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大司马-第35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没办法了,既然注定是敌人,那就得考虑先下手为强……』
  负背双手在帐内踱了几步,蒙仲决定先解决这些义渠骑兵。
  毕竟,义渠骑兵的存在,让他此前制定的那些策略几乎都成了空谈,使得击败秦国变得更加困难,他必须另外想一个办法,来击败有义渠骑兵协助的秦军。
  但从逻辑上来说,也有另外一个解决方案,那就是先解决掉那些义渠骑兵。
  只要歼灭了义渠骑兵,事态就恢复到了他最初预测的那样,而他当时制定的那套策略,也就重新可以拿出来用来。
  这跟在水壶里其实有水的情况下,倒掉水、再装满水,然后再烧水的道理一样,看上去很蠢,但从逻辑上来来说,这个方案其实最省心省力。【PS:本章说解释一下吧,这里就不赘叙了。】
  但问题是,这群义渠骑兵的数量不少,据派出去的方城骑兵大致估算,最起码有近万人,单凭蒙仲麾下四千方城骑兵想要一口气吞掉这支骑兵,胜算并不大。
  好在他联军中,并非只有方城骑兵一支骑兵,还有约三千左右的赵国骑兵。
  倘若魏、赵两支骑兵汇兵一处,尽管人数上仍比对面的义渠骑兵少上许多,但却未必不能取胜。
  毕竟,赵国边骑,那可是击败了林胡、匈奴、娄烦等异族的强大军队,严格来说还是他方城骑兵的老师,蒙仲可不认为这样两支中原的骑兵,会输给义渠——唔,其实义渠也属于中原国家的范畴。
  唯一的问题是,奉阳君李兑对于继续讨伐秦国的意向并不坚定,这不,前些日子还试图拉拢田触、乐毅二人,来压制‘主战派’的暴鸢与他蒙仲——李兑、田触、乐毅三人,就姑且说他们达成了一个‘主和派’的默契吧。
  不同于‘主战派’这边,暴鸢与他蒙仲目的一致,‘主和派’那边,那可真是三个人三个主意。
  奉阳君李兑嘛,大概是想见好就收,之所以默许秦与联军的僵持,纯粹就是为了向秦国捞点好处,无论是给他自己,还是给赵国;田触嘛,大抵是希望秦国与三晋继续打得火热,以便转移诸国对他齐国的关注;至于乐毅,他的目的最复杂,就连蒙仲也摸不透他到底想要怎样。
  说这三人貌合神离、各怀鬼胎,那真是丝毫都不为过,但偏偏这三人达成了一致,那就是不想再跟秦军交战,出于各种目的希望这场仗继续僵持下去。
  不得不说,带着这些盟友,蒙仲时常也感觉无奈:本来他二十余万联军面对一整个秦国就没有太大的优势,内部居然还不能团结。
  『……姑且再去劝劝那李兑吧,倘若此人执意与秦国和谈,单凭我与暴鸢,这场仗就很难打。』
  思前想后,蒙仲决定再次跟奉阳君李兑私下谈谈,想办法说服李兑支持他继续讨伐秦国。
  可没想到,待等他来到李兑的帐外求见时,正好瞧见李兑的近卫从帐外走出来。
  这近卫在看到蒙仲后,惊讶地说道:“咦,郾城君?您是来见奉阳君的么?刚好,奉阳君正命在下前往邀请郾城君您呢。”
  “哦?”蒙仲闻言一愣,见那名近卫撩起帐幕,便迈步走了进去。
  果然,就像这名近卫所说的那样,帐内的李兑转头了一眼蒙仲,脸上也露出了惊讶:“郾城君?老夫刚想派人请你与暴鸢来帐内一聚……”
  说着,他抬手邀请蒙仲入座。
  蒙仲也不推辞,谢过后在位子上坐下,旋即好奇问道:“不知奉阳君派人请我,所为何事?”
  听到这话,李兑便从矮桌上拿起一册竹简递给蒙仲,笑着说道:“当然是好消息啊,秦国终于屈服了!”
