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大司马-第38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录0 然幔挪皇悄阌肜忠愎叵挡缓茫枪誓愣瞬欧值姥镲鹈矗俊
显然蒙仲也听说过类似的谣传,耸耸肩说道:“以讹传讹罢了,乐毅与我,乃手足兄弟。”
听到这话,翟章遂也不在追问,点点头说道:“那好,我回头派人到邺城,叫唐直代你去邯郸赴会,按照你的意思,推荐燕国的乐毅担任联军统帅……那么你呢,你打算几时奔赴宋国?”
“越快越好。”蒙仲低声说道:“可以的话,我希望明日就动身……”
听到这话,翟章表情古怪地看了几眼蒙仲,说道:“据老夫所知,大王原本打算留你在大梁住几日,设法叫你与太子多亲近亲近……罢了,这件事老夫去说吧,想来大王也能谅解。”
说到这里,他拍了拍蒙仲的肩膀,笑着说道:“宋国那边最近不安稳,你去的时候要小心一些,老夫还指望着你来接老夫的位子呢。”
“多谢大司马关心……”
刚说到这,蒙仲忽然心中一动,想到了翟章这话背后的深层含义。
这位大司马眼下故意提起接班的话茬,不会是担心他这次回宋国之后就不回来了吧?
可让他思考着准备说些什么的时候,却见翟章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说道:“好了,回去吧,时候长了,万一殿内的人误以为咱们掉厕坑里了就不好了。”
见堂堂魏国大司马居然说出这么粗鄙的话,蒙仲顿时哭笑不得。
当晚,待宫内的宴席结束后,魏王遫派人留下了蒙仲。
片刻之后,在两名宫中侍者的带领下,蒙仲走到了偏殿,见到了魏王遫与翟章二人。
待蒙仲见礼后,魏王遫指了指翟章,问蒙仲道:“适才寡人听大司马所言,卿欲于明日便启程奔赴宋国?”
“是。”
蒙仲点点头,解释道:“或有谣传,称宋王与太子戴武不和,太子兴兵攻讨彭城,臣不知此事是否属实,心中不安,故而想尽快前往宋国探查究竟,请魏王恩准。”
魏王遫点点头说道:“卿本就是宋人,然而为我魏国的利益,卿才迟迟不归故国,诚乃忠义!今魏秦之争有所缓解,寡人又岂会阻拦卿去帮助宋国?只是……”
他顿了顿,有些为难地对蒙仲说道:“只是我魏国眼下暂时无力派兵跟随郾侯一同前往……”
“魏王多虑了。”
蒙仲正色说道:“这场仗是在下指挥的,在下自然明白为了打赢这场仗,魏韩两国付出了多么大的代价。虽眼下五国联合伐齐在即,但魏国的军队,确实需要好好修整歇息一番……”
听蒙仲这么说,魏王遫很是高兴,连连点头说道:“卿果然通情达理,这样,虽先前伐秦的军队需要修整,但寡人可以从大梁的宫卫中抽调两千人,护送卿前往宋国,希望卿莫要嫌弃人少。”
蒙仲当然不可能嫌弃那两位宫卫,毕竟大梁的宫卫,那可也是魏武卒,虽然因为缺少战场经验,论战斗力比不上河东武卒,但最起码也是魏武卒的底子,是经过层层筛选后选出来的,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个人的体能,都不是一般的魏卒可比。
问题是……
“魏王的好意在下心领,虽两千宫卫并不少,但杯水难救车薪,况且抽调两千宫卫之后,会使王宫防守空虚……”蒙仲婉言拒绝了魏王遫的好意。
的确,对于动辄几十万交战人数的宋国战场而言,那两千名大梁宫卫虽说实力不弱,但总得来说还是很难起到什么帮助,倘若再弄得大梁王宫守备空虚,引发了什么乱子,那就更划不来了。
见蒙仲执意婉言拒绝,魏王遫也不再强求,毕竟他的本意也只是想笼络蒙仲而已,就像方才翟章对蒙仲故意提及,告诉蒙仲日后接他的班,说到底还是怕蒙仲这次回到宋国后就不回魏国了,使他魏国失去了一名比庞涓更出色的宿将。
因此,只要示好的目的达到,被蒙仲婉言拒绝,魏王遫当然不会在意。
