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1629-第16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
正听着,一吏员慌慌张张跑来,蔡佳禾有些愠怒,道:“出了何事,竟如此慌慌张张,成何体统!”
孟西平讪笑道:“赴台大人,末将还有事,就先行离去了。”
见孟西平如此识趣,蔡佳禾微微一笑,拱手道:“那本抚台便来日再寻孟将军。”
等到孟西平离去后,蔡佳禾随口问道:“说吧,出了什么事,是不是上头有话下来了。”
“不,不是,是蔚州…”
蔡佳禾刚抿了一口清茶,淡淡问道:“蔚州?现在萧亦与那永安军声威正盛,就连圣上都是赞叹有加,还有什么人去寻蔚州的麻烦?”
“不,不是有人寻萧亦的麻烦,是萧亦…前些日蔚州动乱,被萧亦留在蔚州的振威营统领李二牛率军平定,起初萧亦回到蔚州并无任何动作,都以为他不会怎么做,谁成想…”
蔡佳禾听到这里,联想到以往萧亦做的事,急急放下茶杯,问道:“什么?萧亦又做了什么事?”
“他…他抓捕了六家豪族斩于市,格杀了抗拒搜捕的二十几家…”这官吏说到最后,话音已经越来越小。
“且几乎都是满门诛杀…”
“什么!?”
蔡佳禾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萧亦诛杀了二十几家东路的豪族,他怎么能下得去如此的狠手?
他还是人吗!
想到这里,蔡佳禾颓然坐回椅子上,联想到萧亦往日的种种作为,愈觉得毛骨悚然。
细细斟酌,蔡佳禾心中越来越觉得,若是让这样的人做了下一任的总兵官,那大同豪族岂不是要被他杀光了?
“你先回去吧。”
当晚,大同巡抚蔡佳禾奋笔疾书,连夜拟好了一份奏疏,遣人送往京师。
……
现在的京师,对于萧亦的升赏已经议论了整整半月。
八月末时,蓟辽督师孙承宗,三府整饬卢象升、平辽总兵赵率教,辽东总兵祖大寿、副总兵何可纲等数人联合上疏。
请萧亦为大同下任总兵官,顿时间,朝堂争议不休。
大明朝廷的弊端再次出现,距凌河大捷已是半月有余,但如今就连个升赏章程都没有拟好,而大同镇总兵官之位,已经空缺半月有余。
这一日的朝会,一匹快马拿着一份奏疏,从大同疾驰而来。
第三百五十章:复遣中官监军
时至今日,朝堂之上仍是争议不休。
长此以往,崇祯皇帝再也受不了如此这般无休止的争议,遂大手一挥,郑重道。
“凌河两战皆捷,蔚州游击萧亦有大功,又有孙尚书、卢兵备及辽镇各员保举,朕意。”
说到这里,崇祯特意顿了顿,好让后面负责记录的官员、中官准备妥当,才继续道。
“大同素为京师藩屏,自中山王(徐达)建大同镇以来,便是北拒西虏,南阻贼寇,为京西重镇。故总兵之位不容有缺,朕以为,萧亦可为大同镇守总兵官,督领大同官军,守边墙、积粮粟,赐率永安军各员夸功游街,以壮声势。”
话音刚落,几个言官御史纷纷出列,历数萧亦之过失。
兵部侍郎蔡中正紧随其后,谏道:“萧亦功虽大,然其人是否狼子野心仍是未察,上次充任游击本已是破例,若再任总兵,恐军心不服!”
兵部侍郎董咏冷笑一声,出列一拜,道:“军心不服?”
瞪视蔡中正,厉声道:“萧亦率永安军安靖大同东路,斩王子顺,败额哲,贼寇无不闻之丧胆,此次又督军两战两捷,就连孙尚书及辽镇诸军官皆言其良。”
说到这,董咏冲崇祯皇帝拱了拱手,道:“蔡大人,请恕本官眼拙,放眼这九边各镇,还真找不出一个人能比萧亦更能安定大同军心的武官!”
“你!”
蔡中正被董咏一番话说得无言以对,只得悻悻而去。
都察院左都副御史施邦曜随即出列:“圣上,若大同任人不明,恐有变乱突起啊!”
变乱,这个字眼在大明的朝堂之上可谓是禁忌,因为崇祯皇帝登极至今数载有余,全国上下大小变乱层出不穷,阻之不及。
提起这个字眼,不只是崇祯,就连其余的官员都是心中一寒。
闻言,崇祯一跃而起,伸手斥责道:“放肆,你这是在说朕用人不明吗!”
