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暧昧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大司马-第23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有心派士卒驱逐远处的蒙仲,但考虑再三,他还是放弃了。
  首先,他与蒙仲已立下了口头盟约,他若违背约定,那蒙仲就能顺理成章给他秦军制造麻烦,而白起并不希望他在攻伐楚国的期间遭到蒙仲的骚扰。
  其次,远处蒙仲麾下的都是骑兵,来去无踪,在没有骑兵的情况下,他不想去招惹对方。
  对了,说到骑兵,在两日之前,在白起与蒙仲见面过后,他便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往咸阳,交给穰侯魏冉,请魏冉将已组建的骑兵派到此地。
  据白起所知,穰侯魏冉在应允了他的恳求后,便找到了一名义渠降将,叫后者代为训练骑兵,但由于骑兵训练不易,且时间又过于仓促,以至于迄今为止,那名义渠降将也只是勉勉强强选拔出了近两千的骑卒,正在加紧训练。
  本来白起并不打算过早动用这支骑兵,他准备待楚国被逼到绝境,组织大军在汉水一带与他展开决战时,再派人恳请穰侯魏冉将这支骑兵调到此地,借与楚国的决战来磨砺这支骑兵,以便他日后攻伐魏国的河东时,这支骑兵能够足够的实力与蒙仲麾下的骑兵较量。
  没想到,他却在宛城一带看到了蒙仲,这让他改变了主意。
  无论他与蒙仲最终仍保持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亦或最终双方有一人撕毁了盟约,他觉得都有必要把那支新组建的骑兵调到此地,毕竟,能对抗骑兵的,就只有骑兵。
  “喔——!!”
  “楚军败退了!”
  “攻破城池了!”
  远处,传来了秦将仲胥麾下士卒的欢呼声。
  见此,白起转头看了一眼远处,正如他所料,蒙仲那帮魏国骑兵正在徐徐撤离。
  『……也不知我军的虚实,被他看到了多少。』
  看着那些骑兵离去的背影,白起心下暗暗想道。
  不得不说,正如白起所猜测的那般,蒙仲确实是在窥视秦军的军势,为日后与秦军撕破脸皮时做准备。
  确切地说,是秦军与他撕破脸皮——唔,虽然听上去很奇怪,但他有这个把握,哪怕他非常愿意继续与秦军抱持彼此和平的关系。
  既然明知彼此井水不犯河水的默契无法维持许久,那么他自然要提前做好应战秦军的准备。
  而在此之前,他先得了解这支秦军。
  兵法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跟白起一样,蒙仲也有战前窥视敌军虚实的习惯,因为能从中看出许多东西。
  而白起麾下的这支秦军,他就看出了几许端倪。
  比如说,这支秦军的装备并不统一,有的手持长戈,有的手持短矛——那些手持长戈的秦卒姑且先不论,先说那些手持短矛、盾牌、利剑的秦卒。
  这些士卒不可否认看上去颇有征战的经验,但据蒙仲的了解,中原战场大多遵循「一寸长、一寸强」的道理,以至于寻常士卒手持的长戈,长达一丈半。
  你拿只有几尺长、最多不超过一丈的长剑、短戈去跟人家一丈半长的武器厮杀,这还没打就已经输一半了。
  那么问题就来了,那些手持短戈、利剑,且颇有征战经验的秦卒,究竟是怎么回事?
  答案不言而喻,这是秦国前几年派往攻打汉中、巴蜀的秦军,因当地多山林,长兵器不利于作战,是故才采用短兵器——不错,这些士卒,是秦国从汉中、巴蜀调来的秦军。
  虽然不清楚秦国为何不给这些士卒更换武器,但就蒙仲这边来说,他就不能再用以往的策略、战阵去对付这支秦兵。
  毕竟这支秦军曾在巴蜀击败了巴人与蜀人,他们擅长用短兵器交战,相比较那些手持长戈的秦卒,这些秦卒肯定更加灵活,更具爆发力,更擅自一对一的搏杀。
  甚至于,对于偷袭与反偷袭,亦更为适应。
  因此对于这些秦卒,要么让骑兵用短程兵器去对付他们,要么就得组织严密的兵阵防线,千万不可使这些秦卒突破防线,一旦被这些擅长近身搏杀的秦卒突入军中腹地,局面就会变得很糟糕。
  似这些,都是蒙仲通过这几日的观察而得出的判断,也是白起万般不希望被其获悉的军中虚实。
  可惜郦县、穰县两地的楚军实在太弱了,根本不能逼出秦军士卒的实力底线,否则,蒙仲就能对这支秦军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这些了解,都有助于他日后对抗这支秦军。
  此时白起麾下秦军已攻破穰县,见此,蒙仲便迅速撤离,他倒不是畏惧,他只是急着帮华虎、穆武二人“抢人”而已。
  不错,就当秦军在穰县西城墙展开攻势的期间,城内的楚国军民纷纷从南城门与东城门逃亡,而华虎与穆武二人,恰恰就在城外的南郊与东郊,堵住那些楚国军民的去路,用言语诱惑那些楚民逃亡至叶邑,而不是往南逃奔至汉水。
  不得不说,魏军的这个举动,却气坏了刚刚打下穰县的秦卒们。
  他们心说,我秦军辛辛苦苦——好吧,这两场攻城战其实挺轻松的,可即便如此,你魏军也不能抢我们的战利品啊!
