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大司马-第3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此时,族内的长老蒙羑、蒙荐等人闻讯而来,见到围聚在乡邑入口的那些年轻人,亦是颇感高兴。
  不得不说,前年蒙邑子弟大批跟随蒙仲前往方城,这固然是蒙邑子弟的一条出路,但也使得蒙邑一带的家族因此变得冷清起来。
  毕竟年轻人都拖家带口的去投奔蒙仲了,族内除了老人,就只剩下一些不愿离开故乡的年轻人,自然不像曾经那般热闹。
  而今日,蒙仲领着诸多蒙邑子弟回到故乡,哪怕其中有大部分人是向氏、华氏、武氏、乐氏的族人,蒙荐、蒙羑等长老们亦感到十分高兴。
  也难怪,因为蒙仲的关系,似蒙氏、向氏、武氏、乐氏等居住在蒙邑一带的家族,就好似跟结成了利益共同体似的,关系比较以往更为亲密。
  在诸人闲聊之际,蒙荐、蒙羑等几位长老走到了蒙仲等人面前。
  此时,蒙荐问蒙仲道:“阿仲,你不是在魏国出任方城令么,怎么今日却带兵回到宋国?……莫非魏国命你增援我宋国?”
  蒙荐是蒙遂的祖父,也是蒙仲在族内最尊敬的长辈之一,见他问起,蒙仲便端正神色解释道:“是的,秦魏两国得悉齐赵讨伐宋国,结成联军前来增援。前几日,秦国的司马错与魏国的大司马翟章,刚刚收复陶邑……”
  听到这话,跟在蒙荐身后的几名族人不由地窃窃私议起来。
  “我跟你们说了吧,那是秦魏两国的军队,你们就不信……”
  “还真是……”
  见蒙仲有些困惑,蒙荐笑着解释道:“前一阵子,听说景敾军司马败于陶邑,齐赵联军或将挥军南下,我蒙城这边也在征召士卒,你蒙挚叔就被征召到了蒙城的县军,准备随时支援曹县……当时族人有人为此恐慌,是故族内便派了几名族人去陶邑打探了一番,不曾想却打探到赵军正与一支军队对峙……应该就是你口中的秦魏联军吧?”
  “应该是的。”蒙仲点点头,旋即又宽慰道:“族内现在可以放心了,联军已击退了齐赵联军,目前景敾也已重新进驻了陶邑……”
  “好、好。”
  蒙荐如释重负般点了点头,旋即,只见他看看左右,带着几分欲言又止的意味问道:“阿仲啊,那个……阿遂呢?他这次没跟你回来么?”
  蒙仲当然知道眼前这位老人思念自己的孙子,闻言便解释道:“阿遂还在方城呢……在一干弟兄当中,阿遂为人稳重、仔细,是故……”
  “老夫明白、老夫明白。”
  蒙荐带着几许遗憾点了点头,旋即用羡慕的目光看向身边的蒙羑。
  同样是祖父辈的,蒙羑这会儿就在跟他孙子蒙虎说着话,虽然见他孙子那嬉皮笑脸的模样,蒙羑此刻正板着脸,但他眼眸中的喜悦,还是不难看出的。
  与长老们聊了几句后,蒙仲便将麾下骑兵丢给了蒙虎、华虎二人,而自己,则径直前往了庄子居。
  跟蒙羑、蒙荐等族内的长老差不多,庄子与庄伯看到归来的蒙仲,亦是十分高兴。
  尤其是蒙仲如今贵为魏国的方城令,但在自己面前还是规规矩矩地磕头行大礼,庄子虽然表面上摆摆手表示他道家不兴这一套,但见弟子如此尊敬自己,他心中自然也是高兴。
  随后,不等庄子与庄伯开口询问,蒙仲便主动将现如今的情况跟这两位老人讲述了一遍。
  说实话,其实庄子并不喜欢听这些,毕竟他是遁世的清静之人,自然不想听到俗世的打打杀杀,只不过讲述这些的是他的爱徒蒙仲,他这才勉强听着而已。
  但庄伯则不同,他对宋国还是非常在意的,当得知秦魏两国为了救援宋国而暂时放下对彼此的成见时,他欣喜说道:“我宋国如今与秦魏两国为盟,便能不惧齐赵。”
  说着,他目视着蒙仲,欢喜地说道:“阿仲,如今真的长大了……弱冠之龄手握数万兵权,着实是古来罕见。”
  被敬重的长辈称赞,纵使是蒙仲亦忍不住有些欢喜。
  见此,庄子深深看了几眼弟子,旋即打发庄伯道:“庄伯,你先去烧几个菜,我与阿仲再说说。”
  “好好。”庄伯笑呵呵地离开了。
  待庄伯离开之后,庄子转头看向蒙仲,淡淡说道:“小小年纪,率大军助故国击退来犯之敌,你也是颇为自得吧?”
