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晚明(柯山)-第2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宋先生文采斐然,定是中过功名的,为何愿出海做这凶险差事?”
“说来惭愧,确实中过秀才。”
“那为何宋先生不继续考个举人?”
宋闻贤摇头道:“在下得中秀才,便出门游历,途经河南山东等地,所见都是连年旱涝,一路耕地荒芜,蒿草人高,农村人家只余十之六七,少者十之三四,想那朝廷诸公,地方父母,皆是科举高中之人,却为何不见孔孟所言之盛世。”
陈新听他说及敏感言辞,微觉奇怪,按理说这宋闻贤一路表现得颇为圆滑,丝毫不像个交浅言深的人,不由停下来,反问他道:“那宋先生是否觉得孔孟之道无可学之处?”
“倒不尽然,于身或是至理,但却未必有用于国,现今执异议者也众,是以我又游历泰州,学习阳明心学。”
“那宋先生又有所得?”
“非也,不论理气之说还是心即理,都不是我要找的,万千百姓,衣食住行,林林总总,纷纷扰扰,世间万象是否一个理字道得清,道得清又是否做得来。我或许是天分太低,道不清也做不来。心灰意冷,也不愿再去学些道不清的东西,但苦于无钱吃饭,干脆作了个幕士,这才来了这船上。”
陈新看他流汗太多,递过刚打来泉水的水壶,一边说:“这些东西或许只有阳明先生这样的天才才能明白,宋先生何必执着如此。便如这火铳,我只需提出要求,百步杀人,至于如何炼铁炼钢、打磨铳管,是工匠的事,我就不需要懂。”
宋闻贤猛灌几口山泉,呵呵笑道:“陈兄总能说出些不同的道理,现今大当家一过,陈兄以后有何打算?”
陈新道:“现在还没想,等回了天津再看,如果还是走海,到时还要请宋先生多多照看。”
“陈兄弟文武双全,定非池中之物,他日一飞冲天之时,请陈兄照看才是。为兄有一句话不吐不快,当日上船之前,大当家曾请我考校陈兄,可知我如何跟大当家回话。”
“不知。”
“我对大当家说,陈兄弟确是读书人,却未必中过秀才,但为人可靠,心思灵巧,做事沉稳,可堪大任。”
陈新讶然道:“宋先生太夸奖了,但为何说我未必中过秀才?”
“无论陈兄弟有没有中过秀才,我也当陈兄弟是好友,在此不妨提醒陈兄一二,陈兄虽识得许多字,但以陈兄用笔的手态,不像长期用笔之人,我看大当家也早有所怀疑,后来陈兄与我互道姓名时,未说自己的表字,凡中过功名者,鲜有无字的。”
陈新确实没想到这些,这便是自己习惯上的硬伤,而宋闻贤专在这个没有旁人的地方讲,可见并无恶意,苦笑着对宋闻贤道:“多谢宋先生提醒,在下身世确有难言处,不便相告,若是还有什么错漏,请先生一并指出。”
宋闻贤接着道:“后一日,我与你在舱中点货时,曾说‘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智’,是我故意说错的,此语其实应当是‘友直,友谅,友多闻’,出自《论语。季氏篇》,陈兄若是考过秀才定然应当读过,但陈兄并无诧异之色,由此可见陈兄这秀才…”
陈新心中暗暗叹气,表字还可以编一个,这些东西就没办法了,自己总不能把这时代的科举教材背下来,看来以后还是不要乱冒充读书人的好,免得漏洞太多,这段日子相处下来,接连被大当家和宋闻贤识破,也不敢再小看古人。
拱拱手对宋闻贤道:“多谢宋先生了,宋先生对大当家的回话也是用心良苦。日后有用得着在下的地方,只要先生一句话,在下绝不推辞。只是宋先生从上船便对我关照有加,不知在下是如何入了宋先生法眼?”
