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明1629-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当夜,永安军陷阵四营突破栲栳山贼匪山门,喊杀声直持续了一昼夜,未饶一贼。

    计斩贼首一千四百零一十二级,解救落难百姓一百零二人,其中女子有八十九人,其余尽是七八岁的小孩子。

    此外,获得马骡计四百余匹头,牛羊共二百余头,查获银两与珠宝等物共约八千余两。

    第二日,永安军带着那些跟随而来的难民,夹杂着此战缴获的战马物资从聚落所城高唱军歌而归。

    城上的聚落所城守备包炳与千总齐盛看着永安军整齐的行军队列皆是惊叹不已,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这…这就打完了…!?”

    “这怎么可能!”

    永安军的大军几乎是丝毫未损,只花了两天便将他们头疼不已,在此地为祸数年的栲栳山贼匪连根拔除。

    王大勇率军报捷回来后的三天之内,石刚、黄阳纷纷报捷归来。

    石刚率永安军陷阵三营连镇河堡都没去,直接去围攻那雷公山,石刚与王大勇的战斗方式不同。

    先是让鸟铳手站在山下与山上的山贼对射,白日对射一整日后,石刚挑选劲卒两百余趁着夜色摸进山中。

    那雷公身侧护卫的精壮山贼根本不是永安军精锐的对手,一个个都被放倒。

    听齐战与曾经说,石刚亲自上前欲与那雷公搏斗,打斗之前石刚特意扯下了衣甲,赤手空拳。

    谁曾料到,那贼人中拳脚功夫上乘的雷公没几下便被石刚揍得鼻青脸肿,哭爹喊娘,哀嚎告饶不止。

    石刚与那雷公搏斗时正事也没耽误,其余潜入的精卒冲向山门,三下五除二的将把昏昏欲睡的把门贼人砍翻在地,打开山门后立即放火高呼。

    山下早便厉兵秣马的陷阵三营军士如同得到了信号一般喊杀着冲入山门,只用了两个时辰便彻底将雷公山平定。

    此一役,石刚所部陷阵三营斩级一千一百有余,所获甚巨,也是满载而归。

    黄阳描述起那白登山来更是连连大笑,说是白登山下有一处不浅的小水沟环绕,颇是隐蔽。

    而且贼人又多是生活在白登山附近,所以对这白登山的水沟颇是熟悉,这才屡屡击败官兵的围剿。

    到了现在早已是狂放自大,这伙贼人的贼首便尝尝自比起梁山好汉的‘浪里白条’,拿这白登山比起梁山来也是张口便来。

    黄阳也是头一次进攻这有水沟的地方,所以他便没有与前几次来围剿的官兵一样急急冲进水沟。

    却在白登山附近方圆几里内搜寻当地百姓,给他们一些基本的吃食与御寒衣物后仔细询问起这白登山的地形来。

    不问不打紧,一问才知道,这白登山虽然隐蔽在水沟后,但其后却有一条隐蔽的小道可以直通山后,到了山后又有一条密道直达山贼老窝。

    这老乡说完走了一小会,但见到那杆高扬着的‘萧’字旗却又回来了,问清楚这是永安军后顿时是痛哭流涕。

    连连哀求黄阳带着他与他的婆娘、女儿到镇城去,他们也想过那有地耕,有衣穿,有饭吃的天上日子。

    听到这话后,黄阳与一旁的高亮、王大山等一派的永安军将官皆是面有动容,既有悲愤,又有自豪。

    黄阳自然是答应这老乡的请求,而后这老乡感激不已,说是永安军的好汉们前来剿贼,他们也要出一把力,要带着他们进山。

    黄阳等人闻言皆是一笑,当晚细细商议过后,黄阳答应这老乡请求同时也留了一手,只是让王大山带着五百士卒从后山潜入,其余人在前山做出攻山态势配合。

    事实证明黄阳还是将这些贼人想的太聪明了,听到官军又来围剿,那浪里白条居然亲自率着大半的贼寇到水沟中驾着小木舟叫嚣。

    黄阳本来可以直接下令攻击剿灭了这些贼寇,但想起萧亦临行的嘱咐,为了减少士卒伤亡,却仍是下令结阵不动。

    见官兵不动,那浪里白条等贼匪更是嚣张,都以为官军想起往次的大败来,被他们吓住而不敢进水沟,不断的朝永安军这边嗤笑。

    正这时,山中忽然起火,留守山中的贼匪屁滚尿流的跑回来,说是有官兵攻进山了,那浪里白条闻言简直不敢相信,连道不可能。

    但却为时已晚,黄阳不失时机的下达变阵进攻的军令,正巧王大山也率人杀到,前后夹击之下,这白登山的贼匪无一逃出,血洒白登水沟。

    加上石刚与王大勇的斩级与缴获,仅仅不到五天,永安军便将为祸大同镇多年的栲栳山、白登山、雷公山三处贼匪剿灭,只有史路还未有消息传回,不过萧亦等人对史路都很相信,也没有什么担忧。