  一听老师这语气,蒙仲连忙说道:“老师误会了,弟子绝不敢因此沾沾自喜。”
  “呵,你倒是机敏,知道老夫要训诫你,不过……”
  顿了顿,庄子目视着蒙仲低声说道:“阿仲,你真觉得,此番秦魏两国联手援助宋国,宋国潜在的威胁就因此消除了么?”
  蒙仲愣了愣,旋即摇头说道:“当然不是,只要齐王田地对我宋国仍有染指之心,我宋国便始终存在威胁。”
  “不,老夫不是说这个。”
  摇摇头,庄子正色说道:“老夫指的是秦魏两国与宋国的邦交,你真觉得这两国与宋国的邦交可以长久么?……你要知道,秦魏两国之间有着难以调和的利害。”
  “……”蒙仲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他当然明白老师的意思,老师无非就是在说,秦魏两国之间存在着根本矛盾——即秦国想要踏足中原,但魏国却挡在秦国面前。
  这正是秦魏两国最最无法调和的根本矛盾。
  基于这一点,庄子正色对蒙仲说道:“基于这一点,在秦国与魏国之间,日后宋国必然会失去其中一个盟友……那么你觉得,失去哪方的可能更大?”
  听到这话,蒙仲静下心来仔细琢磨着。
  不得否认庄子说得没错,虽然秦魏两国这次都出兵帮助了宋国,但鉴于秦魏两国本身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宋国试图想在两国之间左右逢源,这也注定是一件不会被秦魏两国所接受的事。
  宋国要么站在魏国这边,抵挡秦国,要么就站在秦国这边,夹击魏国,只有这样,秦魏两国才会继续帮助宋国。
  考虑到秦国的实力太强,一旦被其踏足中原,对宋国也是极大的威胁,蒙仲觉得他宋国站在魏国这边的可能性更大,而这,或许就意味着他宋国日后将失去秦国的支持。
  想到这里,他皱着眉头说道:“相比较失去魏国,应该是失去秦国的可能性更高。可是,秦国需要宋国来牵制齐国……”
  听闻此言,庄子摇摇头说道:“你年幼时,便曾看到惠施所写的书籍,你应该知道,世上的万事万物都并非绝对,且彼此存在着联系……秦国需要宋国牵制齐国,那是因为秦齐两国相互视为争霸天下的劲敌,但反过来想,秦国两国也未尝不能先联合起来击败其余诸国,免得在两国交锋时被其他国家趁虚而入……”
  “秦齐两国联合?这……可能么?”蒙仲有些困惑。
  庄子摇摇头说道:“世上万事万物都并非绝对,秦齐两国又岂是不能暂时放下彼此的成见?……如你所言,此番有秦魏两国介入,迫使赵国撤兵,相信齐国在得知赵国撤兵后,亦会在不久之后放弃进攻宋国,但你仔细想想,这样真的就能使齐国放弃攻占宋国么?还是说,这次的事给齐国提了个醒,使齐国明白了一个道理,他想要攻占宋国,就必须得到秦国的默许……而一旦秦国被齐国说动,那么下回齐国再发兵攻打宋国时,秦国就会帮着齐国牵制魏国,使魏国不敢增援宋国……而这,就是老夫所说的隐患。”
  “……”
  听到这一番话,蒙仲面色微变。
  仔细想想,老师的这一番推论确实极有可能发生。
  别看秦国与宋国目前的邦交稳固,但这是基于宋国的存在对秦国有利,但倘若宋国站在魏国那边帮着抵制秦国,那么,宋国无疑就成为了秦国的敌人,即继魏国之后的次要敌人。
  那么问题就来了,在这种情况下,秦国是否有可能以放弃宋国为条件,与齐国暗中达成默契呢?即齐国取宋国,秦国打魏国,双方彼此互不干涉,且联手抵制其余国家对魏宋两国的救援。
  如此一来,齐国能得到宋国,而秦国也能得到魏国,双方的利害并不冲突。
  仔细想想,这确实并非没有可能。
  可能是见蒙仲皱着眉头陷入了沉思,庄子淡淡说道:“这只是老夫的一个推测,只是想告诉你,莫要因为眼前的一些事就沾沾自喜,老子曾言,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今由于秦魏两国介入,齐国注定不能攻占宋国,对此《周易》有言,穷则思变,齐国既不能对抗秦魏两国,那就未必不会改变策略,离间秦魏宋三国之间的邦交,甚至与秦国达成私底下的协议……是故,还远远不到可以沾沾自喜的时候啊。”
  “弟子受教了。”
