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大司马-第3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过转念一想,蒙仲也就明白了,继而微微摇了摇头:这田文,爱显摆的习惯怕是改不掉了。
  翻身上马,跟随着田文的马车队伍徐徐到了城外,蒙仲便看到城外不远处有两百名方城骑兵伫马而立,为首之人,正是蒙虎。
  “阿仲,阿仲,你看我准时吧?”
  瞧见蒙仲后,蒙虎骑着马笑嘻嘻地上前来打招呼。
  蒙仲左右瞧了两眼,没有看到华虎,遂惊讶地问蒙虎道:“华虎呢?他居然肯向你退让?”
  “当然不是!”
  蒙虎闻言气呼呼地说道:“那混蛋一定要我答应他一个条件,他才肯让我随同你前往赵国。”
  “什么条件?”蒙仲好奇地问道。
  只见蒙仲哼哼两声,颇有些气愤,却又吞吞吐吐地说道:“总之,我把魏国第一猛将、方城第一猛将、郾城第一猛将的头衔都让给他了……”
  蒙仲张了张嘴,哭笑不得:“方城与郾城第一猛将的也就算了,魏国第一猛将?你俩问过唐直、窦兴没有?他日见到他俩,你俩小心挨揍。”
  据他所见,蒙虎与华虎虽然勇猛,但比较唐直、窦兴还是有些差距的,更别说除此之外魏国未必就没有其他勇猛的将领。
  然而蒙虎却丝毫不以为然地说道:“我跟老唐、老窦的关系好得很……再说我这称号不是没有根据的,上回跟老唐、老窦一起喝酒时,他俩亲口承认的……”
  『这也算?』
  摇了摇头,蒙仲懒得再跟蒙虎废话,吩咐那两百名骑兵分作两队,一队在车队左侧,一队在车队右侧。
  从大梁出发前往赵国邯郸,径直往北即可。
  不可否认,这次田文确实是急着赶往赵国,以至于沿途路过黄池、燕县等县城时,田文都没有下令停歇,一直当数日后车队赶到大河的渡口,田文才趁着夏侯章带人去找渡船的空档,跑到附近的一个小县城沐浴更衣。
  对于这样一位素来养尊处优的贵公子来说,这或许已经是非常罕见的一件事了。
  途中,田文也跟蒙仲解释了他为何急着赶往赵国的原因,说白了,无非就是要敢在秦国之前向奉阳君李兑示好。
  用田文的话说,这次秦国也好,他魏国也罢,都没料到赵王何居然没有趁机夺回权势,以至于奉阳君李兑在赵国依旧是稳如泰山,如此一来,秦魏两国先前威胁赵国罢免李兑的做法,势必会遭到李兑的记恨,因此田文急着前往赵国补救,顺便看看能否想办法将李兑的记恨转嫁到秦国那边。
  不得不说,这次赵王何庇护李兑的行为,着实出乎了许多人的意料,就连田文、惠盎这等当了几十年、十几年国相的贤臣,都没能预测到赵王何的决定。
  在渡口乘坐渡船渡过大河,队伍继续往北,接连经过荡阴、安阳,最终于八月下旬抵达邺城。
  此时,唐直率领攻赵的军队,已经退回了赵国,当他得知田文、蒙仲二人抵达邺城后,便代替此刻仍在赵国的翟章接待了二人。
  在一番寒暄过后,蒙仲问唐直道:“唐司马几时返回邺城的?”
  唐直也不隐瞒,在看了一眼田文后解释道:“收到薛公的书信后,大司马就带着我向赵王致歉,随后就把我打发回邺城了……”
  “那大司马呢?”
  “大司马还在赵国努力改善与赵国的关系。”说到这里,唐直私底下小声问蒙仲说道:“怎么回事?赵国不是敌人么?……头两天大司马还称赞我与白起逼迫邯郸,给了那帮赵人一点颜色,可收到田文的书信后,转头就把我痛骂了一顿,还拉着我一起向赵王赔礼道歉……”
  “咳!”
  田文在旁咳嗽了一声,显然是想警告唐直,警告唐直不可直呼他的名字。
  听到这话,蒙仲也是感觉有点好笑。
  他知道,以翟章的性格,让他屈身向赵国赔礼道歉,着实是一件非常罕见的事,要不是这次秦齐互帝惊到了这位老将,使这位对魏国忠心耿耿的老将感到了危机,他岂会抛开颜面向赵国赔礼道歉?
  不得不说,这次秦齐互帝事件,着实是让整个魏国都感觉到了危机,以至于翟章、田文等人,皆为了化解这次劫难而纷纷行动起来。
  “此事说来话长,待空闲时再与你细细叙说……”
  说着,蒙仲转头看向田文,问道:“薛公,接下来作何安排?”