崇祯忽然怒,更加让人觉得圣意不可揣摩,人人都是闭口不言。
施邦耀等人亦是连忙伏跪,连道不敢。
崇祯盛怒之下,拂袖道:“朕意已决,不必再议!”
话刚出口,崇祯立即便有些后悔,自己是否决断下的太过草率了?
群臣正无言,这时一人出列,是为礼部尚书温体仁,温体仁先是恭敬的一拜,而后道。
“臣以为,圣命不可改,然蔡大人所言亦是不可不察,可复遣监军,以好将其所作所为随时禀明圣上。”
“什么?复遣中官监军?!”
“万万不可!”
内阁辅成基命出列道:“圣上,万万不可听信此等言论!”
兵部侍郎董咏亦是出列,斥责道:“不可!万不可复遣中官,阉党之祸仍是历历在目!”
若是几年前刚即位时,崇祯若是听到这话,必定是言辞拒绝,说不定还会将建言臣子逐出大殿。
但现在提起这事,却让崇祯迟疑起来。
即位数载,崇祯频频更换内阁辅的诱因便是崇祯欲急切的要改变现状,但大明积弊已久,改变现状有怎是一朝一夕之事?
故而内阁辅频频被换,然各种事却仍是不见好转,日日朝崇祯最不希望的方向展,而崇祯皇帝也愈感觉,身边无臣可用。
这样导致的就是崇祯不得不开始培养忠于自己的势力,一方面达到他想要的目消息,另一方面也可用来压制朝堂上言论激烈的东林士人。
目光缓缓看向温体仁,崇祯张口道:“温尚书所言,甚合朕意。”
低着头的温体仁虽然仍是一动不动,但心中却是一阵抑制不住的狂喜,他赌对了,他猜对了崇祯的心思。
崇祯话音落下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一向视中官为大恶,即位便‘乾纲独断’以雷霆之势铲除魏忠贤的崇祯皇帝,居然会赞同重新启用太监!
等到大殿之上平静下来,崇祯没有理那些官的任何意见,环视大殿之上,道。
“自裁撤中官镇守以来,廷臣常陷于门户之争,兵败饷绌,苦于不能进一策,这些朕都明白。”
崇祯先是和颜悦色说了几句,但是成基命带着一班朝臣出列。
“圣上,万万不可啊!”
见到成基命居然带领一班朝臣公然与自己唱反调,崇祯脸色渐渐阴沉下来,心中对这位内阁辅愈不满。
正这时,一太监小跑进入大殿。
“皇上,皇上,大同抚台蔡大人六百里加急奏疏!”
听到这话,六百里加急,又是来自大同,崇祯便有些心急,起身道:“快呈上来!”
翻开奏疏,崇祯越看越是皱眉。
蔡佳禾呈报的奏疏,为达到目的,自然是对萧亦的事一番添油加醋,言辞激烈之余,又能看出深深的忧虑,也能看出其人的字功底。
“…游击将军萧亦,回军蔚州三日后,计抓施、伍、计等六家士绅豪族斩于蔚州市集,更甚是杀曲、林、柯等几十家,内中士绅、豪族、商户皆有,内中无故被杀之人数不胜数…”
“…臣以为,虽此等人参与变乱,有其罪,然却罪不至死,萧亦所作所为,实有内中缘由,还请圣上明察…”
这份奏疏即将萧亦的罪过说的明明白白,猜测也是点到即止,将自己的原因撇的干干净净,崇祯又怎么会看不出来蔡佳禾的心思。
但其言是否为真,仍需遣锦衣卫与中官到大同去探明情况。
想到这里,冷哼一声,崇祯起身道:“朕意已决,诏,中官张彝宪总理户、工二部钱粮”
说到这里,户部尚书刘化,工部尚书乾安平对视一眼,皆是浓浓的震惊之色,让一个太监去监理他们二部的钱粮?!
这还得了!
两人纷纷出列,痛呼不可,然崇祯似是没有看见,仍是不为所动,张口继续道。
“诏,中官唐征协助京营统领傅应奎,提督京营戎政,王坤往宣府,刘允中往山西,各监视兵饷,抚赏等事。”
崇祯说完,看向温体仁,问道:“温爱卿,大同监军可有推荐人选?”