宋闻贤笑眯眯的,抹一把脸上的汗水:“陈兄弟谦逊好学,善与人相处,才思敏捷,武可上阵杀敌,文可识字算数,或许其他文人眼中都是微末之技,但为兄恰恰认为都是经世致用之学,这个世道,光会吟诗作赋有个屁用,以后若为兄无钱吃饭,来投靠老弟你的时候,还望记得为兄才是。”
陈新看着眼前这个笑眯眯的中年人,感觉似乎有点喜欢上了这个有趣的人。
……
十人用了两个时辰,砍好了柴火,架成三堆,又在山丘上用了一个时辰挖好六个坑,因刻字确实太耗时间,陈新请宋闻贤用毛笔在六块木板上写了墓碑,十人一起动手将六具尸体入土为安,死得最惨的那个是被铁弹打成碎片,众人用一段白绢草草包成一团,也放进坑中埋好,陈新收买人心,装就装到底,挨着给每人磕个头,口中喊着:“兄弟上路了!下辈子投个好人家。”
其他人也学着陈新跪了,送每位水手上路,宋闻贤没有跪,拜了一拜。
这边收拾完,几人又到海滩将赵东家和憨勇等人的尸体摆上柴堆,在柴堆上洒上些桐油,老汪跪在沙滩上呆呆的看着他们忙碌,疤子拉了他几次也不起来。
这老汪平日沉默寡言,其实心地还不错,但这种人最爱钻牛角尖,陈新心中有些担心,便走过去对老汪道:“汪大哥,你也别跪着了,人死不能复生,天津还有夫人和小姐需要照看,你要是急坏了身子,没把夫人和小姐照顾好,日后见了大当家你如何跟他交代?”老汪一听到夫人和小姐几个字,身子轻轻抖了一下,迷蒙的眼睛中开始慢慢恢复些神采,口口喃喃有词。
疤子佩服的看陈新一眼,看到老汪总算有点反应,有过来扶老汪,老汪跪了一天多,膝盖无法打直,陈新等几个人过来架起他,放到一块大石上坐下,陈新把他放好后又对他道:“老汪,你记着,大当家虽然走了,但他走以前给你安排了两样事,你要做好了,不然到时他要责罚你的。”
“啊,大哥给我安排了啥事?”这是老汪两天来说的第一句话,他两天如同苍老了十岁,又滴水未进,嘴唇全部干裂,声音也是十分沙哑。
“大当家走之前告诉宋先生,其他人他不放心,一定要让老汪把他的骨灰带回天津,然后照看着夫人和小姐,直到他们百年,到时你才能跟他们一起去见大当家。”
宋闻贤也帮腔道:“是啊,我亲耳听见的,大当家吩咐说要你一定做到。”
“好,好,大当家安排了,我老汪一定做到。”老汪双眼中散发出神采,从陈新的描述中,似乎大当家只是出了远门,安排他招呼好家中事情,他以后的人生就是要照顾好夫人小姐,然后等着大当家回来。疤子等人都佩服的看着陈新,他们都劝了老汪一天了,丝毫没有效果,这陈账房三言两语就搞定。赶忙拿来水壶和蒸饼给老汪,老汪口中喃喃有词,一边吃一边念叨着。
一支火把将四堆柴火挨着点燃,三人的尸体在慢慢焦黑,疤子等人跪在地上连连磕头,口中边哭边大声喊着:“大哥,升天做神仙了,要记着保佑我们啊。疤子下辈子还跟你出海。”
火光中陈新嘴唇微动,用自己才听得到的声音轻轻说着什么。

第三十三章 李旦的儿子

福船在狭窄的入口水道中小心的航行,这是一处条件极佳的天然港口,入口狭窄,两侧岩石上有岗哨走动,周围群山环绕,是优良的避风处,内中又十分宽阔,眼中所见已有五艘船只停泊,岸旁有几个码头,可供福船停靠,岸上山势陡峭,岩石嶙峋,一处山头上还有几门火炮,在码头边一片平坦的地方建了不少木质的房屋,居然有很多是商铺,还有一些砖石结构的仓库模样的建筑,外边人来人往,看着似乎一个小镇般,宋闻贤黑炮等人显然是来过多次,神色平静,卢驴子则一路好奇的东张西望。
码头木桥上站了七八人,带头的一个男子大约三十来岁,长身玉立,容颜俊伟,身后的随从中有两人是倭国武士打扮。待福船驶近,他眼见护板破碎,又人人捆着白色的头巾,脸上露出差异之色。
船上扔过缆绳,岸上人帮忙把福船缓缓停靠好,下锚后搭好跳板,宋闻贤带头走了下去。那带头男子迎上去对宋闻贤拱手问道:“宋先生,你们这是…”
宋闻贤简要说了经过,那人摇头叹息道:“咱们海上讨活的人,难免这一天,赵叔当年回大明的时候,我想着他该能少点危险,一年走两次也不多,谁知还是如此。”
或许是见多了生死,那人随即便恢复常态,与黑炮韩斌等人一一见礼,直到陈新走到他面前,宋闻贤在一旁介绍道:“李公子,这位是船上新来的财副陈新,难得的是文武双全,手刃杀害大当家的凶手,为大当家报了这血海深仇。”
他又对陈新道:“这位便是此处私港的主人,李公子。”
陈新躬身行礼:“陈新见过李公子。”
李公子也回个礼:“在下李国助。陈财副气宇不凡,日后定非池中之物。”
陈新当然不会把这客套话当真,微微一笑,退到一边,李国助身后站着一个满脸精悍的武士,黑炮和韩斌跟他道:“新右卫门兄。”那人只是微微点头,算是打了招呼。
李国助当下安排自己的人手帮他们安置伤员和水手,他自己拜过赵东家骨灰后,带了宋闻贤几人往山上一处大院落走去。走到门口,看着是一处中国式的院落,进到里面却如倭国一般的布置,在榻榻米上摆了一个长长的条桌,众人分主客坐下,那新右卫门并不入席,坐在李国助背后。
几名穿着和服的侍女端来酒水,身上确实有老蔡所说的香味,其实也是沉香、乳香等混合,南洋到日本的香料是每年较大宗贸易。到了此处,日本的俵物便不再是稀奇东西,各式菜肴都是海鲜,让陈新大快朵颐。这帮人没说要为赵东家斋戒,黑炮等人也是照吃不误。几人在船上吃了二十天面饼、肉干,早就淡出鸟来。
酒过三巡,李国助稍微吃一点就停住,微笑着等几人吃过一阵,对宋闻贤道:“此次你们带来多少货?”