  田文闻言说道:“我已派冯谖带人先行前往邯郸,求见赵王与李兑,你我今日在邺城稍住几日,等待冯谖送来回应。”
  说着,他也不再理睬唐直与蒙仲,带着自己的门客径直就进了城,到城内的驿馆去了。
  看着田文带着数百名门客一起进城,唐直冷笑着说道:“这家伙还是这般张扬,不晓得的还以为他是我魏国的君主呢!”
  蒙仲摇摇头,也不知该怎么接话,毕竟据他所知,这次田文为了尽快赶到赵国,其实已经有所收敛了。
  当晚,唐直邀请蒙仲与蒙虎到他府上吃酒,又唤来甘富、夏央等部将作陪。
  因为彼此都是伊阙之战时就相识的,双方也都不见外,使得酒宴的气氛非常活跃。
  而在田文、蒙仲暂住于邺城的这几日期间,田文的门客冯谖则先行赶到了邯郸。
  抵达邯郸后,冯谖先到驿馆拜见了魏国的大司马翟章。
  只见在见到冯谖时,翟章如释重负般松了口气,带着几分闷恨说道:“田文可来了,这里的事就交给他了,老夫要回邺城去了!”
  看得出来,这位大司马这段时间,怕是也没少受气。
  想想也是,本来是以胜利方的姿态逼迫赵国罢免奉阳君李兑的,结果就因为秦齐互帝,还得卑躬屈膝地讨好赵国,设法将赵国拉拢到他魏国这边,可想而知这位大司马心中的窝囊。
  不过在临走前,翟章也不忘提醒冯谖:“莫小看赵王,那位年轻的君主……不简单。”
  冯谖深以为然地点点头。
  他岂敢小看赵国现如今的君主赵何?
  要知道此次齐赵燕伐宋、秦魏救宋的大仗,宋国固然是最大的得利者,而其次的赢家,就是赵国的君主赵何。
  据冯谖所知,赵王何趁这次机会,不但成功从此前把持赵国的奉阳君李兑手中夺回了一部分权势,还因为坚决抵制秦魏两国的威胁、庇护奉阳君李兑而得到了许多赵人的拥护,被这些赵人称为贤臣。
  就一位年仅二十岁的年轻君主而言,这份手腕着实厉害,怕是不亚于其父赵武灵王赵雍。
  当日,翟章便就此返回邺城,而冯谖则带着魏王遫的国书以及薛公田文的托付,前往王宫觐见赵王何。
  在得到赵王何的召见后,冯谖在宫殿内献上了魏王遫的国书。
  国书的内容,无非就是魏王遫将所有的责任都推给了秦齐两国,表示三晋彼此应当联合一致等等,都是些陈年旧话,赵王何也不是很在意,唯一让他感兴趣的,就是他在这份国书中,看到了“郾城君”这个完全陌生的称呼。
  他问冯谖道:“寡人对贵国并不是很了解……虽知道薛公,却不知作为副使的这位郾城君,不知这位郾城君却是何人?”
  冯谖颇有些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旋即拱手说道:“正是我魏国的骁将,蒙仲。”
  “蒙仲?”
  还没等面色微变的赵王何开口,冯谖就听到赵王何身旁那一名卫士惊呼出声。
  倘若此刻蒙仲在这里,他就能认出,这名卫士,正是前赵相肥义的儿子,肥幼。
  “蒙仲……”
  用略带责怪的目光回头看了一眼肥幼,赵王何坐在位上,神色复杂地看着魏王的国书,口中喃喃自语:“居然……已经是邑君了么?也是,以你的才能……”
  想了想,他问冯谖道:“郾城君……是几时受到魏王赏封的?又赏赐了他那些物什?”