  『……』
  蒙仲不动声色地看了一眼李兑,摊开竹册仔细观瞧。
  果然,这是一封来自秦国的书信,而且似乎还是以秦王稷的名义写的,至于信中内容,大抵也跟李兑说地差不多,即秦国希望通过割让城池、献出财帛的方式求和,让五国联军退兵,不再攻打秦国。
  值得一提的是,秦王稷在信中写道,虽然秦国此番希望向伐秦诸国求和,但倘若诸国贪心不足,执意要覆亡秦国,那么,秦国上下将奋起反抗。
  软中带硬,既是求和,亦是隐晦的威胁,倒还确实符合当今那位秦王的性格。
  “郾城君,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秦国那样的国家,就算五国合力讨伐,哪有可能一战而将其覆亡呢?不如叫秦国许下些承诺,以此束缚、削弱秦国,以待来日。”李兑低声在旁劝道。
  没有理会李兑的劝说,蒙仲目不转睛地看着手中这份秦王的求和书。
  旋即,他晒笑道:“此乃缓兵之计!若奉阳君轻信这份书信,必将死无葬身之地。”
  “怎么?”李兑面色一变:“莫非其中有诈?”
  『我哪知道有没有诈?』
  心中暗想之余,蒙仲冷笑一声,淡淡说道:“奉阳君可以不信在下的话,去赌一赌秦人的诚信。”
  “……”
  见蒙仲神色严肃,李兑难免也有些彷徨,拿过蒙仲手中的竹册,一个字一个字地仔细观阅。
  趁着这工夫,蒙仲抓紧时间思考对策,争取把李兑诓骗过来。


第404章 诱说李兑
  『唔……』
  在帐篷内,奉阳君李兑手持着秦王派人送来的求和书信,一边逐字逐句地观阅,一边仔细琢磨着书写人在写这封书信时的心态。
  起初在收到这封信时,李兑那是无比的欢喜。
  毕竟‘迫使秦国屈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近几十年来能做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数来数去也只有苏秦、赵主父、田章等寥寥几人而已。
  另外,秦国的屈服,这也能让这场战争就此停止——是的,虽然李兑在赵国的立场坚持讨伐秦国,但他从未想过与秦国死磕,按他的想法,打到函谷关、对秦国造成威胁这就足以,而如今战果远远超乎他的预期,他其实已经非常满意了,实在不希望因为暴鸢、蒙仲的关系而彻底激怒秦国。
  因此,当在看罢秦王稷的这篇求和书信后,李兑心中其实已经接受了秦国的求和,但蒙仲方才的那一席话,却在李兑心中敲响了警钟。
  时不时地,李兑的目光瞥向坐在帐内的蒙仲,暗暗窥视着蒙仲的神色,试图凭蒙仲的神色来推测蒙仲方才那一番警告的可信度。
  但很可惜,大概是蒙仲师承道家、师承庄夫子的关系,蒙仲在修身养性以及自身的情绪管理方面做得很到位,哪怕是李兑阅人无数,也看不穿蒙仲究竟在想什么。
  究竟是蒙仲危言耸听,亦或是秦国的求和确实有诈?
  说实话,李兑实在难以判断。
  想了想,他问蒙仲道:“郾城君方才那一席话,可有什么依据?”
  事实上,蒙仲对此没有丝毫依据,甚至于,他连秦国是否当真希望求和也不清楚,但有一点蒙仲很清楚:倘若此刻他不‘吓唬’李兑一番,李兑保不定就立刻与秦国和谈了,还有他与暴鸢的什么事?
  因此,别说他也吃不准秦国的态度,哪怕他确认秦国这次确实有求和的心思,他也要将其歪曲,影响李兑的判断。
  鉴于这一点,他故作冷笑地对李兑说道:“奉阳君,你可知道在下何以如此恰巧来到你的帐篷么?”
  『不是来劝说老夫继续讨伐秦国么?』
  李兑颇有深意的看了一眼蒙仲,摇摇头说道:“老夫不知,请郾城君明示。”
  蒙仲也不在意李兑眼眸中的那一抹深意,故作沉吟地说道:“想必奉阳君也听说了,这几日,有一支数量不少的义渠国骑兵出现在战场上,初步估算怕是有近万骑兵,在下今日前来,就是希望贵国的骑兵与我方城骑兵合力将其重创……”
  “原来如此。”李兑恍然大悟地点点头。
  此时蒙仲接着说道:“本来在下并未多想,然而,没想到却从奉阳君这边看到了秦国的求和书信……这就奇怪了,既然秦国有心求和,又为何招来义渠国的援兵?”
  李兑亦是赵国的重臣,自然不至于被蒙仲三言两语牵着鼻子走,只见他捋了捋胡须,客观地猜测道:“大概是畏惧郾城君麾下的方城骑兵吧。”
  平心而论,说到方城骑兵,别说秦国畏惧,事实上就连李兑都抱有一定的警惕心。
  方城骑兵的实力姑且不论,它作为‘赵国骑兵’的学生,实力几乎趋近老师,但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蒙仲对骑兵这个兵种的理解。
  要知道,除义渠国以外,赵国是中原首个编组骑兵的国家,但赵人对于骑兵的运用,事实上并不是很有经验。
  别看赵国骑兵击败了林胡、匈奴、楼烦,那是因为对方都是草原民族,大多都驱使骑兵作战,换句话说,赵国只是被动地去适应了这些草原民族的战争方式,并且击败了他们。
  但在中原这边的战场呢?