宋闻贤回道:“陈财副处有账簿,大多是缎绢之类,作价近十万两。若李公子还是全收,价也可少一些。”
韩斌在旁边补充说:“还有一艘倭船,停在南边海湾中,上面的货也不少,估计也是好几万。陈财副,是不是。”
陈新回道:“二当家说得差不多,那船上太过狭小,无法清点,总是有几万两。”
两人说的已经是十多万两银子,这李国助看起来丝毫没有惊讶的表情,陈新不由对他的实力开始重新评估。但此处离平户和长崎都很近,宋闻贤为何不自己进港售卖,却要让此人做中间商。
他算过福船上的货物,购买价大概是五万两左右,听宋闻贤的意思,应该是卖十万,利润率不过一倍,虽然也十分可观,但远远没有传言所说十倍那么夸张,而且从日本回去的时候,还可以带回倭刀、漆器、折扇、俵物等东西,还可以再赚一些,其中的俵物利润率低,但倭刀利润可以达到三倍。
李国助淡淡的点点头,对韩斌道:“这次赵叔都走了,你们船上的货,还是老规矩,我全都收下,也就不少价了,那倭船的事不要和其他人说,过两日等那两艘船走后再进港,你们这几日可以先选好要带回的货品。反正要等那两艘船走,也不急于一时。”
他说完略略转头,对身后的新右卫门吩咐道:“他们船的伤员都安置到别院。找两个大夫来看看。”新右卫门应了一声。
韩斌这个讨厌鬼在李国助面前很老实,态度十分恭敬,脸上带着献媚的笑,与面对陈新等人时大相径庭,宋闻贤听了李国助的话,对陈新问道:“陈兄,有三成货是大当家的,售出后大致是三万两,你们是否要买成货物回去?”
陈新没想到会问自己,楞一下后回道:“此事还是听宋先生和黑炮哥的,我刚来不久,所知不多,似乎不太合适拿主意。”
黑炮对宋闻贤道:“我和陈兄商议一下再说,夫人原本就不太愿开那俵物店,如今大当家不在,她是否还愿留在天津都难说。”
李国助插话道:“赵叔在天津是现成的路子,这趟拉些货回去,总还能赚些,光带银子就实在不划算了。”他自然希望他们能带货物走,这样他能少付现银。
黑炮听了心中有所动摇,当即与陈新商议一番,陈新建议把福船上的货款买成货物,朱印船上的货物变卖后留一些银子,这样能赚到些利润,如果夫人临时要用钱,也不至于全在货物上。黑炮对这方面本来就没什么主意,也就答应了。
韩斌见这两人也不跟自己商议,完全把自己当个外人,不由心中不快,脸上不自觉的又流露出来,以前赵东家所掌握的资源中,日本这边是李国助,大明这边是宋闻贤背后的人,眼下赵东家一过,这个事情还能不能做得成,就看谁能得到这两边的支持。有船的人很多,能真正做海贸并掌握利润的人却实在不多。
他讨好的对李国助连连敬酒,一边说道:“李公子,不知南边那人最近如何了,若是李公子要动手,有用得着我韩斌的,一定效劳。”
李国助的两眼眯起,寒光一闪,陈新感觉他身后的新右卫门也微微动了一下,显然韩斌说的话是他十分敏感的问题。他很快恢复原状,摩挲着手中杯子对韩斌道:“二当家有心,只可恨那人现今势力大涨,既勾结荷兰人,又网罗了一群海寇,船近千条,我眼下唯有先观其动静,静待时机。”
黑炮道:“现今我们虽不是李公子手下,但李公子有朝一日清理门户之时,若需要我们效力,只管招呼一声。”
疤子也骂道:“这姓郑的不是个东西,听说那颜思齐当年还喜淫童美男,两人定是有苟且之事。”
黑炮和韩斌等人都嘿嘿的淫笑一阵,那李国助也淡淡一笑,又恨恨说道:“他先是吞没我李家大量财货,当年我父过世不足两月,颜思齐亦在小琉球(当时台湾的称呼)离奇死去,郑一官又统领了颜思齐部属,如此巧合,我一直甚为怀疑其中另有隐情。”
