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走私大明(老鱼)-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正德笑呵呵的开口道。

不过听到正德的问话,张永和杨一清却都是彼此对视一眼,然后低下头没敢说话,因为他们早已经从内阁那里知道了军校的事,而且也明白军校建立之后对文官们的影响,不过现在看正德兴致勃勃的样子,肯定已经打定主意要建立军校,这对于文官们来可不是一件好事,同时也让张永和杨一清左右为难,若是不同意军校的建立,那肯定会得罪皇帝,若是同意的话,那就可能与天下的读书人为敌,这两方可都不是他们能得罪的。

相比之下,仇钺在政治上的见识就显得十分浅薄了,而且他平时只是在三千营中练兵,根本不清楚朝堂上的事,现在看到周重提出的军校,虽然他并没有那么长远的目光,看不到军校对整个大明局势的影响,不过身为一个武将的直觉告诉他,这肯定是一件好事。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只见仇钺立刻抱拳回答道:“启禀陛下,末将觉得这个军校是件好事,以前末将在宁夏领兵之时,就深感边军之中的将领匮乏,大部分将领都是在战场上学会的兵法,可那也仅仅是少数,大部分人都还没能学会兵法,就已经死在了战场了,现在能有军校这样的地方专门培养将领,日后我大明将再无将领匮乏之危了!”

仇钺说完,还十分自得的笑了两声,不过当他看到杨一清在向他使眼色时,立刻明白自己可能说错话了,不过话既然说出去了,这时候也收不回来了,所以只好硬着头皮低下头。

而杨一清则是叹了口气,仇钺是他的老部下了,现在能看到他封候拜将,杨一清也感觉十分欣慰,可是今天仇钺的这些话,已经是得罪了天下的文官,甚至自己可能也需要和他划清界线了。(未完待续。。)

第四百一十五章正德与军校(下)

“张永、杨爱卿,现在仇将军已经表示支持军校的建立,你们对于军校是什么意见?”正德笑嘻嘻的再次开口问道,看来他并不是不知道军校所代表的意义,这次召集眼前这三个人前来,正是为了给自己寻找一些帮手。

看到正德不肯放过自己,张永首先在心中暗叹了口气,他是宦官不是文官,虽然他不希望在军校这件事上得罪朝堂上的文官,但却更不希望违逆皇帝的意思,毕竟他手中的权力全都来自于正德,若是没有正德的支持,他也仅仅只是一个老太监。

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张永很快站出来笑道:“启禀陛下,老奴也觉得军校的确是一个好办法,而且这件事虽然是周重周总督提出来的,但军校之事关系重大,所以老奴觉得周总督在奏折上有句话说的很好,那就是军校校长必须由陛下兼任,这样才能保证将官们的忠诚,既然陛下是军校的校长,那自然有权决定开办多少军校!”

看到张永也对军校的构想表示了支持,这让正德也是满意的点了点头,不过这也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毕竟张永是个太监,他所有权势全都是自己给予的,所以张永绝对不敢反对自己的意思,不过最后剩下的杨一清可就有些麻烦了,虽然他也带过兵打过仗,但是从本质上来说,杨一清依然是个文官,而军校的出现迟早都会损害文官们的利益。

想到这里,正德目光炯炯的看向了杨一清。张永和仇钺也同样看向了他,既然他们两个都同意了这件事。自然也希望杨一清也同意这件事,哪怕是仇钺并不清楚军校所代表的意义,但他依然想把杨一清也拉下水,这就是人性,与利益、感情无关。

感受到正德几人的目光,杨一清也感觉身上的压力陡增,他是个知兵的人,也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比任何人都知道大明武将们的窘迫地位,而且他也十分清楚的知道,若是大明的武备再这样松弛下去,日后必定会引来灭国之祸,所以身为一个以忠君报国为已任的老臣来说,杨一清自然不愿意看到大明日后亡国的景象。

不过杨一清同时也是一个文官,而且与李东阳一样。都是南方人出身的官员,他现在已经做到了兵部尚书,再加上与李东阳、杨廷和等人的关系都不错,可以说也正是他们这些南方系的高官把持着大明的朝政,可是现在若是同意建立军校的话,那么十年之后。原本就像是一盘散沙的武将们肯定会拧成一股绳,而当这些武将组成联盟后,肯定会向朝堂伸手索要本该属于他们的权力,到时朝堂上就不再是文官们一手遮天了。

