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私大明(老鱼)-第21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杨一清就是背叛了整个文官集团,做为文官集团的首领,李东阳很苦恼日后该怎么与杨一清相处?

“不会吧,若是应宁选择支持军校,那他可就得罪了所有的文臣,日后就别想在朝堂上立足了,难道他就真的没有丝毫的顾忌?”杨廷和听到李东阳的话后,也是惊讶的大叫一声道,他实在没有想到身为文官的杨一清会支持开办军校。

“唉,介夫你对应宁不太了解,我虽然与他相交多年,但是在政见上却有一些分歧,比如对于大明的军制,他就一直觉得十分不满意,甚至认为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怕日后大明会有亡国之祸,所以一直想要对大明军制朝廷改革,我虽然劝说过他许多次,但却都没能说服他改变看法,幸好他一直没能找到改革军队的办法,这才一直没有动手,现在有了军校这个契机,恐怕他会不顾一切的支持军校,哪怕为此落的身败名裂也在所不惜!”

李东阳这时再次叹了口气道,刚才他还有些不太确定,不过现在经过自己的分析,这使得李东阳已经可以肯定,杨一清这次入宫之后,恐怕再次出来时,会与朝堂上的众臣走上一条完全对方的道路,虽然这条路很苦很孤独,但他却会一直坚持的走下去,而且绝对不会后悔,因为他是杨一清。

“怎么会这样?”杨廷和再次有些不可思议的道,他显然无法理解杨一清的想法,毕竟他们本来在思想上就有本质的差别,特别是在对待大明的军制上,杨廷和虽然也知道大明的军制有一定的问题,但他并不认为这些问题是文官压制武将太过厉害引起的,反而是觉得那些武将们桀骜不驯,不配合文官们的指挥才造成军队的混乱。

“李公,若是应宁兄真的选择支持军校的建造,那对我们来说,绝对不是一件好事,毕竟他身为兵部尚书,军校正是应该属于他们兵部的事,到时我们又该如何阻止这件事的发生?”杨廷和这时再次开口问道。

第四百一十七章军校建立

正德九年的秋天,大明朝堂上因为军校的事吵成一团,其中张永这个内廷头子在正德的授意下,以及杨一清的帮助下,第一次与反对建造军校的内阁产生了巨大的冲突,双方都是各执一词争执不下,谁都不肯退让一步。

对于朝堂上的争吵,正德却是稳坐金銮殿,好像丝毫都不在意,不过李东阳他们却都不敢掉以轻心,因为他们都知道,本来与内阁关系不错的张永之所以对军校的事情上如此强硬,最关键的就是因为这位皇帝陛下在背后的支持。

果然,一个月后的朝堂上,内廷与内阁双方都因为军校的事情争吵的筋疲力尽,也就在这个时候,正德终于出手了,他十分强硬的决定建造大明的军校,并且亲自赐名为“大明皇家军事学校”,简称皇家军校,而且军校下属两个分校,其中一个是位于京城的皇家陆军军校,另外一个则是位于松江的皇家海军军校。

对于正德强硬的决定建造军校,下面的大臣们也都是坚决的反对,甚至不少大臣在大殿外长跪不起,请求皇帝陛下收回成命,否则他们就跪死在皇城之中。可惜这些大臣们的威胁对于正德根本没有任何作用,因为他本来就是个没心没肺的家伙,结果外面的有几个年纪大的老臣跪晕了,其中一个因救治无效而宣告死亡,最后剩下的人一看没有效果,只能无奈的让家人抬回了府里。

不管大明的文官如何反对,正德是铁了心要把军校建造起来,而且杨一清也正式接过建造军校的担子。反正他是兵部尚书。这本来就是他的份内之事。谁也插不下手。不过说起来杨一清为了支持军校的建造,也是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整个朝堂上的文官都将他视为叛徒,不少以前的好友都与他划地绝交,这使得本来头发黑白相间的杨一清在短短数天内,整个人的头发胡子全都变得雪白一片,由此可知他承受着怎样的精神压力。

不过杨一清也是个认死理的人,他既然接下了建造军校的重任。而且还是被正德任命为陆军学校的第一任样监,所以现在也是铁了心要把军校建造起来,一开始的时候户部和工部都不配合,一个不愿意出钱,一个不愿意出工匠,不过这也难不倒杨一清,因为他们和正德早就料到这种情况,所以军校的建造费用全都是由正德的内库出的。