  蒙仲恭恭敬敬地拱手行礼,旋即,他忍不住笑着说道:“说起来,老师虽足不出五里之地,但对天下诸国之事却是看得清清楚楚,楚国当年没能请到老师出任国相,实在是莫大的损失。”
  “呵。”
  庄子淡淡一笑,带着几许叹息的意味说道:“只要你能看清楚事情的利害,就不难因此推测出诸国的反应,然而,这并不是什么值得称赞的事,相反,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在这道亏之世,人人趋利而为……”
  不得不说,庄子其实很厌恶诸国之间的战争,以及尔虞我诈,曾几何时似这些事,他听都不想听,更别说与人讨论天下的局势。
  只可惜,他的弟子们如今已走入那充斥尔虞我诈的俗世,在这种情况下,纵使庄子再清静无为,也忍不住想要提点弟子们几句,尽可能地帮助他们看清楚天下的走势,免得弟子们因为被大势抛下而遭遇不测。
  他道家历来就有顺天而行的训诫,其中这个“天”,当然不只是单纯的天空,亦或是人臆想出来的神明,而是万事万物间恒定的演变规律。
  而世俗的天下大势,用道家的话说亦属于天道运作的范畴,是故,只要能让弟子们看清楚天下的大势,那么他的弟子们自然就能顺天而行,不至于成为天道的对立面。
  看着眼前的弟子一脸严肃地倾听地自己的教导,庄子亦是忍不住暗暗叹了口气。
  终究,他还是一介凡人,达不到真正的逍遥境界,因为他始终还是放不下对诸弟子的担心。
  就这样,蒙仲在庄子居住了整整两日。
  在这两日里,蒙仲时常搀着老师庄子在居所的附近散步,时而听庄子讲述道经,时而听庄子评论天下各国以及诸国之间的走势。
  而对此蒙仲也是暗暗称奇,别看他老师庄子年纪大了,腿脚也不好,哪怕平日里出门散步也不会走出五里之地,可是这位老师对当今天下诸国的看法,却往往都是一针见血。
  比如,庄子告诫蒙仲,告诫他应该想办法让魏国与赵国化解曾经的恩怨,秦国是靠不住的,唯有魏国与赵国、韩国联合起来,才能挡住齐国与秦国。
  而介时,宋国也能因为三晋的联合,而避免被齐国吞并。
  对此,蒙仲皱眉说道:“可是,赵国如今被奉阳君李兑把持,李兑亲善齐国,未必会与魏国联合……”
  听到这话,庄子淡淡说道:“李兑把持赵国,注定不能维持多久,首先,秦人不会让李兑继续把持赵国,其次,李兑这次兵败于陶邑,声望大减,老夫不难推测赵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赵王如果着急的话,多半会趁此机会重新夺回权势,但如你所言,赵王是一个城府极深之人,那么,他多半不会在这个时候罢免李兑,相反,他还会继续让李兑担任国相,只不过,李兑很难再像以往那般把持赵国了,势必得归还一些权力给赵王。同时,为了弥补这次战败带来的影响,也是为了报复秦国,李兑说不定会号召诸国讨伐秦国,介时宋国的态度,魏国的态度,或许就将决定秦国对魏宋两国的态度……”
  “……”
  蒙仲点点头,若有所思。
  两日后,即六月二十二日,蒙仲告别了老师庄子,与蒙虎、华虎二人率领三千方城骑兵,重新踏上前往彭城的旅途。
  期间,有一个疑问始终困扰着他。
  秦齐两国,当真会联合起来么?
  不得不说,倘若这个猜测变成事实,这对于其余诸国而言,都将是一件非常不利的事。
  尤其是对于魏宋二国。
  一旦秦齐联盟,魏宋两国就会成为秦齐两国对彼此妥协、退让的牺牲物。


第348章 驰援郯城
  正如蒙仲此前所判断的,由于骑兵的赶路速度远比步卒快的多,以至于他哪怕在蒙邑稍住了两日,可最终还是赶在司马错、乐进等人率领的大军面前抵达了彭城。
  为了避免发生不必要的麻烦,在抵达彭城后,蒙仲叫蒙虎与华虎二人带着三千方城骑兵在城外驻扎,而他则立刻进入城内,拜见他的义兄惠盎。
  可没想到他义兄府上的门人却说,惠盎近段时间并不在彭城,而是在郯城那边。
  这就麻烦了,毕竟他麾下三千方城骑兵驻扎在城外,他好歹得跟彭城这边说一声,免得发生什么误会。
  更别说他麾下的骑兵们也需要补充一些干粮。
  本来这些事与义兄惠盎说一声,惠盎自会吩咐彭城的官员,可眼下该怎么办?