想要忠君爱国,就必须背叛自己出身的文官集团。反之则会辜负陛下与大明对自己的期望,这种两难的选择让杨一清也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正德也知道这种选择对杨一清来说十分艰难。所以他并不着急,而是坐下来一边品茶一边耐心的等待。

杨一清现在脑子里很乱,自己的一生经历的事情几乎全都涌了上来,他小时候就有神童之称,十四岁就参加乡试,并且被推荐为翰林秀才,当时的皇帝宪宗陛下亲自命内阁选派老师教他,十八岁时他就中了进士,可谓是风头一时无两。

杨一清少年得志,性情也就未免有些高傲,做事也有些浮躁,朝廷为了打磨他身上的浮躁之气,特意将他派往西北为官,那里的生活虽然艰苦,时常面临着蒙古人南下之危,但却是最能磨炼人的意志,在那里杨一清学会了沉稳,同时也学会了治理地方和打仗。

正德元年时,蒙古人趁着大明权力交替的时机,派出数万人南下入侵固原,当时的总兵官曹雄因为怯懦不敢派兵援助,只知道死守城防,最后身为文官的杨一清亲自率领一队轻骑自平凉日夜行军,与蒙古人的数万军队大战数场,最后在一次偷袭中彻底的打乱了蒙古人的军队,这才使得蒙古人不得不退兵。那次是他一生最得意的功绩,甚至他在之后除掉刘谨时,都觉得不如自己上次打退蒙古人的进攻来的重要。

也正是凭借着打退蒙古人的战功,杨一清之后才被任命为三边总制,主持并修建了边疆的防务。当时的杨一清已经在西北呆了整整三十年了,可以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都消耗在这里,不过也正是在西北的任职,使得他见识到了蒙古人残暴,也见识到大明边军的严重不足,甚至他还经常担心万一蒙古人攻破大明的边疆防线,然后长驱直入的话,那么很可能会重演前宋的靖康之耻,为此他几乎是整夜整夜的睡不着。

身为兵部尚书,杨一清不是没想过改变现在大明这种武备松弛的现状,甚至他也想过对军队做出改革,但是出于时代的狭隘性,他根本想不出来改革大明军队的办法,甚至面对大明军队那种乱糟糟的情况,他自己都感觉有些无从下手。

不过这次周重提出的军校却像是给他重新打开了一扇大门,让他看到了改变大明军队现状的希望,所以从本心来说,杨一清是十分愿意支持建立军校的。但是他也清楚,若是今天他选择了与正德站在一起,那么就背叛了整个文官集团,就算是一向与他交情深厚的李东阳和杨廷和,恐怕也会与他划清界线,日后他在朝堂上也会受尽排挤,哪怕是有正德的支持,他也将成为一个官场上的孤家寡人。

杨一清脑子中的想法变幻不定,脸上的表情也同样是十分的精彩,张永看到这里,心中也不禁对杨一清有些同情,他虽然是个太监,但是考虑事情却要简单的多,只要看皇帝陛下是否喜欢就行了,但是杨一清这样的文臣却要考虑方方面面的利益,一个不好,恐怕就会落得个万夫所指的下场。

只见杨一清考虑了足有小半个时辰,这才忽然脸色一正,咬着牙用嘶哑的声音开口道:“启禀陛下,微臣也觉得军校之举是件好事,只不过军校虽好,但却是一柄双刃剑,特别是军校初期的建设更是十分重要,非重臣不能胜任,老臣虽然年老,但对于军务还有些心得,所以老臣恳请陛下将军校前期的建造之事交给老臣!”

杨一清终于还是选择了忠于大明,至于个人的立场,则被他放在了次要的位置,甚至为了让自己退无可退,杨一清竟然主动请求让他负责军校的事务,这下他就成为大明军校的主要推动者,与那些阻拦军校建设的人再也没有转圜的余地了。

“哈哈哈~,当初朕还是太子之时,就曾经听先帝评价过朝中诸臣,其中先帝对杨爱卿的评价是出将入相,可以与古之名臣相比,今日从杨爱卿的选择来看,果然是忠贞之臣,既然爱卿想要负责军校的事务,那朕就圆了你这个心愿,周重提议按察使王守仁为觉得海军军校的校监,负责海军学校前期的建设与日后的运营,那么现在朕就命杨爱卿担任京城陆军学校的校监,代朕管理整个陆军学校!”正德看到杨一清答应,当下也是大喜过望的开口道。