  该如何使用骑兵?
  要知道中原这边的战争,与草原民族的战争是不同的,其中最具区别的一点,就是城池与据点。
  草原上的异族,大多都是游牧民族,主要靠放牧为生,生活方式‘居无定所’,一旦所在地的牧草被放牧的马匹或羊群啃食完,这些民族便会迁移到另外一处牧草丰富的地方定居,正因为迁移频繁,游牧民族几乎不会去建造坚固的城池,最多就是部落的暂住地外围上一圈木栅栏,论防御能力还不如中原军队建造的营寨。
  这样的防御,当然挡不住骑兵,并且因为骑兵的高机动性,因此草原民族看重骑兵作战。
  但中原不同。
  中原这边的战场,几乎都是以‘攻城拔寨’为目的,整场战争围绕着攻城、且以攻克敌城为最终目的,简单地说,中原的战争大多都是以攻坚战为主,而在攻坚中,步卒与弓手才是绝对的主力,骑兵实在很难发挥很大的作用——骑在马背上的士卒,又如何能通过云梯强攻敌军的城池呢?
  战争方式的不同,使得赵国暂时无法将骑兵很好地融入己方的军势,说白了,除了伺机偷袭敌军,他们也不想不出骑兵能在中原的战场上发挥什么作用。
  然而蒙仲却是一个例外,此人对于骑兵的认识,几乎都是继承于赵国的,但此人对于骑兵的运用,却早已超过赵国任何一名将领。
  就拿前一阵子他联军‘巧过门水’这件事来说,蒙仲前前后后命令数万联军佯攻秦军,转移秦军的注意力,就是为了让区区四千余名方城骑兵趁机度过门水,深入华崤之地去搞破坏。
  倘若不是蒙仲对骑兵了解透彻,一般将领会这么做?
  也正因为如此,李兑对方城骑兵也是抱有一定的警惕——单单方城骑兵,他赵国骑兵可能未必不如,但倘若再加上一个蒙仲,说实话李兑毫无把握。
  毕竟这位郾城君,那可是当年赵主父所栽培的、最出色的‘弟子’,在当初赵主父的期待中,是足以能扛起他赵国军征大旗的人物!
  简单点说,赵主父希望蒙仲成为他赵国的‘匡章’!
  面对这样的蒙仲与这样的方城骑兵,秦国急急忙忙请来义渠国的骑兵相助,李兑并不认为这其中有什么问题,也不认为凭这件事就能推断出秦国有什么诡计。
  想到这里,李兑摇摇头补充道:“……似这般,老夫并不认为有什么不对。先前,郾城君麾下的方城骑兵让秦国蒙受了巨大的粮食损失,是故秦国决定‘以骑制骑’,向义渠国请来一支骑兵作为援军,避免再被郾城君麾下的方城骑兵偷袭得手,这不难理解。”
  其实蒙仲也觉得具体情况大概就是这样,但他嘴上却冷笑道:“在下却不这么看,我认为,秦国请来这些义渠骑兵,是为了断我军的粮道!……实在是居心叵测!”
  『……』
  李兑的眼角微微抽搐了两下。
  他得承认,蒙仲所提出的观点很正确,但问题是,这个隐患不就是暴鸢与蒙仲造成的么?如果不是这两个人一力主张挺进,一口气挺进两百余里,变相让他联军再次拉长两百余里的粮草运输线,今日又怎么会有‘恐义渠骑兵袭粮道’这个隐患?
  然而听蒙仲的口风,却是将这一切都推给秦国的诡计,李兑亦是倍感好笑。
  他摇摇头说道:“郾城君所言,确实值得深虑。但就老夫看来,既然秦国明明白白地将近万义渠骑兵暴露在我方面前,可见这只是一个‘警告’,警告我等莫要将其逼迫过甚……倘若真如郾城君所言,秦国请来义渠骑兵的目的就是为了偷袭我军的粮草,那么,秦国不应该将这支奇兵藏起来么?他们为何要暴露呢?这样的做法,只能让战局僵持,却无法击退我军!”