  蒙仲在彭城这边,可就认识他义兄惠盎。
  “……”
  思忖了一下,蒙仲的目光便投向了王宫。
  是的,还有一位可以做到他义兄惠盎能做到的一切,并且,权力比惠盎还要大。
  那便是他宋国的君主,宋王偃。
  想了想,蒙仲只好来到了王宫,对守在宫门处的卫士说道:“我乃惠相之弟蒙仲,有要事请见宋王,恳请卫士代为通报。”
  听到这一番话,宫门外的卫士们面面相觑,不敢违抗,当即入宫将此事禀告宋王偃。
  而与此同时,宋王偃正在宫殿内的校场光着膀子练剑。
  别看宋王偃如今年近六旬,头发胡须皆已陆续变得花白,可因为他长期锻炼武艺,他的体魄依旧健朗,此刻挥舞起宝剑来亦是劲道十足,呼呼作响。
  由此可见,宋王偃当初还未夺取他兄长君位、还在担任宋国大司马的时候,必然也是一位猛将,怕不会逊色于戴不胜。
  这边宋王偃正挥舞着利剑,他眼角余光便瞥见一名宫卫匆匆走入,与伺候在一旁的侍者附耳说了几句。
  旋即,便有一名侍官走上前来,小心翼翼地说道:“大王,宫门外有一人自称是惠相之弟蒙仲,求见大王。”
  听到这话,宋王偃手中的动作一顿,脸上亦露出几许意外之色。
  轻笑一声,他随口说道:“那小子前来请见寡人,这倒是少见……叫他进来吧。”
  “喏!”
  在得到宋王偃的允许后,便有一名侍官亲自前往宫门处,将等候在那里的蒙仲请到了这边。
  待远远瞧见跟在这名侍官身后的蒙仲,宋王偃亦收了架势,拄着利剑站在那里,任由两名宫内的宫女替他擦拭着背上的汗。
  不得不说,就这气势,宋王偃着实不逊色赵主父几分——至少在蒙仲迄今为止所见过的各国君主当中,论气势之盛,当属赵主父与宋王偃。
  除此以外,无论是燕王职、赵王何、魏王遫、韩王咎,都不及这两位。
  “大王,惠相之弟蒙仲来了。”
  在那名侍官向宋王偃复命之后,蒙仲亦走上前几步,拱手拜道:“蒙仲,拜见宋王。”
  宋王偃点点头,继而仔细打量着眼前的蒙仲。
  他还记得,当年他第一次见到这小子时,这小子年仅十四岁,看起来还颇为瘦弱,一晃眼六年过去了,这小子已经长得越来越高大,成就也是越来越叫人咋舌。
  忽然,宋王偃注意到腰间挂在腰间的那柄利剑,嘴角扬起几许莫名的笑意。
  因为他剑鞘他很熟悉,正是前些年蒙仲在蒙邑成婚时,他赠予蒙仲的其中一样贺礼——纵观整个宋国,就只有太子戴武、戴不胜、惠盎、蒙仲这四人得到这君主赐剑的殊荣。
  可能是注意到宋王偃的目光落在自己腰间的佩剑上,蒙仲当即做出解释。
  按理来说,无论是在哪个国家,觐见君主自然需要在入宫前解下随身携带的宝剑,蒙仲亦是如此,在他此番入宫前,宫门外的卫士也要求他解剑。
  可当那些宫卫在检查这柄剑时,他们却骇然看到了“宋偃命匠人铸于某年某月”的字样,为此满脸震惊。
  随后,待蒙仲解释这柄剑乃是宋王偃所赐之物后,那些宫卫谁还敢再要求蒙仲放下这柄剑?
  就这样,蒙仲才能带着剑进入宋王的宫殿。
  而对于蒙仲关于剑的解释,宋王偃一笑置之,毕竟他对蒙仲还是很信任的。
  他笑着对蒙仲说道:“这柄剑,你时常带在身边么?”
  “是的。”蒙仲想了想,还是说了一番感谢的话:“这柄剑坚而锋利,堪称削铁如泥……多谢宋王赐剑。”
  “哈哈哈哈。”
  宋王偃颇感开怀地笑了笑,旋即又说道:“蒙仲,听说你如今在魏国,已经是手握数万大军的上将了,怎么,与寡人过两招如何?”
  听到这话,蒙仲很冷静地拒绝:“请恕在下拒绝!”
  “唔?”宋王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