说起来自从周重大力发展海贸后,正德手中就再也不为缺钱而发愁了,各个港口收缴的税收自然是要上交国库。不过正德却早早的拿出钱让周重帮着运作,现在这些钱都已经变成了船队。来往于大明与南洋之间,每次都能获利巨万,可以说正德现在也成为一个海贸商人,而且还是最顶尖的那种,海面上除了周重的南洋商会外,根本没有人可以与正德的船队相比,也正是有了这支船队,所以正德根本就不缺钱。

至于工匠就更好办了,大明可能会缺粮粮钱,但唯独不会缺人,至于工匠更是遍地都是,工部下面虽然掌握一批工匠,但是在民间却有更多的工匠,甚至连军队里都有专门的匠户,所以只要杨一清手中有人,而且又有军队的支持,招募一些干活的工匠简直易如反掌。

有钱有人,军校的建造很快就提上了日程,杨一清带着工匠头子在京城的西效选了一处有山有水的地方,然后立刻开始建造军校。说是军校,其实整个军校就是按照大明的军营建造的,里面的校舍不用美观,只要结实就行,而且军校里还有食堂、宿舍、操练场和火器试验场等等,等到开学之后,军校就会实行军事化管理,任何人都不得外出。

除了军校的硬件设施外,军校自然还需要一些执教的教官,这些人要么得精通兵法,要么就是经历过战阵的军中悍将,也只有在这些人的教导下,军校里的学生才能成材,所以正德对此也十分重视,命令仇钺亲自寻找军校的教官,然后由他亲自考察。

仇钺本来就是军中的将领,对于军中的情况也十分熟悉,所以他很快就拟定了一批名单,这些人都是军中的老将,有些人的资格并不比神瑛差多少,只是以前受到文官们的压制,所以在爵位上比不上神瑛与仇钺,但若论起真正的功劳,却并不比他们差。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正德加紧时间给陆军学校招揽教员时,最后竟然引来一个大人物,这个人名叫徐俌,字公辅,徐达的五世孙,同时也是这一代的魏国公,之前曾经掌管过左军都督府和中军都督府,现在年纪大了,这才在几年前退了下来,这次听说正德准备开办军校,竟然自己请命希望到军校任职。

当年徐达被封为魏国公,世代镇守着南京,另外徐达还有一个儿子被封为宁国公,宁国公一系则呆在北京城中,一门出现两个公爵,整个大明历史上也就只徐家一门,而且魏国公府与宁国公府虽然分居两地,但却是联系紧密,可以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两个公府的后人中也是人才济济,五军都督府从来都没有缺少过徐家的人,可以说是大明军中的第一豪门。

徐俌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从他年轻时就开始进入军中,几十年来也是数次带兵剿灭大明的边患和叛乱,这些实打实的军功再加上他们徐家的名头,使得徐俌在军中的威名极盛,根本不是神瑛、仇钺这样的人可以相比的,所以之前仇钺在拟定军校的教员名单时,根本不敢把徐俌列上去,甚至就算是正德想要让徐俌出山,也必须事前与徐俌商议一下,只有对方同意了,正德才敢把对方的名字列在军校的教员名单上,不过正德却觉得没必须打搅到徐俌的晚年生活,所以也没有通知徐俌,但是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徐俌在听到军校的事情后,竟然立刻派人上书,请求到学校任职,同时他也已经从南京动身,不日就会到达北京。

对于徐俌的忽然加入,正德一方都是大喜过望,要知道魏国公府和宁国公府一向都是大明权贵中的代表者,特别是徐俌本身也极有才能,早年又立下不少功勋,可以说更是大明勋贵之中的头面人物,在勋贵中也极有影响力,可以说有这样的人物加入,一来可以减少军校建设过程中的阻力,二来也能极大的提高军校的权威性。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正德对于徐俌的到来可谓是欢迎之至,甚至他和杨一清商量了一下,最后决定把校监的职位让给徐俌,毕竟无论是从威望还是功劳上,杨一清都无法与徐俌相比,而且若是由徐俌担任校监,日后无论谁把自家的孩子送到军校,都得乖乖的遵守军校的纪律,否则军棍打起来可就丝毫不留情面。