    这三战永安军士卒对于山贼更是毫不姑息,只要是能杀绝对不留活口。

    三战斩贼首三千八百余级,仅是缴获现银便有两万余两之巨,其余粮米、马骡、牛羊等物事更是数不胜数,被一车车的运回镇城府库。

    马场主事周安平、马料场主事贾士聪、新任仓大使与库大使笑的连嘴都合不拢了,连连称此为多年难得的大捷。

    当然了,那令吏应宗伟与典吏靳左石自然也来拍了一番马屁,萧亦则是实在懒得管他们。

    其实萧亦等一派的永安军将官却对此并不在意,确实,这三场战斗永安军三个营加起来只有十二人受伤,其中四人重伤,更无一人阵亡。

    简直是杀鸡用牛刀,一方是训练有素、军械齐全且久经阵战的精兵,另一方则是哄乱无序的占山贼匪。

    差距不是一星半点,一旦打起来,那还不成了驱鹅赶鸡。

 第三百八十七章:后金征讨林丹汗

    王大勇、黄阳、石刚等人率三营告捷而归后,不提大同镇其余地区文官武将如何如何的震惊,只说大同镇城的变化。

    一方面,大同镇城内的百姓、军户、民壮事宜已经重新入册入籍完毕,与在东路时一样,萧亦将那些在两口以上的百姓,按照人数分配以不同的土地、牛羊、种籽。

    只是与最开始不同,这次全部都只是暂时租借给这些百姓,考虑到气候等原因,萧亦仍是实行头年免税的政策,让百姓家有余粮后,第二年才逐步开始按照蔚州标准征收。

    这样一来,也能迅恢复民生。

    而齐浩光也没有闲着,与王熊一主内一主外,王熊负责整顿镇城匠户,而齐浩光则是负责大同镇城周围的筑造工作。

    例如镇城周围的新式墩卫、水车、灌井、水渠等事都需要齐浩光来统管,这些事完全靠匠户来又不行。

    另一方面,附近流民皆是闻风而来,有家眷的几乎都被安排到了田亩,有了崭新的生活,而那些独身前来者萧亦也没有不闻不问。

    凡是想要自食其力的都能在镇城内外找到一份足以维持生计的事情来做,或是被分派到各地帮助搭建,亦或去往各地帮忙搭建厂房。

    这等完完全全的苦累活的工钱与待遇自然不如匠户一样好,但虽然不多,却每月都是分文不少,对于这些独身者而言已经足够维持基本的温饱。

    虽然镇城军民工作已经接近尾声,但每日闻讯赶来的流民、难民却也不少,这些吏员仍是闲不下来。

    起初还有些怨言,不过在萧亦将他们每个人的俸银翻倍后,哀怨声顿时少了大半。

    萧亦对于俸银与粮米向来毫无拖欠,这些吏员听到后都如打了鸡血一般,整日坐在木棚里也感觉不到累了。

    崇祯五年的三月份大同镇就这样在风风火火中过去,在四月一日的例行军中大会中,萧亦正听着各人的进度汇报。

    先的,经过不断的实地考察后,齐浩光主事在大同镇城方圆百里以内,拆除了上百座原朝廷火路墩等。

    这些火路墩中有半数中的驻守墩军早已不知去向,其余的也已经起不到任何的侦查效用,裁撤换新已是必然。

    不过对于那些仍是居住在其中的墩军,萧亦下令,可以让他们与各自家人进入就近的村堡中生活,仍保留这些墩军的官军身份,田地也另外规划。

    如此一来,这些墩军生活比起以前更好,而且居住在堡中也更加安全,并无什么怨言传出。

    随后,齐浩光用这些火路墩提供的石料与木料等原料筑起了一百三十六座新型墩卫,如果是有心人将这些墩卫的地点在地图上标注出来便可现。

    这些墩卫皆环绕在大同镇城周身,层层叠叠,任何一支军队都不可能在如此严备的防守之下不声不响的到达镇城。

    萧亦设置的新型墩卫放弃了明初设墩卫的防守与侦查两用功能,那样的墩卫耗资巨大,得不偿失。

    反而将墩卫的侦查能力挥到极限,每座墩卫分上下二层,上层放置烽火的同时,每墩外亦有一匹常备快马,用以随时向镇城传布敌情。

    每墩只有两名军士轮防且每日负责的军士都不同,现敌情后可以立刻将墩卫弃置。

    即使敌军将墩卫焚毁对萧亦的损失也是微乎其微,这种损失相比于得到的情报而言孰重孰轻却是一目了然。

    现这些墩卫在东路各地早已是普及,早先由萧亦亲自设计,后经过连任的匠头们改造,节省更多的原料,但侦查范围却更加宽广。

    在高地上,仅是这样一座小型的墩卫便可侦查一大片的地区,且互相之间的防守密度很大。

    同时,城内外的沟渠与水车等事皆已完备,这又与王熊对匠户的大力整顿不无关联。

    除此之外,那齐浩光与王熊则又是兴奋的叙述了一件事。

    原来在将白登山贼匪剿灭后,入山搜寻的一营军士无意间现一处山洞,壮着胆子钻进去后现内中又是别有洞天。

    钻进去的军士中曾有人见到过蔚州赭石矿产出矿石的样子,觉得十分相似,说与黄阳一听。

    黄阳当时便上了心,不过军中又没有一个随军匠户,走之前派一哨的军士在洞中看守。

    回来镇城后黄阳找到一个老匠头,许以厚利让这老匠头去实地勘察了一次。

    这老匠头回来后红光满面,说了黄阳一大堆听不懂的话,什么储量巨大、什么色泽上佳云云此类。

    不过黄阳见这老匠头的样子也知道自己是捡到宝了,给了充足的银两后,在半月前的一次会议中便将此事提了出来。

    今日王熊刚刚从那白登山赭石矿赶回来,也是满脸的兴奋,这次的赭石矿相比蔚州的那个含量更加丰富,质量更为上乘。

    萧亦听到终于确认下来,也是大为惊喜,蔚州的赭石矿前几月刚刚全部开采出来,虽然各处军械库中仍有不少储备的盔甲与军械。

    萧亦嘴上不说,但自己却不能不上心。

    这些储备看似有不少,但萧亦深知,一旦开始一场战事的损耗都是十分巨大,若是没有得不到新的供给,这点储备又能支撑多久?