  攻陷城池的功劳归于率军的将领,从城内平民抢掠所得的财物归于士卒,这历来都是天下各国军队中将领与士卒间不成文的默契。
  然而眼下,我秦军打下穰县,你魏军却跟在后头捡便宜,准备将穰县的楚民都带往叶邑,这算什么事?!
  抱持着这样的想法,无数秦卒不顾几乎已经变成一座空城的穰县,纷纷追到了城外,但却被华虎、穆武二人所率领的骑兵挡了下来。
  “你们想什么?!”
  见远处无数秦卒涌向这边,论勇武不逊蒙虎的华虎瞪着眼睛斥道:“我家主将与你秦军主帅已达成协议,魏秦两军井水不犯河水,难道你等要违背约定,攻击我军么?!”
  一听这话,一些本欲追赶楚民的秦卒被迫停了下来,与同泽面面相觑。
  还别说,自与蒙仲达成协议后,白起还确实下达了命令,命令军中士卒不得主动进攻魏军。
  正因为如此,此刻这些秦卒看着华虎军中那面「魏」字军旗,不敢靠近。
  见到这一幕,那些无助的楚民仿佛是找到了主心骨,纷纷朝着华虎这边靠拢,然后在华虎麾下骑兵的指引下,朝着方城、叶邑的方向逃亡。
  但也有一些秦卒根本不理睬华虎等人的警告,继续追赶、掩杀逃亡的楚民,抢夺他们随身携带的财物。
  见此,华虎心中大怒,带着二十几名骑兵便挡住了那些秦卒,怒斥道:“住手!……当真欲与我魏军为敌么?!”
  听闻此言,那些参加过伊阙之战的秦军老卒们,下意识地后退了两步。
  也难怪,毕竟蒙虎、华虎、穆武三人率领的骑兵,去年确实给他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恐惧。
  然而,听了华虎的怒斥,仍有秦卒不忿地辩解道:“这位将军休要恐吓我等,虽此地秦魏两军相约互不侵犯,但我等并未冒犯贵军,我等只是在追赶这些楚人,将军无故挡住我军去路,是将军你方的不是才对!”
  听了这话,华虎眼珠一转,用手中的长枪指向几名被吓到瘫坐在地的楚民,问道:“喂,你等可愿投奔我方城?”
  秦军要加害他们,而魏军则可以保护他们,傻子都知道怎么选择。
  这不,那几名楚民当即连连点头说道:“愿意,愿意,这位军将,我等愿意投奔方城。”
  见此,华虎咧嘴一笑,赞许道:“很好!”
  旋即,他转头看向不远处那些提出质疑的秦卒,面带几分倨傲地说道:“这些楚人既愿意投奔我方城,便是我方城的邑民,尔等若是再任意屠戳,我方便视为,秦军欲与我魏军为敌!”
  话音刚落,就听秦军的队伍中传来一个声音:“那又如何?!”
  紧接着,一名魁梧的秦将推开从旁的秦卒,迈步走了出来,看着华虎嗤笑道:“乳臭未干的小毛孩,竟也敢在我大秦的军队面前大放厥词?!……你魏军若敢与我大秦的军队为敌,那就试试!”
  『这厮……并非是伊阙之战时的秦卒吧?』
  皱着眉头打量了对方几眼,华虎面色一沉,沉声说道:“好!希望你等莫要后悔。”
  说罢,他猛地一挥手,旋即他麾下三百余骑兵迅速后撤。
  见魏军似乎放弃了自己,那些楚民们满脸绝望,有的甚至搂着家人无助的哭泣起来。
  而此时,那名魁梧的秦将却目视着华虎等人的离去,冷哼道:“只是嘴硬而已么?哼!”
  说着,他手持利刃正欲走向那些绝望的楚民,却忽然听到从旁有人窃窃私语。
  “唔?”