次日清晨,就当大梁的魏人还沉浸在昨日迎接郾侯蒙仲回都的喜庆之时,蒙仲带着他随行的百余名方城骑兵,踏上了前往宋国的道路。
途中,蒙仲翻看着翟章交给他的一卷竹册,竹册上大致记载着魏国细作所打听到的,有关于齐国伐宋之战的进展。
据这些消息所称,齐国的军队现如今主要集中在微山湖的北部与东南部,宋国西北部,比如陶邑,暂时威胁并不大,看齐军这个架势,蒙仲认为齐国是打算逐步倾吞,先从北面、东面,联手打下宋国的彭城,占领宋国的都城,然后再继续向西进兵。
在意识到这一点后,蒙仲暗地里稍稍松了口气,因为齐军的进兵策略,意味着他的故乡,短时间内不至于遭到太大的威胁,他的老师、他的亲人,不至于受到齐军的迫害。
但从大局来说,蒙仲也很担心彭城沦陷,毕竟彭城是宋国的都城,一旦沦陷,对宋国军队的打击是非常大的,搞不好还未等五国军队在邯郸汇聚,宋国就会被齐军一举攻陷全境。
到那时,纵使有五国联军帮助,帮助宋国收复国土,宋国难免也会步上当年燕国的后尘。
『……希望彭城能再坚守一阵子。』
蒙仲心下暗暗祈祷。
蒙仲的故乡蒙城,距离大梁并不算远,大概是四百多里的样子,在日夜兼程的情况下,蒙仲在短短四日内就抵达了蒙城。
抵达蒙城一带后,蒙仲率先来到蒙邑,坐在马背上远远观瞧,见蒙邑那片村庄内颇为安静,隐隐鞥看到炊烟,他着实松了口气。
“走,进邑。”
吩咐了麾下的百余名方城骑兵一句,蒙仲骑着战马迅速接近蒙邑。
此时,早有在村邑外旷野玩耍的孩童看到了蒙仲这一行人,连忙跑回村里,将这件事告知大人。
片刻之后,村邑内就响起了警讯,几名族内的年轻人迅速关上村落的大门,站在哨塔上窥视村外,直到他们看到了几面‘方城军’的旗帜,他们这才解除警告,欢呼起来:“方城军,是方城军的骑兵。”
而此时,蒙仲亦徐徐拨马上前,温声问道:“我乃蒙仲,蒙鹜叔在么?”
“蒙仲?”
“是蒙仲阿兄……”
“少族长小心……”
些许惊讶的声音过后,村落的门徐徐敞开,一个年轻人颇有些患得患失地走了出来,带着几分小心问道:“对面是蒙仲阿兄么?”
“唔?”蒙仲愣了愣,一时半会竟没认出来人,直到那名年轻的族弟跑到面前,他才隐约辨认出来:“你是……蒙傲?”
说着,他翻身下马,走上前拍拍蒙傲的臂膀,笑着说道:“好小子,几年不见,长这么高大了?”
“嘿嘿。”蒙傲嘿嘿一笑,旋即问蒙仲道:“阿兄,你怎么回来了?前两个月有族人去方城,蒙遂阿兄说你正在带兵攻打秦国……”
蒙仲正要解释,抬头便看到族长蒙鹜带着几名族中的年轻人走向这边,当即上前行礼:“鹜叔。”
“真是阿仲啊。”
蒙鹜哈哈大笑地走上前来,双手抓住蒙仲的两边臂膀,仔细地瞧了瞧,脸上满是欢喜。
旋即,他看了眼蒙仲背后远处的那一百多名方城骑兵,见无人上前,便知道这些人并非他蒙邑子弟,于是他问道:“就你一人?阿虎、华虎他们呢,不是说他们跟你一块么?”
“阿虎、华虎他们,跟乐进一起徐徐带兵返回,可能还要过些日子才回大梁,我是听说宋国这边战况不妙,是故提前赶来……”
“唔。”提到宋国的战争,蒙鹜脸上的笑容逐渐收了起来,只见他一边请蒙仲与百余方城骑兵入村,一边对蒙仲说道:“确实,东边的战况很不利,六月中旬的时候,彭城就派人到商丘一带征兵,要求宋西各县征募民兵赶赴东边,蒙挚代表我蒙城,带了大概三千来个人去了彭城……看在你的面子上,商丘令没说什么,但像虞城那些个,就被商丘令好生训斥了一番……”
蒙仲了然地点点头。
他知道蒙鹜指的是那些‘民兵’的构成,以往宋国征募民兵,比如像各国内各家族征兵,虽然允许流民、农奴占数,但两者的比例不允许相差太大,比方说当年蒙氏一族接到派兵十乘的指标,即总和七百二十名名士卒,但其中蒙氏族人只有三百余人,其余都是族内收拢的流民、奴隶等等。
这些流民、奴隶的战斗力,低到不像话,到战场上充其量就是锦上添花的作用,打仗能力远不如自幼接受训练的各家族族人,因此在这方面,商丘令素来是严格把关,不允许各家族全部用流民、奴隶充数——那些人组成的军队有什么用?