    当下萧亦便是下令,让王熊秘密赶赴白登山,一方面在山外建造一处凋敝残破的墩卫,用以遮掩,内中则开始建造赭石矿厂一刻不停的开采。

    其后诸事皆是井井有条,几乎都已经进入尾声,各方完备的同时,萧亦关注起邸报来。

    在辽东军忙于登莱各地叛乱同时,后金却没有闲着。

    后金自崇祯四年败回大凌河后便是休养生息、厉兵秣马,很少再侵犯大凌河城,不过近日。

    盛京的一次朝议之上,多尔衮听闻登莱叛乱后是哈哈大笑,连道天助大金。

    多尔衮敏锐的察觉到有了可乘之机,当堂建议,与林丹汗决战时机已到。

    但后金其余贝勒大臣却并不看好此次出兵,接连表示反对,察哈尔距盛京遥远,且凌河之败就在眼前不得不防。

    战败后,和硕贝勒阿济格虽然被降为普通贝勒,但在堂上势力仍是很大,阿济格与图尔格皆以两红旗与两蓝旗旗人萎靡不振,难以出军为由抗拒。

    不过皇太极却十分看好此次出兵,力排众议定策征讨林丹汗。

    于是在崇祯五年的三月,皇太极飞骑传令已经归顺后金的蒙古诸部率部随从。

    正是萧亦与诸将在议事的同时,蒙古西翼各部诸台吉也正与皇太极会于西拉木伦河岸。

    此次皇太极御驾亲征,与多尔衮、豪格、阿济格、阿巴泰等贝勒大臣,率两黄旗、两白旗共四万余女真骑兵与蒙古骑兵会于西拉木伦河岸。

    此刻聚齐在西拉木伦河岸的分别有科尔沁、扎鲁特、巴林、奈曼、敖汉、科喇沁、土默特、阿鲁科尔沁、翁牛特、阿苏特等部。

    西拉木伦河沿岸此刻正人喊马嘶不止,一眼看去,密密麻麻的骑兵人数不下于十万。

 第三百八十八章:山雨欲来

    现在的大明朝堂上刚刚经过一场强烈的政治地震,原中级殿大学士、内阁辅成基命受到言官御史弹劾,被崇祯皇帝罢黜。

    内阁辅致仕自然要有另外有名望之人来继任,至于继任人选,原本崇祯皇帝看重的人选有两人。

    其一是当今礼部尚书温体仁,其二便是礼部右侍郎周延儒了,只不过这二人都被阁臣视以资历甚浅为由拒绝。

    无奈之下崇祯皇帝只好下诏,命阁臣共同推举继任人选,经过连日朝议,被官员推举出的人中最具威望者与支持者最多便是礼部侍郎钱谦益。

    温体仁当然知道自己必不能被老一派阁臣缩认同,但其素与钱谦益有过节,钱谦益入阁必对他不利。

    于是温体仁便上疏弹劾其受贿、结党等事。

    但这并不是扳倒钱谦益的筹码,这不能让崇祯皇帝下决心革除钱谦益。

    于是温体仁再次上疏,将钱谦益主持浙江会试时徇私一事重提,这件事本来已经被定下很久。

    但温体仁此刻不失时机的重提旧事,虽然崇祯皇帝面上并未有什么表现,但心中其实已经对钱谦益心生嫌隙。

    即便如此,崇祯皇帝仍没有直接取消钱谦益的入阁机会,而是在次日下诏令。

    命内阁六科道诸大小官员与钱谦益、温体仁皆集中于文华殿互相对峙。