“臣,遵旨!”杨一清声音悲壮的开口道,接下来军校校监这个职位,也标志着他正式与整个文官集团决裂了。

看到杨一清主动揽下了建造军校的大权,张永也是松了口气,他是真的害怕皇帝陛下把这件事交给他,若真的如此的话,恐怕他日后的下场不会比刘谨强多少。仇钺这时也看出来了,军校的建造好像会惹来一些人的不满,所以杨一清和张永刚才都没有主动开口,可是不知为何,杨一清还是主动接下了这件事,这让他也是松了口气,虽然他刚才是第一个表态的,但至少前面还有杨一清顶着,只要杨一清不倒下,他就不会有事。

杨一清性格果断,既然已经下定决心支持成立军校,那么他就立刻将其它的一些杂念抛到一边,拿起周重的奏折开始与正德讨论起军校建立时需要注意的地方,特别是前期可能遇到文官集团的阻碍,这时他们应该怎么面对等等。

直到这时,仇钺才终于明白杨一清和张永在顾忌什么,想到一座军校竟然会得罪整个大明的文官集团,他也不禁感到一阵绝望,不过现在木已成舟,再后悔也没有用了,所以最后他也干脆一咬牙,横下心来跟着正德和杨一清,准备一条道走到黑,若是真的能将军校建造起来,说不定他还能名利双收。

不过就在正德为找到几个帮手而高兴时,忽然只见杨一清皱了下眉头,然后一脸郑重的对他开口道:“陛下,军校的成立对我大明虽然是件好事,但它遇到的阻力也十分巨大,这种阻力不仅仅来自文官集团,同时大明相当一部分的武将也同样会反对军校的建立!”

第四百一十六章理念的差别

听到杨一清提到武将也同样会反对军校的建立,正德等人先是一愣,紧接着就反应过来,大明的武将职位也是世袭的,若是军校建立,那么日后这些培训出来的武将肯定会与旧式的武将抢夺职位,甚至将那些旧式武将完全从军中排挤出去,这自然会引起那些武将的不满,所以杨一清才会说武将们也会反对军校。

“陛下,这件事倒不难解决,末将也有几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已经成年,现在就在军中任职,而且干的十分不错,现在已经升为千户,日后恐怕不会接我的班,剩下的三个儿子都还没有成年,末将觉得可以把他们都送进军校,等日后谁干的最出色,谁就能继承末将的职位,剩下的就算再怎么不成器,恐怕日后也能在军中自食其力!”这时仇钺笑着说道,他也是武将,自然明白武将的心理,而且军校仅仅是为军队培养将官之用,并没有限制进入的学员身份,他们这些武将自然可以第一时间把自己家的子嗣送进去,这样就不必担心被别人抢了自己的职位。

对于仇钺的话,张永也是大笑着开口道:“不错不错,仇将军的话算是说到点子上了,反正军校培养的是将官,招收的人自然要优先照顾军中的将领,不过那些将领既然敢把儿孙们送进军校,就要做好让儿孙们吃苦的准备,军校是培养帝国未来将军的地方,可不是他们走马斗狗的地方。所以对于管理一定要严抓,任何敢于违反军校规定的学生。无论他是什么来头,绝对不能轻易放过!”

张永以前就是做监军的,管的就是那些将军和士兵的军纪,所以他对纪律这方面有着很深的体会。虽然大部分监军都只管收钱,然后对军队里的事情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但是张永却与别的太监不同,他做监军时向来都是狠抓军纪,比如当初平安安化王叛乱时。杨一清的大军开进宁夏后,就是因为张永的约束,这才没有给当地的百姓造成太大损失。

“哈哈哈~,看到大家为了军校之事群策群力,使得军校的构想越来越完善,相信等到日后军校开始真正的建造之时,遇到的问题也就会少许多。这让朕也是甚为欣慰啊!”正德看到张永和杨一清三人都开始为军校的事情开动脑筋,这让他也是十分的兴奋,相信有了杨一清这个能臣主持,再加上张永和仇钺在一旁辅助,最关键的是有自己这个皇帝在背后支持,相信整个大明将再也没有人可以阻挠军校的开办。