但近几年蒙邑这边,蒙氏、乐氏、向氏、武氏等等,这些与蒙仲有交情的周边家族,源源不断的将族内年轻族人安置到舞阳邑、加入方城军,哪里还有足够的族人去响应商丘的征兵令?因此只能用流民、奴隶充数。
这本来是不允许的,但就像蒙鹜所说的,看在蒙仲的面子上,商丘令对于蒙邑、蒙城这边算是网开一面,没有深究这件事。
随后,蒙仲在族内也见到蒙荐等几位长老。
蒙鹜告诉他,前几日带兵前往彭城的蒙挚派人送回消息,表示彭城那边的战况相当不利,因此这几日蒙鹜与几位族内的长老正在商议,看看是否要带着族人投奔方城。
但几位长老很犹豫,舍不得族内那些祖先传下来的田地,是故这件事就拖了下来,直到蒙仲今日抵达蒙邑。
听到这些,蒙仲惊疑地问道:“彭城那边的战况很不利么?到什么程度?”
蒙鹜摇摇头说道:“据蒙挚在信中所说,彭城那边的士卒,几无斗志,被齐军打地节节败退,或有彭城的臣子劝大王迁都避祸,被大王杀了好几个了……”
蒙仲听得眉头紧皱,他忽然问道:“太子戴武呢?……我在魏国听说,太子戴武兴兵讨伐彭城,欲夺取王位,此事当真么?”
听到这话,蒙鹜惊讶地看了看蒙仲,旋即这才说道:“此前我也不知此事,直到蒙挚前往彭城,到那里写了封信回来,我才得知这事。不过,并非是太子戴武,而是太子的部下戴璟,他在带兵回彭城的期间,欲夺取城池,迫使大王将王位传给太子,但被大王带兵杀了,后来大王一怒之下叫戴不胜捉拿戴武,据说戴武不愿看到彭城与郯城内战,不知是逃了还是主动被戴不胜抓获,反正跟随太子的郯城军,眼下是一片散沙……”
“……”
蒙仲张了张嘴,竟不知该说什么。
忽然,他站起身来,边说便边走向屋外:“鹜叔,请你派人向庄师报个信,告诉庄师待我解决宋国之事后再去拜访他老人家……”
“好。”蒙鹜点点头,旋即又问道:“阿仲,你哪里去?”
听闻此言,蒙仲停下脚步,回头看向蒙鹜,举起的右手攥了攥拳头。
“去彭城,将某个糊涂至极的老物痛打一顿!”
“……”
蒙鹜与蒙荐几人面面相觑。
第431章 宋国现状
九月初八,宋国彭城,国相惠盎带着酒肉于城外的军营慰问军队。
宋国当前的状况非常不利,经营的数年的郯城防区,就那么被齐军轻而易举地攻破了,就连逼阳亦被齐军攻破,彭城作为宋国的国都,已然成为了战场的前线。
两个月前,东边的邳县沦陷了,旋即齐军便顺势向西攻打吕邑,平心而论,其实退守吕邑的宋国军队人数并不少,但遗憾的是,这些军队都是从郯城那边撤回来的,士气全无,这导致齐军仅仅只是对吕邑发动了三日的攻势,那座县城便沦陷了。
随后,齐军便尝试进攻彭城。
不可否认,年过六旬的宋王偃确实很勇猛,率领彭城军死守城池,几次击退了齐军的进攻,迫使齐军改变了原先的战术,准备先攻陷彭城周边的几个小县,然后孤立彭城,对彭城施行围城。
继彭城东边的小县吕邑后,齐军兵分三路,一路继续进攻彭城,牵制彭城的军;一支绕到彭城的西北方向,攻打留邑;最后一支则绕到彭城的南侧,试图攻打菑丘。
一旦留邑与菑丘沦陷,彭城无疑就会受到三面包夹,倘若最后连彭城西侧的萧城都被齐军占领,那么彭城便将彻彻底底地陷入齐军的包围,每每想到此事,惠盎便忧心忡忡。
“惠相。”
前方,宋将戴不胜带着几名士卒朝这边走来,远远地对惠盎打了声招呼。
惠盎拱手回礼,温声对戴不胜说道:“司马,我带人运了些肉食来激励士卒……”
“有劳惠相。”戴不胜疲倦的脸上挤出几分笑容,说道:“相信这些肉食,定能叫这些小崽子士气大增……”
听到这话,惠盎勉强笑了笑。
说实话,他并不是很相信这种论调,甚至于,恐怕连说这话的戴不胜都未必真心这么觉得。
待吩咐随行的人员搬运肉食后,惠盎把戴不胜请到一旁,问道:“眼下情况如何?”