    当日,钱谦益听闻温体仁弹劾自己先是大为震惊,而后连连痛苦极力申辩,言语委屈至极,到场的内阁官员也多是支持钱谦益。

    但温体仁言辞激烈丝毫不留情面,不仅指责那些与钱谦益站在一起的官员皆为‘朋党’,更是指责钱谦益是危害社稷之举。

    向崇祯皇帝说出他其实早已料到会被阁臣轮番攻击,假惺惺的引咎辞职。

    但这举动看在崇祯眼里却是难得的‘忠贞’之士,崇祯竟然在文华殿上宽言抚慰温体仁。

    虽然温体仁势单力孤,但他口中说出的话却都是崇祯最怕生的,听到崇祯耳中后威力自然被放大了无数倍。

    随即,崇祯皇帝命人将浙江会试的考卷取来细细观看。

    待看到卷尾时,忽然见到‘一朝平步上青云’几字含沙射影,崇祯皇帝顿时大怒。

    当即下令将钱谦益革职,朝臣大惊纷纷出列。

    吏科给事中章允儒等几名内阁大臣联名上疏,纷纷为钱谦益求情,但崇祯皇帝正在气头上。

    见到这些大臣如此痛哭求情只是感觉到一阵深深的厌恶,正巧此时。

    文华殿上唯一支持温体仁的一名官员出列,弹劾钱谦益与章允儒等人皆为‘朋党’,纵容、徇私等罪名。

    此人便是崇祯皇帝近来最为信任的礼部右侍郎周延儒,于是崇祯皇帝盛怒之下将吏科给事中章允儒等大臣全部革职下狱。

    不仅如此,崇祯对于内阁呈上的名单直接扔到了玉阶之下。

    对于名单上那些有名望的朝臣一个都没用,当夜在文华殿独自召见周延儒,两人彻谈许久,谁也不知道都说了些什么。

    紧接着第二日,崇祯皇帝下圣旨,官拜礼部右侍郎周延儒为礼部尚书兼任东阁大学士,入内阁参议军机。

    温体仁听闻后对周延儒顿时是怀恨在心,嫉妒不已,但他由于钱谦益一事已经得罪了朝中大多数的东林党,自那日起便被言官御史不断弹劾,往事旧事甚至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一件件往崇祯皇帝的桌案上飞去。

    然崇祯此刻对温体仁与周延儒极为信任,对这些奏折一向是不加理睬,温体仁只好放下弹劾周延儒之事,转而交好。

    周延儒入阁后,朝堂亦并未就此平静,连日商议如何处理登莱叛乱时,正巧后金远征察哈尔一事传来。

    听闻此事朝堂之上居然无人感到惊慌,纷纷恭贺崇祯,言道是天佑大明,温体仁便是提出。

    以西虏抗东虏,此正是削弱建奴的好办法,其余人纷纷是附和,遂对此事不太在意。

    相比朝堂上的一片轻松,永安军在大同镇却是厉兵秣马,一副大战将至的样子,十分令人不解。

    不过这份不解并未持续很久,一个多月后,也便是崇祯五年的五月中旬,一封自宣府镇的八百里加急邸报呈报到了朝堂之上。

    原来林丹汗最初驻汗帐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