温体仁注意到皇帝对自己的称呼都变了,由‘温尚书’变成如今的‘温爱卿’,心中窃喜不已。
清了清嗓子,温体仁恭敬一拜,道:“臣知萧亦有大功于国,贸然遣中官监军恐有不妥,然却又不可不往,如此,臣有一策。”
崇祯边听边点头,温体仁这话简直说到他心里去了,连忙问道。
“爱卿但说无妨。”
温体仁再是一拜,道:“臣有闻,中官王保曾去往大同,与萧亦宣读圣上口谕与圣命,第二次更是在无人敢往之时,这王保毛遂自荐,自告奋勇前往。”
见崇祯不断点头,温体仁心中窃喜,继续道:“虽萧亦两战大捷,然其不过区区武夫尔,一来二去应是对王保早无戒心,如此一来,圣上也好…”
说到这里,温体仁识趣的闭上了嘴,剩下的话已是不言而喻,此时无声胜有声。
崇祯听后欲言又止,在玉阶之上来回踱步,眼中满是犹豫之色。
良久,崇祯还是道:“就依爱卿所言,遣王保往大同,任监军,即日启程。”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第三百五十一章:飞骑传令
时间缓缓而过,来到了崇祯九年的十月。
此刻在蔚州城内的游击将军府邸,安静的如同夜晚,萧亦坐在桌案上已经要有一个多时辰了。
手中不断翻看这一个月以来各地的书,越看越是皱眉,叹息不已。
这一个月曹诏倒也是没闲着,率几千的辽东军骑兵与延绥各镇官军,与贼寇鏖战各处,终于在数日前剿灭其中一股,报捷于京师。
而辽东一战后,朝廷重新开始重视大凌河城的作用,在崇祯皇帝一声令下,数万官军又重新入驻大凌河城周围各屯堡。
星罗棋布的分布在大凌河城周围,成了一道前线屏障,又有大捷于前,粗粗看上去也是防御稳固。
后金那边就不容乐观了,继宁锦大败之后,又迎来这凌河大败,虽然并未损丁多少,但百战百胜的军心却严重受挫。
战后皇太极根本就不信这种战报,亲率亮黄旗到大凌河城观察一番,现原来被明军抛弃的屯堡又重新被其占据,大凌河城也是旌旗密布,城内阿哈探报说是居然有几万的明军驻守。
就算皇太极再不愿意,也是毫无办法,只得率军离去,因为大势已去,明军大胜于前,想攻下这大凌河城就更是难上加难。
倒不是害怕打不下来,只是他女真再经不起严重的损失了。
回到盛京后,果不其然,两蓝旗主,贝勒阿巴泰被削爵,剥夺两蓝旗旗主身份,只留下三各牛录。
并让四大和硕贝勒之一的济尔哈朗担任两蓝旗旗主,如此一来,女真八旗,皇太极一人便占了六旗,已是在无人制约。
此战的和硕大将军阿济格大败而回,众贝勒大臣商议过后决定,削除阿济格和硕贝勒之爵,降为普通贝勒,并且只配正红旗,镶红旗则为皇太极之子豪格统率。
这样一来,阿济格就更是不服不忿,但阿巴泰已被削爵,阿济格手上便只有正红旗一部,根本就是与皇太极无法制衡,只得听令行事,伺机立功赎罪。
这一战,归附女真的蒙古几部损失惨重,已是有些蠢蠢欲动,而刚刚组建不久的汉军近乎全军覆没。
后金上下一片迷茫,在接连战败的阴影下无法自拔,这个时候,皇太极只好将对于贵族贝勒的处置放到一边,积极寻找一个可战之处,他需要一场大胜来稳定军心。
很快的,九月初,一名蒙古人从遥远的漠西而来,那里是林丹汗的地盘。
皇太极认为这个蒙古人很可能有重要的情报,遂摆出一副尊敬的样子,亲自接待了他。
彻谈许久后,这个蒙古人告诉皇太极,林丹汗趁着明军大胜凌河,出兵内喀尔喀,欲是收服五部。
皇太极怒不可泄,甚至是咳血数次,内喀尔喀五部早已臣服后金,如今林丹汗居然如此目中无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这时多尔衮建议道:“林丹汗大举出征内喀尔喀,察汗浩特必然空虚,讨伐林丹汗的时机已经到了!”