  魁梧秦将转头一看,便看到不远处有六七名秦卒正用诡谲的神色看着他。
  他皱起眉头问道:“喂,你们方才说什么?”
  那六七秦卒连忙说道:“千人将,我们什么都没有说。”
  被称作千人将的魁梧秦将皱了皱眉,或有察觉地四下看了看,他这才发现,那些参加过伊阙之战的秦卒们,不知不觉地竟然都在后退。
  而更让他感到奇怪的是,这些秦卒的脸上满是惶恐与不安。
  就在他感到不解时,后方传来一个声音:“怎么回事?”
  众秦卒回头一瞧,这才发现是将军仲胥乘坐战车而来。
  “将军。”
  那名魁梧秦将立刻朝仲胥抱拳行礼,将方才所发生的事说了一遍,直听得仲胥频频皱眉。
  他方才就是听说城外有秦军与魏军似乎起了冲突,这才连忙赶来,没想到,还是来迟一步。
  好在还不是太迟。
  “我记得你叫申介?乃是国尉(司马错)攻打巴蜀时的将领……”
  “是。”
  “申介,你可接到了白帅的命令,不得主动进攻魏军?亦不得挑衅魏军?”
  “这……”
  名为申介的魁梧千人将低了低头,犹豫着解释道:“末将只是见那魏将气焰嚣张,是故……”
  见申介说到气焰嚣张,仲胥微微点了点头,毕竟他在听完申介的讲述后,亦觉得魏军实在是过分。
  但问题是,他们得罪不起这些魏骑啊。
  但凡是经历过伊阙之战的秦军老卒,都知道这支魏骑究竟有多么恐怖,从惮狐一路追杀他们到武关,期间神出鬼没,防不胜防。
  在那段逃亡的途中,他秦军每日都要损失数百人,谁也不敢保证那些魏骑射出的箭矢下一箭会不会落在自己头上,以至于全军上下军心惶惶。
  纵使是仲胥这等将领,想起去年那段逃亡的旅途,亦感觉心有余悸。
  长长吐了口气,仲胥正色说道:“申介,你是从巴蜀一带调来的,不知这支魏军的底细,我也不怪你,并且你做得其实也没错,这支魏军确实气焰嚣张,但……若非必要,还是莫要去招惹他们。你看到他们后撤了?然而他们并非被你吓退,而是已经在准备伺机偷袭我军。别看这伙骑兵只有两三百人,事实上他们完全有能力在一日之间就杀死比他们人数更多的秦卒,就像猎杀野兽一样……”
  说到这里,仲胥拍了拍申介的肩膀,沉声说道:“我秦军不惧他们,但……此番我军的目的是攻伐楚国,若无必要,莫要招惹他们,你不会希望终日都有一支骑兵时时刻刻地跟着你,在你用饭、歇息、如厕时伺机偷袭……”
  申介一脸愕然,徐徐点头:“那……”
  “让给他们。”目视着远处的魏骑,仲胥沉声说道:“既然这帮魏骑想要将这些楚民带走,就让他们带走……让将士们暂且忍耐。这些魏军,不会得意很久,终有一日,我等会连本带利地讨回来!”
  “……喏。”申介低着头抱了抱拳。
  在秦将仲胥的干涉下,那些包围了楚民的秦卒徐徐后撤。
  秦军,不可一世的秦军,居然对魏军妥协了?
  那些绝望的楚民简直难掩心中的欢喜,劫后余生的他们,纷纷奔向远处华虎等魏骑。
  从始至终,无数秦卒只是看着他们,看着他们逃离,再无一人上前追杀。
  见此,华虎冷哼一声:“哼!还算识相。否则老子一日十二个时辰盯着你们,叫你们连如厕都不得安宁……”
  听了这话,副将蔡成与从旁的骑卒们都纷纷露出了苦笑,暗暗祈祷莫要发生那样的事,毕竟无休止的盯梢、偷袭,是一件非常累人的事。
  而与此同时,在穆武那边,亦发生了类似的状况,但最终,秦军还是对魏军妥协了,一来是白起已下了严令,二来,但凡是经历过伊阙之战的秦卒,在面对这支魏骑时实在提不起什么斗志。
  在秦军的妥协下,蒙仲一行人千余骑兵,最终得以带着成千上万的楚民徐徐撤离。
  临行前,蒙仲目视着远处的穰县,脸上露出几许轻笑。
  “合作愉快。”
  是的,秦军攻占了穰县,他魏军得以带着县内绝大部分楚民返回方城、叶邑,双方相安无事、各得利益,这岂非就是合作愉快么?