陈新听到郑一官几个字,猛地想起了眼前此人是谁,这李国助便是明末大名鼎鼎的海商李旦之子,李旦是个真正的传奇人物,也是真实的开台第一人,他早年在菲律宾,是当地华人首领,1603年西班牙屠杀华人的直接起因据说就是因为他,后来被罚在西班牙船上当奴隶,一干就是九年,后来逃出跑到了长崎,成为东亚海面上首屈一指的大海商,势力十分强大,并开始在台湾笨港进行移民和开发,荷兰人和英国人称他为中国船长(也称为甲必丹李旦)。
李国助口中的郑一官,就是后来更加有名的郑芝龙,此人在日期间是李旦的义子,郑芝龙当时先是派给荷兰人做通译,后来在台湾负责李旦南洋的生意,他做生意很有一手,渐得重用,天启五年李旦从台湾回平户的路上生病,到日本后不久就去世,郑芝龙便吞没了李旦在台湾的银钱和货物,李国助这个李旦的亲子当然就对这个义子气愤难平,当年的九月,台湾的另一海盗头子颜思齐也莫名其妙死去,郑芝龙被推为严派势力的首领,不过二十出头的他势力暴涨,为成为后来的东亚海上霸主奠定了基础。
郑芝龙后来在东南沿海屡败荷兰人,让中国抵住了这一波西方殖民浪潮,但中国却没有抵挡住北方来的更加落后和野蛮的殖民者,郑芝龙在这帮野蛮人面前也完全没表现出任何民族气节,连精明都没有了,后半生可以用窝囊和狼狈来形容。
如果排除他是郑成功他爹的因素,陈新对他没有特别的佩服或厌恶。但现在同处一个时代之后,如果自己要做海贸,便必不可少会与此人打交道,按陈新所知的历史,郑芝龙也并非一帆风顺,直到他受招安后,仍然要在福建沿海与原来的一众同伙混战几年,才能确立霸主地位。而且自己并不认识他,眼前的李国助却是现成的人脉,李旦在日本经营多年,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势力,也不是现在的郑芝龙能随便对付的,要如何做才对自己最为有利呢。
陈新默不作声,耳中一边听着几人谈话,一边飞速思考起来。

第三十四章 你为何不当官

“去年以来,他与荷兰人多有冲突,听说他想要招安,但朝廷似乎并无多大诚意。他也只得个海寇的命。”
李国助说完仰头喝了一口,韩斌当然是附和他,口中道:“李公子说的是,就凭他郑一官也想要当官,差得远了。”
“二当家此言差矣。”
韩斌一看,又是陈新,这人昨日一番忽悠,慷大家之慨,让人人分了赏银,又亲自动手安葬了几名丧生的水手,全船人对他佩服不已,连看他的目光都大为不同,韩斌对当初给他斑鸠铳后悔不已,否则这人怎能因为格杀凶手而地位高涨,同时心中愤怒,自己在船上与这些人相处数年,从未如此得人心,他一个财副,区区二十天,就已经取得和自己一样的地位。现在自己附和一句,他也要来反对一下,不禁气不打一处来。
“那陈账房有何高见,即便是净海王,朝廷当年招降也是假的,朝廷眼中何时把我等海商放在眼中过。”韩斌故意以账房称呼陈新,便是提醒李公子,此人不过一个算账的。而他提到的净海王汪直,也是招安后便被胡宗宪毁约杀死。从此海寇往往拼死力战,给当时的戚继光和俞大猷增加许多麻烦。这事凡是海商都是知道的。
陈新不慌不忙道:“二当家所说是嘉靖年间,朝廷确实没有安心招安,但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