皇太极惊讶不已,一向是建议向林丹汗低头的多尔衮此时说出这样的话,看来定是时机到了。
于是,在大明还沉吟在凌河大捷无法自拔之时,后金已经开始积极调动兵员,准备开始一场远征。
翻开辽东邸报,祖大寿率军出城协助有功,累功提为辽东总兵,驻守锦州城调度各军。
同时,何可纲与张存仁作战果敢,皆提为辽东副总兵,率班军三万与辽东边军五千余,一同驻守大凌河城。
这不算什么,令萧亦扼腕叹息的是孙承宗的事。
萧亦本想着,凌河大捷后孙承宗应该是立有大功,起码会仍任蓟辽督师。
这样一来,辽东仍有孙承宗坐镇,起码短时内是不会再有大败的,但不知何,按照从京师传来的消息来看,形势很不好。
大捷孙承宗非但无功,反而被弹劾有大过,并且一些诸如私吞军饷,瞒报斩获的欲加之罪层出不穷,令崇祯眼花缭乱。
这一次这些朝臣似乎是下了死决心,连日朝会皆议此事,弹劾孙承宗者络绎不绝。
朝会过后,奏疏亦是一刻不停,京师内外也是风言风语顿起,市井之徒不断传言,说是凌河大捷先前官军数败,皆是孙承宗畏敌不战之过。
不明个中由的京师百姓议论纷纷,声讨不已,满朝臣居然没有一个为孙承宗说话的。
这种情况也让孙承宗觉得事不可为,遂连连奏疏,言道已是身患重疾,欲以求退。
虽然崇祯帝现在仍是左摇右摆,且举棋不定,但萧亦知道,崇祯皇帝最看重脸面与尊严,在朝议与民怨之大势下,恐孙承宗卸任已成定局。
长叹一口气,正欲再看,这时一阵衣甲相交之铮然声响传来,抬头一看却是黄阳大步走入,抱拳道。
“禀将军,远处驰来几骑,观其衣甲与方向,应是镇城而来。”
听到这话,萧亦心中顿时便有些疑虑,几个马兵从镇城而来,难道是?
想到这萧亦立即放下手中书与邸报,冲黄阳道:“此来几骑应是传令,就不必列队欢迎了,繁缛节能省便省,一切从简就是,将大勇、史路、老石他们找来,与本将出去迎接。”
黄阳这时有些担忧的道:“会不会是上月的事传了出去?”
萧亦起身后正在整理衣甲,听到黄阳的话后,头都不回的道:“此事又怎会瞒天过海,我早已想过,你不必担忧了,去传令吧。”
“好!”
自从上次诛杀豪族之事后,黄阳便很是担忧,与史路几个人私下商议后,觉得还是要和萧亦尽早提起应对方法。
要知道这些豪族在东路根深蒂固且盘根错节,诛杀容易,但其定然不会束手待毙。
此时见到萧亦没有丝毫担心的样子,心中也是安定不少,点点头走出大堂去传令了。
大约一炷香的功夫,萧亦几人各自骑着马等候在西门外。
远处五六个骑兵风驰电掣而来,一人身穿大明制式精甲,是一个总旗。
这总旗向萧亦抱拳道:“见过萧将军,圣旨上月便已从京师出,三日后应可到达大同,请随我往镇城去接旨吧。”
这人说完,身后的一个小旗官抱拳笑道:“现军中都传开了,听闻有勇冠诸边的将军坐镇,大伙都说,大同镇可无忧了。”
闻言,萧亦大笑几声道:“承蒙将士们抬爱,萧亦实不敢当。”
寒暄几句过后,为那总旗道:“将军,可还有要收拾与吩咐之事,我等可从旁等待。”
萧亦轻笑一声,说道:“倒也无妨,出征辽东月余蔚州都是相安无事,这几日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交给李大人便好,我们这就出吧。”
听到萧亦轻描淡写的话,这总旗与身后几个小旗、马兵对视一眼,眼中皆是有些惊讶,随后这总旗讪笑一声。
“倒是我等多想了,将军先行!”
第三百五十二章:雄壮边城
“将军,前方便是许家庄堡,此处再行半日便可到镇城了。”这总旗用手遮挡夕阳光线,咧着大嘴说道。
这个总旗官与这两个小旗官,还有随从的七八个马兵,这两日给萧亦的印象都很不错,细问之下才知道。
这人名为王辉,是韩世猛标营马队的一个总旗官,但是自从韩世猛战死辽东,又迟迟没有新任的总兵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