正德这边的陆军军校有徐俌这样的人物加入,另外还有杨一清、张永和仇钺等人从旁协助,所以整个军校从建造之初就成为整个大明的焦点,所有人都集中在这座军校上,文官们对它是咬牙切齿,武将们则把自己家的儿孙准备好了,只要军校开始招生,他们就会把子孙送进去,无论能否在里面成材,至少出来时就会多一个天子门生的头衔,更重要的还能在军校里结识一帮朋友,这对于他们日后的发展极为有利。

相比北京陆军学校的轰轰烈烈,松江那边的海军学校却要低调的多,一来大明上下都对海军不怎么重视,虽然这几年海贸发展的很快,但人们的目光却依然习惯性的盯在陆地上,除了少数一些人外,几乎没有人关心海洋上的事情。二来陆军军校也把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所以对于与陆军学校一起开办的海军学校,却被大多数人忽略过去了。

不过这种不被人重视也正是周重梦寐以求的,因为当所有人都在关注北京城的陆军学校时,海军学校却已经在松江破土动工,而且建造的速度比北京更快,整个海军学校使用砖石和水泥做为建筑材料,很快就建造起第一批的军校建筑,然后那些被招收来的读书人就立刻进入军校,跟着海军中的一些老人和周重高薪聘请来的天文和算学高手,以及葡萄牙战俘学习。

除了上面的那些读书人外,周重还开始在南洋海军中选拔一些聪明伶俐的年轻人,然后让他们进入海军军校学习,毕竟现在海军扩张的太快,不但缺少士兵,同样也缺少将官,那些读书人只能做为技术官员使用,至于真正指挥海军打仗的人,还需要真正的海军军官才行。

说起来海军与陆军不同,大明的海军本来就是空白一片,所以海军中也没有什么利益纠葛,这使得周重可以在海军这块大画布上任意挥洒,而现在海军军校的成立,就是周重在这块画布上画下的最浓重一笔。(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八章鞑靼人南下

正德九年的秋天早早来临,北方大部分地区的树叶也开始变黄落下,人们也早早的穿上了棉衣,对于这个早早来临的秋天,所有人都有些担忧,因为人们还没有从正德七年那场寒冬带来的恐惧中摆脱出来,现在再次遇到这么一个早早来临的秋天,这让所有人都十分担心今年冬天会重演之前的酷寒。

不过也不是所有人都对正德七年的冬天抱有怨念,比如北京西方的宣府一带,这里的百姓就对正德七年的那场寒冬抱着一种感激之情,虽然他们也在那场冬天中吃了不少苦头,但是由于朝廷及时运来了粮食,所以宣府一带并没有死多少人,反而是草原上的蒙古人不但冻死了不少牛羊,甚至连人也冻死不少,听说等到正德八年开春时,草原上到处都是死尸,而且往往一死就是一部落的人。

也正是因为正德七年的冬天冻死了那么多的蒙古人,所以使得蒙古人是元气大伤,等到正德八年时,休养了一年的蒙古人竟然无力南下,而宣府做为大明与草原的边疆,也十分少见的出现了一年的平静,这让大部分的宣府人都是为之兴奋,毕竟只在不打仗,他们家中的男人就不必上战场,也就不会有伤亡,他们也总算可以过一个安生年了。

除了不必打仗外,宣府的百姓同时也遇到另外一件喜事,那就是地瓜和玉米这两种作物的推广,他们这里距离北京很近,早就听说过地瓜与玉米的大名,所以当朝廷开始推广地瓜和玉米时,宣府这里的百姓立刻毫不犹豫的从官府领到秧苗和种子,然后种在田地里,结果宣府一带本来十分贫瘠的土地里竟然长出了大量的粮食,宣府也第一次出现了自给自足的情况,经过两年的大丰收。几乎家家户户都储存着不少地瓜干和玉米,几乎足够家家户户吃上一年的了,但就算是这样,却还是没有人愿意卖掉。毕竟所有人都被饿怕了。

正所谓家中有粮,遇事不慌,正德九年的宣府百姓吃饱肚子后,最希望的就是再来一次像正德七年那样的寒冷,把那些狗日的蒙古人全都冻死在草原上,这样他们来年就能再安生一年了,而现在这个早到的秋天,也让所有宣府百姓看到了几分希望。