  “奉阳君说地没错,这就是秦国的目的!”蒙仲一脸笃定地说道。
  “啊?”李兑愣住了,不明白蒙仲的意思:“老夫……不明白。”
  看着满脸困惑之色的李兑,蒙仲的思维飞快转动,冷静而镇定地编出一个解释:“僵局!方才奉阳君所说的僵局,正是秦国的目的……奉阳君且仔细想,眼下才九月中旬,且我军军中暂时也未暴露出缺粮的迹象,此时若秦国派义渠骑兵偷袭我军的粮道,我方自然会派方城骑兵与贵国的骑兵进行抵御,试问,在这种情况下,秦国就能击溃我军么?不能!因为一旦秦国‘袭击粮道’的策略奏效,我联军会立刻撤退,到时候纵使秦国展开反击,也未必就能稳胜吧?……但若是将此事再推迟两个月,那就是另外一种局面!”
  “再推迟两个月?”
  李兑捋着胡须皱起了眉头,显然也联想到了什么。
  “再过两个月,即是深冬,介时冰雪封路,粮草更难运输,哪怕秦国眼下无法判断我军目前尚有多少存粮,他们也能猜到,那时我军必定缺粮。介时,秦国再让义渠骑兵截断我军的粮道,坐等我军绝粮自溃再趁机追杀,则我二十余万联军,皆死无葬身之地!”
  说到这里,蒙仲指了指李兑手中的秦王书信,故作高深地说道:“是故,此乃秦国缓兵之计,是为了击溃我二十余万联军而设下的诡计!”
  说罢,看似看穿了秦国诡计的他,心底却暗自松了口气:总算是圆过来了。
  松气之余,他不动声色得瞥了一眼李兑,想看看李兑的反应。
  不得不说,听到蒙仲这一番危言耸听,李兑亦是听得满脸凝重,甚至于,额头也渗出了细微的汗水。
  也是,虽说蒙仲那一番话是临时编出来的,可李兑不知道啊,在他听来,蒙仲这一番推断确实很有道理。
  至少,‘冬季缺粮’确实是他联军即将面临的一个巨大难题,尽管李兑内心偏向于秦国确实是真心求和,却也不敢掉以轻心,免得到时候真被蒙仲不幸料中。
  还是那句话,他是此次讨伐秦国的联军统帅,功劳是他,罪过也是他,倘若因为未能听取蒙仲的劝谏而导致二十余万联军被秦国一举覆亡,那么,他非但会成为赵国的罪人,在史书上,也难保不会落下‘刚愎自用’、‘不听忠言’的恶名。
  忽然,李兑瞥了一眼蒙仲,一改方才凝重的态度,笑着诈道:“呵呵呵呵,这些,想来都是郾城君临时编造的谎言吧?老夫很清楚,你与暴鸢主张继续讨伐秦国,自然不希望老夫与秦国和谈,是故郾城君这件事上危言耸听。”
  倘若换做一般人,或有可能被李兑这一诈,诈得露出什么破绽,但蒙仲是什么人,道家弟子!
  而道家弟子最基础的就是修身养性,磨砺心性,哪会轻易被李兑诈出来?
  就像此刻的蒙仲,虽然内心难免有些心慌,正在快速思考应对的话,但他脸上却不露丝毫端倪,神色淡然地说道:“呵,原来奉阳君是这样认为的么?在奉阳君眼里,原来在下的信誉还不如秦国的信誉……呵呵呵,秦国的信誉,秦国还有什么信誉可言么?奉阳君可还记得秦国曾经那‘六百里商於之地’的承诺么?”
  “……”
  李兑闻言皱了皱眉,捋着胡须一言不发。
  他当然知道秦国曾经那‘六百里商於之地’的承诺,毕竟那是张仪生平最为得意的几件事之一。
  而秦国当时也默许了张仪的做法,因此惹来楚怀王大怒,倾尽举国兵力讨伐秦国,这才爆发了那场关乎秦楚两国国运的‘丹阳兰田之战’。
  虽说时隔多年之后,即秦国的宣太后主持国政后弥补了这件事,将张仪许诺的六百里商於之地如数赠予出国,但这件事,还是对秦国的信誉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这不,眼下蒙仲一提这件事,李兑心底就犯起了嘀咕。
  虽然他很清楚蒙仲主张继续讨伐秦国,未必不会再这件事上故意欺骗他,但相比较蒙仲的信誉与秦国的信誉,李兑想来想去,最终还是觉得蒙仲的信誉更加可靠——至少蒙仲不会故意坑害盟军,可秦国却说不准,为了达成目的,秦人素来是不择手段的。
  想了想,李兑正色问蒙仲道:“郾城君所言,确实很有道理,但,郾城君如何保证其中没有私心呢?”
  蒙仲当然明白李兑的意思,闻言笑着说道:“奉阳君,你知道在下素来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