  冯谖也不隐瞒,如实说道:“回禀赵王,因此次蒙司马救援宋国,助宋国击退齐国军队有功,又感于蒙司马在伊阙之战、宛方之战的功劳,魏王便封蒙司马为郾城君,将叶邑东侧的郾城赏赐于他作为封邑……其余的赏赐,在下就不清楚了。”
  『也不是很多嘛。』
  赵王何心中有些不是滋味地想道。
  他并不觉得魏王对蒙仲的赏赐有多么优厚,毕竟他赵国若没有发生沙丘宫变的话,蒙仲乃是赵主父内定的晋阳守,日后将总慑西河、晋阳(太原郡)、雁门三片郡土,作为赵国对抗秦国的前线上将。
  这份重托,可比魏王厚重多了,除非魏国任命蒙仲为河东守,将整个河东这半壁魏国交给蒙仲治理,否则,蒙仲在魏国的地位,远远及不上当年赵主父在世时想对蒙仲做出的安排。
  长长吐了口气,赵王何放下手中的国书,正色对冯谖说道:“请先生回去禀告薛公与……郾城君,寡人非常欢迎两位来我赵国,待两位贵客至时,寡人必定会好好招待。”
  “赵王太客气了。”
  得到了赵王何的允许,冯谖赶紧拱手而谢。
  待等冯谖离开王宫后,肥幼再也忍不住了,开口说道:“蒙仲居然已经是邑君了,还作为魏国的使者前来……”
  “是啊……”
  赵王何看了一眼摆在案几上的魏王国书,心情着实也有些惆怅。
  虽说他此前就预料到,日后肯定也会遇到蒙仲,但他也没想到,两人再次见面的日子竟然会这么早。
  不,事实上也不早了,毕竟仔细算算已快四年了,只能说,不过是赵王何与蒙仲还未做好再次相见彼此的准备而已,毕竟他俩最后一次见面,那可是恩断义绝、不欢而散的场面。
  不得不说,虽然赵王何并不清楚秦齐互帝这件事,但他多少能猜到魏国的意图,并且猜到魏国忽然一改逼迫的态度,背后肯定有什么隐情。
  可说了这么些,得知蒙仲的到来,还是让赵王何感觉有些彷徨与忐忑。
  曾经,蒙仲是他除肥义外最信赖的人,哪怕肥幼当初都不及蒙仲,但因为公子章,蒙仲成为了他的敌人,随后又因为他想要借赵成与李兑的手逼死赵主父为肥义报仇,蒙仲与他恩断义绝。
  时隔近四年,再次见到这位关系复杂的前挚友,赵王何也不知该如何面对对方。
  说实话,因为是既得利益者,并且又达成了为肥义报仇的心愿,赵王何当年对蒙仲的不满与怨恨,其实早已渐渐消退,这从他当年在蒙仲成婚时送去丰厚的贺礼就看得出来。
  他的彷徨与忐忑,源自于蒙仲对他的态度——他不知蒙仲在多年之后是否原谅了他,原谅了他借安平君赵成、奉阳君李兑之手逼死了赵主父的行为。
  说来也讽刺,他赵何借刀杀人逼死了自己的亲生父亲,而作为一个他赵氏内乱的局外人,蒙仲却因此与他反目成仇。
  但也是因为这,赵王何对蒙仲的感情格外复杂。
  尤其是这些年,每当有人提起他先父赵武灵王赵雍时,赵王何第一时间联想到的,便是蒙仲。
  他觉得,受赵主父影响极深且深得赵主父器重的蒙仲,在一定程度上也继承了赵主父的思想与主张,是他在某种程度上的……
  兄弟?
  或许吧,赵王何也不知该如何定义这种复杂的关系。
  在他想来,数日后再次见到蒙仲,他应该就能明白了。


第360章 再遇
  告辞赵王何后,冯谖便立刻前往拜见了奉阳君李兑,李兑让自己儿子李跻将冯谖请到了府内,旋即二人闲聊了片刻,冯谖亦趁机告知李兑,说是数日后薛公田文将亲自前来拜访。
  一听这话,李兑当即哈哈笑道:“既是薛公前来,老夫当盛情招待。”
  待等冯谖心满意足地告辞离去之后,李跻皱着眉头对父亲说道:“父亲,你说魏国究竟在搞什么鬼?明明之前跟秦国的白起一同胁迫我赵国,逼您退让国相之位,可转念之间就改了态度,非但不再逼迫您退让相位,反而翟章也好、田文也罢,纷纷前来向您示好……”
  听到这话,奉阳君李兑捋着胡须沉思不语。
  这段日子,他的日子其实过得并不好,颇有些提心吊胆。
  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秦魏两国联合起来逼他退让赵相之位,另一个则是他赵国的君主赵王何趁这次秦魏联军讨伐赵国的机会,趁机夺回了一部分权势。
  不得不说,在这一内一外两股势力的威胁下,当时李兑着实惶恐,因为他从一开始就知道年轻的赵王何绝非善于之辈,毕竟这可是一位曾经默许他与安平君赵成逼死了其亲生父亲的君主。
  因此,当赵王何借局势的变化,默许赵贲重新接管邯郸的城防时,李兑惊地几乎要连夜迁族,将他李氏一族从赵国迁到其他国家去。
  也是,当时魏国的翟章与秦国的白起皆逼迫他退让赵相之位,而赵王何又趁机夺回了权势,偌大的赵国,再也容不下他。
  可就当他为此心惊胆颤时,赵王何却派肥幼向他传递了一个善意的讯号,希望他继续担任赵相这个职位。
  当时李兑惊疑不定,但最终,他还是跟着肥幼进城去拜见了赵王何,毕竟他李氏一族的根基都在赵国,根本不是短时间就能迁族的,更何况,有沙丘宫变之事在前,哪个国家的君主愿意接纳他这个曾经逼死了其君主的臣子呢?