然而蒙古人也不是傻子,他们也依然记得正德七年的那场寒冬,在所有蒙古人的记忆中。那场冬天到处都是肆虐的白魔鬼,他们的蒙古包都被大雪压塌了数次,很多人都是为了把蒙古包再次搭建起来,然后冒着风雪跑到外面,结果等到找到他们时。所有人都已经被世了僵尸,另外还有一些部落因为没能储备足够多的燃料,结果整个部落连老人带孩子都被冻死了,至于牛羊就更不用提了,没有人牧民照顾的羊群也是成片成片的死亡,这也间接导致了正德八年的狼群泛滥成灾,再次给蒙古人造成不小的伤亡。

也正是有了正德七年那场寒冬带业的教训。所以在正德九年的时候,好不容易恢复了一点实力的蒙古人吸取教训,特别是他们看到今年的秋天来的格外早时,就更加的害怕,于是这时一统蒙古的鞑靼小王子率领五万大军进攻宣府,准备抢劫到足够的物资过冬。

鞑靼小王子本名巴图蒙克。是成吉思汗的十五世孙,因为他在继承汗位时年纪幼小,所以汉人称其为小王子,不过现在这位小王子已经不小了,而是已经成为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人。他在位时打败了瓦剌和火筛等部落,最终一统蒙草原,号称是蒙古人的中兴之主。

自从统一了蒙古后,这位鞑靼小王子就以恢复大元为已任,每年都会带领大军南下,而且只要入关之后,就会纵兵抢掠,给大明边疆的百姓带来无尽的苦难,所以北方的百姓对这个鞑靼小王子无不恨之入骨。

今年这位鞑靼小王子准备从宣府入关,于是五万大军从草原上杀来,准备攻破怀安、蔚州等地,然后纵兵劫掠,本来这位鞑靼小王子十分自信,了觉得自己带来的五万大军肯定可以抢到足够的物资供族人过冬,但是他却忽视了大明军队的变化。

之前周重献给正德的望远镜和火炮、火枪等物已经开始装备到大明的军队中,特别是像宣府这样的边军,更是优先装备的对象,所以当怀安卫的守将通过望远镜看到远处冲杀而来的蒙古骑兵时,立刻命令城头的火炮与火枪准备,结果蒙古骑兵刚刚冲到火炮的射程之内,城头上就响起了密集的火炮声。

这些火炮全都是新装备的佛朗机火炮,射速极快,而且因为铸造比较容易,所以现在已经大量的装备军队,比如像怀安卫的城墙上,就足有三十门这样的火炮,当这些火炮齐射之时,虽然杀伤力有限,但那种声势却简直可以毁天灭地。

蒙古人虽然不是第一次遇到火炮的攻击,但是以前大明的火炮数量少,而且还容易炸膛,根本不能连射,所以在蒙古人的经验中,只要挨过了第一轮的炮弹,之后大明的火炮就成了摆设,可是今天连绵不绝的炮声打破了他们以往的经验,特别是看到身边的伙伴被炮弹击中,连人带马成为一滩肉泥时,所有人都禁不住升起一股寒意。

鞑靼小王子也没想到自己仅仅隔了一年没有南下,大明的火器竟然变得如此犀利,而且这些火炮不但可以连射,最关键的是射速还非常快,他站在一座土山上看着城头上一处发火炮,然后暗自掐算时间,结果发现大明的火炮在射出一发炮弹后,停了不到五息的时间,就能再次发射,这让他也是大惊失色,毕竟当年他的祖先就吃过火器的大亏,没想到现在大明人的火器竟然发展的如此迅速,若是再这样下去的话,恐怕他恢复大元故土的愿望就再也没有办法实现了。

不过小王子虽然震惊于大明的火器,但却也没有太过畏惧,毕竟大明在怀安卫驻扎的官兵并不多,就算是有火炮之助,以他的五万大军也足够打的下来,唯一让人恼火的是怀安卫刚刚经过修缮,城墙又加高加宽了许多,而且周围的百姓也迁到了城中,这使得怀安卫更加的不容易攻克。

其实小王子带来的骑兵并不适合攻城,按照以前他们的习惯,若是遇到坚城的话,一般都会绕过去,然后抢劫后方的百姓,反正他们都是一人数马,行进速度很快,一般来说,就算是他们把一地都给抢光了,大明的军队也不见得能够赶到。

不过大明在吃过几次亏后,也慢慢的找到了应对之法,比如宣府治下的各个卫所,只要前方的卫所一发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