就在正德为了军校的事情而召集众人商议之时。之前已经看过周重那份奏折的李东阳也在为这件事烦恼,不过他与杨一清的态度完全不同,因为李东阳是坚决反对开办军校这件事的,而内阁的另外一个重要成员,也就是他做为首辅接班人培养的杨廷和也是持相同的态度。

“李公。周重现在越来越不像话了,竟然提出开办军校这么荒诞不经的事。不过以陛下的脾气,这个提议恐怕会很对陛下的胃口,若是不出意外的话,陛下肯定会同意,若是我们再不想办法阻止的话,恐怕就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军校开办起来了!”李东阳的府邸书房内,杨廷和一边在书房里来回走动,一边十分焦急的开口道。

“嗯,自从周重做了官后,的确越来越放肆了,这次竟然想出来军校的这样的事来取悦陛下,简直是拿朝廷大事当做儿戏,看来我们之前对周重还是太过宽容了!”年老的李东阳也是抚着白须开口道。

李东阳和杨廷和之所以反对建立军校,并不仅仅是因为担心武将们再次团结起来,从而威胁到文官集团的利益,另外他们也有自己坚持的理由。

李东阳和杨廷和都是纯粹的文臣,这点他们与杨一清不同,至少杨一清在西北担任官职多年,而且还亲自带过兵打过仗,对于大明的军备情况有着清醒的认识,这点李东阳两人就无法与杨一清相比,至少他们就一直坚定的认为,武将绝对不能拥有与文官相等的地位,否则大明迟早都会被这些武将搞的一团糟,当初大唐就是因为重武轻文,虽然可以强盛一时,但却给后来埋下了内乱的祸根。

虽然李东阳和杨廷和的职位要比杨一清高,但是对于大明的武备情况,他们却没有杨一清看的清楚,而且他们重文轻武的观念早已经根深蒂固,哪怕是别人把事实摆放在他们面前,恐怕也不容易说服他们,这就是理念上的差别,根本不是短时间可以改变的。

“李公,现在周重的奏折已经送到宫里,陛下肯定已经看到了,而且我刚刚接到消息,正在兵部办公的应宁兄忽然接到陛下的召见,现在人已经进宫了,另外一同进宫的还有统领三千营的咸宁候仇钺,听说连宫的张永也去了豹房,这三人都是知兵之人,却在这个关键时刻被陛下召集到豹房,您看他们会不会被陛下召集过去商议军校的事情了?”杨廷和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并且将自己刚才接到的消息讲了出来。

李东阳听到杨一清竟然也被召入宫中,当时也是脸色一变,沉吟了片刻终于开口道:“陛下把一个将军和一个兵部尚书召入宫中,而且还有一个做过监军的张永,恰巧又是在周重的奏折刚刚送入宫中,看来十有八九是商议军校的事了,其中张永和仇钺也就罢了,我担心应宁他……”

李东阳说到最后时,整个人站在那里沉吟不决,杨廷和看到这里则有些奇怪的道:“怎么,李公是担心应宁兄当着陛下的面反对军校的事,从而与陛下起冲突吗?”

杨廷和虽然与杨一清同朝为官,但他与杨一清仅仅只是熟识,算不得什么深交,对于杨一清也不是特别的了解,只是他站在自己的位置,想当然的认为杨一清会站在文官的一方,而且杨一清性格倔强,说不定会因为坚持反对军校而与皇帝陛下起冲突。

不过李东阳听到这里却是苦笑一声道:“介夫啊,你对应宁这个人还是了解的不够,虽然应宁他也是进士出身,但是从二十岁时就一直在西北任职,甚至亲自带过兵,从骨子里来说,他像个武将多过像文臣,而且他一直觉得大明的军制有问题,曾经多次和商议过改革大明的军制,可惜他自己也拿不出一个完整的章程,现在军校这个新事物的出现,我担心应宁会觉得这是一个改革大明军制的良机,从而做出什么不明智的决定。”

不得不说,李东阳不愧是与杨一清相交多年的老友,对于杨一清的心中所想也十分清楚,一下子就猜到了杨一清可能会选择支持开办军校,若真的如此的话,那么杨一清就是背叛了整个文官集团,做为文官集团的首领,李东阳很苦恼日后该怎么与杨一清相处?

“不会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