此时,戴不胜这才收起了脸上的笑容,愁容满面地说道:“不乐观……‘那件事’的影响太大,郯城军的士卒几乎斗志。”
他口中所说的‘那件事’,即太子戴武部将、郯城军司马戴璟试图率军逼宫这件事。
这件事的起因,便在于宋国‘二王同在’的特殊局面。
一般来说,各国君主都会在自己即将过世前,才会传位于太子,但当世唯独两国例外,那就是赵国与宋国。
就像蒙仲印象中的那样,赵国的赵主父与宋国的宋王偃,这是两位非常好战且抱持极大抱负的君王,早些年赵主父为了便于他攻占中山国、拔除赵国几百年的隐患,于是便在壮年将君主之位传给了幼子赵何,以至于最后引发了沙丘宫变;
而宋王偃的情况也差不多,自伐齐、伐楚、伐魏三战之后,宋王偃听取了惠盎的建议,精心治理国家十余年,十余年后,宋王偃认为国家的发展已经允许他再次对外开辟疆土,便将王位传给太子戴武,自己则御驾亲征,被覆亡的滕国,就是宋王偃第二次御驾亲征的牺牲品。
但后来的宋齐之战,稍稍改变了这个局面。
当时在蒙仲的帮助下,宋国非但击退了齐军第一次入侵,还反过来攻占了郯城,自那之后,太子戴武便亲自坐镇郯城,作为抵挡齐军的第一道防线,而在此期间,宋王偃则继续以彭城为中心,攻占淮泗之地,这让宋国好比变成了一条‘双头蛇’,郯城是一个头,彭城是一个人,前者负责抵挡齐国,后者负责开辟淮泗疆域,双方互不干涉。
正所谓天无二日、国无二君,赵国的内乱,已经证明‘双头蛇’这种治理国家的模式并不可行,隐患非常大,宋国也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影响。
宋王偃这边没什么可说的,作为一位枭雄式的君主,他在威望在宋国无人能及,但问题是宋王偃年纪大了,六十多岁了,在这个仍以六十年为一甲子的年代,六十岁高龄着实称得上是长寿了,哪怕宋王偃明日就故去,也不会有人感到意外。
这就导致了宋国发生了与赵国一样的问题:在旧王尚在的情况下,国家的权力重心逐步将新王转移。
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比较相比较六十几岁的宋王偃,太子戴武才四十上下,正值壮年,并且又是名正言顺经过禅让传位而获得的王位,宋国的臣民向戴武效忠,这本身没什么问题,但就跟赵主父一样,宋王偃心里产生了想法。
第二次宋齐战争结束后,在魏韩联军的帮助下,齐军比上次还惨,干脆连郯城都没攻破就被打回了老家,作为扼守国门、保护了子民的功臣,太子戴武的声望日渐高涨,因此戴武麾下的军队中,难免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
这个说老王不是已经传给于太子么?怎么还在彭城发号施令?
那个说按照礼法,戴武已经是宋国名正言顺的君王,不必事事请示彭城。
甚至弄到最后,还有人提什么馊主意,劝太子戴武将郯城作为宋国的新都城,说什么这样更能体现出宋国抗拒齐国的信心云云。
这些不和谐的论调传到宋王偃耳中,宋王偃当然不能接受。
因此,宋王偃狠狠训斥了太子戴武,然而这件事却被太子戴武的部下认为是刻意打压。
其实平心而论,宋王偃的举动虽说也称得上是打压太子戴武一系,但说到底也只是叫太子戴武的那帮人低调一点,毕竟他还没死呢,但遗憾的是,这个打压的举措,还是引起了郯城对彭城的不满。
就像蒙仲印象中那样,太子戴武可不敢对宋王偃有什么大逆不道的想法,毕竟惠盎与薛居州教导戴武最多的,便是儒家的思想,而儒家思想最看重的就是孝道,深受儒家思想的戴武,又怎么会对宋王偃心生大逆不道的想法呢?
每次被宋王偃训斥,太子戴武总是唯唯诺诺,不敢顶嘴,因此对太子戴武本人,宋王偃倒也没有什么恨意。
坏就坏在追随太子戴武的那批人无法接受,他们认为,宋王偃虽然对宋国有功劳,但毕竟年事已高,况且又传位于戴武,于情于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