恐匈奴户口滋蔓,浸难禁制,又想借机扩大兵员、割裂袁绍与匈奴的联系,就通过并州刺史,采取了一系列控制匈奴的措施,分而治之,使单于恭顺,名王稽颡(s部曲服事供职,同于编户,边境肃清。
  又几年,曹操得陈侯遗策观之,择其一二行之,分匈奴为左、右、南、北、中五部,将南匈奴豪右与其所统的部民分离,从直接统治变为间接统治。
  其后,曹魏参考陈侯策,另立名目,设匈奴中郎将,加强了对匈奴兵马的控制,常引匈奴兵攻伐。
  在新汉北征,曹魏、袁赵先后灭亡之际,南匈奴曾摆脱控制,于是进一步南迁,待新汉平定北地,匈奴已然遍布并州,被称为并州胡。
  新汉朝廷上下,依昭烈皇帝刘备的遗命,以陈侯策治胡,然距离陈侯定策之时,已然过去几十年,朝堂变换,世家更替,为了自家之利,陈侯策早就面目全非,只留表象。
  其中代表,就是本意为宣扬华夏之文的四夷学馆,成了质子之策,匈奴历代王子皆要来洛阳,名为求学,实为人质,多有受辱之事,积蓄怨恨。
  除此之外,朝堂上的几大世家、勋贵,打着陈侯策的旗号,行自家之法,不仅对匈奴诸胡歧视,还进行压迫与剥削。
  内迁的匈奴诸部,除了要被征为兵,还有很多因为人口贸易,沦落为奴婢、佣客的,同时还要向新汉朝廷交纳赋税,矛盾日益尖锐,暗潮涌动,本因陈侯策而模糊的民族身份,在刻意的政策压迫下,又逐渐清晰起来。
  终于,十年之前,朝堂政变,皇族多人被贬入金墉城,四边又有战乱,蜀地生刀兵,江南则不靖,匈奴王刘渊趁机潜回北地,驱逐新汉官吏,兼并诸部,然后自扯旗帜,也号为炎汉后裔,自称北地汉王,公开作乱。
  时至今日,似要崛起,所以于北疆大破官兵,但那匈奴王却是突然殁去,使得匈奴各部又生离乱之心。
  回忆前世种种,追究过往之史,刘曜不由叹息,心中有着忧愁。
  得益于汉化之策,如今的南匈奴人,不光是饮食、生活和装扮上几与汉人无异,连经史子集的学问也学了去,对过往历史更是注重,刘曜作为匈奴贵族,天生豪右,自幼就研习经史,多有思考,知道匈奴面临危难。
  “我匈奴一族,在魏武之后就是一团散沙,只贵族尚存族念,若非汉朝世家压迫,部民怕是早就不记自身来历了,幸得大王起复,追思先辈,再建汗国,但内里还存几个部族纷争,又有五方部族隔阂,过去都被大王用威望镇住,现在大王一去,怕是要有纷乱了啊,也不知能否度过。”
  越想,他越是担忧。
  但思绪很快就被一声惊呼打断,就见一名披甲大汉走了过来,他一边走,还一边惊呼:“真的是大将军,真的是大将军!”
  刘曜寻声一看,认出了来人,乃是中郎将祁正举。
  现今的匈奴人,多用汉姓,相貌称谓也与汉人相同,见面的礼节也是一样,祁正举惊喜过后,就依照士见王的礼节行礼。
  “大将军吉人自有天相!”
  等刘曜将他扶起来,二人这才分主次落座,只不过刘曜是坐在主将的座位上,而祁正举这位主帅,却坐在宾位。
  二人简单寒暄,祁正举忍不住道:“刚才行军司马过去辨认,回来汇报,末将还存有疑虑,现在终于放心了,只是不知大将军为何不亮出令牌?”
  这个问题,勾起了刘曜的思绪,他心中隐隐作痛,表面却宛如无事的道:“一路逃难,历经汉地、鲜卑部族,常被排查,多有换装,又有沿路盗匪,信物早就都丢了。”
  “大将军受苦了,受苦了啊!”祁正举也是带兵的人,哪里听不出里面的凶险,不住的安慰。
  倒是刘曜浑不在意,挥挥手,话锋一转:“国中局面,我已知大概,而今是个什么情况,你在此驻守,可是还有战事?”
  祁正举收敛心思,回道:“今上登基之后,说要休养生息,但汉儿狡诈,不可不防,是以这南边多有布防,如今整个并州,大部皆为我匈奴国土,也就晋阳等地,还有负隅顽抗,已有大军前往征讨,不日可平。”
  刘曜点点头,新近登基的,是他名义上的兄弟刘聪,他不便置评,就道:“晋阳驻守是那个刘琨吧,此人有才,若能招降,为我所用,才是最好。”
  祁正举却摇头道:“那些汉儿,也有骨头硬的,宁死也不愿意投降,那刘琨恐怕也是这样的人吧。”
  刘曜沉思片刻,追问:“这般攻伐,汉廷有何反应?是否会再起战端?”
  祁正举则摇头道:“汉儿大败,已然胆寒,不复兵,听说还要给王上册封,国中一个月前就决定派出使者,与汉廷交涉,此时该已抵达洛阳。”
  刘曜又问:“国中可还安宁,大丧何日可?”
  “国中安宁,诸王和睦,但大丧要等使者回来方可,因先王之死,与那汉儿陈止脱不了关系,得让汉廷给个说法。”
  听到陈止的名字,刘曜眼中闪过一道寒芒,心底杀意涌动,但生生压下去,跟着叹息道:“是我的过错,没有护好幼弟,还害的大王心淤,以致中道崩殂。”
  祁正举赶紧道:“怎能怪大将军,此事皆是汉儿之术,待得国使当堂质问,定要让那陈止付出代价!”


第358章 匈奴使至,全城追评
  刘曜的归来,在匈奴汉国内,激起了一阵涟漪,但很快就平息下去了,毕竟他的归来,也无法改变刘渊身死给匈奴内部带来的影响。
  反倒是有几个部族之主,要追究刘曜的责任,认为刘渊的意外身死,和刘曜是脱不了关系的,需要让他有所表示。
  这无疑是匈奴内部权力斗争的一部分,是几个匈奴部族之主,借此向新王施压的手段,但刘曜也不是好捏的柿子,他本身就是匈奴贵族,代表着一部分势力,虽然在归来的最初,面对局势处理的有些混乱,但很快就站稳脚跟,开始反扑。
  于是,随着刘曜回返匈奴王城,整个匈奴汉国陷入到了新一轮的动荡之中,与此同时,匈奴国的使臣车队,也已经抵达了洛阳。
  此时,距离陈止设宴,招待和邀请六十多位大家,已经过去了近一个月的时间。
  不过,虽然时间过去了不少,但有关那一日寻梅楼中所发生的事,却依旧在城中流传着的,而且还带动了周围的不少人,朝着这座京师汇聚。
  “这就是东都洛阳啊,比之关中,果然是繁华了许多,尤其是这街上的行人,更是人数不少啊。”
  说话的人,乃是一名年龄不大的匈奴少年,看上去年不过二十,但看其衣饰,位列副使。
  匈奴汉国的使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