  当然,这只是蒙仲的观点,白起恐怕未必。
  果然,白起在得知事情经过后,气地满脸铁青,在怒斥蒙仲的卑鄙无耻之余,大骂“卑鄙”、“奸诈”。
  虽说他此番攻占穰县并不费力,但城内的诸多楚民却被魏军摘了桃子,谁能忍受这种事——无论是秦国还是他白起,要他么穰县一座空城做什么?!
  见此,从旁大将季泓好言安抚道:“白帅息怒,那些楚民逃离时肯定带不走全部的财物,可下令士卒搜刮城内的屋宅,相信定能收获不少,士卒的军心,亦能得以回复……”
  “也只能这样了。”
  白起忍着怒火点了点头。
  虽然对蒙仲摘桃子的行为恨得咬牙切齿,但他还是不希望与蒙仲撕破脸皮——至少暂时不能。
  最起码也要等到穰侯魏冉为他组建的那些骑兵抵达此地,等到他派出的细作打探清楚蒙仲所在的方城究竟驻扎有多少魏军,然后再设法谋算那蒙仲一波,最好一举将其擒获,让他能狠狠地羞辱这厮一番,发泄心中的怨恨。
  至于眼下,他只能忍。
  毕竟他的任务是攻伐楚国,迫使楚国臣服于秦国,而不是与魏军展开什么无谓的厮杀。


第283章 逐渐形成的默契
  二月十三日,邓县。
  清晨,邓典早早就起来,在自家屋宅的院子里劈柴。
  随后不久,他的妻子荆氏也从夫妇俩的屋内走了出来,像往日那般烧水煮饭。
  “阿蜚呢?”
  邓典询问自己的妻子。
  “还睡着哩。”
  荆氏回了一句,旋即颇为担忧地说道:“蜚儿才七岁,你当真要带到一同上山狩猎么?”
  听闻此言,邓典笑着说道:“那有什么?我当初六岁就跟着我爹上山狩猎了……”
  荆氏闻言皱了皱眉,有些不喜地说道:“那是你,纵使我不许你带他去,他还小,再过几年吧。”
  听了这话,邓典摊了摊手,笑着说道:“我有什么法子?是咱们儿子缠着我定要带他一起前去狩猎,我已经答应他了,总不能反悔了?我曾听闻,信守承诺方为大丈夫……”
  荆氏白了丈夫一眼,板着脸低声说道:“总之我就是不许……”
  邓典闻言瞪了妻子一眼,不悦说道:“你这女人怎得……”
  “我怎么了?我心疼我儿子有错了?”
  “好好好……”
  面对着较真的妻子,邓典很快就败下阵来,笑着说道:“我去看看母亲……”
  “别给我打诨,无论如何都不许带蜚儿去,邓典,你听清楚了没?”
  “好好……”疼爱妻子的邓典服软了。
  邓氏,在邓县是最古老的一支家族,毕竟是邓国的后人,不过后来邓国被楚国吞并,邓氏一族崩解逃亡,大多都逃亡其他国家,唯独寥寥几支还留在邓县,摇身一变成为了楚人,其中就有邓典的先祖。
  邓典这支邓氏,传承到这一代时,就只剩下兄弟二人,长兄邓戎被选中当了军士,常年住在郦县,隔三岔五才回邓县,因此老家就只剩下邓典与妻儿,一同照顾着兄弟俩的老母亲。
  毕竟兄弟俩的父亲死得早,母亲年轻时独立抚养两个儿子落下了病根,以至于如今逐渐上了年纪,腿脚愈发不利索,需要有人时常照顾。
  片刻后,邓典将腿脚不利索的母亲扶到堂屋,而此时荆氏也已经唤醒了儿子,继而端着饭菜来到堂屋。
  老人自然是最疼爱孙辈,邓典的母亲樊氏瞧见孙儿,布满褶皱的老脸上满是欢喜,连连招呼着孙儿到他怀中,好让她能与其亲近一番。
  “祖母,今日爹要带我到山上狩猎哩。”小家伙欢喜地说道。
  樊氏听了一愣,转头看向小儿子,脸上有些不喜,见此,荆氏趁机说道:“娘,您也评评理,蜚儿是不是还小?可你儿子定要带着蜚儿到山里去……”
  一听这话,樊氏也急了,毕竟山里多的豺狼虎豹,万一那些害人的野兽将她孙儿叼了跑,那该如何是好?
  于是乎,婆媳二人一起数落邓典,让邓典很是无奈,向儿子投以一个爱莫能助的神色。
  邓蜚也很失望,但小孩子天性,使他很快就忘却了此事,待吃完早饭后就跑到院子里玩耍,而邓典则在妻子的帮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