  考虑到这一点,其实李兑在前往邯郸拜见赵王何的时候,就已经做好了牺牲自己保全家族的心理准备。
  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赵王何邀请他进宫并非是什么陷阱,相反,赵王何还反过来安抚他,表示绝不会因为秦魏两国的威胁而罢免他。
  当时李兑用近乎颤抖的语气询问赵王何:“老臣曾经那样对待君上,君上竟不怪罪老臣?”
  赵王何笑笑说道:“你虽有私欲,但你将赵国治理地很好,尽到了国相的职责,寡人就不会怪罪于你。”
  当时听到赵王何的话,李兑的心情着实复杂。
  总而言之,就像薛公田文所猜测的那样,李兑正是因为背后有了赵王何撑腰,所以才敢抗拒翟章、白起二人,甚至于联合赵国的其他军队,与秦魏联军分庭抗衡,大有再次爆发一场大战的架势。
  可就在这个,魏国的翟章忽然间改变了态度,居然倒戈到他赵国这边对抗秦国的白起,别说秦国的白起对此感觉莫名其妙,就连赵国这边他摸不着头脑。
  而如今,就连魏国的国相,扬名于天下的薛公田文亦要再次出使他赵国,且提前让冯谖来表达的善意,奉阳君李兑思索了良久,认为这件事背后必定大有隐情。
  鉴于如今有赵王何在背后暗中支持,李兑心中倒也有不少底气。
  总而言之,这次协助齐国讨伐宋国的行动,李兑输的很惨,但幸运的是,他还没有输掉赵王何对他的倚重,他依旧是赵国的国相,只不过在此之前他是赵国的权臣,而从今往后,他则只是赵国的重臣罢了。
  但话说回来,也正是趁着这次机会,李兑摸清楚了赵王何对他的态度,倒也无需提心吊胆日夜提防着赵王何日后对他不利,这姑且也算是小小的安慰吧。
  数日后,即九月初,冯谖风尘仆仆地赶回了邺城,向薛公田文覆命,转达赵王何与奉阳君李兑皆热切欢迎其出使赵国的意思。
  见此,田文便立刻要求蒙仲跟随他前往赵国邯郸。
  其实冯谖赶到邺城的时候,翟章也才刚刚返回邺城,蒙仲本来还想与这位大司马聊上一番呢。
  不得不说,与傲慢、自负的犀武公孙喜不同,翟章的脾气虽然更坏,一旦发怒轻则破口大骂,但这位魏国的老将终归并没有针对蒙仲,反而对蒙仲颇为欣赏,因此蒙仲反而对翟章有更多的好感。
  包括他身边的人,比如始终笑嘻嘻地称呼翟章为老翟的蒙虎。
  说来也奇怪,以翟章的臭脾气,听到蒙虎对他的称呼居然没动手把他打死,倒也是稀奇,要知道纵观整个魏国,可从来没人敢这么称呼翟章,就连蒙仲、唐直也不敢。
  暂时告别了翟章与唐直等人,留下待返程时再回邺城与翟章、唐直等人吃酒的承诺后,蒙仲、蒙虎便跟着薛公田文渡过了漳水,踏上了赵国的土地。
  邺城以北的漳水,即是赵魏两国的边界,但由于此前蒙仲并没有来过这边,因此倒也没有太大的感触。
  但随着队伍继续往北,距离赵国邯郸越来越近,他的心情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复杂。
  直到数日后,他抵达邯郸城外。
  此时在邯郸城的南城门外,奉阳君李兑领着诸多赵国臣子已等候在此,当看到那两百名方城骑兵时,不少赵国臣子皆颇感惊疑,私底下议论纷纷。
  甚至有人惊疑地询问李兑:“奉阳君,这些骑兵是……魏国竟也有骑兵?”
  而对于这些魏国的骑兵,李兑倒是不感觉惊奇,毕竟他前一阵子在陶邑时,就已经见识过了魏国的骑兵。
  『倘若我没记错的话,这些是蒙仲麾下的方城骑兵吧?据我所知,蒙仲与田文不合呀,怎么会派麾下的骑兵护送田文?难道这次蒙仲也来了?……唔,也对,蒙仲与君上曾经关系亲密,魏国或有可能派蒙仲出面说服君上……』
  捋着胡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